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的听觉功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庭阶外淋巴
多个毛细胞感受器电位复合
听神经动作电位
➢耳蜗对声音的初步分析功能
对声音的音强、音频分析主要依靠听中枢的整合 作用,但耳蜗对声音还具有初步分析功能。
✓ 对音强(响度)的辨别:
⑴主要取决于基底膜的振幅大小(音频不变): 既:强音→基底膜振动幅度大→毛细胞兴奋的数
目和程度↑→感受声音响度大。 ⑵与毛细胞的敏感性和背景声音有关: ①背景声音: 如:舰船的轮机人员、纺织工人,长期在噪音环
声波 外耳道 鼓膜 鼓室内空气 圆窗 鼓阶外淋巴
基底膜
(2)骨传导 声波→颅骨→耳蜗壁→蜗管内淋巴→基底膜。 骨导敏感性比气导要低得多,当气导明显受损时,•
骨导才相对增强。助听器就是根据骨导的原理设计 的。
(3)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特点
●正常时:气导的传音效应>骨导; ●传音性耳聋时:外耳道或中耳病变,骨导>气导; ●感音性耳聋时:耳蜗病变,气导和骨导都减弱甚至消失。
➢ 外耳道
(1)传音的通路; (2)增加声强:起共鸣腔的作用。
2.中耳的功能 外耳道
➢ 鼓膜
⑴结构特点
斗笠状的半透明膜, 面积约50~90mm2, 有较好的频率响应和 较小的失真度。
⑵功能作用
锤骨
能如实地把声波振
动传递给听小骨,与
声波振动同始同终。
鼓膜 砧骨 镫骨
半规管
➢听骨链
外耳道
鼓膜
⑴结构特点:
✓ 听阈:产生听觉所必须的最 低振动强度。
✓ 最大可听阈:当振动强度增 加,引起听觉和鼓膜的疼痛 感觉,这个限度称为最大可 听阈。
✓ 听域:听阈曲线和最大可听 阈曲线两者所包含的面积。
(一)外耳和中耳的功能
1.外耳的功能
➢ 耳廓 (1)利于收集声波; (2)判断声源:依据
声波到达两耳的强弱和 时间差判断声源。
境中可影响听力。 ②毛细胞的敏感性:听神经中的传出纤维也可控制
毛细胞的兴奋性,所以当人集中注意力听时,往往可以 听到较微弱的声音。
✓ 对音频(音调)的辨别
主要依靠基底膜的振动部位:既蜗底感受高音调; 蜗顶感受低音调。
可用行波学说来解释。
蜗底感受高音调
பைடு நூலகம்
蜗顶感受低音调
行波学说模式图
行波理论 • 振动以行波的方式从耳蜗底部传向顶部 • 不同频率的振动,行波传播的距离和最大振
➢前庭阶和鼓阶
在蜗顶部以蜗孔 使二阶相互沟通, 其内充满外淋巴。
前庭阶接前庭窗, 鼓阶接蜗窗。
➢蜗管 是个盲管,管内充 满内淋巴。
➢ 基底膜:由辐射状纤维丝(20000~3000根)构成, 其宽度愈近蜗底部愈窄,愈近蜗顶部愈宽;每一听丝上 有一个螺旋器(科蒂器)。
基底膜的宽度与不同频率的声波行波传播在基底膜上的最大振幅部位图
✓ 气传导—声波传导的主要途径
鼓室
圆窗
外 声波 耳

鼓 膜 振 动
听 骨 链
卵 圆 窗 膜
基 底 膜
✓ 骨传导
声波 颅骨振动
耳蜗内淋巴
骨传导临床应用:可区分传音性耳聋和感音性耳聋。
(二)内耳耳蜗的功能
1.结构特点
内耳耳蜗形似 蜗牛壳,其骨性管 道约2 转,蜗管34 腔 被前庭膜和基底 膜分隔为三个腔: 前庭阶、蜗管和 鼓阶。
幅出现的部位不同: 频率愈低,传播愈远,最大振幅部愈近顶部 频率愈高,传播愈近,最大振幅部愈近底部 耳蜗底部感受高频声波;顶部感受低频声波
抖动丝带 低频 高频
耳蜗对音调的初步分析是:蜗底感受高音 调,蜗顶感受低音调。
动物实验和临床上对不同性质耳聋原因的 研究结果也支持这一理论:如蜗底部损坏 时,•高音调的感受发生障碍;而蜗顶部损坏则 低音调的感受消失。
四、耳的听觉功能
听觉器官: 耳
感受器: 耳蜗中的毛细胞
适宜刺激: 20-20000Hz的声波

听 觉 的 产 生 过 程
声波振动→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 小骨→卵圆窗)→内耳(耳蜗的内淋巴液→螺旋器→声 -电转换)→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听觉。
➢ 听阈和听域
✓ 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
➢ 听骨链杠杆中长臂与短臂 之比 1.3:1,可增压1.3倍; 以上两方面共增压: 18.6×1.3=24.2倍,大大 提高了声波传递的效率。
➢咽鼓管
(1)结构特点:
是鼓室与咽腔相通的管道,其鼻咽部的开口通常呈 闭合状态,•当吞咽、打呵欠或喷嚏时则开放。
(2)功能作用:
调节鼓膜两侧气压平衡、维持鼓膜正常位置、形状 和振动性能。
3.耳蜗的生物电现象
(1)耳蜗内电位
耳蜗内电位
+80mV
毛细胞RP
电位0
-70~80mV
参照电极 探测电极
耳蜗内电位 +160 mV
⑵微音器电位
耳蜗在受到声音刺激时, 在耳蜗及其附近结构记录 到的一种和声音振动频率 与幅度一致的电位变化。
具有以下特征:
①与声波的频率、振幅完全 相同,能准确复制声波波形, 大小呈等级式反应;
半规管
这一杠杆系统的 长臂为锤骨柄、短 臂为砧骨长突、支 点恰好在整个听骨 链的重心上。
长臂∶短臂= 1.3∶1
⑵功能作用:
锤骨 砧骨 镫骨
压强增加(1.3倍), 振幅减小(约1/4),防止卵圆窗膜 因振幅过大造成损伤。
中耳增压作用
➢ 鼓膜与前庭窗膜的面积之比 59.4:3.2(mm2)=18.6:1,使压强增大18.6倍;
②无潜伏期、不应期、疲劳现象和适应现象;
③对缺氧、温度下降和深麻醉相对不敏感;
④是多个毛细胞产生的感受器电位的复合型电位变化, 是引发听神经AP的关键。
(3)听神经动作电位 耳蜗对声音刺激的一系列反应中最后出现的 听神经传入的动作电位,是耳蜗对声波刺激 进行换能作用的总结果。 作用:向听觉中枢传递声音信息
如:潜水、加压仓、飞机降落时→鼓室内压<外界→ 鼓膜内陷→耳鸣、听力↓、疼痛甚至鼓膜破裂。
耳咽部慢性炎症时→咽鼓管粘膜水肿,管腔狭窄或 闭锁→鼓室内的气体被吸收→鼓室内压力↓→鼓膜内 陷→耳闷、耳鸣及重听的症状。
3.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1)气传导
声波 外耳道 鼓膜 听骨链 卵圆窗 前庭阶外淋巴 基底膜
➢螺旋器
由毛细胞、支持细 胞及盖膜构成。
毛细胞顶部有数百 条听毛,较长的听毛 埋置于盖膜中。
2.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耳蜗的功能之一是声-电转换的换能作用。
➢ 换能过程
声波 外耳道 鼓膜 听骨链
基底膜 螺旋器上下振动 毛细胞的听毛与盖膜发生交错的移行运动 毛细胞的听毛弯曲
卵圆窗
毛细胞去极化→感受器电位(微音器电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