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教学课件:第三章:针灸学基础(1至4节) (2)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针 防止出血与疼痛、遗漏针
三、针刺操作
3.针刺注意事项
( 1)禁刺: 1)病人状态:过饥,过饱,酒醉,劳累过度 2)妊娠3月以内:下腹部和腰骶部的穴位
妊娠3月以上:上腹部穴位以及一些能引起 子 宫收缩的腧穴如合谷、三阴交、至阴等
3)皮肤状况:感染、溃疡、瘢痕 (2)慎刺:久病体虚、大出血、大汗出者
姜 灸
艾条灸
隔饼灸
直接灸
温针灸
温针灸
艾条灸
一、灸法的分类
2.艾条灸
一、灸法的分类
3.温针灸
二、灸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 慢性虚弱性疾病和风寒湿邪病症 为主
禁忌证 部位 颜面部,浅在血管部 机体状况 实证,热证,虚热证 孕妇 下腹部,腰骶部
第六节 针灸治疗
一、治疗原则
补虚与泻实 清热与温寒 治标与治本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局部与整体
预防 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
注意正确操作手法
四、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原因 体位移动,手法不熟练
弯 现象 针身弯曲 针 处理 恢复体位 顺势拔针
预防 手法要熟练,指力要均匀
选好体位,勿随意移动身体
四、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原因 针具质量、手法过重、
弯针与滞针处理不当
断 现象 行针或出针时发现针身折断 针 处理 保持原有体位,用手或者镊子拔出或
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第五节 针灸法
1.jpg
毫
火
针
针
三棱针
皮肤针
皮内针
穴位注射针
一、毫针的构造、规格和修藏
1.构造
质地 金、银、合金 针尖 松针状 针柄 圈柄、花柄、平柄、 管柄 针根 牢固 锈蚀 松动 针身 光滑 坚韧 弹性 锈蚀 弯曲 针尾 艾灸
毫针
针
针
针
针
针
尖
身
根
柄
尾
一、毫针的构造、规格和修藏
手术取针
预防 检查针具;针刺时保留部分针身在体外
四、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原因 刺伤血管
血 现象 出血,皮肤肿胀、青紫 肿 处理 先冷敷,再热敷或轻轻按揉
预防 注意手法适度,熟悉解剖
四、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原因 针刺角度 、深度不当
刺 现象 外伤性气胸多见:胸痛、胸闷、心 伤 慌,重则呼吸困难,紫绀
针尖勾毛
三、针刺操作
(3)选择体位 选择原则 便于医生取穴、施术
便于留针、患者舒适
常用体位 仰卧位
侧卧位
俯伏坐位
俯卧位 仰靠坐位
三、针刺操作
仰卧位 侧卧位 俯卧位
三、针刺操作
仰靠坐位 适宜于取头面、颈前、
胸部及四肢的穴位
三、针刺操作
俯伏坐位 适宜于取头项和背
部的腧穴
三、针刺操作
(4)消毒
针具器械消毒
mm
3.修藏 防止损坏与污染
二、针刺练习
指力、手法、灵活、协调、 专注 1.纸垫练针 捻转与指力 2.棉团练针 提插、速刺 3.自身练针 适应、体验 ●步骤:短(粗)—
长(细)针 ●要求:进针快速无痛、行 针自如
三、针刺操作
1.针刺前的准备
(1)诊断明确 (2)选择针具: 针根无松动 光滑 挺直 无锈蚀
三、针刺操作 震颤法
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动 作,使针身产生轻微的震颤
三、针刺操作
(4)针刺补泻
针刺补泻原则 《内经》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三、针刺操作
(五)留针与出针
留针─候气
方法 静留与动留(其间行针) 时间 一般病证,得气即可出针,或酌予留针 10~20分钟。慢性、顽固性、疼痛性、痉挛性 疾病适当增加留针时间
医者 指下亦有一种沉紧的反应 患者 酸、麻、胀、重
三、针刺操作
行针手法 提插法 捻转法 刮针法 震颤法
三、针刺操作
提 插 法
提插提法针与插针结合,对穴位上提
下插的操作方法 多用于四肢穴位
三、针刺操作
捻转法
捻转法 将针左右来回旋转捻动
多适用于躯干接近重要内脏的穴位
三、针刺操作 刮针法
刮动针柄,增强针感
内 处理 轻:可镇咳,抗感染
脏
重:胸腔穿刺抽气
预防 熟悉解剖,手法正确
灸法
灸法是用艾叶捣制成艾绒,做成艾炷或艾 条,点燃以后,熏灼体表穴位或患部,使之 产生温热或灼痛感,以达疏通经络,调和气 血,回阳救逆,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作用
一、灸法的分类
直接灸 瘢痕灸
艾炷灸
无瘢痕灸
隔姜灸
隔
间接灸 隔蒜灸 隔盐灸
二、选穴原则
1.局部取穴 2.循经取穴 3.对症取穴
二、选穴原则
四、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原因 体质与精神,体位不当,手法过强
晕 现象 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心慌胸
针
闷、汗出肢冷、脉微弱;血压下 降、不省人事
处理 出针,平卧,保暖,灸治
预防 针对原因,注意观察
四、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原因 精神紧张或肌肉痉挛、单向捻针
滞 现象 针体捻转、提插发滞 针 处理 消除顾虑,放松肌肉,调整针体
三、针刺操作
(2)针刺的角度、深度
针刺的角度
直刺
斜刺
平刺
直刺 适用于大部分腧穴 斜刺 肌肉浅薄 重要器官 血管 疤痕 横刺(平刺) 皮薄肉少 头面部 透针
三、针刺操作
针刺的深度
部位
个体差异 病情
参考腧穴常用深度
年龄、体质、胖瘦 阳证、新病浅刺/阴证、久病深刺
三、针刺操作
(3)行针与得气
行针
进针后,为了使病人产生针刺的感 应,而行使一定的手法,称为行针 得气
高压消毒 75%酒精浸泡消毒法 煮沸消毒法
医生手指消毒 针刺部位消毒
三、针刺操作
2.毫针刺法
●刺手 掌握针具 ●押手 固定穴位
协助进针 减轻疼痛
持针法 二指持针法 多指持针法
二指持针法 多指持针法
三、针刺操作
(1)进针方法
指切进针法 夹持进针法 提捏进针法 舒张进针法
三、针刺操作
指切进针法
左手拇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紧 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 本法适合于短针的进针
2.规 格 长短规格
寸 15 1 1.5 2 2.5 3 4
5
毫米 0.5 25 40 50 65 75 100 125
粗细规格
号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数
直 0.4 0.4 0.3 0.3 0.3 0.3 0.2 0.2 0.2 0.2 径5 2 8 4 2 0 8 6 3 2
三、针刺操作
夹持进针法
左手拇、食两指夹捏棉球,挟住针身下端, 露出针尖约1cm,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 本法适合于长针的进针
三、针刺操作
提捏进针法
左手拇、食两指捏起针刺穴位的皮肤,右手持 针从捏起上端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的穴位,特别是面部 进针
三、针刺操作
舒张进针法
左手拇、食指或中指将针刺穴位的皮肤撑开,使 之绷紧,右手将针刺入 主要适用于皮肤松弛或皱纹部位,如腹部进针
三、针刺操作
3.针刺注意事项
( 1)禁刺: 1)病人状态:过饥,过饱,酒醉,劳累过度 2)妊娠3月以内:下腹部和腰骶部的穴位
妊娠3月以上:上腹部穴位以及一些能引起 子 宫收缩的腧穴如合谷、三阴交、至阴等
3)皮肤状况:感染、溃疡、瘢痕 (2)慎刺:久病体虚、大出血、大汗出者
姜 灸
艾条灸
隔饼灸
直接灸
温针灸
温针灸
艾条灸
一、灸法的分类
2.艾条灸
一、灸法的分类
3.温针灸
二、灸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 慢性虚弱性疾病和风寒湿邪病症 为主
禁忌证 部位 颜面部,浅在血管部 机体状况 实证,热证,虚热证 孕妇 下腹部,腰骶部
第六节 针灸治疗
一、治疗原则
补虚与泻实 清热与温寒 治标与治本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局部与整体
预防 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
注意正确操作手法
四、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原因 体位移动,手法不熟练
弯 现象 针身弯曲 针 处理 恢复体位 顺势拔针
预防 手法要熟练,指力要均匀
选好体位,勿随意移动身体
四、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原因 针具质量、手法过重、
弯针与滞针处理不当
断 现象 行针或出针时发现针身折断 针 处理 保持原有体位,用手或者镊子拔出或
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第五节 针灸法
1.jpg
毫
火
针
针
三棱针
皮肤针
皮内针
穴位注射针
一、毫针的构造、规格和修藏
1.构造
质地 金、银、合金 针尖 松针状 针柄 圈柄、花柄、平柄、 管柄 针根 牢固 锈蚀 松动 针身 光滑 坚韧 弹性 锈蚀 弯曲 针尾 艾灸
毫针
针
针
针
针
针
尖
身
根
柄
尾
一、毫针的构造、规格和修藏
手术取针
预防 检查针具;针刺时保留部分针身在体外
四、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原因 刺伤血管
血 现象 出血,皮肤肿胀、青紫 肿 处理 先冷敷,再热敷或轻轻按揉
预防 注意手法适度,熟悉解剖
四、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原因 针刺角度 、深度不当
刺 现象 外伤性气胸多见:胸痛、胸闷、心 伤 慌,重则呼吸困难,紫绀
针尖勾毛
三、针刺操作
(3)选择体位 选择原则 便于医生取穴、施术
便于留针、患者舒适
常用体位 仰卧位
侧卧位
俯伏坐位
俯卧位 仰靠坐位
三、针刺操作
仰卧位 侧卧位 俯卧位
三、针刺操作
仰靠坐位 适宜于取头面、颈前、
胸部及四肢的穴位
三、针刺操作
俯伏坐位 适宜于取头项和背
部的腧穴
三、针刺操作
(4)消毒
针具器械消毒
mm
3.修藏 防止损坏与污染
二、针刺练习
指力、手法、灵活、协调、 专注 1.纸垫练针 捻转与指力 2.棉团练针 提插、速刺 3.自身练针 适应、体验 ●步骤:短(粗)—
长(细)针 ●要求:进针快速无痛、行 针自如
三、针刺操作
1.针刺前的准备
(1)诊断明确 (2)选择针具: 针根无松动 光滑 挺直 无锈蚀
三、针刺操作 震颤法
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动 作,使针身产生轻微的震颤
三、针刺操作
(4)针刺补泻
针刺补泻原则 《内经》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三、针刺操作
(五)留针与出针
留针─候气
方法 静留与动留(其间行针) 时间 一般病证,得气即可出针,或酌予留针 10~20分钟。慢性、顽固性、疼痛性、痉挛性 疾病适当增加留针时间
医者 指下亦有一种沉紧的反应 患者 酸、麻、胀、重
三、针刺操作
行针手法 提插法 捻转法 刮针法 震颤法
三、针刺操作
提 插 法
提插提法针与插针结合,对穴位上提
下插的操作方法 多用于四肢穴位
三、针刺操作
捻转法
捻转法 将针左右来回旋转捻动
多适用于躯干接近重要内脏的穴位
三、针刺操作 刮针法
刮动针柄,增强针感
内 处理 轻:可镇咳,抗感染
脏
重:胸腔穿刺抽气
预防 熟悉解剖,手法正确
灸法
灸法是用艾叶捣制成艾绒,做成艾炷或艾 条,点燃以后,熏灼体表穴位或患部,使之 产生温热或灼痛感,以达疏通经络,调和气 血,回阳救逆,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作用
一、灸法的分类
直接灸 瘢痕灸
艾炷灸
无瘢痕灸
隔姜灸
隔
间接灸 隔蒜灸 隔盐灸
二、选穴原则
1.局部取穴 2.循经取穴 3.对症取穴
二、选穴原则
四、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原因 体质与精神,体位不当,手法过强
晕 现象 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心慌胸
针
闷、汗出肢冷、脉微弱;血压下 降、不省人事
处理 出针,平卧,保暖,灸治
预防 针对原因,注意观察
四、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原因 精神紧张或肌肉痉挛、单向捻针
滞 现象 针体捻转、提插发滞 针 处理 消除顾虑,放松肌肉,调整针体
三、针刺操作
(2)针刺的角度、深度
针刺的角度
直刺
斜刺
平刺
直刺 适用于大部分腧穴 斜刺 肌肉浅薄 重要器官 血管 疤痕 横刺(平刺) 皮薄肉少 头面部 透针
三、针刺操作
针刺的深度
部位
个体差异 病情
参考腧穴常用深度
年龄、体质、胖瘦 阳证、新病浅刺/阴证、久病深刺
三、针刺操作
(3)行针与得气
行针
进针后,为了使病人产生针刺的感 应,而行使一定的手法,称为行针 得气
高压消毒 75%酒精浸泡消毒法 煮沸消毒法
医生手指消毒 针刺部位消毒
三、针刺操作
2.毫针刺法
●刺手 掌握针具 ●押手 固定穴位
协助进针 减轻疼痛
持针法 二指持针法 多指持针法
二指持针法 多指持针法
三、针刺操作
(1)进针方法
指切进针法 夹持进针法 提捏进针法 舒张进针法
三、针刺操作
指切进针法
左手拇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紧 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 本法适合于短针的进针
2.规 格 长短规格
寸 15 1 1.5 2 2.5 3 4
5
毫米 0.5 25 40 50 65 75 100 125
粗细规格
号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数
直 0.4 0.4 0.3 0.3 0.3 0.3 0.2 0.2 0.2 0.2 径5 2 8 4 2 0 8 6 3 2
三、针刺操作
夹持进针法
左手拇、食两指夹捏棉球,挟住针身下端, 露出针尖约1cm,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 本法适合于长针的进针
三、针刺操作
提捏进针法
左手拇、食两指捏起针刺穴位的皮肤,右手持 针从捏起上端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的穴位,特别是面部 进针
三、针刺操作
舒张进针法
左手拇、食指或中指将针刺穴位的皮肤撑开,使 之绷紧,右手将针刺入 主要适用于皮肤松弛或皱纹部位,如腹部进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