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于谦诗句名言
于谦诗句名言1.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就像那为了梦想不顾一切的人,哪怕历经磨难,也要坚守自己内心的纯粹。
比如那些在贫困山区支教的老师,面对艰苦环境毫不退缩,不就是在践行这种精神吗?2.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哎呀,这可不就像我们对亲密朋友的感觉嘛!每天都想和它待在一起,汲取知识的养分就像和朋友分享快乐忧愁一样。
想想我们读书时沉浸其中的样子,不就是和书这个“故人”亲密无间吗?3.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这多像那些历经磨难最终成功的人呀!运动员们不就是经过无数次的训练和挑战,在赛场上绽放光彩的吗?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正如诗句所说。
4.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哇塞,这真的是一种伟大的情怀啊!就像那些无私奉献的医生们,为了患者的健康,不辞辛劳地工作,不就是希望苍生都能幸福安康吗?5.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这不正是廉洁之人的写照嘛!看看那些清正廉明的官员,他们坦坦荡荡,不贪不占,两袖清风地为人民服务,免得百姓在背后议论纷纷呀!6. “戒尔无贪宝,流年不可헤。
”你说这像不像长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呢?提醒我们不要贪婪,时光可不等人呐!就像父母总是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把握好当下。
7. “人生由来不满百,安得朝夕事隐忧。
”可不是嘛,人生这么短暂,哪能天天因为一些小事而忧愁呢!我们应该像那些乐观豁达的人一样,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不是吗?8. “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这就好像有的人喜欢活泼多话的人,而有的人就偏爱安静内敛的呀!就像那沉默的石头,虽然不能言语,却有它独特的魅力让人喜欢呢。
9. “世间万物有盛衰,人生安得常少年。
”讲真的,这真的很现实啊!事物都有兴衰变化,人怎么可能永远保持少年呢?所以我们更要珍惜现在的时光,努力让自己的人生绽放光彩呀!我觉得于谦的这些诗句名言真的很有感染力和启发性,它们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生和世界。
游石头部落好结尾
游石头部落好结尾
1.“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生活中的石头,是那么平凡地存在,甚至不会引起人去多看一眼。
可走在石头村里,才发现,只要去细细观赏,其实每一颗石头都是独特的,幽雅不俗,有灵气的。
2. 在这古老的村庄里,到处可见石桌、石凳、石灶、石碾、石槽、石磨等日常生活用品。
看着这些无须打磨,更不用上色,完全保持着一种原生态的建筑群,仿佛置身于石头的世界,真让人流连忘返!
3. 快乐时光总是那么短暂,转眼到了该离开的时候,返程路上,大家都满怀留恋,互相分享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4.走进秋天,凝望那一泓碧水、山、云、树会重叠了你的身影。
真想时间可以定格,这次秋游真让我流连忘返啊!
5.树上的叶子。
被风吹落。
落在谁石头上。
像一团团火焰在熊熊燃烧。
树干和树叶加起来。
像一个巨大的火把。
来庆祝其他民族的火把节。
啊!石头部落真是让人流连忘返。
欢迎各位游客来游玩。
赞美石头的诗句名言
1. 天地至精之气,结而为石。
——《云林石谱》序
2. 如观嵩少,而面龟蒙。
坐生清思。
——《云林石谱》序
3. 石令人古。
——文震亨《长物志》
4. 花若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陆游
5. 园无石不秀,居无石不雅。
——苏轼
6. 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覼缕簇缩,尽在其中。
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
——白居易《太湖石记》
7.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
8. 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
——苏轼
9. 梅寒而秀,石文而丑,竹瘦而寿,是为三益之友。
——苏轼
10. 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
——白居易
11. 南轩旁列千万峰,曾未有此奇嶙峋。
乃知异物世所少,万金争买传几人。
——欧阳修
12. 万象皆从石中出,刻画始信天有工。
——欧阳修
13. 吾生尤爱石,谓是取其坚,摄拾满吾居,安然伴石眠。
至小莫能破,至刚塞天渊,深识无苟同,涉迹渐戋戋。
——沈钧儒
14. 顽然一块石,卧此苔阶碧。
雨露亦不知,霜雪亦不识。
园林几盛衰,花木几更易。
但问石先生,先生俱记得。
——郑板桥
15. 富贵神仙浑不羡,自高唯有石先生。
——吴昌硕
16. 石奇含天地,趣雅意隽永。
17. 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
——杜甫
18. 独自成千古,悠然寄一丘。
——张大千
19. 丑字则石之拮态万状皆从此出。
——郑板桥。
以下是10首描写石头的诗词
以下是10首描写石头的诗词
1.《石柜阁》杜甫(唐)
蜀道多早花,江间饶奇石。
2.《仲春晚寻覆釜山》钱起(唐)
交枝花色异,奇石云根浅。
3.《满江红·竹翠阴森》(节选)朱敦儒(宋)
寒泉浸、几峰奇石。
4.陆游咏石名句陆游(宋)
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5.《雪浪石诗》(节选)苏轼(宋)
太行西来万马屯,势与岱岳争雄尊。
飞狐上党天下脊,半掩落日先黄昏。
削成山东二百郡,气压代北三家村。
千峰石卷矗牙帐,崩崖凿断开土门。
6.《太湖石》白居易(唐)
烟翠三秋色,波涛万古痕。
削成青玉片,截断碧云根。
风气通岩穴,苔文护洞门。
三峰具体小,应是华山孙。
7.《答裴侍御先行至石头驿以书见招期月满泛洞庭》李白(唐)怅矣秋风时,余临石头濑。
因高见远境,尽此数州内。
8.《五月六日,发石头城,步望前船,示舍弟兼寄》沈亚之(唐)万里伤心极目春,东南王气只逡巡。
山鸟自惊啼傍人。
9.《次石头驿寄江西王十中丞阁老》韩愈(唐)
凭高试回首,一望豫章城。
人由恋德泣,马亦别群鸣。
寒日夕始照,风江远渐平。
10.《除夜宿石头驿》戴叔伦(唐)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形容有灵气石头的句子
形容有灵气石头的句子
1、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出处:唐代王建《望夫石》
释义:这望夫石伫立山头,日日夜夜经受着风雨的吹打,那远行的丈夫如果回来,望夫石应该会开口说话的吧?
2、花能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出处:宋代陆游《闲居自述》
释义:如果这世上的花朵儿能懂得人的心思,能说人话,那么会给人间增加多少麻烦啊,石块招人喜爱,是因为不会巧语虚言。
3、断骨修铺民舍路,风摧脚踏亦心欢
出处:现代左河水《咏石》
释义:石头进行裁断或破细用作修建民房的屋顶,用于铺设路面,经受风霜雨雪、日晒夜露和千人走万人踏的磨难,心里也还是欢乐的。
劝人嘴巴干净一点的诗句
劝人嘴巴干净一点的诗句
以下是一些劝人嘴巴干净一点的诗句:
1.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格言联璧·接物类》
释义:沉静下来要经常自省自己的过失,进而以是克非、为善去恶。
闲谈的时候莫议论别人的是非得失,做事要留些余地,说话要留些口德。
2.是非之人,是非事,来说是非,是非人。
——《增广贤文》
释义:爱说别人是非的人就是搬弄和制造是非的人,没事儿来跟你述说别人是非的人,他便是个是非人。
3.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陆游《闲居自述》
释义:如果这世上的花儿,能懂得人的心思,能说人话,那会给人间增加多少麻烦。
而石头不能说话,却非常得人喜爱。
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
释义:君子的修养要尽力使自己做到话语谨慎,做事行动敏捷。
5.言多必有数短之处。
——《鬼谷子·中经》
释义:话说多了一定有失误。
6.闲静少言,不慕名利。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释义:性情娴静,说话不多,不羡慕名利。
7.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弟子规》
释义:多说话不如少说话。
以上诗句都强调了言语的重要性,提醒我们要注意言辞的得当和谨慎,避免因为言语不当而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翻译
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翻译
“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的意思是花如果会说话,就会平添一些事端,而石头虽然不能讲话但却能惹人喜爱。
“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出自南宋·陆游的《闲居自述》,原诗为:
自许山翁嬾是真,纷纷外物岂关身。
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净扫明窗凭素几,闲穿密竹岸乌巾。
残年自有青天管,便是无锥也未贫。
白话译文:
把自己称作山翁慵懒自在,其他种种外部事物和自己毫无关系。
花如果能够解读人的心意会生出很多闲事,而石头虽然不能讲话但却能惹人喜爱。
明亮的窗边,茶几素净,高高地戴着乌角巾,于茂密的竹林中信步。
等到年纪大了自然有老天来收留,即便所处之地极小也未必贫瘠。
钱穆 的诗
钱穆的诗
嘿,你知道钱穆吗?他可不仅仅是个学者,还是一位超厉害的诗人呢!他的诗就像是一扇通往奇妙世界的门,一旦打开,就会让你沉醉
其中。
比如说他的那首,“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哇塞,这
写得多妙啊!把花比作爱多事的人,而石头虽然不会说话,却那么讨
人喜欢,这比喻简直绝了!这就好像生活中有些人总是叽叽喳喳,而
有些人虽然沉默却让人感觉特别踏实。
钱穆的诗有的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有的则蕴含着深深的人生哲理。
就像他另一首诗里写的“世事浮云变,此心孤月明”,这不就是在
告诉我们,不管外界怎么变化,我们都要保持自己内心的那份纯净和
明亮吗?这就跟在喧嚣的世界中,我们要坚守自己的初心一样啊!
我记得有一次和朋友聊天,我提到了钱穆的诗,朋友一脸茫然,我
当时就特别惊讶,这么好的诗怎么能不知道呢?我赶紧给他讲了几首,他听完后也被深深吸引了。
还有一次,我在图书馆里看到一本钱穆的诗集,我如获至宝般地拿
起来就看,沉浸在那些美妙的诗句中,仿佛时间都停止了。
钱穆的诗,真的是宝藏啊!它们能让我们感受到不一样的情感和思考,能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
所以啊,大家一定要去
读一读钱穆的诗,相信我,你绝对不会后悔的!
我的观点就是:钱穆的诗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欣赏和品味。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题组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①陆游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
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
歌缥缈,橹②呕哑,酒如清露鲊如花。
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
【注】①1166年春,词人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免职归家。
这首词就是这一年词人归家不久闲居镜湖时所作。
汉初邵平不愿为官,在长安青门外种瓜。
②橹:另作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首句用典,并着一“懒”字,词人借以表达不想学古人种瓜都城门外的心境。
B.上片三四句,紧承“渔钓”,动静结合,状写了镜湖新燕翩飞、沙鸥憩晚的美丽春色。
C.下片一二句,歌声与橹声并作,“缥缈”“呕哑”相映,以动衬静,极写山水的宁静。
D.下片第三句,以清露喻杯中酒,以花喻盘中菜,状物传情,想象丰富而自然。
2.这首词移情于景,含而不吐,举重若轻,耐人寻味。
请结合“只将渔钓送年华”一句,分析其“举重若轻”之妙。
题组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闲居自述陆游寒沙四面平,飞雪千里惊。
风断阴山②树,雾失交河城。
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③。
昔事前军④幕,今逐嫖姚兵。
失道刑既重,迟留法未轻⑤。
所赖今天子⑥,汉道日休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诗人以山翁自称,懒于世事,认为外物不关自身,表达了远离世俗的心志。
B.第五句写诗人的居室窗户打扫得洁净明亮,几案不加雕饰,清净而又素朴。
C.第六句写诗人穿过茂密的竹林,行走在河岸边,头上戴着乌巾,悠闲自得。
D.末句运用典故,即使没有立足之地也不觉得贫困,表明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2.诗歌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诗赏析其精妙之处。
题组三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问题。
(甲)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乙)咸阳城东楼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花若解语还多事出自
[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花若解语还多事出自一中国太湖石的文化渊源与自然之美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故事产生的时代和我们的先民“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尚书・尧典》)的时代相先后,它一方面寄寓了先民企求征服自然的愿望,朦胧地表达了他们对石器时代工具功能的不自觉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先民在幻想中把自然物加以神化并崇拜的原始意识。
《西游记》开头便说,花果山顶有一块“仙石”,上有九窍八孔,一日进裂,产一石猴,这“齐天大圣”的来历实际上体现了人们崇石观念的延续。
由此可见,人们对石头是抱有敬而重之的心理的。
石头的神化的身份因历史长河的冲洗而不断变化,太湖石的发现更使之走向了人化的性格。
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因产于太湖而得名,主要是指产于环绕太湖的苏州洞庭西山、宜兴一带的石灰岩,其中以鼋山和禹期山最为著名。
据《清异录》载:太湖石在五代后晋时代便有人玩赏,到唐代特别盛行。
唐代身居相位之尊的牛僧孺就是一个酷爱收藏太湖石的人。
白居易称他“休息之时,与石为伍”,甚至到了“待之如宾友,亲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石,爱之如儿孙”的地步,足见其爱石之深。
对儒家来说,一切自然现象都只有作为人的道德象征才具有意义。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就是把自然山水幻化为人格的象征。
这种思想也渗透到了太湖石这个冥顽之物里。
唐宋以来,太湖石人化的性格已成为一种稳态的文化心理传统。
太湖石的石质性坚而润。
由于地质变动形成断层,在湖水的长期冲击与浸渍腐蚀作用下,使一块块石头成形各异,溶洞互透,纹理纵横,别具一格。
白居易曾在《太湖石记》中记述过太湖石的玲珑剔透与千姿百态:“有盘拗秀出如灵丘鲜云者,有端俨挺立如真官神人者,有缜润削成如瓒者,有廉棱锐刿如剑戟者。
又有如虬如凤,若若动,将翔将踊,如鬼如兽,若行若骤,将攫将斗者。
”著名画家米芾给予太湖石的审美评价则是“瘦、皱、漏、透”四字:所谓“瘦”,指石的身形苗条修长;所谓“皱”,指石上有纵横纹理;所谓“漏”,指石身纵向有洞窍;所谓“透”,指石身横向有洞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组合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组合阅读【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3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望”字将送别的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⑴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⑵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⑶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卷.石底以出()⑵佁然..不动()⑶其岸势犬牙..差互()⑷乃记之而去.()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6.选段中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
浣花溪记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
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②、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③,窈然④深碧、潆回⑤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⑥也。
传人是非的诗句
关于传人是非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关于传人是非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用什么诗句讽刺搬弄是非的人1. 花如解笑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2. 头尖身细白如银,论秤没有半毫分。
眼睛长在屁股上,只认衣衫不认人。
(.)《针》3. 古人结交而重义,今人结交而重利。
——孟郊4. 有财有势即相识,无财无势同路人。
——孟郊5.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张谓6. 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以升沈中路分。
——贺兰进明7. 倚得东风势便狂。
8.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9. 阳进升君子,阴消退小人。
10. 小人计已私,颇复指他事。
101. 你真是蚍蜉撼树,谈何易?102. 小人惟所遇,寒暑不行期。
103.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关于是非的孔子名言学而时习之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王肃注:“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悦。
”王释“学”与“习”为1义,似专指诵读。
但孔子教人学“6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诵习”仅是“1端”(见刘宝楠《论语正义》)。
皇侃疏“时习”说:“凡学有3时。
”1指年岁,2指季节,3指晨夕。
近人蒋伯潜认为“学是知新,习是温故”(《103经概论》)。
敏于事而慎于言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义相同。
意为做事勤奋灵敏,说话却谨慎。
朱熹注:“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
慎于言者,不敢尽其全部余也。
”(《论语集注》)又释:“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谨。
”(《朱子语类》卷第2102)另外在《荀子·子道》、《韩诗外传》、《说苑·杂言》等篇都有孔子语子路“慎言不哗”的记载。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聊斋志异》八句智慧名言
《聊斋志异》八句智慧名言
一、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语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荷花三娘子》。
花若能懂人的话,就会生出许多事,石头不能说话,最使人满意。
意在教人说话要谨慎,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二、轻薄之心,还易翻复。
语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云翠仙》。
心态轻佻浮躁,容易反复无常。
三、慧黠而过,乃是真痴。
语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宝》。
聪明过了头,那就是真正的无知。
四、怀之专一,鬼神可通。
语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葛巾》。
如果精神能专心致志,那么连鬼神也会帮助你。
学习贵在精力集中,专心致志,如果能够做到这点,那么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获得极大的长进。
五、不尤人则德益弘,能克己则学益进。
语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习文郎》。
不埋怨别人,自己的德行就会日益宏大。
能约束克制自己的人,学业就会日益进步。
六、所见者愈少,所怪者愈多。
语出《聊斋志异·唐梦赉序》。
所见所闻的事物愈少,则认为怪异的事物就越多。
诚所谓“少见多怪”。
七、弈之为术,在人自悟。
语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狐梦》。
下棋的棋艺,在于自己在下棋过程中去领悟。
八、慧黠而过,乃是真痴。
语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宝》。
聪明过了头,那就是真正的无知。
以花鸟拟人的诗句
以花鸟拟人的诗句
以下是三条以花鸟拟人的诗句及相关内容:
1.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出自杜甫的《春望》。
这句诗的意思是:感伤国事,看到花开不禁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也会心惊胆战。
哎呀,你想想看,花好像也能感受到人们的悲伤而落泪,鸟仿佛也能体会到离别的痛苦而惊心,这是多么奇妙而深刻的描写呀!例子:当我心情低落走在花园里,那些花儿似乎也在陪着我难过,就像“感时花溅泪”一样,它们也在为我伤心呢。
2. “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这是陆游的诗句哦。
意思是:花如果会说话,那肯定会有很多事要说,而石头不能说话却最为可爱。
你说是不是很有意思呀?花被想象成会说话的人,还可能多事呢,而石头安静不语却让人喜爱。
例子:看着那朵娇艳的玫瑰,我心想,它要是像人一样能说话,会不会像个唠叨的大妈呀,哈哈,还是旁边那沉默的石头更可爱,正应了“石不能言最可人”。
3.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来自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意思是: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自由自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
哇塞,那蝴蝶就像调皮的小孩子在玩耍跳舞一样,黄莺也像欢快的歌唱家在尽情歌唱,多生动啊!例子:走进那片花海,蝴蝶在身边飞来飞去,就像在欢快地跳舞,旁边的黄莺也在歌唱,这不就是“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景象嘛!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以花鸟拟人的诗句真是太有魅力了,让我们看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也让我们更加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神奇呀!。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竺可桢①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
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秘密。
正如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所指出的那样,杏花开了,好像它传语农民赶快耕土;桃花开了,好像它暗示农民赶快种谷子。
春末夏初布谷鸟来了,农民知道它讲的是什么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从这一角度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从而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②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
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
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
”换言之,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从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
而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言的含意,所以能编为诗歌而传之后世。
③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赏识。
一经顾况的吹嘘,这首诗便被传诵开来。
这四句古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④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
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这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李白诗:“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 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宋洪迈《荣斋续笔》中指出:王荆公写这首诗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下了“绿”字。
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重要指标之一。
石不能言最可人
石不能言最可人文王超麟“花若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陆游爱石胜于爱花,因为石虽不能言,却给人带来了另一番思索和享受,所以胜花一筹。
对于一个玉雕人而言,相玉、审石是一个与玉对话、交流的过程。
与玉石的“宁静”相对,就像是两个真正的朋友虽不见得两个人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但能够寂然相对,不说一句话却不觉得尴尬。
语言能够沟通的,其实是很表层的感受。
一切尽在不言中,才是更高级的境界。
庄子讲:“水静尤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本而道德之至也。
”“我心常静,则万物之心通矣。
”静,作为本体,是一切运动得以发生、万变不离其宗的宗本。
我常把玉石当作一位最适合倾听的好友—它永远不抢风头,却能给你营造一份沉静的氛围,因其宁静所以清心。
玉石可人还在于它的“恒久”,它们在岁月中见证生命的来来往往,见证沧海变幻成桑田。
特别是独山玉,每一块石头成为独立个体,“修炼”为有韵有姿、为人喜爱之形体,都要经过长期的考验,包含物理作用之移动、化学作用之侵蚀、生物作用之腐染等,这些历万劫而成为“形而上”的石头,也就是“天授”“神化”的产物。
我信奉古人的赏石“六道”,即“石道人道,以石悟道;石身人身,以石修身;石性人性,以石养性;石缘人缘,以石结缘;石乐人乐,以石寓乐;石情人情,以石陶情” 。
独山玉《云山叠翠》 王超麟/作功夫在“雕”外—内外兼修,明心见性玉雕艺术家重修养,重修养才能明心境。
仅有技巧是无法刻画意蕴天然的意趣,所谓功夫在玉外,正如诗词书画,相互沟通,相互影响,这是民族文化的整体性,玉艺的发展也是一样,好的艺术作品讲究“形神兼备”,或得意忘象而求其神,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种诗情画意的境界有赖于意象灵感的获得。
我在创作中,讲求作品的外在形,即大的势要和表达的内容适应,讲究作品的整体性。
而从内涵上,以写实为主,结合装饰效果,把玉质的肌理、色泽与技巧有机结合,突出韵味美,在创作的过程中享受精神上的喜悦。
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花能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是陆游咏石石句,这样的千古名言,是因他一生爱石,被后人尊称为石痴,晚年对石头的最深感悟,因为石是静态的,无法用言语表达,大自然只是赋予了奇石壮丽多姿的形态,要想奇石焕发出应有的文化内涵只能靠意会。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石虽然不能言,却能传神,一块佳石,是无言的诗、不朽的画,是无声的歌、不歇的舞。
于是,“无声胜有声”同样显得非常贴切。
石头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
自然科学家已经成功地做了不少工作。
譬如化学家以同位素的方法,使石头说出自己的年龄;地球物理学家以地震波的方法,使岩石能表白自己离开地球表面的深度;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以地层学的方法,初步摸清了地球表面,即地壳里三四十亿年以来的石头历史。
石头是永恒的东西,它的语言更生动、更活泼、更可人。
南宋诗人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
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
在广东南粤石文化博览园中有一块大麻石刻了“花能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落款陆游,体现了石头的重要性。
南粤石文化博览园是目前全国石文化种类最全、文化底蕴最深厚的石文化专题博览园,深入南粤石博园,你就会明白“黄山天下奇、泰山天下雄、峨嵋天下秀、华山天下险、青城天下幽”都是浮云。
毛泽东名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也许会在南粤石博园给你另一种顿悟。
糖衣炮弹的诗句
糖衣炮弹的诗句
哎呀呀,你说这糖衣炮弹的诗句,那可真是有意思呢!就好像生活
中那些看似甜蜜美好的东西,有时候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目的。
比如说,“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这句诗,看起来多美呀,花儿好像能懂人话似的,多有意思,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糖衣炮
弹呢?表面上是在赞美花和石,可仔细一想,不也是在说人心的复杂吗?有时候人说话就像那花儿一样,好听得很,可背后的意思却不一
定那么单纯呢。
再想想,“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哇,那是多么畅快
的感觉呀!可这难道不也是一种糖衣炮弹吗?在得意的时候,我们很
容易被这种表面的快乐所迷惑,忘记了还有可能会有挫折在后面等着呢。
还有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多惬意的生活呀,让人好生羡慕。
但这难道不是一种对我们的诱惑吗?让我们向往那种悠闲的生活,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呢?
就像我有一次和朋友聊天,他就跟我说了一堆甜言蜜语,当时我还
挺开心,后来才发现他是有求于我呢,这不就是现实中的糖衣炮弹嘛!
你看,这些诗句就像是一个个陷阱,让我们沉醉其中,却又容易忽
略了背后的真相。
我们不能只看到那表面的美好,而要学会透过现象
看本质呀。
总之,糖衣炮弹的诗句就像是生活中的那些美好假象,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轻易迷惑了。
石不能言最可人
石不能言最可人作者:清心来源:《幸福·悦读》2018年第12期自古以来,文人墨客有五雅:赏石、焚香、煮茶、挂画、插花。
赏石位居首位,足见其魅力。
赏石养眼,更养心。
陆游在《闲居自述》中曾经写道:自许山翁懒是真,纷纷外物岂关身。
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好一个“石不能言最可人”,一语道出了爱石之人胸怀宽阔、超然尘外的不俗品位。
我不藏石,却喜欢赏石。
每次去海边,一定会捡些好看的小石头带回来。
晚上,看书写字累了,随手从抽屉里拿出几块把玩一会儿,那种清凉水润的感觉,让整个世界瞬间安静下来。
前些日子,好朋友告诉我县文联正在举办第一届观赏石精品展。
一睹为快的渴望,如同一树一树花开,日复一日盛放。
终于换到了周末,像是赴一场期盼已久的约会,欣然前往。
一进展厅,就进入了别开生面的奇妙世界。
如同置身于万花丛中,我的眼睛明显不够用了。
瞅瞅这一块,看看那一块,被形状各异、流光溢彩的石头吸引了去,仿若刘姥姥進了大观园,真是叹为观止,目不暇接。
最让我惊讶的是,展出的观赏石中,大部分都是本地石,有的竟是我每天上班路过的滨河里捡到的。
大自然真是到处藏着宝,只看我们是否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了。
我最喜欢一块叫“知足常乐”的石头,暗褐色,外形看起来像一只脚。
老子说,“知足之足,常足矣。
”年纪越长,越发懂得脚踏实地的重要,也越发明白向内修行、珍惜拥有、活在当下的重要。
中国钢琴大师朱晓玫命运多舛,历尽沧桑,颠沛流离。
然而,她却初衷不改,无论境遇如何,从未停止过练琴。
数十年来,她为人低调,远离喧嚣,不上网,不用手机,每天与钢琴为伴。
如同海边的礁石,掬水而饮,醉心吟唱,静等双鬓结霜。
也许,在有些人眼中,她错过了世俗眼中的很多享受和快乐,然而只有她知道,自己的生命有多丰盈,多喜悦,多圆满。
赏石,是发现的艺术。
高山矮丘、江河湖海、戈壁沙漠,因为某种机缘,也许你会与沉睡了几千年的奇石相遇。
正如世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两片树叶,人间也没有一模一样的两块石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摘要太湖石,作为特有的石文化载体,经历了长年累月已具备厚重的文化内涵与高雅的观赏艺术价值。
太湖奇石的成形各异、溶洞互透、纹理纵横,无不渗透着对自然的亲和与对生命力的探索。
无独有偶,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的雕塑则是利用孔洞,制造出虚、空以暴露内部的形体,并把虚、空作为实体的延伸,造就新的象征形体,这与中国太湖石有着相同的审美取向。
关键词:太湖石摩尔雕塑审美比较中图分类号:j30文献标识码:a一中国太湖石的文化渊源与自然之美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故事产生的时代和我们的先民“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尚书·尧典》)的时代相先后,它一方面寄寓了先民企求征服自然的愿望,朦胧地表达了他们对石器时代工具功能的不自觉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先民在幻想中把自然物加以神化并崇拜的原始意识。
《西游记》开头便说,花果山顶有一块“仙石”,上有九窍八孔,一日进裂,产一石猴,这“齐天大圣”的来历实际上体现了人们崇石观念的延续。
由此可见,人们对石头是抱有敬而重之的心理的。
石头的神化的身份因历史长河的冲洗而不断变化,太湖石的发现更使之走向了人化的性格。
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因产于太湖而得名,主要是指产于环绕太湖的苏州洞庭西山、宜兴一带的石灰岩,其中以鼋山和禹期山最为著名。
据《清异录》载:太湖石在五代后晋时代便有人玩赏,到唐代特别盛行。
唐代身居相位之尊的牛僧孺就是一个酷爱收藏太湖石的人。
白居易称他“休息之时,与石为伍”,甚至到了“待之如宾友,亲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石,爱之如儿孙”的地步,足见其爱石之深。
对儒家来说,一切自然现象都只有作为人的道德象征才具有意义。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就是把自然山水幻化为人格的象征。
这种思想也渗透到了太湖石这个冥顽之物里。
唐宋以来,太湖石人化的性格已成为一种稳态的文化心理传统。
太湖石的石质性坚而润。
由于地质变动形成断层,在湖水的长期冲击与浸渍腐蚀作用下,使一块块石头成形各异,溶洞互透,纹理纵横,别具一格。
白居易曾在《太湖石记》中记述过太湖石的玲珑剔透与千姿百态:“有盘拗秀出如灵丘鲜云者,有端俨挺立如真官神人者,有缜润削成如瓒者,有廉棱锐刿如剑戟者。
又有如虬如凤,若若动,将翔将踊,如鬼如兽,若行若骤,将攫将斗者。
”著名画家米芾给予太湖石的审美评价则是“瘦、皱、漏、透”四字:所谓“瘦”,指石的身形苗条修长;所谓“皱”,指石上有纵横纹理;所谓“漏”,指石身纵向有洞窍;所谓“透”,指石身横向有洞窍。
“透”和“漏”比较接近,表现为孔窍通达、玲珑剔透之美。
在中国造园史上,历代不乏具“透”、“漏”之美的名石,而就现存的名石来看,当首推上海豫园的“玉玲珑”。
“玉玲珑”高及丈余,石体洁白如玉,秀润多孔,形态婀娜多姿,因而得名。
据说,如将石中置一香炉,洞洞有袅袅轻烟蛊出;又以一盂水灌于石,则孔孔均有涓涓细水流下,甚为奇观。
不仅如此,太湖石更具有“形、雄、肥、纹”的特点。
所谓“形”,指的是象形,形状似人似物,姿态万千;所谓“雄”,指的是体量高大,气势雄伟;所谓“肥”,指的是体态圆胖,丰满肥壮;所谓“纹”,指的是纹理,也就是石灰岩被酸性土壤溶蚀所留下的痕迹。
太湖石从造型上可分为具象石、抽象石、意象石和特异石。
如果置身石林仔细欣赏,众奇石更是变化万千:有的像“猛虎下山”,威风凛凛;有的像“蟠龙卧海”,气势雄浑;有的像雄鹰展翅,翱翔天宇;有的像仙女下凡,动作飘逸……形以万物,千姿百态,妙趣横生。
块块奇石形神兼备,既有个体的形态美,又有整体的气势美,让人不得不慨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如果从太湖石造型美中挖掘深层次内涵,它的自然形式不仅给人色彩与形态的感性认识,而且暗含了人们对生活理想和艺术追求的平和、稳定、娴静、自律的心境,它的文化意蕴始终保持着东方艺术“以意为象”的本色。
因此,太湖石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名石之首,可谓古代之国石,今代之瑰宝。
二亨利·摩尔雕塑的艺术之美亨利·摩尔是英国现代雕塑大师。
摩尔曾表示中国的太湖石对他产生过极大的影响,他的大量抽象雕塑作品,最初的灵感就是受太湖石造型的感染和启迪。
摩尔尤其对太湖石自然造型的形态情有独钟,他认为雕塑不应当违背石头的坚硬、致密的特点而加上虚假的肌肤的外貌,他曾说:“人的骨头,大河中的卵石,自然界中的石头都是大自然的手笔,便如海水冲刷而成为光华的卵石,正显示了大自然那全无斧力的痕迹,也显示了不追求匀称的自然法则,石头有粗细的纹理,在错乱参差中自由系统的和谐的节奏。
”亨利·摩尔的大部分作品都属于具有审美意志和理念的意象石范畴。
摩尔在雕塑实体上挖洞,制造出虚、空以暴露内部的形体,并把虚、空作为实体的延伸,再将不同形体的孔洞汇集起来,以造就新的象征有生命的生物形体。
亨利·摩尔的这些带有孔洞的作品不仅没有破坏雕塑的形体语言,反而增加了雕塑的深度和整体造型的美感。
这种艺术形式是亨利·摩尔雕塑的一个显著特质,孔洞给人们神秘、幽深、无限的审美享受,孔洞与有限体量的有机结合,显示着亨利·摩尔在人生实践中所领悟到的独特的辩证思维的视觉原则,这种独特的视觉思维原则显示出它不可替代的时代意义。
亨利·摩尔自己也曾说:“多年以来,我都希望作品无论从什么角度看,应具有同样的吸引力。
”在三维形体的处理上,他将形体空间语言展现到极致,力求使形体空间的虚与实、动与静达到尽可能的完美。
他认为将实体作为虚空的框架,便能出现雕塑中虚空的实体之间的紧张关系,强调出作品内外空间的延续性,给造型带来雕塑的新概念,发掘雕塑形式上可充分表现的潜在可能性。
亨利·摩尔说:“正因为孔洞这种生命启示意义,孔洞和一个实体一样具有造型意义……”,“孔洞的神秘性与那些在山脊和悬崖上具有不可思议的力的岩洞是一样的”,“从一种拱形原理看,这种孔洞恰好能保持石头的力度”,我们应该看到与在意象人体上钻孔同一律的是亨利·摩尔对意象人体进行分裂的兴趣。
摩尔在雕塑中敢于在传统不可动摇的人体结构上大胆开凿孔洞以显示一种独特的个人生命启示,同时通过对人体的分裂、安排、重组,来展示艺术家重新与自然、社会、历史建构一种富有启示性的新关系,以此表明一种现代人健康的合理的人生态度。
三太湖石与亨利·摩尔雕塑的审美比较太湖石不仅具有“瘦、漏、透、皱”的特点,而且它们成形各异,溶洞互透,纹理纵横,可谓一石一座巧构思,别具一格,浑然天成;太湖石既有具象的形态,如像狮、虎、牛、马等,又有抽象的形态,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具有自然天成的美感。
而享利·摩尔作品的特色则是生物形态与几何形态的结合。
从造型的语言来看,他的雕塑不刻意变化,手法明快,造型几乎接近自然形体,概括简洁。
他用孔洞、薄壳、套叠、穿插等造型手法,把人体异化为有韵律、有节奏的立体空间形态。
在重新的组合状态下,段落式的斜倚人体,令人难以名状。
因此太湖石与摩尔雕塑在分类上都兼具具象与抽象的特点;只是前者体现的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后者体现的是人类的创造精神。
“天赐奇石,人赋妙意”,奇石的意境衍生于人的妙意。
摩尔雕塑中神秘的孔洞的运用与太湖石“瘦、漏、透、皱”的特点在审美取向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为摩尔雕塑一大特点的孔洞,很像中国古典园林中玲珑剔透的太湖石;孔是“气”的表现,是生命之源。
庄子有“七窍具而混沌亡”的哲理,人有七孔,气能表里通达才能得以耳聪目明。
在摩尔的作品中,孔洞是生命的意象,孔洞中隐喻着生命的成长、繁育、分化和毁灭。
摩尔的很多作品,如果不是亲手摸一摸,我们完全可以把它看作天工造化的奇石。
摩尔雕塑运用孔洞,创造出了更富有想象空间和生命力的雕塑作品,在艺术精神上和中国传统追求空虚灵动的境界相契合。
摩尔雕塑中的孔洞的运用突破了传统雕塑有限的空间层次和角度,从而把外部的无限空间纳入雕塑本身,打破了“雕塑是被空间所包围着的实体”这样一个西方传统雕塑的固有概念,让空间穿透雕塑,使空间成为实体的一部分,让雕塑与空间融为一体。
摩尔本人宣称,人像身上的孔洞具有神秘的力量,“空间的神秘性与那些在山背和悬崖上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的岩洞是一样的”。
这正如中国的园林艺术,曲径通幽,移步换景,不同的角度都会有不同的景致,从而形成一个变幻莫测、虚实相生的境界,给人以无尽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空间。
亨利·摩尔的孔洞就如同中国艺术中的“空白”,是老庄哲学宇宙观中的“虚无”、“道”,是万物产生的源泉。
万物的根本是生生不息的自然,宇宙的深处即是无尽的虚空,万物皆从空虚中来、向空虚中去,生命之气就存在于孔洞中。
享利·摩尔认为“洞本身和实体具有同样的‘形体的意义’”,“洞的动人之处就是山间顶峰的穴洞产生的那种神秘的想象”。
“它可以把这一边和那一边联系起来,使雕刻立即增加了三度空间的感觉”。
太湖石作为抽象天成的雕刻品,其透漏孔穴和丰富的“形体意义”同西方著名的“摩尔之孔”可谓殊途同归。
瘦、透、漏、皱之四美,可谓是对太湖石审美的高度概括;太湖石的外部形态打破了形式美的规律,它既不对称均衡,又不符合比例,是一种完美的不和谐。
而摩尔雕塑是在实体上挖洞,制造出虚、空以暴露内部的形体,把虚、空作为实体的延伸,再将不同形体的孔洞汇集起来,以造就新的象征有生命的生物形体,特别是几何抽象的雕塑更达到了中国奇石之美。
摩尔雕塑内部极具张力美,他自己也强调,“最感动我的雕塑是生气周流,气韵自足,完全自立的,也就是说,它的构成形式完全可以被感知,并且作为完整的体块以对位的方式来组合,而不只是在其表面浮雕式的砍斫来显现;这种雕塑不是绝对对称的,它静穆、强壮、充满生机,向外释放着大山般的能量和力量。
它具有自身的生命,独立于它所表现的外物之外。
”这与中国太湖石有着相同的审美意趣。
摩尔不仅考虑到雕塑的造形而且集中注意力将其与环境相契合,他的那些安置在大自然中的斜倚的人体不仅与山峦沟壑有着外形上的相似,而且有着大山般沉雄巍峨的气势和力量。
摩尔那些安置在蓝天白云之下的雕塑作品,就像是自己从大地中生长出来的生物,洋溢着与整个大自然息息相通的生命气息。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中国的太湖石还是亨利·摩尔的雕塑,所折射出来的人们的审美趋向都是对自然的亲和与对生命力的探索。
以宁静的心襟涵映整个世界的广大精微,在淡然虚无中领悟微妙至深的禅机。
所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也许正是这“不能言”,给予我们更多的启示。
我们从摩尔雕塑中看到了“人体的自然化”,而从太湖石中看到的则是“自然的人化”。
总之,太湖石与摩尔的雕塑从哲学的高度上具有积极的人生观和方法论的建构意义。
它们都是通过独特的视觉风格来渗透、影响人们的生活,并以此来启发走出了传统文化困境又陷入了现代文化困境的人们,建立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以实验性心态和探索精神重新建构人与历史、自然、社会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