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师考试知识点总结:斑块-廊道-基质模式

城市规划师考试知识点总结:斑块-廊道-基质模式

城市规划师考试知识点总结: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和基质(matrix)是景观生态学用来解释景观结构的基本模式,普遍适用于各类景观,包括荒漠、森林、农业,草原、郊区和建成区景观(Forman and Godron,1995a),景观中任意一点或是落在某一斑块内,或是落在廊道内,或是在作为背景的基质内。

这一模式为比较和判别景观结构,分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和改变景观提供了一种通俗、简明和可操作的语言。

这种语言和景观与城乡规划师及决策者所运用的语言尤其有共通之处,因而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观察结果很快可以在规划中被应用,这也是为什么景观生态规划能迅速在规划设计领域内获得共鸣的原因之一,特别在一直领导世界景观与城乡规划设计新潮流的哈佛大学异军突起。

美国景观生态学奠基人Richard F T. Forman与国际权威景观规划师Carl Steinitz 紧密配合,并得到地理信息系统教授Stephen Ervin的强有力技术持支,从而在哈佛开创了又一代规划新学派(Wenche et al,1996)。

目前,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的高级研究中心(包括设计学博士计划)中已专门设有景观规划与生态这一方向,使景观生态学真正与规划设计溶为一体。

运用这一基本语言,景观生态学探讨地球表面的景观是怎样由斑块、廊道和基质所构成的,如何来定量、定性地描述这些基本景观元素的形状、大小、数目和空间关系,以及这些空间属性对景观中的运动和生态流有什么影响。

如方形斑块和园形斑块分别对物种多样性和物种构成有什么不同影响,大斑块和小斑块各有什么生态学利弊。

弯曲的直线的,连续的或是间断的廊道对物种运动和物质流动有什么不同影响。

不同的基质纹理(细密或粗散)对动物的运动和干扰的空间扩散有什么影响等等。

回绕着这一系列问题的观察和分析,景观生态学得出了一些关于景观结构与功能关系的一般性原理,为景观规划和改变提供了依据。

景观生态学 第三章 景观结构与格局

景观生态学 第三章 景观结构与格局
扰。
2.常见的干扰
① 火干扰 ② 放牧干扰 ③ 土壤物理干扰:翻耕、平整 ④ 土壤施肥干扰 ⑤ 践踏干扰 ⑥ 外来物种入侵干扰 ⑦ 其他干扰:洪水、森林采伐、旅游等
3.干扰的特征因子与性质
• 干扰的特征因子可由4个方面分析:①干扰频率,或称干 扰演替之间的时间间隔;②恢复速率,或称为从受干扰状 况中恢复所需的时间长短;③干扰事件影响的空间范围; ④景观范围的大小。
• 柯本气候类型分类法:
– 首先按最冷月温度、最热月温度和年降水量将赤道至 极地分为5种气候带(热带多雨气候、干燥气候、温带 气候、寒冷气候、冰雪气候);
– 然后再根据季节雨量及干湿的程度等指标进行二、三 级划分出亚类等,综合为12个气候类型。
中央气象台采用三级指标 将全国划分为9个气候带和1个高原气候区域(1966)
气候带
≥10℃天数
≥10℃积温
最冷月平均气温
备注
Ⅰ寒温带 Ⅱ中温带
Ⅲ暖温带
Ⅳ北亚热带
﹤100 100-171
171-218
218-239
﹤1 600℃ 1 600℃至3 200-3
400℃
3 200—3 400℃ 4 500-4 800℃
4 500-4 800℃ 3 500-4 000℃
﹤-30℃ -30℃至-16
• 也有人指出,无论干扰怎样定义,它都强调干扰和干扰对 象的结构状态及动态变化密切相关,并进而得出干扰是能 够改变景观组分或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重要生态因素, 并且是促进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及整个景观生态变化的 驱动力。
• 在景观生态学中,干扰因其普遍存在和重要性而一直受到 重视,但对这一明显的生态过程的定义至今尚没有形成统 一的认识。
• 在景观中,地貌的作用有以下3点:

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

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

景观生态学.填空.景观要素的三种类型:斑块、廊道、基质1.斑块的分类: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进斑块.廊道的类型:A)按起源可分为:环境资源廊道、干扰廊道、残存廊道、引进廊道B)按宽度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C)按构成分:绿道、蓝道、灰道、喧道、明道、(必考).廊道的功能:生境、通道、过滤、遮和汇2.基质的推断依据(标准):相对面积、连接度、动态掌握.基质的特征:连接度、狭窄地带、孔隙度3.景观异质性形成缘由:环境资源的异质性、干扰、生态演替. Forman景观格局的分类:匀称安排格局、聚集型分布格局、线状分布格局、平行格局、特定组合或空间联结4.景观多样性三种类型: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格局多样性.网络的结构特征:1 .结点2网络格局3.网眼大小5.网络的功能:生境、通道、电.干扰的类型:①按干扰产生的来源划分: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②按干扰的功能划分: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③按干扰产生的机制划分:物理干扰、化学干扰和生物干扰;④按干扰的传播特征划分:局部干扰和跨边界干扰。

⑤按干扰产生的结果划分:离散性干扰和集中干扰.景观变化的空间过程:穿孔、分割、破裂化、缩小、消逝6.经过景观的生态流有三种:能量流、物质流、物种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类:直接采用价值、间接采用价值、选择价值、存在价值7.景观异质性类型:空间异质性、时间异质性、功能异质性.景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三个指标:组织、适力、弹性简答题.景观分类的一般步骤和应用?答:景观生态分类的步骤①依据遥感影像解译,结合地形图和其它图形文字资料,加上野外调查成果,选取并确定景观生态分类的主导要素和指标,初步确定个体单元的范围及类型②具体分析各类单元的定性和定量指标,表列各种特征,通过聚类或其它统计方法确定分类结果③依据类型单元指标,经判别分析,确定不同单元的功能归属,作为功能性分类结果。

1.简述景观的基本特征.参考答案:景观是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组成的聚合体;生态系统之间存在各种生态流或物质再安排;景观的形成受气候,地貌特征的影响;景观的特征与肯定的干扰集合相对应.3,简述斑块大小与外形的生态学意义.答案要点:斑块大小的生态学意义主要表现在物种■面积关系上.斑块外形的生态学意义主要表现在边缘效应,斑块内缘比上.4简述景观多样性'景观异质性的涵义及其生态意义.答案要点:景观多样性主要描述斑块性质的多样化,景观异质性则是斑块空间镶嵌的简单性,或景观结构空间布局的非随机性和非匀称性.景观异质性和多样性打算了景观空间格局简单性,对景观中的各种过程产生肯定影响.5,简述自然景观,经营(半自然景观)景观与人工景观各有何特点自然景观:没有明显的人类影响,或人类的干扰没有转变自然性质的景观.经营景观:景观中非稳定成分一植被被改造,人类可以收获的林地和草地.人工景观:由人类活动而新产生的景观称为人工景观6简述景观生态相宜性分析的含义与意义答案要点:以景观生态类型为评价单元;选择有代表性的生态因子;从景观的独特性,景观的多样性,景观的功效性,景观的宜人性或景观的美学价值人手;分析某一景观类型内在的资源质量以及与相邻景观类型的关系,确定景观类型对某一用途的相宜性和限制性.7谈谈你对“景观”概念的理解及其在园林规划中的指导意义.答题要点:景观美学上的涵义,地理学上的涵义,生态学上的涵义.第一种是美学上的涵义,与风景同义.其次种是地理学上的理解,将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第三种涵义是景观生态学的理解,将景观视为空间上不同生态系统的聚合.景观的这三方面的涵义有历史上的联系.对于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者而言,首先应留意景观的美学价值,地理景观的特征;其次,要重视景观格局形成的生态缘由,科学深化地熟悉规划区的生态特征.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不仅要留意欣赏上的美学要求,也要充分考虑到景观结构在生态学上的合理性.8 .试述景观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型与网络•结点模型.斑块-廊道-基质模型是构成景观空间结构的一个基本模式,也是描述景观空间异质性的一个基本模式. 斑块的定义;一般用斑块性质,斑块数目,斑块大小,斑块外形等指标描述,斑块大小,斑块外形的生态学意义. 廊道的定义:廊道的类型,廊道的连接度,环度,曲度,间断等度量.廊道的主要功能.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景观中很多廊道可以相互连接形成网络,网络中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廊道交叉点,称为结点.结点通常可起到中继点的作用,可对某些生态流起着掌握作用,也可作为临时的贮存地.很多景观具有网络分布.网络把不同生态系统相互连接起来,是景观中常见的一种结构.网络的重要性:物质或物种移动通道,对四周基质和斑块群落的影响作用;网络的结构特征:结点,格局,网眼大小,连通性,环度.9试述景观类型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答案要点:类型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之间常呈正态分布的规律.景观类型少,大均质斑块,小边缘生境条件下,物种多样性低;随着景观类型(生境)多样性和边缘物种增多,物种多样性增加;当景观类型,斑块数目与边缘生境达到最佳比例时,物种多样性最高;其后,随着景观类型,斑块数目增加,景观破裂化,斑块内部物种削减,物种多样性降低.10.试述干扰对景观异质性,景观破裂化的影响作用.答案要点:景观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是自然干扰与人为活动干扰,干扰频率,干扰强度和范围以及景观的恢复速率,景观的大小或空间范围等对景观动态变化有重要影响作用.干扰频率,干扰强度和范围以及景观的恢复速率,景观的大小或空间范围等对景观异质性有重要影响作用.景观破裂化把穿孔,分割,破裂化,缩小和消逝这5个过程全包括在内.分割和破裂化的生态效应既可以类似,也可以不同,这主要依靠于分割廊道是否是物种运动或所考虑的过程的障碍,缩小在景观转化中很普遍,它意味着讨论对象(如斑块)规模的减小,如林地的一部分被用于耕种或建房屋,那么残余的林地就会缩小.创新题1.以生活城市为对象说说区域景观生态所面临的问题?如何进行规划,原则和步骤?答:城市景观生态问题(1)自然生境大量损失林地、草地、水体及农田削减。

XXX《景观生态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XXX《景观生态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XXX《景观生态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景观生态学》复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斑块与干扰斑块:斑块是指具有相似生态环境的区域,干扰斑块是指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的区域。

2.残存斑块与环境资源斑块:残存斑块是指原有斑块被破坏后仍然存在的小块区域,环境资源斑块是指具有高生态价值的区域。

3.边缘效应:指斑块边缘的生态环境与内部环境不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4.廊道与生态廊道:廊道是指连接斑块的狭长区域,生态廊道是指具有生态功能的廊道。

5.景观连接度:指不同斑块之间的连接程度。

6.景观对比度:指不同斑块之间的差异程度。

7.景观边界:指不同斑块之间的分界线。

8.生态交错带或生态过渡带:指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域。

9.景观多样性与景观异质性:景观多样性指景观中不同生态类型的数量和比例,景观异质性指景观中生态类型的空间分布和组合方式。

10.景观的破碎化:指景观中斑块的数量和大小不合理,导致生态系统的断裂和破坏。

11.生态流:指物质和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

1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生态系统对人类提供的各种服务。

13.文化景观:指人类活动对自然景观的改造和创造的结果。

14.自然景观:指未被人类活动改变的自然环境。

15.地理信息系统:指将地理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存储、管理和分析的系统。

16.景观生态规划:指将景观生态学原理应用于规划设计中的过程。

17.生态规划:指将生态学原理应用于规划设计中的过程。

18.网络与网络结点:网络是指由廊道和斑块组成的连接体系,网络结点是指连接不同廊道和斑块的关键点。

19.景观格局:指景观中斑块、廊道和基质的空间分布和组合方式。

20.生态系统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对外部干扰的抵抗力和恢复能力。

二、XXX答题1.景观形成的主要决定因素有哪些?答:景观形成的主要决定因素包括自然条件、人类活动、历史文化和规划设计等因素。

2.简述景观的基本特征。

答:景观的基本特征包括斑块、廊道和基质三个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和空间分布方式。

景观生态学资料整理

景观生态学资料整理

一,名词解释3. 边缘效应边缘效应最初是指群落交错区物种丰富度增加的现象.目前,景观生态学上,边缘效应是指斑块边缘与内部生境方面的差异以及边缘种与内部种分布上的差异.5. 景观连接度景观连接度是测量景观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的一个指标,它是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之间连通性的生物学度量,包括结构连接度与功能连接度两个方面.6. 景观对比度景观对比度是指邻近的不同景观单元之间的相异程度.如果相邻景观要素间差异甚大,过渡带窄而清晰,就可以认为是高对比度的景观,反之,则为低对比度景观.7. 景观边界景观边界是在特定时空尺度下相对均质的景观之间所存在的异质性过渡区域.8. 生态交错带或生态过渡带生态过渡带是指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生态过渡带包含较大尺度上不同景观类型之间边界地带.9. 景观多样性与景观异质性景观异质性和景观多样性是是景观的两个重要属性.景观多样性主要描述斑块性质的多样化,景观异质性则是斑块空间镶嵌的复杂性,或景观结构空间布局的非随机性和非均匀性.10. 景观的破碎化景观破碎化是将一个生境或土地类型分成小块生境或小块地的过程或现象,广义上包括穿孔,分割,破碎化,缩小和消失等包括5种景观变化过程. 11. 生态流生态流是景观中毗邻生态系统间动物,植物,生物量,水和矿质养分的流动或运动,它是景观功能的主要部分.1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生产的物质及其所维持的良好生活环境对人类的服务性能,或由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包括服务,功能,产品三个方面.13.文化景观经营景观和人工景观等附带有人类文化或文明痕迹或属性的景观称为文化景观.如城市景观,农业景观.自然景观的稳定成分-土壤得到人为改变的景观.如果园,农田.由人类活动而产生的景观称为人工景观.如城市景观.14. 自然景观没有或很少受到人为干扰影响的景观称为自然景观.15.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支持下,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检索,运算,显示和分析的管理系统.空间数据包括空间位置,属性特征和时态特征3个部分.16. 景观生态规划景观生态规划是以一种多学科知识为基础,运用生态原理和系统分析技术,为科学地利用土地,保证人,植物和动物及其赖于生存的资源都有适宜生存或存在空间的土地利用规划.景观生态规划是在景观规划和生态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7. 生态规划生态规划一般是指按照生态学原理,对某地区的社会,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综合规划,以便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条件,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18. 网络与网络结点景观中许多廊道可以互相连接形成网络.网络中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廊道交叉点,称为结点.结点通常可起到中继点的作用,可对某些生态流起着控制作用,也可作为临时的贮存地.19. 景观格局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20.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稳定性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系统保持现有状态的能力,即抗干扰能力;二是系统受到干扰后恢复该状态的倾向,即受到干扰后的恢复能力.二,简答题1. 景观形成的主要决定因素有哪些地貌和气候条件;干扰因素.2. 简述景观的基本特征.景观是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组成的聚合体;生态系统之间存在各种生态流或物质再分配;景观的形成受气候,地貌特征的影响;景观的特征与一定的干扰集合相对应.3. 简述斑块大小与形状的生态学意义.斑块大小的生态学意义主要表现在物种-面积关系上.斑块形状的生态学意义主要表现在边缘效应,斑块内缘比上.4. 何谓内缘比它有何生态学意义内缘比是指斑块内部和边缘带的面积之比,它与斑块形状,斑块大小有关.内缘比表示了内部生境与边缘生境的相对比率,也表示了边缘物种与内部物种所适应的相对空间大小,表明了斑块的边缘效应影响的相对范围.5. 对某一景观空间要素,如何判断其为斑块,廊道或基质相对面积,连接度,动态控制程度.6. 简述景观边界的主要功能.通道或廊道作用,过滤或屏障作用, 源的功能,汇的作用,生境的作用.7. 简述景观多样性\景观异质性的涵义及其生态意义.景观多样性主要描述斑块性质的多样化,景观异质性则是斑块空间镶嵌的复杂性,或景观结构空间布局的非随机性和非均匀性.景观异质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景观空间格局复杂性,对景观中的各种过程产生一定影响.8. 简述景观破碎化的狭义上和广义上的含义.狭义上: 破碎化是将一个生境或土地类型分成小块生境或小块地.广义上: 破碎化包括穿孔,分割,破碎化,缩小和消失.9. 从生态流的角度,指出景观中的关键点可能有哪些具有重要内容或源地效应的部位(如大面积的自然植被),或者不寻常的地物;变化较多的区域,特别是生态敏感区,以及那些一旦受到干扰就长时期难以恢复的区域;各种形式的流交汇的地方.10. 简述景观或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含义.生态系统稳定性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系统保持现有状态的能力,即抗干扰能力;二是系统受到干扰后恢复该状态的倾向,即受到干扰后的恢复能力.景观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含义基本相同.11. 影响景观动态的因素有哪些景观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是自然干扰与人为活动干扰.干扰频率,干扰强度和范围以及景观的恢复速率,景观的大小或空间范围等对景观动态变化有重要影响作用.12. 简述自然景观,经营景观与人工景观各有何特点自然景观:没有明显的人类影响,或人类的干扰没有改变自然性质的景观.经营景观:景观中非稳定成分—植被被改造,人类可以收获的林地和草地.人工景观: 由人类活动而新产生的景观称为人工景观13. 简述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的含义与意义以景观生态类型为评价单元;选择有代表性的生态因子;从景观的独特性,景观的多样性,景观的功效性,景观的宜人性或景观的美学价值人手;分析某一景观类型内在的资源质量以及与相邻景观类型的关系,确定景观类型对某一用途的适宜性和限制性.14. 简述因子叠加法和数学组合法在适宜性分析过程中的特点.因子叠加法:先根据规划目的选择各因素(或因素分级),并以同样比例尺用不同颜色表示在图上,成为单因素图层(overlays).然后把单因素图层用叠加技术进行叠加,就可得到各级综合图.由单因素图层叠加产生的各级综合图逐步揭示出具有不同生态意义的景观单元类型.数学组合法的特点是:把景观特性对不同的人类活动的各种适宜性等级改为数量值,并赋予因素不同的权重.重计算机在规划中的运用,着眼于整体系统化和局部自动化.15. 度量廊道特点的主要指标有哪些试述其含义.廊道及网络的度量指标主要有连接度,环度,曲度,间断.连接度是廊道与廊道网络内所有结点的连接程度,也称网络连接度.环度是指连接网络中现有结点的环路存在程度.曲度即廊道的弯曲程度.间断是指连续分布的廊道出现的空隙或裂口.16. 景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有什么意义(1) 提醒人们重视产生这些服务功能的自然资本存量;(2) 反映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本的价值,为决策者提供一个背景值;⑶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4) 为选择比较不同的园林规划方案或为优化规划方案提供一个重要参考依据.17. 为什么说叠加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方法中一个重要的功能点:叠加分析实际上是将几个数据图层进行叠加,产生新的数据图层的操作过程,新的数据图层综合了原来两个或多个图层所具有的属性.18. 如何评价已建成的自然风景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费用支出法.以人们到自然风景区支出费用来表示其经济价值.生产成本法中的影子工程法.指自然风景区生态系统破坏后,用人工建造一个工程来代替原来的环境功能所需的花费.19. 如何评价公共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替代市场价格法.可以用"影子价格"来表达公共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模拟市场技术,通过问卷调查,以居民支付意愿和净支付意愿来表达公共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20. 该如何判断景观的稀有性不同寻常的自然美和美学价值,罕见的自然现象;代表地球演化主要阶段的突出事件或有意义的地貌或自然地理特征;对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具有重要和最有意义的自然生境.某种景观被破坏后可能恢复的难度.恢复时间(年,世纪)愈长则愈为稀有.21. 景观生态规划与景观规划和生态规划有什么关系景观生态规划是以一种多学科知识为基础,运用生态原理和系统分析技术,为科学利用土地,保证人,植物和动物及其赖于生存的资源都有适宜生存或存在空间的土地利用规划.生态规划一般是指按照生态学原理,对某地区的社会,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综合规划,以便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条件,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生态规划的雏形是土地利用规划.景观规划可以讲就是土地利用规划,公园,自然风景区,城市和居住区的规划都属于景观规划的范畴.景观生态规划是在景观规划和生态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2. 简述文化与景观的关系.景观有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之分.农业景观,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都是不同程度的文化景观.文化影响景观,人们根据自己对环境的感知,认识,美学准则,信念等文化背景来建造各种景观.例如,各国的园林景观设计充分反映出不同文化传统的影响.景观反映文化.如陕北的窑洞,福建土楼,广西竹楼等,这些伴随着农耕文化的发展而展现的村寨和住宅,反映着顺应自然,因地制宜的生态内涵.景观也影响着文化.如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特征与中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密切相关.23. 从水流,养分流的角度,论述沿河植被与河流的关系.河水滋润植被;通过遮阴,枯枝落叶输入影响河水理化性质;防止河岸冲刷;过滤缓冲作用.24. 在设计城市郊区道路林带宽度时,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应该考虑哪些问题边缘效应物种多样性随林带宽度的变化25. 为什么说景观格局与过程分析对景观生态规划有重要的意义不同的景观具有明显不同的景观空间格局, 而景观空间格局是决定景观生态流的性质,方向和速率的主要因素,同时景观格局本身也是景观生态流的产物,即由景观生态流所控制的景观再生产过程的产物.因此,景观的结构和功能,格局与过程之间的联系与反馈始终是景观生态规划中的重要课题.成功的规划与设计在于我们对规划区景观的理解程度,因为景观生态规划的中心任务是通过组合或引入新的景观要素而调整或构建新的景观结构,以增加景观异质性和稳定性,而对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的分析有助于做到这一点.三,论述题1. 谈谈你对"景观"概念的理解及其在园林规划中的指导意义.景观美学上的涵义,地理学上的涵义,生态学上的涵义.第一种是美学上的涵义,与风景同义.第二种是地理学上的理解,将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第三种涵义是景观生态学的理解,将景观视为空间上不同生态系统的聚合.景观的这三方面的涵义有历史上的联系.对于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者而言,首先应注意景观的美学价值,地理景观的特征;其次,要重视景观格局形成的生态原因,科学深入地认识规划区的生态特征.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不仅要注意观赏上的美学要求,也要充分考虑到景观结构在生态学上的合理性.2.以城市林地为例,谈谈你对景观多重价值的认识在规划城市林地景观时,该如何处理其自然价值的多重性问题城市林地景观多重价值: 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景观价值.根据规划目标,环境特点:选择发展方向.3.试述景观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型与网络-结点模型.斑块-廊道-基质模型是构成景观空间结构的一个基本模式,也是描述景观空间异质性的一个基本模式.斑块的定义;一般用斑块性质,斑块数目,斑块大小,斑块形状等指标描述,斑块大小,斑块形状的生态学意义.廊道的定义:廊道的类型,廊道的连接度,环度,曲度,间断等度量.廊道的主要功能.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景观中许多廊道可以互相连接形成网络,网络中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廊道交叉点,称为结点.结点通常可起到中继点的作用,可对某些生态流起着控制作用,也可作为临时的贮存地.许多景观具有网络分布.网络把不同生态系统相互连接起来,是景观中常见的一种结构.网络的重要性:物质或物种移动通道,对周围基质和斑块群落的影响作用;网络的结构特征:结点,格局,网眼大小,连通性,环度.4. 土壤侵蚀量主要决定于哪些因素在园林规划与建设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可采取哪些措施土壤侵蚀量:降水强度;土壤可侵蚀性;坡长;坡度;植被盖度.注意问题:地形,土地利用方式,植被覆盖采取措施:通过栽植植物,增加植被盖度,减少土壤侵蚀.5. 试述农村景观建设中沿河植被在影响河流水质方面的作用农村面源污染,化肥,农药;农田化肥,农药,通过径流,向河流流动;河流水体污染.沿河植被带的拦截吸收作用,对生态流的阻断或减缓.6. 试述干扰对景观异质性,景观破碎化的影响作用.:景观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是自然干扰与人为活动干扰.干扰频率,干扰强度和范围以及景观的恢复速率,景观的大小或空间范围等对景观动态变化有重要影响作用.干扰频率,干扰强度和范围以及景观的恢复速率,景观的大小或空间范围等对景观异质性有重要影响作用.景观破碎化把穿孔,分割,破碎化,缩小和消失这5个过程全包括在内.分割和破碎化的生态效应既可以类似,也可以不同,这主要依赖于分割廊道是否是物种运动或所考虑的过程的障碍.缩小在景观转化中很普遍,它意味着研究对象(如斑块)规模的减小,如林地的一部分被用于耕种或建房屋,那么残余的林地就会缩小.7. 以河流沿岸植被带为例,谈谈你对生态过渡带(ecotone)特点的认识.河流沿岸植被带:水生生态系统到陆生生态系统的过渡带;性质或特征:不稳定,生态脆弱性,受洪水影响,受上部植被或土地利用性质影响;功能:过滤或屏障作用,:生态廊道及生境作用,两栖动物或河流沿岸植物的迁移或栖息地;源,汇作用,拦截吸收上部物质流动,向河流输出.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可概括为三个基本方面:①景观结构,即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②景观功能,即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③景观动态,即指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

景观生态学-3

景观生态学-3
rc2lnm距离指数分离度景观多样性与异质性的测度多样性均匀度优势斑块数破碎度斑块形状破碎现状1550670770160580315884940规划1720740600070180141774158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空间格局指标现状与规划比较2景观连通性景观连通性与景观连接度的定义景观连通性
第三章 景观空间结构
具有相同面积但具有不同结构景观的连通性
( a-d 依次降低)
二、景观的空间格局类型
1、景观空间格局
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斑块在空间 上的配置 。它是包括干扰在内的各种生态过程在不 同尺度上作用的结果,反过来它又对景观中的各种过 程产生一定影响。 景观空间格局基本模式: 斑块-廊道-基质模式;网络-结点模式。 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基础模型。
物 种 多 样 性
景观多样性
⑵ 景观异质性 生态系统集合的、斑块空间镶嵌的复杂性。 主要来源:自然干扰、人类活动干扰、异质的立地或生 境条件、植被内源演替。 景观空间异质性:
梯度分布:景观要素渐变分布,无明显的斑块和廊道; 镶嵌结构:

景观空间异质性三个组分: 空间组成:斑块类型、数量、面积比例。 空间构型:斑块形状、大小、对比度、连通性; 空间相关:
一、景观空间结构特点描述 二、景观的空间格局类型 三、景观边界与生态交错带
一、景观空间结构特点描述
1、景观异质性与景观多样性 ⑴ 景观多样性 生态系统集合(斑块性质)的多样性。 景观多样性与景观稳定性。 景观类型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
正态分布的关系。当在景观类型少时,大的、均质性的斑 块,边缘生境比例较小,物种多样性低;随着类型或生境多 样性和边缘物种增加,物种多样性增加。当景观类型、斑块 数目与边缘生境达到最佳比率时,物种多样行最高。其后随 着景观类型和斑块数目增多,景观破碎化,导致斑块内部种 向外迁移或局部灭绝,物种多样性也随之降低;最后,存留 的小斑块只适宜特殊的物种,维持着低的物种多样性。 中度干扰理论。

景观的结构特征

景观的结构特征

景观的结构特征
景观的结构特征是指景观的组成元素、空间关系和组织方式。

以下是常见的景观结构特征:
1. 组成元素:景观的组成元素包括植物、水体、地形、建筑物等。

这些元素通过大小、形状、色彩等特征来构成景观的外观。

2. 空间关系:景观中的元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关系,如距离、密度、布局等。

这些空间关系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如开阔感、封闭感等。

3. 组织方式:景观的组织方式指元素之间的排列和布局方式。

可以是线性的、环形的、网格状的等等。

这种组织方式可以影响景观的整体结构和风格。

4. 视觉层次:景观通常具有视觉上的层次感,即前景、中景和远景。

不同层次的元素在空间上有不同的距离和大小,营造出不同的景深效果。

5. 功能分区:景观的结构特征还包括功能分区,即将景观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休闲区、绿化带、水池区等,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这些结构特征可以使景观更具有组织性和美感,同时也能够实现景观设计的功能和目的。

斑块-廊道-基质

斑块-廊道-基质
数目原理 多一条廊道就减少一分被截流和分割的风险
廊道基本原理
构成原理 联系保护区的廊道一般由乡土植物构成,它需要与
作为保护对象的残留斑块相近
宽度原理 越宽越好是廊道建设的基本原理之一,
一般的动物: 1-2公里 大型动物:十到几十公里
基质
城市景观的主体是各类建成区,各种不同功能、性质 和形状的建筑物,使城市景观明 显地区别于其他景观。 城市的道路网把这些建筑物联系在一起,使城市街区 既具有很高的连通度,又具有较高的优势度。因此, 一般可以把街道和街区看做城市景观 的本底
总结
从麦克合格的地图叠加法到到Forman and Godron的 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规划模式区域完善,麦克哈格的 地图叠加法可以对土地适宜性进行综合性分析,充分 考虑土地的自然属性,配合GIS的使用能够更加客观 分析生态敏感性。 Forman and Godron在水平生态结 构上用斑块-廊道-基质的模式进一步完善了麦克哈格 的理论。对于我国景观生态规划而言,我们需要从我 国的国情出发,结合我国地少人多的特点做好我国城 市生态规划。
尺度原理 大斑块 小斑块
涵养水源,保护物种多样性 作为小型动物的避难所
数目原理
一般而言保护某一物种至少需要两个大型的自然斑块, 四到五个比较理想
斑块基本原理
形状原理
理想形状 包含一个较大的核心区和一些有导流作用 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的触须和触角
对于圆 优
较大的核心区面积比,最大
限度减少边缘区面积,使外界
景观(Forman and Godron),景观中任意一点或是落 在某一斑块内,或是落在廊 道内,或是在作为背景的
基质内。
斑块
城市景观中的斑块,是指具有不同功能和属性的、相 对同质的地段或空间实体。对城市景观的生态学属性, 有重要影响的景观要素斑块,主要包 括城市公园、城 市绿地、小片林地等

景观建筑设计原理第四章 园林建筑空间的基本类型及组景手法培训课件

景观建筑设计原理第四章 园林建筑空间的基本类型及组景手法培训课件
(3) 在山坡与山麓地带, 地势有较大的起伏, 常以叠落的平台、游廊 来联系位于不同标高上的两组游赏性建筑物。
瘦西湖的 吹台
凫庄贴水亭榭
闽西连城罗坊云龙桥(明州城的古塔
避暑山庄的金山建筑群
北海濠濮涧
颐和园的云松巢
4.1.3 综合性的内外向空间
4.1.1 内聚性的内向空间 4.1.2 开敞性的外向空间 4.1.3 综合性的内外向空间 4.1.4 长卷式的连续空间
4.1.1 内聚性的内向空间
以建筑、走廊、围墙进行空间围合,庭院内以山水、植物等自然题材进 行点缀,形成一种内向、静谧的空间环境。这种空间一般以近观、静赏 为主,动观为辅。室内外空间联系紧密,庭院空间联系着若干座单体建 筑,起着公共性空间与交通枢纽的作用。
4.1.4 长卷式的连续空间
在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组合方式中, 还有一种把建筑物按照一定的观赏路 线有秩序地排列起来, 形成一种类似中国画长卷式的连续空间。这种方式 显然是摹仿我国一些市镇中的建筑组合方式。
清乾隆年间修建的清漪园, 也曾在后湖仿造江南水乡建起了“买卖街”, 它采取“一河两街” 的形 式, 长达二百多米, 两岸分设各式店铺。
4.1.2 开敞性的外向空间
在大的自然环境中的点景建筑物, 常以单体建筑的形式布置于具有显著 特征的地段上, 起着点景与观景的双重作用。由于是独立地建置, 建筑 物完全溶汇于自然环境之中, 四面八方都向外开敞, 在这种情况下, 建 筑布局主要考虑的是能够取得建筑美与自然美的统一。这类建筑常随环 境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形式, 但都是一些向外开敞、空透的建筑形象。
避暑山庄正宫区串连式组景
4.2.1 串连式
颐和园宫廷区串连式组景
4.2.2 辐射式
景观组织以集中、内向的主体 庭院为系列的核心,其它次庭 院、小庭院呈围合式分布,向 中心辐合,具有向心性。

景观生态学考试重点

景观生态学考试重点

景观生态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1、景观:概念:狭义——在几十千米至几百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具有重复性格局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广义——包括出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美学概念:地理学概念:生态学概念:2、景观有哪些基本特征?如何理解景观和景观要素之间联系与区别?基本特征:空间异质性、功能一致性、地域性、可辨识性、可重复性等①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的异质性镶嵌;②地貌、植被、土地利用和人类居住格局的特别结构;③生态系统以上区域以下的组织层次;④综合人类活动与土地的区域系统;⑤一种风景,其美学价值由文化所决定;⑥遥感图像中的像元排列。

景观要素是景观的构成基本单元,强调的是均质性,而景观则强调异质性。

在一定条件下其地位可以相互转化,二者的关系体现了景观现象的尺度效应。

景观景观要素相同点都具有等级结构特征,可在不用的问题或等级尺度上处于不同的地位整体景观的组成成分不同点空间实体的整体性组成景观的空间单元的均质性异质性地域单元从属性地域单元1、景观生态学概念:以景观为对象,重点研究其结构、功能、变化及其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研究对象和内容:①景观结构:即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②景观功能:即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③景观动态:即指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的变化;④景观规划和管理。

第二章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系统论、等级系统理论、空间异质性理论、时空尺度、渗透理论、复合种群理论等。

基本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尺度性原理、结构镶嵌原理、文化性原理、多重价值原理等。

第三章1、景观形成的自然因素气候:指的是地球上某一地区多年时段内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时段各种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是景观分异的最主要因素。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内外营力相互作用形成的多种多样的地貌或形态,式景观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

土壤(发育):作为景观的主要成分,是连续分布在地球陆地表面的自然客体,其发生、发展与景观密不可分,是反映景观的一面镜子。

第二讲 景观结构——斑块

第二讲 景观结构——斑块

第二讲景观结构——斑块Landscape Patch一斑块—廊道—基底模式景观是由相互作用的嵌块体以类似的形式重复出现表现的,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景观的组成单元称为景观要素,相当于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

Forman 1981认为,组成景观的结构单元不外于(嵌块体)Patches、廊道Corridor、背景(基质)Matrix,3种。

因此,板块—廊道—基质模式是构成并用来描述景观空间格局的基本模式,它使得对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的表达更为具体,同时还有利于考虑景观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是基于岛屿生物地理理论和群落缀块动态研究上形成发展的,为具体形象地描述景观结构提供了一种空间语言。

形成景观格局的主要因素空间格局影响生态学过程,因为格局与过程是相互联系的,可以通过研究空间格局更好的理解生态学过程。

空间格局的成因主要有3种:非生物、生物和人为因素。

生物因素一般只在较小尺度上影响格局的形成。

物理和人为因素在一系列尺度上发生作用。

大尺度的非生物因素为景观格局提供物理模板,生物和人为的过程通常在此基础上相互作用而产生空间格局。

而现实中,景观格局往往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故具有多种异质结构。

景观格局形成原因和机制在不同尺度上往往不同,如温度与降水决定了全球的植被分布格局;而区域生态系统类型则主要受海拔和地形等影响。

小尺度上,捕食、竞争、植物—土壤相互作用等生物过程起重要的作用。

在森林景观中,大尺度格局往往反映自然地理边界、土地利用变化、或大面积干扰的影响;而在森林立地内,异质性常常由个体树木水平的林隙动态所致。

气候是影响景观结构的重要因子,在地形和土壤的改变下,适宜不同生境的动植物形成了景观的镶嵌结构。

人类活动的影响愈来愈广泛,主要包括5个方面:1 改变景观中植物优势度和多样性,特别是森林优势树种2 扩大或缩小一些动植物物种的分布区3 为外来物种提供入侵的机会4 改变土壤营养状况5 定居和土地利用改变景观镶嵌格局二斑块的基本概念1 定义Levin 1974 一个均质背景中具有边界的连续体的非连续性Roughgarden 1977,环境中生物或资源多度较高的部分Forman 为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的不规则表面,景观空间比例尺上所能见到的最小均质单元,是十分相似的同质性的土地单元,它与周围的地块具有明显的差别。

景观生态学 景观结构和空间格局

景观生态学 景观结构和空间格局
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由各种生物对干扰的抵抗能 力和干扰后的恢复能力决定的。例如,某一景观中经过人 工清除或采伐后,有的物种消失,有新物种入侵,有的物 种仅个体数量发生了变化。
研究景观,需要认识: ①结构——不同生态系统或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指与生态 系统的大小、形状、数量、类型及空间配置相关的能量、物 质和物种的分布。
②功能——景观要素间相互作用。即生态系统组分间能量、 物质和物种流。
③动态——景观镶嵌结构与功能随时间的变化。 注意:景观结构是景观功能的基础,是景观生态学的基
再生斑块:是指在先前被干扰 而遭破坏的地段上重新出现的生态 系统,在形式上似乎与残留斑块类 似。
短生斑块:则指由于环境条件 短暂波动或动物活动引起的,持续 期很短的斑块。如荒漠中雨后出现 的短生植物群落、演替进程中过渡 群落、水源处时而聚集的动物群落。
(二)各种斑块类型的主要特征
1、干扰斑块的主要特征 ① 干扰发生后,干扰斑块内的生物种群种类、数量
斑块、廊道是相对于基底而 言的。近年来,以斑块、廊道 和基底为核心的一系列概念、 理论和方法已逐渐成为了现代 景观生态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Forman (1995)把它称为景观 生态学的“斑块-廊道-基底”模 式。它为能够具体而形象地描 述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提供 了一种“空间语言” (spatial language)。这种分类体系目前 已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
草地与森林景观
景观空间格局图示:斑块-廊道-基质的组合
第一节 景观空间单元
景观是由若干相互作用的生 态系统构成的。因此,构成景观 的基本的、相对均质的生态系统 或单元即景观要素。美国生态学 家Forman和法国生态学家 Godron(1981,1986)在观察和比 较各种不同景观的基础上,认为 组成景观的景观要素类型不外乎 3种:斑块/缀块/嵌块体(patch)、 廊道/走廊(corridor)、基底/本底/ 基质(matrix),如图所示。

景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

景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

景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一、引言景观空间结构是指园林景观中各种空间形式的组织方式和相互关系,是园林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基本模式、元素构成、设计原则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基本模式1. 点线面结构点线面结构是园林景观中最基本的空间结构形式。

点指单个景观元素,如树、花坛;线指游走于各个点之间的路径,如小路、长廊;面指由多个点和线组成的整体空间形态,如花园、广场等。

2. 中心轴对称结构中心轴对称结构是以一个中心轴为对称轴,左右两侧呈镜像对称分布的一种空间结构。

这种结构常用于宫廷式园林和公园大道等场所。

3. 均衡分布结构均衡分布结构是在整个园林空间内均匀地分布各种景观元素,使其达到平衡和谐的效果。

这种结构常用于自然风光优美的地方。

4. 游走追随结构游走追随结构是以游人行进路径为主线,将各种景观元素沿途分布,使游人在游览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不同的景致。

这种结构常用于公园、庭院等场所。

三、元素构成1. 点元素点元素是指园林景观中单个的景观元素,如树、花坛、雕塑等。

它们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组合成线和面。

2. 线元素线元素是指连接各个点元素的路径或界限,如小路、长廊等。

它们可以引导游人行进,也可以分隔不同的空间区域。

3. 面元素面元素是指由多个点和线组成的整体空间形态,如花园、广场等。

它们是园林空间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游人活动和休息的主要场所。

四、设计原则1. 统一性原则统一性原则是指在整个园林空间中保持一致性和协调性。

设计师应该在选取材料、色彩搭配等方面保持一致性。

2. 对比性原则对比性原则是指通过对比不同的景观元素来产生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

例如,在一个绿树成荫的花园中,加入一些色彩鲜艳的花坛,可以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3. 运动性原则运动性原则是指通过布局和设计来引导游人行进,并使游人在行进过程中感受到不同的空间变化。

例如,在一个公园中设置多个景点和休息区域,可以引导游人在其中穿梭,增加游览乐趣。

4. 适应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是指在设计时考虑到场地自然环境、文化背景等因素,并将其融入到设计中。

架构景观的三个层次

架构景观的三个层次

架构景观的三个层次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架构景观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通过有机结合建筑、公共空间、自然环境等多个元素,创造出具有艺术性和功能性的城市景观。

它不仅能够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还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架构景观的设计目标主要包括三个层次:整体、局部和细节。

这些层次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在不同的层次上彰显出架构景观的价值和意义。

整体层次是指架构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总体布局和形态。

通过合理的区域规划和空间组织,可以创造出整体统一、协调一致的城市景观。

在整体层次上,架构景观通过打造具有标志性的建筑和景观节点,来增强城市的认知度和形象感。

局部层次是指架构景观在具体区域内的设计和落地应用。

在局部层次上,架构景观注重创造人们生活和活动的场所。

通过合理配置公共空间、绿地和景观元素,可以提供丰富的城市功能和活动场所,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

细节层次是指架构景观中的细节设计和施工。

细节设计是影响整个景观形象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建筑材料的选择、色彩的搭配、景观元素的布局等。

细节设计需要考虑到人们的视觉感受和舒适度,通过精心设计和施工,打造出细腻而有品质的景观空间。

综上所述,架构景观的三个层次:整体、局部和细节,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城市景观体系。

这些层次的合理运用和协调配合,可以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品质、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文章会对架构景观的三个层次进行概述,并说明文章的目的。

在正文部分,文章将详细介绍每个层次的背景和要点。

最后,在结论部分,文章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具体而言,正文由三个层次的部分组成,分别为第一层次、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

在每个层次的部分中,首先会对该层次的背景进行介绍,然后会详细阐述该层次的要点。

19春西南大学 [0603]《景观生态学》辅导答案

19春西南大学 [0603]《景观生态学》辅导答案

主观题1、名词解释:斑块参考答案:与周围环境(基质)有所不同的非线形地表区域或地块。

2、名词解释:生态流参考答案:景观中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生物流动。

3、名词解释:干扰斑块参考答案:由于局部干扰而形成的斑块。

如森林中的农田。

4、简述生态流与景观功能、生态过程的关系。

参考答案:生态流是景观中毗邻生态系统间动物、植物、生物量、水和矿质养分的流动或运动,它是景观功能的主要部分,也是5、简述景观异质性形成的原因。

参考答案:资源环境的空间分异:异质的立地或生境条件。

生态演替:生态系统的演替,植被内源演替。

干扰:自然干扰、人类活动。

6、解释景观对比度的涵义。

参考答案:景观对比度是指邻近的不同景观单元之间的相异程度,是景观异质性的一个测度指标。

如果相邻景观要素间差异甚大之,则为低对比度景观。

7、试述Forman理想景观总体布局模式的景观结构特点。

参考答案:(1) 包含大型自然植被斑块:作为物种生存和水源涵养所必需的自然栖息环境;(2) 粗粒与细粒要素(大斑块与小斑块)相结合;(3) 主要用地类型之间的边界过渡带有利于布局碎斑块,使周围的大型自然植被不显得支离破碎;(4) 在建成区和农业区,小的自然植被斑块非常重要:作为物种扩散的中续点,为边缘种或局部灭绝的物种提供栖息(5) 有足够宽和一定数目的廊道,用以保护水系和满足物种空间运动的需要。

8、试述景观与文化的关系。

参考答案:景观有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之分。

农业景观、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都是不同程度的文化景观。

文化影响景观,人们根据自己对环境的感知、认识、美学准则、信念等文化背景来建造各种景观。

例如,各国的园林景观反映文化。

如陕北的窑洞、福建土楼、广西竹楼等,这些伴随着农耕文化的发展而展现的村寨和住宅,反映着顺景观也影响着文化。

如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特征与中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密切相关。

9、什么是文化景观?参考答案:包括经营景观与人工景观,具有人类文明痕迹或文化影响的景观。

景观格局分析方法

景观格局分析方法
美国华盛顿 洲贝克山山 坡针叶林中 砍伐斑块的 规则分布格 局
2)聚集(团聚)型分布格局
同一类型的景观要素斑块相对聚集 在一起,同类景观要素相对集中,在景观 中形成若干较大面积的分布区,再散布在 整个景观中。
如:在丘陵农业景观中,农田多聚集在村 庄附近或道路的一端。
3)线状格局
指同一类景观要素的斑块呈线性分布 。
在进行景观格局分析时,实际景观首先要经过取样、数字化 过程转化为栅格型或矢量型数字地图
第三节 景观指数
一、景观指数
能够高度浓缩景观格局信息,反映 其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某些方面特征的简 单定量指标。
二、景观要素斑块特征分析
1 景观要素斑块规模
A: 斑块面积 B: 内部生境面积
举例说明美国凤凰城地区从1912年至1995年土地利用变
化的情形
第四节 空间统计学方法
空间自相关分析
景观格局的最大特征就是空间自相关性——被 称为是地理学第一定律,指在空间上越靠近的 事物或现象就越相似,即景观特征或变量在邻 近范围内的变化往往表现出对空间位置的依赖 关系。
A:景观要素斑块形状指数 B:景观要素斑块分维数
A: 斑块面积
类斑块平均面积:景观中某类景观要素斑块面积 的算术平均值。
式中: Ni——第i类景观要素的斑块总数; Aij——第i类景观要素第i个斑块的面积。
最大和最小斑块面积:指景观中某类景观要素最 大和最小斑块的面积。
类斑面积标准差(Si)和变动系数(Ci):是指景观 中某类景观要素斑块面积的统计标准差和变动系
二 景观格局分析的基本步骤
以研究目的和方案为指导,收集和处理景 观数据
将真实的景观系统转换为数字化的景观,选 用适当的格局研究方法进行分析

景观园路组织样式

景观园路组织样式

景观园路组织样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几何式。

几何式园路通常采用有规律的形态、线条组织各景区景点,利用对景线、透视线统筹布局园路系统的各个组成,使游人在行进过程中深刻体会尺度与比例的渐进变化,达到观形查势、步移景异的效果。

自然式。

自然式园路系统多现于中国古典园林中,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主要特点之一。

自然式园林绿地常见的园路系统布局形式多为套环式、带状式和树枝式三种。

在自然式园林绿地中,园路多体现为迂回曲折,流畅自然的曲线形,中国古典园林主要表现的是峰回路转,曲折迂回,步移景异。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选择、判断、问答)第一章景观生态学的概念与发展1.景观是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镶嵌构成,并以类似形式重复出现,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2.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是由德国植物学家特罗尔在1939年提出的3.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是构成并用来描述景观空间格局的一个基本模式斑块是在景观的空间比例尺上所能见到的最小异质性单元,泛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非线性的,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单元或生态系统,即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

斑块可以是植物群落、湖泊、农田、居民区等。

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斑块,连接度、结点及中断等是反映廊道结构特征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廊道有:农田间的防风林带、河流、道(铁)路、峡谷、输电线路等。

基质是景观中范围最广阔、相对同质且连通性最强的背景区域,是一个重要的景观元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着主导作用。

常见的基底有:森林基底、草原基底、农田基底、城市用地基底等。

在许多景观中,景观总体动态常常受到基底所支配和控制。

4.景观结构是指景观的组分构成及其空间分布形式,包含景观的空间特征(景观元素的大小、形状及空间组合)和非空间特征(景观的类型以及面积比率),是景观性状最直观的体现,也是景观生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5.景观格局是景观组分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特征,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是景观异质性的具体体现,也是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作用的结果,具有强烈的尺度特征。

6.异质性是指在一个景观中,景观元素类型、组成及属性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是景观区别于其生命层次的最显著特征。

是景观生态学的核心理论,也是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论基础和核心。

7.全球景观生态学大致可分为两个学派:北美学派、欧洲学派。

前者是从生态学中发展起来的,主要进行景观生态学研究,侧重于景观的多样性、异质性、稳定性的研究,形成景观生态学基础和理论研究的核心。

风景区+轴对称模式结构

风景区+轴对称模式结构

风景区+轴对称模式结构轴对称结构一直是建筑设计中常见的一种模式,它通过对称的布局、材料和形式,创造出一种和谐、平衡的美感。

而在风景区的建设中,轴对称模式结构更是被广泛应用,通过对景观、建筑和空间的布局进行对称设计,使游人在游览风景区时能够感受到身心的平衡和和谐。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著名的风景区来了解一下轴对称模式结构在风景区中的运用。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园林中就广泛运用了轴对称模式结构。

比如颐和园、圆明园等皇家园林,它们的整体布局都采用了轴对称的设计。

整个园区都以中轴线为中心,两侧呈镜像对称的布局,这种布局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宏伟、庄严的感觉,而且使得游人在游览园林时能够感受到一种平衡、和谐的美感。

另外,在园林中的建筑、景观等元素也都采用了轴对称的设计,使得整个园林的景观更加统一、有序。

此外,像名山大川这样的自然风景区也经常采用轴对称模式结构来进行规划和设计。

大部分名山大川都是以中心山峰或河流为主轴,然后在其周围布局对称的景观、建筑等元素。

这种布局不仅能够突出中心景观的地位,还能够使整个风景区呈现出一种秀丽、和谐的景象。

比如黄山的建筑布局就采用了对称的设计,整个山区的建筑、庭院、湖泊等景观都在中心轴线上呈镜像对称,使得游人在登山游览时能够感受到一种宏伟、壮丽的景象。

除此之外,一些现代的风景区也开始采用轴对称模式结构进行规划和设计。

比如世界各地的城市公园、主题公园等,它们在景观和建筑的规划中都采用了轴对称的设计,使得整个公园呈现出一种宏伟、和谐的景象。

另外,一些度假胜地、度假村等也经常采用轴对称模式结构进行规划和设计,通过对称的布局和空间设计,营造出一种舒适、宁静的度假氛围,使游人能够真正放松身心,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综上所述,轴对称模式结构在风景区的规划和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景观、建筑和空间的对称布局,能够使整个风景区呈现出一种平衡、和谐的美感,为游人提供一个舒适、宁静的游览环境。

因此,在今后的风景区建设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轴对称模式结构的运用,从而创造出更多美丽、舒适的风景区,让游人能够在其中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张家铭, 张锡洲. 基本模式的景观结构研究[J].景观设计, 2003, (12):105-108.
•朱春义, 许振. 基本模式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及借鉴[J].城市建筑, 2011, (2):23-25.
7.公园路径系统:通过道路、小径和桥梁等基本模式的组合,形成迷宫状的路径系统,增加游览的趣味性和探索性。
8.植物景观带:通过植物的种植和布局,形成各种形态和颜色的植物景观带,增加景观层次感和观赏价值。
9.水景空间:增加景观的美感和宁静感。
3.2 基本模式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城市规划是基于基本模式来组织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布局的,通过不同基本模式的组合可以形成多样化的城市景观。例如:
10.城市街区序列:通过不同尺度和形态的城市街区序列,形成丰富的步行空间和社交场所,增加城市的活力和交流性。
11.广场空间:通过广场和人行步道等基本模式的设置,形成连续的城市广场空间,提供休闲和集会的场所。
3.湖泊水系:各种大小的湖泊通过水系相连,形成多样化的水景空间,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受。
2.2 人工元素的基本模式
人工元素的基本模式主要来自于人类创造的建筑、园林和艺术等元素。常见的人工元素基本模式包括:
4.建筑序列:一系列连续的建筑物形成建筑序列,如古城墙、古街区和现代高楼群等,给人以历史和现代感。
1.2 基本模式的特点
•重复性:基本模式通过重复出现形成整体,增强了景观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多样性:基本模式可以有不同的形态和布局,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功能需求。
•流动性:基本模式之间可以互相衔接和穿插,形成连续的空间流线和路径系统。
•层次性:基本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层次关系组合使用,形成丰富的空间层序。
12.公共绿地:通过绿地和园林等基本模式的布局,提供城市居民的休闲和健身场所,增加城市的宜居性。
四. 结论
景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重复和组合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形态和布局。掌握基本模式的特点和分类,能够帮助景观设计师更好地进行景观规划和设计。在实际应用中,基本模式可以灵活运用于不同的景观类型和场所,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空间。
景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
引言
景观空间结构是指在自然环境中根据一定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所形成的空间形态和布局结构。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自然景观或人工景观的组合,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本文将从基本模式的角度出发,探讨景观空间结构的特点、分类和应用。
一. 基本模式的概念及特点
1.1 基本模式的定义
基本模式是指景观空间中重复出现的、具有独特形态和布局特点的模式单元。它们可以是自然元素或人工元素,通过重复与组合形成不同的景观类型和场所感。基本模式是景观空间结构的基础,具有很高的可塑性和可变性。
二. 基本模式的分类及示例
2.1 自然元素的基本模式
自然元素的基本模式主要来自于自然界中的地形、植被和水体等因素。常见的自然元素基本模式包括:
1.山脉脊线:起伏的山脉脊线是自然景观中常见的基本模式,它们通过连续重复的山峰和山谷形成壮丽的山脉景观。
2.河流纵向:曲折的河流纵向分布形成天然的景观带,如大峡谷、峡谷和谷地等,给人以深厚的历史和地理感。
5.庭院空间:各种形式的庭院空间,如中式庭院、日式庭院和西式庭院等,通过布局和植被组合形成不同的氛围和风格。
6.雕塑群落:多个雕塑作品在空间中组成雕塑群落,通过形态和材料等创造艺术氛围和观赏价值。
三. 基本模式的应用及案例分析
3.1 基本模式在公园景区中的应用
公园景区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基本模式可以营造出不同主题和风格的景观空间。例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