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研究共53页文档

合集下载

12-15岁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研究

12-15岁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研究

12-15岁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研究初中阶段是青少年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的个体离开小学,步入初中,逐渐接触社会,身边的环境发生改变,个体也从儿童慢慢转变成青少年,无论生理还是心理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也就进入了我们所谓的“青春期危机”阶段。

处在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如果没有很好地适应此时的身心变化,很容易出现叛逆、自卑、人际交往等危机。

在对辽宁省初中生的人格调查中发现,不适应型的初中生占总人数的24.2%,其中低控型的初中生存在情绪不稳定、不良行为等问题,而过度控制型的初中生由于其自我控制不灵活,平日生活中缺乏表达自我情感的能力。

健全人格属于高层次的心理健康,是指在其人格结构中,具有普遍性、积极适应性的典型人格特质健康、均衡地发展。

健全人格培养有助于初中生展现和释放自身的个性特征,这一时期形成的人格品质,会对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以往有关人格促进的研究存在两方面问题:其一,多从问题行为干预入手,以“缺陷”的观点来研究青少年的发展;其二,从单一人格特质或情绪控制等角度对青少年积进行培养,没有从人格的整体出发,促进个体人格的全面发展。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设计出符合初中生发展的、有效的健全人格培养方案,进而实现初中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本研究包含四个研究,具体内容如下:研究一,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目标的构建。

首先采用问卷法请教师、家长和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人格特质按需求性进行排序,整合排序结果,并结合内容分析法最终确定初中生健全人格发展的总目标。

在此基础上,结合初中生人格各特质的年龄特点,让教师、家长描述各年级初中生在各个特质上的积极行为表现,最终提出培养的阶段目标,即初一、初二和初三学生在各特质上应达到的水平。

研究二,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活动库的设计。

在培养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指引下,根据沉浸体验、团体动力说、发展的关键期等理论,选取团体体验式心理训练活动为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的最佳载体。

小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研究

小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研究

《小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研究》实验方案一、课题的提出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需要的人才是有独创精神的人才,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素养,而且还要有健全完美的人格。

人格的发展完善伴随着人生命的始终,而少年儿童时代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

因此,从小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人格就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我们过去的教育存在着许多误区。

第一,重智育轻德育,以学习成绩好坏,是否听话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标准,而忽视了学生的自强、自查、自理和责任意识、耐挫等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其后果是学生畏难情绪严重,一旦出现问题,心理承受和排解能力差,导致近年来学生自杀现象有增无减。

第二,重个体轻集体,目前我校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享受国家、社会、学校、老师的厚爱,生活环境优越,个人利益唯上的意识强,但对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却很少思考,缺乏责任心、危机感和使命感。

其后果是学生的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对集体漠不关心,冷酷,与人交流、协作能力差,不会宽容别人。

探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受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缺失,导致我们的教育缺少了从小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坚持学校是育人主阵地的原则,必须坚持学校教育首要联合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力量,协同配合原则,不许坚持学校德育工作中健全人格的培养要生活化与活动化原则。

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旨在克服上述弊端。

本课题着眼于少年儿童的日常行为,着重进行有关少年儿童在做人、做事、行动、思想、学习等方面的良好行为研究与实践以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为学生的健康人格的构建奠定基础,学习具有应用价值,最终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同时,将为小学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新思想,为今后在学生健康养成上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二、理论依据1、遵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的指示精神,一是“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寓德育于活动之中”;二是“要做到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切实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

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与塑造

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与塑造
、影响人格发展和形成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但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
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不同。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 较大的特征上,遗传因素较为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 素关系紧密的特征上,后天环境因素更重要。人格发展过程是遗传与环 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影响人格发展方向及形成的难易。 人既是一个生物个体,又是一个社会个体。人一出生后,各种环境因 素的影响就开始了,并会作用于人的一生。后天环境的因素是多种多样 的,小到家庭因素,大到社会文化因素,而这些因素对大学生人格的发 展更为重要。
4.功能性 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乐的根源。正如人们常说的“性格决定
命运”。人格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人们常常使用人格特征解释某人的言行及事件的原因。面对挫折与失败, 有志者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失败的废墟上重建人生的辉煌;而怯懦的人 一撅不振,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当人格功能发挥正常时,表现为健康而 有力,支配着人的生活与成败;当人格功能失调时,就会表现出懦弱、无 力、失控甚至变态。
上一页
返回
第一节 人格的概述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气质、
性格和体质等方面不同于他人的心理因素以及相应的认知方式、情感反 应方式和行为方式,组成一个人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各个方面的特征。 有的人觉得世界充满爱,到处都有亲人、朋友和好人,到处都能够得到 帮助和关心;有的人觉得这个世界就是人间地狱,到处都充满冷遇、欺骗、 歧视、仇恨、虐待等。有的人助人乐,有的人损人利己,有的人心直日 快,有的人城府很深,有的人说到做到,有的人日是心非。然而,我们 在生活中,总是免不了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总是要与人建立各种各样的 联系,有许多人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不了解与之打交道的人,因而,吃 了不少的亏,他们总结了不少心得,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 可无”“知人知面不知心”“老实人总是吃亏”等。因此,认识自己和 了解他人,在我们的人际交往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中小学生心理保健与健全人格培养”课题研究报告

“中小学生心理保健与健全人格培养”课题研究报告

“中小学生心理保健与健全人格培养”课题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1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使得人们的价值观趋向多元化,各种心理矛盾日趋突出。

2家庭结构变化给中小学生幼稚的心灵带来众多的矛盾和冲突。

3片面追求升学率、过重的课业负担以及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影响,给中小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心理不适和心理障碍。

4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家长共同面临的现实问题。

5心理素质是民族和公民素质的基础,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每个学生健康成长,走向成材之路的保证。

6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保健,为培养跨世纪人才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已成为基础教育的当务之急。

因此,“中小学生心理保健与健全人格”实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一)研究目标以提高中小学生心理免疫力和对社会的适应力为出发点,探索健康人格构成的关键品质,以构建出适合国情、区情、校情的中小学生人格培养模型、教材和操作系统。

(二)研究内容将目标分解为三个内容系统展开研究。

1认知动力系统: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1)采取实证和行动研究法,通过日常教学工作,贯彻和谐、兴趣、成功三原则,做到师生合作、全员启动、教有特色、学有特长,以达到乐教、乐学、乐思、乐考,调动个性积极性之目的。

具体来说,学校可以制定学生学习心理研究计划,或进行诸如“乐学、乐考”、“我能行”等实验研究,也可以进行学生学习兴趣或态度及后进生学习心理状况的研究,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制定课程改革方案,开设心理课、侧重于学生自主自立、全面素质提高的研究,如“快乐教育”研究等。

(2)以北京市崇文区光明小学为主要实验带动校。

2品德行为系统:形成良好品格和行为习惯(1)学校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龙头,制定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知形统一,以课堂为主渠道的研究计划,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和行为品格。

(2)以北京市崇文区宝华里小学为主要实验带动校。

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教育研究总报告(黄希庭 西南大学)

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教育研究总报告(黄希庭 西南大学)

课题名称: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教育研究课题批准号:DBA010162课题类别:教育部重点课题课题经费:3.2万元学科分类:教育心理课题鉴定时间:2008年12月课题负责人:黄希庭西南大学主要成员:郑涌、陈红、李伯约、张志杰、石伟、郑剑虹、凤四海、夏凌翔、符明秋、凌辉、李祚山、毕重增、范丰慧研究总报告摘要本研究对健全人格的标准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确定其理论内涵;从人格的综合研究取向以及人格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的视角来探讨自立、自信、自尊、自强的心理结构;其目的是以此为基础建构健全人格养成教育模式。

系统地采用适合于健全人格研究的多种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调查法、测量法、实验法,运用了模糊聚类分析法、模糊偏序关系矩阵排列法、多特质多方法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法因素分析等多种统计手段,对健全人格的内涵、结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广泛的实证研究。

采用文献分析法、个案法、问卷调查法(包括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来探讨自立、自信、自尊、自强的心理结构;将采用教育实验法、个案法、问卷法来探索健全人格养成教育模式。

在重庆、四川、湖北、陕西、贵州、云南等省市的十二所中小学进行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的调查和教育实验。

在探索性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和修订有关健全人格评定量表和中小学生健全人格养成读本。

一、研究目的人格的力量是伟大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周围的人们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意志坚强者,另一类是意志薄弱者。

后者面对困难挫折总是逃避、畏缩不前;面对批评极易受到伤害,从而灰心丧气,等待他们的只有痛苦和失败。

但意志坚强者却不同。

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体力劳动者,也有脑力劳动者,有母亲父亲、老人,也有年轻人,在他们的健全人格中都有一种坚毅不拔的品格。

这种品格在面对困难时仍有内在的勇气去承担外来的考验。

小、中、大学生是我们祖国和民族的希望。

研究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教育对于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事业的实现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研究报告

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研究报告

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研究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当今世界教育现代化的主导观念之一就是教育的“人性化”。

这意味着现代教育不仅要有认知教育,更要有情意教育,不能仅着眼于知识传授和智能开发,必须注重人格的全面发展。

人格的全面而充分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的成果,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因素。

1、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作为学校教育首先就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德育的根本任务是影响人格,形成德性。

2、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学习一方面越来越个人化,另一方面越来越社会化。

这就对个人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学习的个性化要求学习者必须对自己负责。

二学习的社会化,要求学习者必须学会对他人负责,学会合群、乐群、合作。

3、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是是青少年健全发展的客观需要。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其思想意识、人格素养正处于形成的过程中。

如果缺乏具有针对性的人格教育,这些人格弱点就会逐步“放大”,甚至导致错误的人生定向。

4、本课题的研究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需要。

教师作为以学科教学为媒体的学生人格导师。

首先,教师本身必须具有健全的人格。

其次,教师本身必须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形成全新教学理念。

二、研究目的和概念界定研究目的:通过课题研究,以本校的学生为实验对象,理论结合实际,探索在农村中学学生健全人格的类型,人格偏差类型及形成原因,结合课程改革,系统整合学校心理教育、德育、美育和其他各科教学,全面提升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情操,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培养健全人格。

同时,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推动本校教科研工作的开展,为本校培养一批教研骨干,形成教师参与的浓厚氛围,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层运作。

概念界定:1、人格人格即个性,是个体与其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身心组织,是指一个人的各项比较重要和相当持久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摘要:现在的工业学校的学生属于“00后”,在身心发展、价值认知、思想起伏、兴趣爱好上有共性。

他们中的多数学生受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影响,有些表现出急功近利、好逸恶劳、价值偏失、好吃懒做等社会性问题。

如何让工业学校这些性格有缺陷的学生转变过来,让他们思想走向正规、行为转向正常、道德品行高尚,让他们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积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是每一个工业学校班主任的努力方向和努力目标。

关键词:技巧情境塑造交往行为评价榜样集体活动人格价值人生观工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学习一般,性格倔强,思想偏离,行为失常。

作为班主任老师,要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好学上进、乐观开朗、善于交流、勇于实践等优良品质,培育健全的人格,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班主任要善于使用各种教学技巧,使用情境教学法来塑造学生人格班主任在教学中应留意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感受的整合,选取和提取与学生生活紧密有关的社会热点和生活素材,执行生命教育理念,在当前的生命主题中准确地进行价值导向,激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在班会中,班主任可以使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一个生活中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在分析和讨论中明白真伪、明白对与错。

如在地震发生时,教师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用生命保护学生,为学生打通生命之道。

通过这个案例让学生思考和小组讨论,学生们了解到老师用自己的生命来保护学生的生命,用阳刚的行动演绎了做一名教师的内涵,解读到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品德无私的,认识到职业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老师爱学生,学生应当尊敬老师,应当用爱回报爱。

学生们也要和老师一样,付出自己的热情、付出自己的力量来回报社会。

这样,在生活情境的再现和讨论中,激励学生的兴趣,转型感知,增进情感,内化道德,不断完善学生的思想认知,提升自己的思想观念,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和人格。

二、班主任通过案例教育学生人与人之间的正确交往行为,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来培养学生人格课程标准倡导独立自主、相互协作、探讨研习。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019年精选文档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019年精选文档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健全人格是一个表达人的本质存在状态的新时代概念。

健全人格的理想标准就是人格的生理、心理、道德、社会各要素完美地统一、平衡、协调,使人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对于自身而言, 其基本特征主要包括积极客观的自我认识,正视现实,对他人、对社会具有理性认知,有健康的体魄、愉快乐观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有良好、稳定、协调的人际关系,独立的自我意识,有责任感和创造力,努力为自己的未来而奋斗等等。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培养学生自信心为切入点,营造学校的办学文化,努力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努力创设条件,关注师生的心理健康,营造良好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一方面是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辅导。

只有心理健康、充满自信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自信、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人格健全的学生。

通过组织教师参加专业知识培训,为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以及有机的疏导工作,有效地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另一方面,在学校三个年级开设心理健康课程,配备专责心理辅导教师,成立心理健康领导小组。

设置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配备了专用电脑,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保障。

同时, 加强校本培训,请专家、学者、心理教师为教师、班主任、学生开讲座,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讨, 形成了人人重视心理健康 的氛围。

二、全覆盖、全方位,分年级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体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在一、二、三每个年级部分别 确立了“明贤、立贤、践贤”的主题,针对不同阶段学生共同的 成长课题给予指导,注重学生发展性心理辅导, 心理健康课程成为学校重点建设的校本课程。

高一侧重新生的适应性问题, 学生知道并继承“贤人”心理品质修养的优良传统, 感受体验学 校“育贤”文化,让学生学习现代贤人的修身养性知识和技能, 并配合以适当学习心理的辅导, 帮助他们正确定位,自省高中生 活,积极自我调适,使学生对整个高中生活充满信心,为身为奉贤中学的一位“贤人”而自信、 自豪。

教育中如何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doc

教育中如何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doc

教育中如何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品质的反映,人格健全的人,能够较好地适应环境,积极乐观去改善环境,适应快节奏的生活,高效率地学习,与大多数人的心理意向一致,行为符合社会群体要求。

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树立他们良好的人格尊严,给学生健康的人格感化,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培养跨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赋予学校的神圣使命。

培养怎样的人?人才的规格如何?怎样才能使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站稳脚跟,迎难而上,创造光辉业绩,这是学校教育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1.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上,教师应率先垂范,为人师表。

教师是学生的直接教育者。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对教育工作者、教师作出过高度概括,即“身正为师,学高为范”,这就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广博的学识,而且要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成为学生的楷模和典范。

这种“身正”和“学高”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常常得以实践、验证,作为教育者不仅要对学生“言传”,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身教”。

研究表明,教师的各方面品质对学生影响较大。

比如,教师精神振作、兴趣广泛、性格恬静、情绪高涨、意志坚强果断、生活有条理等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也是正面的、积极的、健康的;反之,教师精神沮丧,兴趣偏狭,性格暴躁,情绪低沉、怯懦或犹豫不决,生活杂乱无章等,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也是负面的、消积的、低沉的。

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举一动都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发展。

因此,得当的正确的行为方式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完善与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

这是学生进一步完善与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

这是学校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的重要方面。

一些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喜欢教师的学生说谎少,容易形成诚实的人格特征,不喜欢教师的学生则经常说谎。

这也从另一面说明教师人格对学生产生的具大影响。

2.在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过程中,班集体起着重要作用。

班集体是学校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学生学习、成长的摇篮。

一个好的班集体不仅使学生习惯系统的和有目的的学习,而且得到了克服困难的锻炼,同时品尝到集体生活的乐趣。

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人格是个使用频率很高、含义很广的词,对人格一词的解释也呈现出多义性:从伦理学上的意义来讲,人格指一个人的尊严和信誉;从法律学的角度来看,人格指享有法律地位的自由公民;在社会学上,人格指个人在社会上所扮演的角色;而心理学家们则认为,人格指个人的生活旨趣、认知方式和能力、情绪特征、意志品质和态度倾向等心理特征所组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①。

人格,实际上体现了人的心理能力的总和。

现代人格心理学原本受惠于弗洛伊德的临床心理治疗,他开创了心理学史上第一个人格研究理论。

然而,随着心理测量学、行为主义、实验心理学、完形心理学以及现代心理学学术思想和其他新兴学科的多重影响,现代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越来越偏离活生生的人,而把人格作为机械分析与研究的对象。

而心理学应用研究则不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越来越注重通过人格研究寻求提高人生存质量的方法和道路。

临床心理学的人格研究中,在治疗改变病态人格的同时,增加了对健康人格模式的研究和探讨。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完整的人格,包括人格心理特征和人格倾向两个方面。

人格心理特征又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表现在人们活动效率和活动风格方面的差异上。

人格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世界观。

它们制约着人格心理特征。

我们知道,国家是集人而成的,人的好坏与国家兴亡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

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②。

一个健全的现代人不仅需要经济实力,更需要人格、道德和精神生活。

一个健全的社会也是这样。

况且未来社会评价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程度的标尺已不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增长的指标与数字”,“民族精神振奋,国民人格完善,精神文明的高扬,民主的健全”也被作为评价其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

健全的人格是21世纪的护照。

因此,就现代学校教育而言,除了对人的知识技能进行教育培训外,加强学生的人格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重任。

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健全人格 课件(共53张ppt)

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健全人格 课件(共53张ppt)

健康人格小测试
(6)当你谈话时: ①你感到抑扬顿挫,眉飞色舞,手舞足蹈; ②你感到有些紧张; ③你把手自然下垂,偶尔有点手势。
(7)聚会时,不论你想不想吸烟,你总爱点上一支吗? (8)参加宴会时,你总是把眼睛盯在一盘或附近几样菜上,是 吗? (9)看到别人把大拇指藏在手心,拳头紧握时,你害怕吗?
健康人格小测试
老猫房上睡,一辈传一辈, 龙生龙,素: 家庭氛围、子女出生顺序、父母教养态度等
学校因素: 课堂教学内容、教育方式、师生关系、班集体气氛等
社会文化因素: 地区风俗习惯、传媒(电视、报纸、网络等)影响
教养方式类型: 权威型教养方式; 放纵型教养方式; 民主型教养方式 。
评分:第(6)题回答①得2分,②得1分,③得0分。其余8题, 答“是”得1分,“不是”得0分。
分析: 0—3分:人格健康,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沉着、坚定、
稳重,你的举止表明你是一个沉着老练,遇事不慌,自信、自 强,分寸得当,自制力强的人。这种自我控制能力是健康人格 的重要特点。
健康人格小测试
4—7分:人格健康的状况欠佳。表面上看,你很平静,但常 失去平衡。高兴时,信口开河、夸夸其谈;不高兴时,冷眼相 看、袖手旁观,情绪变化大。对你来说,至关重要的是学会自 我控制,从而达到人格结构的稳定和健全。
5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
人格的定义
人格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 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 总和,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能力是指个体顺利、有效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 条件;
气质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既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 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

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共53页文档

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共53页文档

END
16、业余生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1215岁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研究

1215岁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研究

1215岁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研究在现今社会,人格教育的重要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

特别是在12-15岁这个年龄段,初中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因此,针对这一阶段健全人格培养的研究,对于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和行为习惯,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思维、情感、行为和价值观的独特模式。

在12-15岁这个阶段,初中生的人格特质开始形成,并且这些特质将在他们的一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对初中生进行健全人格培养,可以促进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性格特点,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增强抗挫折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12-15岁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的策略和方法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孩子的情感需求,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

学校环境:学校应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律和责任感等积极的人格特质。

例如,开展心理健康课程、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

社会环境:社会应该为青少年提供健康、积极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

例如,加强对不良网络信息的监管,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质量等。

个人修养:学生应该通过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逐渐形成积极、健全的人格。

例如,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针对12-15岁初中生的健全人格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

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初中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6-12岁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研究:理论、实践与成果6-12岁是小学生的重要成长阶段,此时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都在发生显著变化。

在这个时期,小学生的人格特质逐渐形成,这对他们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针对6-12岁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理论基础、实践方法和成果,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儿童健全人格的培养。

农村小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研究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研究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研究”研究报告执笔人:哈尔滨木兰县民主小学柳虹颖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需要的人才是有独创精神的人才,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素养,而且还要有健全完美的人格。

人格的发展完善伴随着人生命的始终,而少年儿童时代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

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曾指出“如果在儿童的早年,不能合理地教育儿童,使儿童养成不良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将给以后的再教育带来几倍,几十倍的困难”。

正确引导和培养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关系着国运兴衰和民族复兴的重大问题。

因此,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世界和人格成长,确保他们能够以坚强、开朗、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走向成熟,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个教师的重托。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县城小学,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随着社会的发展,绝大多数农民家庭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生活环境优越的小学生个人利益唯上的意识强,但对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却很少思考,缺乏责任心、危机感、使命感。

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父母外出打工而被寄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远亲近邻,成为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贫困、学困生、父母离异等占三分之一,他们除了经济上贫困外,往往学习、心理、情感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情绪不稳、孤僻、胆怯、沉默、悲观和怪癖。

上述现象,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会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

因此,本课题组确立了“农村小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本课题的研究,就是从培养人、塑造人的角度的出发,努力探索农村小学生健全人格的标准,寻求形成农村小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结合农村小学生思想实际,采用学科渗透———引导发展环境熏陶——潜心塑造活动引导——自主体验”的具体操作策略,探索出一条引导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体现本地特色的活动体系,通过的我们教育实践追求,让学生扎好中华文化的根、扎好人类文明发展的根、做人的根、基础知识的根;全面树人,进行人格塑造,把学生引上正确的人生之路;优化现代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学,加强学生智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同时特别注重心理素质的培育,引导学生对生命、对精神世界、人格有一个较全面深刻的认识。

农村中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实施研究

农村中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实施研究

《农村中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实施研究》研究报告资阳市雁江区石岭镇金带铺初级中学课题研究组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产生的背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状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社会信息量增大,传播速度加快,传播媒介增多,而其中不乏暴力、黄色等有害内容,这些不健康的东西使中学生出现了一些消极人格的因素,如思维异常、情绪异常、性格异常等。

这些消极人格因素如不及时加以矫正和排除,从而使中学生形成如偏执人格、反社会人格等不健康人格。

而目前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单亲家庭比例增加,留守儿童增多,所有这些对中学生的教育和健康成长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和困难。

因此,系统地对中学生健全人格进行研究,加强对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1、培养中学生的健全人格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学习一方面越来越个人化,另一方面越来越社会化。

这就对个人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的个性化,要求学习者必须对自己负责;学习的社会化,要求学习者必须学会对他人负责,学会合群、乐群、合作。

2、培养中学生的健全人格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江总书记提出“以德治国”的理念,作为学校教育首先就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德育的根本任务是影响人格,形成德行。

3、培养中学生的健全人格是青少年健全发展的客观需要。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其思想意识、人格素养正处于形成的过程中。

如果缺乏具有针对性的人格教育,这些人格弱点就会逐步“放大”,甚至导致错误的人生定向。

另外,改革开放将我国的社会生活推向了崭新的时代,但急剧变革的时代步伐带来了中西文化的碰撞和新旧观念的交锋,许多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也伴随着科技文化的引进进入我国校园,使得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陷入了冲突、困扰,甚至一度出现混乱状态,心理状态的倾斜与失衡普遍,人格“低落”、“缺失”、“扭曲”、“变态”等现象呈现出增长势头。

班主任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策略研究

班主任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策略研究

班主任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策略研究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要把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学生人格的教育,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效率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班主任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语言感化,行为示范;小事引导,细节渗透;活动展示,培养自信;挖掘教材,学科启发;家校联系,共同教育。

标签:班主任;健全人格;培养;德育新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所以,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要把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学生人格的教育,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效率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那么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呢?在教育实践中,班主任应该不断探索,采取适当的措施,用心体会,全心呵护,着力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现结合教育实践做如下论述。

一、语言感化,行为示范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常常有学生家长对教师说“老师,我孩子就交给你了,他只听你的话”,虽然这样的教育观念并不正确,教师教育取代不了家长的教育,但足以说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所以,教师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

教师曾经任教过一个班级,一年级时班里转来一个男生小W,他穿着邋遢,不与同学和老师接触,行为习惯差,与同学发生矛盾时还向对方吐口水。

同学们都不爱和他交往,甚至有人给他取“野人”的外号。

为此,教师首先走访了他的家庭,了解到该生以前一直呆在一个偏僻闭塞之地,他的母亲爱赌博,每天都打牌、打麻将,不仅不照顾他,输钱时还将气撒在他身上,甚至动手打他,小W经常是旧伤未愈又添新伤。

后来,小W的爸爸将他带回家乡让小W的奶奶帮忙照顾他。

小W的奶奶说,他回来这么久,跟他说话他总是不吭声,还不洗澡也不换衣服。

老人一声声地叹息,言语中透露着无奈。

这一切,都提醒着教师要想办法改变小W,不然这朵“小花儿”就要失去鲜艳的色彩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