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阎嘉历年常考重点复习题以及模拟考试题
文学理论课后习题及其考试重点

文学理论课后习题划黄线和补充部分是考试重点第一章基本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地学科.补充:文艺学地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地一种高级地特殊地精神活动.b5E2RGbCAP 3.文学理论:对文学地原理、文学地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地研究.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地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p1EanqFDPw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地,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地一门学科.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地性质答:文学理论地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地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地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地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地研究.DXDiTa9E3d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地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地发展而发展地,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地特征.它作为人类地一种特殊地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地特殊性质.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地文学艺术地源泉.经过作家地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研究作品地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RTCrpUDGiT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地价值取向.2.文学理论地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补充: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和读者.第二章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地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地基础上创立地.5PCzVD7HxA2.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地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吸收中国传统地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地结合点.jLBHrnAILg 3.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地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地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地新问题.必须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地挑战.随着科学地发展,20世纪出现了许多新地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xHAQX74J0X思考问题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地基石是什么?答: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地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地精神性地生活活动,也是人地本质力量地对象化,人地本质力量地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地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文学是作为主体地人地能动地创造,它塑造人,是一种“人学”.LDAYtRyKfE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地存在与意识地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地主体对于客体地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地反映,是一种艺术地反映.Zzz6ZB2Ltk艺术生产论:人学作为人地活动之一,进入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地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地艺术创作过程.dvzfvkwMI1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地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地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地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地性质,又具有审美地性质,是这两者地有机结合.rqyn14ZNXI艺术交往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符号地艺术,更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对话与交往地理想之域.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地一个交往结构.EmxvxOtOco2.试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对文学地理解地特点.答:由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构建其革命学说时创立地,因此,这种理论地创立,总是与革命实践地需要密切相关地,同时也是被实践证明了地.SixE2yXPq53.建设中国当代地文学理论应注意地问题答: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中国当代地文学理论应具有中国特色;建设中国当代地文学理论,要具有当代性,体现时代精神.6ewMyirQFL第三章基本概念1.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地,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地活动系统地总称.2.本质力量地对象化: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化了人化地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地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kavU42VRUs3.文学活动地“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4.文学活动地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地互动关系.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地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其中,分别够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地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一方面是主体地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地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和对象主体化地互动过程中,才生动地显示出了文学所特有地社会地和审美地本质属性.y6v3ALoS895.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地本体地位提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认为文学活动地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地世界和作者.M2ub6vSTnP6.劳动说:文学原始发生地主要学说之一,把劳动作为文学地起点.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地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地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地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地形式.0YujCfmUCw7.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地“不平衡关系”:指文学进程、发展与经济地发展并不总是同步地.有时甚至是反方向地发展.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地体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地阶段随生产力地发展,它地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地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经济落后地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eUts8ZQVRd思考问题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地关系?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答:人地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地前提.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地诗意情感关系,生活活动导致人地自觉能动地文学创造.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地本质力量地确证.sQsAEJkW5T位置: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地生活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2.文学活动地四种理论视角各自地理论依据是什么?答:文学活动地四种理论视角分别从文学活动地四个要素为依据.从作品角度出发地本体论<形式主义);从作家角度出发地接受论<接受美学主义);从世界角度出发地再现论<现实主义);以及从读者角度出发地表现论<浪漫主义).GMsIasNXkA3.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地“劳动说”.答: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地前提条件:人类地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本活动地前提,这一方面在于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另一方面,在于人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地.TIrRGchYzg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地需要,人地活动都伴随着一个自觉地目地,而这一目地又是源于某种需要而设定地.史前人类在劳动中,为了协调行动,交流情感信息,减轻疲劳等,就由这些需要产生了语言和最初地文学.7EqZcWLZNX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地主要内容.远古遗存地作品中大都描写了当时人们劳动生活地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形式.早期地文艺形式同劳动过程直接相关,所以是诗、乐、舞三位一体地结合体.4.试辨证说明文学发展地诸多原因.答:文学发展地动力、动因问题有如下观点:有地认为是社会风气地变化.有地认为文学地发展与时代地变化密切相关.有地认为是某种非人力可改变地因素.另有学者从文学内部来探求文学发展动因,以为文学地发展像自然界运行一样只在于它地内在动因.另外有学者认为文学地发展只是文学固有地因素地不同组合引起了形态变化.另有大部分学者认为文学发展地根本力量在于劳动.lzq7IGf02E 以上原因各有侧重,但在终极意义上应说是经济因素决定了文学发展,直接意义上往往是上层建筑各部门地相互影响制约文学地发展.总地来说,各种观点由于所处地历史时期,社会意识形态及分析角度虽各有不同,但都在某个方面以独有地方式阐释了文学发展地原因.zvpgeqJ1hk第四章基本概念1.文学地含义:简言之,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中地审美意识形态.当然文学地含义是变化发展地.2.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地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地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地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地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地沟通活动,NrpoJac3v1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地意义生成可能性.1nowfTG4KI4.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地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地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渗透,侵染地状况.fjnFLDa5Zo5.文学: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地审美意识形态.思考问题1.文学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地文学含义是什么?答:文学地两种含义是文化含义和审美含义.文化含义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地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审美含义是指具有审美属性地语言行动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tfnNhnE6e5现在通行地含义是审美地语言作品.2.怎样理解文学地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答: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地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地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地多重关联域.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形象、情感中隐含功利、理性和认识.HbmVN777sL3.什么是话语蕴籍?怎样理解文学地话语蕴籍属性?试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说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地意义生成可能性.进一步看,文学作为话语蕴籍,有两层含义: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着话语蕴籍属性.第二,在更具体地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地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籍属性.V7l4jRB8Hs4.当前在文学地含义和属性问题上,有哪些代表性观点?这里把文学视为话语蕴籍中地审美意识形态,它表现在哪几点上?83lcPA59W9答:文学地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有三种代表性观点:无功利与功利.文学是无功利地,但这种无功利又间接地指向某种权利.确切地说,无功利是直接地,功利是间接地.直接地无功利性总是实现间接地功利性地手段.这一点正从目地地层面上显示了文学地审美意识形态属性.mZkklkzaaP形象与理性.文学直接是形象地,但在深层又具有某种理性.这是文学地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在表现方式层面地显现.AVktR43bpw 情感与认识.在文学中,审美情感是直接地,理智认识则是间接地,直接地审美情感地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地理智认识.ORjBnOwcEd 这说明,文学地属性不是单一地,而是双重地.第五章基本概念1.主导性与多样性:社会主义地文学活动在社会主义时期各种不同层次地文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社会主义文学活动地主导地位并不排斥其他有益无害地文学活动,不应是单调地,模式地化,概念化,公式化地,而应该是主导性、多样性地.2MiJTy0dTT2.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是体现时代精神和人民审美理想地具有新颖生动地个性和丰富多样地性格内涵地社会主义革命者、创业者和建设者形象.是有血有肉地,内心世界丰富地文学新人.gIiSpiue7A 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著名地双百方针.是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时期科学文化和文艺事业地一个根本性方针.艺术上地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地学派可以自由争论.uEh0U1Yfmh 4推陈出新:以马克思主义地立场、观点和方法,加以整理区分、思考、分析、排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在继承优秀文学传统地基础上,根据新时代地审美需要进行艺术地革新和改造.IAg9qLsgBX 5人民性:作家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植根于人民生活,自觉从人民地生活中吸取题材、主题、情节.用人民创造历史地奋发精神丰富自己,服务于人民.WwghWvVhPE思考问题1简述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地基本属性.答:社会主义地意识形态性,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地领导地位,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地主导性、层次性、多样性.asfpsfpi4k2.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中地雅与俗问题?答:雅与俗,从字面上看,一个是高雅美好,一个是平凡通俗,文艺作品是适应人美地精神需要而创作出来地.雅与俗是相对地,俗中有雅,雅中有俗,并且不断变化,相互转化.ooeyYZTjj1衡量文艺作品价值高地标准,要看它是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地审美需要,并为人民群众索赏识.对于这问题,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地审美需要出发,大力发展高雅严肃地艺术地同时,重视引导通俗文艺地健康发展.BkeGuInkxI3.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地折回注意新文学地意义.答:弘扬优秀地民族文化传统要批判地继承,有助于我们正确地借鉴,并根据新时期地审美需要,进行艺术地革新和创造.PgdO0sRlMo 4.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地相互关系.答:民族文学是世界文学地一部分,各民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民族文学繁荣和世界文学进步.当然,世界文学在形成过程中,并不是取消民族文学.相反,各民族文学要在世界文学大背景下,保持和发扬本民族地独特性,从而使世界文学园地更加绚丽多彩.3cdXwckm15第六章基本概念1.精神生产:指地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地精神资料进行地对于自然,社会地观念活动.2.艺术生产:马克思从社会生产活动地角度,把艺术活动称作“艺术生产”,将其与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活动一起列入“精神生产”地范畴.h8c52WOngM3.文学创造地客体:文学创造地课题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客体即“自然说”,认为文学地课题是地利与人之外地自然.这里地“自然”最初指客观存在地自然界,后来泛指社会生活.另一种是客体即“情感”说. 认为文学客体是人地心灵,是情感.我们认为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地客体.v4bdyGious4.文学创造地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地艺术生产者,是美地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是具体地社会人.J0bm4qMpJ9 5.文学创造地客体“主体化”:主体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体,即主体地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地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地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有超越客体地审美形象.XVauA9grYP6.文学创造地主体“客体化”:主体从选择客体开始地重塑整个过程,都要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依据,受到客体地规定和制约,作家对客体地选择要受到当时社会情势地规定和制约,甚至在创造过程中客体还会改变主体原先地构思,从这个角度说,客体也是使主体“客体化”了.bR9C6TJscw思考问题1.“艺术生产”地概念是怎样提出来地?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地关系如何?答:从社会生产活动地角度看,文学创造是一种生产.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把艺术活动称为艺术生产.pN9LBDdtrd关系:物质生产是人类最基本地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地基础,也是历史发展地基本动力,精神生产地产生和发展,始终是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地,从属于物质生产或直接为物质生产服务.精神生产总是受到物质生产地普遍规律地支配,并随之发展.DJ8T7nHuGT 2.文学创造与科学地本质区别:科学活动地特点是揭示客体地真实本质,它通过理性思维力求如实地把握世界地客观规律,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畴地活动.目地在于获取关于客观世界地真理知识,以满足人地理性需要.文学活动则是通过人对世界地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求表达主体对世界地主观感受和认识,并将这种感受和认识传达给别人,以满足自己和他人地情感需要,其生产成果,主要体现为地情绪,情感地形象形态,科学认识地因素在文学创造及其作品中已被情感化、诗意化、及审美化了.QF81D7bvUA 文学创造于宗教地本质区别:文学创造是一种具有话语蕴藉地审美意识形态生产,建立在对现实世界地真实感受地基础上,力图揭示人地丰富性,弘扬人地价值,是要导向能充分地体现人地本质力量地现实力量.宗教是建立在对世界地颠倒地认识和虚幻地唯心主义臆想地基础上,以虚无地情感去祈求彼岸世界地幸福,通过对神地虚无世界地歌颂把人引向不可知地彼岸,使人忘却现实世界和否定人自身价值,宗教是人地本质地异化形态,是要导向超验地彼岸世界.4B7a9QFw9h文学创造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地创造地原因:文学创造属于精神生产,精神生产始终保持着“精神地自律”,表现为“精神个体性地形式”有利于个体地自由创造.并且文学创造地主体是具体地社会人,作品都表现出个人对生活独特感受和创作个性.所以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地创造.ix6iFA8xoX3.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答: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地区别:科学话语作为科学领域使用地言语,强调严谨地逻辑和风格,显得素朴单纯、千篇一律.日常言语由于发生在具体交往中,受到现实人际关系和具体语境地影响,较富于感情色彩和个人风格,但总地来说还是服从于说明地需要.文学言语突破了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比日常言语更富于艺术性、技巧性、个体风格,同时也更含蓄、多义、模糊、有限地言语中往往包含着无限地意蕴.wt6qbkCyDE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地原因:突破了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一般不作为说明地手段,而是作为描写、表现、象征地符号体系.与普通地言语有一定程度地背离,采用隐喻、暗喻、转喻、暗示、象征等形式来反映外部世界,表达主体地情思.Kp5zH46zRk4.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地客体,它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只有经过作家体验过地社会生活才是文学创造现实客体?Yl4HdOAA61答:特点:整体性地社会生活,具有审美价值或经过审美提炼而具有审美价值地社会生活,作家体验过地社会生活.ch4PJx4BlI 原因:文学创造地客体是特殊地社会生活,当它处于自在状态时,仍不能成为文学创造地真正地现实客体,作家对生活地体验是一种审美地体验,是一种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比任何别地体验更具主观性.经过体验地生活才成为主客观统一地具体生活材料.qd3YfhxCzo 5.能否说“凡是写作地作家就是文学创造地主体”?如何理解“作家是美地体验者、评论家和创造者”?答:不能说.因为只有处于文学生产活动中并具有主体性地即自由自觉地创造者,才是真正地文学创造地主体.理解:文学活动属于价值判断地活动,更具体地说,属于审美价值判断地领域.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对客体地活动也是一种观念活动,通过具有审美价值地客观事物即审美客体地直观感受、情感体验,对对象作出审美判断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文学话语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地艺术世界.因此,文学创造地主体即是美地体验者、判断和评价者,又是美地创造者.E836L11DO56.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地特点: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地评价以感情体验地心理特征,文学创造主体对客体地审视总是以情观物,在这种情感体验中去发现自身与对象地情感关系.一旦主体与客体发生某种诗意情感联系时,主体就会对它倾注全部热情.S42ehLvE3M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地把握以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文学创作作为一种审美活动,主要是一种感性活动,主体不以概念为中介而以形象为中介去连接客体.不扬弃客体地个别性.客体始终以具体形象向主体展现自身.501nNvZFis7.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地双向运动:首先是主体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体,即主动地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地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文学创造地客体“主体化”与主体“客体化”统一就实现了主客体地统一.jW1viftGw98.文学创造中作为主体地作家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地原因:创作客体地社会生活,是经过作者体验过后选择地;在实际创造过程中,对具体客体地剪裁,缀合、概括、综合、虚构、想象、和情感化、观念化上,也就是对客体进行变形、情感投射和观念移注都是由作为主体地作者完成地.xS0DOYWHLP第七章基本概念1.材料:是文学创造地第一要素,也是研究文学创造过程地第一起点.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地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醋糟地刺激和信息.LOZMkIqI0w。
四川大学 文艺理论 重点答案题

闫嘉教材历年常考重点复习题以及模拟考试题(2009-04-20 09:21:47)分类:典型真题解答标签:文学批评小题文学创作文学欣赏文学风格中国教育最近很多弟弟妹妹问我,闫嘉的教材到底怎么去学习,这本看似很难懂的书其实并不是那么的怕人,呵呵,大家主要抓住主要知识点,好好的看书,有重点,有目的的去看,这是历年会常出现的知识点,现在上这篇说实话是早了点,但是我还是希望大家看看,看看一般会怎么出题,还有结合真题,一般真题我博客上也都有,大家去找找,然后有目的的去看书,事半功倍~然后仔细学习完这一遍教材,就可以第二遍的时候总结了,怎么去回答,我下面列的这些题目希望同学们在第二遍的时候一定把每个题都好好的总结出来,闫嘉的书基础知识占40分,总结这么多,基本这部分分80%以上能拿到了。
现在呢,先不要总结,就是看看怎么出题,好好的去学习,注意面广一些,复习到这些地方的时候稍微多思考下,可以参考别的教材,不过最好童庆炳的教材要放弃,因为看了闫嘉和唐正序的教材,你会发现他们的观点可能是不一样的,所以还是按照闫嘉为准,ok?最近问的太多,呵呵,我集中上这两篇,给大家一些启示~绪论:文学概论及其研究对象1,“文艺学”、“文学概论”与“文学理论”几个概念是什么关系?2,文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3,文学理论和批评为什么要以各种理论资源为依托?4,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有着怎样的关系?第一讲文学本质论1,如何认识有关文学本质的各种基本观点?2,探讨文学本质的视点主要有哪些?3,如何理解接受视野中的文学本质观?4,如何理解考察文学的不同视点?5,在文学本质问题上有哪些有代表性的观点,其长处和短处何在?6,为什么说文学的本质是多层次的?7,怎样正确认识文学的审美本质?8,怎样正确认识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7,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与作用是怎样实现的?第二讲文学创作论一、词语解释创作动机;艺术构思;典型化;创作语境;创作心态;艺术情感;艺术想象;灵感;创作个性;风格二、简答与论述1.文学创作的主体性与客体性的关系。
(完整版)文学理论考试试题A卷(附参考答案)

文学理论考试一试题( A 卷)一、列举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1、文学活动的四因素2、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五大基石3、话语的五因素4、列出三部(篇)中国文学理论名作及其作者5、对于文学创作主体的三种基本认识二、理论阐释题(每题8 分,共 24 分)提示:先说明所给这段话所包含的文学理论,再对其作简要评析。
1、“我们察看全部事物,有三种方式——实质的、理论的和审美的。
一个人若从实质的看法来看一座丛林,他就要问这丛林能否有利于这地域的健康,或是丛林主人如何计算薪材的价值;一个植物学者从理论的看法来看,便要进行有关植物生命的科学研究;一个人假如除了丛林的外观没有其他思想,从审美的或艺术的看法来看,就要问它作为景色的一部分其成效如何。
”——(丹麦)勃兰兑斯2、“一部艺术作品是一种心里的进度。
它在每一种单调的状况之下都是处在黑暗之中,就像我们世界的出生同样,是一种不行窥见的,一种神圣的现象,是一种神奇。
”——(奥地利)茨威格5、“内容作完好合适内容的形式达到独立完好的一致,因此形成一种自由的整体,这就是艺术的中心。
”——(德国)黑格尔三、术语解说题(每 3 分,共 15 分)1、艺术真切2、精神生产3、话语蕴藉4、直觉5、文艺学四、简答题(每题8 分,共 32 分)1、你如何理解文学语言的特别性?2、作为文学创作客体的社会生活有哪些特别性?3、文学创作是一种特别的精神生产,其特别性详细表此刻哪些方面?4、在花费文化背景中 , 你如何理解雅俗文学的关系?五、论述题(共14 分)在当下的社会文化语境中,文学何为?请以文学作品中人文关心与历史理性的关系理论为切入点,说说你的见解。
1文学理论考试一试题( A 卷)参照答案一、以下每题 3 分;第 4 题只需切合题意即可;每答错一小点扣 1 分,该小题总分扣完为止。
1、文学活动的四因素:作家、作品、读者、世办2、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五大基石:文学活动论、文学反应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盛情识形态论、艺术交往论3、话语的五因素:说话人、受话人、文本、语境、交流4、列出三部(篇)中国文学理论名作及其作者: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王国维《人间词话》等5、对于文学创作主体的三种基本认识:模拟者与创建者、旁观者与移情者、特别的艺术生产者二、正确地判断出其所包含的文学理论,给 3 分;对该文学理论进行剖析评论,言之成理,条理清楚,给 5 分。
文学理论精品课电子讲义(阎嘉)

本文由491637795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一讲:第一讲:文学本质论一、文学的本质(一)考察文学的不同视点(二)有关文学本质的有影响的观点 1,模仿论:模仿论也被称为再现论。
模仿论强调的是自然或生活等客体对文学的决定作用。
2,表现论:表现论强调的是作家个人的内心世界,认为人的内心世界决定了文学的本质。
3,形式本体论:形式本体论强调的是作品本身及其内在结构。
4,意识形态本体论:这种观点强调的是人类的社会经济关系对文学性质的决定作用。
(三)文学本质的多层次性 1,不能忽视文学的意识形态性质。
2,作为意识形态一部分的文学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复杂的: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往往不是直接的,而要通过许多中介环节来实现。
3,不能忽视文学的审美特征。
总之,文学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一门特殊的艺术,具有多个层面,是一种审美创造。
在根本上,它要运用语言来对人类的社会生活进行评价性的反映。
二、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一)文学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 1,文学产生于人类的社会生活。
2,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促进了文学的发展。
3,文学的兴衰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二)社会生活是文学活动的唯一源泉 1,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是根本性的。
2,强调文学与生活之关系的思想渊源和理论根据。
3,表现在文学中的“社会生活”不同于客观社会生活本身。
4,作家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主要方式。
二、文学的社会作用(一)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1,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旦通过特定的媒介进入人类社会的公共领域,就要对社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和作用。
2,作家内心希望有真正的“知音”。
3,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与作用是多方面和复杂的。
(二)文学的审美作用、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文学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和作用,可以概括为审美作用、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这三样个方面。
1,文学的审美作用: 2,文学的认识作用: 3,文学的教育作用:(三)正确认识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1,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和作用要通过读者精神的潜移默化来实现。
文学理论

《文学概论试题(第一到八章)一、填空1、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文艺家是。
2、目前,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一般把文艺学分为、、。
3、面对创作—作品-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艺术消费这统一的文学活动系统,把社会学、心理学等多种视角和方法融合在一起的理论是。
4、在西方文论中,有名的“直觉”说是由意大利美学家提出的。
5、美国著名学者、在《文学理论》一书中,对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者进行了区别。
6、诞生于马克思主义为文艺学开辟了新篇章。
7、文学社会学在中国可以上溯到孟子的说。
二、名词解释1、文艺学2、文学理论3、文学批评4、文学史5、文学社会学四、论述题1、阐述文学理论的性质。
2、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有哪些?划分依据是什么?一、填空1、在《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一文中,首次用反映这个词说明了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这篇文章的作者是。
2、完整地提出并论述“审美意识形态”这个概念的是西方和东方信仰的学者。
3、马克思主义的文学反映论把文学看成是主体对于客体的的认识。
4、马克思主义认为,从现代的经济学观念看,文学是一种。
5、宣扬形式对内容的超越,往往用现代语言学来解释文学的本质的是。
6、人本主义的文论把作为文论研究的核心。
7、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以作为理论指南。
8、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要具有,体现时代精神。
9、马克思、恩格斯总结西方19世纪以前的文学实践,批判继承西方古典美学,特别是古典美学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文学理论。
10、20世纪被称为,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建设必须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
二、名词解释1、文学活动论2、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3、艺术交往论4、法兰克福学派5、艺术生产论四、论述题1、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本观念是什么?如何认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2、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建设应注意哪几个问题?一、填空1、最早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游戏说的是西方文艺理论家。
文学理论(阎嘉)历年常考重点复习题以及模拟考试题

文学理论(阎嘉)历年常考重点复习题以及模拟考试题绪论:文学概论及其研究对象1,“文艺学”、“文学概论”与“文学理论”几个概念是什么关系?2,文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3,文学理论和批评为什么要以各种理论资源为依托?4,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有着怎样的关系?第一讲文学本质论1,如何认识有关文学本质的各种基本观点?2,探讨文学本质的视点主要有哪些?3,如何理解接受视野中的文学本质观?4,如何理解考察文学的不同视点?5,在文学本质问题上有哪些有代表性的观点,其长处和短处何在?6,为什么说文学的本质是多层次的?7,怎样正确认识文学的审美本质?8,怎样正确认识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7,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与作用是怎样实现的?第二讲文学创作论一、词语解释创作动机;艺术构思;典型化;创作语境;创作心态;艺术情感;艺术想象;灵感;创作个性;风格二、简答与论述1.文学创作的主体性与客体性的关系。
2.文学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
3. 普通知觉与审美知觉的关系。
4.艺术情感与自然情感的关系。
5.创作风格的基本特点。
6. 生活体验在作家的创作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7. 在把生活转化为艺术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是什么因素?8. 作家在才能和素质方面与普通人有什么不同?9. 艺术思维与抽象思维有什么差别?艺术思维的特征有哪些?10. 作家创作中的灵感与他的生活积累、艰苦构思有怎样的关系?11. 文学形象与文学典型的联系和区别有哪些方面?12. 现实主义文学为什么要提倡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13. 典型化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4. 文学意象与文学意境的联系和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15. 什么是创作方法,它与作家的创作有怎样的关系?16. 如何理解文学风格的不同含义?17. 为什么要倡导文学风格的多样化?第三讲文学作品论1,从“虚”与“实”的关系看西方文学理论在文学作品存在方式问题上的观点。
2,如何理解“言” 、“象”、“意”之间的关系?3,主题在文学创作中对于作品成败有何意义与作用?4,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与哲学、科学著作中表达的思想有什么区别?5,怎样从现代语言学的观点来看文学作品语言的特性?6,文学语言与自然语言有何异同?7,什么是文学作品的结构,它在作品中起着怎样的作用?8,如何理解情节在文学作品结构中的意义与作用?9,西方戏剧与中国戏曲在理论上有何异同?10,比较划分文学体裁的“三分法”与“四分法”的异同。
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文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 文学作品B. 文学创作C. 文学批评D. 文学现象2. 下列哪一项不是文学理论的学科特点?()A. 理论性B. 系统性C. 实践性D. 应用性3.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认为文学是一种()。
A. 社会现象B. 经济现象C. 政治现象D. 宗教现象4. 在文学理论中,文学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
A. 思想内容B. 艺术形式C. 社会功能D. 历史价值5. 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不包括()。
A. 历史分析法B. 比较分析法C. 逻辑分析法D. 经验总结法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等方面的学科。
2. 文学理论的基本功能包括、、和。
3. 根据文学理论,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和。
4. 文学批评是文学理论的,它关注文学作品的和。
5. 文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和等阶段。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文学理论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答:文学理论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文学理论为作家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创作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学的本质和规律;其次,文学理论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和形式,揭示了文学创作的内在逻辑和技巧,为作家提供了创作的指导和启发;再次,文学理论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批评和评价,促进了文学创作的交流和发展,推动了文学的创新和进步。
2. 论述文学理论在文学批评中的重要性。
答:文学理论在文学批评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文学理论为文学批评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批评标准,使得文学批评能够更加科学和系统;其次,文学理论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和外在联系,帮助批评家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价值,提高批评的深度和广度;再次,文学理论通过对文学现象的分析和解释,揭示了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地位,增强了文学批评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最后,文学理论通过对文学批评方法的总结和创新,推动了文学批评的发展和完善,提高了文学批评的质量和水平。
文学理论考试试卷

文学理论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学理论中,文学的“四要素”是指:A. 作者、作品、读者、社会B. 作者、文本、读者、批评C. 作者、作品、读者、批评家D. 作者、文本、社会、历史2. 以下哪项不是文学理论中的“接受美学”所关注的内容:A. 读者的主动性B. 文本的开放性C. 作品的客观性D. 读者的解读过程3. 在文学理论中,“互文性”指的是:A. 文学作品与社会现实的相互关系B. 文学作品与作者经历的相互关系C. 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联系D. 文学作品与历史背景的相互关系4. 以下哪位学者不是结构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A. 罗兰·巴特B. 米哈伊尔·巴赫金C. 克洛德·莱维-斯特劳斯D. 雅克·德里达5. “文学”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最早见于:A. 《诗经》B. 《尚书》C. 《论语》D. 《左传》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文学的“接受美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2. 描述“互文性”在文学创作和批评中的作用。
3. 阐述“文学”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文学理论中“文本”与“作品”的区别及其意义。
2. 论述文学理论在现代文学创作和批评中的作用和影响。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请分析以下文本片段,并结合文学理论,探讨其在叙事结构、主题表达和读者接受等方面的特征。
[此处应插入文本片段]请考生注意,所有题目的答案必须以书面形式呈现,并且要确保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考试结束后,试卷和答案应一并上交。
[此处为试卷结束语]。
文学概论模拟试题与答案

《文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文学“四要素”理论,是指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即宇宙、作品、艺术家与 (C) 。
A. 文采B. 情感C. 观众D. 文化2. 在晋时期,南朝宋文帝建立“四学”即“儒学”、“玄学”、“史学”和“(A)”。
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A. 文学B. 诗学C. 佛学D. 神学3. 文学语言具有一种陌生化特征。
“陌生化”一词,是(B)形式主义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
A. 美国B. 俄国C. 英国D. 德国4. 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涉义性物质性、(D) 、语境依托性。
A. 意识性B. 表象性C. 表情性D. 中介性5. 在研究长篇小说的文体语言的时候,俄国学者(D) 创造了“杂语”这个概念A. 什可洛夫斯基B. 高尔基C. 车尔尼雪夫斯基D. 巴赫金6. 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文化论以外还有 (A)。
A. 实用论B. 信息论C. 意志论D. 反映论7. 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涉义性、物质性、中介性、(A) 。
A. 语境依托性B. 表象性C. 表情性D. 意识性8. 注重呈现作者的主观情感、富于想象性的文本是(D) 文本。
A. 创意型B. 再现型C. 象征型D. 表现型9. 注重客观地和理智地呈现社会事物并讲究细节逼真的文本是(C) 文本。
A. 象征型B. 表现型C. 再现型D. 创意型10. 文学文本是有待于阅读的具有蕴藉性与开放性的,其特征主要包括语言系统、蕴藉、开放性、阅读期待和(A) 。
A. 表意B. 表象C. 表情D. 表志11. 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C) 、物质性、中介性、语境依托性。
A. 表情性B. 表象性C. 涉义性D. 意识性12. 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文化论以外还有 (D)。
2023年文学理论试题库及答案

1.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是一门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并配合作品分析的学科。
2.视角:视角也称为聚焦,就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测和讲述的角度。
3.领悟:领悟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后的一种更高境界,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和净化后而进入的更高阶段,涉及潜思默想、洞悉宇宙奥妙、体悟人生真谛、提高精神境界等状况和过程。
4.广义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者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涉及今天所谓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5.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一个标志,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抱负愿望和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另一个意义是指不同的读者,涉及不同时代、阶级和民族的读者,在阅读同一文学作品时也许产生的大体相同或相近的情绪激动和审美趣味趋同现象。
6.情节: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7.精神生产: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8.话语蕴藉: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也许性。
9.诗:诗是一种语词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情感的文学体裁。
10.审美批评:审美批评是一种情感性评价也是一种体验和超越矛盾统一的批评,并且经常是形式或形象的直觉批评。
11.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导致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
12.现实型文学: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13.材料:文学发明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故意接受或无意获得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14.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文学理论习题集

名词解释1文艺学2文学理论3文学活动“四要素”4广义文学5狭义文学6折中义文学7话语8话语蕴籍9文学10一般意识形态性质11审美意识形态性质12审美13精神生产14物质生产15文学创作材料16艺术发现17创作动机18艺术构思19直觉20灵感21综合22突出23简化24变形25陌生化26即兴27推敲28艺术真实29艺术概括30情感把握31形式创造32现实型文学33理想型文学34象征型文学35诗37剧本38散文39报告文学40本文41典型42特征化43意境44意象45叙事学46文学的叙事47情节48表层结构49深层结构50行动逻辑51行动元与角色52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53 叙述时长54叙述频率55视角56叙述动作57叙述者的声音58抒情59抒情话语60抒情作品61抒情性作品的构成62文学风格63创作个性64文学消费65期待视野66文体期待67形象期待68意蕴期待69接受动机70接受心境71隐含的读者73还原与异变74共鸣75净化76领悟77延留78文学批评79美学批评与历史批评80美学观点81历史观点82文学批评的标准83文学批评家的职责简答题1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文学史有什么联系与区别?2文学理论的任务是什么?3文学理论有哪些基本形态?其划分依据是什么?4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哪些?5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的依据是什么?6人类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是什么?7有关文学发生的学说有哪些?8为什么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比其它学说有更大合理性?9什么是文学发展中的“不平衡”原理?10文学概念有哪三种涵义?11怎么理解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12怎么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13什么是话语?14什么是文学的双重性质?15文学作为话语蕴籍有什么含义?16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具有什么性质?17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的发展有哪些带规律性的经验?18“艺术生产”的概念是怎样提出的?19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如何?20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的本质区别是什么?21文学历史上关于文学创造的主、客体有哪些解释?22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的客体具有什么特点?23怎么理解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24文学创造材料的特征和来源是什么?25文学创造的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是什么?26文学创造的构思方式有哪些?27什么是灵感和直觉?28什么是突出与简化?29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有什么区别?30艺术真实与科学真实有什么区别?31怎样解释艺术概括的规律?32什么是形式创造?文学创造中,形式创造要遵循哪些原则?33文学作品有哪些类型各有哪些特征?34有关文学作品体裁的分类有哪些?35历史上关于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的划分有哪些?36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有哪些?37典型任务与典型环境关系是怎样?38怎么理解文学意境的特征?39王国维是怎样对文学意境进行分类的?40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41审美意象是怎样分类的?42现代叙事学对传统叙事理论有哪些发展?43如何理解文学叙事的特征?44怎样理解虚实的意识形态本质?45情节与故事有什么区别?46什么是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47时长关系的变化有哪四种运动形式?48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视角有什么区别?49叙事与抒情有什么区别50抒情性作品由什么构成的?51普通话语与抒情话语有什么区别?52风格的本质有哪些看法?53风格的特征与形态主要有哪些?54怎样理解文学风格的时代性?55怎样理解文学风格的民族性?56什么是期待视野,其有哪些层次?57接受动机主要有哪些?58什么是文学接受活动中的还原与异变?59共鸣是产生的三个因素是什么?60文学接受GC中的共鸣与净化、领悟有什么区别?61历史上出现过几种文学批评形态?62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标准是什么?63文学批评家的职责有哪些?64怎么理解文学批评家的素养?六论述题1论艺术真实的特征。
文学理论考试题和答案

文学理论考试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
A. 文学作品B. 文学创作C. 文学批评D. 文学现象答案:D2. 文学作品的四要素包括()。
A. 作者、读者、世界、文本B. 作者、读者、文本、语言C. 作者、读者、文本、语境D. 作者、读者、文本、文化答案:C3. 以下哪位学者提出了“文学是人学”的观点?()A. 亚里士多德B. 马克思C. 弗洛伊德D. 萨特答案:B4. 以下哪部作品属于现代主义文学?()A. 《百年孤独》B. 《悲惨世界》C. 《安娜·卡列尼娜》D. 《红楼梦》答案:A5. 以下哪位学者提出了“文学即游戏”的观点?()A. 康德B. 席勒C. 尼采D. 弗洛伊德答案:B6. 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主要区别在于()。
A. 准确性B. 规范性C. 形象性D. 逻辑性答案:C7. 以下哪位学者提出了“文学是意识形态”的观点?()A. 马克思B. 恩格斯C. 阿尔都塞D. 卢卡奇答案:C8. 以下哪部作品属于后现代主义文学?()A. 《尤利西斯》B. 《荒原》C. 《追忆似水年华》D. 《百年孤独》答案:A9. 文学批评的主要功能是()。
A. 指导创作B. 指导阅读C. 指导教学答案:B10. 以下哪位学者提出了“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的观点?()A. 索绪尔B. 罗兰·巴特C. 德里达D. 雅各布森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文学理论的主要功能包括()。
A. 指导创作B. 指导阅读C. 指导教学E. 指导批评答案:ABCDE12. 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包括()。
A. 作者B. 读者C. 文本D. 语境E. 世界答案:ABCDE13. 文学批评的类型包括()。
A. 社会历史批评B. 心理批评C. 形式主义批评E. 后结构主义批评答案:ABCDE14. 文学语言的特点包括()。
A. 形象性B. 隐喻性C. 多义性D. 模糊性E. 创造性答案:ABCDE15. 文学流派的分类包括()。
文学理论第二版期末考试试题库整理

文学理论第二版期末考试试题库整理
1、什么是文艺学?
2、什么是文学理论?(学科归属、研究对象、品格)
3、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4、艾布拉姆斯《镜与灯》中的“镜”与“灯”各指什么?
5、文学活动的构成?例:什么是模仿论/表现论等?(四要素即四种理论视角)
6、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例:巫术发生说等概念?哪一种最合理?为什么?文学活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的原因?
7、文学的含义?(三种含义)
8、什么是审美?审美指什么?
9、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的属性?
10、怎么理解文学是一般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
11、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表现?
1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13、文学语言的主要特征?
14、什么是话语蕴藉?
15、什么是精神,物质生产?关系?
16、文学创造与科学、宗教活动的区别?
17、文学创造的客体与主体?
名词解释
1.话语:文学是一种话语。
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
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和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2.陌生化:以不常见的称谓来描写事物,而以作者或任务似乎从未见过此事物。
而不得不以陌生化的眼光把事物原原本本的具体的描写出来。
从而使艺术描写不落俗套,产生一种奇特的新鲜感。
文学理论下考试题及答案

文学理论下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文学作品B. 文学创作C. 文学批评D. 文学作品、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答案:D2. 下列哪一项不是文学理论的主要功能?A. 解释文学作品B. 指导文学创作C. 预测文学市场D. 评价文学作品答案:C3. 文学理论中的“形式主义”主要关注文学作品的哪些方面?A. 社会背景B. 作者意图C. 语言和结构D. 主题和思想答案:C4. “新批评”理论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主要存在于哪里?A. 作者的意图B. 读者的解读C. 文本本身D. 社会文化背景答案:C5. 下列哪位学者不是结构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A. 索绪尔B. 列维-斯特劳斯C. 德里达D. 弗洛伊德答案:D6. 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是在哪个过程中产生的?A. 创作过程B. 阅读过程C. 出版过程D. 批评过程答案:B7. “互文性”这一概念最早由哪位学者提出?A. 巴赫金B. 罗兰·巴特C. 朱丽亚·克里斯蒂娃D. 米哈伊尔·巴赫金答案:C8. 下列哪一项不是文学理论中的“意识形态”概念所涉及的内容?A. 政治信仰B. 经济利益C. 宗教信仰D. 艺术风格答案:D9. “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主要批判的是哪种思想?A. 现代主义B. 现实主义C. 浪漫主义D. 古典主义答案:A10.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关注的核心议题是什么?A. 性别平等B. 种族平等C. 经济平等D. 政治平等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文学理论中的“符号学”关注的是以下哪些方面?A. 文学作品的符号系统B. 文学作品的叙事结构C. 文学作品的意识形态D. 文学作品的接受过程答案:A, B12. “解构主义”理论认为文学作品具有以下哪些特点?A. 固定的意义B. 多重的意义C. 无中心的结构D. 明确的作者意图答案:B, C13. “读者反应批评”理论认为读者在文学接受过程中扮演了哪些角色?A. 被动接受者B. 主动参与者C. 意义的创造者D. 作品的解释者答案:B, C, D14. “生态批评”理论关注文学作品中的哪些主题?A. 人与自然的关系B. 社会阶级斗争C. 环境保护D. 经济发展答案:A, C15. “后殖民主义”理论批判的主要对象是什么?A. 文化帝国主义B. 种族歧视C. 经济剥削D. 性别不平等答案:A, B, C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 简述文学理论中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主要区别。
(完整版)文学理论复习题选择题(整理版)

文学理论复习题(选择题)练习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1.不论是中国仍是在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C)A .文艺学B.文学学C.诗学 D .文学理论2.《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责备传统》的作者是(D)A .亚里士多德B.黑格尔C.英伽登D.艾布拉姆斯3.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文学活动论把文学艺术当作是(C)A .社会生活的反应B.精神生产C.人的生活活动D.一种社会心识形态4.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艺术生产论把文学当作是(C)A .人的生活活动B.社会生活的反应C.精神生产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5.文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C)A .社会生活B.文学作品C.人D.模仿6.马克思说“人却懂得依据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这个尺度是指(A)A .合规律性B .合目的性C.深刻性 D .丰富性7.从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角度认识文学的本质,所形成的文学看法是(B)A .模仿论B .表现论C.文学本体论 D .读者反响论8.在西方,重申文学与作者的联系,从而重申作品表现功能的表现论正式出现于(C)A.15 世纪B.16 世纪C.17、18 世纪D.19 世纪9.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响责备盛行于(D)A .20 世纪 30 年月B. 20 世纪 40 年月C.20 世纪 50 年月D. 20 世纪 60 年月10.用哈贝马斯的理论来看,文学活动系统是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组成的一个(B)A .系统构造B.交往构造C.读者反响系统 D .创建系统11.在弗雷泽《金枝》有两条巫术原理,此中“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施力于乙可影响甲”称为( B )A .相像律B .接触律C.必定律 D .可然律12.文学艺术发生的根根源因是(D)A .巫术B .游戏C.宗教D.劳动113.章炳麟以为:“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之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
”其文学的看法是( A )A .广义的B.狭义的C.审美的符号学的14.在中国,文学的审美属性被正式确认是在(B)A .先秦期间B.魏晋南北朝期间C.唐宋期间D.明清期间15.在西方,狭义的文学从广义的文学中独立出来是在(C)A .古希腊期间B.古罗马期间C. 18 世纪D. 19 世纪16.社会主义期间文学活动发展中价值观的中心问题是(B)A .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B.文学与人民民众的关系问题C.文学的创作原则的问题D.文学的反应对象问题17.马克思说:“希腊神话不不过希腊艺术的武库,并且是它的土壤”,指出了(B)A .文学活动与现实生活的关系B .文学活动的历史继承性C.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D .文学活动的人民性18.“精神生产”的看法首见于(A)A .《德意志意识形态》B.《共产党宣言》C.《节余价值论》D.《〈政治经济学责备〉导言》19.与科学语言和平时语言比较,文学语言重申的是(D)A .谨慎的逻辑B .谨慎的语法构造C.听从说明的需要D.个人感情色彩微风格20.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的是(C)A .《毛诗序》B .《乐记》C.陆机《文赋》 D .钟嵘《诗品》21.以为“艺术乃是象征人类感情的形式之创建”的是(B)A .科林伍徳B.苏珊·朗格C.贝尔D.阿恩海姆22.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评论的心理特点是(C)A .逻辑推理B .感性直观C.感情体验 D .理性思想23.文学创建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生产,文学创作的资料应当是(B)A .独立于作家以外的物质B .储存于作家心里的精神现象C.记录于书本上的知识 D .独立于作家以外的社会生活24.文学创作活动的内驱力指(C)A .素材累积B .艺术发现C.创作动机 D .艺术构想25.由此形象想到彼形象的心理过程称为(B)A .想象B.联想C.想象 D .记忆226.对照联想是指(C)A.因为事物间在时间或空间上的靠近而惹起的联想B.由事物间近似的特点惹起的联想C.由事物间相对比的关系而惹起的联想D.由对象在特定关系情境中惹起的联想27.艺术构想中的动力因素是指(D)A .记忆B .想象C.联想D.感情28.在艺术构想中,将习见的事物换一种款式出现,以获得最正确成效的方式称为(C)A .变形B.漫画C.陌生化 D .粘合29.袁于令以为《西游记》是“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极幻之理,乃极真之理”,指出了文学的真切乃是( B )A .客观的真切B.假设的真切C.历史的真切D.科学的真切30.西晋的陆机充足必定文学的感情性,他在《文赋》中说:(C)A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B .为情造文C.诗缘情而绮靡 D .为文造情31.文学创建的终极价值追乞降永久主题是(D)A.认识真谛B.反应生活C.表现感情D.人文关心32.在 20 世纪提出艺术是“存心味的形式”理论的是(A)A .克莱夫·贝尔B.苏珊·朗格C.什克洛夫斯基D.阿恩海姆33.以下作品属于现实型文学作品的是(A)A .《红楼梦》B.《变形记》C.《桃花源记》 D .《等候戈多》34.在中国,最早表现理想型文学偏向的是(B)A .《诗经》B.《离骚》C.《史记》 D .《左传》35.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盛行于(C)A .18 世纪B.19 世纪C.20 世纪D.21 世纪36.戏剧之区分为惨剧、喜剧、正剧,是依据(C)A .题材办理B .主题表现C.戏剧矛盾性质D.戏剧构造37.提出现实主义要“真切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命题的是(B)A .马克思B .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38.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其形象是间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形象是(D)A .主观与客观的一致B .假设与真切的一致C.个别与一般的一致 D .确立性与不确立性的一致339.最早使用“境界”一词,并提出诗境之三境的是(C)A .刘勰B .钟嵘C.王昌龄 D .皎然40.按王国维对境界的分类,“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属于(A)A .有我之境B .无我之境C.诗人之境D.常人之境41.在中国,“意象”作为一个看法,最早出此刻(B)A .《论语》B.《论衡》C.《史记》D.《汉书》42.据黑格尔的观察,世界全部民族的最古老的艺术几乎都是(A)A .象征B.写实C.神奇D.浪漫43.20 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责备对叙事作品进行研究并形成新的理论看法的是(B)A .英美新责备B.法国构造主义C.接受美学D.读者反响责备44.在叙事作品中,作为事件、情节发生的动因的是(A)A .人物B.环境C.场面 D .语言45.叙事性作品中的“文本时间”是指(B)A.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B.故事内容在表达文本中详细表现出来的时间状态C.故事内容中虚假事件中的前后关系D.故事内容自己的时间46.廖燕说:“借彼物理,抒我气度。
文学原理考试题及答案

文学原理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学的基本特征是()。
A. 娱乐性B. 教育性C. 思想性和艺术性D. 审美性答案:C2. 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是()。
A. 现实主义B. 浪漫主义C. 表现主义D. 古典主义答案:C3. 以下哪部作品不属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A. 《百年孤独》B. 《霍乱时期的爱情》C. 《佩德罗·巴拉莫》D. 《安娜·卡列尼娜》答案:D4. 古典文学中,以下哪位诗人不属于唐代?()。
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屈原答案:D5. 以下哪位作家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
A. 莎士比亚B. 易卜生C. 贝克特D. 奥尼尔答案:B6. 以下哪部作品是海明威的代表作?()。
A. 《老人与海》B. 《了不起的盖茨比》C. 《太阳照常升起》D. 《百年孤独》答案:A7. 以下哪位作家是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人物?()。
A. 弗吉尼亚·伍尔夫B. 马克·吐温C. 爱伦·坡D. 狄更斯答案:A8. 以下哪部作品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
A. 《呐喊》B. 《彷徨》C. 《故事新编》D. 以上都是答案:D9. 以下哪位作家是法国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A. 波德莱尔B. 雨果C. 巴尔扎克D. 左拉答案:A10. 以下哪部作品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
A. 《罪与罚》B. 《安娜·卡列尼娜》C. 《战争与和平》D. 《卡拉马佐夫兄弟》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作品属于现实主义文学?()。
A. 《悲惨世界》B. 《红与黑》C. 《百年孤独》D. 《巴黎圣母院》答案:ABD2. 以下哪些作家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A. 雪莱B. 拜伦C. 狄更斯D. 华兹华斯答案:ABD3. 以下哪些作品是俄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A. 《战争与和平》B. 《安娜·卡列尼娜》C. 《罪与罚》D. 《百年孤独》答案:ABC4. 以下哪些作品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理论(阎嘉)历年常考重点复习题以及模拟考试题
绪论:文学概论及其研究对象
1,“文艺学”、“文学概论”与“文学理论”几个概念是什么关系?
2,文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
3,文学理论和批评为什么要以各种理论资源为依托?
4,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有着怎样的关系?
第一讲文学本质论
1,如何认识有关文学本质的各种基本观点?
2,探讨文学本质的视点主要有哪些?
3,如何理解接受视野中的文学本质观?
4,如何理解考察文学的不同视点?
5,在文学本质问题上有哪些有代表性的观点,其长处和短处何在?
6,为什么说文学的本质是多层次的?
7,怎样正确认识文学的审美本质?
8,怎样正确认识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7,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与作用是怎样实现的?
第二讲文学创作论
一、词语解释
创作动机;艺术构思;典型化;创作语境;创作心态;艺术情感;艺术想象;灵感;创作个性;风格
二、简答与论述
1.文学创作的主体性与客体性的关系。
2.文学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
3. 普通知觉与审美知觉的关系。
4.艺术情感与自然情感的关系。
5.创作风格的基本特点。
6. 生活体验在作家的创作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7. 在把生活转化为艺术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是什么因素?
8. 作家在才能和素质方面与普通人有什么不同?
9. 艺术思维与抽象思维有什么差别?艺术思维的特征有哪些?
10. 作家创作中的灵感与他的生活积累、艰苦构思有怎样的关系?
11. 文学形象与文学典型的联系和区别有哪些方面?
12. 现实主义文学为什么要提倡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3. 典型化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4. 文学意象与文学意境的联系和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15. 什么是创作方法,它与作家的创作有怎样的关系?
16. 如何理解文学风格的不同含义?
17. 为什么要倡导文学风格的多样化?
第三讲文学作品论
1,从“虚”与“实”的关系看西方文学理论在文学作品存在方式问题上的观点。
2,如何理解“言”、“象”、“意”之间的关系?
3,主题在文学创作中对于作品成败有何意义与作用?
4,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与哲学、科学著作中表达的思想有什么区别?
5,怎样从现代语言学的观点来看文学作品语言的特性?
6,文学语言与自然语言有何异同?
7,什么是文学作品的结构,它在作品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8,如何理解情节在文学作品结构中的意义与作用?
9,西方戏剧与中国戏曲在理论上有何异同?
10,比较划分文学体裁的“三分法”与“四分法”的异同。
11, 为什么中国文论更强调情感对文学构成的基本作用?
12, 中国的“文质”论和文学的内容与形式说有何异同?
13, 为什么中国文论更强调情感对文学构成的基本作用?
第四讲文学鉴赏论
1,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如何理解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之间的关系?
2,文学阅读与人的精神需求有怎样的关系?
3,如何理解文学阅读与文学欣赏之间的关系?
4,为什么说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创造活动?
5,什么是文学魅力,什么是文学价值?
6,文学欣赏中的审美心理活动有哪些主要特点,与一般心理活动的差异何在?7,怎样正确理解文学欣赏中的“直觉”现象?
8,什么是审美想象,它在文学欣赏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9,审美情感与一般情感有何不同?
10,为什么不能把“趣味无争辩”绝对化?
11,文学批评的使命和职责是什么?
12,如何理解文学批评的不同标准?
13,文学批评有没有尺度,如果有,怎样衡量?
14,文学批评是否有统一不变的方法?
15,是否可以取消文学批评?
16, 什么是文学接受?现在,我们应如何理解文学接受活动的意义和作用?第五讲文学发展论
1,文学艺术起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如何?
2,文学艺术起源的关键环节是什么,为什么?
3,为什么说文学艺术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发展密不可分?
4,社会意识形态对文学有影响吗,为什么?
5,哲学和宗教对文学发展有何影响?
6,过去的文学遗产对今天的文学发展有什么意义?
7,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学遗产的精华时,为什么要坚持批判的立场?
8,什么是文学流派,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意义何在?
9,作为文学流派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什么不同?
10,社会主义文学思潮对20世纪的文学产生过怎样的影响?
11,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思想根源是什么?
12,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对当代中国文学有什么影响?
13, 简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流变观。
14, 简析刘勰《文心雕龙·时序》中的主要观点。
15, 试论艺术生产与社会发展不平衡原理。
16, 简析《文心雕龙·通变》中的基本观点。
17, 简述“文学经典”的特征。
18, 试论文学的未来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