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西藏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题及答案三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西藏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题及答案三套最新西藏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
1.能够为培养一定规格人才,实现一定教育目的提供基本保证的是( )。
A.教育规律
B.教育内容
C.教育原则
D.教育模式
2.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
A.夸美纽斯
B.康德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3.《学记》中讲“古之王者,教学为先”。
这句话强调的是教育的( )。
A.上层建筑
B.生产力
C.文化性
D.科学性
4.教育目的是衡量( )的唯一标准。
A.教育能力
B.教育水平
C.教育质量
D.教育功能
5.允许智力超常学生跳级,设立特殊学校与特殊班。
说明学制的制定是受( )。
A.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B.人口的影响
C.人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
D.文化的影响
6“.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
”这句话是指教师应该具备( )。
A.广博的专业知识
B.崇高的专业理想
C.精湛的专业技能
D.勤勉的专业态度
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课程类型。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它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B.它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C.它不属于国家课程
D.它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性问题解决能力
8.关于课程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资源
B.课程资源越多越好
C.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
D.课程资源就是教科书
9.对刚刚步入高中阶段的学生进行测验,以掌握其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情况。
这属于( )。
A.诊断性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过程性评价
10.使用诸如“你发现路边有老人摔倒了,接着可能发生什么?”之类的人际互动情境问题,组织学生交流经验,续写故事和画连环画,分组合作编写和表演情景剧。
这种德育的典型做法属于( )。
A.社会学习模式
B.体谅模式
C.集体教育模式
D.价值澄清理论
参考答案: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A。
4【. 答案】C。
5.【答案】C。
6.【答案】A。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A。
10.【答案】B。
11.凯洛夫把教学过程视为一种( )。
A.交往过程
B.认识过程
C.实践过程
D.学习过程
12.从教育有史以来,除( )之外教育都是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原始教育
B.西周教育
C.近代教育
D.现代教育
13.提出“教育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
A.夸美纽斯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布鲁纳
14.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1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
”这段话体现出的教育思想是( )。
A.素质教育
B.终身教育
C.全人教育
D.全纳教育
16.某学校举行讲课比赛,青年教师小张认真研读教材,依据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课件, 为参加比赛做好准备。
在讲课时,评委提问小张对教学知识点前沿研究趋势的认识。
依据平时的积累, 小张迅速做出恰当、合理的回答,赢得评委赞赏。
这主要反映了教师工作的( )。
A.示范性与榜样性
B.复杂性与创造性
C.全面性与细致性
D.主体性与长期性
17.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 )。
A.校本课程
B.分科课程
C.融合课程
D.核心课程
18.下列观点,不属于儿童中心课程理论的是( )。
A.儿童是课程的核心
B.学校课程以学科分类为基础
C.学校教学应以活动和问题反思为核心
D.课程内容应该与儿童的经验相结合
19.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或解决某类作业与习题,以加深理解和形成技能技巧。
这种教学方法是( )。
A.指导法
B.练习法
C.演示法
D.实验法
20.“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所体现德育原则是( )。
A.因材施教原则
B.疏导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导向性原则
参考答案:11.【答案】B。
12.【答案】A。
13.【答案】A。
14.【答案】C。
15.【答案】B。
16.【答案】B。
17.【答案】A。
18.【答案】B。
19.【答案】B。
20.【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
1.影响人类身心发展的客观因素主要有( )。
A.遗传因素
B.能力因素
C.环境因素
D.教育因素
2.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是( )。
A.有所联系,有所区别
B.教学包含了所有的智育活动
C.智育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D.智育主要通过教学来实施
3.关于观察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可揭示因果关系,可重复检验,数量化指标明确
B.儿童的心理与行为活动不稳定,各种表现具有偶然性,要进行反复多次的观察
C.观察的效果不客观
D.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观察者能力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
4.记忆较长材料时,中间部分记忆效果最差,这主要受到( )干扰。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消退抑制
5.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 )。
A.习惯的养成
B.学习辅导
C.生活辅导
D.择业指导
参考答案:1.【答案】CD。
2.【答案】ACD。
3.【答案】BD。
4.【答案】AB。
5.【答案】BCD。
三、判断题
1.教育不直接生产物质财富,所以教育是消费事业,是社会的福利事业。
( )
2.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 )
3.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时,运用变式是为了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分化概念。
( )
4.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 )
5.万绿从中一点红说明刺激强度的相对性影响人的不随意注意。
( )
6.当个体意识到自己与群体的行为、规范不一致时,很容易发生“从众”行为,这是社会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 )
7.国家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
学制系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置、教育形式、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由国务院或者由国务院授权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 )
8.《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因外出务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对未成年人监护职责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
( )
9.要求教师公正地、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现实中很难做到,而且这就等于否定因材施教,等于在教育上实行平均主义。
( )
1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教育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 )
参考答案:1.【答案】×。
2.【答案】×。
3.【答案】√。
4.【答案】√。
5.【答案】√。
6.【答案】√。
7.【答案】√。
8.【答案】√。
9.【答案】×。
10.【答案】×。
四、辨析题
1.凡是课堂上发生的预设外的情况,教师都应当将其开发成课程资源,这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2.维纳认为,天资、能力、心境、努力等属于内部因素,同时也是不可控因素。
3.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中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真正动力,因此,我们应该重点促进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展。
4.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5.有老师认为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最大限度的给予学生自由,满足学生的任何要求。
6.教育过程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7.教学中可以将任何知识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
8.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必须明确班级奋斗目标。
9.高创造性的人智商一定在中等以上。
10.某学校张老师对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经常借故推脱,缺课现象严重,导致教学计划不能如期完成, 学校对其进行了多次批评教育,仍然不改。
根据《教师法》规定,可给予张老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该处理是否合法,请结合相关教育法规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题干表述是错误的。
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
2.【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根据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天资、能力、心境、努力等都属于内部因素,其中,天资、能力是不可控的、稳定的内部因素,心境是不可控、不稳定的内部因素,而努力属于可控的、不稳定的内部因素。
3.【参考答案】此观点错误。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
4.【参考答案】该说法正确。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5.【参考答案】此说法是错误的。
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多倾听学生的心声,而不是满足学生的任何要求。
6.【参考答案】该说法正确。
此观点要求教学过程中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或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单纯传授知识更有用。
教师应始终遵循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相结合的教学过程的规律。
7.【参考答案】该说法错误。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不能搞“一刀切”。
8.【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必须明确班级奋斗目标,
9.【参考答案】该说法正确。
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在整体上呈正相关趋势。
10.【参考答案】此说法正确。
《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 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教师有前款第( 二)项、第( 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故题干说法正确。
五、简答题
1.什么是素质教育?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2.简述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包括:
(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参考答案】
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 1)操作定向;( 2)操作模仿;( 3)操作整合;( 4)操作熟练
最新西藏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题及答案二
一、单项选择题
1.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新三中心”指的是( )。
A.教师、书本、课堂
B.儿童、活动、课堂
C.儿童、经验、活动
D.儿童、书本、活动
2.孔子是教育平等的首倡者,相关论述为( )。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性相近,习相远
D.天下为公
3.墨子的教育思想中,除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外,主要的思想是( )。
A.“兼爱、非攻”
B.“弃仁绝义”
C.“道法自然”
D.“化性起伪”
4.“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 )。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二因素论
5.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 )。
A.单轨学制
B.双规学制
C.分支型学制
D.综合型学制
6.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不包含( )。
A.尊师爱生,相互配合
B.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C.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D.突出权威,强调服从
7.课程目的为个体发展和幸福服务,课程内容提倡广泛,课程实施尊重儿童,讲究方法,这是( ) 课程观的观点。
A.人文主义
B.科学主义
C.知识本位
D.能力本位
8.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不包括( )。
A.板书设计
B.学年编制
C.学周安排
D.课时分配
9.教学是教师向学生系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专门活动,主要包括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学习和师生间的互动。
对于教师来说,日常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检查评定成绩
10.“身教胜于言教”体现的德育方法主要是( )。
A.陶冶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参考答案: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A。
4.【答案】B。
5.【答案】C。
6.【答案】D。
7.【答案】A。
8.【答案】A。
9.【答案】B。
10.【答案】B。
11.李老师在教师节收了学生家长送给他的红包,李老师的行为所违背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 )。
A.依法执教
B.关爱学生
C.爱岗敬业
D.廉洁从教
12.吉他熟练手常常可以边弹边唱,这是注意力( )。
A.集中
B.发散
C.分配
D.起伏
13.弗洛伊德提出的遗忘理论是( )。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14.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微弱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
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15.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并且较多地依赖个人的先天秉赋的能力是( )。
A.流体能力
B.晶体能力 D.模仿能力 D.创造能力
16.个人身体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是(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春期
D.青年期
17.在小学阶段,学生规则学习的主要形式是( )。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创造学习
D.认知学习
18.安德森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对知识进行分类,其中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属于
( )。
A.隐性知识
B.显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陈述性知识
19.如果某学生将“人人平等、尊重他人的尊严与权力”等原则作为道德判断的标准,那么该学生处于道德发展的( )。
A.前习俗阶段
B.习俗阶段
C.后习俗阶段
D.超习俗阶段
20.某教师进行“鸟”的概念教学中,列举出“企鹅、麻雀、鸵鸟”等实例。
该教师运用了( ) 方式来进行概念教学。
A.同位概念
B.变式
C.反例
D.以上三者兼有
参考答案:11.【答案】D。
12.【答案】C。
13.【答案】D。
14.【答案】B。
15.【答案】A。
16.【答案】C。
17.【答案】B。
18.【答案】D。
19.【答案】C。
20.【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
A.生活即教育
B.社会即学校
C.教学做合一
D.知行统一
2.下列哪些观点属于遗传决定论?( )
A.洛克的“白板说”
B.高尔登的血统论
C.柏拉图的三等论
D.基督教的“原罪说”
3.下列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表述,正确的有( )。
A.突出学科本位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C.建立科学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D.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班杜拉认为,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并把强化分为( )。
A.效果强化
B.替代性强化
C.自我强化
D.直接强化
5.人的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充满着个体与环境间不断的相互作用。
皮亚杰用来解释这一过程的术语有( )。
A.图式
B.同化
C.顺应
D.平衡
参考答案:1.【答案】ABC。
2.【答案】BCD。
3.【答案】BCD。
4.【答案】BCD。
5.【答案】ABCD。
三、判断题
1.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称为产婆术。
( )
2.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 )
3.美育就是艺术教育。
( )
4.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民风民俗等都可以作为课堂资源。
( )
5.班级管理要求班主任充分利用班干部和规章制度约束学生,实现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控制。
( )
6.作家、艺术家进行艺术构思、塑造典型人物式艺术形象,使用的是创造思维。
( )
7.好奇心与兴趣的最大差别是好奇心没有明确方向,而且很容易满足。
( )
8.智力与创造性成正比,一个人有高的智商就会有高的创造性。
( )
9.上课听讲、师傅带徒、母鸡带小鸡都是教育现象。
( )
10.教师有义务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制止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 )
参考答案:1.【答案】√。
2.【答案】×。
3.【答案】×。
4.【答案】√。
5.【答案】×。
6.【答案】√。
7.【答案】√。
8.【答案】×。
9.【答案】×。
10.【答案】√。
四、辨析题
1.学习是可以用经验或练习来解释的、可观察的行为变化。
2.态度与品德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
3.因为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所以教育不可能超前发展。
4.“胜不骄,败不馁”反映了情绪情感对意志的作用。
5.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教学的教学策略被称为发现教学法。
6.注意的分散就是注意的分配。
7.奥苏贝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原有的适当知识相互联系。
8.“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请结合相关理论说明理由。
9.有人认为“班会的组织者一般是班主任”。
10.有人认为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请结合相关理论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该说法错误。
2.【参考答案】该说法正确。
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
3.【参考答案】此说法错误。
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的发展,但是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的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不是政治经济制度。
4.【参考答案】这种表述是错误的。
5.【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题干中将发现教学法与情境教学法的概念相混淆。
6.【参考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注意的分散是同注意的稳定性相对的概念,又可称“分心”。
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
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
7.【参考答案】这种表述是正确的。
8.【参考答案】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9.【参考答案】此观点错误。
班会是班主任或班委会对班级进行有效管理、指导和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10.【参考答案】此说法错误。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
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它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如果失去了这一质的规定性,那就不能称之为教育了。
五、简答题
1.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2.如何调节学生的情绪障碍?
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
( 1)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辩证统一规律
(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辩证统一的规律
( 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辨证统一规律
( 4)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辩证统一规律
2.【参考答案】
( 1)提高认知水平,丰富情感体验
( 2)调节情绪状态,合理宣泄
( 3)转移注意力
( 4)自我言语暗示
(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最新西藏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
1.衡量一个班集体成功与否的标志是()。
A.课堂气氛
B.群体凝聚力
C.群体规范
D.班级的人际关系
2.课堂纪律管理的终目标是()。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C.任务促成的纪律
D.自我促进的纪律
二、多项选择题
3.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有()。
A.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B.教师的情绪状态
C.教师的领导方式
D.教师的教学方法
E.师生关系
4.课堂问题行为的控制策略有()。
A.消退策略
B.暗示策略
C.直接纠正策略
D.交往
E.惩罚
三、判断题
5.班级非正式群体都是消极作用。
() 6.班级规模越大越好。
()
四、填空题
7.管理课堂必须注意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的关系。
8.课堂气氛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三种类型。
五、简答题
9.简述维护课堂纪律的策略。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能够使成员继续留在群体中的力量称为群体凝聚力,它是衡量一个班集体能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2.D[解析]自我促成的纪律是个体自觉努力下由外部纪律内化而成的个体内部的约束力,是课堂纪律管理的终目标。
二、多项选择题
3.ABC[解析]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以及教师的情绪状态是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
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师生关系并不是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
4.ABCE[解析]对于典型的课堂问题行为,应对的心理控制策略有:消退策略、暗示策略、直接纠正策略、惩罚。
三、判断题
5.×[解析]班级非正式群体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
6.×[解析]班级规模越大,情感纽带的力量弱,所以并不是越大越好。
四、填空题
7.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
8.积极型消极型对抗型
五、简答题
9.[参考答案]( 1)建立积极有效的课堂规则;
( 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3)做好课堂监控;( 4)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