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江苏版二轮习题:选择题综合训练3
2020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课时提升训练: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创造性(含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课时提升训练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古代希腊罗马历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梭伦改革主要调节的是雅典公民内部矛盾B.地理环境造成了古希腊城邦独立自治的特点C.古罗马《万民法》中的“万民”指的是罗马帝国境内的所有罗马公民D.“人是万物的尺度”体现了基督教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答案:A解析:梭伦改革是为了调整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挽救贵族统治的危机,A项符合题意;独特的地理环境是造成古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独立自治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决定因素,B项排除;罗马《万民法》中的“万民”指是罗马帝国境内的自由民,排除C项;“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名言,基督教还没产生,排除D项。
2、16世纪初,欧洲的马和牛被引进到美洲;1555年中国出现了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18世纪初,原产自美洲的咖啡风靡欧洲。
据此可知( )A.美洲在世界物种交换中居主导地位B.新航路开辟催生出欧洲新的生产方式C.世界交往的理性化促进了文明进步D.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取得了重大进展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后使得不同洲之间的物种实现了多向交流,并没有哪洲的物种占据主导地位的现象,故A项错误;根据题意,实现的是物种交流,并未体现催生出欧洲新的生产方式,故B 项错误;根据题意,新航路开辟实现的是生物上的物种交流,并未体现理性化,故C项错误;根据题意,欧洲、美洲、中国的物种交流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故D项正确。
3、传统中国乡村民众一直使用阴历的历法纪时体系,到清末民国,阳历纪时体系、钟点时间等开始初步涉入民众生活之中,农事节律的时间轴心作用逐渐减弱,乡村民众时间表现出“多元化”趋势。
这一趋势深刻反映了( )A.新式交通引发民众时间观念转变B.辛亥革命促使民众生活习惯转变C.经济结构变动诱发民众生活嬗变D.小农经济衰退无需使用农事节律答案 C解析材料中的“农事节律的时间轴心作用逐渐减弱,乡村民众时间表现出多元化趋势”,说明经济结构变动诱发民众生活嬗变,故答案为C项。
2020江苏高考历史二轮强化练习:专题二 农耕时代的经济文明 Word版含解析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海安高三期中质监)直接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
据此判断,下列各项中作为研究中国古代早期农业状况的直接史料,最合适的是()A.陕西出土的牛耕画像石B.甲骨文中写有“协田”字样的卜辞C.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D.《诗经》中关于农业生产场面的描写解析:选C。
根据题干“直接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能直接反映中国古代早期农业发展状况,C项正确。
A项,牛耕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而牛耕画像石为汉代文物,不符合早期农业发展特点,故排除。
“协田”卜辞为商代占卜而作,不能直接体现农业的发展情况,排除B项。
D项,《诗经》关于农业生产场面的描写并非有关农业最直接最原始的资料,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2.下图为汉代画像石的牛耕图(画面左侧刻一神兽吃草,一人卧于兽背,右侧刻一牛一马拉犁,一人扶犁,前有一牵牛马者,后有一人荷锄、一手执锤)。
此图反映了当时()A.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B.耕犁的发展已进入成熟阶段C.铁犁牛耕的应用D.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解析:选C。
据材料“右侧刻一牛一马拉犁,一人扶犁”和“汉代画像石的牛耕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图反映了当时铁犁牛耕的应用,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耕作形式,而不是土地所有制,排除A项;耕犁的发展进入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唐朝曲辕犁的出现,排除B 项;“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项。
3.(2019·江淮十校三模)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有关水利制度的记载。
从记载内容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记述内容出处南阳太守召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纷争”《汉书·召信臣传》凡水有灌溉者,水碾不得与争利,溉田自远始,先稻后陆《大唐六典》河渠令诸以水溉田,皆从下始,仍先稻后陆宋《庆元条法事类》若有违反水法多浇地亩,每亩罚小麦一石元朝《洪堰制度》B.封建官吏控制水权盘剥百姓C.古代水利立法开始于汉代D.封建政府重视水资源的管理解析:选D。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后期,自由讲学蓬勃兴起。
在齐国,国君还筑有宏大的稷下学宫,容纳数千人,专供各派学者到此“不治而议论”。
当时的自由讲学( )A.均主张社会转型B.得到了各诸侯国的支持C.否定了传统观念D.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2、儒家在哲学的深度上不及道家,在法理的明确上不如法家,在人类平等相爱的理想上不如墨家,但它却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文化的主流。
这主要是因为儒家( )A.以“仁”与“礼”为核心推动了国家的统一B.以私人讲学的方式培养了众多信徒C.主张以德治国始终受到统治者重视D.不断发展完善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材料中“改造了儒家思想”主要指汉代学者( )A.宣扬“君权神授”,否定王位世袭B.融合道家、法家和佛教思想C.神化君权并约束君主作为D.从根本上否定了仁政思想4、“这一派别对宇宙论、认识论或者个人伦理道德不感兴趣,这些谋略家只专注于对无序的状态提出政治解决的办法,推荐积累权力的技巧。
”以下观点中与该派别的思想主张一致的是( )A.仁者爱人尊君爱民B.崇尚贤能厉行节俭C.奖励耕战与民休息D.厉行赏罚崇尚法治5、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说:“佛教经典云:‘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
’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演变之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
”下列各项中符合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的是( )A.建构起天人一统的系统图式B.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C.形成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D.为汉唐大一统奠定思想基础6、在汉代儒者看来,春秋战国以来的社会政治变迁严重破坏了三代以来延续已久的“天命有德”的政权合法性理论,汉武帝继承了儒家“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的理念,确立了基本的礼制。
这种“礼制”( )A.突出天命的神圣性和绝对性B.以道德教化来稳定统治秩序C.为专制集权提供了理论依据D.儒家天命思想学说开始确立7、唐朝前期,担任国子祭酒(中央官学最高长官)一职的官员总共有48人,基本上都是大儒。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训练: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含答案)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苏州一模)下表是1950—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统计表(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由此可知( )A.农业税已逐渐成为当时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B.“二五”计划时期农业发展使农业税比例有一定的上升C.1950—1965年,我国农业税征收情况总体呈下降趋势D.到1965年,我国整个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2.1956年,安徽芜湖有的农业合作社实行了“生产队向管委会包工包产”的办法。
河北邢台县将主要农作物的夏季管理包到户的社占全县总社数的一半,这些措施意在( ) A.对农业合作社进一步探索B.改革农村的土地所有制C.强化人民公社的经营体制D.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3.(2019·衡阳一模)1962年,中共中央制定“农村十六条”,规定:“恢复社员的自留地,允许社员发展家庭副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开放农村集市贸易。
”这一规定( ) A.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B.标志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C.意在调整农村的土地所有制D.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4.(2019·赣州一模)1965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粮食、食用油、棉花、水果和水产品的占有量分别为272千克、5.1千克、2.9千克、4.5千克和4.2千克,基本上与1957年的水平相当。
这说明( )A.农业生产曾经面临严峻的形势B.计划体制下农业未得到发展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D.“左”倾错误得到彻底纠正5.(2019·石家庄一模)下表是1949年石家庄市各类商业机构全年购、销商品比例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的石家庄工商业发展( )机构类别商品类别进货量(%) 销货量(%)公营私营合作社公营私营合作社粮食78 18 4 72.7 25.2 2.1棉花70.5 25 4.5 79.2 18.7 2.1油类54 43 3 62 35 3铁货100 0 0 100 0 0煤炭100 0 0 93 2 5B.已开始进行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探索C.推动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顺利发展D.将市民经济生活纳入计划经济体制6.(2019·郑州二模)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初画家李琦表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宣传画《越走越快》,该作品反映出当时( )A.我国初步实现了工业化B.传统的耕作方式占主体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D.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7.下图是《苏联专家援建新中国》宣传画。
江苏省七市南通泰州扬州徐州淮安连云港宿迁2020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七市(南通、泰州、扬州、徐州、淮安、连云港、宿迁)2020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秦始皇去世后,赵高、李斯发动政变、扶立胡亥,残害诸王子公主,就连和将军蒙恬一起在北边统领重兵的秦始皇长子扶苏也无力反抗。
这一历史现象折射出当时A. 国家权力依据血缘关系建构B. 宗法贵族的政治影响力削弱C. 郡县制度有效防范地方割据D. 军政大事均由三公朝议而定【答案】B【解析】【详解】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材料中秦始皇长子却遭到大臣赵高和宰相李斯的迫害,说明在皇权统治下,宗法贵族的政治影响力削弱,故选B;从材料看国家权力不是依据血缘关系,A错误;材料没有提及郡县制度,C错误;D不符合题意,排除。
2.下表反映了汉代农业生产的部分情况。
据表中信息推断合理的是,汉代记述出处赵过“用耦犁,二牛三人。
”《汉书·食货志》二牛曳引,前有一人拉着牛辔导牛,后面一人扶犁耕作。
王莽“新朝”牛耕画像石二牛驾犁,一人扶柄耕作,但无牛环牛辔和牵牛人。
东汉牛耕壁画A. 普遍使用耦犁耕作B. 铁制生产工具推广C. 犁耕技术不断提高D. 铁犁牛耕普及全国【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可知汉代的犁耕法从西汉的“二牛三人”,王莽“新朝”的“二牛二人”到东汉时的“二牛一人”犁耕法,说明犁耕技术不断提高,故选C;在新朝和东汉时期不是使用耦犁,A错误;材料不能体现铁制工具推广,B错误;材料不能显现铁犁牛耕普及全国,D 错误。
3.唐开元年间,政事堂虽设在中书省,但自成机构,后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以对口分理各项行政事务。
凡一切政令,包括皇帝诏令,必须经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并加盖印章方能生效颁行。
由此可知,唐代政事堂制度A. 实现了对皇权的有效制衡B. 加强了对各级官吏的监督C. 废除了尚书省及下属六部D. 有利于提高行政办事效率【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政事堂虽设在中书省,但自成机构,后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以对口分理各项行政事务”表明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同时政令要经过政事堂加盖印章后方可执行,从而防止了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有利于提高行政办公的正确率,故选D;皇帝诏令要加盖政事堂印章方能生效,对皇权起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但是不能说有效制衡,A错误;C在材料没有体现,并且绝对化,B错误;材料没有出现尚书省并不表示当时废除尚书省,C 错误;4.宋代理学家都积极地从政立业,史载他们为治的政绩,是体恤民情,明尊卑长幼之类的风化等等。
2020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综合检测(一)中国古代史专题Word版含答案
专题综合检测(一)中国古代史部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 (2017镇江高三联考)周代等级层次纷繁,社会统治权力亦层层相叠压,周王的地位虽然至高无上,但其所直接臣属的仅限于诸侯及周王朝的公卿一级,各国诸侯虽然不敢觊觎周王之 位,但很少有与周王同心同德者。
这表明周代( )A •权力体系内部蕴含分裂的因素B .天子尚未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C .家国同构促进周代稳定与发展D .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答案 A解析根据“所直接臣属的仅限于诸侯及周王朝的公卿一级,各国诸侯虽然不敢觊觎周王之 位,但很少有与周王同心同德者 ”可知离周王越远的等级,其分裂的可能性越大,故A 项正确。
2. (2017南京、盐城高三二模)《战国策 东周策》记载:“赵取周之祭地,周君患之,告于郑 輙郑朝曰:’君勿患也,臣请以三十金复取之。
’周君予之,郑朝献之赵太卜,因告以祭地事。
及王病,使卜之。
太卜谴之曰:’周之祭地为祟。
赵乃还之’”。
据材料,以下理解 正确的是()A .诸侯开始挑战天子权威B .宗法制度逐渐走向崩溃C .周王室地位已严重衰落D .神权取代王权管理国家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战国策 东周策》”可判断当时是战国时期,赵国获取东周王室的祭地, 周王感到担忧,郑朝为周王想了一个计策,以三十金贿赂赵太卜,趁赵王生病的时机,赵太卜占卜进言劝告,使赵王将祭地还给东周,由此可见,当时诸侯力量很强大,周王室地位已 严重衰落,故C 项正确。
3. (2017课标全国卷n , 24)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M 打.'.Irt.泊吩国胰河出山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答案A解析从地图可以看出陶和曹、鲁都位于山东,均为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故A项正确。
2020江苏高考历史二轮练习:板块三 世界文明历程 综合训练(三)
板块综合训练(三)(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9·淮安质检)伯罗奔尼撤战争期间当伯利克里的政策给雅典人带来沉重灾难的时候他们判处伯利克里一笔罚金;当雅典军队远征西西里失败之后,雅典民众开始转而攻击那些赞成远征的演说家。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民众决策具有强烈的情绪化特征B.实现民众对执政者的完全监督C.直接民主导致权力被滥用和误用D.体现了一定的“主权在民”观念详细分析:选D。
A项表述与题目中“带来沉重灾难”“远征西西里失败”不相符,故A 项错误;B项中“完全”是错误的也是不切实际的,故B项错误;题目中并未体现直接民主,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题目中“给雅典人带来沉重灾难的时候他们判处伯利克里一笔罚金”“当雅典军队远征西西里失败之后,雅典民众开始转而攻击那些赞成远征的演说家”相符,故D项正确。
2.(2019·南充二模)“革命家最初都是民主主义者,可是,如果革命家树立了一个终极目的,并且内心里相信这个终极目的,那么,他就不惜为了达到这个终极目的而牺牲民主,实行专政。
”而雅典民主法庭还以荒唐的罪名处死了哲学家苏格拉底。
材料说明雅典民主制()A.实质是少数人争权夺利的工具B.使贵族的政治权力大大削弱C.公民都可以决定国家大政方针D.由平民确定国家法律的实施详细分析:选A。
根据材料“革命家最初都是民主主义者,可是,如果革命家树立了一个终极目的,并且内心里相信这个终极目的,那么,他就不惜为了达到这个终极目的而牺牲民主,实行专政”可以得出,雅典民主制实质是少数人争权夺利的工具,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雅典民主制的局限性,使贵族的政治权力大大削弱不合题意,排除B项;“雅典民主法庭还以荒唐的罪名处死了哲学家苏格拉底”,不是国家大政方针,排除C项;民众法庭是由公民抽签选举组成的,排除D项。
3.(2019·枣庄高三调研)意大利法学家维柯把罗马法看成“诗”“歌”,即法律是用一些暗含事实真相、具有公文程式般的面具来表达。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训练: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和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带答案】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和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6世纪的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以前的农民及其一家都睡在地板上,厨房里仅有一两口锅;而到16世纪末,一位农夫可能拥有“在橱柜里摆有一套精致的锡铅合金餐具,三四张羽绒床,好几套床罩和挂毯,一个印制的盐罐,一罐酒……以及一打羹匙”。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B.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C.商贸中心发生转移,英国经济发展迅速D.圈地运动不断扩展,英国农民收入增加2.《全球通史》指出,“控制奴隶贸易16世纪时是葡萄牙,17世纪的大部分时间是荷兰,18世纪时则是英国”。
这反映了欧洲殖民活动( )A.以综合国力作为基础B.与工业革命发展同步C.拥有稳定的殖民秩序 D.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3.英国为加强北美殖民地对宗主国的经济依赖,于1651年和1660年先后颁布两个《航海条例》;而到1854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事英国沿海的贸易。
至此,《航海条例》所规定的限制完全取消。
这种改变( ) A.加速了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B.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C.推动了英国的对外资本输出D.加剧了南北半球的贫富差距4.据估计,400年间,从非洲运往美洲的黑人不下1 500万人,死于猎奴战争和贩运途中的黑人,约为此数的5倍,整个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的人口中,60%是运往美洲而损失和牺牲的。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 A.工业革命导致欧洲劳动力短缺B.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的野蛮特征C.非洲人具有体力劳动的先天优势D.黑奴贸易使洲际人口失去了平衡5.据统计,麦哲伦船队的船员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葡萄牙37人,意大利30多人,法国19人,此外还有佛兰德(今属比利时)人、德国人、英国人等。
这表明当时( )A.葡意法成为航海活动的领导者B.各国间加强了航海方面的合作C.航海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D.地圆学说的科学性已得到证实6.(2019·武汉一模)下表直接反映出( )1498—1505年威尼斯、葡萄牙香料进口总值时间威尼斯葡萄牙1498—1501年年均350万英镑年均100万英镑1502—1505年年均22.4万英镑年均230万英镑C.商业革命D.世界市场形成7.在16世纪内,欧洲的黄金数量从大约55万公斤增加到119万公斤;白银数量从700万公斤增加到2 140万公斤,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谷物价格上涨5倍,英、法、德三国物价平均上涨2倍多。
2020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一中国古代史专题第3讲Word版含答案
专题一中国古代史部分第3讲 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知识结构□专题主线主线一 古代中国思想上讫先秦、下至明清,其核心是儒学产生、发展、成熟、批判继承的 历史过程。
春秋战国与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相对活跃,中间时期思想发展日趋僵化,具体历 程如下:创立(孔子:仁、礼)T 发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施 )T 完善独尊(董仲舒:天 人感应、君权神授;汉武帝:独尊儒术)T 改造、成就(儒道合一,理学、心学)T 批判、新生(经 世致用、工商皆本、反专制)。
主线二 科学技术:内容上强调实用性,研究方法上侧重于传统经验总结、缺乏实验,应用 上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大型工程,成就上以四大发明为典型代表,水平上领先于世界,为世界 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主线三 古代文学艺术发展的趋势和原因:趋势:日趋平民化、世俗化、反封建意识增强。
原因:封建专制统治加强;商品经济发展。
■舂秋 孔子 创立儒学思想战国 西汉孟子,荀子董仲祈 ”一程”、朱熹王阳明-------------------- ------- 一_=程朱理学卬刷术卜创立新儒営。
发恥到理学阶段批判继承帝協*凿宗戡 王光之.顾握起 丽頑殛恿T 时代特色一k 诗经》*楚辞逍纸术儒学创立o 诞力晁于。
确丸正统地位 汉赋科技火药宋同—元曲—明滴小说 楷枚草书、行朽*屮骨文考点一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主干知识排查一、儒家思想由形成到独尊1 •百家争鸣2 •汉代儒学(1) 思想来源:以儒家思想为骨干,融合阴阳五行家、道家及法家思想。
(2) 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
(3) 新增内容:①天人感应;②君权神授;③三纲五常;④大一统。
3•评价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的权力。
二、儒家思想由转型到扬弃1 •宋明理学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心学“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致良知” “知行合一”2•明清儒家思想的活跃(1) 李贽:否定孔子及儒家经典的神圣地位;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板块提升练(三)近代中国
板块提升练(三) 近代中国(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9·江苏徐州高三考前模拟)鸦片战争期间,英军登陆后,大多数时间内中国民众主动向其出售蔬菜、牲畜、粮食;英军舰队在珠江中和清军作战时,当地民众只是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有如端午看赛龙舟时兴高采烈在远处观战。
英军指挥官百思不得其解,问中国翻译,翻译答曰:“国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国。
”这说明当时( )A.中国百姓民族意识淡薄B.英军熟悉中国国情C.民众态度决定战争结局D.满清政府统治腐朽答案 A2.(2019·江苏扬州高三期中)英国传教士米赫斯认为:“革命军确有进步及改革之能力与走向,此清朝所绝不能有所表示者……如基督教国家对此运动加以阻挠而打倒之,诚为大可惜之事也。
至其所奉特异的基督教,虽仍有可议之处,然已远胜于中国人一向之偶像崇拜矣……对于双方战争,务宜不再被牵涉入此旋涡,避免与各方面发生任何政府间的关系。
”这表明米赫斯主张( )A.对太平天国运动采取中立政策B.避免英国介入义和团运动C.对辛亥革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D.对北伐战争奉行中立政策解析“至其所奉特异的基督教,虽仍有可议之处,然已远胜于中国人一向之偶像崇拜矣”表明是太平天国运动,故A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是反洋教的,与材料“其所奉特异的基督教”不符,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而非“所奉特异的基督教”,故C项错误;北伐战争时期,“清朝”早已被推翻,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A3.(2019·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一模)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元夕无月》中沉痛地写道:“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
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其中“神山沦没”事件( )A.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的工具B.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C.刺激清政府学习军事技术D.开启了列强商品输出进程解析丘逢甲之诗反映了甲午战争史实,该侵华战争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故选B项;清政府成为列强的工具是《辛丑条约》签订后,排除A项;清政府学习军事技术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签订开启了列强商品输出进程,排除D项。
2020届高考历史江苏省二轮复习训练题:选择题综合训练3 Word版含解析
训练31.古代罗马人、希腊人也同中国一样注重孝道,但随着文明程度的增加,他们的孝道观念便逐渐淡漠,而中国古代的孝道文化却日益发展,成为民族性格和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孝道文化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古代中国( )A.经济发展水平的低下B.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C.民本思想的趋时更新D.宗法观念的影响深远答案 D 中国的孝道讲究孝敬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长辈,这与古代中国的宗法观念紧密联系,故D项正确。
孝道文化的形成与经济发展水平高低无关,同时也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无关,故A、B两项错误。
孝道与民本思想并非同一个概念,故C 项错误。
2.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始皇”为“制六合”而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 A.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设三公九卿加强皇权C.颁布细密严苛的法律D.统一度量衡和货币答案 A 注意限定信息“最有效措施”,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郡县制的推行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模式,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故A项正确。
B、C、D三项虽也有利于维护统治和国家的统一,但相比较而言,郡县制更为直接有效,故排除。
3.据记载,宋代江淮地区的“衣冠士人,狃于厚利,或以贩盐为事”;四川地区的士子们在赴京赶考之际,亦不忘经商,甚至因经商耽搁了进京赶考的日期;有的士人干脆“捐弃笔砚,为商贾之事”。
这表明宋代( )A.商业发展促进经济重心南移B.传统观念受到商品经济冲击C.科举考试内容亟需进行改革D.儒学思想的义利观发生转变答案 B 材料并没有涉及商业发展以及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宋代在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下,传统“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已然受到猛烈冲击,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科举考试内容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科举与经商,二者并不存在义与利之间的关系,故D项错误。
4.元朝时,将民间工匠强制征调,为官府服务,编入“匠籍”。
2020届高考历史江苏省二轮复习训练题:选择题综合训练2 Word版含解析
训练21.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
这种“自治的社会”形成的根源是( )A.地方制度的不完善B.宗法制的深远影响C.小农经济的分散性D.中央集权的削弱答案 C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中国农村”“自治的社会”“根源”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的地方制度是完善的,故A项表述错误。
宗法制的深远影响不能体现“根源”,故B项错误。
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落后性、自给自足性、保守性、分散性等特征,“自治的社会”形成的根源正是这些特征造成的,故C项正确。
中央集权一直都在加强,故D项错误。
2.先秦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被称为“南蛮”。
春秋时,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帜击退北狄、征伐楚国,成就霸业。
后来崛起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吴、越等国又先后北上中原争霸。
这一现象表明( )A.周王室集权统治削弱B.宗法分封制已经瓦解C.华夏文化圈逐渐扩展D.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答案 C 材料表明原来被称为蛮夷的楚、吴、越等国北上中原参与争霸战争,这说明华夏文化圈由中原地区逐渐向长江中下游地区扩展,故C项正确。
3.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
按规定,“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
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
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答案 B 材料中并未出现私营商业与官营商业的对比,难以得出私营商业占主导地位的结论,故A项错误; 唐朝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南宋都城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说明坊市制度已经瓦解,故B项正确;小农经济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一直占主导地位,不可能被商业所超过,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的衡量标准:商品贸易和雇佣关系,材料中并未出现雇佣关系,且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明朝中叶,故D项错误。
4.王夫之的著作在生前身后相当长时间内未曾整理出版。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训练题 古代中国思想
古代中国思想一、选择题1.“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
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A. 以德治民,反对苛政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有教无类D. 维护周礼,贵贱有序2.孔子说“学而优则仕”,而他的弟子曾参要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这表明儒家A. 强调学养与修养并重B.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C. 以“仁”为思想核心D. 注重追求功名的官本位思想3.孟子主张性善,荀子主张性恶;孟子重心性,强调“独善之心”,荀子重群分,强调“君道隆礼(注:有别于周礼,含法的内容)”;孟子推崇“王道”,荀子推崇“王道”但不排斥“霸道”,主张礼法连用;荀子还吸收道家“天道自然”的思想。
据此,可以推知荀子①奠定了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②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③深化儒家关于“礼”的思想内涵④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4.《礼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孟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韩非子》中说:“言无二贵,法不两适。
”这反映当时的学者们A. 相互竞争、百家争鸣B. 重视规则和秩序C. 维护君主专制统治D. 强调变革和法律5.“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是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重要思想主张。
这一思想主张的提出对当时社会的重要意义是A. 推进了各国变法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B. 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社会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C. 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了礼乐文明的社会D. 推崇夏朝的政治,立天下最贤之人为天子6.中国古代某思想家主张:“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江苏省2020版高考历史二模考试卷(II)卷
江苏省2020版高考历史二模考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 (共12题;共48分)1. (4分)(2020·江苏) 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应当像大禹那样“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认为察“圣王之事”得“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由此可知,墨家学派能够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A . 恢复前代礼乐制度B . 代表下层平民利益C . 强调社会等级和谐D . 适应兼并战争需要2. (4分) (2020高一上·安康月考) 汉武帝时代,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
这一做法是为了加强()A . 中央集权B . 思想控制C . 军事防备D . 君主专制3. (4分) (2020高一下·北京月考) 郑板桥在《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一画中题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由此可知,该画的特点是()①注重写实②注重意境③借物抒情④神韵意趣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①②④D . ①③④4. (4分) (2019高三上·凤阳月考) 古代鱼鳞图册中详细登记了每块土地的编号、土地拥有者的姓名、土地亩数、四至、以及土地等级,还把每块土地形状绘制成图,每册前面又有土地的综图,仿佛鱼鳞一般,因此称“鱼鳞图册”。
据此。
鱼鳞图册是()A . 全国正式出版的地图B . 全国赋役征收的依据C . 全国人口普查的依据D . 全国水利治理的依据5. (4分) (2017高一上·瓦房店月考) 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
这一“集体亮相”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后果是()A . 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B . 设厂开矿、修建铁路C .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 . 列强共同宰割中国6. (4分)(2020·合肥模拟) 1923年,吴稚晖在一篇文章中提出,“我们中国已迎受到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迎之固极是矣。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题 中国古代史
5.云南大理城外有一块“元世祖平云南碑”,其上有文曰:“云南平,列为郡县,凡总府三十七,散府八,州六十,县五十……分隶诸道,立于中庆以统之。”其中应为( )
A.宣政院B.节度使
C.枢密院D.行中书省
6.明朝万历皇帝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再上朝,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和“曹署多空”的现象,部、寺大官十缺六、七,史称“万历怠政”。这反映了当时( )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军机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雍正帝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子帮他起草敕令;部分由于它是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军机大臣与皇帝商讨国是,并就一些皇上还未批阅的奏折提出建议,以及尽力记下皇帝的旨意,然后回去起草谕旨。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A. 君权与相权矛盾的激化B. 君主专制出现弱化趋势
C. 内阁对皇权制约的强化D. 政治体制存在严重弊端
7.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
A. 专业市场每天开市B. 乡村市场的繁荣
A. 隋朝B. 唐朝
C. 宋朝D. 元朝
16.下图是南宋遗民郑所南的画作,该作品用极简淡之笔墨撇出一花数叶,也不画土;在落款中只题丙午干支而不写元代年号。从创作风格看,该画的艺术特色是( )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学案+训练: 专题三 现代史部分 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科教文艺学案
第13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科教文艺主线一改革开放以前,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大体上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1)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时期。
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十年,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曲折和失误。
(3)第三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但在周恩来和邓小平主持工作时,国民经济得以回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主线二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主要有以下四大历史现象:(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20世纪80年代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3)对外开放经历了创办经济特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等步骤;(4)20世纪90年代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起来。
主线三社会主义建设一直围绕两条线曲折探索:一条是内在的生产关系的线,从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和多种经济成分方向改革;另一条是外在的开放线,从相对封闭到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方向改革。
主线四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主要有科技、教育、文学艺术三条基本线索,注意每个阶段的重大成就。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提出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任务。
2.“一五”计划:1953~1957年,优先发展重工业,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3.三大改造:1953年起,国家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
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正确探索: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确定了党的主要任务是把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2.探索失误(1)195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2)“大跃进”片面追求高速度,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3)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31.古代罗马人、希腊人也同中国一样注重孝道,但随着文明程度的增加,他们的孝道观念便逐渐淡漠,而中国古代的孝道文化却日益发展,成为民族性格和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孝道文化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古代中国( )A.经济发展水平的低下B.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C.民本思想的趋时更新D.宗法观念的影响深远答案 D 中国的孝道讲究孝敬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长辈,这与古代中国的宗法观念紧密联系,故D项正确。
孝道文化的形成与经济发展水平高低无关,同时也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无关,故A、B两项错误。
孝道与民本思想并非同一个概念,故C 项错误。
2.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始皇”为“制六合”而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 A.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设三公九卿加强皇权C.颁布细密严苛的法律D.统一度量衡和货币答案 A 注意限定信息“最有效措施”,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郡县制的推行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模式,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故A项正确。
B、C、D三项虽也有利于维护统治和国家的统一,但相比较而言,郡县制更为直接有效,故排除。
3.据记载,宋代江淮地区的“衣冠士人,狃于厚利,或以贩盐为事”;四川地区的士子们在赴京赶考之际,亦不忘经商,甚至因经商耽搁了进京赶考的日期;有的士人干脆“捐弃笔砚,为商贾之事”。
这表明宋代( )A.商业发展促进经济重心南移B.传统观念受到商品经济冲击C.科举考试内容亟需进行改革D.儒学思想的义利观发生转变答案 B 材料并没有涉及商业发展以及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宋代在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下,传统“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已然受到猛烈冲击,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科举考试内容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科举与经商,二者并不存在义与利之间的关系,故D项错误。
4.元朝时,将民间工匠强制征调,为官府服务,编入“匠籍”。
清初宣布废除“匠籍”,工匠在法律上获得了一般民户的地位。
乾隆帝说:“国家兴修工作,雇募人夫,原欲使小民实受价值,以为赡养身家之计。
”这一变化( )A.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C.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促进了民营手工业发展答案 D 废除匠籍制度,手工业者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并不能说明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也不能反映小农经济的巩固。
故A、B两项错误。
材料未提及有关资本主义萌芽的信息,故C项错误。
材料反映元朝实行匠籍制度,官营手工业者无人身自由,为封建官府提供无偿劳动;清朝,废除匠籍制度,人身依附关系解除,手工业者可以记工领取报酬。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故D项正确。
5.黄宗羲素有“中国伏尔泰”的称誉。
他痛斥君主专制是天下最大的祸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进而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同时他又指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这反映黄宗羲( )A.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B.接受西方主权在民思想C.主张恢复宰相制度D.未跳出明君贤吏的思想限制答案 D “痛斥君主专制是天下最大的祸害”表明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表明黄宗羲反对废除丞相的措施,认为丞相对皇权专制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说明黄宗羲未跳出明君贤吏的思想限制,故D正确。
6.“因为太平军所占领的,只有各都会城镇;纵使有些乡区地方,也在他们的政令管辖之下,但当军事扰攘之时,人民心里对太平军尚怀反感;这种制度,实无施行的可能。
”这段材料( )A.体现了农民阶级反封建的愿望B.反映了该制度无法施行的客观因素C.表明该制度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答案 B “人民心里对太平军尚怀反感;这种制度,实无施行的可能”,说明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的纲领并没有走向下层民众,这是导致失败的客观原因,B正确。
材料中没有体现太平天国反封建的信息,A错误;C明显与材料不符,排除;D中“根源”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7.1923年初,上海华商各纱厂因棉贵纱贱相继停工。
为挽救中国棉业,“棉纱大王”穆藕初与上海华商纱厂联合会的同事们积极活动,筹划按国际惯例组织的棉业公司,但农商部因部分议员和内阁阁员的反对而搁置此提议。
材料反映了( )A.政府反对中国成立垄断性质的大公司B.一战以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艰难发展C.军阀割据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工人运动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 B 依据材料可知,一战以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使得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陷入困境。
1923年初,上海华商各纱厂因棉贵纱贱相继停工,筹划棉业公司的提议也因农商部部分议员和内阁阁员的反对而搁置,故B正确。
筹划的棉业公司不是垄断性质的大公司,故排除A;材料没有提及军阀割据的阻碍,故排除C。
材料没有提及工人运动的阻碍,故排除D。
8.下表是根据胡德坤的《论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绘制的1937—1945年日本军力和在华兵力变化表,以下数据表明( )时间侵华兵力陆军师团投入战争的陆军总师团或太平洋战场兵力1937年7月32个投入战争的陆军总师团34个1941年2月35个投入战争的陆军总师团51个1945年8月陆军105万人(约40个师团) 太平洋战场陆军83万人A.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主战场B.中国战场是消灭日本军队最多的战场C.中国战场始终抗击着日本陆军主力D.中国人民为抗日战争付出的代价最大答案 C 根据材料中的数据可知,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中国战场上日本投入的陆军一直占大多数,因此C项正确;材料中除了亚太战场,没有涉及其他反法西斯战场,故无法比较得出,故A、B两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中国付出的代价,故D项错误。
9.1955年12月,泰国经济文化代表团秘密访华,这期间,中泰两国签订了《中泰贸易会谈纪要》。
1956年6月,马来西亚宣布取消不准向中国输出橡胶的禁令。
1956年8月,新加坡工商贸易考察团访华,达成了一些贸易协定。
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B.万隆会议改善了我国对外关系C.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D.当时我国的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答案 B “一边倒”外交方针处理的是我国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而泰国并非社会主义国家,故A项错误;万隆会议改善了我国对外关系,会后与更多如泰国等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故B项正确;C项不是这些国家与中国发展经济交流的原因,排除;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实力比较薄弱,故D项错误。
10.“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
”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一地区农民的劳动号子。
如果将上述劳动号子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C.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气象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答案 B 材料中对花生的描述很明显是一种夸大的行为,表明这是发生在1958—1960年间的“大跃进”,是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的表现,故选B项;“一五计划”时间为1953—1957年,建立了工业化的基础,未体现浮夸风特点,人民公社最大的特点为“一大二公”,“文化大革命”发生时间为1966—1976年,时间不符合题意,故A、B、D三项错误。
11.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A.重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B.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C.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D.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答案 D 依据所学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属于民主制度的建立,而不是重建和完善,A错误;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排除B;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排除C;两部宪法都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D正确。
12.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多次提到,“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
这一思想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产生了重大影响。
当时的中国( )A.已经明确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B.正处于改革开放新的探索时期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D.开始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答案 B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在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上,故A项错误;题干所述为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是中共十四大,排除C项;D项“开始”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故选B项。
13.某西方学者这样评论罗马法:“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
”下列对“理性”的理解最准确是(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以前的习惯法B.罗马法能及时适应新的发展要求C.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D.罗马法主要保护了统治阶级利益答案 B 罗马法是继承发展的,成文法也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A项错误;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都说明了罗马法能不断适应新的发展要求,B项正确;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主要保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与“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不符,C、D两项错误。
14.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普遍主张,人就应该公开地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只要能实现幸福的目标,采取什么样的手段都无所谓。
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A.人文主义成为社会主流B.是欧洲人文主义的中心C.肯定了人的价值和欲望D.促进了理性主义的传播答案 C 文艺复兴时期教会仍占主导地位,人文主义为新兴资产阶级所信奉,故A 项错误;材料未突出意大利在文艺复兴中的地位,故B项错误;根据“人就应该公开地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只要能实现幸福的目标,采取什么样的手段都无所谓”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肯定了人的价值和欲望,故C项正确;启蒙运动将人文主义发展为理性主义,故D项错误。
15.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
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答案 B 这些观点分别从经济、政治、自然条件方面说明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故A项错误;从传统上强调经济条件到后来注重政治制度和自然条件的作用,表明对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越来越多元化,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故B项正确;研究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自然要把重心放在英国方面,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是次要因素,故C项错误;后期学者的研究只是研究视角的不同,不能以此否定传统观点,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