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三轮复习计划知识清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学科三轮复习安排及知识清单

第三阶段(2016年5月1日——2016年6月5日)

目标任务:这是高考的最后冲刺了,此时要注意精力的调适,要把最好的状态调整到高考期间,使自己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一方面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另一方面也能通过运动来放松大脑,缓解紧张和疲惫,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具体措施:

一、临近高考要‘‘回头”看看

1、通过考纲查缺补漏——看教材

将16年《高考大纲》各考点及各考点要求逐一列出给学生,学生对照《大纲》列出的考点及要求,检查自己对书本知识掌握的情况,逐点进行具体回顾,对要求了解的内容做到能复述“是什么”、“在什么地方”;对要求理解的内容,做到能说明“为什么”;对要求掌握的内容,做到能懂得“如何应用”。通过这项训练,不仅能使学生将所学内容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知识网络,同时还能发现自己知识的弱点、盲点,及时查教材进行补救。在“回归”中要特别注意课本中一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在题中是如何体现的,以便掌握解题思路。

在学习方面要注意回归课本。对有些原理概念理解不透的,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掌握不准的,要通过读课本、地图来加以巩固,但这并是要通读课本,自已觉得不熟悉的、不能够理解的内容、平时遗漏的知识、不被重视的知识,要认真看书加以记忆和理解。可有针对性地选择一定量的习题进行训练,主要针对自身的薄弱之处,这不仅可以消除薄弱环节,也可以及时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审题的技能,强化答题的技巧,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等。

2、通过典型习题——看解题方法

冲刺阶段复习教师应精选几套典型试题,通过做题、析题、纠错,来回顾常见的各种解题方法,如图示法、排除法、推理法、讨论法、极端假设法等,与老师或同学合作解决如下几个问题:如何准确、全面、快捷审透试题?如何挖掘题意,抓准立意与情境设问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何使答题规范优化?题干信息的有效选择与转化技巧之所在?各种试题应答策略是什么?解题程序与拓展思维的递进,通过对知识点的剖析和整理,你要知道怎样运用已学知识,怎样发现解题条件(隐含的和明显的),利用条件用何种思路、方法解题。掌握基本方法、明确能力要求,通过自己的创新,再生知识。难题的解答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自己在扎实基础上练出来的。回顾方法的目的在于积累,以便在高考中找到类比源泉。

3、通过教师指导——看错题集

学生在高三这一年的学习过程中应积累了一本自己的错题集(或称为知识遗漏点和难点),我们知道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与疑难、错误作斗争的过程,化解疑难和改进错误的多少决定着学习进步的快慢。考前有针对性看看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和遗漏,如看过去考卷中的错解题,分析错误类型(知识型、方法型、能力型、心理型),以及近年高考试题的错解分析等,分析导致失误的主要原因,可以增强防范意识,减少失误,避蹈覆辙。

二、试卷讲评——应遵循的四大原则

第三阶段的复习,通常要进行一些综合模拟训练。这些模拟试题的综合性要强,要具有一定的预测性,同学们要对模拟试题中的一些错误进行深入分析,剖析命题意图、确定解题思路与关键,掌握一些应考策略,总结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

高考之前的宝贵时间里,模拟考试之后的试卷讲评让学生获得最大收获,就是少讲、精讲1、注重查漏补缺的原则

检查出学生不理解或没掌握的知识点,是终结性考试的目的之一。造成知识点漏缺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将漏缺内容纳入知识体系和技能系统中,对课堂所讲知识点的联系,对地理要素的相互制约关系不理解。因此,教师在备讲评课教案时,应根据试题内容,针对不

同情况,设计补偿性题目。

2、注重知识辐射的原则

试题受考试卷面、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将所学知识全部涉及,面面俱到。出题者往往以点带面体现课本知识,教师讲评时应从这一“点”出发,把“面”带出来呈现给学生。因此,讲评内容要反映地理知识的前后联系,使学生掌握地理事物的成因、分布和规律,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3、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原则

考试能促进积极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现在的高考地理考试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和综合题,其中选择题着重考查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综合题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题在近年高考中得分率不高,因此应特别强调综合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试卷讲评应注意发展学生的这些能力。

4、培养学生答题规范和答题技巧的原则

每次考试,总有些学生因非智力因素失分,这也是我们在讲评时应该提醒学生注意的地方。非智力因素的种类很多,有麻痹大意造成的,有看错题目造成的,有写字潦草、卷面差引起的,有的不按要求答题而失分。讲评试卷时,一定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同时在分析题组织答案时一定要全。

三、区域“热点”要深挖细究

对区域问题的考查始终是高考的重点,但考查区域时主要是以载体地图的形式出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指导考生熟练掌握世界主要经纬线。对于中国来讲,应该抓住五条纬线,北回归线,北纬三十度、四十度、五十度,经度是从东经七十三度到一百三十五度,这些经纬度穿过的地区应该了解。另外还要知道,赤道、30、60度、回归线、南北极圈,这些东西不是要求死记硬背,而是看地图的时候应该熟悉,注意很多地理位置的相对的关系,这些事物的排列,或者和主要的经纬网和主要的界线相关。对于主要的经线,从0度开始,每隔30度,这样的话掌握主要的经线,比如是东经30和东经60,有东南亚的定位,东经120-150度,主要是澳大利亚定位。对于西经来说,是穿过南美洲的一条重要的线,西经120度是美国的西部边缘,这样看图的时候经常把握主要的经纬线,我们的空间观念就明确了。

四、选练高考真题:

通过近三年高考试题,我们也可从中发现这样一个信息:有许多试题的设计,其区域选择在重点热点区域的边缘或将其扩大化后的区域。这是我们区域复习中的一个盲点,值得去深挖与思考。这里的“边缘”区域包括重点热点区域的扩大、重点热点区域的周边区域、重要地理事物一般分布界线的过渡区域、重要地理界线所在及其附近的区域等。如2003年江苏高考卷中,对“伊拉克区域及地中海北部区域气候资料的判读与影响分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然,对“边缘”区域的深挖复习,不能牵强附会,一味地“边缘化”,而是要以主干知识为依托、以区域为桥梁进行。因此复习中要抓住两点:一是层层深挖,二是由此及彼。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五、社会热点和大学教材要特别关注

1、社会热点的密切关注地理学科的区域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致使社会热点问题及热点区域永远是高考的主旋律,同时也是跨学科综合试题的切入点。所以,有必要回头看看一年来报刊上的“新闻”。

了解热点问题的相关知识,掌握热点地区的地理位置、地理事物分布、自然环境特征、经济活动特征等也是临近高考复习的重点内容之一。但不能一味追逐热点,忽视地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及在解题中的运用;忽视解题方法或技巧的总结;忽视对薄弱环节的查漏补缺。

2、大学教材(特别是《中国自然地图集》)地图的引用与试题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