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移情法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的行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情法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的行为

张亚妹

一、问题的提出

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人们要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教育要面向未来,培养一代又一代新人具有面对这些挑战的责任感、意志、信心、素质和能力的使命……从只关心自我的圈子跳出来"。"学会关心"成为人类进入21世纪必须建立起来的更新、更高层次的社会价值观。

在幼儿园里,5岁的小强怎么也系不好鞋带,旁边的莉莉看见了,就主动走上前帮他系好了鞋带。这里莉莉主动向别人表示了关心和友善的感情,伸出双手帮助了处于困境中的伙伴。

这种关心他人的行为是极为珍贵的。儿童的各项社会性发展都需要有同情和友善的品质相伴随,如果孩子不会关心别人,那么他的其他社会能力便得不到正常的发展,儿童会因此成长为冷漠、自私、不人道的人。

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情感更具直接性、情节性,我们要让幼儿学会关心他人,就要寻求一种切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方法。移情是由他人情绪、情感状态引起,并与之相一致的情绪、情感体验,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情感共鸣的反应。美国心理学家霍夫曼认为:"移情是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形成、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这指出了移情能力对幼儿形成关心他人行为的重要意义。让幼儿在了解别人的需求与感受的基础上,萌发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进而产生关心他人的行为。

二、幼儿移情能力的萌芽

研究表明:3-4岁的孩子便开始了移情能力,他们能从表情来辨别和理解他人的情绪,并采用一定的方式来取悦成人的欢心。娜娜今年才2岁,有一次在家里,她把一本《婴儿画报》撕破了,妈妈责备了她,脸上带着生气和愤怒的表情,娜娜看了妈妈几眼后,显得很害怕。过会儿,她就喊妈妈,妈妈非常生气没有理会她,紧接着她又换了一种方式:对着妈妈直笑,做鬼脸。最后把妈妈弄得哭笑不得。我想,这应该就是孩子移情能力的表现吧!

比如一个5岁左右的孩子在小妹妹哭闹的时候,会拿玩具来哄妹妹高兴,当听妈妈说她很累时,则会拿来画报给妈妈看。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学习通过别人的眼睛来看世界,不再那么以自我为中心了。6~7岁的儿童不仅能对他人的情绪、情感有更多的觉察和体验,而且会出现大量的助人行为。有人曾对3~7岁的儿童进行观察后发现:当看到一个同伴在操场上

大哭时,只有7%的儿童毫无反应,一半儿童呈现同情的面部表情,17%的儿童直接去安慰大哭者,10%的儿童会去寻找成人帮助。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运用移情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的美好情感。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三、在了解了幼儿的心理发展阶段以及思维特点后,对于如何运用移情法培养幼儿的关心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从情绪辨别与情绪命名入手,为幼儿产生移情奠定认识基础。

情感和认识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对某个事物的情感总是伴随着对该事物的认识过程而产生的,情绪的辨别是移情的基础。所以,移情训练的第一步是让幼儿先辨别各种不同的情绪和面部表情,了解、认识他人的情感需要。首先,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情感丰富、感人的文学作品、歌曲等,设计专门的教育活动,通过听录音、看录象、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幼儿识别各种情绪。如故事《生病的小猫》,讲述了小猫生病后只能躺在床上,不能和别人一起玩,其他朋友来看望它的情节。幼儿听了故事后,回忆自己生病的经历,并从小猫的面部表情上认识到了小猫病后的难受、孤独及有朋友看望时的快乐。其次,结合幼儿日常生活实际和身边的突发事件,抓好随机教育。例如,许洋小朋友摔了一跤,许洋差点要哭出来了。可是有的小朋友见了还笑他,这时,我抓紧时机,进行谈话讨论,让许洋讲讲自己摔跤后的感受,包括自己摔得如何疼痛,心里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看见大家笑话自己时,心里又很难受等。许洋一讲,不仅让幼儿认识到了别人摔跤后的"痛苦"和"需要人关心"的心情,而且引发了他们的情感话题,有的说:"我上次折气球怎么也折不好,我很难过的";有的说:"上次我在街上突然找不到妈妈了,心里很着急";有的说:"我养的一只小鸟死了,我很伤心的"……这时,再让幼儿想想,笑话许洋对不对?他们都说不对。就这样,幼儿在认识特定情景下人的不同情感的基础上,明辨了是非,同时知道了对班里一些能力差、缺点多的幼儿也不能嘲笑、歧视。

2、通过情感换位,使幼儿转换到他人的位置去体验某种情绪、情感状态,从而产生移情。

幼儿情感以不稳定、易变化为主要特征,在具体情景中,多以情绪形式表现出来。我通过情感换位,就是让幼儿置身于某一情境之中,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在这移情过程中,伴随关心他人情感的产生。例如:为了培养幼儿关心、帮助、同情残疾人的行为品质,我以游戏形式,让幼儿塞住耳朵、蒙上眼睛,当一回"残疾人",体验残疾人听不到声音、看不到东西的难受,并趁热打铁,讨论平时残疾人最容易碰到什么困难,他们最需要别人的哪些帮助,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等等。这样,幼儿把自己的体验与盲人、聋哑人的现实状况联系起

来了,从残疾人的角度体验不幸,以后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移情。在体育比赛后,老师只要说一声"他们失败了,心里会怎样?"胜利的幼儿会跑过去安慰别人:"我赢了,我很开心,不过我也希望你别难过。"这时,失败的幼儿也会说:"你赢了我真高兴。"他们在自己胜利(失败)的同时,也能很快地转换位置去感受对方的难过(快乐)的心理反映。

3、将移情训练与行为练习结合起来。

用行为来巩固深化"移情",使幼儿的"关心他人"不再拘泥于具体的情景,而是掌握普遍性的行为规范;引导幼儿用自己良好的社会行为去关心他人。例如,设计一定的情景,"一个正搬着很多东西过马路的老人"、"迷路的小朋友"等,让幼儿轮流充当帮助者和被帮助者,从中体验两中不同的情感;不仅知道要帮助有困难者,还知道该如何去做。再如前面提到的许洋摔跤事例,让幼儿分析,该怎样做才能使他快乐起来,并试着去做一做。

行为练习除了老师特意创设情境外,更主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时机,及时引导幼儿。如开学初,小班幼儿由于不适应陌生环境,经常哭闹想家里人,这时,就让他们带着自己的玩具和弟弟妹妹一起玩,学着安慰、照顾别人。此外,看望生病受伤的朋友,轮流照顾体弱的孩子,给贫困地区的孩子捐书捐玩具……在具体的行为练习中,幼儿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做出了关心他人的行为,关心他人在知、情、行上得到了统一。

4、教师在移情训练时投入真情,以积极的态度引导幼儿。

待人接物时的语言、表情、动作、行为都给幼儿以榜样作用,以自己关心他人的行为感染幼儿,使幼儿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移情能力作为一种心理品质,决定了人的交往能力、道德品质的培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孩子在社会中能够后更融洽的与人交往,会关心他人,健康成长,迈向成功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