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木作整理完整版

合集下载

治承记 (1卷)〖 日本 胜贤撰〗

治承记 (1卷)〖 日本 胜贤撰〗

No.2487治承記具支灌頂式血脈。

延命院傳上醍醐北尾廣壽上人。

上人傳常寂公。

寂公傳峰懷尋。

懷尋傳勝覺(仍此式三寶院)又常寂傳寂圓入道。

入道傳小野僧都。

仍小野僧正不見之給歟。

元杲。

廣壽。

常寂。

懷尋。

勝覺。

寂圓。

成尊。

權僧正勝賢御入壇得佛(金剛界堅固金剛台下界吉祥金剛)治承記三寶院傳法灌頂私記治承三年四月十二日(元宿庚子日曜密日)於當寺三寶院被行之。

大阿闍梨法印權大僧都。

受者阿闍梨寬昭(仁和寺住年四十四□)云八日寬昭到來當寺。

宿無量光院西廓也。

每日入堂。

自同十日三箇日御社奉弊(科上紙三帖白布一段宮仕行命賜也)條條雜事。

一。

受者加持事。

勤修息災護摩百日三時不動法尤相應。

攝真實經云。

若阿闍梨與授灌頂時。

先須三月觀察其心。

然後授與灌頂之法(云云)大師云。

三箇月令修行精進。

然後授兩部大法(云云)今准彼之若一七日若一千日。

但師口云。

未必從之。

一。

支度事。

傳法灌頂略支度。

一。

香藥等事。

蘇。

蜜。

名香。

白檀。

丁子。

五寶。

金。

銀。

真珠。

琉璃。

水精。

五香。

沈香。

白檀。

丁子。

鬱金。

龍腦。

五藥。

赤箭。

人參。

伏苓。

石菖蒲。

天門冬。

五穀。

大麥。

小麥。

菉豆。

胡麻。

稻穀。

五色糸(各二分)五色帛(各一尺五寸)五色造花。

十瓶(色別二瓶)一佛供等事。

白飯二六坏。

四色染佛供三十二坏(赤黃青黑各八坏)已上兩壇花足盛之。

白飯五十坏。

果子四十六坏。

已上祖師御影供事等料花足盛之。

佛布施二十三裹(兩壇諸師料)誦經物一裹。

壇敷絹一疋。

御明油七升(加護摩料)燈柱三十把。

雜香三升。

士器(小百五十大十口)閼伽桶二口。

折敷十枚。

SR手洗新淨淨薦一枚。

一。

護摩事。

息災香藥(如常)檀供米二石。

護摩師承仕一人。

驅使二人(淨衣白色)一。

布施等事。

阿闍梨。

讚眾。

十弟子六人。

執蓋三人。

持幡二人。

貝吹二人。

鐃持二人。

預三人。

輿持六人。

行事一人。

一。

饗前事。

一。

鎮守讀經事(當日朝於清瀧拜殿可行之)御供御明(如形)御弊三夾。

理趣經十卷(新寫)讀經眾十人之內(導師一人)布施(導師被物一重諸僧小捧物一)已上讀經式廣略任心。

山西大同下华严寺海会殿大木作分析

山西大同下华严寺海会殿大木作分析

山西大同下华严寺海会殿大木作分析
廖方
【期刊名称】《山西建筑》
【年(卷),期】2010(036)001
【摘要】简要概述了<营造法式>的研究意义以及中国古代木架建筑大木作的特征,并对照法式则例,比较分析了山西大同下华严寺海会殿大木作部分,证实了运用法式知识指导测绘工作的优越性.
【总页数】2页(P39-40)
【作者】廖方
【作者单位】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01
【相关文献】
1.建筑设计视角下劝学院客殿与光净院客殿之对照分析 [J], 张逸凌;王辛
2.翻译美学视角下《长生殿》两英译本的对比分析 [J], 韩立俊
3.山西大同观音堂观音殿壁画制作材料与工艺分析 [J], 李娜;苏伯民;冯雅琪;孙胜利;尹刚;于宗仁
4.山西大同观音堂观音殿壁画制作材料与工艺分析 [J], 李娜;苏伯民;冯雅琪;孙胜利;尹刚;于宗仁
5.政治背景下的爱情婚姻——明清传奇《长生殿》分析 [J], 李亚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营造法式卷第四 大木作制度一

营造法式卷第四 大木作制度一

如八铺作于三杪上用上昂两重者,自栌枓心出,第一跳华栱心长二十六份;第二跳、
第三跳华栱心各长一十六份;第四跳上昂心,长二十六份。其平棋方至栌枓口内,共
高八材七栔。
凡昂之广厚并如材。其下昂施之于外跳,或单栱或重栱,或偷心或计心造。皆至下之
里跳之上及平坐铺作之内;昂背斜尖,皆至下昂枓底外;昂底于跳头枓口内出,其枓
凡昂上坐枓,四铺作、五铺作并归平;六铺作以上,自五铺作外,昂上枓并再向下二
份至五份。如逐跳计心造,即于昂身开方斜口,深二份;两面各开子荫,深一份。
若角昂,以斜长加之。角之上,别施由昂。
若昂身于屋内上出,皆至下平檩。若四铺作用插昂,其长斜随跳头。
凡昂栓,广四份至五份,厚二份。若四铺作,即于第一跳上用之;五铺作至八铺作,
发信人: SHFDPD (看看就可以了,转载就是你的不对了), 信区: Architecture
标 题: 营造法式卷第四 大木作制度一
发信站: 日月光华 (2012年11月13日10:19:40 星期二), 站内信件
营造法式卷第四 大木作制度一

凡构屋之制,皆以材为主;材有八等,度屋之大小,因而用之。
枓口内。
三曰瓜子栱,施之于跳头。若五铺作以上重栱造,即于令栱内,泥道栱外用之。其长
六十二份
;每头以四瓣卷杀,每瓣长四份。
四曰栱,施之于里外跳头之上,与耍头相交,及屋内栋缝之下。其长七十二份。每头
以五瓣卷杀,每瓣长四分。若里跳骑梁,则用足材。
五曰慢栱,施之于泥道、瓜子栱之上。其长九十二份;每头以四瓣卷杀,每瓣长三份
。骑梁及至角,则用足材。
凡栱之广厚并如材。栱头上留六份,下杀九份;其九份匀分为四大分;又从栱头顺身

3大木作制作

3大木作制作

1-1 大木制作工程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大木构架中柱、梁、枋、川(穿)、桁(檩)、椽、木基层等的制作工程。

施工准备2.1 材料及主要机具2.1.1 木材:树种、规格、等级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

2.1.2 主要机具有:圆锯机、立锯、平刨机、手提式木工电动圆锯、手电刨、手提式电钻、电动起钉机、电动砂光机、各种钻、木工铅笔、勒线器、墨斗、拖线器、钢卷尺、木折尺、角尺、三角尺、活络三角尺、水平尺、线锤、斧、各种锯子、锉锯子的钢锉、各种刨、各种凿等。

2.2作业条件2.2.1 制作大木结构的施工场地已准备好,且操作棚已搭设完成;2.2.2制作场所的防火措施已经到位;2.2.3 施工图纸已经过会审及交底,且作业班组已接受交底;2.2.4 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对木结构的防腐、防虫、防火等防护工作已完成,并经检验合格。

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放样、配料→构件制作→汇榫3.2放样、配料:按设计要求,以幢号为单位,开列出各种构件所需材料的种类、数量、规格方面的料单,提供给材料部门进行采购或进行加工。

根据图纸,对复杂构件及节点等部位放足尺大样。

3.3构件制作:3.3.1 柱类构件的制作a)、在柱料两端直径面上分出中点,吊垂直线,再用方尺画出十字中线。

b)、圆柱依据十字中线放出八卦线,柱头按柱高的7‰-10‰收分。

然后根据两端八卦线,顺柱身弹出直线,依照此线砍刨柱料成八方。

再弹十六瓣线,砍刨成十六方,直至把柱料砍圆刮光。

c)、方柱依据十字中线放出柱身线,柱头收分宜比圆柱酌减。

按柱身线四面去荒刮平后,四角起梅花线角,线角深度按柱子看面尺寸的1/10~1/15确定,圆楞后将柱身净光。

d)、弹画柱身中线,按优面朝外原则,选定各柱位置,并在内侧距柱脚30cm处标记位置号。

外檐柱按柱高7‰-10‰弹出升线。

e)、按照丈杆及柱位、方向画定榫卯位置与柱脖、柱脚及盘头线,按所画尺寸剔凿卯眼,锯出口子、榫头。

穿插枋卯口为大进小出结构,进榫部分卯口高按穿插枋高,半榫深按1/3柱径,出榫部分高按进榫的一半,榫头露出柱皮1/2柱径。

中国古代建筑组成之大木作柱与枋

中国古代建筑组成之大木作柱与枋

中国古代建筑组成之大木作柱与枋大木作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的主要结构部分,由柱、梁、枋、檩等组成。

同时又是木建筑比例尺度和形体外观的重要决定因素。

我国木构建筑正面相邻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称为'开间'(又叫'面阔'),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通面阔'。

屋架上的檩(宋称榑)与檩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清代称为'步'。

各步距离的总和或侧面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通进深',亦即前后檐柱间之水平距离。

有时则用建筑侧面间数或以屋架上的椽数来表示'通进深',这时常简称为'进深'。

接下来,小编就从'柱'开始给大家讲解大木作,听好了哟~一、柱总的可分为外柱和内柱两大类。

按结构所处的部位,一般建筑中常见的有檐柱、金柱、中柱、山柱、角柱、童柱等。

此外,又有都柱、倚柱、排叉柱、塔心柱、望柱等。

依构造需要,则有雷公柱,垂莲柱、搛柱、擎檐柱、抱柱、心柱等多种。

柱之外观,有直柱、收分柱、梭柱、凹楞柱、束竹柱、瓜柱、束莲柱、盘龙柱等。

原始社会的半穴居建筑中,已使用了木柱。

它与其他构件的结合,则普遍采用了绑扎法。

但在某些地区,由于石器、蚌器和骨器的进步,已经能在木材上制作较复杂的榫卯,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所发现的木构件。

到金属工具使用后,其加工就更为准确和精细了。

就已知实物而言,早期木柱大多为圆形断面,下端埋于土中,然后用土填塞柱穴,再予夯实。

商代时已于柱下置卵石为柱础。

秦代已有方柱。

汉代石柱更增加了八角、束竹、凹楞、人像柱等式样,并出现倒栌斗式柱础,柱身也有直柱和收分较大的二种,但由于实物都是仿木的石构件,与真实木构可能尚有一定距离。

南北朝时受佛教影响,出现了髙莲瓣柱础、束莲柱,以及印度、波斯、希腊式柱头,但上述外来形式后来没有得到发展。

河北定兴北齐义慈惠石柱上端的建筑,则雕刻了我国现知最早的梭柱形象。

北齐义慈惠石柱梭柱形象柱础则有素覆盆和宝装莲瓣二种。

中国建筑史大木作、小木作

中国建筑史大木作、小木作
统建筑的代表。
大木作的分类
总结词
大木作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根据建筑规模可分为宫殿建筑、寺庙建筑等;根据建筑功能可 分为住宅、园林等。
详细描述
根据建筑规模和功能的不同,大木作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按照建筑规模可以分为宫殿建筑、寺庙建筑、民居建筑 等;按照建筑功能可以分为住宅、园林、商业建筑等。不同类型的建筑在结构和装饰上都有不同的特点,体现了 大木作技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现代建筑大木作、小木作应用案例分析
总结词
现代建筑中大木作、小木作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其 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艺术价值和环保价值。
详细描述
现代建筑中大木作、小木作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如 大型场馆、商业中心、住宅等建筑中都有应用。这些建 筑中的大木作、小木作不仅具有实用价值,如提供结构 支撑、装饰美化等,还具有艺术价值和环保价值。通过 巧妙的设计和施工,现代建筑中的大木作、小木作可以 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可以减少对环境 的破坏和污染。
使用材料的比较
材料选择
大木作主要使用大型的木材,如松木、 楠木等,要求木材质地坚硬、纹理美 观;小木作则多使用木材、竹子、藤 条等细小材料,要求材料质地轻巧、 易于加工。
材料利用
大木作在材料利用上要求尽可能减少 浪费,注重材料的合理利用和加工; 小木作则更注重材料的装饰性和美观 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牺牲材料的使 用效率。
大木作通常用于构建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如梁、柱、斗拱等,强调整体的稳定 性和承重能力;小木作则主要用于室内装修和细部装饰,如门窗、隔断、挂落 等,注重美观和细节处理。
功能
大木作承载着建筑物的承重和支撑功能,对于建筑的整体安全至关重要;小木 作则更多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审美需求,为室内空间提供舒适和美观 的环境。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中国建筑史 大木作、小木作

·作用 1.增加承托的作用 2.出跳形成悬臂梁,支撑挑檐檩 3.联结柱网:均匀传递荷载 4.减少净跨:减小弯矩.剪力 5.减震:吸收震波 6.装饰作用 7.等级标志 8.模数作用
宋式铺作的分件分为:斗、栱、昂3类。 斗是斗形的木垫块,细分为栌斗、交互斗、齐心斗、散斗; 栱是弓形的短木,分为前后向的华栱和左右向的横栱,横 栱又按所处位置,细分为泥道栱、瓜子栱、慢栱、令栱; 昂是斜木,分为下昂、上昂.
·支摘窗
多用于住宅,上部可以支起,下部可以摘下之窗。其内亦 有一层,上下均固定,但上部可依天气变化用纱、用纸糊饰, 下部安装玻璃,以利室内采光。外层窗心多用灯笼锦、步步 锦格心。故宫内支摘窗多用于内廷居住建筑及配房、值房等
一、柱
类型: ·按结构所处的部位:檐柱、金柱、中柱、山柱、角柱、童柱 等。此外,又有都柱、倚柱、排叉柱、塔心柱、望柱等。 ·依构造需要,则有雷公柱、垂莲柱、擎檐柱、抱柱、心柱等。 ·外观:直柱、收分柱、梭柱、凹楞柱、束竹柱、瓜柱、束莲 柱、盘龙柱等。 柱的断面、高度与建筑尺度的关系,在《营造法式》中已有规 定:“凡用柱之制,若殿阁,即径两材两栔至三材;若厅堂柱,即 径两材一栔;余屋,即径一材一栔至两材。若厅堂等屋内柱,皆随 举势定其长短,以下檐柱为则。”
·窗(槛窗、支摘窗)
(一)构成 框槛:上槛、中槛、下槛 槅扇、横披。 (1)槅扇、槛窗式:多用在较大或较为重要的建筑上。 (2)槅扇、支摘窗式:多用在住宅和较为次要的建筑上。 ·槅扇 可做对外的门,窗,也可内部的隔断。 槅扇由棂心、绦环板、裙板、边挺、抹头组成。 1.充分适应开间的宽窄变化(显调、微调); 2.适应高矮的变化。 槅扇的高低由抹头和绦环板的数量来调节。

P298:
大式做法与小式做法的区别:

大木作 ppt

大木作 ppt
“双抄双下昂”的建筑
佛光寺大殿 独乐寺观音阁 应县木塔
双抄双下昂示意图
基础三铺作:
大斗层、 耍头层、 衬方头或檩层
四铺作 出一跳
斗口跳
把头绞项造
斗拱的历史变化:主要功能结构作用向装饰作用转化。(明清)
其他考点:重檐建筑上檐拱较下檐拱多一跳
宋清对比:
斗拱 宋:铺作 清:斗科、斗拱(江南:牌科) 梁 宋:梁/栿 檩 宋 槫(tuan) 清 桁(heng)(有斗拱称桁 无斗拱称檩)
塔的演变
塔源
犍陀罗
希腊 印度
犍陀罗佛教文化:希腊+印度 中国佛教文化:中亚+印度
中国
楼阁式塔的发展
印度式窣堵坡
犍陀罗式窣堵坡
犍陀罗楼阁式
汉化
三种类型:塔身砖造,周围木构;
全砖石砌体,仿木构; 全砖石砌体,简化仿木构
重楼
转译
发展
永宁寺塔(北魏)
土木结构
塔高133米,尺度复原法
应县木塔(辽)
斗拱
1最早形象记录:周青铜器
2材份制 材契为计量单位 宋:材分八等 清 十一等斗口
模数制度
以材为祖
模数制度
斗口制
斗栱
宋式与清式的名称比较
栌斗 交互斗 散斗 齐心斗
坐斗(大斗) 十八斗 槽升子 三才升
斗栱
宋式与清式的名称比较
华栱 瓜子栱 慢栱 令栱
翘 外拽瓜栱 正心瓜栱 里拽瓜栱 外拽万栱 正心万栱 里拽万栱 厢栱
屋顶
2.8.1曲线处理:
a.檐口曲线 南北朝出现 元代恢复平直 仅角部升起。
b.屋面曲线(横向)汉代出现 实物:南禅寺大殿
c.屋脊曲线 汉 出现 明清 恢复平直

汉代建筑大木作技术特征(之二)——斗棋之分类:柱头铺作、转角铺作、补间铺作

汉代建筑大木作技术特征(之二)——斗棋之分类:柱头铺作、转角铺作、补间铺作
维普资讯

国 家 自然 科 学基 金 资助 项 目( 准 号:E 8 3 5 1 8 1 ・ 批 0 0 — 0 0 0 7)
汉代建筑大木作技术特征 ( 二 ) 之
— —
斗棋之分类 :柱头铺作 、转 角铺作 、补 间铺 作
R s ac f c i c ueT c n lg fDam uZ Oi Chn a -y a t tes c n ) e e ho ht t e h oo y o - -U iaH nd n s h o d r Ar e r n y( e
1 柱 头铺 作
棋 出挑 . 是 住牲 头 伸 … 层 或 多 层矩 形 蛳 木 一 棋 材 此 叉分 为 半 旨 于柱 顶 .如替 水 式 样 ;或 将
棋 材 于朴 端 的 槽榫 i ,犹 如实 拍 枞 l i
区 别逐渐 叫 起来
短 小 ( 1 ) 这 就 使得拱 斗 . 及 后 来的 与升 的 同 : 。
5 横 二足 挑 出二 组 还有 在斜 出 4 。挑 梁上置 抹 角横小 . 小 二端 义各放 斗 朵 承 一面 檐 ( 3 ) :g ,此 情况 .有研 究 者称

之为 抹角 棋 。湖 北 云梦瘌 荆墩 号 些…上 的 陶楼 阁 院
似于 沂南汉 画像石菜 斗二升 的 棋 . 至公兀 呷世纪的 直 墓菲 中还被 采川 着 次 为两敞 斗之间加 矩形块或 圆形 物 . 似 为伸 I的斜梁头 ” 或称 “ j j ( 小朴 ” .同2 g h k Ⅲ ) : 、、 、 们住 汉代 柱头铺 作中使 用较 多 ( I k 1 还有研 究者 同 :、 ) 认 为 ,仔在 着…两 挑 的汉代 建筑 州 拱 在
或 用cl hipap r r e h er y t es ar t o c ar le t ech ol t c uet ch r n ogy of“ ou D

清代官式建筑大木做法 (1)

清代官式建筑大木做法  (1)
第三讲:清代官式建筑大木做法二
PART1:大木平面间架的类型
• 大式与小式
1,以斗口数定建筑高度与地盘的大式建筑 2,以面阔/进深定建筑高度的大式建筑和小式建筑
• 斗拱尺度与建筑地盘尺度
1,以斗口数权衡大木径寸 2,以斗口数权衡地盘尺寸
• 大木平面间架(看图)
1,面阔与进深的称谓问题 2,面拱大式和小式建筑的主要依据
PART2:大木剖面梁架的类型
• 斗拱尺度与建筑剖面尺度 (出檐与柱高的关系) • 大木构件称谓:架,步 • 大木构架类型(看图)
1,庑殿——推山与不推山(看表) ; 2,歇山——收山与其他做法; 3,悬山 4,硬山 5,攒尖 6,盝顶 7,梁架组合
参考文献 & THANKS
期 • 姜振鹏:《各式建筑做法实例》,《古建园林技术》,连载 • 马炳坚:《传统园林建筑技术讲座》,《古建园林技术》,连载 • 汤崇平:《历代帝王庙大殿构造》,《古建园林技术》,1992年1期 • 孙世同,潘德华:《扬州西方寺明代大殿的地方做法》,《古建园林技术》,
1996年4期 • 姚光钰:《徽州明清民居工艺技术》,《古建园林技术》,1993年3、4期 • 何建中:《(苏州)东山明代住宅大木作》,《古建园林技术》,1992年4期
• 马炳坚:《《清式大木作操作工艺》评析》,《古建园林技术》,1986年4期 • 马炳坚:《《清式营造则例》图版中若干问题的探讨》,《古建园林技术》,
1989年1期 • 马炳坚:《庑殿建筑木构技术浅探》,《古建园林技术》,1987年1期 • 阎家瑞:《浅论庑殿推山做法的计算》,《古建园林技术》,1986年2期 • 马炳坚:《歇山建筑的几种构造形式》,《古建园林技术》,1986年2期 • 韦克威:《明清楼阁建筑立面构图比例浅析》,《古建园林技术》,2001年4

宋代中日大木作的源流

宋代中日大木作的源流
大佛样(大仏様),又称天竺样,来源于宋代中国东 南沿海的插栱样式,中国称之为“明州造”,明州即是明 代之前的宁波地区。这种插栱的特点是普遍使用逐级偷 心造,根据考古发现这种斗栱最早出现在汉代的明器上。
到了宋代,虽不是建筑营造的主流,但是依然大量存在 于大陆的东南沿海,例如浙江省宁波市的保国寺大殿(建 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公元 1013 年,图 1)、福建省福 州市的华林寺大殿(北宋乾德二年,公元 964 年),虽然 这两处建筑的做法已经和宋代《营造法式》记载的做法比 较接近,但是依旧在局部保留了插栱的做法。在中国闽 浙地区现存的牌楼门、民居和祠堂的建筑遗存中依然大 量地保存了这种“插栱做法”。日本“大佛样”的两个重 要人物,一个是日本重源法师,相传他三次入宋学习佛 法和禅宗建筑样式;另一个是总大工陈和卿,宋朝明州 人氏,后来东渡日本。镰仓时期公卿、曾就任太政大臣 与关白的九条兼实在其日记《玉叶》中记载,日本寿永元 年(1182 年),重源法师已经筹集了需要完成的东大寺大 佛修建所需的资金以及材料,听说宋朝铸师陈和卿在日 本,于是邀请陈和卿参与东大寺的重建。奈良东大寺的 重建采用了当时日本未曾见的宋国建筑式样。日本建筑 史上把东大寺重建所采用的式样称为“大佛样”。但在此 要指出,现存东大寺大佛殿是“第三次大佛殿”,重建于 江户时代,已非宋代的原构。唯一保留原有建筑风貌的 便是其斗栱沿用了鲜有的大佛样。
culture 文 化
宋代中日大木作的源流
文 / 陈 潇
1
2日本奈良东大寺大佛殿 3 日本镰仓円覚寺舍利殿
在铺作结构方面,宋代时期的建筑相对于唐代的样 式,更为复杂与精致;真昂和假昂都自由地运用在建筑中, 并由双下昂发展出了三下昂等做法,而补间铺作也相应扩 大。柱头上也不再像唐代一般直接施用栌斗,而是先加普 柏枋,然后再施加栌斗,一方面增强了横向的联络,一方 面为铺作和立柱提供了较为理想的连接点。同时期的日本 则一直沿用了唐代传入的铺作样式。日本停止遣唐使的派 遣后,经历了数百年的封锁,直至再度打开国门,两国的 交流主要靠日本赴宋游历的僧侣和两国行商。不同于唐代 建筑的宋代建筑样式传入日本。为了区别于后来的样式, 日本把后来两宋以来传入样式称为“唐样”“大佛样”等。 日本建筑史上的中世是从平安时代治承四年(1180 年)以 平重衡火烧奈良的东大寺、兴福寺后两座寺院进行重建 为标志。东大寺的重建采用了崭新的宋朝建筑式样,日 本再次出现积极接受中国建筑影响的热潮。日本建筑史 上把东大寺重建所采用的式样称为“大佛样”;之后传入 日本的禅宗建筑式样被称为“唐样”;日本中世之前早先 吸收的唐式的建筑式样反而被称为“和样”。

中国建筑史大木作2

中国建筑史大木作2

南禅寺大殿
佛光寺大殿转角斗拱
佛光寺大殿
佛光寺大殿斗拱细部
斗拱及其构件的发展历史(3)
斗拱发展到宋朝已经成熟,补间铺作和柱头铺作的做 法已经统一,在结构上的作用也发挥的较为充分; 《营造法式》中对斗拱各部件的尺度有了详细的规定;
辽金继承了唐宋的形制,但有若干变化,如在补间中 使用了45度和60度的斜拱,斜昂等;
元代以后柱头铺作不用真昂; 至清代,带下昂的平身科又有转化为镏金斗拱的
形式,原来斜昂的作用丧失殆尽。
佛光寺大殿斗拱局部
晋祠圣母殿斗拱局部
山西永济县永乐宫三清殿柱头斗拱局部
梁思成. 斗拱发展的总趋势(1)
唐宋元明清历代斗拱相比较可知:
(1)由大而小 (2)由简而繁 (3)由雄壮而纤巧 (4)由结构的而装饰的 (5)由真结构的而假刻的,如昂 (6)分布由疏朗而繁密
出现于周代铜器上的最早的斗拱形象
汉代斗拱形象
南北朝斗拱形象
大同云岗石窟塔心柱
大同云岗石窟塔心柱 (北魏)
大同云岗石窟内部表现
山西太原天龙山16窟(1)
山西太原天龙窟(2)
斗拱及其构件的发展历史(2)
唐代是我国斗拱发展的又一重要阶段,根据山 西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大殿斗拱的样式,知 道当时的柱头铺作已经相当完善并使用了下昂, 总的形象和后代相差不多,但补间铺作仍然较 简单,基本保留了两汉,南北朝以来的人字拱, 斗子蜀柱和一斗三升的做法,也就是仍将它作 为阑额与柱头枋之间的支撑。有的虽然出跳, 但跳数不多,出檐重量的大部分还是由柱头上 的斗拱来承担。由此可见,唐代柱头斗拱的雄 大,主要是由于这样的结构条件决定的。
翘头上不置 横拱,此为 偷心造。— ———佛光 寺大殿斗拱。
南禅寺大殿转角斗拱

3大木作制作

3大木作制作

1-1 大木制作工程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大木构架中柱、梁、枋、川(穿)、桁(檩)、椽、木基层等的制作工程。

施工准备2.1 材料及主要机具2.1.1 木材:树种、规格、等级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

2.1.2 主要机具有:圆锯机、立锯、平刨机、手提式木工电动圆锯、手电刨、手提式电钻、电动起钉机、电动砂光机、各种钻、木工铅笔、勒线器、墨斗、拖线器、钢卷尺、木折尺、角尺、三角尺、活络三角尺、水平尺、线锤、斧、各种锯子、锉锯子的钢锉、各种刨、各种凿等。

2.2 作业条件2.2.1 制作大木结构的施工场地已准备好,且操作棚已搭设完成;2.2.2 制作场所的防火措施已经到位;2.2.3 施工图纸已经过会审及交底,且作业班组已接受交底;2.2.4 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对木结构的防腐、防虫、防火等防护工作已完成,并经检验合格。

操作工艺3.1 工艺流程放样、配料→构件制作→汇榫3.2放样、配料:按设计要求,以幢号为单位,开列出各种构件所需材料的种类、数量、规格方面的料单,提供给材料部门进行采购或进行加工。

根据图纸,对复杂构件及节点等部位放足尺大样。

3.3构件制作:3.3.1 柱类构件的制作a)、在柱料两端直径面上分出中点,吊垂直线,再用方尺画出十字中线。

b)、圆柱依据十字中线放出八卦线,柱头按柱高的7‰-10‰收分。

然后根据两端八卦线,顺柱身弹出直线,依照此线砍刨柱料成八方。

再弹十六瓣线,砍刨成十六方,直至把柱料砍圆刮光。

c)、方柱依据十字中线放出柱身线,柱头收分宜比圆柱酌减。

按柱身线四面去荒刮平后,四角起梅花线角,线角深度按柱子看面尺寸的1/10~1/15确定,圆楞后将柱身净光。

d)、弹画柱身中线,按优面朝外原则,选定各柱位置,并在内侧距柱脚30cm处标记位置号。

外檐柱按柱高7‰-10‰弹出升线。

e)、按照丈杆及柱位、方向画定榫卯位置与柱脖、柱脚及盘头线,按所画尺寸剔凿卯眼,锯出口子、榫头。

穿插枋卯口为大进小出结构,进榫部分卯口高按穿插枋高,半榫深按 1/3柱径,出榫部分高按进榫的一半,榫头露出柱皮 1/2柱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大木作解析一、“大木作”释义:指建筑一切骨干木架总称,剩余装修部分称小木作。

二、“大木作”在中国木建筑中的核心地位:它是建筑的主要结构。

它掌控了整个建筑的等级、规模和尺度。

它是千变万化的建筑造型的基础一、材分制:宋——材分八等;清——分十一等斗口二、大木作结构类型:抬梁、穿斗和井干(han)三、大木作主要构件:柱-梁-枋-檩-椽及其相互关系四、斗栱五、殿堂造与厅堂造六、举折与举架/提栈七、庑殿推山与歇山收山大木作含义有三:1、建筑物主要木构架;2、做大木构架的工种;3、大木构架的营造技艺。

大木作和小木作意义相对小木作也称为装折,是除了主要木构架以外的室内分隔、装饰装修的木结构。

如天花、隔断等。

四、大木作的关键内容:1、制度和文化;2、大木作的营造技艺;一:制度和文化(可以不看,90%不考)官式和民间营造的相互影响官式中的民间因素明代官式与江南的渊源关系模数化设计施工贵柔的体系柔性的结构柔曲的外形柔糜的装修、色彩七、庑殿推山与歇山收山一、材分制:宋——材分八等;清——分十一等斗口(前三等无实例)材分制最大的作用是实现了构件的模数化。

二、大木作结构类型:1、抬梁式2、穿斗式3、井干式三、大木作主要构件:柱-梁-枋-檩-椽梁:宋称梁或栿,(几椽栿按其所承的椽数而定)清称梁,(几架梁按其所承檩数而定)乳栿:长两椽架的梁。

平梁:梁架中最上一层梁栿,长二架椽。

宋木梁长宽比=3:2,出头样式有批竹梁头、蚂蚱头等角梁——翼角做法:江南做法及特点:嫩戗发戗:檐口平直,角部基本不起翘,仅戗脊在近屋角处向上反翘,构造简单;实例:苏州拙政园绣绮亭和怡园小沧浪亭。

水戗发戗:枋(宋称阑额):大额枋(阑额)-小额枋(由额)、由额垫板檐枋平板枋(宋称普拍枋):平置于阑额之上,用以承托斗栱的构件联系屋架的檩下枋、垫板(联系梁头):金枋、脊枋;金垫板、脊垫板随梁枋:随梁下的柱间枋料穿插枋:无斗栱大木檐廊梁下的枋料檩(宋称榑,清有斗栱之大式用桁)檩的名称:脊桁(檩)-脊榑;上金桁(檩)-上平榑、中金桁(檩)-中平榑、下金桁(檩)-下平榑;正心桁(檐檩)-牛脊榑(承椽方)、挑檐桁-撩风榑(撩檐方)相关构件:生头木:宋代放置在榑背上,使屋面纵轴方向略呈曲面升起。

替木:短枋木,唐宋托榑常用替木。

襻间:长素枋结合替木和斗栱组成支撑,承托于平榑或脊榑下。

主要功能是襻拉相邻梁架使之联为一体。

唐宋建筑木构件之一,明清建筑中称为金枋、脊枋,与檩之间垫以檩垫板,联系相邻梁架。

叉手:脊榑两侧的斜杆,扶持脊榑或瓜柱。

清代几乎不用。

托脚:支撑各榑的斜杆,明清极少用。

檩条数、出廊方式、屋顶起脊、中柱落地否,形成了不同的梁架椽椽的位置:飞檐椽(宋称飞子)、檐椽、-上檐出花架椽、脑椽、顶椽(用于卷棚屋架);相关构件:里口木(宋称飞魁):檐椽端部上方置通长的直木,用以卡置飞檐椽。

屋角起翘时常以小连檐及闸口板代替,晚清正身部分亦改用之)连檐、瓦口、望板翼角檐椽、翼角翘飞椽枕头木:在屋角的挑檐檩、檐檩上放置,使角部屋面缓曲升起大式建筑与小式建筑大木区别:间架:大式可用9间11架,特例11间13架小式不得超过5间7架出廊:大式可用各种出廊方式小式不许用周围廊屋顶:大式可用各种屋顶形式和琉璃瓦件小式只能用硬山、悬山及卷棚做不许用庑殿、歇山、重檐,不许用筒瓦和琉璃瓦件大木构件:大式分为带斗栱的大式和不带斗栱的式;梁架结构增加了飞橼、扶脊木、角背、随梁枋等构件。

小式不许带斗栱;不许用上述梁架构件。

斗拱:汉代已经普遍使用斗栱宋式铺作分件:斗:(栌斗、交互斗、散斗、齐心斗)栱:华栱、横栱(泥道栱、瓜子栱、慢栱、令栱)昂:下昂、上昂(受压受弯的斜撑)枋(联系斗栱的长素木)柱头枋、撩檐枋、平棊枋、罗汉枋衬方头、耍头什么是斗拱?1、斗栱是中国木架建筑的特有结构部件,其作用垫托、悬挑屋檐,使之深远。

是独立的弹性结构层,具有一定的减震作用。

等级与装饰作用。

2、唐宋的斗栱用材大,布置疏朗,悬挑结构机能明显;明清以后则以垫托为主,装饰作用增加,用料大大减小,排列密集。

斗栱的演变:由大而小;由简而繁;由雄壮而纤丽;由结构而装饰;由真结构而变成假刻;分布由疏朗而繁密3、斗栱在宋代称为“铺作”;清以后称“斗科”或“斗栱”。

4、斗栱的主要构件是:栱、斗、昂栱是短的悬臂梁,是斗栱的主要构件;斗是栱与昂的支座垫块;昂作用类似于栱,是斜向的构件。

5、联系斗拱的枋二、宋式铺作宋式铺作类别柱头铺作(柱头科)、转角铺作(角科)、补间铺作(平生科):通常当心间2朵,其它次、稍间各一朵(一攒)宋式铺作出跳“一跳”:宋式斗栱每出挑出一层为一跳。

“一铺”:每增高一层为一铺。

“出一跳为之四铺作”:至下而上层叠为栌斗、华栱出一跳、耍头木、衬方头共四铺,故称四铺作昂:中国古代建筑斗栱中重要构件之一。

有下昂和上昂之分。

下昂是顺着屋面坡度,自内向外,自上而下斜置的昂。

其功能是使出檐的重量通过杠杆原理与檐柱中心线以内檩、梁的重量相平衡,用于外檐。

如佛光寺大殿。

自宋代起,又有将华栱栱头做成昂式的,其结构作用已与栱无异,此种昂称为假昂,与上述真昂并用。

元代起假昂渐居统治地位,清代则已全部用假昂。

昂的外观,又有批竹,琴面及象鼻多种。

按部位不同,又有头昂、二昂、三昂之称。

上昂是向外向上挑的受压受弯构件,昂身不过柱中心线。

结构上起斜撑作用,可减少斗栱出跳。

多用于内檐、外檐斗栱里跳或平座斗栱的外跳中。

如:南宋苏州玄妙观三清殿。

宋式铺作造栱之制华栱断面有单材、足材之分;其它各栱断面均为单材重栱:在泥道栱、瓜子栱上叠慢栱;单栱:没用重叠慢栱记心造:在跳头上有横栱;偷心造:跳头上没横栱;唐宋常用偷心,金元以后多用重栱计心PPT92页是铺作的流程图二、清式斗科出跳:三踩斗拱出一跳,五踩斗拱出两跳…翘昂斗栱:外檐斗栱中最常用的一种。

品字斗栱:只用翘不用昂。

主要用于楼阁和城楼平座之下,或天花藻井周围。

镏金斗栱:与翘昂斗栱一样用作外檐斗栱,其正心构件以外,与各踩翘昂斗栱做法相同;其正心以内部分,将昂后尾、蚂蚱头后尾、撑头木后尾和桁碗后尾都折起秤杆。

它分为落金做法(杆件后尾斜落在金枋或花台枋上,顶在金檩垫板之下,多用于宫殿建筑外檐)和挑金做法(杆件后尾挑在金檩垫板之下,多用于亭类建筑外檐)。

镏金斗栱是等级最高的斗栱制式,其折杆用料是不合理的。

清式斗栱分件斗:双向开口的坐斗(栌斗)、十八斗(交互斗)单向开口的槽升子(槽升子指的是在正心瓜栱、正心万栱上开着槽口的升)、三才升(三才升指的是在里外拽瓜栱、万栱和厢栱两端的升。

)宋代的齐心斗,在清代已不用斗。

栱:垂直于迎面的翘(宋称华栱)和平行于迎面的横栱。

横栱按其所在位置,细分为:正心瓜栱(宋称泥道栱),正心万栱(宋称泥道慢栱)里外拽瓜栱(宋统称瓜子栱)里外拽万栱(宋称慢栱)里外拽厢栱(宋称令栱)。

五、殿堂造与厅堂造殿堂造(殿堂、殿阁构架)多用于大型殿屋。

主要特点:1) 全部构架按水平分为柱网层、铺作层、屋架层,自下而上,逐层垒叠。

2) 柱网层:外柱与内柱等高,各柱头之间以阑额联结(开间方向的),柱角以地栿联结。

3) 铺作层:各铺作以柱头枋、明乳栿等拉接,形成强固的水平网架,起到保持构架整体稳定性和均匀传递荷载的作用。

4)屋架层:由草栿、矮柱层层架立,榑缝位置和柱缝可以对齐,也可以错位。

5)平面形式:均为整齐的长方形。

定型为四种分槽形式:分心槽、单槽、双槽、金厢斗底槽。

6)殿堂层叠柱网层、铺作层,即成殿阁。

殿堂造构架有良好的稳定性,但做法复杂,宋元以后趋于淘汰。

分心槽:是分心斗底槽的简称,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即以一列中柱及柱上斗拱将殿身划分为前后相同的两个空间,一般用作殿门。

金厢斗底槽: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空间组成,外层环包内层。

副阶周匝:塔身、殿身周围包绕一圈外廊。

厅堂造与殿堂造的区别:1)“梁架分缝法-厅堂”与“水平分层法-殿堂”。

各梁架间以榑、襻间以及外柱阑额等连接成间,开间数不受限制。

2) 内柱随举势上升,而殿堂型外柱、内柱等高。

3) 殿堂型之铺作层的整体机能打散:斗栱位置随柱高变化。

4)平面形式无定型规定:屋架每间檩条位置统一、步架相等。

每缝梁架的梁长、柱子的位置数量可以不同,适应“减柱”,“移柱”。

殿堂型定型为四种分槽形式。

5)殿堂做法复杂,厅堂构架做法大为简单、灵活。

明清的抬梁式构架在宋代厅堂造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发展。

“厅堂二型”:内柱上升同厅堂型,梁柱平面布置又兼同殿堂型分槽做法,形成内外两圈铺作网架,内圈高于外圈。

不同于殿堂型铺作层等高。

这种介于“殿堂造”与“厅堂造”之间的构架做法,有的学者称之为“厅堂二型”构架。

六、举折与举架/提栈这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曲面屋顶的形成方式。

举折:宋代“折屋之制”。

举架:清代的“举屋制度”。

提栈:苏州民间营造屋面方式。

七、庑殿推山与歇山收山推山收山1.庑殿推山:把各个檩条向山面推出,四条垂脊成为曲线,山面坡面更陡峻。

顺梁:它与正身梁架中最下一层大梁同高。

扒梁:它位于建筑前后坡稍间金桁(或金檩)之下,兼作金枋采步金: 指清式歇山顶建筑大木构架中支承歇山结构的大梁。

它与正身梁架平行,距山面檐柱中心线一步架,下皮与下金檩(桁)下皮同高。

它的两端做成檩头形状与前后檐下金檩(桁)十字相交,再通过交金瓜柱或交金墩搁置在顺梁、扒梁或抹角梁上。

它的外侧做有椽窝以嵌入山面檐椽的椽尾,上面所支承的构件与正身梁架相应部位的构件相同,只是其上的檩(桁)向外侧悬臂挑出以安装博风板等歇山特有的构件。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