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自考劳动与社会保障笔记
自考劳动与社会保障笔记
自考“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复习题第一章劳动、劳动力与劳动力市场名词解释1 劳动:劳动是人类活动的基本畴,是人们使用一定的生产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出某种使用价值或提供某种服务,以满足人类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
2 个体劳动:个体劳动是指单个人进行的劳动,如铁匠、石匠、木匠、裁缝和个体商贩等进行的劳动就是个体劳动。
3 共同劳动:所谓共同劳动,是指许多人为了一定的目标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所进行的劳动,又可以称为协作劳动或者群体劳动。
4 简单劳动:简单劳动一般是指劳动者都能胜任的、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就能从事的劳动,比如砍柴、挑水、清扫、搬运、看管等。
5 复杂劳动:复杂劳动是指要通过专门训练、具有一定技术专长才能从事的劳动,比如装配电脑、修理机器、汽车驾驶、老师教书、医生看病、软件设计等。
6 脑力劳动:脑力劳动是指以脑力活动为主的劳动。
7 体力劳动:体力劳动是指以体力活动为主的劳动。
8 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企业或者其他参考围的全部劳动能力的总和。
9 经济活动人口(劳动力人口):经济活动人口,或者称为劳动力人口,包括全部正在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和尚未从事社会劳动但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因而正在寻找职业的人口。
10 潜在劳动力资源:潜在劳动力资源,是指所考虑围全部有劳动能力人口中蕴藏的劳动能力的总和,不论其是否有就业的意愿和就业资格。
11 现实劳动力资源:现实劳动力资源,是指蕴藏在所考虑围的全部经济活动人口或者劳动力人口中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12 劳动适龄人口:劳动适龄人口是指处于劳动年龄,正在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它占劳动力资源的绝大部分,可称为“劳动适龄就业人口”。
13 劳动力资源率:潜在劳动力资源的相对量可用劳动力资源率表示。
用公式表示为:劳动力资源率=潜在劳动力资源人口数量÷被考察围总人口数量。
14 劳动参与率:现实劳动力资源的相对量可以用劳动参与率表示。
用公式表示为:劳动参与率=劳动力人口数量÷潜在劳动力资源人口数量。
社会保障的重点笔记整理
社会保障的重点第一部分•社会保障的定义: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在中国,社会保障则是以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
•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目的是使劳动者因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而减少或丧失劳动收入时,能从社会获得经济补偿和物质帮助,保障基本生活。
•社会福利: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提供的福利津贴、福利设施和社会服务的总称。
狭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向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社会中需要给予特殊关心的人群提供的必要的生活保障。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低收入者或者遭受灾害的生活困难者提供无偿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优抚:是指国家对从事特殊工作者及其家属,如军人及其亲属予以优待、抚恤、安置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四种社会保障的主要区别: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区别。
对象,方式,内容,地位。
•社会保障的功能:1.稳定功能 2.调节功能 3.促进发展功能 4.互助功能 5.其他功能•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1 公平性 2 强制性3社会化4多样性5福利性6刚性发展第一部分•社会保障基金的概念: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基础,是为举办社会保险而依法建立的、收支平衡、专款专用的经费;•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渠道:•(1)被保险人、雇主、政府三方负担(2)特别捐税补助(3)基金营运收入、利息和利润(4)滞纳金和罚金收入•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1)现收现付优点:社会共济性;提取基金的比例,视需要而调整,灵活应变;基金不受通货膨胀和利率波动的影响;便于测算和管理;缺点:没有积累,预算的短期性会使其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因素,估计不足或难以预料,会造成制度危机;它弱化了缴费和收益的关联度,从而影响了人们的参与积极性。
自考“社会保障概论”详细笔记(10)
(⼆)失业预警制度→失业的承受度 1、失业控制⽬标的确⽴:预警失业线5%→失业警戒线7%→恶性失业线 2、失业监测系统:失业调查、统计、预测→报告 3、失业控制对策实施:(⾦融、财政、税收、物价、发展规划、产业规划、⼈⼝规划、教育培训规划) (三)职业教育与培训 1、三个层次:职前——在职——失业培训 2、国外做法 (1)有法可依:1964年英国《⼯业培训法》 1962 美国《⼈⼒发展与培训法》 (2)责任共担(政府+社会+企业) (3)职教与普教融合(技能+基础理论) (4)强化就业指导(⼤学⽣就业指导) 3、存在的问题:⼼理教育薄弱→跳蚤⼈⽣ ⼆、失业补救: 就业创造:①拓展就业领域(增加就业时间总量); ②就业时间总量再分配(调整结构) 国外主要做法: (⼀)⿎励就业(政府⿎励)→存在的问题:管理知识缺乏→倒闭 (⼆)社区服务: (三)家庭雇⼯:(政府补贴) (四)地区劳动: (五)特种雇⽤:(地区、青年) (六)职业转换:(培训→顶替) (七)信息服务: 三、失业保险 (⼀)综述:(标志) 互助会→⾮强制(1901⽐利时)→强制(1911英国) (⼆)类型:a、强制b、⾮强制c、失业救济 (三)制度框架: 1、覆盖范围:⽐较稳定的⼯薪阶层→新有⼯资劳动者→不充分就业者 2、资格条件:(1)⾮⾃愿失业(2)劳动年龄与劳动能⼒ (3)有就业意愿(4)履⾏了缴费义务 3、给付标准:(公平+效率) (1)计算⽅法:薪资⽐例、均⼀制、混合制 (2)上下限: (3)津贴⽔平:50-70%(逆相类法) (4)分档:(据投保年限) 4、给付期 (1)最长年限 (2)等待期 5、基⾦筹集:三三原则 (四)存在的问题 1、保险成本 2、津贴标准 §10.2我国的就业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就业社会保障制度的建⽴与发展 (⼀)建国初期的就业社会保障制度及特点 第⼀次失业⾼峰:1952年(10.6%) 1、失业原因: (1)国民党政府留下的400多万失业⼯⼈与旧政府职员 (2)通货膨胀→紧缩银根政→⼤量新失业⼈⼝出现 2、政策: (1)失业救济 1950 政务院《关于救济失业⼯⼈的指⽰》 1950 劳动部《救济失业⼯⼈暂⾏办法》 (2)促进就业: “单位化”战略,政府全⾯统⼀负责城镇失业⼈员的⼯作与⽣活,将其安排进政府⾃⼰拥有所有权并直接管理的各种类型的“⼯作单位”。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笔记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复习资料一、劳动法的概念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相联系的某些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包括:①依照宪法规定保护劳动者权益原则;②规定统一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原则;③建立完善的劳动合同制度,劳动合同的自由与政府适度的干预相结合原则。
④保护公平竞争与保护弱者权益相结合原则。
劳动就业的特征是:①主体必须是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公民。
我国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是从年满16周岁开始的,还要求劳动者具有劳动的实际行为能力。
②劳动就业的主体有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的愿望。
③取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
第二章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一、各项劳动权利的内容二、劳动者的义务第三章促进就业一、劳动就业的特征劳动就业的特征是:①主体必须是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公民。
我国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是从年满16周岁开始的,还要求劳动者具有劳动的实际行为能力。
②劳动就业的主体有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的愿望。
③取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
二、劳动就业的基本原则劳动就业的基本原则是:①国家促进就业的原则。
②竞争就业原则;③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原则。
④特殊就业群体就业保障原则。
⑤禁止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就业原则。
第四章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一、劳动合同的法律特征劳动合同的法律特征为:①劳动合同的主体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②劳动合同的内容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③劳动合同的标的是劳动者的劳动行为。
④劳动合同的目的在于确立劳动关系,使劳动过程得以实现。
二、劳动合同与民事合同的区别劳动合同与民事合同的区别表现在:1、两者的性质不同。
劳动合同的当事人双方存在着特殊的从属关系;民事合同的当事人双方不存在从属关系。
2、合同的主体不同。
劳动合同的主体,一方是用人单位,一方是劳动者。
3、法律救济的方式不同。
劳动与社会保障笔记
34.所谓五保制度,是针对农村中缺乏或丧失劳动能力、无依无靠、没有生活来源的老、弱、孤、寡、残疾人员
,由乡和村两级组织负责向其提供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保教等五个方面的援助的一种社会救助制度。
35.社会保险是由国家立法规范,面向劳动者建立的一种强制性社会保障制度,它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19.员工福利的特征?
1.封闭性
2.福利性
3.激励性
4.发展刚性
5.补充性
6.有限性
20.员工福利的功能?
第一,员工福利能够直接为企业发展战略服务。
第二,员工福利可以满足企业员工的需求。
第三,员工福利是对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补充。
21.企业年金的特点?
1.补充性
2.自愿性
一,最低保障性
二,按需分配
三,权利义务单向性
四,社会救助还具有全民性特征
14.社会救助管理模式?
一,中央政府集中管理型
二,地方政府分散管理型
三,中央和地方政府分层管理型
15.社会保险产生的背景?
一,社会背景——工业社会
二,经济背景——社会化大生产与物质的财富增长
三,政治背景——社会矛盾激化与工人阶级的斗争
1.社会保障的目标?
答:社会保障的总目标是通过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来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一,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
第二,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要求,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福利。
第三,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2.社会保障的功能?
一.稳定功能
二.调节功能
三.促进发展功能
四.互助功能
自考社会保障概论详细笔记
社会保障概论详细笔记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历史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一)辞源:(Social security )1、1935 美国《社会保障法》首次提出2、1941 《大西洋宪法》(Atlantic Charter)两次3、1944 《国际劳工组织大会》《费城宣言》4、联合国《人权宣言》正式被使用(二)定义(P4)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是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二:社会保障对个人的意义1、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不防不行,不保不行。
2、最无法抗拒的风险:越好越老,老无新养。
老态龙钟疾未消,更甚俗事败幽情。
3、人生三大风险: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
少年、中年、老年。
三: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1、市场经济是生产社会化的大规模经济。
a、家庭保障力下降b、社会保障成为必要。
2、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3、市场经济发展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内需不足)4、市场经济是以应用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经济。
5、任何社会中存在的先天性疾病、残障或各种原因导致的无依无靠者需要社会救助。
市场经济效率高但风险大,社会保障可以发挥减震器的作用。
英国:1834年《新济贫法》德国:1883年《疾病社会保险法》美国:1935年《社会保障法》二战后兴起了“福利国家”运动,形成了以救助、保险、福利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基础一:古代:人类对理想社会的探索包含了十分丰富的社会保障思想。
(一)中国:孔子——“大同思想”(二)西方:柏拉图《理想国》,之后又出现了诸如:英国,莫尔《乌托邦》;意大利,康帕内拉《太阳城》;法国,傅立叶《和谐社会》;英国,欧文《劳动公社》二:19世纪初(一)福利国家理论:办公共福利事业,缓和阶级矛盾。
劳动社会保障法考串笔记
劳动社会保障法考串笔记————————————————————————————————作者:————————————————————————————————日期: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自考串讲笔记第一章公民的基本权利第一节公民、劳动和社会保障公民对国家的第一需要是基本生活的安全保障,公民的最基本权利是劳动权和基本生活保障权。
劳动权和保障权属于社会法范畴。
一、公民与劳动(一)公民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根据该国法律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二)劳动劳动产生劳动力,劳动力即人的劳动能力。
它具有如下明显特征并引起相应的社会问题:(1)劳动力与劳动者不可分割。
(2)劳动力是生产要素。
具有商品属性;劳动力是特殊商品。
(三)劳动者1.劳动者的定义劳动法意义的劳动者指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公民。
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国家的相应义务,具体内容包括:(1)国家的义务和责任。
国家负有保障公民劳动权的义务和责任,其具体内容包括: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2)公民的劳动义务和责任。
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公民的光荣职责,劳动者都应当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劳动,国家提倡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国家提倡公民从事义务劳动。
(四)劳动权1.公民劳动权的定义劳动权是公民权利的基石。
公民劳动权即公民劳动义务和劳动权利的统一。
具体内容如下:就业权,即获得职、业培训、工作岗位、劳动报酬和社会福利的权利;结社权,即建立、加入和退出劳动者组织的权利;参与权,即参与企业管理和分享企业利润的权利。
2021年自学《劳动和社会保障》试题及答案(卷二)
2021年自学《劳动和社会保障》试题及答案(卷二)名词解释1 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各种方式,在公民暂时或者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遭遇各种风险致使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补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 “五保”:“五保”是指农业生产合作社对于缺乏劳动能力或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弱、孤寡、残疾的社员,在生产和生活上给予适当安排和照顾,保证他们的吃、穿和生活的供应,保证年幼的受到教育和年老的死后安葬的制度。
3 “三无”人员:“三无”人员是指无家可归、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人。
4 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指社会成员陷入生存危机或不能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和非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制度。
5 社会优抚:社会优抚是指政府和社会对军人等从事特殊工作的人员及其家属予以优待、抚恤和妥善安置的制度,也称为优抚安置制度。
6 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以国家为责任主体,以用人单位和被保险个人缴费为基础,通过立法手段设立保险基金,当劳动者在年老、患病、生育、伤残、失业或死亡时,由社会给予物质帮助和补偿,以化解被保险人风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7 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区组织为满足各类社会弱者和遇有一定困难社会成员的基本物质文化需求,而向他们提供和组织实施的带有福利性的收入保障和服务保障。
问答题1 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是什么?答: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法律政策规范为外在形态,以互助共济、扶贫帮困为内在规则,以政府为最终责任主体,以强制实施为基本手段。
2 就中国而言,社会保障主要由哪几个项目构成?答:就中国而言,社会保障体系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项目组成。
3 简述社会保障制度内涵的构成要素。
答:⑴社会保障的最终责任主体是国家或者政府。
⑵社会保障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⑶社会保障是对公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是对公民生活遇到困难时的一种最基本的社会服务和物质帮助。
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社会自考知识点归纳
劳动与社会劳动、劳动力保障(一)第一章与劳动力市场1.劳动的主体:劳动力。
2.劳动力的特性:能动性,差异性,易逝性,可变性,时效性和社会性。
3.劳动的动因:人类的需要。
4.劳动的特征:(1)目的性(2)创造性(3)能动性(4)社会性(5)多样性。
5.劳动创造性具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指劳动的结果应当能够形成物质的或者精神的劳动成果,或者提供有用的劳动服务;第二层是指在商品生产条件下,劳动应当是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有效劳动,这样的劳动才能为社会所承认和接受。
6.劳动的类型:(1)个体劳动与共同劳动(2)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3)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
7.共同劳动:许多人为了一定的目标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所进行的劳动。
8.复杂劳动:劳动者在付出教育费用、花费一定的辛劳和时间、获得某方面技术专长以后才能进行的劳动。
9.复杂劳动还原为简单劳动,可以采用:因素分析法和复杂系数法两种方法。
10.脑力劳动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创造知识的脑力劳动(2)传授和转移知识的脑力劳动(3)应用知识的脑力劳动(4)从事管理的脑力劳动。
11.创造知识的脑力劳动的直接成果主要是:精神产品。
12.劳动形式的发展遵循着一个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体力劳动为主——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并重——脑力劳动为主。
13.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特点:以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为基础并内在包含了知识经济。
14.从不同角度考察,劳动力有三种含义:第一,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第二,劳动力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劳动者);第三,劳动力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从事社会劳动的全部人口(社会劳动力,即劳动资源)。
15.劳动力资源:一个国家、地区、企业或者其他考察范围内的全部劳动能力的总和。
16.劳动力资源可以分为:现实劳动力资源和潜在劳动力资源。
17.劳动力资源的绝对量:劳动力资源数量的大小。
18.劳动力资源的相对量:计入劳动力资源量的人口占被考察范围总人口的比重。
19.劳动力资源的质量:劳动者的身体素质、智力水平、心理素质和思想素养的总称,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劳动力素质的综合反映。
1055_天津自考_劳动与社会保障章节总结
天津自考《劳动与社会保障》章节总结第一章绪论劳动者涵义与理解:(简答、名词)4个界定条件:(多选)劳动适龄人口:(名词)素质:多选;体力有什么多选智能素质分什么人对智能的运用4个方面多简答文化素质分什么是什么素质劳动力的名词科学内涵简答特征简答劳动力资源的名词特征简答主观体现方面社会资源的具体体现是什么简答衡量指标有什么绝对量名词单选资源率参与率公式什么是资源质量的有效工具构成一般有什么性别构成的原因多选劳动者与劳动力的关系论社会保障一词出现在什么国家时间特征多选主要看强制性功能简答原则简答社会保障名词内容6个多选每个是什么纲领知道最低最高特殊的是什么单选西方社会保障理论有哪些不作为重点就知道里面的1 2 3 4 出现的是多选福利国家理论是谁提出基数效用论是谁的序数效用论是谁的凯恩斯认为解决了什么就能保障充分就业社会保险的名词特征多选功能多原则简答什么是社会保险制度。
前提条件。
单选社保与商保的关系论学习意义与方法多(略)方法分为多第二章劳动就业劳动力市场含义及怎样理解它构成要素是什么运行机制的核心是什么在供求机制中形成的条件是什么竞争机制中有几种竞争政府通过什么途径去调控与管理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的类型是什么多选作用6个简答劳动力市场歧视名词表现多选原因多选就业名词和涵义就业率失业率就业制度名词广义狭义类型是什么其中还分什么多选行政配置就业制的特点是什么多选就业制度的作用简就业结构的涵义划分划分中按照产业演变规律多选原因多选就业水平理论届对其的观点多选就业弹性单选缩小原因多选影响就业水平的因素是什么其中劳动力资源对就业水平的影响是什么论述就业政策名词与构成多西方国家的就业政策多简答每一个国家的主要政策是什么英国重点我国的劳动力资源特点是什么多选就业体制分为什么阶段各自特点是什么城镇失业问题原因多选简答促进就业的政策选择简答第三章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含义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劳动者与劳动力的使用者雇主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一种社会经济利益关系从2个层面里面是一种劳动管理关系另一种是权利与义务关系产业关系劳资关系雇佣关系雇工关系雇员关系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论联系方面一方是劳动力提供者另一方是使用者使用者给受雇者支付劳动报酬区别在于主体不同关系不同适用的法律形式不同劳动主体的待遇水平不同合同的法定形式不同劳动关系的内容包括简答劳动关系的特点多劳动关系的类型多劳动关系的构成要素与运行方式合作突出了什么2点多外部影响因素是什么多劳动关系的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计划经济下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市场经济我国现状的劳动关系特征是什么重点简答我国劳动关系调整机制的改革实践是什么略劳动关系的主体2方其中广义中包括什么员工名词哪些不属于员工单工会名词工会特征分类智能多萌芽是什么时间一个产业工会的时间和是什么工会中华总工会的时间在哪召开的一个的工会法的时间哪年进行的修改与新的工会法时间工会的任务是什么职权是什么简答雇主的名词雇主组织的特征是什么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其中在三方机制中的作用集体谈判名词特点原则主体是什么它的资格是什么结构的名词西方市场中集体谈判划分内容包括什么什么是主要内容次要是什么多谈判的机构在什么层级上最流行模式分为几个多程序几个步骤准备时间是什么单过程4个阶段多谈判的结果决定因素有什么多选谈判技巧的2个方面是是多选政府对集体谈判的影响是什么在介入过程中的作用4个名词解释里面有单选的劳动者劳动适龄人口自然素质社会素质智能素质一般素质文化素质一般文化素质专业文化素质劳动者心里素质劳动力潜在劳动力与现实劳动力区别简答看看劳动力资源绝对量相对量劳动力资源的构成性别文化年龄技能职业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规范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法文献分析法历史比较社会调查法案例研究法个案劳动力市场歧视就业就业制度就业结构充分就业实质就业政策失业人员劳动关系雇主工会劳动关系主体集体谈判集体谈判结构三方性原则三方机制劳动关系的主体是谁集体谈判主体是谁三方协商主体是谁多什么为劳动关系中的主要内容(关系)。
2021年自考“劳动法”知识点汇总(2)
2021年自考“劳动法”知识点汇总(2)21、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是公民在年满16周岁时同时产生的,易于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早于公民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2、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具有统一性和对应性。
没有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的主体,也没有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的主体。
一方的权利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也是另一方的权利。
23、劳动法律关系客体具有单一性的特点,只能是劳动者的劳动行为,劳动者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的劳动行为,可分为完成必然工作成果的行为和提供必然劳务活动的行为。
24、劳动法律事实:是指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动和消灭的客不雅情况。
分为:(1)行为,以行为人(包罗单位)的意志为转移的法律事实。
可以分为:劳动法律行为是指劳动者、用人单位做出的具有法律后果的行为。
(合法行为、违法行为)劳动行政办理行为是指国家劳动行政办理机关行使劳动行政办理职权的行为劳动仲裁是指劳动仲裁机构依法仲裁劳动案件的行为。
包罗劳动争议调解行为、劳动争议仲裁行为劳动司法行为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审理劳动案件的行为。
包罗一审人民法院、二审人民法院的劳动争议调解行为和劳动争议判决行为。
(2)事件,是指不以行为人(包罗单位)的意志为转移的法律事实。
主要包罗自然现象(如自然灾害)劳动能力暂时或者永久丧失。
25、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和劳动协议约定,明确彼此间的权利义务,形成劳动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只能是劳动法律关系主体意思表示一致的合法行为。
26、劳动法律关系的变动,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变动其本来确定的权利义务内容变动劳动法律关系的劳动法律事实可以是:合法行为、违法行为和事件。
27、变动劳动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劳动者同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律规范,终止其彼此间的劳动权利义务关系。
消灭劳动法律关系的劳动法律事实可以是:合法行为、违法行为和事件。
28、劳动者是指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我国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自考“社会保障概论”详细笔记(7)
第七章社会保障的理论思考 (危机——改⾰——重新思考社会保障理论:探索社会保障深层次机理) §7.1公平与效率 误区:社会保障的功能(⽬标)不是解决贫富两极分化,⽽是分散风险与扶贫救济。
存在的问题,在70年代以前社会保障多注重公平,但是经过了70年的危机以后⼈们开始思考社会保障的效率问题。
社会保障制度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公平、效率?)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对⽴还是互补?) ⼀:公平、效率、产权 (⼀)公平(公平+平等) 1、公平不是⼀种经济学的概念,它含有伦理学的意义。
它既包括⼀定的基于各种物质关系的客观公正度,也包括着⼈们对这种客观公正度的主观理解。
它是客观公正性和主观认同性的统⼀。
2、公平只是相对的,即相对于某⼀衡量标准⽽⾔。
也就是说,公平与否本⾝包含着衡量标准的选择⽽视。
3、从经济学的⾓度评价公平。
(1)两⽅⾯含义: a、横向公平:对同等经济地位的⼈实⾏同等待遇。
b、纵向公平:对不同经济地位的⼈实⾏差别待遇,抑制地位⾼的⼈⽽照顾经济地位低的⼈。
追求公平就是在经济活动中既讲求横向公平也讲求纵向公平,既给同等经济地位的市场主体创造同等的竞争环境,同时,⼜对不同经济地位的市场主体区别对待。
(2)三级内涵:起点公平、过程公平、重点公平。
a、起点公平,即从制度结构、制度安排⾓度理解的规则公平。
(制度公平) b、过程公平,即从商品等价交换的原则出发理解的公平,或⽈市场公平。
(机会公平) c、终点公平,即从价值分配的法则出发理解的公平。
(补偿公平) 4、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问题安排应当综合考虑三种公平。
(⼆)效率 1、效率是⼀个经济学范畴。
是指在经济⽔平和资源存量⼀定的条件下,通过资源的配置和使⽤。
给社会带来福利。
“效率”即资源配置是社会成员得到的总剩余量化的性质。
总剩余量包括消费者剩余与⽣产者剩余。
2、效率的具体形式: a、资源配置效率(价格效率) b、⽣产效率:包括动态的效率和技术的效率。
2021年自考“劳动法”知识点汇总(3)
2021年自考“劳动法”知识点汇总(3)41、劳动协议的内容:是指当事人双方达成的劳动权利义务的具体规定,具体表示为协议条款法定内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庇护的劳动条件、劳动待遇(工资、保险、福利)商定内容:必要内容(工作单位、工作内容、工作期限);补充内容(是否约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是否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奥秘、是否提供居住条件等)42、劳动协议的形式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
43、劳动协议的成文生效的关系当事人双方就劳动协议内容协商一致,劳动协议即告成立。
劳动协议成立,是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设立劳动关系劳动协议成立并不意味着劳动协议必然生效。
劳动协议生效,是指劳动劳动协议具有法律效力的起始时间。
劳动协议依法成立,即具有嫠效力,对当事人双方产生约束力。
依法订立的劳动协议,其生效时间始于协议签订之日,劳动协议订立后,需要鉴证或公主的,其生效时间始于鉴证或公证之日。
44、无效劳动协议:(1)按协议内容来划分:《劳动法》第十八条规定:下列劳动协议无效: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协议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协议(2)按协议无效程度来划分:全部无效:劳动协议当事人和基本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规定部分无效:劳动协议部分条款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而无效,但不影响基本内容(3)《劳动法》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确认劳动协议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
”第三款规定:“劳动协议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45、劳动协议履行的原则:亲自履行原则;权利义务统一原则;全面履行原则;协作履行原则46、不受“劳动协议没有变动,有人单位不得安排职工从事协议规定以外的工作”限制的情况:发生变乱或遇灾害,需要及时抢修或救灾因工作需要而临时调动工作发生短期停工单位行政依法任命、调动职工工作法律允许的其他情况。
47、劳动协议变动的程序:及时提出变动协议的要求近期作出答复双方达成书面合同。
自考03312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自考自考速成笔记
革 第一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 第二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 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 的挑战与机遇 第四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的探索
源的绝大部分,可称为“劳动适 的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 龄就业人口”。 动。 13 劳动力资源率: 潜在劳动力资 6 有人说,简单劳动多为体力劳 源的相对量可用劳动力资源率表 动,复杂劳动多为脑力劳动。请 示。用公式表示为:劳动力资源 对此观点予以评论。 率 = 潜在劳动力资源人口数量÷ 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正确。简 被考察范围总人口数量。 单劳动也可能存在于体力劳动 14 劳动参与率: 现实劳动力资源 中,复杂劳动也可能存在于体力 的相对量可以用劳动参与率表 劳动中。 示。 用公式表示为: 劳动参与率= 7 脑力劳动分为哪几种类型? 第一章 劳动、劳动力与劳动力 劳动力人口数量÷潜在劳动力资 ⑴ 创造知识的脑力劳动。 市场 源人口数量。 ⑵ 传授和转移知识的脑力劳动。 知识点 15 劳动力资源的绝对量: 劳动力 ⑶ 应用知识的脑力劳动。 1 劳动:劳动是人类活动的基本 资源的绝对量是指劳动力资源数 ⑷ 运用知识进行管理的脑力劳 范畴,是人们使用一定的生产工 量的多少。 动。 具,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出某 16 劳动力资源的相对量: 劳动力 8 为什么说脑力劳动在知识经 种使用价值或提供某种服务,以 资源的相对量是指计入劳动力资 济条件下将逐步占据主体地 满足人类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 源量的人口占被考察范围总人口 位? 2 个体劳动:个体劳动是指单个 的比重。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实物 人进行的劳动,如铁匠、石匠、 17 劳动力资源的质量: 劳动力资 经济被知识经济代替,劳动发生 木匠、裁缝和个体商贩等进行的 源的质量是指劳动者的身体素 了根本性的变化,体力劳动已不 劳动就是个体劳动。 质、智力水平、心理素质和思想 再是社会的主要劳动形式。在知 3 共同劳动:所谓共同劳动,是 素质的总称,是一个国家或者地 识经济中,传统的简单劳动、复 指许多人为了一定的目标通过一 区劳动力素质的综合反映。 杂劳动逐渐退居次要地位,越来 定的组织形式所进行的劳动,又 18 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是劳 越被更高级的劳动形式 - 脑力劳 可以称为协作劳动或者群体劳 动力交换关系的总和,是市场机 动所代替。 动。 制与实现形式的统一。 9 有人说,在知识经济条件下, 4 简单劳动:简单劳动一般是指 简答论述 体力劳动已经无足轻重。请对此 劳动者都能胜任的、不需要经过 1 简述劳动的动因。 专门训练就能从事的劳动,比如 人类之所以要进行劳动,是基于 观点予以评论。 砍柴、挑水、清扫、搬运、看管 人类自身的需要。 从此意义上讲, 不正确。知识经济并没有完全否 定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我国经 等。 劳动的动因是人类的需要。 济发展的一个特点就是以农业经 5 复杂劳动:复杂劳动是指要通 2 劳动的特征包括哪几方面。 过专门训练、具有一定技术专长 人是高级动物,但人类的劳动活 济和工业经济为基础并内在地包 才能从事的劳动, 比如装配电脑、 动与其他动物的本能活动是不同 含了知识经济。在这样的历史条 修理机器、 汽车驾驶、 老师教书、 的。人类的劳动具有以下特征: 件下,体力劳动在相当长的时期 医生看病、软件设计等。 ⑴目的性 ⑵创造性 ⑶能动性 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10 简述劳动力的含义。 6 脑力劳动:脑力劳动是指以脑 ⑷社会性 ⑸多样性。 从不同角度考察,劳动力有三种 力活动为主的劳动。 3 有人说,当今社会的个体经济 7 体力劳动:体力劳动是指以体 非常发达,个体劳动已经成为社 含义。 ⑴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 力活动为主的劳动。 会劳动的主要形式。请谈谈你的 ⑵ 劳动力是指由劳动能力的人 8 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是指 看法。 ⑶ 劳动力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 一个国家、地区、企业或者其他 不正确,共同劳动是社会劳动的 区从事社会劳动的全部人口 参考范围内的全部劳动能力的总 主要形式。 11 劳 动 力 的 特 征 包 括 哪 些 方 和。 4 有人说,简单劳动是指非繁重 9 经济活动人口 (劳动力人口) : 面? 经济活动人口,或者称为劳动力 劳动,复杂劳动是指繁重劳动。 劳动力作为活的、能动的生产要 人口,包括全部正在从事社会劳 请对此观点予以评论。 素,与其他生产力要素有明显的 动的人口和尚未从事社会劳动但 不一定正确。简单劳动一般是指 区别。劳动力的主要特征是:⑴ 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因而 劳动者都能胜任的、不需要经过 能动性 ⑵差异性 ⑶易逝性 ⑷ 专门训练就能从事的劳动;复杂 可变性 ⑸时效性 ⑹社会性 正在寻找职业的人口。 10 潜在劳动力资源: 潜在劳动力 劳动是指要通过专门训练、具有 12 简述一个国家潜在劳动力资 资源,是指所考虑范围内全部有 一定技术专长才能从事的劳动。 源的组成部分。 劳动能力人口中蕴藏的劳动能力 简单劳动并不一定是非复杂劳 ⑴ 处于劳动年龄内, 正在从事社 的总和,不论其是否有就业的意 动,复杂劳动也不一定是指繁重 会劳动的人口,它占劳动力资源 劳动。 愿和就业资格。 的绝大部分。 11 现实劳动力资源: 现实劳动力 5 为什么说复杂劳动能够创造 ⑵ 尚未达到劳动年龄、 已经从事 资源,是指蕴藏在所考虑范围内 较多的价值? 社会劳动的人口,即“未成年就 的全部经济活动人口或者劳动力 由于复杂劳动是劳动者在付出教 业人口” 育费用、 花费一定的辛劳和时间、 ⑶ 已经超过劳动年龄、 人口中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继续从事 12 劳动适龄人口: 劳动适龄人口 获得某方面技术专长以后才能进 社会劳动的人口,即“老年就业 是指处于劳动年龄内,正在从事 行的劳动。因此,在同样多的劳 人口” 社会劳动的人口,它占劳动力资 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较多,少量 完整版资料联系 QQ:1273114568
2021年自考“劳动法”知识点汇总(7)
2021年自考“劳动法”知识点汇总(7)121、失业待遇保险标准:(1)累计交费10年以上,可领取不超过24个月的失业保险(2)交费5——10年,可领取不超过18个月的失业保险(3)交费不足5年的,最多可领取12个月的失业保险(4)养老、失业、疾病保险个人和单位都缴费;生育、工作个人不缴费,单位缴费。
122、福利在提供方式上,具有遍及性,集体性特征,救济则具有补充性特征。
123、我国职工福利制度大致上包罗:生活福利设施、文体娱乐设施、福利补助三个部分。
124、处罚的种类(1)行政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罢免、留用察看(1——2年)、开除(2)经济处罚:罚款(不起过本人标准工资的20%)、停发工资(只适用于留用察看期间)、降级(幅度一般为1级,最多也不能超过2级)、补偿经济损失(3)刑事制裁。
125、工会的法律地位是指工会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占的位置的法律反映。
126、《工会法》规定,中华全国总工会、地方总工会、产业工会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127、工会发现企业行政方面声音指挥、强令工人冒险作业,或者生产过程中发现明显变乱隐患和职业危害,有权提出解决的建议,有权向企业行政方面建议组织职工撤离危险现场。
企业行政方面必需及时作出处理决定。
128、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实行民主办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事民主办理权利的机构。
129、职工代表大会的权利(1)审议权(关于企业经营办理和前途命运的大事、方案)。
(2)同意或否决权(关于职工切身利益的方案)。
(3)审议决定权(关于职工福利的重大方案)。
(4)评议监督权(按照政府主管部门决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依法选举厂长)。
130、外商投资企业职工民主参与的特征(1)具有明确的主从性,不具有所有权意义上和权利范围内的参与(2)具在民主性(3)主体地位具有平等性职工民主参与既不具有权利的权威,也不具有义务的责任。
131、依劳动争议标的的性质不同,劳动争议可划分为权利争议和利益争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复习题第一章劳动、劳动力与劳动力市场名词解释1 劳动:劳动是人类活动基本范畴,是人们使用一定生产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出某种使用价值或提供某种服务,以满足人类需要有目活动。
2 个体劳动:个体劳动是指单个人进行劳动,如铁匠、石匠、木匠、裁缝和个体商贩等进行劳动就是个体劳动。
3 共同劳动:所谓共同劳动,是指许多人为了一定目的通过一定组织形式所进行劳动,又可以称为协作劳动或者群体劳动。
4 简朴劳动:简朴劳动普通是指劳动者都能胜任、不需要通过专门训练就能从事劳动,例如砍柴、挑水、清扫、搬运、看守等。
5 复杂劳动:复杂劳动是指要通过专门训练、具备一定技术特长才干从事劳动,例如装配电脑、修理机器、汽车驾驶、教师教书、医生看病、软件设计等。
6 脑力劳动:脑力劳动是指以脑力活动为主劳动。
7 体力劳动:体力劳动是指以体力活动为主劳动。
8 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是指一种国家、地区、公司或者其她参照范畴内所有劳动能力总和。
9 经济活动人口(劳动力人口):经济活动人口,或者称为劳动力人口,涉及所有正在从事社会劳动人口和尚未从事社会劳动但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因而正在寻找职业人口。
10 潜在劳动力资源:潜在劳动力资源,是指所考虑范畴内所有有劳动能力人口中蕴藏劳动能力总和,无论其与否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资格。
11 现实劳动力资源:现实劳动力资源,是指蕴藏在所考虑范畴内所有经济活动人口或者劳动力人口中劳动能力总和。
12 劳动适龄人口:劳动适龄人口是指处在劳动年龄内,正在从事社会劳动人口,它占劳动力资源绝大某些,可称为“劳动适龄就业人口”。
13 劳动力资源率:潜在劳动力资源相对量可用劳动力资源率表达。
用公式表达为:劳动力资源率=潜在劳动力资源人口数量÷被考察范畴总人口数量。
14 劳动参加率:现实劳动力资源相对量可以用劳动参加率表达。
用公式表达为:劳动参加率=劳动力人口数量÷潜在劳动力资源人口数量。
15 劳动力资源绝对量:劳动力资源绝对量是指劳动力资源数量多少。
16 劳动力资源相对量:劳动力资源相对量是指计入劳动力资源量人口占被考察范畴总人口比重。
17 劳动力资源质量:劳动力资源质量是指劳动者身体素质、智力水平、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总称,是一种国家或者地区劳动力素质综合反映。
18 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互换关系总和,是市场机制与实现形式统一。
问答题1 简述劳动动因。
答:人类之因此要进行劳动,是基于人类自身需要。
从此意义上讲,劳动动因是人类需要。
2 劳动特性涉及哪几方面。
答:人是高档动物,但人类劳动活动与其她动物本能活动是不同。
人类劳动具备如下特性:⑴目性⑵创造性⑶能动性⑷社会性⑸多样性。
3 有人说,当今社会个体经济非常发达,个体劳动已经成为社会劳动重要形式。
请谈谈你看法。
答:不对的,共同劳动是社会劳动重要形式。
4 有人说,简朴劳动是指非繁重劳动,复杂劳动是指繁重劳动。
请对此观点予以评论。
答:不一定对的。
简朴劳动普通是指劳动者都能胜任、不需要通过专门训练就能从事劳动;复杂劳动是指要通过专门训练、具备一定技术特长才干从事劳动。
简朴劳动并不一定是非复杂劳动,复杂劳动也不一定是指繁重劳动。
5 为什么说复杂劳动可以创造较多价值?答:由于复杂劳动是劳动者在付出教诲费用、耗费一定辛苦和时间、获得某方面技术特长后来才干进行劳动。
因而,在同样多劳动时间里创造价值较多,少量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简朴劳动。
6 有人说,简朴劳动多为体力劳动,复杂劳动多为脑力劳动。
请对此观点予以评论。
答: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对的。
简朴劳动也也许存在于体力劳动中,复杂劳动也也许存在于体力劳动中。
7 脑力劳动分为哪几种类型?答:⑴创造知识脑力劳动。
⑵传授和转移知识脑力劳动。
⑶应用知识脑力劳动。
⑷运用知识进行管理脑力劳动。
8 为什么说脑力劳动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将逐渐占据主体地位?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实物经济被知识经济代替,劳动发生了主线性变化,体力劳动已不再是社会重要劳动形式。
在知识经济中,老式简朴劳动、复杂劳动逐渐退居次要地位,越来越被更高档劳动形式-脑力劳动所代替。
9 有人说,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体力劳动已经无足轻重。
请对此观点予以评论。
答:不对的。
知识经济并没有完全否定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国内经济发展一种特点就是以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为基本并内在地包括了知识经济。
在这样历史条件下,体力劳动在相称长时期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10 简述劳动力含义。
答:从不同角度考察,劳动力有三种含义。
⑴劳动力是指人劳动能力⑵劳动力是指由劳动能力人⑶劳动力是指一种国家或者地区从事社会劳动所有人口11 劳动力特性涉及哪些方面?答:劳动力作为活、能动生产要素,与其她生产力要素有明显区别。
劳动力重要特性是:⑴能动性⑵差别性⑶易逝性⑷可变性⑸时效性⑹社会性12 简述一种国家潜在劳动力资源构成某些。
答:⑴处在劳动年龄内,正在从事社会劳动人口,它占劳动力资源绝大某些。
⑵尚未达到劳动年龄、已经从事社会劳动人口,即“未成年就业人口”⑶已经超过劳动年龄、继续从事社会劳动人口,即“老年就业人口”⑷处在劳动年龄内,具备劳动能力并规定参加社会劳动人口,即“求业人口”⑸处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但完全从事家务劳动人口,即“家务劳动人口”⑹处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但正在军队服役人口,即“服役人口”⑺处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但正在从事学习人口,即“求学人口”⑻处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但未从事社会劳动其她人口,即“其她人口”13 劳动力市场发育与调控目的是什么?答:劳动力市场发育与调控目的是,逐渐形成劳动力价格调节劳动力供求基本性机制,在国家有效调控下,增进充分就业,实现劳动力资源合理配备。
14 劳动力市场运营与调控中存在详细问题涉及哪几方面?答:⑴职业简介服务机构运营机制不完善⑵劳动力市场主体双方行为不规范⑶劳动力市场管理和宏观调控滞后⑷劳动力市场价格机制形成滞后⑸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滞后⑹常设劳动力市场整体规模偏小⑺常设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滞后15 劳动力市场法律成熟条件涉及哪几方面?答: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由市场主体、市场载体、市场机制和市场调控等要素构成。
市场主体成熟、市场载体完备、市场机制健全和市场调控有效是劳动力市场发育成熟标志。
16 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应当由哪几大系统构成?答:一种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应当由指挥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反馈系统合调控系统五大系统构成。
17 政府对劳动力市场调控重点涉及哪几方面?答:政府对劳动力市场调控,应以间接调控为主,调控重点体当前如下三个方面:⑴调控劳动力总供应⑵调控劳动力总需求⑶制定关于法律和制度,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监督与管理18 加强以职业简介为中心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建设要点涉及那些方面?答:加强以职业简介为中心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建设要点是:⑴合理布局职业简介机构⑵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形式、符合需求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
⑶统一规范中介机构行为。
⑷强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职业简介机构公益性职能,明确其职责。
⑸增进劳动力配备向专业化发展,发展产业型职业简介机构。
⑹职业培训工作要面向市场需求。
⑺建立职业简介准入制度。
⑻建立统一信息收集、整顿、分析和发布市场信息系统。
⑼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市场就业机制形成提供“安全网”。
⑽制定严格私人进入职介机构原则。
19 简述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重要办法。
答:⑴加强政府对劳动力市场宏观调控,为充分就业创造必要环境条件。
⑵加强以职业简介为中心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建设。
⑶加快劳动力市场立法与制度建设,保证劳动力市场有序运营⑷加强劳动力市场整体规划与信息网络建设⑸加强市场就业宣传和职业培训,转变择业者观念和提高其职业能力⑹提高对劳动力市场监督管理水平第二章劳动就业名词解释1 就业:就业是指人们在某种职业中从事工作和劳动并获取相应报酬状态。
2 就业者:就业者是指一切为获取劳动报酬而工作人。
3 失业:失业是指没有在某种职业中从事某种工作状态。
4 失业者:失业者是指有能力工作并在寻找工作,但由于种种因素没有得到恰当就业机会人群。
5 非正规就业:非正规就业重要是指无固定场合、无固定雇主和服务对象、无固定劳动关系、无固定收入和无社会保障就业形式。
问答题1 简述就业重要意义。
答:人们从事工作和劳动,是社会进行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手段和方式,也是人们获得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以满足生存和发展需要途径。
没有就业,社会不也许进行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生产,也就失去了生存条件和基本。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具备重要意义。
2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矛盾重要体现。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年龄人口众多,国民教诲水平较低,就业矛盾十分突出。
重要体当前: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构造性矛盾同步并存,城乡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步浮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互相交织。
3 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增进就业重要政策办法。
答:⑴发展经济,调节构造,积极创造就业岗位⑵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哺育发展劳动力市场⑶增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⑷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4 简述扩大就业途径。
答:扩大就业基本途径是发展经济。
健全劳动力市场机制是扩大就业有效途径。
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和政府采用增进就业政策办法是扩大就业重要途径。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政策大体分为哪几种阶段。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政策大体分为如下几种阶段:⑴筹划经济时期政府控制下统包统配就业政策⑵改革开放初期政府主导下多渠道就业政策⑶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政府指引下市场就业政策6 简述统包统配政策含义。
答:⑴在用工制度上体现为就业终身制,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单位职工实行固定工资制。
⑵在工资分派上实行平均主义低工资制⑶在福利保障上由单位给职工提供养老、医疗、住房、子女入学等全面福利待遇。
7 改革开放初期,多渠道安顿就业要点涉及哪些方面?答:⑴广开就业门路,积极拓宽都市就业渠道⑵大力发展乡镇公司,增长农村非农就业⑶扩大对外开放,运用国外市场增长就业8 简述国内现行就业方针。
答:国内实行在国家政策指引下,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增进就业方针。
9 简述再就业工程重要内容。
答:在就业工程重要内容是:通过一定资金投入,综合运用政策扶持和各种就业服务手段,实行公司安顿、个人自谋职业和社会协助安顿相结合,为失业职工和公司富余职工童工就业指引、职业简介、转岗培训、生产自救等各种服务,促使她们尽快实现再就业。
10 简述再就业工程积极作用。
答:再就业工程作为一项积极、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对国内都市失业治理具备重要作用。
再就业工程实行,在一定限度上保障了下岗职工生存之需,稳定了下岗职工情绪。
通过开展再就业培训,更新了下岗人员知识技能,提高了她们再就业能力,开发了一批就业岗位,增进了下岗职工再就业,对深化国有公司改革、增进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