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林业生态工程

合集下载

2024年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及可持续发展

2024年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及可持续发展

2024年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及可持续发展一、林业生态工程概述林业生态工程是指依据生态学、林学、经济学和系统工程学等原理,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效益为目标,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对林业生态系统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综合性工程。

林业生态工程旨在促进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推动林业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将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以推进。

目前,林业生态工程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建设原则与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生态优先原则: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始终把生态效益放在首位,确保林业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保护,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与改善。

科学规划原则: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特点,科学规划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内容和布局,确保工程建设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综合治理原则: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理林业生态环境问题,包括加强森林抚育、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等。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重点包括:加强森林资源保护:通过建立完善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监管和保护,防止乱砍滥伐和非法占用林地等行为。

推进造林绿化工程: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等工程,增加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

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发展特色林业产业,提高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可持续发展重要性可持续发展是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核心目标。

通过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可以实现以下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改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有助于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资源的合理利用:林业生态工程能够合理规划林业资源的使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六大林业工程

六大林业工程
7
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1 工程背景
• 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我国有天然林16亿亩 (1.07亿公顷),其 中有11亿亩(0.73亿公顷)天然林 分布在长江、黄河流域和东北、内蒙古及海 南、新疆等 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8
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1
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3.3 工程范围
• 工程建设范围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 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 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 、青海、宁夏、新疆等2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 兵团,共1897个县(含市、区、旗)。
17
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6 工程成效
“十五”期间, 工程共完成造林面积 355.87 万hm2, 新封山 育林面积 406.54 万 hm2,森林管护面积每年保持在 9000 万 hm2以上。共安置和分流企业富余职工 66.5 万人。(2005 年统计)
2013年1月4日,国家林业局下发关于开展天然林资 源工程二期示范点建设通知,确定了24家天保工程 二期第一批示范点单位。
2001年初,国务院批准实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规划, 并将其列入“十五”计划。此时,六大工程中的前 五个都已经启动,现正在建设当中。
2005年统计:“十五”期间, 林业重点工程共完成
造林面积2611.23 万 hm2, 占同期全国造林总面积
的 84.02%,完成新封山( 沙) 育林面积 927.34 万
六大林业工程
小组成员:吴帅 赵慧敏 谢嗣荣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1ity

林业政策法规

林业政策法规

六大工程是: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主要解决天然林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问题;2,三北长江防护林建设工程,主要解决三北地区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以及不同类型的生态问题;3,退耕还林工程,主要解决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4,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主要解决首都周围地区的风沙危害问题;5,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主要解决物种保护、自然保护、湿地保护等问题;6,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主要是解决木材供应问题。

林业:是指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生产部门。

包括造林、育林、护林、森林采伐和更新、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等。

发展林业,除可提供大量国民经济所需的产品外,还可以发挥其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护环境等重要作用。

第二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植树造林规划,因地制宜地确定本地区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奋斗目标。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各行各业和城乡居民完成植树造林规划确定的任务。

宜林荒山荒地,属于国家所有的,由林业主管部门和其他主管部门组织造林;属于集体所有的,由集体经济组织组织造林。

铁路公路两旁、江河两侧、湖泊水库周围,由各有关主管单位因地制宜地组织造林;工矿区,机关、学校用地,部队营区以及农场、牧场、渔场经营地区,由各该单位负责造林。

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可以由集体或者个人承包造林。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要遵循以下五项原则:1.坚持尊重历史,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原则。

2.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尊重群众意愿原则。

3.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

4.坚持质量和速度相统一的原则。

5.坚持促进发展,保障收益原则。

集体林权林权制度改革有哪些具体的内容?明晰所有权2.开展林权登记,发换林权证3.建立规范有序的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流转的机制。

集体林权指集体所有制的经济组织或单位对森林、林木和林地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林权:指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森林资源财产权在法律上的具体体现。

加快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加快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加快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摘要】生态建设是林业建设的首要任务。

林业生态系统建设要切实根据相关的法规进行,以封山育林、天然更新为主,采取全封闭等形式,通过混交、抚育间伐、人工促进更新等措施,提高林分质量和生物多样性。

同时,加强生态公益林的林地管理,禁止在生态公益林林地内开垦、采石、筑坟、挖沙、取土等,以防林地逆转。

强化天然更新和人工更新,增加森林植被群落的郁闭度、林木高度和树种多样性,提高生态公益林林分的生态适应性和自我恢复能力,从而实现生态公益林向顶级群落过渡,贴近自然森林发展。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必要性1.林业生态工程概述1.1内涵林业生态工程是随着林业发展战略转移、国家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需求而通过继承、交叉形成的一门新的工程。

它是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科学与生态工程原理,针对自然资源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的以木本植物为主题,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人工匹配结合,进而形成一种稳定而高效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过程。

1.2特点从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林业生态工程的核心就是在对生态理论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根据生态理论,以生态环境改善为目标,通过工程措施即进行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所进行的林业生态建设。

此工程旨在坚持土地资源优化组合的原则,通过大力植树造林,全面保护和科学经营现有森林,合理调整森林的分布格局和功能结构,来充分发挥森林改善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的生态功能。

1.3内容林业生态工程包括以下内容: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总体布局与规划,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情况与特点,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空间分布,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立地划分与适地适树,不同区域山丘区环境、资源、水土流失及土地利用特点,树种选择与林分组成,整地与造林方法,合理密度与密度控制,幼林抚育、防护林的林分定向培育,以山系、水网、流域等为单元的生态防护体系的构成与特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农林复合、农田林网、河岸道路防护、灾害地植被恢复、海岸防护等防护林的配置与构建技术,干旱、盐碱、风沙、干瘠、钙积层等技术问题。

山西林业六大工程

山西林业六大工程

山西省将大力建设林业“六大工程”2月2日召开的全省林业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林业工作重点是大力建设好“六大工程”。

一是“两山”造林工程。

以太行山土石山区和吕梁山黄土高原两大生态脆弱区为重点,通过高质量营造乔木林,大力度发展特种灌木林和经济灌木林,努力增加植被范围,快速提高森林覆盖率。

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地理特征和宜林荒山的多少,集中安排20—30个大片区,实行一县独建或联县共建。

今年完成营造林250万亩。

二是“两网”绿化工程。

以境内主要河流干道、高等级交通干线为骨架,在沿线两侧营造较宽的护岸林带、护路林带和林网,建设“绿色水网”、“绿色路网”,构建全省造林绿化的大框架。

今年完成营造林20万亩。

三是“两林”富民工程。

在太行山、吕梁山的低山丘陵、黄河沿岸、汾河中下游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核桃、红枣干果经济林和速生丰产林。

坚持生态林和商品林并重,生态效益和农民增收并举,两手抓、两手硬。

加快基地建设,调整干果经济林发展结构,加快核桃发展速度,提高红枣品质效益,加快发展以杨树为主要树种的速生丰产林。

今年完成营造林80万亩。

四是“两区”增绿工程。

围绕矿区和城市近郊、旅游景点等特殊地区,建设森林景观,促进植被恢复,改善生态环境。

本矿区无造林条件的,由当地政府提供宜林地,开展异地造林。

加大城市周边宜林荒山绿化力度,推进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结合旅游景点开发,加快周边地区森林景观建设;结合创建森林城市,积极组织开展林业生态市、生态县、生态乡、生态村、生态大户、生态学校、生态单位、生态社区等“八创”活动,掀起更大规模的全民绿化热潮。

今年完成营造林82万亩。

五是“双百”精品工程。

以国有林区为重点,大力营造乔木林和灌木林;积极实施灌木林改造,形成乔灌混交的稳定林分,有效增加森林面积,提高覆盖率。

今后四年完成新造乔木林、灌木林改造各100万亩。

今年完成精品造林20万亩。

六是“双保”管护工程。

重点搞好天然林资源保护和森林资源综合保护。

我国的六大林业工程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我国的六大林业工程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我国的六大林业工程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我国地域辽阔,林业资源分布不均,有的地方森林茂密,有的地方却是不毛之地。

我们实时六大林业工程都是为了在于发挥森林作为“大自然总调度室”的作用,同时提高我国森林资源的蓄积量,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对森林资源的需求。

总的来说,六大林业工程为: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建设工程。

一、天然林保护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是指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国家中长远计划工程。

包括: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

二、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三北和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我国涵盖面最大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工程实施范围:三北地区、沿海、珠江、淮河、太行山、平原地区和洞庭湖、鄱阳湖、长江中下游地区。

三、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是迄今为止我国政策性最强、投资量最大、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

工程实施范围:覆盖了中西部所有省区市及部分东部省区。

四、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是为固土防沙,减少京津沙尘天气而出台的一项针对京津周边地区土地沙化的治理措施。

工程实施范围:工程区西起内蒙古的达茂旗,东至内蒙古的阿鲁科尔沁旗。

五、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通过实施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总体规划,拯救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扩大、完善和新建一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禁猎。

工程实施范围:东北山地平原区、蒙新高原荒漠区、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区、青藏高原高寒区、西南高山峡谷区、中南西部山地丘陵区、华东丘陵平原区和华南低山丘陵区共8个建设区域。

六、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建设工程主要解决木材供应问题,减轻木材需求对森林资源的压力。

林业生态工程学

林业生态工程学

林业生态工程学第一章、绪论林业生态工程: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目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20.36%。

林业生态工程的特点:包括传统的森林培养与经营技术,又与造林和森林经营有区别:对象:据区域或流域,设计、建设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关心点: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种循环再生过程、系统结构与功能;目的:提高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经济和生态效益,从而使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技术措施:在各类土地上采取综合措施。

流域:分水岭连成的闭合区域。

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内容:1.生物群落建造工程(主体);2.环境改良工程;3.食物链工程。

类型:据建设的目的、结构、功能,分为:山丘区、平原区、风沙区、沿海区、城市、水源区、复合农林、防治山地、自然保护区林业生态工程。

生态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生态环境问题: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自然环境先天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扩大、水资源紧缺、森林覆盖率低、天然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面临危机、气温呈上升趋势。

第二章、林业生态工程基本理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核心思想:通过人工促进植被恢复。

生态平衡的调节主要是通过系统的反馈能力、抵抗力和恢复力实现的。

可持续发展理论: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应以不损害、不掠夺后代的发展需求作为前提。

可持续发展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

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可通过以下五个基本要素及其间的复杂关系去衡量:1.资源的承载能力——基础支持系统;2.区域的生产能力——动力支持系统;3.环境的缓冲能力——容量支持系统;4.进程的稳定能力——过程支持系统;5.管理的调节能力——智力支持系统。

林业系统6大工程

林业系统6大工程

六大林业工程:再造秀美山川的伟大创举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标志着中国林业建设结束了长期以来以木材生产为主的时代,进入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新时代。

前五大重点工程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而第六大重点工程是为了解决我国的木材的供需矛盾。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做好林业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建设,制订一系列方针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使中国林业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全国人工林保存面积达到0.47亿公顷,占世界人工林总面积的26%,居世界第一位,全国森林面积和活立木蓄积量分别达到1.6亿公顷和124.9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6.55%,实现了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的双增长。

世纪之交,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确立并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和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作出了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重大决策。

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涉及全国97%以上的县、市、区、旗,规划造林任务超过0.76亿公顷,规划投资7,000多亿元,建设内容包括资源保护、国土绿化、水土流失治理、防沙治沙、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商品林基地建设等各个领域。

六大林业重点工程

六大林业重点工程

国务院批准实施系统整合后的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简介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林业局决定在今后一个时期内集中力量实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为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实施这六大工程,不仅是对我国林业建设工程的系统整合,也是对林业生产力的一次战略性调整。

六大工程建成后,我国生态面貌将有根本性改观。

国务院批准实施经系统整合后的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是: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我国林业的“天”字号工程、一号工程,也是投资最大的生态工程。

具体包括三个层次:全面停止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采伐;大幅度调减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木材产量;同时保护好其它地区的天然林资源。

主要解决这些区域天然林资源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问题。

2、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我国涵盖面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具体包括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长江中下游及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二期工程、沿海防护林二期工程、珠江防护林二期工程、太行山绿化二期工程和平原绿化二期工程。

主要解决三北地区的防沙治沙问题和其他区域各不相同的生态问题。

3、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我国林业建设上涉及面最广、政策性最强、工序最复杂、群众参与度最高的生态建设工程。

主要解决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

4、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是首都乃至中国的“形象工程”,也是环京津生态圈建设的主体工程。

虽然规模不大,但是意义特殊。

主要解决首都周围地区的风沙危害问题。

5、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是一个面向未来,着眼长远,具有多项战略意义的生态保护工程,也是呼应国际大气候、树立中国良好国际形象的“外交工程”。

主要解决基因保存、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湿地保护等问题。

6、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是我国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的骨干工程,也是增强林业实力的“希望工程”。

林业六大工程

林业六大工程

四、工程进展及效益
1、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治理步伐加快,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2、大大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退耕还林给农村调整产 业结构提供了一个较长的过渡期,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良好 机遇。 3、保障和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退耕还林后,由于生态状况 的改善、生产要素的转移和集中,农业生产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 经营转变,工程区及中下游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保障和提高。 4、较大幅度增加了农民收入。 5、促进了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思想意识的根本转变, 极大地增强了 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生态意识 。
二、工程布局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下同)共 涉及17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分为长江上游、黄河上中 游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两大区域。 1.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的天保工程 长江上游地区以三峡库区为界,包括云南、四川、贵州、重庆、 湖北、西藏 等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黄河上中游地区以 小浪底库区为界,包括陕西、 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 山西、河南等7个省(自治区)。总共13个省(自治区、直辖 市)。 工程区土地总面积343670万亩(2.291亿公顷),林业用 地面积134316万 亩(0.895亿公顷)。
2.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天保工程 .东北、
包括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含大兴安岭)、海南、新疆共 5个省(自治区) 境内的86个国有重点森工企业、16个地方森 工企业、23个县及12个县级林业 局(场)。 工程区林业用地面积51272万亩(3418.13万公顷),其中: 有林地42122 万亩(2808.13万公顷)(其中天然林39077万亩 ‹2605.13万公顷›),疏林灌木林地1780万亩(118.66万公 顷),未成林造林地2090万亩(139.33公顷),无林 地5159万亩 (343.93万公顷),其它林地122万亩(8.13万公顷)。

我国六大生态工程

我国六大生态工程

我国六大生态工程
赵光华
【期刊名称】《青海环境》
【年(卷),期】1994(000)004
【摘要】三北:新的绿色长城被誉为“世界生态之最”和“中国绿色万里长城”的三北防护林体系,于1978年投入建设,是我国第一项大型综合防护林建设工程;范围包括黄河以北12个省(区)512个重点县(市),东西长7000公里,占国土总面积42%。

这项宏伟工程预期70年左右完成,整个工程分三个阶段:1978—2000年为第一阶段;2001—2020年为第二
【总页数】2页(P199-200)
【作者】赵光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71
【相关文献】
1.我国将建设六大生态环保工程 [J], 江涛
2.发展江川林业生态建设绿色经济强县——树立六大观念发挥六大优势创新七大工程 [J], 刘德富;李万智
3.全面启动林业六大工程建设构建我国生态建设的骨架 [J],
4.我国六大生态林业重点工程简介 [J], 周洁
5.我国正在实施六大生态工程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林业生态工程

林业生态工程
生 态 工 程
Ecological engineering
林业生态工程

森林的作用
含义 森林的总作用 森林形成适于人类社会存在的自然环境 森林形成适于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条 件与物质条件 第一组作用 森林改善区域空气与水资源状况,维持储水 量,改善矿化水源及可饮用水源的状况,建 立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气候与环境
林业生态工程 多种类地区
培育目 提高林地生产率、林地的 提供整个系统的经济效益 的 可持续利用与经营 与生态效益,实现系统的 可持续经营 培育类 森林生态系统 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型 培育结 以木本植物为主,关系木 以所有物种为对象,关系 构 本植物与环境、木本植物 整个区域所有物种种间关 种间关系,林分结构功能, 系与物质循环,整个系统 物流与能流 的结构功能、物流、能流
长江上游区
位置与范围
三北区
位置与范围
东北区
位置与范围
北方区
位置与范围
南方区
位置与范围
东南沿海及热带区
位置与范围
青藏高原区
位置与范围
国内重大林业生态工程
1 林业生态建设总体布局(构建“点、线、 面”结合的全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

1) 以全国城镇绿化区、森林公园和周边自然保护 区及典型生态区为“点”
培育措 只考虑采用林业的综合技 考虑采用各类土地上采用 施 术措施 的综合措施
2 林业生态工程的作用
2.1 林业生态工程为农业、牧业提供生态屏 障,保证农牧业稳产高产

林业生态工程对周围区域的气候有明显的调节作
用,降低风速、调节温度、提高空气和土壤湿度、
较少蒸发量,增强抵御干热风、冰雹、霜冻等自
然灾害的能力。可减缓风速30%-40%,提高相对湿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搞好全省六大造林绿化工程的实施意见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搞好全省六大造林绿化工程的实施意见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搞好全省六大造林绿化工程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4.08•【字号】晋政发[2006]5号•【施行日期】2006.04.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搞好全省六大造林绿化工程的实施意见(晋政发〔2006〕5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根据我省基本省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省人民政府决定,在继续加快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同时,用10年时间在全省实施通道绿化、交通沿线荒山绿化、村镇绿化、厂矿区绿化、环城绿化、城市绿化等六大造林绿化工程(简称六大工程,下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山西。

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启动六大工程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综合分析当前经济、社会和生态建设形势,适时启动六大工程,势在必行,时机有利:(一)启动六大工程将有力推动我省林业全面快速发展。

缺林少绿、生态脆弱是我省的基本省情。

从2000年开始,我省先后启动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全省林业有了长足发展。

“十一五”期间,国家林业重点工程营造林规模开始收缩,重点将转向生态补偿和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着重于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我省交通沿线、城镇村庄等区域的绿化力度不够,林业在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方面潜力发挥不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体现不够,启动六大工程,就是要与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相配合,在“山上治本”与“身边增绿”两个方面均衡加强,取得新的突破。

(二)启动六大工程各方面条件有利,时机难得。

今后5年,国家仍将在我省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为实施六大工程创造了有利条件;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追求,这为实施六大工程提供了强大动力;全省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特别是近年来各级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使我们具备了实施六大工程的物质基础,有条件实现经济发展与林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退耕还林工程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林业建设上涉及面最广、政策性最强、工序最复杂、 群众参与度 最高的生态建设工程,主要解决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这是调整国土利用结构、 增加森林覆盖、治理泥沙危害的根本性措施。 该工程于1999年首先在陕西、甘肃、四川3省试点,2000年3月推向长 江上游和黄河上 中游地区,试点工作正式启动;2001年3月该工程被正式列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002年退耕还林 工程全面启动。
• •
பைடு நூலகம்
(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2.工程概况
•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下同)共涉及17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 ,分为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两大区域。 1.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的天保工程 长江上游地区以三峡库区为界,包括云南、四川、贵州、重庆、湖北、西藏 等6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黄河上中游地区以小浪底库区为界,包括陕西、 甘肃、青海、 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等7个省(自治区)。总共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工程区土地总面积343670万亩(2.291亿公顷),林业用地面积134316万 亩(0.895亿 公顷)。 2.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天保工程 包括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含大兴安岭)、海南、新疆共5个省(自治区) 境内的 86个国有重点森工企业、16个地方森工企业、23个县及12个县级林业 局(场)。工 程区林业用地面积51272万亩(3418.13万公顷),其中:有林地42122 万亩( 2808.13万公顷)(其中天然林39077万亩‹2605.13万公顷›),疏林灌木林地1780万 亩(118.66万公顷),未成林造林地2090万亩(139.33公顷),无林 地5159万亩( 343.93万公顷),其它林地122万亩(8.13万公顷)。
• •
• •
(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3.工程措施
• • • • • • • • 1.对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工程区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 2.对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在森林分类区划的基础上,大幅度调减木材采伐 量。 3.大力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强化资源和林政管理,杜绝超限额采伐。 4.大力推行个体承包,落实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制。 5.积极开发林下资源。 6.加快工程区内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 7.妥善解决企业富余人员分流、安置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等问题。 8.加快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步伐。
• •
(二)退耕还林工程 5.工程存在问题
• • • • 1退耕政策的问题 1.1退耕计划与实际存在脱节现象 植树造林具有很强的季节性计划下达的早晚直接影响各项生产活动和退耕地的作业设计。 1.2补助年限和标准急需调整 大多数农民对生态林补助期满后的政策走向极为关注,希望能够延长不住年限。 1.3配套安排不合理 主要是生态林和经济林比例方面匹配不合理,国家规定以县为单位的,生态林必需占到 80%以上,但有些地区由于气候、位置、降雨量等因素的不同适宜种的树种也有所限制,国 家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比例。 2政策执行方面问题 2.1各利益群体追求目标不一致,存在一定差距 中央要生态效益、地方政府要经济发展、农民要生存这三者从在这一定的利益冲突。 2.2树种规划不科学 调查发现同一地区集中种植几种树(枣、杏、桃等),农民把他们按照经济林进行管理, 其生态效益无法与真正的生态林相比,另一方面,这些树种产量低、品质差、运距长,多数 是靠天吃饭,其经济效益无法与经济林相提并论。 2.3生态林管护不到位 2.4基层林业单位任务重但经费不足 2.5基层组织和农民对工程认识不到位
(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1.工程背景
• • 1.1 我国天然林资源概况 天然林资源是我国森林资源的主体,在维护生态平衡、提高环境质量及保护 生物多样 性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体作用,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第五次全国森 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我国有天然林16亿亩(1.07亿公顷),其 中有11亿亩(0.73亿 公顷)天然林分布在长江、黄河流域和东北、内蒙古及海 南、新疆等17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 1.2 我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历史上战争、自然灾害、人为砍伐等因素的长期影响,我国逐渐成为一个森林资 源总量较少、天然林比例较低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为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一批 森工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采伐利用木材,从而导致天然林面积急剧减少,质量下降, 水源涵养能力、水土保持能力、生物多样性、非木质林产品供应能力普遍下降,对经 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削弱。目前,每年因上游水土流失而进入长江、黄 河的泥沙量达 20多亿吨,导致江河湖库淤积不断抬高,水患不断加重,而西北地区则 风沙肆虐,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而且这种危害还在日益加 剧。


(二)退耕还林工程 3.工程措施
• 主要政策措施:国家无偿向退耕农户提供粮食、生活费补助。 国家向退耕农户提供种 苗造林补助费。退耕还林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国家保护退耕还林者享有退耕地上的林 木(草)所有权。退耕地还林后的承包经营权期限可以延长到70年。资金和粮食补助 期满后,在不破坏整体生态功能的前提下,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退耕还林者可以依 法对其所有的林木进行采伐。退耕还林所需前期工作和科技支撑等费用,国家按照退 耕还林基本建设投资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由国务院发展计划部门根据工程情况在年 度计划中安排。国家对退耕还林实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制。
(二)退耕还林工程 2.工程概况
• 工程实施范围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含大连市、吉林、黑龙 江(含黑龙江农恳)、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 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 疆生产建设兵团,共1897个县(市、区、旗)。工程区土地面积106.43亿亩(7.10亿 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3.91%。其中, 农业用地14.48亿亩(0.97亿公顷),林业用 地33.22亿亩(22.15亿公顷),牧业用地26.95亿亩(1.80亿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 的13.60%、31.21%和25.32%。区内总人口7.12亿人,其中农业人口5.53亿人,占总 人口的77.64%。农民人均纯收入1945元。 规划在2001年至2010年间,退耕还林2.2亿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2.6亿亩。工程建 成后,工程区将增加林草覆盖率5个百分点,水土流失控制面积13亿亩,防风固沙控制 面积15.4亿亩。 到2010年,完成退耕地造林1467万hm2,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733万hm2(两类造林均 含1999-2000年退耕还林试点任务),陡坡耕地基本退耕还林,严重沙化耕地基本得 到治理,工程区林草覆盖率增加4.5个百分点。

(二)退耕还林工程 1.工程背景
• 退耕还林是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保护资源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资源环境 就是发展生产力。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0多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5%; 我国沙化土地面积已达 1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2%。造成我国水土流失和土 地沙化的重要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人们盲目毁林开荒。据全国土地资源调查材料, 全国仅25 度以上的坡耕地就达9100多万亩(606.67万公顷),毁林开荒,虽然暂时增 加 了一些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但在生态环境方面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长江、黄 河 上中游地区因为毁林开荒,陡坡耕种,已使之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 区之一 ,每年流入长江、黄河的泥沙量达20多亿吨,其中2/3来自坡耕地。不断加剧的水土流 失,导致江河湖库不断淤积,使两大流域中下游地区水患加剧,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 益突出,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危害,国家也 不得不年年花费大量人力 、物力和财力,投入防汛、抗旱和救济灾民。因此,实施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 不仅能够促进长江、黄河流域等地区林业生产力及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也有利于 全国生产力的健康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我国投资最大的生态工程,主要解决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 区,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和其他地区的天然林资源保护、修养生息和恢复发 展的问题。应当提及一下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资源消耗量大的时期,保护现有的天 然林地有着特殊的意义,在某一地区,天然林的存在对于我们研究当地环境,保护地 区基因库的完整,探究生态环境内部的发展变化演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正因 为我们对环境的理解不够,保护它们我们责无旁贷。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2000年10 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实施。
(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4.工程进展及效益
• • • 进展: 1工程投资情况。从1998年试点到2004年底,累计完成投资488.3亿元 。 2木材产量调减情况。2000年以来,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品性采 伐,实际调减商品材产量1351.8万m;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木材产量已按计划调减 到位,木材停伐和调减任务按年度计划完成。 3森林资源管护情况。截至2004年底,工程区9800多万hm森林得到了有效管护。 4公益林建设情况。生态公益林建设按年度计划完成。截至2004年底,生态公益林建设任务 按计划完成 。 5富余人员分流安置情况。截至2004年底,已有69.3万富余人员得到妥善分流安置 。 6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和政社性政策落实情况。实施工程近7年来,专项安排了职工养老 保险及社会统筹经费61.15亿元。 7种苗、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支撑情况。工程区共建母树林6.8万hm,种子园6634 万hm,采种基地10.2万hm,苗圃1.7万hm,配备苗圃喷灌设施6886套;森林防火基本建设 得到改善,其中瞭望台1955个,道路58147km,隔离带87652km,设备313851套,车辆 1926辆;建立技术示范林14459hm,技术推广林23992hm,技术繁育苗圃638hm,其他科 技项目林2033hm。 效益:1生态效益。森林资源长期过量消耗得到了有效控制,森林资源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2社会效益。增强了全社会保护天然林的意识,确保了林区社会稳定,工程建设带来的社会 效益是空前的、巨大的。 3经济效益。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深入实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特点 的天然林保护与林区经济发展的路子,林区经营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