苏教版四年级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三角形及其特性。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分类以及三角形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平面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化对三角形特性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学会分类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学会分类三角形。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深化对三角形特性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操作法: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加深对三角形特性的理解。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激励评价法:教师及时给予学生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形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三角形模型、图片等教具,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认为它们是什么图形?从而引出三角形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让学生初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加深对三角形性质的理解。

3.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卡片,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区公开课)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区公开课)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区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是小学数学课程中几何部分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认识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的特性,能正确识别各种三角形,并能够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对于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还不够了解。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一些基本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但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较为抽象,需要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性,能正确识别各种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中,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性,能正确识别各种三角形。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特点,能够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三角形的性质,加深对三角形特性的理解。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形的图片、实物模型、PPT等。

2.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套三角形模具,彩色笔、笔记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图片,如自行车的三角形车架、三角形的屋顶等,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如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

苏教版最新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共五篇)

苏教版最新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共五篇)

苏教版最新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共五篇)第一篇:苏教版最新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三角形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具体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限在三角形内)。

2、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过程,积累一些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抽象到一般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难点:三角形高的画法。

教具:三角尺小棒直尺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看图找出三角形师:同学们,请观察这张图片,从图中你看到最多的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三角形师:你能用手来指一指三角形在哪里吗?(学生指着屏幕比划出三角形的轮廓)教师点击课件出示三角形轮廓2、联系实际生活举例师:想一想,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还见到过类似于三角形形状的物品?指名说说。

(2-3人)3、揭题师:看来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一下三角形。

(板书:认识三角形)二、三角形的概念及各部分的名称1、用小棒摆三角形师:同学们,请你闭起眼睛脑海中想一下三角形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利用手中的小棒小组合作创作一个三角形。

投影展示小组作品问:他把小棒这样放,是三角形吗?生齐答是,其他小组呢,你们的作品也都是三角形吗?生齐说是。

问:谁来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生可能会答,三根小棒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还有谁要说的?师:拿出一根小棒指着说这每一根小棒可以看成是线段还是直线?(贴“线段”)所以三角形里有几条线段啊?(三条线段)板书贴:三条学生如果答不上来,直接把小棒拆开,这样可以吗?再问:需要注意什么?生可能回答都要靠在一起,教师补充哪里靠在一起?也就是每两根小棒的端点要接起来。

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认识三角形》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认识三角形》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认识三角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三角形》是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他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特性和分类,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行深入理解。

此外,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能正确识别各种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

2.难点: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及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三角形的特征。

3.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形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学生自带三角形物品、三角形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三角形物品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认识的三角形是什么样子?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认识,教师总结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呈现各种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分类。

教师提问: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三角形的分类。

3. 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三角形卡片,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三角形进行操作。

学生可以通过折纸、拼图等方式,探究三角形的特性。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三角形_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三角形_教学设计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P22~24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使学生体会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难点:认识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准备:三角形、尺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例题图,问:在图上我们可以找到一种很常见的图形,是什么?(三角形)生活中的三角形随处可见,说说哪些地方也能看到?揭示课题:认识三角形二、做三角形:1、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得到一个三角形,利用手边的材料,比比谁的方法多?交流:(1)、用小棒摆。

讲评时注意:小棒摆的时候一定要首尾相接,不能有多出来的部分。

(2)、在钉子板上围。

讲评时注意:只要有三个顶点,如果发现边不够直的话,需要把三角形调整得大一些。

(3)、用三角板或尺上的其他三角形直接描画。

(4)、在纸上分别画围起来的三条线段,也能得到一个三角形。

……2、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一起动手画一个三角形,说说各部分的名称:3个顶点、3条边、3个角三、探索三边关系:是不是所有的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两人合作用准备好的小棒分别摆一摆,是不是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学生边摆边填写表格后交流。

小结:看来并不是所有的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

那为什么会围不成了呢?结合画图,指出:当两条边的长度和小于第三边的时候,这两条边根本就不能碰到,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当两条边的长度和等于第三边的时候,就变成了3条线段重合在一起的一条线段,不是三角形;只有当两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边的时候,那它们就会在第三边上面的某一处碰到,就围成了一个三角形。

小结:三角形两条短边之和大于第三条长边。

3、练习巩固:判断能否为围成三角形。

四、完成书上的想想做做:1、在点子图上画出两个三角形:指出:画的时候,要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和点子重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分类。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能够分辨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能够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能力,对于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分辨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能够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如何分辨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3.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三角形的形状和特点。

2.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讨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

3.采用问题解决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三角形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三角形的实物和图片,用于直观演示。

2.准备一些三角形分类的题目,用于巩固练习。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学生解决。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三角形的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三角形的形状和特点。

让学生初步了解三角形,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明白三角形的构成和特点。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分辨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如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三角形分类的题目,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和讨论。

通过实际的操作和交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三角形性质进行解决。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学教案5篇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学教案5篇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学教案5篇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创设情景,帮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概念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能运用三边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难点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应用三边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本节课件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回顾与思考、情境引入、三角形的概念、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练习应用、课堂小结、探究拓展思考、布置作业.第一环节回顾与思考1、如何表示线段、射线和直线?2、如何表示一个角?第二环节情境引入活动内容:让学生收集生活中有关三角形的图片,课上让学生举例,并观察图片.活动目的:让学生能从生活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感受到我们生活在几何图形的世界之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从而更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三环节三角形概念的讲解(1)你能从中找出四个不同的三角形吗?(2)与你的同伴交流各自找到的三角形.(3)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通过上题的分析引出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及三角形的边角的表示方法.并出两道习题加以练习,从练习中归纳出三角形的三要素和注意事项.第四环节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2教学内容:P6/例3 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第七单元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第七单元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第七单元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认识三角形》第一课时
新城联校闫店中心校李淑娟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四年级第七单元认识三角形
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的定义。

2、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
理的能力和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理解三角形的意义。

教具准备:课件自制多边形多个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角,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并且从表象中能够感知它们的一些特点。

但是,学生对其他一些特征还没有感知。

因此本节课就是基于学生这样的认知起点展开的。

教学中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动手操作,产生认知冲突,通过合理猜想、积极验证。

最后让学生用发现的规律解释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既巩固了新学知识,又体现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中对三角形有个感性的认识,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组成部分,对三角形有整体认识。

三、目标检测
【设计意图】通过基本题、变式题等题型的设计使学生巩固新知、运用新知、拓展新知,又通过对练习中生成的问题及时探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中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四、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小结,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认识三角形及其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和特性,以及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分类和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学生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逐步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识别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能够运用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识别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演示、图形操作等直观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性质。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形的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问:“你们在生活中在哪里见过三角形?”让学生思考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同时,教师解释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三角形。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对于三角形性质的理解。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三角形的认识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三角形的认识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三角形的认识教学目标:1. 使学生认识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和按角分类的方法,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2. 能够识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关知道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3. 渗透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迁移推理等数学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发现欣赏的意识,感受生活中数学,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一、认识三角形1. 摆三角形(1)(课件演示)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图片,仔细观察:看看这些事物中都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欣赏两遍)(三角形、圆形、梯形)这节课我们来重点研究三角形板书:三角形的认识(2)(准备小棒)现在想想三角形是什么样子的?听要求:请用手中的小棒快速地摆一个三角形。

(生动手摆三角形,同时老师在黑板上画三角形)2. 三角形的特性(1)师拿出准备好的插接长方形,问:这是什么图形?师拉动长方形,问:你发现了什么?(长方形变化了,说明它不稳定)(2)拉一拉刚才的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没有变化,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板书:稳定性三角形的稳定性是三角形的特性,在实际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谁能说说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二、三角形的特征1. 什么是三角形刚才我们动手摆了三角形,还知道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你认识三角形了吗?出示:手势表示哪个是三角形?根据刚才的学习谁能用一句话简单地说说什么是三角形?(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围成)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2. 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猜测: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什么?(边)三角形一共有几条边?(3条边)每两条边线段的交点叫什么?(顶点)三角形一共有几个顶点?(3个顶点)仔细观察三角形除了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之外,还有什么?(3个角)谁能说说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三角形有3条边,3个顶点,3个角)生回答师板书。

三、三角形的分类1. 分类2. 刚才大家表现非常棒,积极动脑思考,回答问题也非常积极,那现在看看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大家的合作能力怎么样?出示六种三角形----------------------------------------------------------------------------------------看要求:(课件演示)给这些三角形分类:要求:(1)给每类三角形取个名字。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三角形》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三角形》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三角形》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三角形》的内容主要包括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分类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年级和三年级关于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分类和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这一图形,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对于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边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分类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教具等教学资源。

2.学生分组,准备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如自行车的三角架、三角形的屋顶等,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分类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对三角形知识的理解。

如每组用小棒代表三角形的三边,通过调整小棒的长度,尝试组成不同的三角形。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三角形知识进行解答。

如:“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厘米和4厘米,第三边的长度可能是多少厘米?”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看作是三角形?学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对三角形知识的理解。

苏教版4下第7单元《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苏教版4下第7单元《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5-76页例1、例2和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第80页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的特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定义。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能在三角形内画出对应边上的高。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巧板;小棒。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交流: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探究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一)认识三角形的定义小组合作要求:1.找一找:在图中找出三角形。

2.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见到三角形。

3.想一想:画一个三角形,说说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明确: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二)观察三角形的特点谈话: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观察画出的三角形,想一想三角形有什么特点?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小组交流。

明确: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得出三角形的以下特点: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三角形的3条边都是线段;这3条线段要首尾相接地围起来。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在三角形上标出“顶点”“角”“边”。

(三)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1.课件出示教材第76页例题2“人字梁”图。

学生独立观察图。

师提问:你能量出右图中人字梁的高度吗?学生动手在教材上的人字梁图上量一量。

2.组织交流。

提问:你量的是哪条线段?它有什么特点?指名学生结合投影图说一说。

明确:人字梁的高度是上面的顶点到它对边的距离;量的线段与人字梁的底边互相垂直;图中人字梁的高度是2厘米。

3.介绍三角形的高和底。

教师结合图进行介绍: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强调:高要用虚线表示,并标上垂直符号。

苏教版四年级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认识三角形》【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5页例1与“试一试”,76页例2、“试一试”与随后的“练一练”,完成练习十二1,2题。

【教材分析】本课就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学生在已经直观认识了三角形,且对三角形有一些感性认识。

所以教学例1时选择从生活中的场景入手,通过让学生画三角形、说三角形特点,逐步总结出三角形概念及基本特征。

教学例2,也就是从现实情境出发,通过测量人字梁高度,感知三角形的底与高,并由此抽象出三角形高与底的概念。

从实例到抽象概念,使学生获得正确而清晰的表象。

【学情分析】学生在低年级时已经对三角形有了直观的认识与初步的感知,这种感知往往来自于生活,所以教学时例题的选择都就是来源于现实生活,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抽象。

画高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难点,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与已有知识进行练习,在比较中区分,从而正确的对知识体系进行重组与建构。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与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具体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在三角形内)。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过程,积累一些观察与操作、比较与分析、抽象与概括等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抽象的一般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理解三角形概念。

【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直角三角尺,学生每人一张学习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出示徐州与平大桥夜景,提问:同学们,您知道这就是哪里的夜景不?您能从这幅图中瞧到什么?师:生活中您还在哪些地方见过三角形?多媒体展示存在于生活中的三角形。

揭题:生活中我们在许多地方见到过三角形,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才能叫做三角形,三角形又有哪些特征呢?今天跟随老师一起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从我们生活的城市中选取情境图,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三角形的图形特征,并正确说出三角形的名称。

2.能够通过绘制图形、实际观察三角形并分类。

3.能够掌握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特征。

二、教学准备1.画三角板。

2.运用教学软件或在白板上绘制图形。

3.教学课件和练习册子。

4.班级三角板练习需要的复印件。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理论教学1.通过白板展示教学课件,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是什么形状,其特点和分类方法。

2.三角形的分类方法:–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

–等腰三角形:其两条边相等。

–普通三角形: 非等腰不等边三角形.3.引导学生积极回答三角形的名字,并对三角形的分类进行逐一解释。

第二步:实践演习1.通过展示三角板,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形状特征以及分类方法,并绘制他们看到的三角形。

2.学生分成小组,用班级三角板进行三角形分类练习。

3.老师引导学生辨认出形状、大小相同的三角形,并讲解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第三步:学生练习1.引导学生翻阅文本,并完成课本上的练习。

2.上机或书写,完成三角形的分类作业。

第四步:实现目标1.讲解直角三角形的特征,并将其分类为等腰直角、等边直角和普通直角三角形。

2.学生用纸板和直尺,进行三角形的绘制与分类。

四、教学反思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学生对于三角形的形状特征以及分类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地方还有不足。

在实践演习环节,应该先给学生讲解完整的分类方法,让学生事先清楚知道,然后再分小组进行复习,比较三角形的分类和学生自己的归纳分类方法是否一致,多多强化对知识的运用,加深学生的理解。

在实际教学当中需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评价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并给予学生足够的反馈,及时弥补自己的缺陷,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精品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精品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本课以学生基础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为主线,以成长为宗旨,运用设疑激趣、直观演示、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使学生主动地获得数学知识的技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中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2、23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认识三角形》是苏教版国标本四下的内容,是学生在已接触并初步认识三角形基础上学习的。

本课教材提供了2个例题,通过例1让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通过例2让学生感悟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角形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成若干个三角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它不仅是研究其他图形的基础,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感,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

而且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是在活动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回忆生活经验、观察实物、动手操作、推理想像等都是学习理解抽象的几何概念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

因此,本课对三角形认识的教学目标与第一学段“获得对简单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有所不同,应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丰富的例子力求使学生能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通过给予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逐步获得对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1.在观察、操作、画图等学习活动中,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八册第22-23页的例题,第24页的“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能判断三条线段的长度能否组成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在学生探索三角形三边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探索发现,实验验证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难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准备】四根小棒(10厘米、6厘米、5厘米、4厘米)、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1、感知三角形。

出示例题的场景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师:照片中有一座什么?继续看图片,在图片中我们发现了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2揭题: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了三角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认识三角形。

师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一)进一步感知三角形1、师:在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看见过三角形?生……2、生活中三角形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认真观察,张老师也找了一些,请看屏幕,你看到三角形了吗?3、在你的心目中三角形是什么样的?你能想办法自己做一个三角形吗?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做好了吗?哪位同学愿意来交流一下你是怎么做的?2、展示学生做出的各种三角形,并让学生说说做的过程和方法(学生可能是用小棒围,用在钉子板上围,沿着三角尺画,用直尺在方格纸上画……)用小棒围得时候注意小棒的端点要连在一起。

师找一个用小棒摆的到前面摆一下。

我们用三根小棒来摆一个三角形的时候,三根小棒要注意什么?3、师: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做出了不同的三角形,你们能自己画一个三角形吗?在课本第23页的点子图上自己画一个三角形。

通过刚才的画,我们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三角形。

4、小结:三角形是有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5、师在黑板上画出三角形。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识别各种三角形,并能够运用三角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于平面图形有一定的认识,这为学习三角形奠定了基础。

但是,学生对于三角形的特性和分类可能还比较模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和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性,能够正确地识别各种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性,能够正确地识别各种三角形。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分类,并能够运用三角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三角形模型、三角形图片、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三角形模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如:三角板、自行车三角架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都是什么图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图形都是三角形。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三角形。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提问:“你们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一下三角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具有稳定性。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三角形(de)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第八册75-76例1、2、试一试、练练,练习十二1—4教学目(de):1.使学生在探索三角形特征过程中,掌握三角形特征,会画三角形底边上(de)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观察、探索、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抽象、概括能力,发展数学思考.3.感受数学与生活(de)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de)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de)特征,会画指定边上(de)高教学难点:画不同底边上(de)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教学例11.青青草原(de)小羊拍摄了一组相片,同学们欣赏一下,里面隐藏着哪个我们已经学过(de)图形(出示图片,引出三角形)生:三角形师:对,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2.找三角形(1)师:你能找出图片中(de)三角形吗请生上台指一指,课件出示.(2)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件过三角形生1:红领巾生2:小红旗生2:三角板……3.画三角形(1)师:看来三角形在我们(de)身边真是无处不在啊那你能尝试画一个三角形吗生画,师巡视.4.揭示概念生画完,师出示:(1)(2)(3)(4)(5)(6)师:懒洋洋看到同学们画(de)那么好,它也画了一组三角形.看看,你有什么想说(de)生:第3个图形不是.师:为什么因为这个图形是四边形.对,它有4条边了,所以不是三角形.生:第4个图形也不是.师:为什么没有围成.生:第5个图形也不是.师:为什么因为不是三条线段.生:第6个图形也不是.师:为什么没有首尾相连.师:那你能告诉懒羊羊究竟怎样(de)图形才是三角形呢生:三条线段,连起来.师:怎么连生:线段(de)一个端点与另一条线段(de)端点连在一起……师: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de)图形叫做三角形.(板书)5.寻找三角形(de)特点.师:根据定义老师也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示范画.强调: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de)图形,是三角形.师:大家再观察一下,这些三角形(de)形状一样吗生:不一样.师:虽然他们都不一样,但是他们都有相同(de)特点,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呢可以自学书本75页中间内容,同桌交流下,汇报.生:三角形有3个顶点,3条边,3个角.请一生上来指一指.师:在你画(de)三角形上标出它(de)顶点、角、边.6、试一试(1)动手画师:同学们对三角形有了一定(de)认识.现在,如果我给你4个点,让你任选3个点画一个三角形,你能做到吗打开课本75页试一试.让生作图.师给4个点分别标上A、B、C、D.师:你是选择哪三个点画三角形(de).生1:我是选A、B、C.生2:我是选A、B、D.生3:我是选A、C、D.师:为什么不选择B、C、D画一个三角形生:这3个点连起来是一条线段,不能画出三角形.师:那要怎样(de)三个点才能画出一个三角形生:不在同一条直线上(de)三点就可以画出三角形.二、教学例21.认识三角形(de)底和高师:看来关于三角形(de)知识还真多.我们来继续研究.请看,如果将最上面(de)这个顶点向下平移一格,三角形会有什么变化呢(课件展示)再向下移动一格呢(边问边展示).师:你有什么发现生:三角形变矮了师:你(de)意思是三角形还有高矮之分.那问题来了出示人字梁(de)建筑物(de)图片.师:这是建筑物上(de)人字梁.上面藏着这样(de)图形,抽象出图形.沸羊羊要量出图中人字梁(de)高度.你能告诉沸羊羊要测量哪一条(de)长度吗请生上来指一指.师:为什么别(de)线段不行生:顶点到它对边(de)距离才是人字梁(de)高度师:这条线段与底边有什么关系呢生:互相垂直.师:现在老师将人字梁中(de)三角形抽出来,这个顶点到对边(de)垂直线段我们称为高.高通常我们用虚线表示,还要标上一个垂直符号,而顶点(de)对边我们称为三角形(de)底.2、量三角形(de)底和高.出示:谢谢你们,我量出了图形中人字梁(de)高度是2厘米.你能不能量出下面三个三角形(de)底和高各是多少吗师:打开课本76页,快速量一量.生独立完成.师:谁来说说第一个三角形(de)底和高各是多少生1:第一个三角形(de)底是3厘米,底边上(de)高是2厘米.生2:……生3:……帮助学生规范语言表达测量(de)结果.3、画高.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里(de)底和高,那你会画三角形(de)高吗我们已经知道,高是一条垂直线段,那我们就可以用画垂直线段(de)方法来画三角形(de)高.出示书本76页“试一试”:画出右边三角形底边上(de)高,并和同学交流你(de)画法.学生尝试画.师巡视.师:谁能来说说你是怎样画高(de)生:拿三角板(de)直角,一条边与底边重合……根据学生(de)回答边规范语言边演示画法.板书:重合—平移—画线—做标记师:同学们,你们懂得如何做三角形底边上(de)高了吗生:懂了师:翻到课本80,利用刚才画高(de)方法画一画第1题三角形底边上(de)高.生独立画.请生上来展示,并演示画法如有错误交流改正重点讨论第三个三角形.师: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生:直角师:哪一个是直角请生上台指一指,并用三角板验证.介绍:在直角三角形中,组成直角(de)两条边都是它(de)直角边.指着图,师:以这条边为底,怎样画高你发现了什么生:高和另一条直角边重合或生:另一条直角边就是底边(de)高.师:假设老师以另一条直角边为底呢生:那么这条直角边就是它(de)高.师:也就是说,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以其中(de)一条直角边为底,另一条直角边就是它(de)生:高师:除了这两条直角边可以看做三角形(de)高之外,你还能画出这个三角形(de)第三条高吗请生演示,如不会师指着斜边:现在以这条斜边为底,你能画出底边上(de)高吗生:能师:看来一个三角形(de)高和底还是一一对应(de)呀三、总结师:回顾整堂课,青青草原上(de)小羊得到了同学们(de)帮助,你能说说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吗生: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生:我学会了画高.生:我知道了三角形(de)特点.。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三角形的认识》优秀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三角形的认识》优秀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三角形的认识》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三角形的认识》是小学阶段几何学习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分类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这一几何图形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于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还不够明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自主探索三角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分类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分类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教学难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学具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三角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介绍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分类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3.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自主探索三角形的特征。

4.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5.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

6.练习巩固: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扬州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

扬州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

扬州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三角形》是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征,并能运用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

他们在三年级时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特点和分类,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性质,能正确识别各种类型的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性质。

2.难点:学生能正确识别各种类型的三角形,并能运用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操作法、交流讨论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自主学习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形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学生自带三角形物品、彩色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图形的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你们还记得三角形的特点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

呈现(10分钟)1.教师展示三角形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特征。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三角形的性质。

操练(10分钟)1.教师给出各种类型的三角形,学生分组进行识别。

2.学生互相检查,教师巡回指导。

巩固(10分钟)1.教师设计一些有关三角形的问题,让学生抢答。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拓展(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并总结。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三角形特征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四年级认识三角
形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认识三角形》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5页例1和“试一试”,76页例2、“试一试”和随后的“练一练”,完成练习十二1,2题。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学生在已经直观认识了三角形,且对三角形有一些感性认识。

所以教学例1时选择从生活中的场景入手,通过让学生画三角形、说三角形特点,逐步总结出三角形概念及基本特征。

教学例2,也是从现实情境出发,通过测量人字梁高度,感知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由此抽象出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

从实例到抽象概念,使学生获得正确而清晰的表象。

【学情分析】
学生在低年级时已经对三角形有了直观的认识和初步的感知,这种感知往往来自于生活,所以教学时例题的选择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抽象。

画高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和已有知识进行练习,在比较中区分,从而正确的对知识体系进行重组和建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具体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在三角形内)。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过程,积累一些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抽象的一般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理解三角形概念。

【教学难点】
会画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直角三角尺,学生每人一张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徐州和平大桥夜景,提问:同学们,你知道这是哪里的夜景吗你能从这幅图中看到什么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三角形?
多媒体展示存在于生活中的三角形。

揭题:生活中我们在许多地方见到过三角形,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才能叫做三角形,三角形又有哪些特征呢?今天跟随老师一起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
(从我们生活的城市中选取情境图,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且选取的情境图比较有代表性,通过举例和观看生活中的三角形,能够唤起学生对三角形的已有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三角形概念、特征
1.画三角形
提出要求:刚才我们看了那么多的三角形,你能画出来一个吗?
生尝试画三角形,教师巡视,收集学生存在的错误案例。

2.展示交流,抽象概念
师提问:你画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小组交流。

指名展示,并介绍所画三角形特点。

(1)三角形由三条边组成。

师追问这三条边是什么线?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线段
(2)出示反例,,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吗这三条线段应该是什么关系板
书:围成
(3)
(4)三条线段围在一起就是三角形了吗出示反例,。

这三条线段应该怎样围在一起呢板书:首尾相接
(5)
抽象概念:根据我们刚才的交流不难发现,这些是三角形共同的特点。

所以,我们把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板书完整。

师:同位之间看着手中的图形互相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3.自学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师:你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吗?自学书本75页。

组织交流:这是三角形的什么(边)有几条边顶点(有几个顶点)角,有几个角
4.试一试
提问:如果给你顶点让你画出一个三角形,你能画出来嘛?
出示题目,自行阅读理解题目意思。

学生绘制。

交流展示,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所画的三角形?
提问:任选3个作为顶点,都能画一个三角形吗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下面3个点不能画出一个三角形。

交流(找2名学生说)
小结: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

所以三角形的顶点能不能在同一条直线上。

(通过画三角形,将头脑中的三角形外化,继而进行通过观察、操作发现三角形的特点并概括出三角形定义。

教学过程通过反例的应用,使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精准的概括出概念。

通过选出3个点画三角形,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认识,也为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做准备。


(二)、认识高和底
1.教学三角形底和高的概念
师:三角形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用处,出示屋顶图。

从这几幅图中你又能看到什么知道这是什么吗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则师简单介绍人字梁。

师:同学们手中也有一张人字梁图,你能量出图中人字梁的高度吗?
学生尝试。

展示交流,指名演示度量过程并提问
(1)你量的是从哪里到哪里的距离?引导学生说出从人字梁的顶点到它对边的距离
(2)我们所量的这条线段和人字梁的底边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互相垂直)
(3)你能想办法验证一下吗?指名演示验证过程。

(4)师小结:通过刚才讨论我们可以发现人字梁的高度,其实就是从这个三角形的顶点(出示顶点)到对边所做的垂直线段的长度(边指边说)。

抽象概念: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字梁所在的三角形画出来,那么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板书,画出高,和直角标志),而这条对边就叫做三角形的底(标出底)。

回忆刚才过程,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什么是三角形的底?
2.教学画高
(1)提问:如果已知三角形的底,怎样画出底边上的高呢?
(2)学生尝试画底边上的高。

(3)指名演示画高,总结画高的方法和注意点。

(4)对比画三角形底边上高的方法和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垂直线的方法。

寻找相同和不同点。

(通过动手量人字梁的高,以及让学生用三角尺验证所量线段与人字梁底边的关系,都是在有目的的为教学三角形的高做铺垫。

使学生在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时有原型依据。

教学画高时,放手学生尝试,并对学生画图中存在的问题做说明和总结画高的方法。

为了使学生避免画高时出现错误,再教学完画三角形的高后,让学生对比之前学的“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直线段”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这样一方面能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与建构,另一方面也会注意区分画法的不同之处。


三、练习巩固
同学们这节课收获可不少,不仅知道了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还知道了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了三角形的底和高,也知道如何画底边上的高。

接下来就是要检验你们的时刻了。

做好准备了吗?
1.练一练第1题。

(1)学生同位之间互相说一说。

(2)指名说一说哪些是,哪些不是,为什么?
2.练一练第2题。

(1)说一说题目有哪些要求。

注意取整厘米。

(2)学生独立完成。

(3)反馈交流。

注意让学生表达清楚:第一个图形底边上的高为2cm 。

3.下图中底边上的高画的对吗?
4.
(1)投影出示,先观察,思考如何改正?
(2)指名用直角三角尺把正确的画图方法摆出来。

(3)说说在画高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5.练习十二第1题。

(1)独立完成,指名展示自己的作业,并说说画高的方法。

(2)改变第一个三角形的底,提问:这时该如何画高。

指名演示。

再改变底边,又该如何画观察图1,你有什么发现三角形有几条高
① ② ③ ④
底 底 底

(3)讨论直角三角形的的高。

提问: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你能指出它的两条直角边吗如果以一条直角边为底(老师用手指),怎样画三角形的高指名摆三角尺。

你有什么发现如果以另一条直角边为底呢你又有什么发现(4)小结:直角三角形中以一条直角边为底,另一条直角边就是三角形的高。

(5)提问:你能画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第三条高吗以哪条边为底
(6)
6.练习十二第2题。

(1)学生按要求画出三角形。

(2)同桌互相检查所画的三角形是否满足要求,交流是怎样画的。

(3)展示学生作业,并提问:问什么条件相同,所画的三角形却不同呢你有什么发现
(4)
(5)如果用同一条底边,你能画出多少个等高的三角形?
(充分利用课后习题发展学生思维,如教学练习十二第1题时,对与直角三角形的画高方法不只局限在画出一条高上,要引导学生关注直角三角形的高的特点。

教学练习十二第2题时,当学生画出不同的三角形时要让学生说说发现,同时还应向有能力的同学提出:如果用同一条底边,你能画出多少个等高的三角形?在练习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认识三角形
由三条线段首位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总评:本课教学过程中通过画三角形,说三角形特征,并用正反例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角形概念,从而突出本课教学重点。

而对于本课的教学难点,则通过让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对比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对知识体系进行重新建构,突破难点。

而练习过程中,除了关注基本的知识技能的掌握,还通过一些题目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