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空间结构的优化模式
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式与优化——以中原城市群为例
式 和优 化 问题 , 通 过 旅 游 线 路 体 系 的 完善 和 空 间 结 构 的 重 组 与 优 化促 使 中 原 城 市 群 旅 游 区 演 变 为 较 理想 的 发展 模 式 。 并
影 L 。对 旅 游 系统 空 间 结 构 特 征 的 把 握 及 其 在 旅 游 规 划 、 l J 开 发 、 理 中 的 应 用 , 旅 游 地 理 学 研 究 的一 个 重 要 内 容 。 旅 游 管 是
因此 , 在对 区域旅 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式进行优化之前 , 必须首 先确定 该区域旅 游发展演化所处 的阶段及其 采用的模 式。根 据旅 游地域系统 内部 的结 构特 征和不 同演 化阶段 的特征 , 可 以把区域旅游 系统 空间结 构 发展 演化 的模 式分 为凝 聚模 式
维普资讯
・
l 4・
跨世纪
20 0 8年 6月 第 1 6卷第 6期
CosC nuyJn 0 8 V l 6 o6 rs etr ,ue2 0 , o 1 ,N .
区域旅游 系统空 问结构模式 与优化
— —
以 中 原 城 市群 为 例
郭影影 李永 文 ( 南大 学环 境 与规 划学 院 , 河 河南 , 封 ,7 0 4 开 4 50 )
( )放 射 模 式 ( ) a、 b 以及 扩展 模 式 ( ) 三 种 类 型 。其 中 , 聚 c 凝 模 式 主要 形 成 于 起 步 阶段 的旅 游 地 域 系 统 , 射 模 式 则 对 应 放
系统空 间结构模式 的建立能够为旅游 目的地 的发展提供关键 性答案 。因此 , 加强 区域旅游 系统空 间结 构 的研究十分重要 。 作为我 国传统旅游 目的地 , 中原 城市群 地 区在 河南 省乃 至全 国旅游经济发展 中都 占有重 要地位 。研究 中原城市群旅 游系
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式与优化——以中原城市群为例
的地 的发展 提 供 关 键 性答 案 。 因此 , 强 区域 旅 加 游 系统 空间结 构 的研 究十分 重要 。
发展 的实 际状 况 , 较 于 哈格 特 的空 间结 构模 式 相 和 冈思 目的地 带 模 型 更 具 有 现 实 意 义 和 可 操 作
性。
作 为我 国传 统 旅 游 目的地 , 中原城 市 群 地 区
[ 稿 日期 】 0 80 — 3 收 2 0 —80
发 展演 化所 处的 阶段及 其采 用 的模式 。根 据旅 游
地 域系统 内部 的结 构 特 征 和 不 同 演 化 阶段 的 特 征 , 以把 区域 旅 游 系 统 空 间 结 构发 展 演 化 的模 可 式 分 为凝 聚模 式 ( ) 放 射 模 式 ( ) 及扩 展 模式 a、 b以 ( ) 如图 1 三 种类 型 。其 中 , 聚模 式 主要 形 c。( 。 ) 凝 成 于起 步阶段 的旅 游地 域 系统 , 放射 模式 则 对 应
旅游 业总 是在 不 断 发 展 演化 的 , 历 一 种 由 经
不发 达 向发达 、 由不 成 熟 向 成 熟 状 态 的 演 化 过 程 。
旅 游空 间结 构 , 化旅 游业 发展 的相关 问题 。 深
旅 游 地域 要素 在 空 间上 的不 同分 布 与 组合 , 使得 旅 游 地域 系统 有 着 丰 富 多样 的 内部 形 态 和 结 构 ,
优 化 问题 , 并通 过 旅 游 线 路 体 系 的 完 善 和 空 间结 构 的重 组 与 优 化 促 使 中原 城 市 群 旅 游 区 演 变 为 较 理 想 的发 展 模 式 。
[ 关键 词 】 域 旅 游 系统 ; 间 结构 ; 式 ; 化 ; 区 空 模 优 中原 城 市 群 [ 图 分 类 号 】 529 中 F9 .9 [ 献标识码] 文 A [ 文章 编 号 ]6 1 30 20 )50 0—4 17— 3 (080 —120 5
第8章第3节 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与演变理论
从全球范围的区域发展来看, 点轴式空间结构具有普遍性,尤其 在城市带等发展较为成熟的区域, 这一特征更为显著。
东京 横滨
大阪
名古屋 京都
冈山
神户
图8-16 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带的点轴式空间结构
一般经济轴线主要有4种:
沿交通干线分布的经济轴线; 沿大江(河)分布的经济轴线; 海岸经济轴线; 山地与平原交接处的经济轴线
19
(三)网络式空间结构
◆ 网络的形成过程:点轴系统发展过程中,轴线上不同等级的点之间的联系增强,一个 点与周围多个点发生联系,相应建设多个联系通道,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结点(极 核)是网络的心脏。
◆ 各种流通网络,对产业布局影响最大的是交通网络。网络开发模式一般应用于经 济发达地区。新区的开发一般采取点轴开发模式。当新、老点轴逐渐扩散和交织, 就会在空间上形成网络结构。
在较高水平上达到“平衡状态”。 34
【考研真题】
【考研真题】
❖名词:
1. 双核模式
❖简答 1. 中心—外围理论(兰大2019,10分) 2. 简述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模式及弗里德曼
的空间结构演变理论(西南大学,15分)
第八章 区域空间结构
第一节 区域空间结构概述 第二节 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机制 第三节 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与演变
第三节 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及演变
极核式空间结构
一、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
点轴式空间结构 网络式空间结构
区域城市对称分布
二、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理论
弗里德曼核心-边缘理论【①前工业化阶段、②过渡阶段、③工业化阶段、④后工业化阶段】
图8-22 怀化周边城市分布关系
➢ 赣州位于长沙、南 昌、厦门、广州、 深圳等大城市所构 成圆形区域的几何 中心位置。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空间布局优化策略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空间布局优化策略一、引言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以实现城市空间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空间布局是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到城市内部各个功能区域的划分和相互关系的协调。
本文将探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空间布局优化策略。
二、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在进行空间布局优化策略之前,首先需要对城市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
通过对城市各个功能区域的规模、布局、功能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可以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现状,为后续的优化策略提供依据。
三、空间布局优化策略1. 合理划定城市功能区域城市功能区域的划定是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重要环节。
不同的功能区域应该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和土地资源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划分。
例如,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等功能区域的划定应该考虑到交通便利性、环境质量、资源利用等因素。
2.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减少城市交通拥堵、降低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
例如,将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等功能区域合理分布在城市中,可以减少人口流动和交通压力,提高城市的整体效益。
3. 加强城市绿地建设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在空间布局优化策略中,应该加强城市绿地的建设,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例如,合理划定城市公园、绿化带等绿地区域,增加城市的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4. 引导城市发展方向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应该通过空间布局的优化策略来引导城市的发展方向。
例如,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引导城市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同时,还可以引导城市向产业升级、创新发展的方向转变,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四、优化策略的实施与监测优化策略的实施和监测是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重要环节。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确保优化策略的顺利实施。
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打造紧凑宜居的城市模式
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打造紧凑宜居的城市模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成为打造紧凑宜居城市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必要性,并提出一种有效的城市模式。
一、引言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的宜居性、发展潜力和居民生活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功能的不断扩展,城市空间布局逐渐展现出一些问题,比如交通拥堵、资源浪费、生活质量下降等。
因此,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势在必行。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问题1. 交通问题城市发展过程中,交通问题成为制约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主要挑战之一。
城市布局不合理导致交通拥堵,增加居民通勤成本,影响城市运行效率。
2. 资源浪费传统城市空间结构常常存在着大量废弃或浪费的空间。
大规模低密度的住宅区、工业园区和商业中心等,占据了大量土地资源,使得城市空间利用率低下。
3. 生活质量下降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还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城市边缘化问题日益凸显,居民缺乏便利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三、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策略1. 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城市规划部门应当科学规划城市布局,合理调整各功能区域的空间位置。
通过合理布局住宅、商业、教育、医疗等功能区域,减少人口流动和通勤距离,提高城市交通效率。
2. 发展多中心城市模式针对城市中心化问题,可以探索发展多中心城市模式。
在城市的不同区域建立多个中心,分散人口和资源,避免人口集中问题。
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市中心拥堵压力,提高城市的宜居性。
3. 增加多样化城市服务设施为了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城市应当增加多样化的服务设施。
例如,建设便利的公共交通网络、完善的教育、医疗和文化设施等,使居民能够便捷地享受到各种生活服务。
4. 推动城市更新城市更新对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推动老旧区域的改造和更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和浪费的空间,为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创造条件。
四、案例分析:东京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模式以东京为例,该城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
一、空间结构概述
(二)空间结构的地域模式
1、基地连续的区域空间结构
廖什结构或廖什景观
生产最佳配置点是一系列分散点,而多个市场区相互作用会形成六 边形市场网络的最有效形态,因此,不同的市场网相互叠合,最终形成多 个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市场区合生产点竞争配置的区域空间经济网络结构。大流域 Nhomakorabea济区结构
许多大江大河流域范围所确定的经济区具有内在的有机经济联系。因 为域内及域际的经济竞争与分工,流域内始终存在着经济结构同构化和劳 动地域分工两种相反的作用力的对比。其结果就是形成生产分区明显,生 产齐全,市场多层重合,对外表现为区域整体的空间结构类型区。
一、空间结构概述
(二)空间结构的地域模式
2、基地非连续的区域空间结构
点线型的网络结构
①河流网络,呈典型的树枝状结构,网络中的点和线有明显的功能等级,为 无环网的连接图。②界线网络,呈栅栏型结构,交界处存在界面效应和交错过渡 性特征,从边界到区内节点可能存在经济梯队。如在某些存在经济联系的边境地 区,统一而均质的区域基底被某种分界线(国境线)分割开,两侧的生产区和生 产区从属于不同的结构体系。在分界线两侧,城市的经济活动指向等都受到相反 的经济引力作用,没有越过分界线而融合在一起。于是形成了一直特殊的以分界 线为明确边界的许多独立但相连的网络结构。③道路网络,呈环网状结构,网络 中的点于线存在功能等级,不同节点及外围地区的可达性存在空间差异。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
基本框架
一 • 空间结构概述 二 •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 三 • 区域空间结构类型及划分 四 • 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 五 • 区域空间结构优化模式
一、空间结构概述
区域空间结构一体图
一、空间结构概述 (一)区域空间结构的组成要素 “空间结构”的含义 区域空间结构组成要素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发展模式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发展模式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合理布局和发展的行为,在城市规划中,城市空间结构与发展模式起着重要的作用。
城市空间结构涉及城市内各个区域的布局和空间组织方式,而发展模式则涉及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方向。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发展模式。
一、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形态和空间组织的总体布局,具体包括城市的地理位置、交通网络、用地分配和功能布局等。
对于城市规划来说,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能够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性和生活质量。
1.地理位置:城市的地理位置直接决定了它的发展潜力和自然资源条件。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城市的地理位置,并合理规划城市的功能布局和开发方向。
2.交通网络:交通网络是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城市各个区域之间的联系和便捷性。
合理规划和建设交通网络能够提高城市的整体效率,并缓解交通拥堵等问题。
3.用地分配:城市的用地分配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功能布局和人口分布。
在城市规划中,应该根据城市的发展需要和人口需求来合理规划用地,并提供足够的公共服务设施。
二、城市发展模式城市发展模式是指城市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所呈现的发展特点和走向。
合理的城市发展模式能够有效平衡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生态环境保护。
1.经济发展:城市的经济发展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城市规划中,应该合理规划和布局产业发展区域,促进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2.社会公平:城市规划应该关注社会公平,提供良好的居住和工作条件,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城市规划中,应该合理规划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并提供公共空间和休闲设施,促进社会交流和共享。
3.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的发展必须考虑到环境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资源浪费。
在城市规划中,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合理利用土地和资源,并提供绿色生态空间。
三、城市规划的挑战与展望城市规划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人口增长、土地紧缺、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优化
区 l 经 i 我 斋
江 苏 区域 经济 发展 的 窒 闻结构 优 化
臻刘远 柱 南通大 学法政学院
[ 摘 要 】 自改革 开放 以 来 , 江 苏省 各 区域 问 的 关联 度逐 步 弱 化 , 苏 南、 苏 中、 苏 北三 大 区域 之 间 形 成 了很 大 的差 距 并 且 这 种 差 距仍 在 继 续拉 大 从 而造 成 了地 区之 间 产 业结 构 转换 受 阻 、 梯度 推 够 乏 力 ,导致 江苏 省 区域 经 济不 协调 .
一
圈 五 轴 “ 的空 间战 略 。这 一 圈五 轴 ” 中一 圈指 的 是 以上 海 低 高 新 技 术产 业 总 体 技 术 水 平 不 高 ,缺 乏 产 业 关 联 带 动效 应 。
为 中心 的长 江 三 角洲 都 市 圈 。五轴 是 指 :东西 走 向 的 沪 宁 高速 公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必须加快构建新型的以企业为主体 的科技
业 分 工 格 局 笔 者 认 为 江 苏省 空 间结 构优 化 的 目标 应 是 加 快 网络 和生产能力 ,相当部分重点行业始终停 留在对进口零部件进行组 化 空 间体 系 建设 .即应 对 原 来 的 三 沿 空 间结 构 的战 略 发展 到 装或 劳动密集型加 工的阶段 ,导致 高新技术产业附加值 明显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空 间结构优化的 目标 :构 建 “ 一圈五轴 ”的空间结构
为 了能 促 进 江苏 省 区域 经 济协 调 发 展 ,依 据 不 同 区域 空 间 单
元 的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以及基于比较优 势而形成的产 展 态 势 ,但 沪 宁线 高新 技 术 产 业 带 的 发展 主 要 依 靠 引进 国 外 技 术
第二节 区域空间结构
扩散机制的类型:
就近分散:就近扩散是资源、要素、企业 和经济部门由集聚地区向周围地区的扩散。 跳跃式分散:跳跃式扩散是从集聚地区越 过周围的地区而直接扩散到其它地区。 等级扩散:等级扩散是按照城市等级体系 由上至下地进行扩散。 随机扩散:随机扩散是一种无规律的扩散。
3.集聚与扩散的关系 首先,集聚与扩散机制发生在区域空间 结构形成与发展的不同阶段,作用强度不一。 其次,集聚机制与扩散机制的作用都存 在一定的惯性,都有一定有限度。集聚超过 一定限度,就会产生集聚不经济,从而遏制 集聚的进一步进行。反之亦然。
一、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
区域空间结构由点、线、网络和域面 四个基本要素所组成。点、线、网络和域 面不是简单的空间形态,它们具有特定的 经济内涵和相应的功能。区域空间结构就 是由各种点、线、网络和域面相互结合在 一起构成的。
(一) 区域空间结构中的点
概念——某些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 集聚而形成的点状分布形态。 类型——工业点,商业网点,服务网 点,城市等。 重要性——点是区域经济活动的重要 场所,是区域经济的重心所在。
四、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机制
单个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 要素和经济活动的集聚与扩散 经济影响的空间近邻效应
(一) 区位指向
概念:区位指向是经济活动在选择区位时所 表现出的尽量趋近于特定区位的趋向。 区位指向是影响区域空间结构形成与发展的 一种重要的、基本的力量。 各种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主要是受其 区位指向的制约,表现出点状、线状、面状分布 形态。这些空间形态就是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构 成要素。
三、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及演变 (一) 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
1.极核式空间结构 (1)点的形成:资源、区位促成点的发展。 (2)增长极形成:点进一步发展形成增长极。 (3)极化作用:资源和要素向增长极集聚。 (4)极核式空间结构形成:增长极 腹地 (5)空间特征: 原始均衡(低水平均衡) 非均衡
区域空间结构
政治与政策因素
政府规划
政府规划对区域空间结构有重要影响,如城市规划、土地利 用规划等。
政策导向
政策导向如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等也会对区域空间结构产生 影响。
技术与交通因素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如信息技术、交通技术等对区域空间结构有重要影响,可以促进区域之 间的联系和交流。
交通发展
交通发展如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对区域空间结构有重要影响,可以促进区域 之间的经济活动和人员流动。
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如温度、湿度、降水等对区 域空间结构也有影响,如气候适宜的 地区更适合人类居住和经济活动。
人口与社会经济因素
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的密度和变化趋势对区域空间结构有重要影响,人口密集的地区通常 经济活动更活跃。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通常有更强的经济实力和更高的城市化水平,对区域空 间结构有重要影响。
总结词
区域协同发展旨在促进区域内部各地区之间 的合作与协调,实现区域整体发展。
详细描述
区域协同发展通过加强地区间经济合作、交 通基础设施联通、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公共 服务共享等措施,推动区域内部各地区之间 的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提高区域
整体竞争力。
智慧城市与智能化区域空间结构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THANKS
感谢观看
06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城市的空间结构演化
城市发展与空间结构变化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某城市经历了从单中心到多中心的空间结构演化。初期,城市以市中心为核心,随着人口和产业的增长 ,城市逐渐向外扩张,形成了多个副中心和卫星城。这种变化带来了交通拥堵、环境压力等问题,但也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和 社会发展。
粤东地区区域空间结构优化模式研究
一
体化 ”确立为粤东地区的发展 战略。鉴于粤东地 区
欠发达的经济背景及其所处的发展 阶段 ,作为区域发 展的空间载体 ,在与 区域空 间结构相关的诸 多理论方 面的问题亟待科学解答 ,如欠发达经济背景下业 已形 成的区域空 间结构对实施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有何影 响? 区域空间结构应如何优化才能更好地促进 区域的
【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 1 1 &Z D 1 5 9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 1 2 Y J A 7 9 0 0 1 7 )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 目
( GD 1 1 C Y J 0 3 )
存主要问题基础上 ,从空间一体化角度提 出了粤东地区 “ 一极两带三轴”的空间结构优化模式 ,解析并指 出区域增长极 ,即潮 汕揭联合大都市 区的成功构建是粤东区域空间结构能否向空间一体化优化模式演化的关键所在 。
【 关键词 】 空间结构; 模式;空间一体化; 粤东地区 【 文章编号】 1 O 0 6 — 0 O 2 2 ( 2 O 1 4 ) O 2 一 O 0 9 1 一 O 5 【 中图分类号 】 T U 9 8 1 f 文献标识码 】 B
删啪 叫 S p a t i a l s t r u c t u r e r e l f e ts c a n d a l s o a f e t c s r e g i o n a l d e v e l o p me n t . P r e s e n t s p a t i a l s t uc r tu r e o f e a s t Gu a n g d o n g p r o v i n c e i s l a g g i n g
I mp r o v i n g Re g i o n a l St r u c t u r e Of E a s t Gu a n g d o n g Pr o v i n c e / Ch e n g Yu h o n g , Hu、 r a n , Qi n Ch e n g l i n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
线为明确边界的许多独立但相连的网络结构。③道路网络,呈环网状结构,网络
中的点于线存在功能等级,不同节点及外围地区的可达性存在空间差异。
点点型韦伯结构
大量经济单位在空间上各自分散,区域内和区域间的网络体系发育 还远远不够,这时就形成点点型的韦伯结构。
一、空间结构概述
(二)空间结构的地域模式
3、空间结构要素的组合模式
一、空间结构概述
(三)区域空间结构一体图
经济区域
节点 经济网络 外围区域
经济 中心
三、区域空间结构一体图
经济中心:它是区域经济赖以形成的核心,其功能的全与偏,力量的强 与弱,直接影响到区域空间结构的紧与松,范围的广与窄。经济中心 多为一个或若干个大中城市,也可能是一个城市群。 经济网络:指经济区域内各种交通运输线路与通讯信息线路的地域分布 体系。网络是连接地域核心与外围及城市系统的纽带和桥梁。市场经 济的一大特就是市场的网络特征性,孤立的市场已不能适应竞争的需 要,而一体化的网络则使资源配置的成本降低和效益的提高,使经济 活动进行得更有效率。
●
点状要素及其表达功能 线状要素及其表达功能 面状要素及其表达功能
●
●
一、空间结构概述
(一)区域空间结构的组成要素 “空间结构”的含义
从广义空间观的角度看,区域空间结构即地域结构,指某一时空范 围内,自然、生态、经济和社会等结构的空间组合,反映了自然和人类活 动作用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空间组织形式。它的形式和变化,取决于构成 区域各成分或要素及各种不同物质结构间的对应变换关系,即取决于地球 表面的性质和人类活动的互动。 从狭义的空间观来看,区域空间结构只被定义在人类活动方面,指 “社会经济客体在空间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以及反映这种关系的客 体和现象的空间集聚规模和集聚形态”。
经济地理-区域空间结构(基本要素-经济意义-模式与演变-发展机制)
➢ 区位指向
含义
经济活动在选择区位时所表现出的尽量趋近于位指向的制约而布局,构成空间结构的最基本形态
类型 自然条件和资源指向(农业、矿业);原料地指向(钢铁、建材、重型机械) 能源动力指向(火力发电、冶金);劳动力指向(廉价劳动力、高素质劳动力) 市场指向(服务业、食品饮料业);运输指向(物流、鲜活产品、精密仪器等)
• 工业化在优势地区聚集 • 形成城市增长极和农村
的腹地 • 经济不平衡加剧
扩散、三元结构 形成阶段
• 城市向周边扩散 • 形成城乡边缘区 • 从而形成核心——城
乡 边 缘 区 —— 外 围 三 元经济结构
区域空间一体化
• 区域之间的不平衡基 本消失
• 以区域城市体系为核 心和骨架,实现地域 结构的均衡一体化
目录
CONTENTS
区域空间结构
01 基本要素 02 经济意义 03 模式及演变 04 发展机制
什么是区域空间结构
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织形式
为什么要研究区域空间结构
• 实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要素、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 • 实现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合理组合 • 最大限度克服空间距离对经济活动的约束 • 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区域协调快速发展
➢ 集聚与扩散机制
集聚:资源、要素和经济活动等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趋向与过程
集聚过程一旦开始,就极易形成循环因果式的促进集聚的力量,加速集聚进程
扩散:资源、要素和经济活动等在地理空间上的分散趋向与过程
集聚的主要方式
扩散的主要方式
集聚机制的形成
• 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 • 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 • 经济活动对聚集经济的追求
• 高水平稳定平衡
两种重要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
关于优化空间布局 打造区域协同协作发展示范区的思考
上给发展中国家创造了融入其产业链价值链的机会;而特朗普政府的制造业回流调整“存量”政策,加速了产业从发展中国家外流,由此将会直接影响现有全球“大三角形”产业分工格局。
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一方面造成的制造业外流使我国实体经济受到较大冲击,另一方面对我国半导体、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造了障碍。
发挥国内区域比较优势,加快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循环重构,减轻对国外技术、产业的依赖显得尤为紧迫。
二是全球能源资源版图发生重大变化,我国获取外部能源资源压力空前加大。
近年来,美国页岩油气开发取得重大进展,已经成为天然气、原油和成品油净出口国。
未来国际能源供需格局将逐渐从以沙特为首的OPEC、以俄罗斯为代表的非OPEC,以及以美国为代表的消费方构成的三角关系,向更为复杂的多角关系嬗变。
我国是能源矿产资源消费和进口大国,能源消费占全球的22%,铁矿石进口量占到全球进口量的63%,原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到65%和40%以上。
随着能源资源版图的变化,我国保持长期稳定发展需要获取的外部资源压力加大,加快我国资源富集地区与匮乏地区协同协作、产业同构、利益共享迫在眉睫。
2.打造区域协同协作示范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一是国际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出现重大变革,我国重塑实体经济竞争优势成为首要紧迫任务。
美国大力实施“再工业化” 战略,对内采取减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改善制造业营商环境,对外挑起贸易摩擦提高其他国家生产成本,推动汽车、电子信息等制造业回流,实体经济实现强劲复苏。
奥巴马政府时期的发展新兴产业做“增量”,客观一、为什么要打造区域协同协作发展示范区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调研时指出:“要抓好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提升对陕西、对西北发展的带动能力”。
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推动我省区域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我省三大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这既是现实挑战,又是潜在机遇。
贯彻落实好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关中平原城市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机遇,优化空间布局,发挥西安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打造区域协同协作发展示范区,对于推动全省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陇南市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模式
文 章 编 号 :2 32 2 (0 0 0 —1 10 0 5 —3 8 2 1 )20 9 —3
陇 南 市 旅 游 空 间结 构 的优 化 模 式
杨春 利 , 白永 平 , 王 芳
( 西北 师 范 大 学 地 理 与 环 境 科 学 学 院 , 肃 兰 州 7 0 7 ) 甘 3 0 0
1 研 究 区概 况
陇南 市位 于甘 肃省 东南 边 陲 , 四川 、 西 2省 和 陕
交界 地带 , 8县 1区 , 于 东经 1 40 0 。 5 , 辖 介 0 。 1~1 63
协 同论又 叫协 同学 , 德 国著名 理论 物理学 家赫 是
尔曼 ・ 哈肯教授 提 出. 同学是 研究 开放 系统通 过 内 协
模 式 , 初 是 由波 兰 的萨伦 巴和 马利 士提 出来 的_ . 最 9 J
我 国有 专 家 在 深 入 研 究 宏 观 区域 发 展 战 略 的基 础 上 , 出 了点一 提 轴渐 进 式 扩 散 的理 论 模 式n 随 后 又 , 进 一步 完善 使其 基 本上 形成 了一个 体 系 , 即点一 系 轴
供 水线 路等 工程 性 线路 等. 轴 系统 反 映 了社 会经 点一 济空 间组 织 的客观 规 律 , 国土 开发 和 区域 发 展 的 是
基 本指 导 理论 , 区 域旅 游 开 发 也 具 有 非 常 重 要 的 对 理 论 价值 和现 实指 导意 义L l源自¨.2 2 协 同理论 .
陇 南 市 旅 游 空 间结 构 的优 化 模 式.
关 键 词 : 游 ; 间 结 构 ; 轴 系统 理 论 ; 南 市 旅 空 点一 陇
分 类 号 : 中 图) 5 2 7 ( F 9 .
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内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布局特征。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优化方法。
一、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1. 聚集性:城市中人口、建筑和产业往往呈现“大而集中、小而分散”的特点。
市中心区域通常是商业、金融和政府机构的集中地,而住宅区则分布在市中心周围。
2. 分层性:城市常常呈现明显的分层结构,高层建筑主要集中在市中心,而低层建筑则分布在市中心周围的住宅区。
3. 辐射性:城市的交通和通信网络往往呈现辐射状结构,市中心作为核心区域,向外辐射至远郊区域。
4. 线性结构:一些城市沿着河流或海岸线逐渐发展成长条形的线性结构,这种结构通常由历史和地理因素所决定。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1. 土地利用政策:土地利用政策对城市的空间结构起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限制市中心区域的建筑高度和密度,可以促进住宅区的分散发展。
2. 交通网络:城市的交通网络对空间结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良好的交通网络可以促进城市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和发展,缓解拥堵问题。
3. 市中心的功能:城市市中心通常是商业、行政和文化活动的集中地。
市中心的功能布局直接影响城市的空间结构。
4.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也会影响城市的空间结构。
发达的经济中心通常拥有更完善的城市空间结构,而欠发达地区则可能出现不合理的布局。
三、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方法1. 混合用途开发:通过在同一地区内建设住宅、商业和办公区域,可以减少通勤距离,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2. 公共交通建设:加强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促进城市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
建设高速铁路、轻轨、地铁等交通设施,可以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3. 发展多中心城市:通过在城市中心周围建设次级中心,可以分散市中心的功能,促进城市的均衡发展。
4. 提倡可持续发展: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分析(上)
培育产业集群
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促进 企业集聚和产业链整合,形成产 业集群和块状经济。
促进产业升级
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 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培育新兴 产业和高技术产业。
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
区域合作机制建设
建立跨行政区的协调机制,推动区域经济一体 化进程。
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加强区域内的资源整合和共享,实现优势互补 和互利共赢。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模式
点状模式
以单个城市或地区为中心,周边地区经济活动向中心 集聚。
轴状模式
沿交通线或经济带形成串联多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轴, 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网络模式
多个点状和轴状模式相互交织,形成覆盖广泛的区域 经济网络。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动力机制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区域经济空间结构越复杂。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特点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具 有整体性、层次性、 动态性和开放性等特 点。
整体性是指区域经济 空间结构是一个有机 整体,各种经济要素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共同发展。
层次性是指区域经济 空间结构在不同尺度 上具有不同的表现形 式,从微观的企业组 织到宏观的国际经济 体系都有其特定的空 间结构。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分析(上)
目录
• 引言 •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概述 •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分析方法 •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规律 •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优化策略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简介
1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指区域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 上的分布和相互关系,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密 度、距离和相互联系等。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01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分析表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 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景区空间分布模式分析及优化研究
景区空间分布模式分析及优化研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休闲和旅游问题。
景点旅游业是国内外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
同时,景区的空间分布模式对于景区经济发展效益和环境保护意义重大。
本文将对景区空间分布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
一、景区空间分布模式分析景区空间分布模式是指景区分布在空间中的规律性和特征性。
景区空间分布模式的类型可分为集中型、分散型和混合型。
集中型是指景区集中在某一区域内;分散型是指景区分散在不同区域;混合型是指景区呈集中分散型混合局面。
1. 集中型景区集中型景区有着明显的聚集效应和经济效益,容易形成景区集群,并形成旅游区旅游圈和景区品牌效应。
但是,集中型景区也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如人流过多、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2. 分散型景区分散型景区分布在不同地区,其游客来源较广泛,能够有效削减旅游资源的开发压力,避免了环境破坏。
同时,它也存在着旅游效价低、难以形成景区品牌效应和经济效应弱的问题。
3. 混合型景区混合型景区的分布方式介于集中型景区和分散型景区之间。
在一个较大的地理区域内,有多个旅游景区分散分布,但其中有一个或几个景区规模较大,可形成集群,引导游客集中游览。
混合型景区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都要优于集中型景区。
二、景区空间分布模式优化建议1. 建设集中型景区,实现旅游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
但要注意避免产生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
2. 发展混合型景区,大力推进旅游品牌的建设,增强旅游产业的品牌效应。
3. 优化分散型景区的布局结构,集中规划场所,提升游客体验。
4. 着力打造旅游区旅游圈,建立旅游资源联动机制和协同效应机制,提高景区集群的凝聚力。
5. 加强景区管理,协同环境保护和旅游经济发展,实现环境保护和旅游经济的双重效益。
三、结论景区空间分布模式对于景区经济发展效益和环境保护意义重大。
建议各地景区能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选择适合的景区空间分布模式,以最优的配置方案增强景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区域发展空间规划与优化策略研究
区域发展空间规划与优化策略研究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各地区都在积极探索有效的区域发展空间规划与优化策略,以促进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区域发展空间规划涉及到对一定范围内的土地利用、人口分布、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整体谋划和优化配置,旨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规划目标、规划原则、规划方法等方面探讨区域发展空间规划与优化策略。
一、规划目标区域发展空间规划与优化策略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经济目标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社会目标是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均衡分布。
环境目标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适应能力。
二、规划原则1. 综合性原则: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平衡和协调。
2. 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3. 空间优化原则:根据城市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向,合理划分功能区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 均衡发展原则:追求区域间的均衡发展,提高区域间的协同效应。
5. 公众参与原则:鼓励公众参与规划过程,增强规划的民主、公正性和公众认同度。
三、规划方法1. 综合评价法:通过评估区域资源禀赋、环境状况、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现状和潜力,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借助GIS技术对区域内的地理空间信息进行快速获取、分析和决策,提高规划的精确度。
3. 空间模型和模拟仿真:通过空间模型和模拟仿真技术,研究区域内不同规划方案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 分区与规模控制:根据区域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划分不同功能区域,并制定合理的规模控制政策,以避免过度集中或过度分散。
5. 智慧城市技术:利用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构建智慧城市系统,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效率,优化区域发展空间布局。
四、优化策略1. 产业结构优化:根据区域的产业基础和发展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降低传统产业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
如何做建筑节点空间优化方案设计
建筑节点空间优化方案设计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建筑节点空间的利用变得愈发重要。
建筑节点是建筑结构中的重要部分,连接不同的功能区域,并承载着建筑的功能性和美学性。
因此,如何有效地优化建筑节点空间,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和效益,成为建筑设计师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建筑节点空间的优化方案设计,从空间规划、功能分区、布局设计、材料选择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建议,希望能够为建筑设计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空间规划1. 空间分区建筑节点空间应根据其功能需求进行合理的分区划分,确保每个区域的功能性和使用性得到最大化发挥。
通常可以将建筑节点空间划分为以下几个区域:- 入口区:作为建筑节点空间的主要入口,应设置在建筑节点的重要位置,方便人员的进出和流动。
- 功能区:根据建筑节点的具体功能需求,设置不同的功能区域,包括会议区、接待区、办公区等。
- 交通区:连接各个功能区域的通道,应确保通畅和方便的交通流线,避免交通阻塞和混杂。
- 公共区:为建筑节点的用户提供公共服务和便利,如洗手间、休息区等。
2. 空间布局在空间规划过程中,建筑设计师应考虑空间的布局设计,确保各个功能区域的布置合理,相互之间不发生干扰和混杂。
同时,还应考虑空间的灵活性和可变性,以适应不同功能需要的变化。
建筑节点空间的布局设计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功能性布局:各个功能区域之间的布局关系应确保功能之间的协调性和衔接性,为用户提供舒适的使用体验。
- 空间利用率:通过合理的布局设计,优化空间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空间的潜力,实现空间资源的有效利用。
- 灯光和采光:在布局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灯光和采光的影响,确保空间内部的舒适性和视觉效果。
三、功能分区建筑节点空间的功能分区是空间优化的重要环节。
在功能分区设计中,建筑设计师应根据建筑节点的具体功能需求和使用要求,科学合理地划分各个功能区域,确保每个功能区域的功能性和使用性得到最大化发挥。
功能分区设计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功能性要求:根据建筑节点的具体功能需求,确定各个功能区域的功能性要求和使用要求,确保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结构优化
指在国家有效的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 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不断培养、改 善社会经济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空间结构形态, 以促进实现在全国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的同 时,区域差距得以逐步缩小乃至最终趋于消 失的过程。
目前我国区域发展的差距,存在着三种类型: 1.城乡差距 区差距 3.国际差距
区域一体化
区域一体化是比城乡一体化涉及空间范围更 加广阔的一种空间结构,其基本特征是:
在区域间存在着种种客观差异并且互相开放 的情况下,区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空间 联系基于共同利益不断矿大和加深。
一般来讲,区域一体化作为一种能够有效缩 小区域差距的空间结构优化模式,它对缩小 区域差距的影响和效果,更多地表现为相对 落后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在相对发达 区域的援助下得以更快的提高。
原因
1、区域一体化是先进生产力不断由相对发 达区域向相对落后区域辐射和渗透的过程。 2、区域一体化通过发展社会劳动地域分工, 促进不同区域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从而使 发达和落后区域能够协调、共同发展。 3、区域一体化还有利于克服区域的自然系 统制约,推动人造工程系统的建设,为缩小 区域差距创造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环境条 件。
城镇化
城镇化在地域上的推进实质上就意味着国家 或地域的经济和社会结构随之发生变化,与 此同时,经济空间的分布与组合状态也在发 生相应的变化。 城镇化的地域推进,不断的改变这国家和区 域的空间结构,使各种经济和社会组织、人 口等地空间分布与组合状态不断地得到调整。
城镇化
城镇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推动 了国家和区域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空间 结构不断地发展变化,使城乡差距得以逐步 缩小并趋于消失。 因此,城镇化是国家和区域空间结构优化的 必由之路,也是有效缩小城乡差距的一种空 间结构优化模式。
城镇化
城镇是国家或区域空间结构构成中的主导、 核心要素;城镇经济则是国家或区域经济中 经济要素聚集度高、经济结构先进、经济活 力强的部分,是整个国家和区域经济的增长 中心和经济重心,对乡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 发展起着带动和促进作用。
城镇化
城镇化主要表现为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 构的调整,其农村人口居住地点向城镇的迁 移和农村劳动力从事职业向城镇二、三产业 的转移。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各个国家在实现 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所经历社会变迁的一 种反映。
原因:将区域经济发展纳入国际经济循环和 国际经济分工之中,从而枣世界范围内更充 分的发挥区域的经济优势和潜力。
关键:逐步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择优引 进外国的资本和技术,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 整和优化升级。
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是在不改变现有城镇和乡村空间 格局的条件下,以城市通开、互相开放为前 提,通过城乡间经济和社会联系的扩大和加 深,特别湿城镇先进生产力向农村有效辐射 和渗透的增强,促进与带动乡村经济和社会 更快的发展,使城乡间的发展差距得以逐步 缩小、
城乡化和城市一体化是相互促进的,城乡一 体化对城镇化具有在空间形式和实现内容上 的双重推动作用。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国际化
进入21世纪后,经济全球化趋势凸显了出来,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在前所未 有的广度和深度上,被逐步融入世界统一的 经济体系中。对于中国,经济全球化既带来 了赶超发达国家的新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 临一场极其严峻的考验。
发展中国家要缩小自己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必须主动把握好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积极迎 接挑战,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大力提高本 国的经济国际化水平。
因此,缩小这三类差距,必须从优化区域的 空间结构入手,采取适当的空间结构优化模 式。
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
城镇地域和乡村地域所构成的二元空间结构,就是 城乡结构。城镇和乡村在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城镇化 过程中,始终是人口和经济要素的两类空间载体。 城镇和乡村的分离,形成了城乡经济发展和居民收 入差距的空间因素,因为城镇具有明显的聚集规模 经济优势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比较优势。 因此,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有赖于随着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不断改善城乡分离的空间结构,也就是不 断提高城镇化的水平和促进城乡一体化。
区域经济国际化意味着我国的区域经济与国 际经济通过统一的国际市场联结为相互依存、 相互取长补短的一体化空间结构体系。 在区域经济国际化的进程中,我国各区域和 全国的发展水平、经济实力和居民收入水平 会不断的增强和提高。 因此,区域经济国际化的空间结构是加快缩 小我国和发达国家间差距的一种空间结构优 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