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谨的故事范文
弟子规里面的故事(精选18篇)
弟子规里面的故事弟子规里面的故事(精选18篇)《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弟子规里面的故事,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弟子规里面的故事篇1周朝的文王,开创周家八百年的基业,是中国有始以来最长久的朝代,所依靠的就是文王的圣德,我们从他的孝行可以看出一斑。
文王尚未即位时,每天一早鸡初鸣,天还未亮时,一定穿好衣服到父亲那里,问候父亲早上是否安好?如果安好,就非常快乐;如果父亲有不适,就感到忧愁,一定想办法让父亲安适,才能放心。
中午如此,傍晚也是如此。
文王每天这样三次问安,没有一天感到疲倦或是不耐烦,是我们学习晨昏定省的最佳榜样。
弟子规里面的故事篇2在我国东汉时,有一位年纪才六岁的小孩,名字叫陆绩。
有一次,在九江遇见当时的太守袁术,袁太守认为他的相貌不凡,就拿出橘子请陆绩吃。
陆绩就多拿两粒藏在衣服里,等到要回家告辞的时候,橘子突然掉出来。
袁太守以为是陆绩贪心,就问他原因。
陆绩回答说:橘子是我母亲所喜欢吃的,因为没钱买橘子,所以想留着拿回家给母亲吃,并非自己贪心,还请太守原谅!袁太守觉得这孩子太难能可贵了,肯定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
弟子规里面的故事篇3周朝楚国人老莱子,已经七十岁了,常身穿五彩衣,学做婴儿戏,不怕跌倒的痛苦,也不管别人对他的看法,心中只希望博取年老父母亲的欢心,让父母笑口常开,忘记身体的不适,不会感到老境的凄凉。
老莱子可贵的孝行,正是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最好的模范。
弟子规里面的故事篇4我国明朝南海地方,有位叫潘京的人,父亲很早就去世,对母亲非常孝顺。
他的母亲,本性很仁慈,喜欢做利益大众的事。
有一年大饥荒,就要潘京集合大家,商讨赈灾的事。
潘京深体亲心,尽力鼓吹倡导,任劳任怨,因此活命的人很多。
平日他又多行善事,不怕劳苦,让母亲欢喜。
乡里的人为了感谢他们母子的大恩,就立生祠来纪念。
后来潘京的儿子潘浚,在万历年间中了进士,一直做到相当宰相的尚书职位。
弟子规谨一
起居有常,即一日之中的起、食、劳、睡等,必须有一定的时间规律,做到动静结合, 张驰有度。
劳作有序,即因人而异,或工作,或务农,或读书求学,或处理公务,或操持家务, 无论从事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在连续劳作之间要适当的休息。用脑和用体要互相调节, 用脑者要多作运动,增加活动量;用体者要注意休息,勿过疲劳。
古人不仅对走姿有讲究,对行走的速度也有讲究:两足进叫做行,徐行叫做步,疾行叫 做趋,疾趋叫做走,不同场合采取不同的走相才不会有失礼之处。
【今解】 虽说时代不同了,但古人对仪容仪表的重视和要求,是值得今人借鉴的。外在形象作为 一种无声的语言,不仅能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也向他人传递着这个人对生活的内心态 度。一个仪表优雅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带来文明的春风,得到人们的尊敬。
日常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不要挑食,不 可以偏食,三餐常吃八分饱,避免过量,以免增加身体的负担,危害健 康。
饮酒有害健康,要守法,青少年未成年不可以饮酒。成年人饮酒也 不要过量,试看醉汉疯言疯语,丑态毕露,会惹出多少是非?
(《论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夫子劝勉我们:食物不要 过分讲求精美,烹调不要过分要求细致。)
总之,节饮食,慎起居,不妄劳作,可强身延寿,安享天年。
谨
勿步
践从
阈容
,,
勿立
跛端
倚正
,,
勿揖
箕深
踞圆
,,
揖(yī)
勿拜
践阈(jiàn yù) 摇 恭
跛倚(bǒ yǐ) 髀 敬
箕踞(jī jù)
。。
摇髀(yáo bì)
弟子规作文三篇
弟子规作文三篇弟子规作文篇1俗话说的好,国有国规,家有家规,而今日我要讲的则是《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
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分为五各部分,分别是弟子在出家、出外、待人、接待和学习上应当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由清朝贾存仁改编,改名《弟子规》下面,我来说说《弟子规》中几个典型的守则。
事虽小,勿擅为;物虽小,勿私藏。
这句话的意思是:事情虽小,但也不能善意妄为;物品虽小,但也不能私拿私藏。
这句话让我联想到另一句话——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这两句话都告知我一个同样的道理:千万不能以为事情很小,而可以随便妄为,积少成多,事情越做越大,终有一天,会变成无恶不作的坏人。
友爱我,孝方难;亲恶我,孝方贤。
这句话的意思是:假如亲人疼爱自己,那么敬孝是很简单的;但假如亲人厌恶、厌烦自己,自己仍能尽孝道,那才是真正的孝。
事实确实如此,假如要你去接触一个对你好的人,那是很简单的;但假如要你去接触一个对你很不好的人,那是很难的。
父母哺育了我们这么多年,恩情无以为报,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就应当尽子女应尽的孝道,就算父母再怎么难服侍,我们也要加倍孝顺他们。
《弟子规》虽然是一部古人用来要求自己言行的守则规范,但在现代社会,我们仍应遵守这些古训,古人的守则规范,不要以为事更应当以《弟子规》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俗话说的好,国有国规,家有家规,而今日我要讲的则是《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
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分为五各部分,分别是弟子在出家、出外、待人、接待和学习上应当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由清朝贾存仁改编,改名《弟子规》下面,我来说说《弟子规》中几个典型的守则。
事虽小,勿擅为;物虽小,勿私藏。
这句话的意思是:事情虽小,但也不能善意妄为;物品虽小,但也不能私拿私藏。
这句话让我联想到另一句话——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这两句话都告知我一个同样的道理:千万不能以为事情很小,而可以随便妄为,积少成多,事情越做越大,终有一天,会变成无恶不作的坏人。
弟子规谨的故事
5
清官海瑞
海瑞为官非常清廉,只要他所到之处,还没有报到, 当地的豪强、贪官污吏都先后躲避,因为他们知道海瑞 一定会好好整肃风纪。所以,海瑞治理的每一个地方, 人民都非常地爱戴他。当时我到海瑞墓去参观,一走进 去,看到第一幅字就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海瑞书写的: “粉身碎骨全不顾,只留青白在人间”。古代圣哲人时 刻将德行放在心上,希望造福于民,希望能垂范后世, 这样才对得起圣贤教诲。
1
孟母三迁
在古代,有所谓“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 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第一次搬家刚好在坟墓的旁边,所以孟子就学 会做很多的丧事。孟子的母亲见到之后,赶快 搬家。第二次搬到菜市场附近,孟子就学习在 那里卖东西,在那里卖猪肉。孟母觉得还不是 久留之地,赶快再搬迁。最后搬到学校附近, 孟子每天就到学校里去跟大家一起读书,这时 孟母才觉得比较心安。假如没有孟母去选择了 一个好的环境,孟子就不可能成为世间的圣人。 所以,一个人学问道德有成就,跟他的父母、 老师确实有直接的关系。
3
夫子失言
有一次,孔夫子离开魏国,要前往另外一个国家。夫 子看到魏国的一位大臣正在那里大量制作叛乱的武器。 夫子看到立刻就联想到,假如他们叛乱会有什么结果? 一定是民不聊生。这个叛臣看到夫子已经发现了他的企 图,就把夫子包围起来,不让他走。他对夫子说:“您 要对天立誓,不把我的事说出去,我才放您走。”夫子 说:“好,我答应你。”这样军队就撤掉了。撤掉以后, 夫子立即对学生说:“走,回魏国,告诉国君。”子路 就说:“夫子,你何以言而无信?”夫子就跟子路说: “在威胁之下的信用,可以不用遵守,而且纵使我去通 告,我个人的信誉毁坏没有关系,只要千千万万的人民 免于灾难就好。”所以,夫子可以舍外在虚幻的东西, 而去成就人民真实的利益,这都是懂得如何去通权达变。
关于弟子规的小故事
关于弟子规的小故事阅读我们会一次次受到感动,使我们感悟最深的,也许就是人间的真谛。
使我感悟最深New就是“父母呼,应无缓;父母命,行无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不正是古今流芳百年的孝敬父母的行为吗?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弟子规的小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关于弟子规的小故事篇一:小不不有一只小兔,别人叫他干这干那时,他总是连想都不想就摇着头说:“不!”所以大家都叫他“小不不”。
兔妈妈说:“到外头去拔点嫩草尖儿回来做凉拌菜,好吗?”“不去!”“小不不”站着不动。
兔妈妈只好说:“你站在这儿好了,我去拔!”这时,“小不不”冲出去说:“不,我去拔!”后来,兔妈妈抓到这个规律,当她想让“小不不”做什么的时候,总是反着说。
比如,兔妈妈想让“小不不”去拾些玉米叶子,她就会说:“小不不,我们还有新鲜的玉米叶,你不用去拾了!”“小不不”就说:“不,我就要去!”可是有一天,这个办法失效了。
这天,兔妈妈要出门,得晚上才能回来。
她希望“小不不”好好待在家里,因为晚上草原上会有狼出没。
于是,兔妈妈说:“小不不,你晚上一接妈妈吧,因为晚上草原上会有狼。
”“不,我才不去接你!”“小不不”说。
兔妈妈满意地走了。
天黑了,“小不不”开始不安起来,他想,“妈妈会不会有危险呢?我要去接她……不,她让我去,我偏不去。
”过了一会儿,“小不不”又想:“唉,草原上有狼出没,妈妈怎么可能让我去接她呢?我一定是听错了,我要去接妈妈。
”想到这儿,“小不不”冲出了家门。
草原上真可怕啊,阴森森的,“小不不”走了没多远,就碰上了一只大灰狼。
“小不不”拼命地跑啊,小鞋子跑丢了,衣服跑乱了,当他一头扑到兔妈妈的怀里时,已经抖成一团了。
兔妈妈拿着棍子吓跑了大灰狼,再看“小不不”,已经吓得说不出话来了。
自从发生了这件事,“小不不”再也不那样任性了。
关于弟子规的小故事篇二:王羲之教子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造诣很高,被公称为“书圣”。
作为一代书法大师,王羲之在上深知“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
《弟子规》小故事
《弟子规》小故事【篇一:《弟子规》小故事】【篇二:《弟子规》小故事】关于弟子规的小故事范文一:弟子规小故事名称由来“弟子”即学生、子弟之义,人人都为人子女,人人都为人弟子,所以,“弟子”涉及到所有的人,“弟子”不是指小孩,圣贤人的学生都叫弟子。
“规”就是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规”也是会意字,左边一个“夫”,右边一个“见”,叫大丈夫的见解。
当然大丈夫的见解一定是随顺圣贤教诲,也就是人生的真理,来做事、来处事待人。
《弟子规》我们来学才能把孩子教好,“教儿教女先教己”,要把儿女教好,首先要提升自己,自己先学好,这样才能够当好身教的工作。
[5]董遇巧用三余(有余力则学文)时间:三国时期。
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
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
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人们很佩服他。
名声也越来越大。
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
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
人们听了,恍然大悟。
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孟母断机(父母教须敬听)孟子是古代儒家代表之一,著有《孟子》七篇(孟子者七篇止——三字经)。
孟子小的时候,并不太珍惜学习的机会,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出学堂去玩。
后来孟子的母亲知道了,就在织布的时候,突然很生气的样子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地上。
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生气。
母亲说:“织布要一寸一寸地织,才能织成。
但是如果把梭子折断了,不去织它,还能织成一匹布吗?你的学业也一样啊,你还没有学成就厌倦了,怎么能够成为有用的人呢!”孟子听了,明白了做学问的道理,从此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黄香温席(冬则温夏则凊)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是江夏人。
他九岁时,就已经懂得了服侍父母的道理.每次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蚊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和蚊子扇开,让父母好好睡;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母睡得暖和.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弟子规故事:谨而信
弟子规故事:谨而信弟子规故事:谨而信很多人对弟子规并不是很了解,因为现在的家长很少注重孩子在此方面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弟子规故事:谨而信,欢迎来参考!“谨”,它告诉我们自身生活的态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态度、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言语,一切的造作都要谨慎。
“信”这个字,人字加上言字构成信字,人讲话一定要真实,不真实就不信。
讲话也要注重你有没有真诚,言语如果不能建立在互信这种基础上面,人与人的交往就可以说是非常的虚伪、非常的虚假。
扬震拒贿的故事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非常贤明,就举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他多次得到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杨震赴任途中,取道经过昌邑,他过去在荆州曾推荐的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县令,前来拜见他,到了夜间,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
杨震说:“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送金这件事在夜间是没有人知道的。
”杨震回答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你知道,我知道。
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地拿着银子回去了。
后来杨震调任涿州郡担任太守。
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贿赂。
他的子孙常常吃饭没有肉,出门没有车,他的.老朋友中年长的人有的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对他们说:“我要让后代被称作清白官吏的子孙,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不也是很优厚的吗!”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人民的公仆们,如果都能像杨震一样,公正廉洁,清白做人。
在金钱利诱面前,想到的是人民的利益,那我们这个社会该是多么美好?孟信不卖病牛的故事古代,有个叫孟信的人,被罢免了官职以后,家里很穷,甚至连吃的东西都没有了。
一天,家里人趁孟信外出把家里仅有的一头病牛卖了,来换粮食。
孟信回家后发现病牛被卖了,就把家里人打了一顿,还去把病牛要了回来,他对买主说这是病牛,没什么用处了,这样的病牛不能卖给你。
如果我们都能像孟信一样,做人诚实守信,经商公平交易。
那像“三鹿奶粉”等欺诈行为事件就不会发生。
弟子规之谨篇
弟子规之谨篇咱今儿个就来唠唠《弟子规》里的“谨”这一篇。
说起“谨”啊,那可真是咱们生活中处处都得留意的事儿。
先来说说早上起床这档子事儿。
每天早上,闹钟一响,咱就得麻溜儿地起来,不能赖在床上跟那被窝儿难舍难分。
我就见过有的孩子,闹钟都响了好几遍,还在那儿哼哼唧唧,就是不肯起,结果上学迟到,被老师批评。
这可不就是不“谨”嘛!穿衣打扮也有讲究。
不能随随便便套上件衣服就往外跑,得把自己收拾得整洁干净。
扣子得扣好,鞋带得系紧,头发也得梳整齐咯。
有一回,我在大街上看到一个小朋友,衣服扣子扣错了,一边高一边低,那模样别提多滑稽了。
这就是没注意“谨”,出门前没好好检查自己的穿着。
在学校里,“谨”就更重要啦。
上课的时候,要坐端正,认真听讲,不能东倒西歪,交头接耳。
我记得有一次监考,有个小同学一会儿摸摸铅笔,一会儿瞅瞅窗外,心思根本没在试卷上。
结果成绩出来,那叫一个惨不忍睹。
这就是不专心、不“谨”的后果呀!吃饭的时候也得“谨”。
不能挑食,不能把饭菜撒得到处都是。
我有个小侄子,吃饭那叫一个闹腾,满桌子都是他掉的米粒,还挑三拣四,这个不吃那个不吃。
被他爸妈狠狠教育了一顿,这才慢慢改了过来。
还有走路,得稳稳当当,不能横冲直撞。
特别是在楼梯上,得一步一步走踏实了,不然一个不小心摔个跟头,那可就疼咯。
再说说和人交往,说话要文明有礼,不能口无遮拦。
答应别人的事儿,就得说到做到,可不能放空炮。
有个小朋友借了同学的橡皮,说第二天还,结果过了好几天都没还,把同学气得够呛。
这就是不讲信用,不“谨”的表现。
晚上睡觉前,要把书包收拾好,第二天要用的东西都准备齐全,这样早上起来才不会手忙脚乱。
总的来说,“谨”这一篇告诉咱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得用心,从小事儿做起,养成好习惯。
只有这样,咱们才能顺顺利利地长大,成为一个有教养、让人喜欢的好孩子。
就像一颗小树苗,只有从小精心修剪,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咱们可不能马虎大意,得把“谨”牢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
弟子规的故事(精选22篇)
弟子规的故事弟子规的故事(精选22篇)故事是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弟子规的故事(精选22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弟子规的故事篇1在我们班,模仿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开设了“少儿英才讲堂”我也是“英才”之一。
其中我们要讲《弟子规》。
《弟子规》是清代秀才李毓秀所编著的,将中华五千年来立身处世的准则,精微而独特地浓缩在短短的篇幅中。
许博斓,班里的中等生,这个学期老师奖给了他一次登上“英才讲堂”的机会,他讲的是《弟子规》中的:“无心非,民为错。
有心非,名为恶。
”意思是:如果无意中犯下的错误,就叫“过错”,如果是明之故犯,便是罪恶。
虽然我们班每人都免费拥有一本《弟子规》,但他为了讲这12个字,为同学们讲一个相关的故事他父亲又用自己的血汗钱专门为他买了一本《弟子规解读》,他引用了其中一个恰当的故事《曹操割发》。
这节课我听的非常入神。
我懂了一个道理:如果是一个不小心犯下的错误,是可以原谅的。
如果是知道自己做错了事还要做,那是错上加错。
感人的事情还有。
张奕哲,主动申请主讲《弟子规》中的:“墨磨偏,心不端。
字不敬,心先病。
”意思是:如果把墨磨偏了,表示你心不在焉;写出来的字如果潦草不工整,就表示你浮躁不安,思想不集中。
为了讲好这一次课她专门请求父亲从太原邮购了一本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讲《弟子规》出版的《钱文忠讲解弟子规》,这件事班里流传,全班都被她感动了她以响亮的声音和动听的语言讲完了这节课,班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她微笑地走下了讲台。
这节课让我懂得了字要正要写规范。
经典道理我懂得了但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却并不容易,老师有时说我写的字像“扁柿饼”我感到很惭愧。
我发奋以后一定要把只写正,摒弃浮躁,踏踏实实。
愿我们班“少儿英才课堂”越办越好让我们从中学到更加经典的作品,领悟经典精神,健康成长。
弟子规故事演讲稿(精选8篇)
弟子规故事演讲稿(精选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弟子规故事演讲稿(精选8篇)弟子规故事演讲稿(1)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叫美好的传统教育——《弟子规》。
弟子规出则悌小故事
弟子规出则悌小故事【篇一:弟子规出则悌小故事】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译文]做哥哥的要爱护弟弟,做弟弟的尊重哥哥;兄弟之间和睦相处,这其中包含了孝道。
[小故事]孔融是东汉时人,他有六个兄弟,数他最小,据说他四岁时,就懂得谦让。
有一天,父亲请他们兄弟几个吃梨,哥哥们都一下子拥到了桌子边,只有孔融静静地在一旁等着。
父亲让孔融先挑,孔融走到筐边,拿了个最小的梨。
父亲问:“你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说:“大的应该给哥哥们吃,我最小,当然吃小的。
”父亲连连点头称赞。
长大后,孔融仍然保持谦让的高尚品德,成了深爱百姓爱戴的好官。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译文]把财物看轻了,相互间的怨恨从哪里产生呢?说话相互忍让了,愤恨自然就消除了。
[小故事]卜式是西汉时期著名的贤士,他家有两兄弟。
他对自己的弟弟很好,照顾得很周到。
父母去世后,兄弟两人分家,卜式把家中的财产都让给了弟弟,自己只要了一百多头羊。
十几年过去了,卜式的羊群繁殖到了上千头,他买了房屋,置办了土地。
这时弟弟却因经营不善而破产了,于是卜式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财产分了一半给弟弟。
卜式的行为感动了弟弟和所有的人,大家都说他是个重亲情、不爱财的君子。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译文]对待长辈应懂得礼让。
吃饭时让长辈先动筷子,就坐时让长辈先入座,走路时让长辈先行,晚辈随后。
[小故事]信陵君是战国时期四大公子之一,他是个敬老爱贤的人。
有一次,他听说有一个看城门的老人侯赢怀念有贤德,就十分郑重到地前去请教。
他亲自驾着车,把车上尊贵的位子空出来留给侯嬴。
侯嬴早就知道信陵君的名声,但为了考验他,当信陵君去接他的时候,侯嬴故意装出傲慢的样子,但越是这样,信陵君对他越恭敬。
侯嬴见状,知道信陵君的敬老是真心的,于是痛快地做了他的门客。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译文]长辈呼唤人时,如果你听到了,应马上帮他呼叫;如果要叫的人不在,而你能做长辈吩咐的事,就应该前去照应。
[小故事]杜环是明朝的一名官员,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一位可怜的母亲,他的儿子不知下落,她去找自己的亲戚,结果谁也不愿照顾她。
弟子规讲解谨篇
“朝起早,夜眠迟”:早上应该早早起床,晚 上应该睡迟一点。但有些人以身体健康为借口, 专门把它反过来——朝起“迟”,夜眠“早”, 说晚上要早点睡,不然对身体不好,中医是怎 么说的,西医是怎么讲的……爱睡懒觉的人总 喜欢找懒惰的医生,把他的话当真理来奉行。 其实,人还是应该早起晚睡,不要浪费光阴。
老子曾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 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上等人听了“道”,会脚踏实地、认认真真 去做;中等人听了“道”,偶尔想起来就做, 想不起就不做;下等人听了“道”,不但不 接受,反而还大声嘲笑,行之若素:“为什 么不能张开腿坐啊!我就要这样坐!”
所以,我们要做哪一种人?不妨考虑一 下。
现在就更可怕了,饮酒低龄化趋势严重, 未成年人饮酒的比例越来越高。
以前学生过生日,是互相送点小礼 物,而今很多人却是下馆子,男女学生 一起敬酒、干杯,醉得不像样子,甚至 有些学生醉了就用刀捅人,还有斗气自 杀的……类似的现象日益增多。
不管孩子还是成人,喝了酒会烂醉 如泥,像发了疯一样,非常难看。
酒醉之人不但行为丑陋,有时还会招致
“宽转弯,勿触棱”:走路拐弯的时候,
角度要大一些,不要碰着棱角,以防造成不 必要的伤害。走路是如此,开车碰到拐角转 弯,更要注意。
所以,我们平时开门、走路等,尽量要
小心谨慎、动作轻柔。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 邻居如果很寂静,平时交往不复杂,来了客 人也很小声,就像他家没人住一样,自己一 点也不受干扰。但如果隔壁的声音特别大, 自己修行就会受影响。尤其他半夜三更回来 时,门使劲一开一关,自己的房子都在震动, 让人害怕——“是不是来地震了?”所以,调 柔的行为很重要。
所以,从一个人的礼节中,也可以看出 他的学识和修养。这种人不管在什么地方, 无论是上班工作,还是日常生活中,都会给 他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反之,一个人如果傲 慢无礼、自以为是,那只会让别人反感。
弟子规背后的故事(5篇)
弟子规背后的故事(5篇)第一篇:弟子规背后的故事《弟子规》背后的故事(一)——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原意】“弟子”原指学生,推而广之,可以是每一个人。
按照《弟子规》开篇所述,首先要孝敬父母,善待兄弟姊妹。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故事】孔子讲学孔子,被世人尊为“至圣先师”、“孔圣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相传,他最早创办私塾,招收学生。
孔子教学生,以《诗》、《书》、《礼》、《易》等儒家典籍为教材;开设了六门课程,分别是:礼仪、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数学,后人称之为“六艺”。
在孔子看来,教学最重要的是授人以礼。
具体而言,古代的“礼”有五种:即吉礼(祭祀天地人)、凶礼(丧葬)、宾礼(诸侯朝见天子)、军礼(军中的礼节)、嘉礼(婚礼、冠礼)。
孔子从德行、言语、正事、文学等方面教导学生遵从礼仪。
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培养出了很多贤人。
【今解】《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开章明义,明确指出撰写该书的目的在于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孝顺父母的人、一个有礼貌的人。
《弟子规》背后的故事(二)——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原意】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地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弟子规》背后的故事(三)——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原意】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拖延或推辞偷懒。
【故事】郯子鹿乳郯(读作tán)子,是春秋时候郯国的第一任君主,品性至孝。
俗话说,人生的四大苦事,莫过于生老病死。
郯子看到父母年老,双目失明,心里头很难过。
他听人说喝鹿乳可以强健身体、治愈眼疾,就借了一件鹿皮的衣服乔装成一只鹿,跑到深山里头,混进鹿群中取鹿乳。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努力,郯子如愿以偿地得到了鹿乳。
回程途中,正巧遇上了猎户。
弟子规谨的故事
弟子规谨的故事(2)弟子规谨的故事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译文]做事情不要慌忙,忙乱就容易出错;不要害怕困难,要知难而进,同时不要马虎草率,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对待。
[小故事] 从前,有一个叫徐文靖的少年,非常调皮捣蛋,经常打架、骂人。
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交朋友,这使他决定痛改前非。
为了能够改掉不良习惯,他找来两个小瓷瓶,准备了一些黑豆和黄豆。
每做一件好事,就在一个瓶里放一颗黄豆;每做一件错事,就在另一个瓶里放一颗黑豆。
过一段时间,他就把两个瓶里的豆子倒出来,进行检查、反省。
渐渐地,黄豆多了,黑豆少了,最终他成了受欢迎的孩子。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译文]遇到喧闹争斗的场合,绝对走近;遇到不正当的事情,也少去打听。
[小故事] 管宁是三国时期的人,他从小做事认真专注,从不分心。
有一次,管宁和朋友华歆坐一张席子上读书。
这时门外的大街上人声嘈杂,原来是一个有名的大官经过这里。
管宁不以为然,仍专心致志地阅读,可是华歆坐不住了,心想:出去看看也许可以交一个朋友。
于是他放下书本看热闹去了。
管宁对这种三心二意不认真读书的态度很生气,于是拿出刀子,割断了坐在身下的席子,表示自己决定不和华歆一样,,要和这种人绝交。
将入门问孰在将上堂声必扬[译文]去别人家里,应该先敲门,问一声有没有人在家,主人允许后才能进入;走进正屋,要大声和主人打招呼。
[小故事] 杨时是宋朝著名的学者,读书时,经常向别人请教问题。
程頣、程颢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者,杨时十分敬仰他们的学问,就到洛阳去拜访。
一天,杨时读书碰到了疑难问题,便冒着大雪去老师家求教。
当他来到老师家时,老师正在睡梦中。
为了不影响老师休息,他就站在门前等候。
老师醒来时,杨时脚下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厚了。
老师非常感动,忙把杨时迎进了屋。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译文]别人问你是谁,要明明白白回答出你的名字;光说一声“是我”,人家还是不知道你是谁,心里就会犯疑。
[小故事] 三国时期,刘备为了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出山辅助,便带着关羽和张飞前去拜访。
弟子规之谨篇
《弟子规之谨篇》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弟子规》里的“谨”篇。
“谨”就是让我们做事小心、认真,养成好的习惯。
比如说,“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这是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早早起床,不要睡懒觉。
就像咱们班的小明,以前总是赖床,上学经常迟到。
后来他明白了这几句话的意思,每天早早起来读书,学习成绩都提高了呢。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是说我们要注意自己的仪表整洁。
比如小花,以前总是头发乱乱的,衣服扣子也扣不好。
现在她每天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整个人都精神了许多。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是教我们走路、站立要有好的姿势,见人打招呼要礼貌。
同学们,让我们按照“谨”篇的要求,做一个认真、有礼貌的好孩子。
《弟子规之谨篇》小朋友们,咱们一起来看看《弟子规》的“谨”篇。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这是说我们做事情要轻手轻脚,小心一点。
有一次,小刚着急地拉开教室的门帘,声音很大,吓到了其他小朋友。
后来他记住了这句话,变得很小心。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意思是拿着空的器具也要像拿着装满东西的器具一样小心,进入没人的房间也要像有人在一样守规矩。
就像小美,她帮妈妈拿碗的时候总是很小心,就像碗里装满了东西一样。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告诉我们做事不要着急,也不要害怕困难。
小朋友们,学会“谨”篇里的这些道理,我们就能越来越棒啦!《弟子规之谨篇》同学们,咱们来谈谈《弟子规》中的“谨”篇。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这是说吃饭的时候不要挑食,也不要吃得太多。
咱们班的小强以前挑食,身体不太好。
后来听了这句话,不再挑食,身体越来越壮实了。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小朋友可不能喝酒哦。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是让我们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比如小辉,以前总是歪歪斜斜地坐着,现在他坐得端端正正,可帅气啦。
同学们,“谨”篇里的这些教导能让我们变得更好,大家一起努力做到吧!。
弟子规谨之一
《弟子规》之《谨》第一部分:珍惜时间内容: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译文:为人子应早起,把握光阴及时努力,若经常晚睡、甚至熬夜,不但对身体健康不好,也影响白天正常的作息。
岁月不待人,青春要珍惜。
小故事:1、闻鸡起舞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
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
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2、温公警枕励志司马光是宋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后来人们又称他司马温公。
温公小时候聪明过人,被誉为神童,但他并不骄傲,学习十分勤奋。
为了每天能早起读书,他让人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
用这个枕头睡觉,很不舒服,头只要一转动就会滑下来,这样司马光就会惊醒,起来读书。
后来,这个枕头被称为“警枕”。
司马光如此勤奋好学,从而使得他学识渊博,事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温公警枕”的故事也成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惜时文章:朱自清的《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关于弟子规的故事演讲稿
在写演讲稿时,要构建一个清晰、有条理的演讲框架,包括开场白、主体、结尾等。
优秀的关于弟子规的故事演讲稿是什么样的?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弟子规的故事演讲稿,供大家参考。
关于弟子规的故事演讲稿篇1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谨慎做事,从小事开始!》”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这便是《弟子规》的第四部分《谨》。
它三字一句,文字浅显,朗朗上口,好读易记。
从中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那么,作为一名七年级新生,有那些事情是需要谨记于心的呢?弟子规中说:”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是呀,时光匆匆,为人子,早上就要尽量早起,晚上就要晚点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因此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宝贵时光。
趁现在精力旺盛,要一鼓作气,多读书,多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西汉时期的匡衡就是这样一个珍惜时间的人。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凿壁借光的故事吧!匡衡是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但它为了读书。
就凿通了邻居家的墙,借着射过来的一缕微弱的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
后来不负重望,在大马司史高的推荐下,被汉元帝封为郎中,迁博士。
这是一件多么光荣的事情呀!由此可见,珍惜时间是多么地重要。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说的真对,穿衣服注重的是整齐清洁,不在衣服的昂贵华丽,而且我们都是学生,穿衣不用太过花俏,要依着自己的身份穿。
学校要求全天日地穿校服,那么每天早晨出门前,我们是否应该检查一下:红领巾是否带歪?校徽是否扣上?清清爽爽地出门,每天才会拥有一个愉悦的好心情。
将《弟子规》的要求熟记于心,我们就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开始做起!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关于弟子规的故事演讲稿篇2闻弟子兮传佳音,圣人训兮力弥求。
既有亲兮奉孝始,感孝言兮涕泗临。
谨而信兮泛爱众,亲以仁兮正吾行。
余力有兮跋扈扬,学以文兮致精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谨的故事范文
《弟子规》“谨”部分有关的故事有哪些?同学们学习了哪些呢?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译文]早上要早点起来,晚上要晚些上床;人的一生很短,转眼就老了,应该珍惜年轻时的光阴
[小故事] 是宋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后来人们又称他司马温公。
温公小时候聪明过人,被誉为神童,但他并不骄傲,学习十分勤奋。
为了每天能早起读书,他让人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
用这个枕头睡觉,很不舒服,头只要一转动就会滑下来,这样司马光就会惊醒,起来读书。
后来,这个枕头被称为“警枕”。
司马光如此勤奋好学,从而使得他学识渊博,事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温公警枕”的故事也成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译文] 清晨起床后,必须洗脸漱口;上了厕所后,要把手洗干净。
应该养成这种良好的卫生习惯。
[小故事] 是宋朝最有名的宰相之一,不过他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不讲究衣着的卫生,他不爱洗澡,不爱换洗衣服,弄得人总是脏兮兮的。
有一次,皇帝召见王安石和几位大臣一起商议大事。
谈话间,一只虱子从王安石的衣领里爬出来,爬到了他的脸上。
皇帝看到后,偷偷地笑了,可王安石一点也不知道。
后来,这件事成为了人们的笑
谈。
王安石是一位大政治家,介他的仪表真是糟糕,我们千万不要学他。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译文]走路要不慌不忙,站立要姿势端正,作揖时要弯腰,让身体成一弯形,尽可能表示出你的恭敬。
[小故事] 唐玄宗在勤政楼设宴,宴会结束后,卢绚以为皇帝已经回宫,便平稳地骑马走在楼下。
卢绚容貌清秀、温文尔雅。
走在路上,总是风度翩翩,仪表俊逸,与众不同。
仍然在楼上垂帘观看的皇帝被他的风度吸引了,忙问左右近臣:“这人是谁?”近臣便把卢绚的姓名告诉了皇帝。
皇帝连连称赞他含蓄宽容、风度不凡。
不过,也正是这一句赞美之词使卢绚遭到了奸臣李林甫的陷害。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译文]帽子要戴正,纽扣要系好,袜子和鞋子也都要穿得服帖。
[小故事] 孔子的学生子路是一个非常讲究仪表的人。
这一年,卫国发生了内乱,正在国外的子路听说经后,急忙往回赶。
有人劝他:“现在国中十分危险,回去了很可能遭受灾祸。
”子路说:“拿了国家的傣禄,就不能躲避祸难。
”进城以后,子路竭力帮助国君平叛,但还是因寡不敌众,被敌人的武士击中,帽子上的缨带也被割断了。
子路知道自己难逃一死,立即停止搏斗,说:“君子虽死,但不能让帽子脱落而失礼。
”于是从容地系好帽带子而死。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译文]放置帽子和衣服,要有固定的地方,不可以到处乱丢,
以致于弄乱弄脏。
[小故事]张九龄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
张九龄容貌清秀,平时总是衣帽整洁。
走在跃上,总显得风度潇洒,与众不同,总能赢得路人的目光。
并且每当朝廷重要的朝会时,在众人中间,他也是很显眼的,连皇帝对他的举止都赞赏不已,凡是张九龄在,那里的气氛就会格外愉快,大家都乐意同他这位衣帽整洁而且又有风度的人在一走说笑、玩乐和探讨学问。
张九龄的注重仪表给他带来了好人缘。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译文]穿衣服贵在整洁,不在华丽;有职位的人要穿得符合身份,平常的人要穿得和家境相符,这就叫做“得体”。
[小故事]嵇绍是西晋有名的贤士。
一天,他去求见齐王时,齐
王正和董艾等人在宫中闲聊。
见了嵇绍,董艾就对齐王说:“嵇绍善丝竹,今天可让他弹一曲让大伙儿乐乐。
”齐王也正有此意,忙命人抬来乐器请嵇绍演奏,嵇绍不愿意,庄重地说:“我今天穿着整齐的朝服来见您,您怎能让我做乐工的事呢?您是主持政事的君王,更应
该讲究礼仪,端正秩序。
”齐王和董艾等人听了此话都很惭愧。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译文]饮食不要挑挑拣拣,偏食会营养不良;吃东西也要适可而止,饮食过量会损伤脾胃。
[小故事]宗悫是南北朝时期的人,年轻时很不得志,而他的同乡虞业有权有势,特别富有。
每当虞业请客人的时候,总是几十道菜,酒菜摆得有一丈见方。
然而,他招待宗悫时,只给他吃杂粮煮的饭。
但宗悫只是照样吃饭,从不因为饭菜差而发脾气。
他胸有大志,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
后来,宗悫做了豫州太守,但他并不忌恨虞业,反而认为虞业有才而请他做的部下,宗悫把过去受辱的事看得很开,具有宽厚的胸怀,真是了不起。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译文]年龄还小的时候,不要像大人那样喝酒;喝酒醉倒,样子是最难看的。
[小故事]三国的时候,魏国的太傅钟繇有两个聪明的儿子,一个叫钟毓,一个叫钟会。
一天,钟繇见哥俩在玩喝酒的游戏,他装着没见着不吱声。
只见钟毓先起身施礼,然后举杯一饮而尽;而钟会举起杯一饮而尽,并不曾行礼。
后来钟繇问儿子:“喝酒为什么要施礼?”钟毓说:“饮酒是礼仪之一,所以要施礼再喝酒。
”钟繇又问:“喝酒为什么不施礼?”钟会回答说:“偷酒喝不合乎礼,再施礼就是自欺欺人。
”钟繇听了不禁笑起来,不能不点头称是。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译文]不要踏在门槛上,不要用一条腿支撑身体斜靠着;不要伸开两条腿坐在地上,更不要摇动胯,否则你就显得没有教养了。
[小故事]李白有一次在宫中喝醉了,竟然伸出了脚,让坐在身旁的高力士给他脱靴子。
高力士一时不知所措,只得给李白脱下靴子。
但这件事让他耿耿于怀。
终于有一首李白送给杨贵妃的诗,被他抓住了把柄,他挑拨杨贵妃,说李白在诗中故意侮辱杨贵妃,杨贵妃信了高力士的话,也对李白恼怒起来。
后来,玄宗几次想任命李白官职,都被杨贵妃阻止了。
李白哪里会想到,酒后的不拘小节竟会引来如此后果。
缓揭帘勿有宽转弯勿触棱
[译文]掀起帘子的时候,动作要轻,尽是不要发出响声;转弯的地方,行动幅度要大,不要碰着东西的棱角,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小故事] 春秋时,卫献公想回国恢复王位,他便去请当时掌握卫国朝政的贵族宁喜帮忙。
宁喜得知此事时正在下棋,他想也没想就很爽快地答应了。
太叔文子知道此事后说:“帮助一个国君复位是一件大事,而宁喜全家是九代当朝高官的家族,他对待重立君王的事却这么不慎重。
”果然,卫献公登位后不思回报,反而因为宁喜是前朝重臣,而把他全族诛杀了。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译文]拿着空的用具,就像拿着盛满东西的用具一样,小心翼翼;走进空房间,也要像主人在家那样谨慎,不要乱走乱动。
[小故事] 杨震是东汉时的名士,人称“关西孔子”。
他做官后,十分清廉,从不受别人的贿赂。
有一次,杨震过山东时,他的学生王密正在这里做县令。
夜里,王密带着十斤黄金来见杨震,他坚决不要。
王密说:“半夜里是没有人会知道这件事的。
”杨震却说:“天知道,
地知道,你知道,我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听后十分惭愧,只好告退。
从此,人们都知道杨震是一个清廉无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