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乐理》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熟练掌握乐音体系、音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标记、音程、和弦、调及调关系、调式、调与调式、调式中的音程等方面内容。
第一章:乐音体系
教学目的和要求
认识并掌握音、音名、音组、标准音与中央C,掌握乐音体系、音名、音组、标准音与中央C的内容。
教学难点和重点
音、音的性质、乐音与噪音。
第十二章 调式中的和弦
教学目的和要求
判断各调式中的和弦,在各调式中构成各种和弦;通过和弦找到所属调式调性;和弦的解决。
教学难点和重点
调式中的和弦构成、通过和弦找到所属调式调性;和弦的解决。
教学内容
1、什么是调式中的和弦;2、大、小调式中的三和弦;3、大小调中的七和弦;4、通过和弦找到其所属的调式调性;5、属七和弦、导七和弦的解决。
教学内容
1.什么是"调";2.升号调与降号调;3.调的五度循环;4.等音调。
第九章 调式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大、小调式,民族五声调式的调式特征;能熟练的书写调式音阶。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大、小调式,民族五声调式的调式特征;能熟练的书写调式音阶。
教学内容
1、大调式;2、小调式;3、五种五声调式。
2.记谱法
五线谱、谱号、谱表、音符、休止符、节奏、节拍、拍子、拍号、小节、小节线、拍子种类、节奏特殊划分、连音符、音值组合法、节奏型。
3.音程
旋律音程、和声音程、音程名称、音程种类、自然音程、变化音程、音程的扩大与缩小及变化规律、音程的性质、单音程、复音著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年
执笔人: 审定人:
《基本乐理》课程考试大纲
(适用于音乐学专业)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编号:2.课程名称:《基本乐理》3.英文名称:《The basic theory of music》4.课程简介:基本乐理十学前教育专业必修专业技能课,这些知识是学习、理解、表现音乐所不可缺少的,无论是学作曲、指挥、音乐学、演唱、演奏或音乐教育,都必须学习。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音乐学习中最基础的理论知识,为音乐技能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说明1.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目标——认识和了解与音乐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基础的音乐理论,丰富、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及知识面,丰富自身的理论修养。

(2)能力目标——强调理论必须能应用实践技能,使学生在掌握基础音乐理论的基础上,积极的培养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在理论层面完善并指导实践技能,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实现专业化成长。

(3)情感价值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本课程教学的价值与意义,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热爱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

2.与相关课程衔接:《基础和声》等。

3.学时、学分:总62学时,4学分;第一学期28学时,第二学期34学时。

4.开课学期:2017——2018(1)(2);授课班级:17音乐学5.教学方法:讲授、键盘练习、作业实践练习6.考核方式:闭卷7.教材:《基本乐理》.贾方爵.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038.教学参考资料:《基本乐理通用教程》、《乐理基础教程》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音的高度与记谱法(10课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记谱的一般规律,并能正确的记写乐谱,增强学生的识谱与记谱能力。

了解不同的律制与生律法,一般的演奏记号等内容。

【重点难点】音符时值特殊划分、谱号、调号与常用记号的写法。

音符及其时值的划分;调号、拍号与记谱中的常用记号等。

第二章节奏及节拍(6课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各种拍子及其音值组合法,使同学们充分认识节拍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一学年,64学时总学分:4学分开课学期:第一、第二学期适用专业:音乐学音乐表演专业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为高等师范院校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学习音乐专业理论课程的前提与基础,是音乐理论课程的奠基石。

通过对基本乐理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音乐理论的基础知识,并能够灵活的加以运用到器乐学习、声乐学习、作曲学习当中,并为后续理论课程打好专业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全面掌握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

学会将其与其他音乐理论课程融会贯通,并将其运用到声乐与器乐学习当中。

在乐理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精神,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音乐修养。

在教学过程中,本课程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和“精讲多练”的原则。

传统乐理课重概念轻实用,这一问题不仅不能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更直接地影响到其日后全面音乐基础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所需能力的培养,理论学习必须缩短与实际作品之间的距离。

本课程的教学应当与其他相关理论课的密切配合,并注意结合学生的专业学习,以保证学生在音乐发展上的协调一致。

三、教学时数分配四、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第一章音高1、音的产生与类别2、音的性质3、乐音体系音列音级4、基本音级、音名唱名5、音的分组6、变音记号7、自然半音变化半音自然全音变化全音8、等音、泛音列9、国际标准音、音律本章重点、难点——自然半音变化半音自然全音变化全音第二章记谱法1、五线谱谱号谱表2、音符3、休止符4、音符时值的特殊划分本章重点、难点——音符时值的特殊划分第三章节奏与节拍1、节奏节拍节奏型2、重音拍子3、拍子的分类4、我国民族音乐中的板眼5、连音符6、弱起小结、切分音7、音值的组合法8、几种常见的挥拍基本图示本章重点、难点——音值组合法第四章音程1、音程及组成形式2、基本音程、音数、级数3、增减、单复音程;协和、不协和音程4、音程的转位与等音程本章重点、难点——增减音程、单复音程、等音程第五章和弦1、三和弦、七和弦2、等和弦3、非三度结构和弦本章重点、难点——等和弦第六章速度、力度及感情术语1、各种记号2、在使用中的意义第七章装饰音、略写记号及其他记号1、装饰音2、略写记号3、其他记号本章重点、难点——各种记号的正确记忆与书写第八章调1、大调音阶及音阶中各音级的名称2、调、调号、调的五度循环、等音调本章重点、难点——调的五度循环、等音调第九章调式1、调式概论2、大小调式3、平行调、同主音大小调4、五、六、七声调式5、其他调式6、同宫系统调、同主音调本章重点、难点——平行调、同主音大小调、五声调式、六声调式、七声调式、同宫系统调、同主音调第十章调式中的音程及和弦1、大小、民族调式中的音程2、音程所属调性的识别3、稳定、不稳定音程4、音程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5、大小、民族调式中的和弦6、属七、导七和弦的解决7、和弦的应用本章重点、难点——和弦的应用第十一章调性关系、调性变换1、调的远近关系、调性变换、调式交替2、转调本章重点、难点——调式变换、调式交替、转调第十二章调式变音及半音阶第十三章移调1、移调的目的2、移调的方法本章重点、难点——移调的方法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基本乐理课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开设的音乐理论课,与同时开设的视唱练耳课联系紧密,并为后续的和声课,配器课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一、引言基本乐理是音乐学习的基石,是掌握音乐语言的必经之路。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乐理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建立起对音乐基本要素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乐理概念的理解,包括音高、节拍、音程等基本要素;2. 培养学生对乐谱的阅读和解析能力;3. 培养学生对和声关系和音乐结构的理解;4. 培养学生对旋律和和声的分析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音高与节奏1. 音名和谱号的认识;2. 音符和休止符的读写与演奏;3. 节拍与拍号的理解;4. 常见音符与休止符的时值关系。

第二章音程与和弦1. 音程的分类与计算;2. 音程在旋律和和弦中的作用;3. 主要和弦的构成与演奏。

第三章音阶与调式1. 常见音阶类型的认识;2. 调式的构成与特征;3. 调式在旋律和和弦中的运用。

第四章节奏与乐句1. 乐句的基本结构和分类;2. 节奏元素在乐句中的运用;3. 乐句的分析与演奏。

第五章和声与声部写作1. 和声关系的认识与分析;2. 声部写作与声部配器技巧;3. 和声的实践与创作。

四、教学方法1. 讲述法:通过讲解基本乐理概念和知识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2. 实践法:通过乐器演奏、练习和合奏等形式,让学生运用乐理知识;3. 听辨法:通过听音辨谱、音乐作品欣赏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乐理要素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测试:通过课堂测验检查学生对基本乐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2. 乐曲演奏:通过学生的乐曲演奏考核其音乐理解和技能掌握程度;3. 创作项目:要求学生根据所学乐理知识进行音乐创作,评估其综合能力。

六、教学资源1. 乐器:钢琴、吉他、小提琴等常见乐器;2. 乐谱:包括各种难度和风格的乐谱,供学生演奏和分析;3. 音乐作品:包括不同风格和时期的音乐作品,供学生欣赏和分析。

七、教学时间安排本教学大纲共分为10个单元,每个单元约2-3周,总计约20-30周。

八、总结与展望基本乐理教学是培养音乐素养和扎实技能的重要环节。

《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大纲

《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大纲

《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基本乐理》是音乐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是所有学习音乐人的必修课程,是学习其它音乐技法理论和技能的基础,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对音乐的基本概念和专业术语的识记和各类解释能力。

掌握音乐基本表述方式:乐谱中的高低、长短、强弱、节奏组合、音程和弦、及各类符号、标记的识别能力和记写能力,使学生在音乐理论上打下牢固的基础,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音乐修养和进一步学习其他音乐课程、发展音乐才能起到重要作用。

三、课程目标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

这些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基本的音乐理论,掌握什么是记谱法、节奏节拍、音程、和弦、调式、调式中音程及和弦调式变音及半音阶、转调移调各种音乐记号和音乐的常用术语,对曲调做出正确的移调记谱;以及关于旋律的基本知识等,具备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辨认和分析曲调中的调式调性,区别个自的风格特点的能力。

使学习者达到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本学期是本课程的第二学期,课程重点在对音乐调式调性的分析。

、过程与方法目标:对基本乐理中涉及到的各种名词、概念,做到在理解基础上进行记忆,并通过写作练习,对记谱法、音程与和弦的性质、移调等知识达到牢固掌握、准确识别、记写规范、应用自如的目的。

多练多唱来提高和加强对调式调性的分析辨别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通过教学应使学生系统的理解并掌握音乐表现各要素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音乐课程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有助于分析表现音乐,顺利地完成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还要注意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音乐才能,开发智力,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能够成为新时代的音乐工作者。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没有先行课程,在学习本课程的同时作用于平行课程:视唱练耳、专业技能课(钢琴、声乐、器乐)的学习,并是后续课程:基础和声、复调、曲式分析、小型器乐写作等音乐理论课程的基础。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详细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详细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详细(正在修订)(共21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基本乐理》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院系开设的必修课之一。

无论学习声乐、器乐或是作曲,没有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就无法透彻地达到学习的目的,也就不能进一步学习和声等更深一层的理论和技法,更不能深入地分析和理解乐曲。

它是系统地学习音乐理论和技能的主要基础。

1、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教学,应使学生系统地理解并掌握音乐表现各要素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通过教学,为学习其它音乐课程打下巩固的理论基础。

(3)能熟练地运用理论基础知识,以适应各种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需要。

(4)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音乐才能,开发智力,并培养审美情趣。

2、教学重点难点乐理是学生系统地学习各门音乐理论和技能的基础课程,乐理学习的重点内容是记谱法、音程、和弦、调式、调性。

记谱法是音乐学习的起步;音程及和弦是学习和声的准备,也是理解乐曲结构的必备知识;调式调性是分析、理解乐曲重要环节之一,这部分是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的综合,各种调式的特点首先是要由感性去体验(通过唱、奏或听赏),然后在理性上理顺出它们的脉络和规律。

乐理教学的难点是真正学懂和掌握上述内容的概念与原理。

并能够将上述内容运用于歌唱和演奏、音乐学习与创作的音乐实践中去。

3、教学的质量标准作为音乐学科的一门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课,基本乐理教学要做到知识融会贯通,全面掌握,熟能生巧,学以致用。

应解决好三个问题:其一,理论阐述与实例分析相结合,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理论性的知识一定要使学生弄清其概念。

模糊的概念,决不可能有明确的理解,而一知半解更无法有目的地去指导实践。

因此理论的阐述一定要与具体的实例分析、与作品的理解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概念明确,触类旁通的教学目的。

其二,理论学习与做题实践同步进行,以加强理论知识的实用性。

乐理学习在基本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关键在于做题,而且理论的学习和掌握要与做题实践同步进行。

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大纲

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大纲

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大纲1. 课程简介- 介绍基本乐理课程的目标和重要性- 引发学生对音乐理论学习的兴趣2.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基本认识和理解能力- 增强学生对乐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音乐分析和创作能力3. 教学内容3.1 音符与节拍- 介绍音乐中的基本元素:音符、休止符、时值- 解释不同节拍类型和节拍组合的概念- 练习读、写和演奏基本的音符和节奏3.2 音阶与调式- 介绍音阶的概念和不同类型的音阶(大调、小调等) - 解释调式的作用和表达方式- 练习识别和演奏不同的音阶和调式3.3 和弦与和声- 介绍和弦的构成和音程的概念- 解释和声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练习和声分析和编写简单的和弦进行3.4 音乐分析与听力训练- 学习如何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和形式- 提高学生的音乐听力和分析能力- 听力训练练习,包括听辨音高、音程和和弦等3.5 音乐创作与演奏-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包括编写简单的旋律和和声- 练习演奏不同音乐作品,并加深对乐理知识的实践理解4. 教学方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讲授乐理知识,配合实际演奏和创作练习-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发展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速度 -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乐理分析和创作任务5. 评估与考核- 口头和书面测试:测试学生对乐理知识和技巧的掌握情况- 作品演奏与创作评估:评估学生的演奏和创作作品质量- 课堂参与与作业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程度和个人努力6. 教材与参考资源- 音乐教材:选用符合教学大纲的乐理教材,包括教科书和练习册 - 音乐作品:选用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作品,用于分析和听力训练- 网络资源:借助音乐学习网站和软件,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料和练习资源7. 教学进度安排- 按照每周1-2节课的频率进行教学- 每节课的内容按照教学大纲的次序逐步推进8. 教学辅助措施- 提供乐器和演奏设备,以方便学生的实际演奏训练- 配备音乐软件和录音设备,用于课堂上的音乐分析和听力训练通过以上教学大纲,基本乐理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基本认识和理解能力,增强音乐分析和创作能力,以及提高演奏技巧。

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大纲

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大纲

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大纲序言:基本乐理是音乐学习的基石,它不仅涵盖了音乐理论的核心概念,还为学习和理解音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大纲旨在为基本乐理课程的教学提供一个清晰、系统的框架,以确保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音乐的构造、和声、音阶等关键概念,培养其乐曲分析和创作的能力。

第一部分:音符与音程1. 音符的基本知识1.1 音符的命名和表示方法1.2 不同音符的持续时值1.3 音符的演奏技巧与表达2. 音程的认识与计算2.1 音程的分类及特点2.2 使用半音计算音程2.3 音程在和声中的作用第二部分:调与音阶1. 调的概念与分类1.1 调的定义及种类1.2 调与调式的关系2. 大调音阶的构成与应用2.1 大调音阶的音程关系2.2 大调音阶的曲式与特点3. 小调音阶的构成与应用3.1 相对调与平行调的概念3.2 小调音阶与其应用4. 调性与调式的分析与识别能力 4.1 调性与调式在乐曲中的运用 4.2 如何识别乐曲的调性和调式第三部分:和弦与和声规则1. 和弦的构成与分类1.1 基本的三和弦与其表示方法 1.2 扩音和弦的构成与特点1.3 常见和弦的符号表示方法2. 和声规则与和弦进行2.1 平行与声部运动的原则2.2 声部合理分配与和声稳定性2.3 常见和弦进行的分析与演奏第四部分:节奏与乐谱分析1. 节奏的基本概念与记谱法1.1 节拍与拍子的认识1.2 基本的音符与休止符记谱法2. 乐谱分析与演奏技巧2.1 乐谱结构分析的基本方法2.2 如何演奏出乐谱所要求的节奏感2.3 乐谱记谱法的理解与应用结语: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大纲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音乐理论基础,为他们在音乐学习的道路上打下稳固的基石。

通过掌握音符与音程、调与音阶、和弦与和声规则以及节奏与乐谱分析等关键概念,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音乐,进一步拓展他们的音乐创作和表演能力。

本大纲为教师提供了一份清晰的教学指南,同时也鼓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课堂拓展和实践活动,以使学生能够在丰富的音乐学习环境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大纲

《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大纲

《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为全国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国家级规划教材,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教材主要内容包括音的基础知识,记谱法,节奏和节拍,音程,和弦,大、小调式,五声性调式,常用记号与术语等;教材根据学前教育的实际需要编写,并对重点音阶及歌曲谱例配制音频,重在培养学习者识谱、视唱、视奏、指挥等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了解乐理的基础知识,记谱法,节奏和节拍,音程,和弦,大、小调式,五声性调式,常用记号与术语等;掌握识谱、视唱、视奏、指挥等实际操作能力。

三、最低课时安排
《基本乐理》课程最低总计学习课时为108课时。

各章节最低课时安排如下表所示:
四、教学内容
我们对本课程的具体授课内容会提供PPT,并在PPT中标明知识点讲述要点,详细内容请参考PPT。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无总学时:30学分:2理论学时:30 实验或讨论学时:无开课学院:音乐学院适用专业:音乐专业大纲执笔人:刘莉大纲编写时间:2007.8.18教研室主任审核:教学院长审定: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基本乐理》是一门音乐专业的基础课,是音乐理论科目中第一门系统讲授音乐理论知识的课程,是所有学习音乐人的必修课。

通过该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什么是记谱法、节奏节拍、音程、和弦、调式、调式中的音程及和弦、调式变音及半音阶、转调、移调、各种音乐记号和常用的音乐术语,以及关于旋律的基本知识等,使学习者达到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音乐修养以及进一步学习其它音乐理论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注重课堂讲授与课外作业相结合,在复习巩固的基础上再进行新的教学内容。

(2)教学中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和“精讲多练”的原则,把理论的讲授和技能的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将本课程与相关学科相结合,尤其与视唱练耳、和声等相结合,突出师范性,加强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3.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教学的重点是记谱法、大小调式中的音程与和弦、中国民族调式、调式变音及调的交替与转换。

教学的难点是在有限的学时内既要考虑本课程理论知识体系的相对完整,又要兼顾本课程与音乐其它专业的有效结合。

三、本文第一章记谱法【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记谱的一般规律,并能正确的记写乐谱,增强学生的识谱与记谱能力。

【重点难点】音符时值特殊划分、谱号、调号与常用记号的写法第一节音符及其时值的划分1.音符与休止符2.谱号与谱表3.音符时值的基本与特殊划分第二节调号、拍号与记谱中的常用记号1.四种常用谱号中调号的写法以及线谱中拍号的记法2.记谱中的常用记号【练习题】教材中的书面题:习题二、习题三第二章节拍与节奏【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各种拍子及其音值组合法,使同学们充分认识节拍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基本乐理英文名称:Basic Music Theory课程编号:HS22140计划学时:32计划学分:2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本专业教学计划中无该课程的本科生课程中文简介:乐理是一门系统的有关音乐基础知识的课程,是整个音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上最严谨的法则,与一切音乐学科有着重要的联系。

它是歌唱、琴法、音乐欣赏等课程学习前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科。

基于理工科院校学生的特点,该课结合视唱、练耳培养学生提高识谱听觉的能力。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以自身的科学体系,发展思维能力,感受音乐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培养人文素养,陶冶艺术情操,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切实地为音乐欣赏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英文简介:Music is a system related to the basic knowledge of music curriculu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hole music education, music is the most strict law has an important relation with all musical disciplines. It is the basic subject of singing, piano, music appreciation and so on.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ies, this course combines Solfeggio and ear training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of reading spectrum.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the scientific system of its own, the development of thinking ability, the ability to feel the music, improve music literacy, cultivate humanisticqualities, cultivate artistic sentiment, shaping a healthy personality, and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of music appreciation courses.教学目的:艺术教育作为“通识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修养提高、意识创新和综合能力培养等方面都具有独到的功能与作用。

基本乐理大纲

基本乐理大纲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00BX037 100BX038课程中文名称:基本乐理课程英文名称:Music Basal Theory课程类型:专业技能必修课总学时:140 理论学时:140 实验学时:课外学时:学分:4适用专业:学前教育先修课程:开课单位:音乐教研室二、课程性质和任务基本乐理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专业技能课,这些知识是学习、理解、表现音乐所不可缺少的,无论是学作曲、指挥、音乐学、演唱、演奏或音乐教育,都必须学习。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音乐学习中最基础的理论知识,为音乐技能学习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1.掌握乐音体系、记谱法、节奏节拍、调及调的五度循环、音程、和弦、调式、调式中的音程及和弦、调式变音及半音音阶、转调、移调、各种常用音乐术语的概念及意义,以及关于旋律的基本知识等。

2.正确运用记谱法知识进行识谱、记谱。

3.在音乐实践中熟练运用音程、和弦、转调、移调知识和旋律的基本知识解决问题。

四、理论教学环节和基本要求(一)音的基本知识1.了解基本乐理的学科性质、学习内容、学习意义和学习方法;音律的种类、各种音律的产生方法。

2.理解音的产生、乐音与噪音的区别、音名、唱名、音律的概念。

3.掌握音的性质、乐音体系、音级、音列、半音、全音、音的分组、标准音、中央C、复合音、基音、泛音、分音、分音列、等音、自然半音与变化半音、自然全音与变化全音。

(二)记谱法1.了解记谱法的演变;记谱法中常用记号的作用;正确书写乐谱的意义。

2.理解掌握记谱法的意义;各种常用记号的意义与表现作用。

3.掌握记谱法的概念、简谱与五线谱的概念与记谱方法、连音记号、跳音记号、保持音记号、琶音记号、滑音记号、移高移低八度记号、高低八度重复记号、长休止记号、震音记号、反复记号、延长号、换气记号的写法与用法;五线谱、简谱的书写方法及书写格式。

(三)节奏节拍1.了解节奏、节拍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拍子的划分方法及种类;音值组合法的意义;节奏中的强弱关系在节奏中的体现;节奏节拍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性。

《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大纲

《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大纲

《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大纲《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基本乐理》课程是音乐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音乐理论基础,为进一步学习其他音乐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主要涵盖了音乐理论的基本概念、音的性质、记谱法、节奏与节拍、音阶与音调、和声与和弦、音乐表现手段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音乐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2、掌握音的性质、记谱法、节奏与节拍等基本技能;3、熟悉音阶与音调、和声与和弦等音乐表现手段;4、能够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音乐作品。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音乐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音、乐音与噪音、音域与音区等;2、音的性质,包括音的频率、振幅、持续时间、音色等;3、记谱法,包括五线谱、简谱等;4、节奏与节拍,包括节奏、节拍、节奏型、拍子等;5、音阶与音调,包括大调、小调、五声调式等;6、和声与和弦,包括和弦、和弦标记、和声进行等;7、音乐表现手段,包括速度、力度、演奏法等。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由教师讲解课程内容和概念;2、演示:由教师或学生演示实例或演奏;3、讨论:由学生分组讨论问题或进行课堂讨论;4、练习:由学生进行习题练习或演奏练习;5、反馈:由教师提供反馈和指导。

五、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以下方面:1、平时作业:包括习题练习和演奏练习;2、期中考试:以试卷形式进行;3、期末考试:以试卷形式进行;4、出勤率:记录学生的出勤情况。

六、教学资源本课程将利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基本乐理》及相关辅助教材;2、软件:音乐软件,如 Finale、Sibelius 等;3、硬件:乐器,如钢琴、吉他等;4、网络资源:音乐网站、在线课程等。

七、教学进度本课程的教学进度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大致按照以下安排进行:1、第一周:绪论,介绍音乐理论的基本概念;2、第二周:音的性质,包括音的频率、振幅、持续时间、音色等;3、第三周:记谱法,包括五线谱、简谱等;4、第四周:节奏与节拍,包括节奏、节拍、节奏型、拍子等;5、第五周:音阶与音调,包括大调、小调、五声调式等;6、第六周:和声与和弦,包括和弦、和弦标记、和声进行等;7、第七周:音乐表现手段,包括速度、力度、演奏法等;8、第八周:复习巩固,进行期中考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基本乐理英文名称:Elemental Theory of Music课程编号:B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56学分:4适用专业:音乐表演开课系部:音乐系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基本乐理》是音乐表演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教学,使学生较为全面地理解和掌握音乐基础理论的概念及原理,并能熟练地应用于艺术实践和教学活动之中,同时为学好其它相关专业理论课程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音及音律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音产生的原理,明确音的性质、音的分类、音名、音组体系和音律。

对于名词概念,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切忌死记硬背。

第一讲音及音名1、音的产生2、音的性质(重点)3、乐音与噪音4、乐音体系(难点)5、音名6、音组(难点)7、标准音和中央C8、音域、音区第二讲音律1、复合音与分音列(难点)2、十二平均律(重点)3、五度相生律(了解)4、纯律(了解)5、自然半音与变化半音、自然全音与变化全音习题:练习一、练习二。

第二章音高、音值、音强及记谱法通过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记谱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记记谱法中的各种常用记号,深入理解节奏、节拍的相互关系及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及意义。

尤其在第八讲中,要通过让学生反复唱读谱例来体会各种拍子的特征。

在第九讲中,要通过让学生广泛做题练习来提高学生敏捷思维能力。

第三讲记谱法(一)1、记谱法的概念2、简谱、五线谱记录音的长短(重点)3、简谱记录音的高低第四讲记谱法(二)1、五线谱记录音的高低2、变音记号(重点)3、休止符第五讲记谱法中的常用记号1、演奏法方面的记号2、省略记号(重点)3、其它记号第六讲乐谱的正确写法1、书写五线谱2、书写简谱3、音符排列的横列式与纵列式4、五线谱、简谱的书写格式第七讲节奏、节拍节奏、节拍、拍子、小节第八讲各种拍子1、单拍子(重点)2、复拍子3、混合拍子(难点)4、变换拍子5、交错拍子(了解)6、散拍子7、一拍子第九讲各种拍子的音值组合法1、单拍子的音值组合法(重点)2、复拍子的音值组合法3、混合拍子的音值组合法(难点)4、声乐曲中的音值组合法(了解)第十讲节奏中的强弱关系1、节拍中的强弱关系在节奏中的体现2、切分音3、音符均分的特殊形式(重点、难点)第十一讲节奏节拍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第十二讲音乐的速度、力度及其标记1、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2、速度标记3、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4、力度标记习题:练习三至练习十第三章音程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音程命名的原理和音程分类的方法,掌握音程转位、音程识别和构成的规律,从而达到熟练、准确识别和构成音程。

教学中应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特别注重学生板演教学手段的运用。

第十三讲音程的名称及其标记1、音程的概念2、音程的写法与读法3、音程的名称与标记(重点)第十四讲音程的分类1、自然音程与变化音程(难点)2、度数相同而音数不同的各种音程的相互关系(重点)3、单音程与复音程4、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5、音程转位(重点)6、等音程第十五讲怎样识别和构成音程学生阅读总结习题:练习十一、十二、十三第四章和弦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和弦命名的原理,掌握和弦转位及各种和弦结构的规律,达到熟练、准确识别和构成各种和弦。

同时提高灵活的记忆能力。

教学中应坚持精讲多练,应以学生板演做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

第十六讲三和弦与七和弦1、和弦的概念2、三和弦(重点)3、七和弦(重点)第十七讲原位和弦与转位和弦1、原位和弦2、转位和弦(难点)3、等和弦第十八讲怎样识别和构成和弦(一)第十九讲怎样识别和构成和弦(二)以上两讲,以学生阅读、总结、练习为主要教学方法。

习题:练习十四、十五、十六、十七。

第五章调、调号、调式通过教学,使学生弄清调、调式、调性、名词概念的基本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熟练掌握各种调式调号。

要通过对大量谱例的分析、研究,让学生以所学理论知识为指导,结合读谱实践,具体体验和感悟各种调式、调性的特征及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中要避免先人之见和概念式的讲解,坚持师生互动原则,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十讲调及调的五度循环1、调的概念2、升号调与降号调(重点)3、调的五度循环4、等音调第二十一讲大调式1、调式的概念(难点)2、大调式3、调式音级的名称、标记与特性(重点)4、调与调式第二十二讲小调式(一)1、什么是小调式2、小调式各音级的名称、标记及特性(重点)第二十三讲小调式(二)1、关系大小调2、同主大小调(难点)第二十四讲五声调式与七声调式(一)1、五声调式2、七声调式(重点)第二十五讲五声调式与七声调式(二)1、五声、七声调式音级2、各调的五声七声调式3、同宫系统各调式(难点)4、同主音调第二十六讲如何确定调式1、如何确定调2、如何确定调式(难点)第二十七讲调式的多样性及其表现作用1、调式的多样性(重点)2、各种调式的表现作用习题:练习十八至练习二十四第六章调式音程调式和弦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掌握各种调式中的音程与和弦,并能熟练、准确地识别和构成各种调式音程及调式和弦。

教学中,应坚持精讲多练和问答、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原则,培养提高学生记忆和快速思维反应能力。

第二十八讲调式中的音程1、调式中的音程2、稳定音程与不稳定音程,不稳定音程的解决(重点)第二十九讲不协和音程的解决第三十讲音程的表现作用第三十一讲调式中的和弦(一)1、调式中的和弦2、大小调式中的三和弦(重点)3、大小调式中的七和弦(重点)第三十二讲调式中的和弦(二)1、调式中和弦的名称与标记2、属七和弦与导七和弦的解决(重点)第三十三讲和弦的实际应用1、和弦实际应用2、确定和弦所属调式(重点)习题:练习二十五至练习二十九第七章调式变音、调关系、转调、移调、装饰音通过教学,使学生弄清调式变音的作用及意义,掌握调式中半音阶的构成方法。

另外,通过对调关系、转调和移调的教学,结合听、读谱例的实际体验和分析,让学生感悟转调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从而培养增强学生对音乐艺术实践和教学实践的操作能力。

第三十四讲调式变音1、调式变音2、导音的形成、解决与消失(难点)3、具有典型意义的调式变音(重点)第三十五讲半音音阶1、大调半音音阶2、小调半音音阶第三十六讲调关系1、调关系2、近关系调(重点)第三十七讲转调1、转调的概念2、转调的意义3、转调的类别(重点)第三十八讲怎样识别转调和调式变音第三十九讲移调1、按照音程的移调2、更改调号的移调(重点)3、更改谱号的移调(难点)第四十讲移调的实际应用(重点)第四十一讲装饰音1、倚音2、波音3、颤音4、回音(难点)习题:练习三十至练习三十七四、有关教学环节的要求《基本乐理》课在第一学年开设两个学期,共28周,每周两个学时,计56学时。

本课程采用集体授课,以教师讲授和学生练习相结合为主要教学方式。

教师讲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根据教学内容应选择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把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建立在直接感受音乐的基础上。

教师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做到精讲多练,也是本课程要坚持的重要教学原则。

每讲完一知识内容,要有计划地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板演,尔后教师进行讲评和总结。

要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针对作业批改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下次课前应进行认真地集体评讲。

本课程考核实行平时考查和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平时考查以上课考勤、作业完成情况等内容为主,所得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20%;期末卷面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80%。

五、学时分配(见下页)六、使用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目使用教材:《基本乐理通用教材》,李重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本教材体系结构科学合理,知识面全,习题丰富,为学生的实践和思维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参考书目:《音乐基本理论》,N.斯波索宾著,江启章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5月第10版。

《乐理自学提要与习题》,曹理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第2版。

《音乐基础理论题型解析100例》,姚德利、周宏斌编著,北岳文艺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

《音乐基本理论习题》,B.赫伐斯琴科编,江启章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8月第11版。

执笔教师:常宇杰教研室主任:杨永兵教学系主任:郭华《视唱练耳》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视唱练耳英文名称:Solfeggio课程编码:B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120总学分:8适用专业:音乐表演先修课程:基本乐理开课系部:音乐系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视唱练耳》是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音乐理论基础必修课。

本课程通过系统地训练学生的音乐感、节拍、节奏感、色彩感、结构感以及音乐记忆能力、听辨能力、读谱能力、内心听觉能力、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达到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准确表现音乐作品的内涵以及整体提高音乐素质的目的。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学期教学目的:通过本学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自然音程及简单的旋律听写能力;学习2/4拍、3/4拍,并训练学生运用正确的指挥图示视唱;以常规节奏为基础,准备掌握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及各种时值的休止符等。

内容要点:音程听辨以旋律音程为主: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

调内旋律音程听写:以C自然大调的基础扩展上下八度。

旋律听写:在C大调和a小调内,节拍为2/4拍,节奏为基本节奏型。

视唱:学习C大调a小调,训练基本的音高感,节奏感和调式感。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示范法以及个别抽查的方法训练。

教学手段:教师通过课上实例训练和比较分析,主要运用钢琴弹奏,配合板书,提高学生听辩、视唱能力。

授课时数:24课时。

作业与思考:1、将自然音程中的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在音响上进行比较。

找出规律性的特征。

2、加强键盘模唱训练,提高对音高与音响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加强音响色彩感以及音乐记忆力的训练。

第二学期教学目的:通过本学期的教学,使学生具备听辩音程及旋律中变化音的能力;学习4/4拍、3/8拍;并训练学生运用正确的指挥图式视唱;在巩固常规节奏的基础上,加入非常规节奏的训练。

内容要点:调内旋律音程听写:C自然大调,同时加入调式变音(一个升号、一个降号);和声音程(一个升号、一个降号):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和声音程连接:一个声部固定,横向听辩另一个声部,纵向听辩和声音程的性质及音高;两个声部都做级进或跳进;旋律听写:在一个升号内,较复杂的节奏音型;视唱:一个升号、一个降号调以内的大小调式及民族调式的视唱练习。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广泛采用构唱的教学方法。

以增强调性变音的听辨及视唱能力。

教学手段:教师通过课上实例训练和比较分析,主要运用钢琴弹奏,配合板书,提高学生听辨、视唱能力。

授课时数:32课时。

作业与思考:1、加强变化音级的听辩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