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几分之几》评课稿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几分之几》评课稿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几分之几》评课稿一、课程概述本文档是对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几分之几》这一课程的评课稿。
本文重点围绕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等方面进行评价和分析。
二、教学目标《认识几分之几》是三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本章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会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概念; 2. 熟练掌握几分之几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能够灵活运用几分之几进行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 4.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认识几分之几》这一章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分数的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分数的概念,如将一个水果袋中的水果分成几份; 2. 几分之几的表示:介绍如何用分数的形式表示几分之几,如1/2表示一半; 3. 分数的相等:通过比较不同形状的图形的面积或扇形的角度,让学生理解不同分子、分母的分数可以相等; 4. 几分之几的计算: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会进行几分之几的计算; 5. 分数的排序:教授学生如何将不同分数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 6. 分数的运用:通过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灵活运用几分之几的知识。
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以下一些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发现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情境教学法: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场景中,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运用; 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竞赛等方式,增加学生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五、学生评价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可以看出他们对这一课程的评价普遍较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兴趣高涨:通过生活实例的引入,学生们对分数的概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愿意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2. 学习积极:学生们在课堂上踊跃发问,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完成练习和作业; 3. 理解透彻:经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思考,学生们对分数的概念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 4. 成绩提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们在分数的计算和应用方面有了较大提升,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技巧。
人教版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一、教学目标。
1. 从整堂课来看,教师能紧扣人教版教材对于三年级分数初步认识的教学目标要求。
明确地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这一目标达成度较高。
例如,教师通过直观的教具展示,如将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让学生理解其中一份就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学生能够准确说出二分之一的含义,这表明教师在引导学生达成知识目标方面方法得当。
2. 在能力目标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课堂上,教师多次让学生动手折一折、画一画表示不同的分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仅直观地感受了分数的形成,而且提高了动手能力。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分数的表示方法之间的异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3. 情感目标也有所体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发言,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表扬,营造了一个宽松、积极的学习氛围,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
1. 内容的选择准确恰当,紧紧围绕分数初步认识这一主题。
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如分月饼、分苹果等,让学生感受到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逐步深入,从二分之一到几分之一再到几分之几,内容由浅入深,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2. 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合理的整合与拓展。
在讲解分数各部分名称时,教师结合实例详细解释了分子、分母和分数线的含义,并且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让学生巩固了这一知识点。
同时,教师还拓展了一些简单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内容,如同样大小的图形,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这为后续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教学方法。
1. 直观教学法运用得非常成功。
教师充分利用了教具和学具,如实物月饼、图形卡片等。
在讲解二分之一时,通过将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二分之一的样子,这种直观的感受比单纯的讲解更有效。
而且在后面学习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时,也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折纸、画图来表示分数,使抽象的分数概念变得具体化、形象化。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几分之一》评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几分之一》评课稿我校陈XX老师的《认识几分之一》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初步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
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
这节课陈老师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起点,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情境,并通过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学习全过程,感悟分数的含义,使学生能直观地认识分数。
整节课思路非常清晰,教学环环相扣,教学方法得当,目标落实到位,课堂具有实效。
以下是听课后的几点体会:一、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使数学课堂生活化。
本节课是在二年级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教学的,陈老师创设了学生分月饼的情景,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将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的这一“分月饼”的过程放到课堂中来,让学生亲眼目睹并体会平均分的过程。
由于三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比较弱,很多的时候不能完整规范的用数学语言来描述一些简单的现象,陈老师让学生充分说分月饼的过程,同桌之间说、填空齐说、女生说、男生说,规范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表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建立了分数的直观表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中,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陈老师充分抓住了孩子的这一认知特点,让学生经历了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等一系列的活动,多角度、多层次地充实对二分之一理解。
通过比一比这个活动,让学生比较长方形的二分之一、正方形的二分之一、三角形的二分之一的共性,它们都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让学生知道“形状”“大小”和“折法”都不是分数的本质属性。
接着让学生动手表示出自己喜欢的分数,这样的活动设计,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做中学”,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年级《认识分数》评课稿
三年级《认识分数》评课稿分数的意义评课稿篇一这两天在万市的活动让我有很多的感受,感觉现在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无论是硬件设备还是教师与学生的素质,作为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真的感到很欣慰。
在这次活动中我见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还认识了不少新同行,大家在激烈的讨论中成长,在和谐的气氛中提高,自由的、争抢着发表着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都让我印象深刻。
做为一个六年级的老师,这两节课我都上过,但是行色匆匆,从来没有好好的静下心了认真去思考,相比较而言,《百分数》的这节课我听到的次数比较多,所以重点来说说我的感受。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经过前一天的探讨,我们基本达成的框架是: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初步感知百分数应用的广泛性和优势;(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用科学、规范的语言表述百分数的具体含义;(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和理解能力。
在这个目标的指导下,大家的初步有了这样的教学设计:(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生活中的百分数导入;(2)利用几个具体情境,让孩子们自己读写百分数,老师做必要的提点;(3)充分利用情境,结合情境理解百分数的意义;(4)将百分数和分数进行区分;(5)在理解的基础上提炼百分数的意义;(6)必要的练习。
这节课的重点是百分数的意义,从具体的情境到抽象概括出“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这点是比较难的。
而区分分数与百分数更是让孩子难以用语言来描述。
今天听了郑老师的课,以及后来大家的评论,以下几点让我有所体会:1.好的老师更注重对细节上的修缮。
在写百分号这个环节中,对于我们成人来说可能比较简单,但是在老师的讨论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孩子更需要一个明确清晰的指导,即便是我们成人不注意也会对百分号这样的小问题产生偏差,更何况是从未接触过的孩子呢?如果对于102.3%这样的百分数多加提点,也更容易让孩子发现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2.重要的不是降低教学的难度,而是降低教学的坡度。
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评课稿
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评课稿一、教材分析。
1. 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中,“认识分数”这一内容是数的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
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个质的飞跃。
2. 教材通过分物体(如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等直观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为后续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加减法等知识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较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例如,在讲解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时,通过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的方式,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从而深刻理解四分之一的含义。
这一教学方式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了分数表示的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这一重要概念,达成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中的分数意义理解部分。
- 在分数的读写法教学上,教师讲解清晰、简洁。
通过在黑板上示范写分数,强调分数线、分母、分子的书写顺序和位置,同时让学生进行多次书写练习,学生们能够准确地读写简单的分数,这一目标达成情况良好。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整堂课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如在认识几分之一时,教师给每个学生提供了不同形状的纸片,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将纸片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表示出其中的一份是几分之一。
这种让学生在做中学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亲身体验了分数的形成过程,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 在引导学生比较分数大小时,教师巧妙地运用了直观教具,如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分别表示出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二分之一大于四分之一的结论。
这一过程让学生学会了运用直观比较的方法来解决分数大小比较的问题,达成了过程与方法目标中的探究和比较能力培养部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教师在课堂上营造了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无论是小组讨论还是个人回答问题,学生们都表现出很高的热情。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
设计理念:
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 识分数。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 让学 生通过独立探索、实际操作、合作交流,逐渐形成分 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经历一个完整 的知识建构过程。
三、巧设分层练习,深化学生思维。
下面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是它的
1 2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书91页“做一做”第1题)
1
1
1
1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
6
4
作品展示
1 2
科学世界
1
4
历史故事
1 8
名人名言
1 8
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 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
----赞可夫
谢 谢 指 导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会 读、写几分之一。
2. 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判断,培养学生的观 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发展学 生思维。
教学重点: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一、设置认知冲突,诱发学生思维。
二、暴露思维过程,发展学生思维。
认识分数评课稿【精选7篇】
认识分数评课稿【精选7篇】《认识分数》评课稿篇一李老师执教的《认识百分数》这一课,教学设计清晰,层次感强。
是一节真实和扎实的课。
新理念的优越性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展示,教学目标完成较好,充分体现了课堂的有效性。
1、课堂关注的是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各个环节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此外,本课还安排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收集百分数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如此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他们自然是积极投入。
数学课堂正因为重回于生活中而显得有活力了。
2、课堂关注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对于现在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生活中百分数并不陌生,知道生活中经常有“%”的存在。
因此这节课知识生长点是建立在学生完整掌握分数意义以及比的概念、并对百分数已经有一个模糊不清的感知基础上的教学,老师一定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而师老师打破了原有教材的编排,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去感知百分数的产生过程,感知学习百分数的必要性。
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尝试着自己去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百分数的强烈欲望。
3、课堂注重的是“以学生为主体”。
整节课中,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
导入是从学生身边素材得来的,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唤起已有生活经验;百分数的意义是学生讨论探究出来的;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是学生观察习题分析比较出来的;百分数的作用是从分析信息中归纳出来的。
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老师都是以一个合作者、倾听者的身份出现。
4、结尾处的设计也很新颖,让学生说说百分数的成语,使得语文与数学融为一体,实现了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综合,又给人于耳目一新的感觉。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学习感受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体现了教学的人文性。
百分数认识评课稿8刚才倾听了师小梅老师执教的《认识百分数》这一课,我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自己感想。
本节课教学设计清晰,层次感强。
三年级《认识分数》评课稿[五篇]
三年级《认识分数》评课稿[五篇]第一篇:三年级《认识分数》评课稿三年级《认识分数》评课稿今天听了宗老师的课我觉得这节课,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思路清晰,环环相扣。
《认识分数》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分数意义上还是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
宗老师这节课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起点,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情境,并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同桌交流,让学生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学习全过程,感悟分数的含义,能直观地比较分数的大小等。
宗老师在本课的设计以及执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特点1: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起点,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
创设了十分贴进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两人郊游分食物,从分的过程中进行体验和感悟:一方面,产生“平均分”的需要,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另一方面,体验由于总量的变化引起了每人得到的个数从整数两个或一个再到不能用整数的变化的过程,自然引出分数。
学生的学习完全是从生活经验中得来,怎能不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产生了积极的探究情感。
这个环节的教学通过情境的创设突出两个层次:第一个,引出并理解平均分。
因为这是分数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
第二个层次:通过质疑,学生发现一半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字来表示,引出新的数学数字用分数1/2来表示,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自然产生了对新知识探索欲望。
特点2: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丰富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宗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探究环节,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并掌握分数。
第一次操作教师首先组织学生用圆代替蛋糕折出它的一半在直观的感受的基础上,教师引出1/2表示生活中的“一半”的数学化结果,在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之间架设了认知桥梁,初次感知到生活中的一半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让学生直观感知1/2产生的过程;并让多位学生说一说1/2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几分之几》评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几分之几》评课稿一、课程内容概览《认识几分之几》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几分之几的概念和应用。
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并促使他们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几分之几的知识。
二、教材分析本课教材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和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教材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引入情境教材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入本课主题。
故事中,小明和小红分享了一块巧克力,引发了学生对几分之几的思考。
2. 分数的认识教材首先对分数的概念进行了简单明了的解释,并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分数的含义和表达方法。
3. 分数的读法本部分教材详细讲解了分数的读法规则,并通过例题让学生复习和巩固分数的读法知识。
4. 分数的应用通过生活实例,教材展示了几分之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了如何使用几分之几来描述和比较数量。
5. 认识力量本部分教材通过一个小实验,让学生体验分数的力量。
学生在实践中发现了几分之几的神奇之处,增强了对分数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认识几分之几的基本概念: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含义,知道如何用分数来表示数量的一部分。
2.掌握几分之几的读法: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标准的读法规则,准确地读出各种形式的分数。
3.运用几分之几: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几分之几的知识,解决相关的计算和比较问题。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情境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读法规则:着重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表达方法,掌握分数的读法规则。
•分数的应用能力: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几分之几来描述和比较数量。
2. 教学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数的读法规则:对于一些复杂的分数,可能会存在读法规则的困惑,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多次的训练和巩固。
认识分数评课稿(优秀4篇)
认识分数评课稿(优秀4篇)《认识分数》评课稿篇一李老师执教的《认识百分数》这一课,教学设计清晰,层次感强。
是一节真实和扎实的课。
新理念的优越性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展示,教学目标完成较好,充分体现了课堂的有效性。
1、课堂关注的是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各个环节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此外,本课还安排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收集百分数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如此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他们自然是积极投入。
数学课堂正因为重回于生活中而显得有活力了。
2、课堂关注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对于现在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生活中百分数并不陌生,知道生活中经常有“%”的存在。
因此这节课知识生长点是建立在学生完整掌握分数意义以及比的概念、并对百分数已经有一个模糊不清的感知基础上的教学,老师一定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而师老师打破了原有教材的编排,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去感知百分数的产生过程,感知学习百分数的必要性。
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尝试着自己去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百分数的强烈欲望。
3、课堂注重的是“以学生为主体”。
整节课中,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
导入是从学生身边素材得来的,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唤起已有生活经验;百分数的意义是学生讨论探究出来的;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是学生观察习题分析比较出来的;百分数的作用是从分析信息中归纳出来的。
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老师都是以一个合作者、倾听者的身份出现。
4、结尾处的设计也很新颖,让学生说说百分数的成语,使得语文与数学融为一体,实现了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综合,又给人于耳目一新的感觉。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学习感受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体现了教学的人文性。
百分数认识评课稿8刚才倾听了师小梅老师执教的《认识百分数》这一课,我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自己感想。
本节课教学设计清晰,层次感强。
《认识几分之几》评课稿汇总版
《认识几分之几》评课稿《认识几分之几》评课稿一一、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很多老师在教学时,都是从生活中分字引入,从平均分引出分数,而覃老师这节课从接从1/2这个分数直接引入,显然他是经过多番思考的。
每个学生学习数的基础不同,他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绝对不是一张白纸,部分学生在通过不同的途径听过或看到过分数,可能也有部分学生会读、写分数,只是他们的认识是不完善的,覃老师先让学生各抒已见,然后经过系统地整理,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悟分数的含义、认识、理解分数。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人教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定位为:本册教材主要是利用直观的方式,使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操作的方式,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大小。
而以后要学的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逐渐脱离了直观方式的支持,更多的是从数系发展的角度,去认识分数。
覃老师这节课目标定位准确,紧紧地抓住目标,层层落实。
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一折1/2和用不同的方法折出1/4,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地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了几分之一的分数,但是学生在比较学生大小时,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教师用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的比较。
三、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这一节课所认识的分数都是几分之一,在结构上具有相似性,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点。
教师以1/2这突破口展开教学。
先谈谈对1/2的认识,在互动对话中初步建立1/2的表象,之后教师又组织同桌合作折一折、涂一涂出1/2,判断1/2等数学活动,多层次,多角度地丰富充实学生对1/2的理解。
在1/2的基础上,认识1/4,折法不同,每份的形状不同,为什么都能用1/4表示呢,让学生主动探索出折法和形状都不是本质属性,而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几份才是本质属性。
《认识几分之一》评课稿
《认识几分之一》评课稿2、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试一试”,让学生拿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折,并把它的1/2涂上颜色,通过实际操作,是学生进一步丰富对1/2的认识,初步建立1/2的表象。
第99例题,让学生用同样大小的圆纸片分别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它的1/2、1/4,再比较大小。
这样,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另一方面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几分之一所表示的含义来比较他们的大小。
3、教学准备充分,比如课前准备了长方形纸和小圆片以及多媒体课件等。
4、教学语言规范,且富于儿童化,无形中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王老师这节课欠缺的一点是,在教学分数各部分名称以及各部分在情境中表示的意义时,若能有总结性更好。
比如介绍1/2时,“2”是分母,“—”是分数线,“1”是分子,板书时用括号增加,分母表示分的分数,分子表示取其中的几分,分数线表示平均分,这样会更好。
认识几分之一教案篇二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76~78页的例1、例2,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吧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2、使学生在用分数表示相关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曾庆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将几个物体组成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一份表示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过程:一、导入。
小朋友们,春天来了,美丽的花开了,和老师一起去赏花吧!这朵花有几个花瓣呢?你能想到几分之一?这里的六分之一表示什么意思?每一个花瓣都可以表示六分之一。
一阵风把这朵花吹落了一半,其中的一半是这朵花的几分之一?另一半呢?为什么?小结:将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几分之一。
二、新授。
1、认识二分之一花儿落了,果实成熟了,猴妈妈来到桃园里摘了一袋桃,她想把这袋桃分给两只小猴,怎样分才公平?(平均分)这袋桃正好可以平均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这袋桃的几分之几?(二分之一)你知道每只小猴分到了几个桃吗?为什么?猜一猜:袋子里可能有多少个桃?每只小猴可能分到多少个桃?我们打开袋子,看一看,好不好?显示袋子里有6个桃,讨论:现在你知道每个小猴分到几个桃了吗?(3个)每只小猴分到的3个桃是这袋桃的几分之几呢?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分一分、看一看。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分数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
在这次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课程中,教师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和生动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打开了分数世界的大门,使他们对分数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一些评价。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且恰当。
教师将重点放在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几分之一,并能够通过直观操作和比较,初步理解分数的大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如分月饼、折纸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含义。
学生不仅能够准确地说出几分之一,还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分数的大小,教学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的处理1、联系生活实际教师善于从生活中选取素材,以中秋节分月饼的情境引入分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这种从实际问题出发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抽象的数学概念。
2、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在讲解分数的概念时,教师没有直接给出定义,而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将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从而引出分数。
例如,让学生将一张圆形纸对折、再对折,然后观察每份是原来圆形纸的几分之一。
这样的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理解分数的本质含义。
3、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
从认识二分之一开始,逐步过渡到认识其他几分之一,最后比较分数的大小。
这种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新知识。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1、直观教学法教师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课件,如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纸片,以及动画演示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概念。
通过直观的展示,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将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的过程,以及每份与整体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2、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通过讨论、交流、操作等方式,共同探究分数的奥秘。
认识几分之几评课稿
认识几分之几评课稿认识几分之几评课稿篇一:《认识几分之一》说课稿《认识几分之一》说课稿伊通镇第五小学闫新宇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认识几分之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1—92页例1、例2。
(二)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
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分数的教学分两次进行。
第一次是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二次才是系统的学习分数知识。
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
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以后学习分、小数等知识以及分数应用题是十分重要的。
(三)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点: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力发展点:亲历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3、情感渗透点: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及自主学习的精神。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4、创新开发点:通过折四分之一、创造几分之一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的思维品质。
二、说教法1、转变角色放手促学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存在着主体性的巨大潜能,他们完全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做自己行为的主人”。
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努力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生生交流,亲力探究新知的全过程。
体会到探究的快乐,成功的欣喜,合作的愉悦。
2、联系生活引探创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巨大的数学课堂”。
因此,本节课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几分之一,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认识几分之几的评课稿
认识几分之几的评课稿听完龙老师的课后,有些收获,但也有值得我们共同探讨之处。
亮点一:导入精简,干脆明了。
龙老师开课的第一句话:请你说说你知道的“几分之一”的分数。
学生说出一些分数后,让学生比较在这些分数中,谁最大,谁最小。
紧接着就提问:你还想认识其他的一些分数吗?这样的新课导入虽然没有直观的情境,也没有华丽的语言,但一下就扣入主题,很自然的过渡到了本节课题“认识几分之几”。
亮点二:利用现场,再掀高潮随着新课标的改革,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也有了一个质的转变。
学数学不是为学而血,而是为用而学。
龙老师充分发利用这一教学理念,把数学知识渗透到了生活中,用“几分之几”来描述当堂听课老师的人数情况。
这样一个小小的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不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而且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信息中去观察,去思考。
从而使课堂再次掀起一次高潮。
一堂有质量的课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是关键!往往都是“看事容易做事难”。
因此,一堂课下来,我们还是有些需要反思的地方。
反思一:-抓重突难是关键。
本堂课的重点是“认识几分之几”,其实学生在认识了几分之一的基础上掌握本节内容应该不难。
关键在于抓住学生能弄懂分子和分母的意义。
理解分子和分母的意义,学生在用语言表达的时候就会更清楚,更有条理。
反思二:鼓励评价要实在。
在课堂对于学生的答问给与鼓励*评价是极其重要。
也有老师走入了一个误区,无论对错都是一句:“你真棒”。
让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难以确定学生回答到底是对还是错。
龙老师虽然没有盲目的去鼓励学生,但如果能对学生的错误给与及时的纠正后再给与鼓励,我想效果应该会更佳。
以上几点只是我个人的看法,观点不一定成熟。
要知道,上一堂课简单,但上一堂成功的课并不容易。
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不断的在实践中提升到理论中,用理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无论一堂怎样的课,只要它有一个闪光点,都值得我们学习探讨。
认识几分之一评课稿2篇
认识几分之一评课稿认识几分之一评课稿2篇认识几分之一评课稿1本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关注“人”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过程应是学生的一种愉悦情绪的体验和积极的情感的体验。
根据这一理念,本节课在设计时注重创设问题情境,课一开始创设的情景,在此基础上抛出问题,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探索。
整节课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快乐的,情绪是愉悦的。
2、新课标强调: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
在整个教学中,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产生主动探究的情感,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进行了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讨论概括等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发展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在教学的意义时,教师并没有向学生灌输的意义,而是让学生动手折纸,在学生交流后概括得出,进一步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教师教得流畅、学生学得主动。
3、本课力求做到师为主导,生为主体,疑是主轴,动为主线。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生推向学习的前沿,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体验空间,让学生在质疑、讨论、交流、动手操作中发现并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
4、教师在课堂上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努力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者走下讲台与学生一起活动、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整个课堂充满了人性。
总之,《几分之一》是一堂概念性很强的数学课。
陈老师依据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娴闶分巧妙地设计了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新知,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一般概念知识学习、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等技能。
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比较高,教师引导到位,善于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在课堂上还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学生创设了较多的探究学习的`机会,找准了让学生探究学习的切入点,让学生在探究中推理,在探究中发现,在探究中验证,在探究中归纳、整理,在探究中求异创新,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我,让每个学生享受到“成功之乐”。
《认识分数》评课稿
《认识分数》评课稿《认识分数》评课稿(集合14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评课稿,通过评课的反馈信息可以调节教师的教学工作,了解、掌握教学实施的效果,反省成功与失败原因之所在,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创造性,及时修正、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
优秀的评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识分数》评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认识分数》评课稿1听了胡老师执教的《认识百分数》这一课,我受益匪浅,本节课教学设计清晰,层次感强,是一节真实和扎实的课。
下面我谈谈自己感想。
1、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使百分数的引入水到渠成。
课始,胡老师让学生观看一段足球赛的视频,在学生兴趣盎然的时候,紧接着出示三位参赛队员投球情况统计表,很显然,学生在注意力非常集中的状态下学习,听课效率应该是很高的。
胡老师先让学生算出三名队员进球个数占踢球总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以前通分的知识来比较这三个分数的大小,然后告诉学生分母是100的分数还可以改写成另一种形式,进而揭示课题:百分数的认识。
如此引入课题,不但深刻剖析比较了分数和百分数的相同之处,同时又说明了百分数的优越性和学习百分数的必要性,进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百分数的欲望。
2、紧扣百分数的意义,使百分数的本质自然凸显。
课中,胡老师始终围绕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呈现了大量的素材,“现在,学生的视力情况不好,我市小学生的近视率是18%,初中生的近视率是49%,高中生的近视率是642%”、“我只完成了作业的80%”、“食品的合格率是32%”……,百分数的本质就自然凸显出来,学生很轻松地就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
接着,胡老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百分数,数学课堂重归于生活,孩子们每一个百分数的提出都与生活紧密联系。
特别是服装面料的成分、汽车销售情况、下载文件的进度等等,这些教学资源都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学生并不陌生,这更说明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课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子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李老师的这节课“认识几分之一”,由于分数的概念是比较抽象,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我认为这节课的关键是做好直观演示。
而听完李老师完整的一节课后,我觉得她对直观演示的把握是相当成功的。
李老师的课以活动教学法为主,适当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来帮助学生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建立了分数的概念。
在教学活动中,李老师让学生在玩弄学具中,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增强智能。
充分体现了本次活动的主题“合理运用媒体,提高课堂实效”。
如:(一)、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媒体,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数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想象性和空间性,而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感知为主,不利于理解与接受。
如果牵强的将抽象的数学与形象的学生连在一起,势必会造成学生思维的抵触与“迟钝”。
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媒体进行教学,创设出贴近生活的数学问题情境,提出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本课的开始李老师利用学生都熟悉并喜爱的西游记里的两个重要人物在取经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数学问题引入,吸引了学生,为学生增添了数学童趣。
在故事情境中,学生能积极参与以“温故”而“知新”,为分一块月饼“怎么分?”做好铺垫,引入新知。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媒体,为学生“问题的解决”提供工具性借助,从而使学生充分体验数学过程。
“活动教学”思想认为:人的能力和个性一般情况下是在活动中形成的,对年幼的学生来说,活动对于学习的理解、认识的发展,更是必不可少的。
不同的教学媒体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实物学具的充分应用可以促进数学概念的形成,有利于理解数学算理,一定程度上把枯燥的教材变成了“活教材”。
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能够深刻经历数学知识的建构,从而在头脑中建立对此知识稳定的认知结构。
例如:本课的教学中,李老师主要以活动教学为主,教师和学生准备了大量的直观教具和学具,使课堂教学更加接近学生的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活动中,手、眼、脑、口同时并用,在实际操作中初步认识了分数,在思考表达中理解和掌握了分数的实际意义,由形成的愉快的形象过渡到抽象的数学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
很多老师在教学时,都是从生活中分字引入,从平均分引出分数,而覃老师这节课从接从1/2这个分数直接引入,显然他是经过多番思考的。
每个学生学习数的基础不同,他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绝对不是一张白纸,部分学生在通过不同的途径听过或看到过分数,可能也有部分学生会读、写分数,只是他们的认识是不完善的,覃老师先让学生各抒已见,然后经过系统地整理,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悟分数的含义、认识、理解分数。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人教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定位为:本册教材主要是利用直观的方式,使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操作的方式,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大小。
而以后要学的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逐渐脱离了直观方式的支持,更多的是从数系发展的角度,去认识分数。
覃老师这节课目标定位准确,紧紧地抓住目标,层层落实。
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一折1/2和用不同的方法折出1/4,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地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了几分之一的分数,但是学生在比较学生大小时,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教师用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的比较。
三、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这一节课所认识的分数都是几分之一,在结构上具有相似性,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点。
教师以1/2这突破口展开教学。
先谈谈对1/2的认识,在互动对话中初步建立1/2的表象,之后教师又组织同桌合作折一折、涂一涂出1/2,判断1/2等数学活动,多层次,多角度地丰富充实学生对1/2的理解。
在1/2的基础上,认识
1/4,折法不同,每份的形状不同,为什么都能用1/4表示呢,让学生主动探索出折法和形状都不是本质属性,而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几份才是本质属性。
在比较大小时,教师又进一步让学生用圆片代替饼来验证的大小。
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中自主地探索出分数的意义和大小的比较,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