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创新设计(较完整版)

合集下载

机械创新设计 第九章 机械创新设计实例

机械创新设计 第九章 机械创新设计实例
能补偿位移和偏 移,缓冲减振能力 低
能补偿位移和偏 移,有一定的缓冲 减振能力
能补偿位移和偏 移,缓冲减振能力 好
5
机械创新设计—机械创新设计实例
套筒联轴器
凸缘联轴器
十字滑块联轴器
齿轮联轴器 6
机械创新设计—机械创新设计实例
链条联轴器
万向联轴器
弹性套柱销联轴器
尼龙柱销联轴器
7
机械创新设计—机械创新设计实例
方案II A112—A22—B2—C3—D3—E31—F36—G1—H12—H22
15
机械创新设计—机械创新设计实例 实例二 抓斗的原理方案创新设计
抓斗功能 主要用于就地装卸大量散粒物料,用于河口、港口、车 站、矿山、林场等处。 任务的提出 目前使用的一些抓斗,还不能完全满足装卸要求。市场 上希望有一种装卸效率高、作业快、功能全、适用广的散货 抓斗。
2
机械创新设计—机械创新设计实例
第九章 机械创新设计实例
实例一 联轴器的创新设计
联轴器功能 机械中的常用部件,主要用于联接两轴并传递运动和转 矩。 任务的提出 各类机械、机床的转速、载荷、工作环境变化多端,要 求设计人员不断研制新型的联轴器或改进联轴器以适应不同 的工况。
3
机械创新设计—机械创新设计实例
主动轴 n,T
可移式联轴器开发创新设计
左半联轴器
中间元件
右半联轴器
联接元件
联轴器系统结构
联接两轴并传递运动与转矩
联 接
传 递 运 动 与 转 矩
补 偿 两 轴 相 对 位 移
吸 震 缓 冲
润 滑 密 封
维 修 再 生
安 全 保 护
联轴器功能树
从动轴 n,T

机械创新设计范例1

机械创新设计范例1

机械创新设计范例11. 引言机械创新设计是指在工程领域中,通过引入新的机械设计理念和技术,设计出具有创新性和优越性能的机械产品。

本文将介绍一个机械创新设计的范例,以展示机械创新设计的方法和过程。

2. 范例介绍2.1 背景在工业生产中,传统的液压系统在某些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能效低、噪音大、易损件多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机械创新设计。

2.2 设计目标本次设计的目标是开发一种新型液压系统,具有以下特点:•高能效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低噪音:减少噪音污染,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

•高可靠性:降低易损件的使用,减少维修成本。

2.3 设计过程本次设计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需求:分析传统液压系统的问题,确定设计目标。

2.市场调研:了解当前市场上已有的液压系统,并分析其优缺点。

3.创新设计:根据需求和市场调研结果,进行创新设计。

4.模拟分析:通过计算机仿真软件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和优化。

5.实验验证:制作样机并进行实验验证,评估设计方案的性能。

6.优化改进: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相应的优化改进。

3. 设计方案在本次设计中,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液压系统设计方案。

该方案的核心思想是引入变频电机和可调速液压泵,通过控制系统对液压泵进行精确调速,从而实现高能效和低噪音。

3.1 变频电机传统液压系统中使用定频电机驱动液压泵,无法根据实际工况调整工作速度,造成能源浪费和噪音污染。

而我们采用的变频电机能够根据需求实时调整转速,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减少噪音。

3.2 可调速液压泵传统液压系统中使用的液压泵转速固定,无法适应不同工作负载的需求。

而我们采用的可调速液压泵可以根据需要实时调整转速,提供所需的液压工作压力和流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3.3 控制系统为了实现对变频电机和可调速液压泵的精确控制,我们设计了一个先进的控制系统。

该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实际工况自动调整液压泵的转速,并监测液压系统的工作状态,提供实时报警和故障诊断功能。

机械创新设计(较完整版)

机械创新设计(较完整版)

机械创新设计(较完整版)第一讲1、机械创新设计与现代设计、常规设计有什么差异和关联?创新设计方法: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利用人类现有相关科学技术知识,实现创新构思,获得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成果.特点:强调发挥创造性,提出新方案,提供新颖。

独特的设计方法,获得具有创新性、新颖性、实用性的成果。

现代设计:以计算机为工具,运用各类工程应用软件及现代设计理念进行的机械设计。

常规设计:常规设计是以应用公式、图标为先导,已成熟的技术为基础,借助设计经验等常规方法进行设计关联:机械常规设计始终是最基本的机械设计方法,在强调现代设计、创新设计时不可忽视其重要性。

创新设计的基础——常规、现代设计方法的综合、灵活运用。

现代设计方法仅仅借助了先进、高效的计算机应用手段,提高了设计过程的效率,但没有脱离常规设计的思维。

2.现代创新人才应具备那些基本素质?(1) 具备必须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2) 不断进取与追求的精神(3) 合理的创新思维方式(突破传统定式)(4) 善于捕捉瞬间的灵感(创新的必备条件)(5) 掌握一定的创新技法3.学习机械创新设计的内容有那些?1.机构的创新设计2.机构应用创新设计3.机构组合设计产生新机构系统4.机械结构的创新设计5.利用反求原理进行创新设计6.利用仿生原理进行创新设计第二讲1简述创造性思维四大特性(方法的开放性;过程的自觉性;解决问题的顿悟性;结果的独特性)。

影响创造性思维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哪些?(1)天赋能力:与生俱来的所有神经元(2)生活实践:后天实践活动具有的重大意义(3)科学地学习与训练科学、简单易行的专业学习与训练2.了解和阐述创造性思维、创造活动、创造能力三者的关系。

3.理解综合、分离创造原理的特性和基本实施途径。

概念:有目的的将复杂对象分解,提取核心技术,并利用于其他新事物。

特征:1)与综合创造原理对立,但不矛盾;2)冲破事物原有形态的限制,在分离中产生新的技术价值;3)实质上综合法与分离法两者无明显界限,实践中常常相互贯穿,共同促成新事物。

机械创新设计(设计实例论文)

机械创新设计(设计实例论文)

机械创新设计(设计实例论文)本设计的目的在于改进洗瓶机推瓶机构,以适应现代啤酒瓶的回收和清洗要求,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传统的人工刷洗工艺已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因此自动化的洗瓶机设备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洗瓶机推瓶机构的原理方案进行分析和设计。

洗瓶机主要由推瓶机构、导辊机构、转刷机构组成。

瓶子放在两个同向转动的导辊上,导辊带动瓶子旋转。

当推头M 把瓶子推向前进时,转动着的刷子就把瓶子外面洗净。

当前一个瓶子将洗刷完毕时,后一个待洗的瓶子已送入导辊待推。

为了完成设计任务,需要通过组合机构使推头M以接近均匀的速度推瓶,平稳地接触和脱离瓶子,然后推头快速返回原位,准备第二个工作循环。

同时,导辊及其上方的转动的刷子不停地转动,完成瓶子外围的清洗。

洗瓶机推瓶机构的改进设计将采用新的技术和材料,以提高清洗效果和耐用性。

具体方案包括使用外部推力或传送带传送等方式实现瓶子的移动,以及使用刷子清洗或高压水清洗等方式完成清洗功能。

动力源可以选择电动机、汽油机、柴油机或液动机等,传动方式可以采用气动马链传动、移物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或带传动等。

同时,可以使用清洗毛巾、高压水清洗、刷子清洗等不同的清洗方式,以满足不同瓶子的清洗需求。

通过以上的设计和改进,洗瓶机推瓶机构将实现更加高效、自动化的生产方式,为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和经济效益。

根据使用要求或工艺要求设计机构时,首先需要考虑采用何种功能原理来实现这些要求。

不同的功能原理所要求的运动规律设计也不同。

洗瓶机构的工作情况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待洗的瓶子放在两个转动的导辊上,导辊带动瓶子旋转。

推头M将瓶子推向前进时,转动的刷子就把瓶子外面洗净。

当一个瓶子将洗涮完毕时,后一个待洗的瓶子已进入导辊待推。

根据原始设计数据和设计要求,瓶子尺寸为大端直径D=80mm,长200mm,小端直径d=25mm。

推进距离l=600mm,推瓶机构应使推头M以接近均匀的速度推瓶,平衡地接触和脱离瓶子。

机械创新设计课件(PPT 91页)

机械创新设计课件(PPT 91页)

(3)传动部分 传动部分介于原 动机与执行部分之间,用以 传递运动及动力。当原动部 分的速度大小不能满足执行 部分的需要时,传动部分用 机 以实现运动的增速或减速。
(4)控制和操纵部分 该部分的作 器 用是使机器上的原动部分、执行 部分和传动部分协调工作。控制 部分是指通过测量元件取得机器 运行的一定信息,并转换为控制 信息,交由控制器发出信号到操 纵部分,使被控制对象的运动情 况发生变化。
机械创新设计
第一节 创新与创新方法
一、创新的概念
1、发现:是指原本早已存在的事物,经过人们不断 努力和探索后被人们认知的具体结果。
2、发明:是指人们提出或完成原本不存在的、经过 人们不断努力和探索后提出的或完成的具 体结果。
2.5、创造:也是一种完成新成果的过程,但可能具有一定的 参照物,而不强调原本不存在的事物。
现代设计方法强调以计算机为工具,以工程软 件为基础,运用现代设计理念进行的机械设计。
可靠性设计、优化设 计、有限元设计、计算机 辅助设计、虚拟设计等都 是常用的现代设计方法。
现代设计方法在强调运用计算机、 工程设计与分析软件和现代设计理念 的同时,其基本的设计内容是建立在 常规设计的基础上。
在强调现代设计方法的时候,不 可忽视常规设计方法的重要性。
1、群智集中法:群智集中法又称头脑风暴法 2、仿生创新法 3、功能设计创新法 4、移置技术创新设计法 5、类比求优创新设计法 6、反求创新法
第二节 常规设计、现代设计与创新设计
常规设计
正向设计 现代设计
机械设计方法
创新设计
反向设计 (反求设计)
1、常规机械设计
常规机械设计方法是依据力学和数 学建立的理论公式和经验公式为先导, 以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图表和手册等 技术资料,进行设计计算、绘图和编写 设计说明书的过程。

机械创新设计

机械创新设计
2. 经过机构演化与变异设计, 可以减小尺寸和重量,增 加平稳性。
PPT文档演模板
•平行四边形机构与内啮合齿 轮机构II型串联组合II
•三套平行机构并联组合
•内平动齿机械轮创新减设速计 器
第一节 平动齿轮传动机构
将 机 架 AD 和 连 杆 BC缩短,转动副A 和D位于平动的外 齿轮的齿板内部
PPT文档演模板
2.用正弦机构实现齿轮圆平动 3.用孔销机构实现齿轮圆平动
应用“机构同性异形变换原理”,还可以演化出多种圆平动机构。它 的性能决定了平动齿轮传动的性能,所以每综合出一种圆平动机构,就得 到一种新型平动齿轮传动。
PPT文档演模板
机械创新设计
第一节 平动齿轮传动机构
2.用正弦机构实现齿轮圆平动 3.用孔销机构实现齿轮圆平动
机械创新设计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18
机械创新设计
第11章 机械创新设计实例分析
第一节 平动齿轮传动机构
AB = EF = CD
平行四边形机构与外啮合齿轮机构 II型串联组合的特点
1. 传动比小于1,可实现增 速传动;
2. 体积过大,应用前景不好
PPT文档演模板
•外齿 轮
•外齿 轮
机械创新设计
应用“机构同性异形变换原理”,还可以演化出多种圆平动机构。它 的性能决定了平动齿轮传动的性能,所以每综合出一种圆平动机构,就得 到一种新型平动齿轮传动。
PPT文档演模板
机械创新设计
第一节 平动齿轮传动机构
三、平动齿轮机构的演化
平动发生器是平动齿轮机构的关键技术。不同的平动发生器,会演化出 结构不同的平动齿轮机构,相同的平动发生器,结构不同,也会演化出性能 差异很大的平动齿轮传动装置。

《机械创新设计》doc版

《机械创新设计》doc版

《机械创新设计》doc版《机械创新设计》doc版膀莄蒄蚄袀膇莀蚃羂莃芆螃肅膆薄螂螄莁蒀螁袇膄蒆螀聿葿莂蝿膁节蚁螈袁肅薇螇羃芀蒃螇肆肃荿袆螅艿芅袅袇肂薃袄羀芇蕿袃膂膀蒅袂袂莅莁袁羄膈蚀袁肆莄薆袀腿膆蒂罿袈莂莈薅羁膅芄薅膃莀蚃薄袃芃蕿薃羅蒈蒄薂肇芁莀薁膀肄虿薀衿芀薅虿羁肂蒁虿肄芈莇蚈螃肁莃蚇羆莆蚂蚆肈腿薈蚅膀莄蒄蚄袀膇莀蚃羂莃芆螃肅膆薄螂螄莁蒀螁袇膄蒆螀聿葿莂蝿膁节蚁螈袁肅薇螇羃芀蒃螇肆肃荿袆螅艿芅袅袇肂薃袄羀芇蕿袃膂膀蒅袂袂莅莁袁羄膈蚀袁肆莄薆袀腿膆蒂罿袈莂莈薅羁膅芄薅膃莀蚃薄袃芃蕿薃羅蒈蒄薂肇芁莀薁膀肄虿薀衿芀薅虿羁肂蒁虿肄芈莇蚈螃肁莃蚇羆莆蚂蚆肈腿薈蚅膀莄蒄蚄袀膇莀蚃羂莃芆螃肅膆薄螂螄莁蒀螁袇膄蒆螀聿葿莂蝿膁节蚁螈袁肅薇螇羃芀蒃螇肆肃荿袆螅艿芅袅袇肂薃袄羀芇蕿袃膂膀蒅袂袂莅莁袁羄膈蚀袁肆莄薆袀腿膆蒂罿袈莂莈薅羁膅芄薅膃莀蚃薄袃芃蕿薃羅蒈蒄薂肇芁莀薁膀肄虿薀衿芀薅虿羁肂蒁虿肄芈莇蚈螃肁莃蚇羆莆蚂蚆肈腿薈蚅膀莄蒄蚄袀膇莀蚃羂莃芆螃肅膆薄螂螄莁蒀螁袇膄蒆螀聿葿莂蝿膁节蚁螈袁肅薇机械创新设计创新设计项目:新型助残车系列设计者:阮成功设计者所在单位:福州大学机械系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福州大学98级综合班指导老师:叶仲和教授新型助残车系列福州大学机械工程系阮成功随着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居民住房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厂矿企事业单位、居民住宅区中高楼林立,楼道中因缺乏电梯造成如购物后的搬运不便,老弱病残者及医院急救时病人的上下楼困难等问题。

其独特的四齿啮合式车轮及双自由度传动系统、单片机控制的智能控制系统,保证在整个过程中系统的振动小、运行平稳。

加之其结构简便,操作简单,载重量大,因而适用于残疾人助残车系列,稍经组合还可以应用于居民住宅区及厂矿企事业单位的上下楼物品搬运。

1 现有装置的结构与分析现有装置的结构有一种是在回绕轴心转动的分叉构件(三叉或两叉)的每个叉端设置能相对叉杆空转的小圆轮(见图1 )。

当将它们设置在车架下方时,通过推拉车架沿楼梯倾斜方向运动,小轮在楼梯的垂直面和水平面上接触滚动,从而解决了一般车轮无法上下楼梯的问题。

机械创新设计-39页精选文档

机械创新设计-39页精选文档
一)挖掘深化创造原理
汽车发动机的演变及燃气的变化 汽油和柴油 天然气 氢气 水燃料 液态空气 混合动力
第五章 创造原理
一、原极思维创造原理
二)继承借鉴创造原理
继承创造原理 继承近于模仿,但并不是简单的原无重显。 我们机械设计能力来源于机械原理和实践;也得益于生活中的 体会
桥梁设计
A、跨梁式:南京长江大桥(继承古代拱型桥) B、牵引式:杨浦大桥(继承了山区峡谷河川上的铁索桥) C、混合式:杭州湾大桥
实现教学“中心”地位的转移
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科技活动体系、营造创新氛围
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nm 科技创新能力=Σ Ai *Σ Bj *Ω
i=1 j=1 Ai: 个人专业技术水平 Bj: 个人创新意识 Ω : 单位创新机制、体制影响因子
第四章 创造性思维
一 思维及思维的类型
一)思维的定义与特性
机械创新与实践
第一讲 主讲:施小明
第一章 引言
一 创造漫话
一) 什么是创造 创造活动的特征 创造的主体性 创造的新颖性 创造的价值性
二) 什么是创新
第一章 引言
二 创新与社会发展
一)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二) 创新是技术进步的必由之路 技术引进 自主技术开发
第一章 引言
三 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 适应制造业发展的工程教育与实训趋势
应用为本,注重实践 创新之上,变化是永恒的主题 以人为本,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 信息化技术发展和应用
第三章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与机制研究
一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是人才培养和建设的需要 是高校蓬勃发展的需要 是高校决定了培养创新人才的地位和职能

机械创新设计方案

机械创新设计方案

⑦实现给定的运动位置
指两个连架杆的对应位置,以及浮动构件的导引位置。
⑧实现某些特殊功能
有增力、增程、微动、急回、夹紧、定位和自锁等。
PPT文档演模板
机械创新设计方案
第四章 机械系统方案的创新设计
第二节 功能综合
三、功能分解
一个系统的总功能是该系统中各子系统乃至各个元件共同 完成的。各子系统分担各自的分功能、子功能,乃至功能元。 各分功能的类型不完全相同,它们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为 了更方便地求得功能解,即确定实现功能的工作原理,需要将 系统的总功能进行分解。
(1)驱动功能 为系统提供能量或动力,它接受测控部分发出的指令,执
行驱动部分工作。其功能载体为各种类型原动机。如电动机、 内燃机等。
(2)传动功能
传递驱动和执行部分之间的运动和动力。包括运动形式、
性质、方向、大小的变换。其功能载体可以是机械式、液压气
PPT文动档演模式板 或电磁式等。
机械创新设计方案
PPT文档演模板
机械创新设计方案
第四章 机械系统方案的创新设计
第二节 功能综合
二、功能分类(续)
2.按三要素变换的物理作用进行分类 为了有利于开拓与创新,常把机器、设备、仪器中的复杂
过程,即功能归结为物理的基本作用类型。 (1)转变—复原
凡是引起能量、物料或信号特性发生变化的活动都应称为
转变或复原。它具有类型的特征。
衣物的分离。探索实现这一功能解的过程就是明确效应,确定 其工作原理。一旦确定了工作原理,就要按照工作原理寻求相 应的工艺动作。其中每一步骤都存在多个解,每个解都是创新 的产物。
PPT文档演模板
机械创新设计方案
第四章 机械系统方案的创新设计

机械创新设计范例[1]

机械创新设计范例[1]

12/17/2019
6
方案选择与分析
根据前述设计要求,推瓶机构应为一 具由急回特性的机构,且为了提高工作效 率,一是行程速比变化系数K尽量大一些; 在推程(即工作行程)中,应使推头作直线 运动,或者近似直线运动,以保证工作的 稳定性,这些运动要求并不一定都能得到 满足,但是必须保证推瓶中推头的运动轨 迹至少为近似直线,以此保证安全性.
8
设计参数表
项目 推进距离 推程平均速度 回程平均速度 极位夹角 曲柄长度 连杆长度
12/17/2019
参数 s=600mm v=45mm/s
v’=1.3v θ=24.5° A=335mm B=850mm
9
本机构采用了曲柄滑块机构(如下页图 示),齿轮机构,瓶子的运动分为直线 运动和转动,直线运动由神进瓶里的曲 柄滑块机构来完成,瓶子的转动由同向 转动的导辊来完成。利用瓶子的运动来 清洗瓶子的内外表面。
导辊的运动有定轴齿轮来完成,两个从 动轮的同向旋转带动导辊的同向转动, 而带动瓶子转动。(如下页图示)
12/17/2019
12
导辊的俯视图
12/17/2019
13
12/17/2019
14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小组成员: 梁 勇 秦 飞 程 树 韩爱明
12/17/2019
1
洗瓶机的设计
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 功能分解及工艺动作分解 方案选择与分析
12/17/2019
2
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
1.工作原理
为了清洗瓶子的外表和里面,需将瓶 子推入同向转动的导辊上,导辊带动瓶 子旋转,推动瓶子沿导辊前进,内外转 动的刷子就将瓶子洗净。它的主要动作 是将瓶子沿着导辊推动,瓶子推动过程 中将瓶子旋转以及将刷子转动。

机械创新设计

机械创新设计

保健办公椅作品内容简介鉴于众多工作疾病是由于不良工作环境与方式引起的,我们针对人们长期以坐姿工作学习所产生的脊椎及颈部酸痛的现象而设计了该保健办公椅。

该保健椅在原有办公椅的基础上,基于人机工程学原理,创新性地增加了实现脊椎拉伸与按摩的简捷机构。

其通过螺旋副升降机构实现可移动椅背与固定椅座的相对升降运动。

当使用者将上、下肢分别用固定带固定在椅背和椅座上时,通过上述运动即可实现有效地脊椎牵引。

在椅背与椅座分离的同时,固定椅座的靠背内部所具有的可调节弹性活动曲面产生受压拱起,及时填补了因拉伸而造成的脊椎下部与靠背分离的空隙,并在拉伸时起到支撑脊椎及接触式按摩的作用。

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的双臂可以进行小范围的活动,从而在不影响正常的办公学习的前提下达到缓解工作疲劳舒展身体的目的。

该作品的主要创新点有以下几点:1.用简捷的螺旋副升降机构替代以重物拉伸为理念的传统医用拉伸机构,该螺旋副可以缓慢均匀地实现所需功能,并使受力分布均匀;2.用固定接触式按摩取代原有按摩机构普遍采用的间歇运动的按摩方式,既达到按摩的目的又避免了运动式按摩可能对处于紧绷状态的脊椎造成的物理伤害。

推广应用价值该机构设计简捷灵巧,基于普通办公椅进行理论设计与改造,有别于市场上的医用脊椎牵引器械及专用按摩椅,它集上述二者的功能与一身,避免了现有的锻炼器械占用较大场地,需集中时间进行锻炼的缺憾,利用工作及工作间隙即可达到保健的目的。

该机构主要针对长期以坐姿工作或学习的人群设计,能有效缓解由于工作环境造成的脊椎及颈部酸痛。

鉴于社会对工作效率要求的提高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该作品应有较为广泛的推广及应用前景。

人体为何需要按摩按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为机体提供充足的养分、改善淋巴排毒、放松肌肉、重整骨骼。

当人体承受压力时,身体会紧张僵硬,血管会因此受到挤压,令血液流量减少;体内代谢物和毒素便会积聚在肌肉纤维内,通过按摩可增加肌肉的血液流量,有助于细胞内毒素和代谢物排除体外,使人体恢复活力、倍感轻松。

机械创新设计范例5

机械创新设计范例5

2001年7月
爬杆机构(单侧)
2
1
• • • • • •
1.上自锁套 2.电机 3.曲柄 4.圆杆 5.连杆 6.下自锁套
2001年7月
自锁套结构图
• 1.钢球 • 2001年7月
爬杆运动示意简图(一)
• 图a .为初始状态,上 下自锁套处于最远极 限位置同时锁紧
2001年7月
四.设计体会
• 小组成员---蔡志祥 • 一.本次创新设计给了我们一个把书本所学知识 运用到实践的机会,同时给了我们一种自信。因为以 前学的科目仅局限于在课堂听听,课后做做作业而 已,平时学习的动力也很直接,为了考试。一考完, 就谁也不认识谁了!学的累,没有兴趣!“学无所用!” (感觉在做无用功)但这一次并不一样,《机械原理》 考试没有考到的东西,在设计中得到了应用,虽然有 时很烦,又要计算又要编程序,但心里还是很开心 的,因为这是我设计的!!!
2001年7月
三 设计方案的构思及分析
(各功能的实现方案及选择)
2001年7月
1.爬杆功能的实现
• 爬行机构是简单的曲 柄滑块机构,其中电 机与曲柄固连,驱动 装置运动。上下四个 自锁套是实现上爬的 关键机构。 • 当自锁套有向上运动 趋势时,锥套.钢球 与圆杆之间会形成可 靠的自锁,使装置不 下滑,而上行时自锁 解除。
2001年7月
同时,我们每个人都意识到一个 人的智力是多么有限。在这一次 的设计我们准备用 FLASH 表达 一个实体动画,但是我们其中没 有一个人精通。最后,在我们的 齐心协力下终于做成功。虽然表 达的不是很好,但是我们明白了 集体得力量是无穷的!
2001年7月
2001年7月
凸轮计算程序(C++)

机械创新设计(第一章)

机械创新设计(第一章)
提高创造力应当从培养良好的创造心理,了解创新思 维的特点,掌握创造原理和创造技法等方面起步。
可以说,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关键在于这些潜能能否 被有效激发,并使之强化并形成持久的创造力。实践证明,
只要经过有意识的学习和训练,人的创造力就可以有 效地被激发,并在创造实践中使创造力逐步巩固和提 高。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对有关科技人员进行创造工程 课程和实践训练,两年后取得很好的效果,按专利数 测算,这些人的创造力提高了三倍。 3、加强创造实践 创造能力的培养关键是加强实践训练。通过听课、阅 读等学习手段只能帮助大家了解创造的知识和技法,还不 能真正形成创造力。只有加强创造实践,用所学的知识去 观察分析客观现象,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出别出心裁的作 品,创造力才能形成。
第三节 机械创新设计的概念及过程
一、机械创新设计的概念: 1.机械创新设计(Mechanical Creative Design, MCD): 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利用人类已有的相关科学技术 成果(理论、方法、技术、原理等),进行创新构思,设计出 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及实用性的机构或机械产品(装置)的一 种实践活动。 2.机械创新设计包含两部分:一是改进完善现有机械产品的 性能;二是创造设计出新机器(产品)
6)积极解忧,不信天命。挫折、失败经常伴随在创新的 全过程中,创新需相信自己的好奇心,不随波逐流或听 天由命;
7)才思敏锐,激情迸发。创新人才思维敏锐,激情迸发 才能进入佳境。 2.非智力因素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智力因素: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记忆力 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主要指:兴趣、情感、 意志、性格 1)兴趣、情感;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 动的意识倾向,……兴趣可以使人的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 状态,使人能够最佳地接受教育信息,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 激发求知欲,兴趣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的一种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创新设计(较完整版)第一讲1、机械创新设计与现代设计、常规设计有什么差异和关联?创新设计方法: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利用人类现有相关科学技术知识,实现创新构思,获得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成果.特点:强调发挥创造性,提出新方案,提供新颖。

独特的设计方法,获得具有创新性、新颖性、实用性的成果。

现代设计:以计算机为工具,运用各类工程应用软件及现代设计理念进行的机械设计。

常规设计:常规设计是以应用公式、图标为先导,已成熟的技术为基础,借助设计经验等常规方法进行设计关联:机械常规设计始终是最基本的机械设计方法,在强调现代设计、创新设计时不可忽视其重要性。

创新设计的基础——常规、现代设计方法的综合、灵活运用。

现代设计方法仅仅借助了先进、高效的计算机应用手段,提高了设计过程的效率,但没有脱离常规设计的思维。

2.现代创新人才应具备那些基本素质?(1) 具备必须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2) 不断进取与追求的精神(3) 合理的创新思维方式(突破传统定式)(4) 善于捕捉瞬间的灵感(创新的必备条件)(5) 掌握一定的创新技法3.学习机械创新设计的内容有那些?1.机构的创新设计2.机构应用创新设计3.机构组合设计产生新机构系统4.机械结构的创新设计5.利用反求原理进行创新设计6.利用仿生原理进行创新设计第二讲1简述创造性思维四大特性(方法的开放性;过程的自觉性;解决问题的顿悟性;结果的独特性)。

影响创造性思维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哪些?(1)天赋能力:与生俱来的所有神经元(2)生活实践:后天实践活动具有的重大意义(3)科学地学习与训练科学、简单易行的专业学习与训练2.了解和阐述创造性思维、创造活动、创造能力三者的关系。

3.理解综合、分离创造原理的特性和基本实施途径。

概念:有目的的将复杂对象分解,提取核心技术,并利用于其他新事物。

特征:1)与综合创造原理对立,但不矛盾;2)冲破事物原有形态的限制,在分离中产生新的技术价值;3)实质上综合法与分离法两者无明显界限,实践中常常相互贯穿,共同促成新事物。

实施途径:1)基于结构的分解;2)基于特性、原理的列举分离第三讲1.学习创造原理的基础知识有什么实际意义?2.物场三要素是指什么?(两个物与一个场)比较完全物场(三个要素齐全的场)、不完全物场(三要素中有两个要素存在的场)、非物场(三要素中仅有一个要素的场)的异同。

3.列举三种所熟悉的创造理论,简述其实施的基本途径。

(1)物场要素变换:电磁场取代机械场(2)物场要素补建:超声波加工(特种加工工艺)第四讲1、实施群体集智法应遵循哪些原则?提出自己运用此法的技巧。

(要求从不同角度提两点)1.自由思考原则:解放思想、消除顾虑2.延迟评判原则:过早的结论会压制不同的想法,可能扼杀有创造性的萌芽3.以量求质原则:相关统计表明,一批设想的价值含量与总数量成非线性正比。

4.综合改善原则:充分利用信息的增值。

2.为什么设问探求法特别强调“善于提问”?简述所学的九种基本提问。

●学习者的基本技能●创造者分析、解决问题的基础①有无其他用途;②能否借用(直接);③能否改变使用(间接);④能否扩大(改良);⑤能否缩小(改良);⑥能否代用;⑦能否重新调整;⑧能否颠倒;⑨能否组合3.如何理解希望列举中的需求与创造的关系?(1)需求引导创造 (2)创造满足需求第五讲1.什么是黑箱思维方法?试运用黑箱法对身边一常见物品(事件)作功能、特性分析。

(如:手机、电池、电脑、照相机、万用表、卡尺、千分尺、投影仪等)概念:分析未知系统与周边环境的输入、输出及其他关系,了解其原理、结构、功能、特性。

2.系统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方面?技术方面;经济方面;社会方面3.加权评价法有哪些主要步骤?计算定量分值与模糊分值方法上有何不同?步骤:1.列举指标;2.加权系数分配;3.无量钢化;4.加权积分;5.结论1.定量积分按规则统一对可量化指标进行评分。

2.模糊评价运用集合和模糊数学的处理,对模糊信息数值化。

第六讲1.叙述平面四杆机构演化成曲柄滑块机构的过程。

如图,将CD的长度增至无穷大即可得到曲柄滑块机构2.以曲柄滑块机构用于中小型压力机设计为例,叙述运用改变运动副尺寸获得创新设计的方法。

第七讲(缺讨论题)一. 机构在机械设计的地位二. 机构的演化和变异1.机架变化影响机构功能2.运动副尺寸、结构变化3.构建尺寸、形状变化(杆、轮、盘)三. 机构的等效取代空间与平面、高副与低副、滑动与滚动第八讲1.了解最简机构、基本机构、Ⅱ级杆组、Ⅲ级杆组的定义及应用。

最简机构:由2个构件和1个运动副组成的开链机构。

特点:●最多构件数为2 ●开链机构基本机构:含有3个以上构件、不能再进行拆分的闭链机构。

(运动副不限)特点:闭链且不可拆分性Ⅱ级杆组:两个构件、三个运动副构成。

Ⅲ级杆组:级杆组由4个构件、6个运动副组成,其中三个内接副,三个外界副。

2.绘制示下列杆组原理简图:(1)Ⅱ杆组内接移动副外接为转动和移动副;(2)Ⅲ杆组3个内接副为转动,外接2个移动、1个转动副;(3)Ⅲ杆组内接副2个为转动副、1个为移动副,外接3个转动副。

(1)内接副为移动副(外接为转动、移动)答案为第三个补充:内接副为转动副(外接为转动、移动)(2)答案为第三个(3)答案为第一个3.列举2种串联机构,指明其实现功能。

第九讲1.机构并联有什么特征?常用并联有哪三种基本类型?(1)刚度质量比大。

因采用并联闭环杆系,杆系理论上只承受拉、压载荷,是典型的二力杆,并且多杆受力,使得传动机构具有很高的承载强度。

(2)动态性能优越。

运动部件质量轻,惯性低,可有效改善伺服控制器的动态性能,使动平台获得很高的进给速度与加速度,适于高速数控作业。

(3)运动精度高。

这是与传统串联机构相比而言的,传统串联机构的加工误差是各个关节的误差积累,而并联机构各个关节的误差可以相互抵消、相互弥补,因此,并联机构是未来机床的发展方向。

(4)多功能灵活性强。

可构成形式多样的布局和自由度组合,在动平台上安装刀具进行多坐标铣、磨、钻、特种曲面加工等,也可安装夹具进行复杂的空间装配,适应性强,是柔性化的理想机构。

(5)使用寿命长。

由于受力结构合理,运动部件磨损小,且没有导轨,不存在铁屑或冷却液进入导轨内部而导致其划伤、磨损或锈蚀现象。

(6)不足:由于结构的原因,它的运动空间较小●I 型并联机构系统●II 型并联机构系统●III 型并联机构系统2.以往返活塞式发动机为例,描述如何通过机构并联实现特定的功能。

如六缸发动机曲轴连杆机构,它由六个曲柄滑块机构并联组合而成,各并联机构的结构尺寸完全相同,六个机构的曲柄设计在同一根曲轴上,并且曲轴分为三组,每组两个,三组曲轴在圆周上均匀布置。

当主动件活塞上下运动时,曲轴即可实现无死点位置的定轴回转运动,克服曲轴滑块的死点问题,而且提高了旧的动平衡性能,可减少发动机的振动3.分析教材P172图26增力机构。

(基础机构、附加机构、实现功能)第十讲1.分析机构的复合组合与叠加组合的差异。

提示:依据定义对比复合组合:一个2自由度机构(基础机构)与两个单自由度机构按一定方式组合形成的封闭机构。

叠加组合:在一个机构(基础)的可动构件上再安装一个或多个机构(附加)的组合方式。

2.为什么附加约束法不同于所述的四类组合?在多自由度机构中,人为地增加约束条件,从而达到机构创新设计的目的。

第十一讲1.叙述、理解机构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

1)功能:运动、承载、精度、耐磨、抗腐等2)使用要求:操作环境、使用环境等。

3)结构工艺性:便于制造、装配、保养、维修4)人机工程:人性化操作、劳动强度、环保2.零部件结构变换主要包括哪四方面内容,试举例说明。

1.形状变换(平带、三角带、同步齿轮带);2.位置变换(平口带、交叉带、半交叉带);3.数目变换(三角带的根数,同步齿形带的齿数);4.尺寸变换(三角带的断面型号、同步齿形带的模数);第十二讲1.分析教材p207图9.22三种支撑设计的差异,说明其优劣。

2.如何通过改进结构提高零件疲劳强度?1)减少结构尺寸的突变;2)分散应力集中源3.创新设计中低副取代高副有何意义?应注意什么问题?第十三讲为保证设备机架的使用功能主要采用哪些结构措施?第十四讲论述实施反求工程的一般程序。

2.现代创新人才应具备那些基本素质?1.什么是黑箱思维方法?试运用黑箱法对身边一常见物品(事件)作功能、特性分析1.了解最简机构、基本机构、Ⅱ级杆组、Ⅲ级杆组的定义及应用。

2.绘制示下列杆组原理简图:2.以往返活塞式发动机为例,描述如何通过机构并联实现特定的功能。

1.分析机构的复合组合与叠加组合的差异2.零部件结构变换主要包括哪四方面内容,试举例说明。

1.分析教材p207图9.22三种支撑设计的差异,说明其优劣。

创新设计的精髓——意识、技法创新的三大特征新颖、独特、实用在设计领域中提出新的理念、理论、方法,从而得到具有独特、新颖、实用的产品。

思维与能力构成了创新设计的必须条件。

获取机械创新设计成果的三大要素:思维方法、创新理论、创新技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