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 宿建德江1作者介绍 教科版

合集下载

《宿建德江》古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古诗词三首

诗词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修辞手法
诗人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月近人”等,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增强了诗词的艺术表现力。
语言特色
整首诗的语言简洁、质朴,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却能够深入人心,给人留下 深刻的印象。同时,诗人的用词精准、传神,如“愁”字的使用,恰到好处地 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03
05
《宿建德江》的现代解读与感 悟
现代人对《宿建德江》的理解和感悟
孤独与自然的和谐
现代人常常在忙碌的生活中忽视与自然的联系,而《宿建德江》描绘的孤独与自然和谐的画面,让人们重新认识 到与大自然亲近的重要性。
人生哲理
诗中表达的意境和情感,让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意象
诗人运用了明月、江水、孤舟等 意象,通过这些意象的组合,表 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念之情 。
诗词的主题和情感
主题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 生的感慨,通过对建德江夜景的描绘 ,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情感
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出对故乡 的深深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整首诗 情感真挚、深沉。
主题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眼中的庐山瀑布, 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叹和向往之情。
简析
艺术手法
李白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 ,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呈现在读者 面前,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 妙。
诗中通过夸张和想象的手法,将瀑布 的壮丽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 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自然的向往。
三首古诗词的异同点比较
《宿建德江》的创作契机
《宿建德江》是孟浩然在漫游途中夜宿建德江时所写,当时 他身处异乡,孤独寂寞,面对江景有感而发。

《宿建德江》课件

《宿建德江》课件
《宿建德江》
助学资料
孟浩然(689年—740年)
生平介绍:唐代著名的山水田 园派诗人,襄州襄阳人,世称 “孟襄阳”。与王维并称为“王 孟”。
主要作品:《过故人庄》《春晓》《夜归 鹿门歌》等。
写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年),孟浩然到 长安,应进士不第,心情郁郁寡欢。开元十八 年(730年),他再到吴、越一带游历,以排 遣仕途失意的悲愤。《宿建德江》就是诗人在 漫游吴越途经建德江时所作。当时,诗人停宿 于建德江中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触景生情, 写下了这首诗。
绝句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短句、绝诗, 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绝句由四句组成, 分为律绝和古绝,其中律绝有严格的格律 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六言绝句较为少见。
字词乐园

重点字讲解
音序: D 笔画: 15
部首: 彳 结构:左右 组词:品德 道德 德行 造句:他德才兼备、年轻有为。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边要 写紧凑。
例 宿(sù)营时,我整宿(xiǔ)都在观察 句 美丽的星宿(xiù)。
初读感知
请同学们把这首古诗认真读两遍: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再读古诗,做到字正腔圆,读出节奏。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bó zhǔ
chóu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qīnɡ jìn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愁”是什么呢?
思乡之愁
3.从诗中哪一个字看出来的?
“客”。诗人身处异乡,所以把自 己说成是客。
诗人孑然一身途经建德江,面对 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 舟,满怀的愁绪涌上心头,只
好向谁诉说呢? 月亮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古诗三首宿建德江知识点

3古诗三首宿建德江知识点

3古诗三首宿建德江知识点3古诗三首一、作者简介孟浩然,唐代诗人。

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字浩然,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

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二、生字组词德dé(美德、德行、品德)鹊què(喜鹊、鹊桥、声名鹊起)蝉chán(蝉联、金蝉、蝉蜕)三、多音字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四、译文1.《宿建德江》: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

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在树林后边,江水清澈倒映出明月伴我身旁。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五、问题归纳1.《宿建德江》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发现的?《宿建德江》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写了寒江、小舟、孤月、独客、老树、旷野,通过写暮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

小学语文古诗宿建德江

小学语文古诗宿建德江
六年级语文上册
宿建德江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唐代著
名山水田园诗人,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 世称“孟襄阳”。他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 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位山水诗人王维 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பைடு நூலகம்
诗人置身于这样的情景中有怎样的 感受呢?
诗眼
面对黄昏的 日落,诗人为何 会涌起“新愁”?
资料链接
自幼聪颖好学,志向高远的孟浩然青年时期 就作诗多首,在当地小有名气,但是当他三次 北上,想求取功名施展才华之时,却总是名落 孙山。终于,在大师王维的举见下,他受到了 唐玄宗的照见,在唐玄宗面前,他一展所学, 朗诵了自己的不易之作,岁暮归南山。不料诗 中的一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让唐玄 宗勃然大怒。求官不成的孟浩然反倒被逐出了 京城,永远的失去了考取功名的机会。
资料链接
孟浩然41岁写的一首诗,其中皇皇三 十载,书剑两无成。可以看出孟浩然 为自己既没有上阵杀敌,又没为国家 献言纳策而感到遗憾和叹息。由此可 见,此时诗人心中的愁,应当是一种 求官不成的仕途失意之愁.
明诗意
指诗人自己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愁。
纵揽全篇。这首小诗既没有精工华美的词 藻,也没有新奇的创造虽然只是用叙述的语 气诉说自己的仕途失意之愁和思念家乡,思 念亲人之愁。他那无处施展的才华与抱负, 他那内心无尽的失落与淡淡的忧愁,无一不 在天上的这轮明月之中了。
江月 枫落 渔乌 火啼 对霜 愁满 枫 眠天 桥 。, 夜 泊

《宿建德江》教学PPT课件

《宿建德江》教学PPT课件

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帮助他们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加
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03
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体验
针对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和美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体验,
通过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来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06
相关资料链接
诗人其他作品推荐
《宿建德江》作者孟浩然的其它著名作品,如《登鹳雀楼》 、《清明夜》等,可以作为扩展阅读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孟 浩然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点。
培养古诗词阅读兴趣
通过引导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和理解,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学的兴 趣和热爱。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中的典故和历史背景
由于诗歌创作背景距离现代较远,学生可能对某些典故和历史背景不够了解,需要教师进 行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和解释。
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是构成其音乐性的重要因素,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和掌 握。
感受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和美感是需要通过想象和体验来感受的,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 配乐、朗诵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
教学建议
01
结合注释和背景知识进行讲解
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典故和历史背景,教师可以结合注释和背景知识
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02
通过朗读和背诵加深理解
旷野
空旷的原野,旷:空阔。
04
插图欣赏
诗意图景
画面构图
分析画面构图,如空间布局、 色彩搭配等。
视觉效果
描述画面视觉效果,如明暗对 比、光影效果等。
细节处理
分析画面细节处理,如线条、 色彩等。
诗人形象
01
02
03
诗人形象

《宿建德江》

《宿建德江》
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旅途中的孤独,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 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主题深刻且内蕴丰富。
艺术特色
诗人运用简洁自然的文字,描绘出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相互交融 的场景,表现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文学地位
《宿建德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被选入《全唐诗》 中,广为传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社会影响
表现手法
情景交融
诗人将情感与景物相互融合,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这种表现手法使得诗作更具 意境之美,增强了读者的审美体验。
以景生情
诗人借助景物来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进而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体验。这种表现手法使得诗作更加生 动形象,更具艺术魅力。
04
文学价值与社会影响
文学价值
主题深刻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其他诗人同一时期作品比较
杜甫的《登高》
这首诗与《宿建德江》都是写于作者人生失 意时,但杜甫的诗中更显悲壮之情,而孟浩 然的诗则更显清新自然。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这首诗写于盛唐时期,与《宿建德江》相比 更显得雄浑豪放,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无限
憧憬。
与《宿建德江》类似的作品赏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首诗与《宿建德江》都是写于登高远望的情境下,但王之涣的诗更注重表达对未来的向往, 而孟浩然的诗则更注重表达内心情感。两首诗都以景生情,将情感融入到景物之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不畏困难,勇往直前。
对生活的态度与思考
关注内心
诗人关注内心的感受,思考人生的意义,启示我 们要学会关注内心,寻找自我。
人生态度
诗人的诗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启示 我们要乐观面对生活,不断提升自我。
人生规划

宿建德江的知识点总结归纳总结

宿建德江的知识点总结归纳总结

宿建德江的知识点总结归纳总结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建德江边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感慨。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知识点总结归纳:1. 作者背景:孟浩然,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并称“王孟”,其诗作多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

2. 诗题含义:“宿”意为住宿、停留,“建德江”指的是位于今浙江省建德市的一条河流,诗题表明了诗人在建德江边的停留和所见。

3. 诗的意境: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边夜景,通过对江水、山色、月影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

4. 诗的结构:全诗共八句,分为四联,每联两句。

首联写景,颔联抒情,颈联写景,尾联收束,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5. 诗的修辞: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山色有无中”将山色比作若有若无,增添了诗意的朦胧美。

6. 诗的情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旅途的感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情感。

7. 诗的意象:诗中出现了江、山、月、云等自然意象,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然。

8. 诗的韵律:全诗押韵严谨,韵脚为“ong”韵,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体现了律诗的韵律美。

9. 诗的哲理: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隐含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哲思,如“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10. 诗的影响: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成为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诗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唐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还能体会到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感悟。

孟浩然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作出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宿建德江》ppt教学课件

《宿建德江》ppt教学课件
03 借助历史典故
运用与建德江相关的历史典故和文化背景,丰富 诗歌的意象层次,增强诗歌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 内涵。
审美体验引导
01
02
03
视觉审美
通过ppt中的图片、色彩 、布局等视觉元素,引导 读者感受诗歌所描绘的自 然美景和孤独氛围。
听觉审美
借助配乐、朗诵等音频资 料,让读者在听觉上感受 到诗歌的韵律美和音乐性 。
现场朗诵表演:感受诗歌韵律之美
朗诵准备
指导学生进行朗诵练习,注意发音、语调、停顿 等朗诵技巧。
现场表演
邀请学生现场朗诵《宿建德江》,配以适当的背 景音乐和图片。
感受韵律
通过现场朗诵表演,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歌的 韵律之美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06
总结回顾与课后作业布置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01
诗人孟浩然的背景介绍
人生的真谛和意义。
04
知识拓展:相关文化与历史
建德江地理位置及特点
建德江地理位置
文化底蕴
位于浙江省西部,是钱塘江上游的一 段。
建德江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文化底 蕴,是历代文人墨客的游览胜地。
自然风光
两岸青山相对出,一江碧水自中流, 景色秀美。
唐代文人墨客在建德江活动
唐代诗人游览建德江
唐代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甫、孟浩然等都曾游览建德江,并留下 不朽诗篇。
诗人放眼四望,原野空旷无际,远处的天空显得 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江水清澈,倒映在水中的 月影似乎更加靠近人。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和映衬 的手法,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感受。
诗歌整体结构分析
《宿建德江》是一首五言绝句,每句诗都遵循严格的平仄和押韵规则,体现了古典 诗歌的音乐美。
诗歌以景寄情,通过对烟雾笼罩的沙洲、苍茫的原野、低垂的天空、清澈的江水和 近人的月影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深深的羁旅之思和孤独感受。

《宿建德江》古诗词三首PPT精品课件

《宿建德江》古诗词三首PPT精品课件

旷:空旷辽阔。 天低树:远处的天空显得比树还低。
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在树林后边,江水清澈倒映出明月伴我身旁。
整体感知
“愁新”是什么意思?作者的“愁新”是什么?
“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思乡之愁。
你从哪个字看出来他是思乡之愁?
一个“客”字。
整体感知
日暮时分,你在建德江上看到了什么?
只有诗人一个人。
整体感知
注意诗句中的停顿。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品读诗句
立足点
心情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泊:停泊。 渚:水中间的小 块陆地。 日暮:傍晚。
客:诗人自己。
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
品读诗句

远景
近景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诗人满怀愁绪向谁诉说呢?
月亮。
主题思想
《宿建德江》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 愁,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
板书设计
宿建德江 月—愁—思乡
拓展延伸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第3课
宿建德江
第3课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年):唐朝山水田园诗人,世称“孟 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孟诗绝大部 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及羁旅行役的心 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 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宿建德江》以野旷江清的静景写寂寞的游子情怀。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讲义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讲义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讲义一、作者简介《宿建德江》的作者是孟浩然。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歌多以自然山水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悠远。

孟浩然一生未曾入仕,他纵情于山水之间,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融入到诗歌之中。

二、诗歌背景孟浩然仕途失意,漫游吴越。

在旅途之中,他泊船建德江,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宿建德江》。

当时的他心情惆怅,面对江景,心中的孤寂和愁绪油然而生。

三、诗歌原文及译文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边,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四、诗句赏析“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船靠岸;“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

行船停靠在烟雾朦胧的小洲边,为下文抒发情感营造了氛围。

“日暮客愁新”,“日暮”,点明了时间。

“客愁新”,一个“新”字,说明诗人原本就有愁绪,而此刻在这日暮时分,羁旅之愁又增添了新的内容。

“野旷天低树”,诗人站在船头极目远眺,原野空旷无边,远处的天空看起来比近处的树还要低。

这种独特的视角,展现出了天地的广阔和诗人内心的孤独。

“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倒映着明月,仿佛明月与人更加亲近。

这一句给整首诗增添了一丝温暖和慰藉,在孤独愁绪之中,尚有明月相伴。

五、诗歌意境与情感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边日暮的秋景图,营造出了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将自己的羁旅之愁、思乡之情含蓄地表达了出来。

在这空旷的原野上,低垂的天幕,清清的江水,近人的明月,无一不让诗人感到孤独和惆怅。

然而,明月的陪伴又似乎给了诗人一丝心灵的慰藉,让他在这寂寞的旅途中不至于太过凄凉。

六、诗歌的艺术特色1、以景抒情全诗通过对江边景色的描写,自然而然地抒发了诗人的愁绪,情与景融合无间,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对比手法“野旷天低树”中,通过“野旷”与“天低树”的对比,突出了天地的广阔和诗人的渺小孤独。

《宿建德江》古诗词三首PPT优秀课件

《宿建德江》古诗词三首PPT优秀课件

下课啦!
-诗歌鉴赏•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诗的第一句描写春季的夜晚水汽蒸腾,小舟被水雾笼罩,渲染出有些伤感的 情绪。
第二句描写天色将晚,在一片缥缈之中,诗人没有掩盖自己的情绪,直白地 告知读者他此刻忧愁的心情。他的忧愁来自旅途的困顿么,是来自对故乡的 思念么,也许这些都有。但是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是诗人对未来的担忧,所 以“客愁新”,“新”是诗人的前路,前路,上下求索,却还是没有看到希 望。
宿建德江
本课内容:
• 诗人介绍 • 诗歌介绍 • 诗歌鉴赏
-诗人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 人,唐代著名山水田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孟浩然的诗多 风格清丽,韵律和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与盛唐另一位山 水田园诗人的杰出代表王维合称为“王孟”。
主要作品有《春晓》、《过故人庄》、《宿建德江》、《夏日 南亭怀辛大》、《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和《岁暮归南山》等。
视察下面的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诗歌介绍-
• 这首诗是XXX清丽的写景五言绝句,抒发了诗人漂 泊异乡的惆怅和困顿的情感。诗人通过选取“舟”、 “日暮”、“烟渚”、“野旷”和“月”等景物, 营造出一种忧愁清冷的氛围,表达诗人的离愁别绪, 以及诗人对前路感到茫然的困惑。
-诗歌朗读-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诗歌鉴赏-
日暮时分本应该归家的时刻,诗人独自夜宿在一叶孤舟之上,故乡远在千里。 为何要漂泊在外,还不是心中不甘就这样隐逸毕生?科举失败,并不意味着 没有机会走向仕途,诗人开始游谒寻求新的机会。人生已走过四十多年春秋, 年华已逝,再也不是年轻时候的自己,可求仕之心在中年时反倒强烈起来, 真是矛盾。 在《宿建德江》中,“客”就是诗人,他是漂泊异乡的客人。他是这首诗的 主体,所鉴赏-

《宿建德江》古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古诗词三首

的心态,对后人有启示作用。
隐逸文化
02 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古代隐逸文化的传统,
对后世的文人墨客有一定的影响。
诗歌艺术传承
03
诗人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手法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经
典传承,对后世的诗歌创作有深远的影响。
04
CATALOGUE
《宿建德江》的影响与传承
对后世的影响
传承经典
作为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宿建德江》被 后人广泛传颂,使古代文学的精髓得以流传 。
借代
诗人通过使用“孤灯”、“青枫浦”等词语,借代了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突出了诗人身世飘零、羁旅无依 的悲凉心境。
诗词意境
孤寂
诗人通过描绘“宿鸟”、“沙洲”、“ 孤灯”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萧瑟 的氛围,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思 乡之情。
VS
凄清
诗人笔下的“秋江夜泊”景象,给人一种 凄清、冷寂的感觉,突显了诗人的内心感 受和情感色彩。
《宿建德江》古诗 词三首
目 录
• 《宿建德江》简介 • 《宿建德江》的文学价值 • 《宿建德江》的解读与赏析 • 《宿建德江》的影响与传承 • 《宿建德江》的改编与演绎 • 《宿建德江》的诗词鉴赏与学习建议
01
CATALOGUE
《宿建德江》简介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年),唐代诗人, 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 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他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与 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歌多写自然 景色和隐逸生活,风格清幽淡远,以 五言古诗著称。
写作背景
《宿建德江》是孟浩然离开长安赴江南吴越漫游时所作,描 绘了江南水乡的夜景和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诗人旅途漂泊,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隐逸 生活的向往。

《宿建德江》全文及分析

《宿建德江》全文及分析

《宿建德江》全文及分析《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内容为:“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愁的江景图,传达出诗人在羁旅途中的独特感受。

“移舟泊烟渚”,开篇就展现了一个动态的场景。

诗人将船缓缓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边。

“移舟”二字,生动地表现出诗人的行动,也让读者仿佛能看到那艘小船在江面上缓缓移动的画面。

“泊烟渚”则营造出一种朦胧、幽静的氛围,为下文的抒情埋下伏笔。

“日暮客愁新”,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傍晚时分,夕阳西下,暮色渐浓。

“日暮”这个词不仅点明了时间,更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层黯淡的色彩。

而“客愁新”则是整首诗的情感核心,诗人身为羁旅之客,在这一天即将结束的时候,新的愁绪涌上心头。

这种愁绪或许是对故乡的思念,或许是对未来的迷茫,又或许是旅途的疲惫和孤独所致。

但诗人并没有具体指明愁绪的来源,而是留给读者自己去体会和感受,使得这种愁绪更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

“野旷天低树”,诗人放眼望去,原野空旷无垠,远处的天空似乎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

这一句通过对天地广阔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渺小。

在这茫茫的旷野之中,诗人独自一人,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天地,愈发感到自己的微不足道。

同时,“天低树”的景象也给人一种压抑之感,仿佛天空沉重地压下来,让人有些喘不过气。

“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平静,水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人。

这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在前面营造的孤独和忧愁的氛围中,突然出现了一轮明月,给诗人带来了一丝温暖和慰藉。

明月一直以来都是思乡和团圆的象征,而此时水中的月影近在咫尺,似乎在陪伴着诗人,让他在这孤独的旅途中不再那么寂寞。

同时,“江清”也与前面的“烟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烟雾迷蒙的小洲和清澈的江水,一浊一清,进一步丰富了诗中的画面。

整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够用最朴素的文字描绘出最动人的景色和最真挚的情感。

孟浩然思乡诗《宿建德江》

孟浩然思乡诗《宿建德江》

孟浩然思乡诗《宿建德江》孟浩然思乡诗《宿建德江》《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作。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

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孟浩然思乡诗《宿建德江》欢迎大家阅读!【作者简介】孟浩然,唐代诗人,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

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

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及注释译文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

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更觉月亮与人意合情投……注释1、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2、移舟:漂浮的小船。

3、烟渚:弥漫雾气的沙洲。

4、泊:停船靠岸。

5、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6、旷:空阔远大。

7、近:亲近。

8、客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9、客:指作者自己鉴赏孟浩然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乡鹿门山隐居,四十多岁时曾往长安、洛阳谋取功名,并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

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

该诗作于730年(开元十八年)漫游吴越之时。

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

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

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颇有特色的。

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

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中的“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宿建德江》课文解读

《宿建德江》课文解读

《宿建德江》课文解读1. 课文背景介绍《宿建德江》是一篇古文,作者是宋代文学家陈元靓,以描绘建德江的美丽景色为主线,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本文通过对江水、山峦、飞鸟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2. 课文内容分析2.1 建德江的美丽景色作者通过对江水的描绘,展示了建德江的独特之处。

江水平缓而清澈,流淌在青山绿水之间。

山峦环绕着江面,形成壮美的景色。

此外,飞鸟在江上翱翔,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2.2 诗人的诗意境界诗人通过对江水和山峦的描绘,表达了自己追求高尚精神境界的愿望。

他以江水为师,学习江水的平和、洁净和澄明之气质,希望自己能达到如江水般达观自然的心态。

而山峦的壮美景色激发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2.3 对人生的思考作者通过对建德江的描写,引发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他认为人生如江水,应该保持一颗平和洁净的心,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尘世间找到宁静与明晰。

同时,作者也借助对山峦的描绘,表达了人生应该追求高尚品质、对美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的敬畏。

3. 课文主题贯穿全文3.1 自然美的展现通过对建德江的描写,诗人展现了自然美的壮丽和恢宏。

江水平缓、清澈,山峦环绕,飞鸟翱翔,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3.2 追求内心平和课文通过对江水的描绘,把江水比喻为高尚的人物,希望通过学习江水的平和、洁净和澄明,达到宁静淡泊的境界。

3.3 对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对建德江的描写和对山峦、江水的赞美,引发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人生应该保持平和洁净之心,追求高尚精神和自然之美。

4. 课文的意义与启示《宿建德江》课文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生的描写,传递了对高尚情操和追求内心平和的呼唤。

它提醒我们应该保持一颗清净的心态,学习自然界的美德,并追求自己在人生中的高尚品质。

总结:《宿建德江》是一篇富有哲理的古文,通过对江水、山峦和飞鸟等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建德江的美丽,同时也传达了对高尚品质和内心平和的追求。

这篇课文让我们反思人生意义,启示我们应该保持平和心态,学习自然界的美好,追求高尚品质,并在尘世间寻找真正的宁静与幸福。

孟浩然《宿建德江》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孟浩然《宿建德江》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孟浩然《宿建德江》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名浩,以字行,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曾隐居鹿门山。

开元十六年(728),至长安应试,落第回乡。

开元十七年至二十年,漫游吴越等地。

二十五年,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不久即辞归养病。

二十八年,友人王昌龄自岭南赦还,相见欢饮,食鲜疾发而卒,年五十二。

两《唐书》有传。

孟浩然可谓一生布衣,过的虽是隐居与漫游生活,但并未忘情仕进。

他和王维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并称“王孟”。

许《彦周诗话》云:“孟浩然、王摩诘诗,自李、杜而下,当为第一。

”他的诗风格冲淡清幽,但“冲淡中有壮逸之气”(《唐音癸签》卷五引《吟谱》)。

尤工五言诗,谢榛云:“浩然五言古诗近体,清新高妙,不下李、杜。

”(《四溟诗话》卷二)现存诗二百六十余首,有《孟浩然集》传世。

【原文】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 [1] ,日暮客愁新 [2] 。

野旷天低树 [3] ,江清月近人 [4] 。

【注释】[1]烟渚(zhǔ):烟雾迷蒙的小洲。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2]客愁:做客他乡的惆怅。

[3]“野旷”句:是说因为原野空旷无边,只有萧疏的几棵树木点缀,故而天树相接处,似乎天比树低,乃极写空旷之境。

[4]“江清”句:谓江水清澈,月影澄明,以在水中离人近而生亲切之感。

杜甫《漫成》首句云:“江月去人只数尺。

”二句相近。

【译文】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解读】建德,县名,即今浙江建德市。

建德江,即浙江上游新安江、兰溪在建德市东南汇合处的江流。

此为开元十七年(729)诗人游越中时作。

诗写羁旅之思,本属唐诗中常见之作。

首二句点出泊船靠岸,客中人因暮色苍茫而生惆怅。

乍读似平淡无味,细味之,则唯有“日暮”方有“烟渚”,唯有“烟渚”才使客中人愁思弥漫。

更有一个“新”字,凭空出语,似无来历,又似在情理之中。

《宿建德江》优秀课件

《宿建德江》优秀课件

知经历
• 自幼聪颖好学,抱负高远的孟浩然,青年时就作诗多首, “有声于江楚间”。当他奔赴京城,想要求取功名,施展才华之 时,却总是名落孙山。45岁那一年,经大诗人王维的举荐,他受 到了唐玄宗的召见。在唐玄宗面前,孟浩然一展所学,朗诵了自 己的得意之作《岁暮归南山》。然而,诗中的一句“不才明主弃, 多病故人疏”让唐玄宗大发雷霆。求官不成,踌躇满志的孟浩然 反倒被逐出了京城。
5、满怀的愁绪向谁诉说呢? (月亮)孤人对月是何等的ຫໍສະໝຸດ 凉、孤寂情感升华,积累古诗
不知不觉中,我们走近了一轮明月,这是孟浩然、李白、杜甫曾经守望过的月也 是我们的月,是古往今来唯一不变的月。
因为思乡,李白曾经这样写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因为思亲,杜甫曾经这样写过:“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因为愁眠,张继曾经这样写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也是因为满腔愁情,孟浩然写下了这首——宿建德江……
“建德江”是一个地名, 那么诗题的意思就是
——留宿在建德江。 注意:宿的读音
明诗意
移舟:划船离岸的意思。 泊:划船靠岸。 烟渚: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烟渚,笼罩 在烟雾下的江中陆地。 日暮:傍晚 客:诗人自指 愁新:即新愁 野旷:野,原野。旷,空旷。 天低树:远处的天空显得比树还低
整诗理解 我把船停泊在烟雾笼罩下的小洲, 茫茫暮色给游子我新添几分乡愁。 原野空旷无边远处天空比树还低, 江水清澈感觉月亮离人那么的近。
悟诗情
1、诗中哪一个字最能代表孟浩然的心境? 2、“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
(寂寞之愁)(孤独之愁)(思乡之愁) 3、你怎么知道他是思乡之愁呢?从这行诗的哪一个字看出来的? 4、日暮是日落黄昏夕阳西下时分,回到诗人所处的建德江,你 看到了什么?

宿建德江孟浩然

宿建德江孟浩然

宿建德江孟浩然宿建德江孟浩然江孟浩然是唐朝末年的文学家、政治家,他以诗歌作品著称,被誉为唐代"山水田园派"最重要的代表之一。

其中,他的《宿建德江》被视为其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江景、自然风光为背景,表达了对家国沉浸在战争之中的忧虑与苦闷之情。

诗中的宿建德江指的是孟浩然在建德江畔宿居的经历。

建德江位于今天的浙江杭州市,是一条风景秀丽的江流。

诗中,孟浩然以江的流向,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沉思与感慨。

诗的开头,孟浩然写道:“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乘船靠岸的情景,暗示了他远离家乡,身心疲惫的状态。

然后,他写道:“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用简练而富有意境的文字,表达了江边的宁静与美丽。

接下来,孟浩然写到:“沙鸥翔集急,岸花羞见人。

”他通过描绘沙鸥在江上翱翔和河岸上盛开的花朵,展示了大自然的繁荣和生机盎然的景象。

然而,这一切美景却与战乱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困扰。

随后,孟浩然写到:“野田生白草,未有尽黄昏。

”他通过描绘广阔的野田中茂盛的白草和夕阳下未尽的余晖,展现了大地的广阔和充满希望的未来。

然而,他在接下来的几句中提到了“人亦随尘土,事同浊风云。

”,用细腻而悲壮的笔触,揭示了时局动荡,民众流离失所的痛苦现状。

最后两句,孟浩然写到:“况余南浦老,接舆犹战战。

”这里的“南浦”指的是孟浩然的家乡,以及他个人的遭遇。

通过写自己的“老”和“战战”,表达了他在乱世中的忧虑与无奈之情。

《宿建德江》以其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揭示了战乱时期人民的苦难与现实的无奈。

它不仅是孟浩然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局面。

通过对于自然景物的描写,孟浩然将内心的情感与外在的景象相结合,表达了对家乡和国家的思念与忧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他和王维交谊甚笃。

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

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

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

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

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

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

不久,仍返故居。

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

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

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

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

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赞叹说: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

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王维曾画他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题曰:浩然亭。

后人因尊崇他,不愿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

可见他在古代诗人中的盛名。

王维、李白、王昌龄都是他的好友,杜甫、皮日休等人也与他关系甚好。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他和王维并称,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

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

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篇,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

杜甫说他、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又赞叹他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遣兴》)。

皮日休则称: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

北齐美萧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先生则有微云澹河汉,疏雨滴梧桐。

乐府美王融日霁沙屿明,风动甘泉浊;先生则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谢眺之诗句精者有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先生则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此与古人争胜于毫厘也。

(《郢州孟亭记》)其抒情之作,如《岁暮归南山》、《早寒江上有怀》、《与诸子登岘山》、《晚泊浔阳望庐山》、《万山潭作》等篇,往往点染空灵,笔意在若有若无之间,而蕴藉深微,挹之不尽。

严羽以禅喻诗,谓浩然之诗一味妙悟而已(《沧浪诗话·诗辨》)。

清代王士碌推衍严氏绪论,标举神韵说,宗尚王孟,曾举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一诗作为范本,说:诗至此,色相俱空,政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

(《分甘馀话》)盛唐田园山水诗,在继承陶、谢的基础上,有着新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诗派。

其代表作家中以孟浩然年辈最长,开风气之先,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

他的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唐音癸签》引《吟谱》语)。

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联,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并列,成为摹写洞庭壮观的名句。

清代潘德舆曾指出:襄阳诗如东旭早光芒,浦禽已惊聒。

卧闻鱼浦口,桡声暗相拨,日出气象分,始知江湖阔、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精力浑健,俯视一切,正不可徒以清言目之。

(《养一斋诗话》)然而这在孟诗中毕竟不多见,不能代表其风格的主要方面。

总的说来,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

苏轼说他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陈师道《后山诗话》引),是颇为中肯的。

孟襄阳虽为唐山水诗之始作俑者,然其成就却居王维下,何也?一因其才气不殆,二因其诗意常未若王维高远。

孟浩然一生不仕,心有不甘,此情多发之于诗,令其诗每有寒俭处。

而王摩诘一生出仕入仕,几经周折,于世情之变体味颇深,此情发之于诗,则往往意趣清远,无迹可寻。

虽则,孟诗亦自有其过人处。

其诗之淡远处,既上继陶潜余绪,又不减王维。

如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等句,真可谓清空自在,淡然有余,不愧山水诗中之佳制也。

天宝四载(745)宜城王士源辑录孟浩然诗,得218首,其书已佚。

现在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较王本多45首,其中窜入有别人的作品。

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