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法学院】你的朋友圈里东西别乱转发,否则罚你一百万

合集下载

网络传播谣言处罚标准

网络传播谣言处罚标准

网络传播谣言处罚标准
在当今社会,网络传播谣言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不仅会对个人名
誉造成损害,也会对社会秩序和稳定造成影响。

因此,针对网络传播谣言的行为,相关部门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处罚标准,以维护社会公正和秩序。

首先,对于个人在互联网上散布谣言的行为,一般会受到行政处罚。

根据《网
络传播谣言行政处罚规定》,对于散布谣言、造谣生事、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一般会被处以警告、罚款甚至行政拘留的处罚。

这些处罚标准的制定,旨在通过法律手段有效打击网络传播谣言的行为,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其次,对于企业或机构在网络上散布谣言的行为,相关部门也会给予严厉的处罚。

根据《网络传播谣言企业处罚规定》,对于企业或机构在网络上发布虚假信息、散布谣言、误导公众的行为,一般会受到罚款、停业整顿甚至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

这些处罚标准的制定,旨在通过严厉的处罚手段,有效遏制企业或机构在网络上传播谣言的行为,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

总的来说,网络传播谣言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
一系列的处罚措施来加以打击。

然而,仅仅依靠处罚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需要加强对网络传播谣言的监管,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审核,提高公众的信息辨别能力,共同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环境。

希望通过以上的处罚标准,能够有效遏制网络传播谣言的行为,维护社会的公
平和正义,共同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环境。

随意转发法律后果(3篇)

随意转发法律后果(3篇)

第1篇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日益丰富。

然而,在享受信息便捷的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随意转发信息可能带来的法律后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随意转发信息的法律风险。

一、随意转发信息的法律风险1. 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在互联网时代,随意转发信息可能导致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情况发生。

例如,未经他人同意转发其个人隐私、肖像、姓名等,可能构成侵权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侵权人应当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法律责任。

2. 散布谣言随意转发未经证实的信息,可能成为谣言的传播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3. 侵犯知识产权随意转发他人作品,如文章、图片、视频等,可能侵犯他人的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规定,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复制、发行、出租、展览、表演、放映、广播、信息网络传播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构成侵权行为。

4. 损害国家利益随意转发涉及国家安全、荣誉、利益的信息,可能损害国家利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的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危害国家安全,不得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传播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

二、如何避免随意转发信息的法律风险1. 提高法律意识在转发信息前,首先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

了解哪些信息可以转发,哪些信息属于侵权行为,避免因无知而触犯法律。

2. 甄别信息真伪在转发信息前,要对信息进行甄别,确保其真实性。

对于来源不明、未经证实的消息,要谨慎对待,避免成为谣言的传播者。

3. 依法维权如果发现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要及时依法维权。

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法律责任。

4. 加强自律在转发信息时,要遵守社会公德,尊重他人合法权益,不得利用转发信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法律对网络言论的规范

法律对网络言论的规范

法律对网络言论的规范网络言论是指在互联网上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发表的言论,涵盖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言论的规范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法律在网络言论方面起到了重要的规范作用,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促进互联网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从法律的角度探讨网络言论的规范问题。

一、法律对网络言论的约束网络言论的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但在言论自由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法律在网络言论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为网络言论的自由提供了边界。

首先,法律对网络言论的内容进行了约束。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网络言论不得违反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损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机密、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等。

此外,网络言论也不能损害他人的名誉权、隐私权、商业秘密等合法权益。

同时,法律还规定了网络言论中禁止传播淫秽、暴力、恐怖以及其他违法信息等内容。

其次,法律对网络言论的方式进行了规范。

法律明确规定,利用互联网传播信息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许可。

未经授权的网站或个人不得通过互联网发布新闻、传播信息,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此外,法律还对网络言论中的虚假信息、谣言等进行了禁止,保护公众的知情权和利益。

再次,法律对网络言论的行为进行了限制。

法律规定,任何人不得利用互联网制作、复制、发布、传播与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有关的信息。

此外,法律还规定了网络言论中的诽谤、侮辱、威胁、恶意诽谤等行为的禁止,维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二、法律对网络平台的规范责任网络平台作为信息发布和传播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巨大的社会责任。

法律对网络平台的规范责任进行了明确的要求。

首先,法律要求网络平台对用户发布的信息进行审核和管理。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网络平台应当及时删除违反法律法规的信息,防止传播社会有害信息。

此外,网络平台还应当对用户发布的信息进行真实性、合法性等方面的审核,切实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其次,法律要求网络平台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网络言论中的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

朋友圈转发广告或被罚

朋友圈转发广告或被罚
须 广揽 人 才 。 由此 可 见 . 人 才
告 经 营 者 推 送 或 者 展 示 互 联 网 广 告 ,并 能 够 核 对广 告 内
0 I
*女 p
决定广告发布的 自然人 、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 是该互联 人们在 利 用网络进行 沟通 和交流 时 , 容、
往 往 无 意 中损 害 了他 人 的 利 益 , 甚 至 触 犯 网广告 的广 告发布 者。 ” 也就是说 , 你只要在朋友 圈转发 r
8月 初 齐 聚 北 京 , 通 过 参 加 中 国 科 学 院第 十 四届 “ 百人 汁划” 入 选 青 国情 院 情 研 讨 班 暨 “ 走 进 巾 国科 学 院 ・ 海 外人 才行” 活动 , 了解 闰 内
分地说 明 了要 想使 国家科 学
术 飞 速发 展 、社 会 日益 进 步 ,
素材

不少 网友经常遇到这样 的情况 : 有朋友在微信群发布
内容 , 然后 发 一 个 红 包 求 大 家转 发 , 不 少 人 碍 于 情 面 顺 手 转 发 了这 些 内 容 。实 际上 这些 内容 很 可 能 就 足 广 告 。从
2 0 1 6年 9月 1日起 , 存微博 、 朋友圈等处转发广 告的行 为 将不被允许 。 《 互联 网广告管理暂 行办法 》 规定 : “ 为广 告 主或 者广
镬蕺
规 划和政 策 , 目的 就 是 英 冈、 德同、 澳 大 利亚 和 日 列战略 、 为 了更好 地 引进 人 才 。 中 国科 学
本 等 国家 的 1 0 0余 位海 外
优 秀 青 年 学 者 和 中 科 院 海
院举 办 的 “ 百人计划 ” 活动 , 就 充
外评审专家代 表于 2 0 1 6年

严守各项纪律,不随意转发

严守各项纪律,不随意转发

严守各项纪律,不随意转发严守各项纪律,不随意转发。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微信朋友圈、微博、还是QQ空间,我们都可以随时随地与朋友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和所思所想。

然而,正因为社交网络的便利性,也使得一些不良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给社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严守各项纪律,不随意转发是我们作为社交网络用户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我们要明确自己在社交网络中的身份,要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原则。

在转发他人的内容时,要对其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判断,避免转发一些虚假、低俗、违法的信息。

我们要明白,转发一条信息并不仅仅是简单的点击一下按钮,而是对信息的认可和传播,我们的每一次转发都会对信息的传播路径和范围产生影响。

我们要遵守社交网络平台的规则和规定。

不同的平台有着不同的规则,我们要认真阅读并遵守平台的用户协议。

比如,不要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一些涉及色情、暴力、政治敏感等内容的信息,这些都是违反平台规定的行为。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盲目追求点击量,不为了一时的热度而违反规定。

我们要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和个人信息。

社交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我们要慎重地选择和发布自己的信息。

不要随意转发他人的个人信息,更不能将自己的个人信息随意暴露在网络上。

我们要意识到,网络并不是一个完全安全的空间,我们的个人信息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我们还要注意维护社交网络的良好氛围。

不要随意转发一些恶意中伤、谣言传播的信息,不要制造和传播负能量。

我们要用积极向上的言论和行为来影响他人,传播正能量。

社交网络是一个交流和分享的平台,我们应该以善意和友好的态度与他人进行互动,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友善的网络环境。

严守各项纪律,不随意转发是我们作为社交网络用户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我们要明确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遵守平台规则,保护个人隐私,维护网络良好氛围。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社交网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交流和分享,共同构建一个真实、健康、友善的网络空间。

关于转载的法律案例(3篇)

关于转载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转载现象日益普遍。

然而,在享受便捷的同时,网络转载也引发了诸多法律纠纷。

本文以某知名博主侵权案为例,分析了网络转载的法律问题,旨在为网络用户和相关企业提供参考。

一、案件背景2019年,某知名博主在未经原作者许可的情况下,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上转载了一篇名为《人工智能的崛起与挑战》的文章。

原作者发现后,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该博主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

二、案件焦点本案的焦点在于网络转载是否构成侵权。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转载行为是否属于合理使用?2. 转载行为是否侵犯了原作者的著作权?3. 转载行为是否违反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三、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在未经原告许可的情况下,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上转载原告作品,侵犯了原告的著作权。

具体分析如下:1. 转载行为不属于合理使用。

根据《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合理使用包括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而使用他人作品等情形。

本案中,被告转载原告作品的目的并非为了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而是为了吸引关注、增加粉丝等商业目的,因此不属于合理使用。

2. 转载行为侵犯了原告的著作权。

根据《著作权法》第十条的规定,著作权人享有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权利。

本案中,被告未经原告许可,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上转载原告作品,侵犯了原告的信息网络传播权。

3. 转载行为违反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未经权利人许可,不得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他人的作品。

本案中,被告未经原告许可,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上转载原告作品,违反了该条例。

综上,法院判决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

四、案例分析本案涉及网络转载的法律问题,以下是对相关法律问题的分析:1. 网络转载的合理使用。

根据《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合理使用包括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而使用他人作品等情形。

强制员工转发朋友圈被判违法你的朋友圈被“强制”过吗

强制员工转发朋友圈被判违法你的朋友圈被“强制”过吗

强制员工转发朋友圈被判违法你的朋友圈被“强制”过吗员工不转发公司广告到朋友圈被罚1万元且开除?近日,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对这一“奇葩”案件做出裁决,判处用人单位扣除员工报酬并据此解除劳动合同违法。

按理说,员工朋友圈乃是私人空间,发与不发、发什么,属于个人自由。

但此类强制转发事件反复出现,背后的一些共性问题也值得深入思考。

根据《劳动合同法》,公司如果想要增加员工的工作内容,必须与员工协商一致,否则员工可以拒绝。

而且,如果因为拒绝而导致被公司解除合同,公司就属于违法解除。

与此同时,《行政处罚法》规定罚款只能由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行政管理机关或者法律授权行使行政权力的机构行使,用人单位因员工未转发朋友圈就罚款,本身也是一种违法。

可以说,法律以详细规定,完全否定了单位强制员工转发朋友圈行为的合法性。

但从现实中看,员工想拿起法律武器却并不容易。

一方面,面对管理者这种家长制的粗暴管理方式,劳动者敢怒不敢言,偏向于忍一时风平浪静。

另一方面,真撕破脸维权也面临着打官司旷日持久的问题,高昂的维权成本也令许多劳动者望而却步。

种种因素叠加,加剧了管理者对劳动者权益的漠视,对劳动法规的无知,进一步带来管理“公”“私”不分的问题,更产生了干涉员工生育自由、要求完不成业绩的员工下跪等极端事件。

此次法院判决,明确朋友圈内容应个人自主决定,既是对用人单位的警示,也是引导企业审视自身角色的契机。

今天互联网内容浩如烟海,广告早已不是一发就灵,而是必须先考虑目标客户是谁、策划内容是否有足够的含金量。

机械式转发与朋友圈“画风”不一样的广告,很容易让观众心生厌恶,对企业形象反而是一种损害。

而一家优秀且自信的公司,时时刻刻尊重公私生活的边界,营造轻松健康的工作氛围,员工自然而然会在朋友圈乃至各种社交平台上大晒公司的优点。

这远比刻意的广告更能塑造公司的口碑。

用工单位强制员工转发朋友圈,既违反相关法规,又引发员工不悦,更不一定有好效果,如此损人不利己,何必呢?。

【五分钟法学院】朋友圈里的禁忌,必须警惕!

【五分钟法学院】朋友圈里的禁忌,必须警惕!

【五分钟法学院】朋友圈里的禁忌,必须警惕!日前,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下发《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收集提取和审查判断电子数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网页、博客、微博客、朋友圈、贴吧、网盘等网络平台发布的信息属于电子数据。

此外,按照规定,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有权依法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电子数据。

什么是电子数据电子数据是案件发生过程中形成的,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处理、传输的,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数据。

包括:网页、博客、朋友圈等网络平台发布的信息,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网络应用服务的通信信息,用户注册信息、身份认证信息、电子交易记录等信息,文档、图片、音视频等电子文件。

以数字化形式记载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等证据,不属于电子数据。

如何保全电子证据同传统证据相比,电子数据具有高科技性、不稳定性等特征,一旦被修改或删除,其证据效力就有可能丧失,进而影响整个案件的顺利办理。

因此,电子数据的保全显得尤为重要。

《规定》明确:在收集、提取电子数据过程中,办案人员可通过扣押、封存电子数据原始存储介质,计算电子数据完整性校验值,制作、封存电子数据备份,冻结电子数据,对收集、提取电子数据的相关活动进行录像等方式方法对可作为证据使用的电子数据进行保护。

为什么是“朋友圈”在《规定》中,公检法机关之所以能够查看朋友圈信息,恐怕还是因为,朋友圈是一个具有公共意义的网络空间。

而与之相对应,点对点聊天、群聊天却属于相对私密的空间(群聊天居于灰色空间地带,目前尚无评价,因为两三个人可以建群,500人也可以建群)。

对于通过网络实施的私密空间的通信,执法司法机关更加谨慎,从目前的规定来看,仍然没有突破有关法律对通信秘密和通信自由的保护。

专家解读中国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教授洪道德表示,微博微信作为新兴的平台,在此前没有相关文件明确其作为证据的地位。

此次规定明确了,在初查过程中收集、提取的电子数据,以及通过网络在线提取的电子数据,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转发与分享行为规范

转发与分享行为规范

转发与分享行为规范在当今社交媒体的高度发达和信息传播的快速便捷的时代,转发和分享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行为。

然而,由于缺乏规范和不当的使用,转发和分享行为也经常引发各种问题和争议。

因此,建立一套转发与分享行为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转发与分享行为应当遵循信息真实性的原则。

在转发和分享信息时,我们应该尽量确保所传播的信息准确、真实可靠。

在社交媒体上,虚假信息和谣言很容易传播,给人们带来误导和困扰。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辨别信息的真伪,不盲目转发和分享未经证实的消息,以免误导他人。

其次,转发与分享行为应当尊重他人的隐私和权益。

在社交媒体上,我们可能会收到一些他人的私人信息或照片,这些内容可能是他们自愿分享的,也可能是无意中泄露的。

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我们都应该尊重他人的隐私,不擅自转发和分享他人的私人信息,以免侵犯他人的权益。

第三,转发与分享行为应当尊重版权和知识产权。

在社交媒体上,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精彩的文章、图片或视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随意转发和分享。

这些内容往往是他人的创作成果,享有版权和知识产权。

因此,我们在转发和分享时应该注明原作者,并尽量遵循版权和知识产权的规定,以免侵权。

第四,转发与分享行为应当遵守社交媒体平台的规定和法律法规。

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有不同的规定和政策,我们在使用这些平台时应该遵守相应的规定。

同时,我们也应该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传播违法、淫秽、暴力等不良信息,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第五,转发与分享行为应当负责任和理性。

在社交媒体上,我们的转发和分享行为会对他人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在转发和分享信息时,我们应该慎重选择内容,避免传播低俗、恶搞等不良信息。

同时,我们也应该理性对待他人的观点和言论,不盲目跟风,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最后,转发与分享行为应当注重社交媒体素养的培养。

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社交媒体素养。

朋友圈管理规章制度

朋友圈管理规章制度

朋友圈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朋友圈管理行为,维护朋友圈社交环境,特制订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所有使用朋友圈功能的用户,包括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

第三条用户在使用朋友圈功能时,需遵守本规章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

第四条用户发布内容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第二章发布内容规定第五条用户发布内容应当尊重他人,不得发布含有侮辱、诽谤、谩骂等不文明内容。

第六条用户发布内容应当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不得传播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内容。

第七条用户发布内容应当合法合规,不得发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色情、暴力、恐怖等内容。

第八条用户发布内容不得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复制他人作品。

第九条用户发布内容应当真实可靠,不得故意传播虚假信息。

第三章互动规定第十条用户在朋友圈互动应当尊重他人,不得恶意评论、转发他人的内容。

第十一条用户在朋友圈互动应当理性表达,不得进行人身攻击、辱骂等言论。

第十二条用户在朋友圈互动应当保护个人隐私,不得公开他人的隐私信息。

第十三条用户在朋友圈互动应当遵守规则,不得发布广告、违法链接等不良信息。

第四章管理措施第十四条如用户违反本规章制度,平台将根据情节轻重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违规内容、冻结账号等。

第十五条对频繁违规用户,平台有权永久封禁账号,情节严重的将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第十六条用户如对管理措施有异议,可进行申诉,平台将在收到申诉后进行核实并及时回复。

第五章附则第十七条本规章制度解释权归平台所有,平台有权对规章进行修订并公布。

第十八条用户在使用朋友圈功能时应当自觉遵守本规章制度,共同维护良好的社交环境。

以上为朋友圈管理规章制度,如有违规行为,平台有权根据规定进行管理措施。

感谢各位用户的理解配合,共同营造和谐的朋友圈社交环境。

转载的法律后果(3篇)

转载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转载已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

然而,转载过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版权法和道德伦理的角度,探讨转载的法律后果,以提醒人们在享受信息便捷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一、引言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极快,转载成为人们获取和分享信息的重要途径。

然而,转载过程中往往涉及到版权问题,如果不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就可能面临法律后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转载的法律后果。

二、版权法视角下的转载法律后果1. 未经授权转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规定,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复制、发行、出租、展览、表演、放映、广播、信息网络传播等方式使用作品的,属于侵权行为。

未经授权转载他人作品,侵犯了著作权人的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权利。

法律后果:侵权人应当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如果侵权行为给著作权人造成重大损失,侵权人还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2. 转载过程中对作品进行修改在转载他人作品时,若对作品进行修改,可能侵犯著作权人的修改权。

修改权是指著作权人对其作品进行修改、增删、变更等权利。

法律后果:侵权人应当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如果侵权行为给著作权人造成重大损失,侵权人还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3. 转载他人作品未注明出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转载他人作品应当注明原作者、作品名称、来源等信息。

未注明出处的转载行为,可能侵犯著作权人的署名权。

法律后果:侵权人应当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三、道德伦理视角下的转载法律后果1. 道德失范未经授权转载他人作品,不仅侵犯了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还可能损害他人名誉、荣誉等。

在道德层面,这种行为被视为不诚信、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法律后果:虽然道德层面的法律后果不如版权法明确,但侵权人可能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影响其社会形象。

朋友圈发布的规章制度

朋友圈发布的规章制度

朋友圈发布的规章制度
首先,关于发布内容:
1. 尊重他人,不发表政治、宗教等敏感话题,避免引发争议和矛盾。

2. 尊重原创,不随意转发或涂改他人的作品,保护知识产权。

3. 文字图片内容要健康向上,不传播黄赌毒等不良信息,不传播不实信息。

4. 禁止发表与自身无关的广告、牟利活动等商业行为,保持朋友圈的纯粹性。

5. 不发表不当言论,不侵犯他人权益,不侮辱、诽谤他人,保持礼貌。

其次,关于互动交流:
1. 尊重他人的观点,不进行人身攻击、谩骂等不文明行为。

2. 回复评论要及时、真诚,不刻意回避或敷衍,彼此尊重。

3. 互相支持、鼓励,不给予负面评价或打击,营造积极的互动氛围。

4. 感谢点赞、评论,不抱怨或索取关注,保持友好愉快的互动态度。

5. 不私下讨论他人的私事,不透露他人的隐私信息,保护好朋友间的信任关系。

最后,对于特殊情况的处理:
1. 遭受网络暴力、恶意攻击等不良行为,应及时举报并寻求帮助。

2. 如发现朋友圈内存在违规行为,应当私下提醒、劝导,保持友好沟通。

3. 如出现纠纷或分歧,要理性沟通、妥善处理,避免扩大矛盾。

4. 如发现有人发布不当内容或行为,应当适时指出并劝阻,维护朋友圈的和谐。

希望大家能够共同遵守这些规章制度,共同维护我们朋友圈的和谐氛围,让每一个人都能在这里享受愉快的交流和分享。

谢谢大家的支持和配合!祝大家在朋友圈里找到快乐和温暖!。

朋友圈一定不能发的五样东西

朋友圈一定不能发的五样东西

朋友圈一定不能发的五样东西以《朋友圈一定不能发的五样东西》为标题,探讨起社交网络,成为当今一个不可或缺的社会现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圈,发表和分享自己的想法、观点和生活乐趣,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我们更应该注意不要随意发布一些涉及负面内容的东西,这可能会对他人产生不好的影响。

首先,朋友圈一定不能发送消息性言论。

在社交网络中,有些人可能会发布一些有攻击性的、负面的言论,这些言论往往有损他人的尊严和很多他人的利益。

同时,他们也会伤害到他们自身的形象,又让他们自身出现一些不好的内容。

其次,朋友圈一定不能发布关于政治的信息。

政治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一旦有人在朋友圈中发布关于政治的消息,可能会引起当地人民的不满,甚至引发政治纷争。

有许多政治性的东西,可能会引起一些政治上的纠纷,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第三,朋友圈一定不能发布不文明内容。

现在社交网络上有许多粗俗不文明的内容,一旦有人在朋友圈发布这些不文明的内容,会使他人受到极大的伤害。

言辞激烈、攻击性的言论,都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第四,朋友圈一定不能发布关于宗教的信息。

要记住,宗教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认识,一旦有人在朋友圈发布关于宗教的消息,可能会引起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冲突,甚至引起一些暴力事件。

第五,朋友圈一定不能发布偏见性信息。

要记住,不同的人是不容易接受彼此的思想和观点的,如果有人在朋友圈发布一些包含偏见性信息的内容,可能会激起他人的不满,甚至导致冲突。

朋友圈是一个充满朝气的社交网络,也是一个回顾过去的记忆的地方,但是我们也应该记住,不要在朋友圈发布一些不应该发布的东西。

有些东西可能会被视为不礼貌或攻击性,也可能会有损他人的利益,这是不应该发布的。

当然,每个人应该拥有自己的言论自由,但我们也应该尊重他人。

朋友圈转发广告,要负法律责任!

朋友圈转发广告,要负法律责任!

朋友圈转发广告,小心摊大事!市民林女士交际很广,在微信上拥有几百位微信好友,她却因为热心遭遇到麻烦.前不久,她的一位好友在推销面膜,该好友在闺蜜群中发了一个微信红包,林莉莉随手抢了一个红包。

但随后,其好友就半开玩笑地让抢到红包的朋友帮她转发面膜广告,还直接将面膜广告发到群里让朋友转发。

林莉莉告诉记者,她当时也没有多想,就直接将广告转发到朋友圈.过了一段时间,林莉莉就接到另一位好友的埋怨,“我朋友打来电话说,她购买了我转发广告中的那一款面膜,使用之后发现是一款三无产品,皮肤严重过敏.她把怒气发在我身上,还说我也要承担责任。

"只抢到0.3元红包的林莉莉一肚子委屈.最后,林莉莉只能自己掏腰包买礼物安抚朋友,才让这场朋友圈广告风波得以平息.难道我们就不能帮朋友转发广告了吗?转发了又会承担什么法律后果呢?微信朋友圈是虚拟空间并非法外之地。

明知或者应知系虚假广告,仍在朋友圈发布或转发,工商部门将按发布虚假广告予以行政处罚。

因发布或转发虚假广告造成他人生命健康损害的,还可能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今年9月1日施行的广告法扩大了广告发布者范围,除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外,还扩展延伸到了自然人,且不以营利为目的。

凡是发布或者转发广告包含有广告法明令禁止的“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等内容,工商部门就足以推定发布或转发虚假广告的主观心态为明知或者应知,具备违法主观过错.即使不是广告主,在朋友圈“帮忙”发布或转发虚假广告即视为广告发布者,如提供不出广告主并承担责任的,须承担先行赔偿责任。

广告法强化了广告发布者的审查义务,规定广告发布者发布虚假广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广告费用,并处广告费用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

朋友圈发布或转发虚假广告,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损害的,作为广告发布者还要与广告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微信转发制度

微信转发制度

微信转发制度微信转发制度对于现代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

微信作为一种便捷快速的社交工具,其转发功能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变得更快,也使得个人信息的保护性变得相对薄弱。

因此,制定微信转发制度有助于规范信息传播,保护个人隐私,维护社交秩序。

首先,有关微信转发的制度应该明确转发行为的责任。

对于自己发布的信息,可以选择是否允许被转发。

对于未经允许转发的信息,一旦被转发者违规转发,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此外,转发者应该对所转发的信息的真实性负责,不能对他人进行恶意诋毁、诽谤等行为。

借助互联网,信息传播的速度变得极快,但同时也增加了信息真实性的验证难度。

因此,转发者自己也应该发挥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确保所转发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其次,微信转发制度还应该考虑保护个人隐私。

在转发他人消息之前,应该先征得对方的同意。

对于未经允许的个人隐私信息,转发者应该自觉地避免传播,确保个人隐私不被泄露。

个人隐私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之一,任何人都有权利保护自己的隐私信息。

因此,在制定微信转发制度时,必须重视个人隐私的保护,对于违反规定的转发行为,应该追究法律责任。

另外,微信转发制度也应该加强对虚假信息的控制和整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虚假信息泛滥成灾。

制定微信转发制度,对于虚假信息的转发行为进行制约,是保护社交网络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转发者应该对所转发的信息进行核实,不应盲目转发未经证实的信息。

在发现虚假信息时,应该及时举报和删除,为网络信息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

最后,微信转发制度还应该加强对有害信息的过滤和防范。

有些信息具有不良影响,会造成社会不稳定甚至诱发犯罪行为。

制定微信转发制度,对于有害信息进行审核过滤,是保护社交网络环境的基本要求。

转发者要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不纵容、不传播违法犯罪、淫秽色情、暴力恐怖等有害信息,为网络空间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交环境。

总而言之,微信转发制度的制定对于规范社交网络秩序、保护个人隐私、净化信息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朋友圈的规章制度

朋友圈的规章制度

朋友圈的规章制度1. 引言朋友圈是一种社交媒体平台,可以让用户通过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与朋友们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

然而,在使用朋友圈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一些不适当的行为或内容,为了维护良好的社交环境,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希望用户能够遵守并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友善的朋友圈。

2. 用户行为规范2.1 尊重他人在朋友圈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观点、兴趣爱好和隐私。

不应该发表侮辱、诽谤、歧视他人的言论,不得发布他人的隐私照片或个人信息。

对于他人的点赞和评论应该友好和真实,不得进行恶意攻击。

2.2 禁止发布不良内容禁止在朋友圈中发布色情、暴力、恶心、恶俗等不良内容。

用户应该保持良好的道德风尚,不得传播违法信息、恶意链接和垃圾广告。

对于不当的内容,用户可以主动举报,帮助维护朋友圈的纯净环境。

2.3 尊重版权用户在朋友圈中分享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应尊重版权。

未经权利人授权的内容,用户不得擅自转载、复制或篡改。

同时,用户也不得发布盗版软件、破解教程等侵犯版权的内容。

3. 内容审核机制为了保障朋友圈的内容质量和用户体验,我们设立了内容审核机制,对用户发布的内容进行审核和管理。

具体的审核标准包括但不限于:•是否包含色情、暴力、恶心、恶俗等不良内容;•是否侵犯他人隐私和肖像权;•是否违反了社区的相关规定。

用户发布的内容会经过自动审核和人工审核的双重筛查,如发现违规内容,将会被删除或屏蔽,并针对发布者进行相应的处罚。

4. 举报和处理机制我们鼓励用户自觉监督和举报不良内容。

如果发现朋友圈中存在违规行为或不适当内容,用户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举报功能进行举报。

我们会及时处理用户的举报,并根据举报内容的真实性和严重性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对发布者进行警告或禁言处理;•删除违规内容;•限制用户的部分功能权限;•永久封禁账号等。

同时,我们也鼓励用户进行自我管理和约束,共同营造一个清朗、友善的朋友圈环境。

学生不得发朋友圈的句子

学生不得发朋友圈的句子

学生不得发朋友圈的句子1. 学生在校期间不得使用朋友圈。

2. 学生禁止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朋友圈。

3. 学生被禁止在朋友圈上分享任何内容。

4. 学生不允许在朋友圈中发表任何言论。

5. 学生被要求不得使用朋友圈功能。

6. 学生应遵守学校规定,不得在朋友圈中活动。

7. 学生被要求不得在朋友圈上发布照片或视频。

8. 学生不得在朋友圈中泄露个人信息。

9. 学生被要求不得在朋友圈中发布与学校无关的内容。

10. 学生应遵守学校规定,不得在朋友圈中传播谣言。

11. 学生被禁止在朋友圈中发布与学习无关的内容。

12. 学生不得在朋友圈中发布违法违规的信息。

13. 学生被要求不得在朋友圈中发布与他人隐私相关的内容。

14. 学生应遵守学校规定,不得在朋友圈中发布不良信息。

15. 学生被禁止在朋友圈中发布与学校形象不符的内容。

16. 学生不得在朋友圈中发布与学校教育理念相悖的言论。

17. 学生被要求不得在朋友圈中发布与学校活动无关的内容。

18. 学生应遵守学校规定,不得在朋友圈中发布不实信息。

19. 学生被禁止在朋友圈中发布与学校规章制度相违背的内容。

20. 学生不得在朋友圈中发布与学校价值观不符的言论。

21. 学生被要求不得在朋友圈中发布与学校安全相关的信息。

22. 学生应遵守学校规定,不得在朋友圈中发布与学校教学秩序相悖的内容。

23. 学生被禁止在朋友圈中发布与学校纪律要求相违背的言论。

24. 学生不得在朋友圈中发布与学校形象宣传不符的内容。

25. 学生被要求不得在朋友圈中发布与学校团队合作无关的信息。

26. 学生应遵守学校规定,不得在朋友圈中发布与学校荣誉感冲突的内容。

27. 学生被禁止在朋友圈中发布与学校教育目标相悖的言论。

28. 学生不得在朋友圈中发布与学校学风建设无关的内容。

微信朋友圈不要随意转发_小学作文

微信朋友圈不要随意转发_小学作文

微信朋友圈不要随意转发
本文是关于小学作文的微信朋友圈不要随意转发,感谢您的阅读!
现在,微信朋友圈成为相互之间信息分享的重要工具,所以,我们随手转发的信息更应该谨慎!
这两天,北京遭遇暴雨,微信朋友圈传递的灾情信息竟然比实际严重非常多,什么地铁站被淹等等,这些信息还很大范围地传播,这就是在传播谣言!
所以,这让我们再一次反省,类似这些信息之类的不能随随便便地随手转发!我们在看到这些信息的时候要有辨别能力,而且这些信息关乎社会秩序,更要三思,我们应该关注权威信息的发布,确认之后再转发,不然你觉得自己是善意的转发就是在助长谣言的传播,成了传播谣言的帮凶,如果这次谣言的传播造成了恐慌,将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和救灾的进行。

所以,微信转发需谨慎,要三思,不要让自己的善意成为谣言传播的帮凶。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还在微信随意转发?稍不留神你就有可能侵权

还在微信随意转发?稍不留神你就有可能侵权

还在微信随意转发?稍不留神你就有可能侵权
颜斐
【期刊名称】《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
【年(卷),期】2018(000)010
【摘要】在朋友圈上传有趣的图文、点赞精彩的内容、转发认同的观点,已成为时下主流的社交方式。

同时,使用微信推销商品也让朋友圈变身充满商机的创业高地。

但在拇指按动之间,稍不留神也有可能触及侵权的"雷区"。

近日,朝阳法院通报了
几类常见的朋友圈侵权方式以及相关案例,提醒社会公众在享受朋友圈便利的同时
也要提高法律意识,规避侵权风险。

【总页数】2页(P76-77)
【作者】颜斐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不要漠视学生的权利——随意的惩戒可能造成侵权 [J], 郑立平
2.你还在战斗,就有获胜的可能——状元们的高考英语冲刺"实用小抄" [J], 邓景鸿;刘楠枫;孟祥熙
3.微信转发行为的著作权侵权认定及责任承担 [J], 李崇祯
4.还在微信随意转发?稍不留神你就有可能侵权 [J], 颜斐;
5.微信转发行为的著作权侵权认定及责任承担 [J], 李崇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分钟法学院】你的朋友圈里东西别乱转发,否则罚你一百万
没事就翻看朋友圈的你肯定经常见到这句话——“请帮我转发一下这条消息!”不过小编要告诉你,以后再有这样的事儿,心里一定要有戒心,面子啥的都抛一边吧!因为你的随便一转,可能会犯法!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发布提醒:根据新实施的《广告法》,“朋友圈转发广告,要负法律责任。


1、抢3毛钱红包帮转广告,结果是三无产品
山东的林女士在微信上拥有几百位好友,其中一位好友在推销面膜。

前不久,该好友在闺蜜群中发了一个微信红包,林女士抢了一个:0.3元。

随后,好友就说这是广告红包,抢到的要帮忙转发面膜广告,林女士随手就将广告转发到了朋友圈。

林女士的微信好友看到广告后,觉得不错,就买回来使用。

哪料到面膜是三无产品,好友脸部过敏了。

“她说是看到我转发的广告才购买的面膜,要我承担责任。

”林女士说,最后她只好自掏腰包买礼物安抚这位好友,这起因为朋友圈发广告引发的赔偿纠纷才算平息。

2、自媒体发广告同样承担法律责任
新《广告法》中明确规定,自然人在自媒体发布广告同样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所以,不要以为《广告法》离我们很远,不只是明星代言需要连带法律责任那么简单。

作为普通人,也会成为连带责任者,帮忙转发广告要“三思”。

3、转发虚假广告最高罚100万
按照新广告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能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可以要求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先行赔偿。

如果发布广告者无法提供广告源基本信息,那因其广告购买产品遭遇损失的朋友可以先向广告发布者索赔。

具体到转发广告的人来说,如果转发的广告是虚假广告,给消费者造成了损失,转发人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根据新广告法第55条规定,广告发布者如果发布了虚假广告,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广告费用并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

后果严重的还须承担刑事责任。

4、不收费用,也要承担责任
按照新旧广告法中的规定,“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服务”,就是一种广告的行为。

如果转发者并未收取红包或其他费用,帮助他人发布广告信息,又是否属于广告呢?
新广告法已经删除了旧广告法中关于涉及“费用”的前提,因此,自然人无论是否收取了费用,都不影响其所发布的信息是属于广告的性质。

5、朋友圈常见六大广告
1.“演唱会门票免费送”:某公众号称拿到数百张某热门演唱会门票,加粉丝并转发就有机会获赠。

2.“新店开业,加微信送千元手表”:凡加某微信号,即可得到价值1080元正品手表,配礼盒,支持验货,每天限量200个。

3.朋友圈拍卖:将一件商品拍几张图片,发布在朋友圈。

请好友出价竞拍,到约定的拍卖时间截止,价高者得。

4.“晒钞票求代理”:有人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信息,称自己销售某品牌洗发水产品每月可赚很多钱,同时在朋友圈上发一些晒钞票照片,吸引好友加盟做“代理”大批进货。

5.“我家的XXX已经卖疯了”:部分“微商”在朋友圈晒出大量出货图片,并且自称“已经卖断货”“卖疯了”“就剩一个了”等等。

6.晒试吃试用:一些“微商”在朋友圈发布自己拍摄的“试吃试用小视频”,并自己评价。

新广告法实施后,并不是说只要朋友圈转发广告就算违法,如果你转发的广告内容货真价实,就没问题。

如果在朋友圈中看到虚假广告,比如夸大某个医疗产品的功效,或者谎称产品获得了某项专利,遇到类似的情况都可以拨打12315向工商局举报。

网络自媒体时代,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很多事情我们没有办法辨别真伪,但是每个人都应该擦亮双眼,明辨是非,不要被虚头巴脑的宣传信息给欺骗了!法律就在你我身边,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