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城市空间结构形式
山地建筑结构设计探讨
山地建筑结构设计探讨由于山地自身的特性,导致对山地建筑结构设计与平原地区的建筑结构设计具有肯定的差异。
在进行山地建筑结构设计之前首先要选择适合的山地地块,通常状况下,适合建筑房屋建筑的山地坡度要不小于8%,确定地块之后要结合该区域的自然条件进行设计,尽可能地合理利用自然条件,不随便转变原有地形结构,科学规划道路,并依据业主要求科学设计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建筑等[1]。
以下笔者就以烟台铺拉谷酒庄工程为例,探讨山地建筑结构设计的要点。
一、建筑山地建筑的意义随着当代社会的进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为了节约城市土地资源,人们将目光放到了山地区域上面,于是越来越多的山地建筑工程项目被提上了日程。
建筑山地建筑,可以有效扩展人们的居住空间,节省土地资源,同时山地环境还有利于让人们舒缓心情、释放压力,所以建筑山地建筑是现代人们的必定需求。
依据调查讨论显示,开发山地资源、建筑山地建筑一来可以适应社会经济进展,二来能够适应现代建筑功能,三来能够有效节省成本,四来具有现代技术保障,所以建筑山地建筑是可行的,更是意义重大的[2]。
二、山地建筑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以烟台铺拉谷酒庄工程为例:本工程一期共15个单体酒庄,位于烟台市莱山区,5号酒庄建筑高度为21.90m,建筑面积为4486.19m2,地下二层为葡萄酒作坊展现、品酒厅,地下一层为中餐厅,一层为大堂、客房;二、三层为客房、休闲吧;建筑的基础形式为独立基础,采纳自然地基,结构类型为掉层框架结构。
2、地层结构及承载力依据实地勘察显示,烟台铺拉谷酒庄工程位于山谷冲沟中,场地地形起伏较大,场区地貌类型属山谷冲沟。
素填土层结构松散,分布于场区5号、6号楼沟底地带,颜色为褐黄色,主要由粘性土角砾、风化岩石碎块、碎屑等组成;5号楼厚度一般为0.50-4.90m,6号楼厚度一般为0.50-1.80m。
强风化花岗岩层厚度一般为5.00-10.00m,场区分布较广泛,颜色为褐黄色,巨斑中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角闪石等,矿物蚀变剧烈,风化裂隙很发育,裂隙面多氧化物渲染,呈粗砂状,手搓易散;岩体属极破裂的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
浅析山地住区入口空间特色
2011年第12期总第162期福 建 建 筑Fujian Architecture &ConstructionNo12·2011Vol·162浅析山地住区入口空间特色———以重庆山地住区为例贾小艳 刘骏(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重庆 400045)摘 要:与平地住区相比,山地住区具有鲜明的地形特征,正是这种地形高差变化及走势使得山地住区外部空间具有独特性和地域性。
因此,探究山地住区的入口空间特色,需抓住地形地貌这一因素,分析在这种因素影响下住区入口与城市空间及住区布局之间的联系,并总结出空间的多层次构成和各构成要素的细节设计,对今后山地住区入口空间设计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山地住区 入口空间 空间特色 地形高差 地域性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6135(2011)12-0019-03Explorer the entrance space feature of mountainous residential areas———Taking Chongqing mountain residential district as an exampleJia Xiaoyan Liu Jun(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and City Planning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5)Abstract:Compared with the ground settlements,Mountain residential district has the sharp terrain feature.It is the change andtrend of terrain elevation that form a unique and regional feature in mountain residential outside space.Therefor,to explorer theentrance space characteristics of Mountainous Residential Areas,it is necessary to seize the topography of this factor,analysis thelink between entrance space of the residential district with city and residential layout undering the factors of terrain feature andsummarize the space hierarchy structure and the details of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to provide reference to the design of the en-trance space of Mountainous residential Areas.Keywords:Mountain residential district Entrance space Space characteristics Terrain elevation Regional作者简介:贾小艳,女,1985年12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
西部山地型城市及城市森林特点分析
西部山地型城市及城市森林特点分析方文;何平;孟祥江;杨光平【摘要】对山地城市类型、布局结构及其特点进行阐述,分析山地城市森林影响因子及特点,认为我国西部山地城市森林具有四大特点: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以乔木为主体,自然林覆盖率和自然度0.5以上林地占城市绿地的30%以上:大型城市绿地斑块内自然、半自然林地比例较高,占斑块的20%以上;坡地林地率较高,林地率大于50%,群落结构稳定;坡地物种乡土性高,优势种明显,以自然次生林为主,并具有一定的面积和乔木数量.建议充分利用现有山地资源,从保护自然植被着手,充分保护环境基础设施,构建和完善城市组团隔离带和城周生态屏障,以形成山地城市特点鲜明的城市森林绿色生态网络.%The paper elaborated And Analyzed the type, layout structure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ountainous city forest. Summarized four characteristics of mountainous city forest as follows; Arbor was chose as the main style In the city planning area, forestland area with natural forest coverage rate and natural degree over 0. 5 accounted for 30% of the city green space; Natural, semi-natural woodland patches had the higher proportion within large cily green space which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20% ; Woodland rate in slop was higher, which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50% ,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was stable; Plant species in slop area most were native species, dominated by natural secondary forest with certain area and number of arbor. Proposals to make reasonable use of existing mountain resources, to protect natural vegetation and environment infrastructure, to build and improve the city tour buffer zone and urbanecological barrier, to form th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mountainous city forest green ecological networks were carried out.【期刊名称】《林业调查规划》【年(卷),期】2012(037)004【总页数】4页(P35-38)【关键词】山地城市;城市森林;布局结构;特点【作者】方文;何平;孟祥江;杨光平【作者单位】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重庆400036;西南大学,重庆400715;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重庆400036;西南大学,重庆400715;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重庆400036;重庆市林业局,重庆40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31.2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占了国土面积的2/3 以上,平原仅占10%。
城市规划考研复习山地城市学原理讲解
城市规划考研复习山地城市学原理讲解山地城市学是城市规划学科的一个重要方向,主要研究山地城市的特点、规划原则、规划方法和发展策略等内容。
下面将从山地城市的概念、特点、规划原则和方法四个方面进行讲解。
首先,山地城市是指位于山区地带,地势起伏较大的城市。
与平原城市相比,山地城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地形复杂,城市空间受限,城市扩张困难;其次,山地城市的气候、水资源等自然条件较为特殊,对城市的建设和规划带来一定的挑战;再次,山地城市多集中在河流和山脉之间的狭长地带,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最后,山地城市的经济结构和居民生活方式与平原城市有所不同,具有较强的特色。
针对山地城市的特点,山地城市规划应遵循一些原则和方法。
首先,要充分利用山地城市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优势。
例如,可以发展山地旅游业,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等资源。
其次,要注重保护山地城市的生态环境,合理配置城市的土地利用和建设用地。
例如,尽量避免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建设大型建筑和重要基础设施。
再次,要注重山地城市的水资源规划和管理,保障城市的用水安全。
例如,可以采集雨水和蓄水,提高城市的自给能力。
最后,要关注山地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
例如,可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社会服务设施。
在山地城市的规划方法方面,需要充分考虑山地城市的地形、气候和社会经济特点。
首先,要进行精细化划分和分类,将山地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和生态保护区等。
其次,要开展综合交通规划,解决山地城市交通不便的问题。
例如,可以采用缆车、索道等交通方式,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
再次,要进行景观设计和绿化规划,使山地城市更具美感和生态环保意识。
最后,要进行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编制,加强山地城市的灾害防范和应对能力。
综上所述,山地城市学是城市规划学科的一个重要方向,研究山地城市的特点、规划原则、规划方法和发展策略等内容。
在山地城市的规划中,需要遵循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合理配置水资源和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四个原则,采取精细划分、综合交通规划、景观设计和风险评估等方法。
山地建筑设计规范
结构分析:采用 先进的结构分析 软件对建筑结构 进行详细的分析 和计算,确保结 构的安全性和稳 定性。
施工监控:采用 施工监控技术对 施工过程进行实 时监测和记录, 及时发现和解决 施工中的问题, 确保施工质量和 安全。
山地建筑的节能与环保设计
05
节能设计措施
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采用高效隔热材料和构造,减少建筑物的热损失。 利用地形和自然环境,采用被动式节能设计,如利用自然通风、采光等。 考虑建筑物的能源系统优化,如采用节能电器、节能空调等。
空间布局
交通组织的合理规划
山地建筑应充分利 用地形特点,合理 规划交通组织,确 保人车分流、交通 流畅。
建筑出入口应设置 在不同标高,以方 便出入,避免陡坡 和长距离爬坡。
在建筑布局上应充 分考虑交通组织, 合理安排车行流线 和人行流线,避免 交叉和干扰。
山地建筑交通组织 应注重环保,采用 生态化设计,如设 置生态停车场、利 用地形建设地下车 库等。
在山地建筑的结 构设计中,应注 重建筑的整体性 和稳定性,避免 因地形复杂而导 致的结构不稳定。
针对不同的地震 烈度,应采取不 同的抗震措施, 确保建筑在地震 中的安全性能。
结构安全性的保障
基础设计:根据 地质勘察资料确 定合理的基础形 式,以提高建筑 物的稳定性。
结构选型:采用 适合山地环境的 结构形式,如框 架结构、剪力墙 结构等,以提高 建筑物的抗震性 能。
保护生态环境
山地建筑应遵循绿色建筑原则,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因素,合理利用资源,降低能耗。 山地建筑应注重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避免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干扰和影响。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城镇(一)乡村和城镇的空间结构
乡村和城镇的空间结构1、聚落的成因(1)地形①在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农耕;利于聚落向四周扩散②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③在山区,聚落一般沿河谷或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或者通过改变建筑物的形态以适应山区地形(2)气候:多分布在气温适宜、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沿海地区(3)河流①分布于河流沿岸和河口地区,便于取水,河运便利,有利于军事防御②分布于河流沿岸地势较高处,减少洪灾发生(4)自然资源:分布于矿产资源产地附近,有利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工矿业的发展(5)交通:沿海、沿江河、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分布;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影响城市的兴衰(6)其他:宗教中心、军事要塞、边境口岸和政治中心往往形成聚落;科技、旅游对聚落形成的影响越来越大2、乡村的土地利用(1)乡村的概念:乡村是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2)农业用地:依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用地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的类型。
为了方便生产,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围。
(3)乡村的土地利用:乡村以农业用地和居住为主。
当乡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村落出现了一些满足居民社会需求的公共设施,以提供祭祀、聚会、娱乐、商业、医疗、教育等多种服务。
这样,村落内部土地利用出现了简单的分化,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住宅往往由此向外环绕分布。
3、乡村聚落的形态(1)团状:分布于平原、盆地,位于耕作区的中心(2)带状:分布于沿河地势高处,为避免洪水浸淹(3)环状:绕山(山地)环水(池塘、井)而建(4)零星分布:分布于绿洲地区、丘陵和山地缓坡处等,自然条件差(生产力水平低),田块小4、城镇的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镇的概念:城镇包括城市和镇,是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地区。
(2)城镇土地利用类型:一般将城镇用地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3)城镇功能区①形成:城镇里人口相对较多,经济活动多样,出现了土地利用的专业化,会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山地城市剖面分析方法的探微求真——以重庆渝中半岛为例
山地城市剖面分析方法的探微求真——以重庆渝中半岛为例Analysis Method of Mountain City Profile:Taking Chongqing Yuzhong Peninsula as an Example朱梦源 Zhu Mengyuan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2017)11-0076-05 收稿日期 2017-06-26摘 要 该文基于城市形态学的观点,借助建筑学上的剖面概念, 将其应用到城市尺度的形态分析和空间解读上, 试图探索山地城市设计新思路。
该文以重庆十八梯—民权路解放碑—洪崖洞历史保护区段为剖面线,并以其覆盖的城市区域作为研究范本,采用网状体系的方法,对连续山地城市剖面上各个地段的空间建设和社会人文两大系统进行分析,针对重点区段的空间建设进行原型提取,为探索有地域特色的城市设计提供一种研究方法。
关键词 类型学 城市剖面 山城 分析研究 设计方法Abstract Based on the urban morphology, we focus on urban scale morphological analysis and space research by employing the methodology of city profile, so as to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of urban design on mountain city. Taking Chongqing eighteen ladder-Minquan road liberation monument-Hongya hole historical protection as the profile line, selecting surrounding areas as the research model, using the mesh system method, we giv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space construction and humanity system of the sequential city profile, we also make a prototype extraction for the key sections' spatial construction,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urban design with regional features.Key Words Urban morphology, City profile, Mountain city, Research and analysis, Design method1 研究动因目前研究城市形态的思路大都是从“共时性”和“历时性”两种角度入手,两种方法都是从平面的角度出发,如分析图底关系,但是城市现存环境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仅从水平角度去解析难免具有局限性。
探析城市规划引导下山地城市空间拓展的主导模式
的扩大 , 意味着 城市 的职 能 或者 城 市新 产 生 的 职能
专业 化 , 散 一 样化 , 分 多 填充 一 核化的拓展 阶段 多
会 占据 着 更 多 的城 市 空 间 。而 根 据 我 国 的土 地 政
策 , 来越多的城 市面临着城 市空间拓展 与耕 地保护 越
和方式 后 , 了边 界 外溢 , 确定 分散 跳跃 , 内部填 充 这
2 第 6期 6 2~ 6 6卷 5 64页
20 0 8年 1 1月
山
地
学
报
Vo . 6, . p 5 12 No 6 p 6 2—6 4 6
N v 2 0 o ., 0 8
J RNA OU L OF MOUNT I S E E A N CI NC
文章 编 号 :10 2 8 0 8— 7 6一(0 8 6~62—1 20 ) 5 3
家 , 市圈三 个层 面的产业发展 人手 , 都 提出 的扩 充空 间 内拓 , 跨越横 向拓 展 , 中整 体外 拓 三种 战 略 。 集
而基 于对 山地城 市 空 间 问题 的研 究 主要 表现 在 : 地
形条件 和 自然生 态环境 对城市建 筑及城 市空 间结 构 拓展 的影 响 。 。但 对 于 山地 城 市 空 间拓 展 的 主 。 导模式 的研究则 相对较 少 。考 虑到城市 规划作 为指 导城市 开发 、 设的龙 头 , 建 对城 市空间拓 展的影 响特 别 明显 。黄 光 宇等 认 为 : 城 市规 划 既 作 为 一 种 政 “
如何做山地建筑场地规划方案设计
山地建筑场地规划方案设计一、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在城市中,山地建筑是一种重要的建筑形式,可以为城市增添独特的景观和空间氛围。
因此,对山地建筑场地规划方案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山地建筑场地规划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术,并通过实例分析和实地考察,提出合理的规划方案,以达到合理利用山地资源,提升城市空间品质的目的。
三、基本原则1. 生态原则生态原则是山地建筑场地规划的基本原则,要充分考虑山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山地环境的生态平衡。
2. 山地特性山地具有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因此,在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山地的特性,合理利用地形地貌,满足建筑功能需求,并提升建筑的观赏性和适应性。
3. 文化传承山地建筑场地规划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融入到规划设计中,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建筑群体。
4. 社会服务山地建筑场地规划要注重为社会公众提供舒适便捷的服务设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和娱乐休闲需求,建设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
四、方法与技术1. 场地调查在规划设计之前,要进行详细的场地调查和分析,包括山地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地利用现状等方面的信息,为规划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2. 规划编制根据场地调查的结果,结合规划要求和设计目标,制定合理的山地建筑场地规划方案,包括用地结构、交通布局、绿化景观等方面的设计内容。
3. 设计表达在规划设计中,要充分利用现代设计技术和工具,采用三维模型、虚拟漫游等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示规划设计方案,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 可持续发展在山地建筑场地规划设计中,要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充分考虑能源利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方面的问题,使建筑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
山地城市平原城市
认知——山地城市
当我们提起山地城市你会想到那些典型的城市?
1、山地的概念 山地的广义概念:指有一定高度 (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和一定 坡度的地域,包括山地、丘陵和 崎岖不平的高原。 全国山地面积约650万平方公里, 占全国陆地面积的69%。
昆 明
3、山地城市的布局结构
众所周知,城市的空间布局与城市交通是紧密联系的,相互绝对,相互影响,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山地城市的空间布局结构。(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 交通相互决定论!) 由于山地城市受地形条件限制,城市用地被山脉、江河所分割,高差起伏较 大,其布局结构必须结合自然,采用有机松散、分片集中的城市空间布局结 构。 组团式布局结构:此种布局结构松散,为城市建设创造条件,但是组 团间的交通联系频繁,应加强组团间的交通联系。 带状布局结构:交通流向的方向性强,易把握,但城市发展轴方向易形 成“蜂腰”。 串联式布局结构:城镇直接相距较远,因此各个城镇的功能较为完善, 城镇之间靠铁路、公路、河流串联起来。 星座式布局结构:交通结构较为复杂,他不同与一般的组团式结构。
(3)把握机遇的能力,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整体反映, 也是一个城市区位优化的结果。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改变其区域地位的 重大项目的建设周期是影响其空间开发时序与区域地位变化的重要因素。
总结:平原地区城市三大形态特征
城市多呈棋盘状 生长轴线改变明显 城市有趋圆性
巴塞罗那:棋盘状
趋圆性城市:成都
古南京城市轴线
现代南京城市规划轴线
平原城市几种布局模式的探讨
1、“金角银边、围空留气”:棋盘式功
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现代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对城市道路交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在山地城市这样的特殊地形下,传统的平面交通设计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因此,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成为了解决交通拥堵和安全隐患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重点探讨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的标准,以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通过对立体交叉设计的概念和重要性、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的优势和挑战进行分析,希望为今后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的改进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围绕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展开,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本文的主题,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接着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立体交叉设计的概念和重要性,然后探讨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的优势和挑战。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立体交叉设计的必要性,展望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的未来发展,并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系统地了解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的相关内容,同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深入思考。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的标准,旨在强调其在现代城市规划和发展中的重要性。
通过深入分析立体交叉设计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在山地城市中的优势和挑战,我们的目的是为城市规划者、设计师和政府决策者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在总结了立体交叉设计的必要性和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我们还将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改进建议,以促进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的实践应用和进一步完善。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为推动山地城市规划和设计领域的进步作出贡献,为打造更美好的城市环境提供帮助和支持。
2.正文2.1 立体交叉设计的概念和重要性:立体交叉设计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通过合理的立体结构和立体交通系统,将不同交通方式(如道路、轨道交通、步行道等)进行交叉连接,实现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
山地城镇组团式城市化新模式
山地城镇组团式城市化新模式摘要: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山地城市的空间扩展受用地条件的限制,且面临城市化带来的诸多矛盾与问题。
以云南省个旧市为例,探析新型组团模式构建山地城市空间结构的一般途径,以期应用于同类城市的规划实践,实现山地城市空间发展的集约化、生态化与城市功能区域化的目标,从而促进西部山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关键词:山地城镇;组团式;城市化新模式一、引言城市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但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扩张和耕地保护、土地浪费与用地稀缺、人口与公共设施等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尤其在受地形条件限制的山地城镇,这些矛盾更为突出。
在西部大开发的浪潮推动下,西部进入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时期,而西部山地多平地少,山地城镇占了城镇的大多数,往往在规划实践中因自然条件的限制而难以获得理想的结果,于是探索新型城市化道路对于推进西部山地城镇的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山地城镇的传统城市化模式特征及弊端受地势起伏较大、地质构造复杂、建设难度高等客观因素影响,山地城市比平原城市更具有生态敏感性,且发展出了多样复杂的空间格局,但追本求源,可归为两种类型[1]:一是依托发展型。
山地作为城市建设的基面直接造就城市空间的基本格局,进而影响城市结构的方方面面,例如重庆。
重庆市因山体的阻挡和江河的分隔,形成了多中心组团式的空间结构发展模式。
在组团内部,核心功能区带动配套功能区发展,确保在适宜的尺度内实现平衡,各区域公共空间呈斑块状分布,在服务半径上对各组团的均好性作用十分明显。
但是,重庆的多中心组团式发展模式也表现出一些弊端:(1)结构上的非理性。
重庆主城区空间布局结构呈现一定的非人工安排和非理性,某些公共绿地脱离了主要交通空间,给人们日常生活对绿地的使用带来一些不便。
(2)旧城区土地集约利用率低。
一旦面临重大机遇推动,采取的是增量扩展而不是存量优化的建设方式,以新组团的方式来承载新功能的发展。
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一、城市形态
1.城市形态的概念
城市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 廓形态。
2.城市形态的形成
平原: 城市较为规整集中发展的城市形态。
山区丘陵: 城市较为破碎形成分散发展的城市形态。
团块状 地 形 等 自 然 条 件 城 市 的 外 部 几 何 形 态 条带状 星状
交 通 线 水 系
集中式
分散式
片区状
团块状城市(成都)
北京
华盛顿
合肥
星状城市(莫斯科)
片区状城市(重庆)
条带状城市(兰州)
宜昌
西宁
几种常见的城市形态 城市形态 团块状城市 形态特征 地理环境
各组成部分分 布比较集中, 连成一片 平原地区
条带状城 市
城市地域沿 交通干线发 展 河谷地区
城市土地 相对有限 城市 经济 活动 发生 空间 竞争 同类 经济 活动 空间 上高 度密 聚 住宅区 工业区 城市 地域 功能 分区
城市经济 活动需 占用土地
商业区 行政区
各地块交 通可达性 地价等不同 文化区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同心圆模式
扇形或楔形模式
多核心模式
同心圆模式
扇形模式
多核心模式
外围地区 较低 工业区住宅区 工业,中低档商店,住宅
活动题
读下图,完成后面的问题。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
1.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 远近的变化有何异同? 2.如果各地的付租能力来决定土地的 用途、那么图中OA最有可能成为哪一类功 能区?AB和BC呢?
1.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由市中心向外, 地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商业、住宅和工业的 付租能力随空间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趋势。 2.OA可能成为商业区,AB可能成为住宅区, BC可能成为工业区。 实际上,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并非完全按照这一 经济规律呈现,而是更具复杂性。
城市形态的主要类型
城市形态的主要类型
城市形态是城市空间结构的整体形式。
与城市的性质、规模、历史基础、产业特点以及地理环境有关。
按照城市的用地形态和道路骨架形式,城市形态可以大体上归纳为集中和分散两大类。
(1)集中式城市形态所谓集中式城市形态,就是城市各项主要用地集中连片。
又可以进一步分为网格状、环形放射状、星状、带状和环状等形态。
(2)分散式城市形态分散式的城市形态最主要的是组团状。
所谓组团状,是指一个城市分成若干块不连续的用地,每一块之间被农田、山地、较宽河流或铁路站场、大片森林等不可建设的用地分隔。
又可以进一步分为组团状、星座状和城镇群状等形态。
1。
【推荐下载】山地城市案例-word范文模板 (1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山地城市案例篇一:山地城市规划案例总结山地城市概念山地城市是广义的概念。
山地,包括地理学划分的山地、丘陵和崎岖不平的高原,它们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69%,其中山地约占33%,丘陵约占10%,高原约为26%。
山地城市是指城市主要分布在上述山地区域的城市,形成与平原地区迥然不同的城市形态与生境。
此外在占12%的平原地区和占19%的盆地地区,其城市本身修建在大于5°以上的起伏不平的斜坡地上,形成与平地城市不同的城市形态和生境条件,也应列入山地城市之列。
1992年中国山地城市与区域环境研究中心建立,一大批研究、设计人员投入到山地城市研究中来。
在西部大开发和加速城市化的进程中,高度珍惜并合理利用有限的山地资源,尽可能避免城市化进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和负面影响,建设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山地区域经济社会生活的中心——山地城市(镇),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综述目录 ?? ? 1 山地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与布局原则 ? 2 山地城市主要结构模型的建构1.1 集中与分散——矛盾对立的统一体由于山区和山地城市所处的地理区位、海拔高度、地形坡度、气候、降雨和日照等自然条件的差异,山地城市布局结构的类型也多种多样。
一般而言,当山地城市人口规模超过10万人,就应该考虑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局结构模式,切忌采取自由蔓延“摊大饼”式的过度集中连片布局,使城市无限制膨胀。
集中,是城市文明和效率的本质体现,分散,则是山地城市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集中与分散,是一对矛盾对立的统一体,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应对城市高密度化浪潮中现代山地城市人-地关系矛盾的基本策略思想,重要的是对集中和分散有一个“度”的把握。
1.2山地城市空间结构布局的基本原则(1)有机分散与紧凑集中原则。
协调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扩张与土地资源短缺的矛盾和高密度的人口集聚与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矛盾,重构城市发展与自然演进的动态平衡机制。
山地城市临山和滨水空间城市设计导则研究——以毕节市中心城区为例
册顯D esign V ie wStudy on Guidelines of Urban Design in Mountain City and W aterfront Space-------Taking Downtown in Bijie as an Exam ple山地城市临山和滨水空间城市设计导则研究—以毕节市中心城区为例文/毕节市旅游幵发集团有限公司胡传粳【摘要】以毕节市中心城区为主要硏究对象,在梳理自然山水特色和历史文化特征基础上,对毕节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的技术路线、宏观格局控制及中观关键要素控制等诸多内容进行探讨,硏究临山空间和滨水空间的城市设计。
【关键词I山地城市;城市设计;中心城区;临山空间;滨水空间〇引言201 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幵放、共享”发 展理念,对城市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加 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 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 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
2016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提高城市设计水平,鼓励幵展城市设计工作,通过城市设计,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城市建筑布局,协调城市景观风貌,体现城市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
贵州省素有“地无三尺平”之说,着力推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成为城镇一体化发展和城乡风貌建设活动的重要纲领。
在此背景下,对山地城市临山空间和滨水空间城市设计导则的硏究具有重要意义。
C f iH-911现状分析1.1自然山水特征毕节市地处贵州,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是典型岩溶山区。
毕节市地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境内多山,且海拔相对高差较大,垂 直气候变化明显。
毕节市中心城区拥有虎踞山、南山、纱帽山等3座城中山形成的城市公园及阳山、青龙山、营盘山、云龙 山等58座城边山,形成独特的城市郊野公园;同时,拥有倒天河、堡河、落脚河等8 条主要河流和倒天河水库、碧阳湖、归化 水库等3个集中水面,悠长的滨水岸线和峡谷壮丽秀美。
国外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研究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对国外山地城市空间形态进行深入剖析。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学科交叉融 合的深入,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主要集中在山地城市规划、空间结构、生态环境等方面。
注重城市文脉和历史文化 的传承,塑造具有地域特 色的城市空间。
倡导混合用途和紧凑型的 城市发展模式,提高城市 空间的利用效率。
土地利用模式优化
STEP 02
STEP 01
依据地形地貌特征,合理 划分土地利用类型和布局 。
STEP 03
加强土地竖向规划,充分 利用地下空间和立体空间 。
推行土地集约利用,提高 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
空间形态构成要素及特征
01
空间形态构成要素
山地城市的空间形态构成要素包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 自然要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人工要素 主要包括建筑、道路、广场、绿地等。
02
空间形态特征
山地城市的空间形态特征主要表现为立体性、组团性、生 态性和文化性。立体性是指山地城市的空间布局呈现出三 维立体的特征;组团性是指山地城市由于地形限制,往往 形成多个相对独立的组团;生态性是指山地城市的空间形 态注重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文化性是指山地城市的空间形 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加强公众参与意识培养
提高公众对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的认知 和参与度。
建立社区共建机制
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山地城市规划和建 设过程,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 理机制。
开展公众教育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地城市空间结构的生态学思考山地城市空间结构的生态学思考ﻫ针对中国多山和多山地城市的国情,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运用生态学的基本方法,探索中国密集人口和文化背景下的山地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模式.在作者四十多年规划设计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机分散与紧凑集中相结合的原则,就地平衡、多中心组团结构原则,绿地楔入原则,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原则,个性特色原则等6条基本原则和发展理念,以指导山地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并结合多座山地城市规划实践,总结出多中心组团型、新旧城市分离型、绿心环形型、夹层型、指掌型、环湖组团型、星座型、藤蔓型等多种空间结构类型。
逐一讨论了它们的可实施性和在山地城镇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高度肯定了生态化发展在山地城镇规划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广泛前景,并试图建立适应中国山地地域环境的高密集、立体文化特点的山地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模式,实现城市持续协调发展,作者预言,未来最精彩的生态城市将会出现在某些山水交融的山地区域.ﻫ关键词山地城市空间结构高密集立体文化生态学思考ﻫ1、山区和山地城市—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领域1.1全球重要的生态环境系统山区——是复杂和相互依存的生态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生态系统,对维护全球生态系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环境变化的加剧,山区和山地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197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MAB)中把“人类活动对山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列为该计划中的一项重大课题.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对“全球脆弱生态系统的管理:山区的可持续发展”作了专门论述,指出:“地球上绝大部分山区正面临环境恶化,需要立即采取行动,适当管理山区资源,促进人民的社会经济发展”。
而在大会通过的其他四个重要文件(《里约宣言》、《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关于森林问题的政策声明》)中都与山区问题密切相关。
联合国经济与社会委员会的1997∕45号决议中指出,地球至少1∕5的陆地表面为山峦覆盖,大约10%的世界人口居住在包括高地在内的多山区域,而比例远远大于10%的世界人口的生活完全依赖山区资源.山区为全人类提供一半以上的淡水,山区还为全球提供分额巨大的木材、矿物和牧场.山区容纳着数量巨大的多民族群体,保留着多种多样的文化传统、环境知识和与山区环境相适应的人居方式;山区又有世界上最复杂的土壤文化基因库,还有传统的管理经验,山区提供着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并使旅游业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对于人类的未1.2山地与人—地关系的突出矛盾ﻫ中国是来,山区的这些资源与服务具有全球性的意义。
ﻫ一个多山国家,也是全球“第三极”(高山极)的所在,它在全球自然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的山地 ;占了国土面积的2∕3以上,人多、地少,山地多、耕地少,是中国社会与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矛盾,如中国西南的贵州省民间就有“八山、一水、一分田”、重庆市有“三分丘陵七分山,真正平地三厘三"的说法。
中国的山地城市分布广、类型多。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山地资源的消耗和山地环境所承受的压力不断加大,山区和山地城市的人-地关系矛盾更为突出。
不少地区由于不顾生态条件而进行的“破坏性建设”,造成了山地民俗文化、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和山地住区建筑风貌等方面的巨大损失。
这种状况继续下去,不仅酿成山地人居环境的不可持续性,而且还会导致山地文化遗产损失殆尽,以及山区各族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下降。
1.3 社会关注的山地城市规划与建设正确处理好经济-文化-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山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合理地利用山地,保护耕地,以及按照山地城市自身的特点与发展规律进行规划与建设,对于居住环境质量的提高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992年由作者倡议创建的中国山地城镇与区域环境研究中心,得到中国科学院、建设部的高度重视,一大批专业研究、设计人员投入到山地城市研究中来。
在西部大开发和加速城镇化的进程中,将带来山地城镇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以及人们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高度珍惜并合理利用有限的山地资源,尽可能避免城镇化进程中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建设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山地区域经济社会生活的中心—山地城市,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ﻫ2、山地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的建构2。
1集中与分散-矛盾对立的统一体由于山区和山地城市所处的地理区位、海拔高度、地形坡度、气候、降雨和日照等自然条件的差异,山地城市布局结构的类型也多种多样.一般而言,当山地城市人口规模超过10万人,就应该考虑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局结构模式,切忌采取自由蔓延“摊大餅”式的过度集中连片布局,使城市无限制膨胀。
集中,这是城市文明和效率的本质体现;而分散,则是山地城市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集中与分散,是一对矛盾对立的统一体,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应对城市高密度化浪潮中协调现代山地城市人-地关系矛盾的基本策略思想,重要的是对集中和分散的一个“度”的把握,也是将山地自然景观的特异性与山地城市空间有机结合的基本方法,符合山地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
ﻫ2。
2 山地城市空间结构布局的基本原则①有机分散与紧凑集中原则ﻫ协调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扩张与土地资源短缺的矛盾和高密度的人口集聚与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矛盾,重构城市发展与自然演进的平衡机制。
②就地平衡的综合住区发展原则建立工作(生产)与生活就地平衡的综合住区发展模式,以适应山地自然特点、减少市民上下班、购物在路途的时间消耗和能源消耗,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ﻫ③多中心、组团结构原则缓解由于人口向城市中心地区过度集中而引发的公共卫生问题、交通拥挤问题、能源消耗增加、热岛效应加剧和由此引起的空气、噪声污染和交通安全事故等生态安全与环境恶化的问题,同时使组织步行、自行车交通和公共交通、减少对私人小汽车交通的依赖成为可能,因而减少小汽车交通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和干扰,减少道路交通面积及其建设投资。
④绿地楔入原则结合组团之间保留的不适意建设的陡坡、冲沟、农田、林地、湿地等绿色自然隔离地带和生态廊道,规划建设山地城市绿地系统,是山地城市空间布局结构的重要有机组成,同时它也是生物流和能量流的重要通道,有利于形成完善的生态绿地系统,发挥绿地系统的通风、降温、降尘、减噪、净化空气、蓄水、减灾防灾、生物繁衍、改善环境质量,增加城市开敞空间等综合生态服务功能,形成山地城市与自然协调和谐的城市生态文化,为市民创造良好的户外交往和休闲、游憩活动场所和动植物的栖息生境.ﻫ⑤多样性原则ﻫ包括山地城市的文化多样性原则、生物多样性原则和景观多样性原则,有利于形成人与自然、人和生物、历史与现状、新城与旧城共生共荣、生机活力的景观格局.⑥个性特色原则凸现城市个性,强化城市特色,包括自然环境特色、地域文化特色、建筑风貌特色,克服现代城市的单调和千篇一律的通病.ﻫ以上理念与发展原则的综合运用,形成了“有机分散、分片集中、分区平衡、多中心、组团式"的空间结构形态,体现了中国山地城市人和自然高度密集融合和山水文化的哲学理念。
3、规划设计实例分析3.1重庆城市总体规划空间结构-—多中心组团型ﻫ重庆是长江上游地经济中心,是中国最大的山城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图3.1-1是重庆主城区空间结构图,它体现了有机松散、分片集中、分区平衡、多中心组团式空间结构格局和立体化城市交通体系的构架.1960年,重庆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人口154万人,用地约78km2,人均用地近51m2。
规划第一次采取有机松散、分片集中、分区平衡、多中心、组团式空间模式,从而确立了重庆市主城区发展的基本格局。
全市分14个组团,每个组团平均10万人左右,1个主要中心,4个副中心,工作居住就地平衡。
组团之间由自然绿地阻隔,采取这样的布局结构,使70%的居民靠步行方式流动(图3.1-2)。
1997年,中央直辖市建立以后,辖区总人口3114万人,面积.8。
24万km2,主城区城市人口250万人,用地162km2,人均65m2;规划2010年,主城区人口320万人,用地240km2,人均75m2(人口密度大大高于一般城市)。
仍有60%居民靠步行在组团内流动.从重庆市域范围看,仍然保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发展格局,如图3.1—3,适应了山城、江城和炎热气候条件的自然地理特点。
ﻫ3.2丽江县城市总体规划空间结构—-新旧城区分离型丽江古城位于滇西北高原云岭山脉主峰-玉龙雪山(最高主峰海拔5596m)山麓,海拔2400m左右,人口约4万人,为纳西族故乡和东巴文化中心,距今已有850多年的历史。
古城西枕狮子山,北依象山,南朝视野开阔的丽江坝区,冬避西北寒风、夏纳西南凉风,城市选址与布局科学合理。
1983年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结构采取“有效保护古城,积极发展新区”的原则,在旧城西北另辟新区,形成旧城与新区相对独立的三个组团,从而使这座闪耀着纳西族灿烂文化光辉的高原古城以有效地保护.1986年丽江被评为中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
3。
3 乐山城市空间结构-—绿心环形型ﻫ乐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在1987年总体规划中,市域:采取复合城市群空间结构,形成山水中的城市,城市中的山林。
主城区:采取绿心环形生态型空间结构发展的生态理念和独特的空间结构形态的规划构想。
其规划研究成果于1992年参加巴西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的”未来生态城市"非政府高峰论坛,而获联合国技术信息促进系统(中国国家分部)“发明创造科技之星奖"。
ﻫ3。
4 岑溪县城总体规划空间结构--夹层型岑溪县城位处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的山地丘陵、三面环山的三角形河谷台地上。
义昌河由西向东南的槽地中心流过,其出口处在两山的狭小山谷,每年汛期,使河流两侧槽地形成洪泛区,为农业高产地.建成区面积约3 km2,城镇人口4万人,人均75m2。
1991年,规划人口10万人,规划用地9km2,远期人口可发展16万人。
规划用地20 km2。
规划布局结合自然生态特点,保留了河流两侧集水区的农耕地、自然山林和水系,城市向两侧高台地上平行发展,避免洪水淹没的危险。
较旧城东北规划为农业居民区,西北下风侧为工业发展用地,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为一主(旧城)、一副(新区)分列东西两翼,形成融山、水、田、林、城为一体的“夹层型”山水城镇景观格局。
体现了工农结合、城乡结合、城乡一体化的山3.5仁寿城市空间结构——指掌型ﻫ城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地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新模式.ﻫ的农业产区的丘陵地带、两山夹峙的谷地。
规划区地形起伏,景观丰富。
1995年规划,为避免加速城镇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城市向周边地区任意蔓延的“摊大饼式”扩张对生态环境和城市交通带来的不利影响.规划以旧城为主体,结合自然条件,沿213国道成扇形分布五个2-6万人大小不等的组团,组团之间有河湖水系、冲沟、农田、园林绿地形成永久性隔离带和自然景观丰富生态条件优越的开敞空间,形成指掌状、组团式空间结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