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师教学用书》补充练习培训资料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50页)-精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50页)-精编

第七章力第一节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学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推动物体等等)(二)讲授新课1.力的作用效果学生探究活动:实验器材:橡皮筋、弹簧、乒乓球。

体会对这些器材施加力时,这些器材有什么变化?结合课本里的插图,让学生讨论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补充一些常见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50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即力的三要素)学生探究活动:(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弹簧,观察弹簧是否不同(2)用不同方向的力弹击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是否不同(3)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钢尺,每次手的位置离桌面的距离都不同,观察钢尺的形状改变是否不同引导学生从实验总结得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都会影响到力的作用效果3.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线段的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练习:画出木块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活动:(1)拉开弹簧时,是否感觉到弹簧也在拉自己的手?(2)乒乓球打在桌面上,有没有被弹起?(3)观察书本图,能得到什么启示?(4)游泳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施加力的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下册)教师用书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下册)教师用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师教学用书·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欧姆定律一、电压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三、电阻四、欧姆定律五、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六、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参考资料第六章欧姆定律一、电压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三、电阻四、欧姆定律五、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六、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参考资料第七章电功率一、电能二、电功率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四、电和热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参考资料第八章电与磁一、磁场二、电生磁三、电磁继电器扬声器四、电动机五、磁生电参考资料第六章欧姆定律课程标准的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3.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4.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

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全章概述在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的基础上,本章将首先给出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并进一步通过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得出欧姆定律,这是本章的核心,其中还有“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的内容。

由于学生已有“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的学习经验,因此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并且通过比较,明确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与电压规律的区别和联系。

在基本测量方面,要让学生在会用电流表的基础上,学会使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等,并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对学生进行伏安法测电阻的电学基本技能的训练。

在实际应用方面,一是各课节中的“动手动脑学物理”栏目中设计了许多实践性、开放性、应用性很强的问题;二是有关安全用电的知识点的设置也与现行九年义务物理教材有很大的差别,本教材是把安全用电的教学内容分成了三个部分,分别放到“电流和电路”、“欧姆定律”、“电功率”三章之内。

这样处理有两个原因:第一,使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的问题多次出现,从不同角度反复学习,意在强调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第二,加强对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的理性认识。

在学了欧姆定律之后,本章仅从电压的高低和电阻的大小两个方面对用电安全性的影响来考虑,目的是培养学生会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身边发生的实际问题和自然现象的能力。

2024年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物理全套教案标准版可打印

2024年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物理全套教案标准版可打印

2024年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物理全套教案标准版可打印教案一:力的作用效果1.知识目标了解力的作用效果,掌握力的三要素。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教学重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

5.教学难点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设计与操作。

6.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

7.教学过程(1)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

(2)新课: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

(3)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6)作业:布置有关力的作用效果的练习题。

教案二:压强1.知识目标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计算压强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压强的方法。

5.教学难点压强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6.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

7.教学过程(1)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压强的概念。

(2)新课:讲解压强的定义,介绍计算压强的公式。

(3)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压强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4)讲解:讲解如何利用公式计算压强,举例说明。

(5)练习:学生自主练习计算压强的题目。

(7)作业:布置有关压强的练习题。

教案三:浮力1.知识目标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

5.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6.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

7.教学过程(1)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概念。

(2)新课:讲解浮力的定义,介绍阿基米德原理。

(3)实验:安排学生进行浮力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讲解: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原理及应用。

(5)练习:学生自主练习有关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的题目。

2020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50页)

2020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50页)

第七章力第一节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学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推动物体等等)(二)讲授新课1.力的作用效果学生探究活动:实验器材:橡皮筋、弹簧、乒乓球。

体会对这些器材施加力时,这些器材有什么变化?结合课本里的插图,让学生讨论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补充一些常见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质量为50kg 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50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即力的三要素)学生探究活动:(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弹簧,观察弹簧是否不同(2)用不同方向的力弹击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是否不同(3)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钢尺,每次手的位置离桌面的距离都不同,观察钢尺的形状改变是否不同引导学生从实验总结得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都会影响到力的作用效果3.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线段的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练习:画出木块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活动:(1)拉开弹簧时,是否感觉到弹簧也在拉自己的手?(2)乒乓球打在桌面上,有没有被弹起?(3)观察书本图,能得到什么启示?(4)游泳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施加力的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六章力6.1 力的概念6.2 力的测量6.3 力的作用2. 第七章运动和力7.1 牛顿第一定律7.2 摩擦力7.3 二力合成与力的分解3. 第八章压强与浮力8.1 压强8.2 浮力8.3 浮沉条件及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测量和作用,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了解压强和浮力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测量和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浮力及浮沉条件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及其与运动的关系。

摩擦力的产生和影响。

压强和浮力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滑轮组、小车、砝码、气压计、浮力计等。

2.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和作用。

2. 新课内容:讲解力的概念、测量和作用。

引导学生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学习牛顿第一定律。

分析摩擦力的产生和影响,学习二力合成与力的分解。

讲解压强和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其基本原理。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技巧。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力的概念、测量和作用;牛顿第一定律;摩擦力;压强与浮力。

2. 板书形式:提纲式、图示式、表格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求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合成力。

分析:解释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

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水体积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原因,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深入了解力的测量和作用。

探讨生活中的运动和力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创新,了解力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难点与重点部分。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50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50页)

第七章力第一节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学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推动物体等等)(二)讲授新课1.力的作用效果学生探究活动:实验器材:橡皮筋、弹簧、乒乓球。

体会对这些器材施加力时,这些器材有什么变化?结合课本里的插图,让学生讨论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补充一些常见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50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即力的三要素)学生探究活动:(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弹簧,观察弹簧是否不同(2)用不同方向的力弹击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是否不同(3)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钢尺,每次手的位置离桌面的距离都不同,观察钢尺的形状改变是否不同引导学生从实验总结得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都会影响到力的作用效果3.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线段的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练习:画出木块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活动:(1)拉开弹簧时,是否感觉到弹簧也在拉自己的手?(2)乒乓球打在桌面上,有没有被弹起?(3)观察书本图,能得到什么启示?(4)游泳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施加力的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精品教案打印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精品教案打印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精品教案打印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精品教案打印版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力的概念;2、认识力的相互性;3、认识力的作用效果;4、力的符号与单位;5、力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学习归纳概括的方法,通过常见的事例和实验认识体验力作用的相互性和作用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力的认识、探索,增强对大自然的好奇、热爱的感情,从身边最平常最一般的事情中获得探索科学规律的乐趣,多动手,多体验,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物理的习惯。

教材分析重点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归纳力的初步概念的过程难点理解力并应用其解释有关现象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归纳法教具准备演示用:弹簧、皮泥、直尺等学法指导实验观察—交流讨论—概述总结—性质应用—指导小结教学过程导入我们先从一首诗说起:林暗鸟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首诗中讲了一个故事:汉朝武帝时期对战匈奴的百战名将飞将军李广一日带兵巡视边防回来晚了,天色朦胧,李将军看到草丛中的石头,以为是老虎,遂弯弓怒射,箭头全部射进石头里去了。

李广将军对弓箭做了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威力呢?这里面蕴含了什么物理学原理呢?对,力的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它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下面咱们就一起深入认识一下什么是力。

新授1、力是什么根据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同学们来举一些力现象的例子好吗?(教师板书)人熊猫拖拉机地球……提攀拖吸引……木桶竹枝车苹果……↓↓↓物体作用物体当有力存在(或出现)时,有几个物体?一个物体可以有力的作用吗?在这些例子中,总有两个物体存在,那我们将其中一个物体叫施力物体,另一个物体叫做受力物体。

那大家再分析图中,那些是受力物体,那些是施力物体?根据分析你能得出力是什么吗?(先讨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60页【推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60页【推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目录第七章力第一节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学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推动物体等等)(二)讲授新课1.力的作用效果学生探究活动:实验器材:橡皮筋、弹簧、乒乓球。

体会对这些器材施加力时,这些器材有什么变化?结合课本里的插图,让学生讨论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补充一些常见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50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即力的三要素)学生探究活动:(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弹簧,观察弹簧是否不同(2)用不同方向的力弹击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是否不同(3)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钢尺,每次手的位置离桌面的距离都不同,观察钢尺的形状改变是否不同引导学生从实验总结得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都会影响到力的作用效果3.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线段的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练习:画出木块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活动:(1)拉开弹簧时,是否感觉到弹簧也在拉自己的手?(2)乒乓球打在桌面上,有没有被弹起?(3)观察书本43页图12.4-4,能得到什么启示?(4)游泳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施加力的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全册含单元教案和单元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全册含单元教案和单元复习

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学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推动物体等等)(二)讲授新课1.力的作用效果学生探究活动:实验器材:橡皮筋、弹簧、乒乓球。

体会对这些器材施加力时,这些器材有什么变化?结合课本里的插图,让学生讨论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补充一些常见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50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即力的三要素)学生探究活动:(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弹簧,观察弹簧是否不同(2)用不同方向的力弹击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是否不同(3)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钢尺,每次手的位置离桌面的距离都不同,观察钢尺的形状改变是否不同引导学生从实验总结得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都会影响到力的作用效果3.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线段的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练习:画出木块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活动:(1)拉开弹簧时,是否感觉到弹簧也在拉自己的手?(2)乒乓球打在桌面上,有没有被弹起?(3)观察书本5页图7.1-5,能得到什么启示?(4)游泳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施加力的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50页)【原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50页)【原创】

第七章力第一节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学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推动物体等等)(二)讲授新课1.力的作用效果学生探究活动:实验器材:橡皮筋、弹簧、乒乓球。

体会对这些器材施加力时,这些器材有什么变化?结合课本里的插图,让学生讨论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补充一些常见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50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即力的三要素)学生探究活动:(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弹簧,观察弹簧是否不同(2)用不同方向的力弹击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是否不同(3)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钢尺,每次手的位置离桌面的距离都不同,观察钢尺的形状改变是否不同引导学生从实验总结得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都会影响到力的作用效果3.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线段的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练习:画出木块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活动:(1)拉开弹簧时,是否感觉到弹簧也在拉自己的手?(2)乒乓球打在桌面上,有没有被弹起?(3)观察书本图,能得到什么启示?(4)游泳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施加力的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五章《光学现象》:光的反射、光的折射、透镜及其应用、眼睛与视力保护。

2. 第六章《电与磁》:电流的形成、电路的组成、磁场的作用、电磁感应。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学现象的基本原理,如光的反射、折射等,并学会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学现象。

2. 培养学生了解电与磁的基本概念,理解电流、电路、磁场和电磁感应等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反射、折射定律;电路的组成及电磁感应现象。

2. 教学重点:光学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电流、电路、磁场的基本概念及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学演示仪、透镜、光源、电路元件、磁铁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平面镜、凸透镜、电路图、磁针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光学现象和电与磁的作用。

2. 新课导入:讲解第五章光学现象和第六章电与磁的基本概念。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进行光学实验,观察光的反射、折射等现象。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光学现象和电与磁的相关知识。

5. 随堂练习:针对教学难点,设计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光学现象:光的反射、折射、透镜及其应用。

2. 电与磁:电流、电路、磁场、电磁感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生活中的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2)分析电路图,说明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3)简述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2. 答案:(1)光的反射现象如镜子、潜望镜等;光的折射现象如水中的鱼、透镜等。

(2)电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组成,工作原理是电流在闭合回路中流动。

(3)电磁感应现象是磁场与导体相互作用产生电流,应用于发电机、变压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光学现象和电与磁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基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具体章节包括:第一章《电流与电路》;第二章《电压与电阻》;第三章《欧姆定律》;第四章《电功率》;第五章《磁现象与磁场》;第六章《电磁感应》。

详细内容:1. 电流与电路:电路的组成,电流的概念,电路的状态(通路、开路、短路)。

2. 电压与电阻:电压的概念,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影响因素。

3.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内容,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4. 电功率:电功率的概念,计算电功率的方法。

5. 磁现象与磁场:磁铁的性质,磁场的概念,磁感线的特点。

6.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等基本概念。

2. 掌握欧姆定律,并能运用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 了解磁现象与磁场,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磁感应现象。

重点: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电功率的计算,磁场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电源、导线、磁铁、发电机模型。

学具:实验报告册、计算器、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电路,引导学生学习电流与电路。

2. 例题讲解:讲解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通过例题加深理解。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练习计算电功率,巩固所学知识。

4. 实验演示:演示磁现象与磁场,引导学生学习磁场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关系。

2. 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3. 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4. 磁现象与磁场的特点。

5. 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简单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

(2)根据欧姆定律,分析一个实际电路问题。

(3)解释磁现象与磁场的基本原理。

(4)简述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课后练习,了解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问题进行讲解。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全册共84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全册共84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全册共84页)目录第七章力第一节力第1课时力及力的作用效果第十章浮力第1节浮力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第2课时力的三要素与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第二节弹力第三节重力第八章力和运动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惯性及其应用第2节二力平衡第3节摩擦力第1课时认识摩擦力及其影响因素第2课时摩擦力与生活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第1课时压力和压强第2课时压强与生活第2节液体压强第1课时液体压强的特点与计算第2课时连通器与液体压强的应用第3节大气压强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1页共85页第3节物体浮沉条件及应用第1课时物体的浮沉条件第2课时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第2节功率第3节动能和势能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第1课时杠杆及其平衡条件第2课时杠杆的类别与应用第2节滑轮第1课时定滑轮和动滑轮第2课时滑轮组、轮轴和斜面第3节机械效率第1课时认识机械效率第2课时测量机械效率第1课时力及力的作用效果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活中各种与力相关的现象。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感知力的大小。

3.探究力的作用效果。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实验现象或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感受力的特点,从而认识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学现象,自己设计实验,掌握转换法(微小力使物体形变的放大方法)的应用,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乐于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情趣。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与他人合作,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1.认识力的概念,分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

2.对力产生的效果会进行判断。

教具准备两个蹄形磁铁和两个小车、大头针、两根弹簧、篮球、小钢球、刻度尺、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景引入投影“神舟十一号”发射时的照片,提出问题: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遨游太空,实现我国的飞天梦?(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

8年级下册教师用书(3篇)

8年级下册教师用书(3篇)

第1篇前言本教师用书旨在为八年级下册的教师提供全面的教学指导,包括课程内容概述、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评价方式以及常见问题解答等。

通过本用书,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课程重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一章课程内容概述一、课程背景八年级下册是初中阶段的重要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迅速。

本册教材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注重知识与技能的结合,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课程结构本册教材分为四个单元,分别为:1. 自然与社会2. 科学与探索3. 文学与艺术4. 健康与生活每个单元下设若干课时,具体内容如下:单元一自然与社会1. 中国地理2. 世界地理3. 中国历史4. 世界历史5. 社会生活单元二科学与探索1. 物理学2. 化学学3. 生物科学4. 地球科学5. 环境科学单元三文学与艺术1. 古代文学2. 现代文学3. 艺术鉴赏4. 音乐欣赏5. 美术欣赏单元四健康与生活1. 健康知识2. 体育锻炼3. 心理健康教育4. 生活技能5. 安全教育第二章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使学生掌握本册教材中的基本知识,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创新等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情感目标1. 激发学生对科学、文化、艺术、生活的热爱。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第三章教学方法一、启发式教学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讨论式教学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章教学资源一、教材资源本册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素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50页)【推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50页)【推荐】

第七章力第一节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学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推动物体等等)(二)讲授新课1.力的作用效果学生探究活动:实验器材:橡皮筋、弹簧、乒乓球。

体会对这些器材施加力时,这些器材有什么变化?结合课本里的插图,让学生讨论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补充一些常见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50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即力的三要素)学生探究活动:(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弹簧,观察弹簧是否不同(2)用不同方向的力弹击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是否不同(3)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钢尺,每次手的位置离桌面的距离都不同,观察钢尺的形状改变是否不同引导学生从实验总结得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都会影响到力的作用效果3.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线段的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练习:画出木块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活动:(1)拉开弹簧时,是否感觉到弹簧也在拉自己的手?(2)乒乓球打在桌面上,有没有被弹起?(3)观察书本图,能得到什么启示?(4)游泳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施加力的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人教版新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师教学用书》补充练习.pdf

人教版新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师教学用书》补充练习.pdf

人教版新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师教学用书》补充练习.pdf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师教学用书》补充练习第七章力一、填空题1.新华社XXXX 年6月4日电:中国选手李娜获得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冠军,成为亚洲第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网球选手。

在他将网球击出时,网球的发生改变,主要体现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如图所示,网球拍将网球击扁,使网球的发生改变。

2.在以“力”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正方和反方提出了许多观点,小明把他们的观点归纳整理如下表。

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有。

(只填序号)正方反方观点1.两个物体相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3.两个物体不接触,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5.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7.力的产生总涉及两个物体 9.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两个物体接触,但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4.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能有力的作用6.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8.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10.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 如图,人站在跳板上,使跳板弯曲的施力物体是。

4.通过观察发现,弹簧测力计的主要构件是弹簧。

如果某次错误的使用,使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再也无法恢复到零刻线,你估计具体错误可能是。

二、选择题5.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而推课桌的上部,课桌则可能翻倒,这说明里的作用效果()A.与力的大小有关B.与力的方向有关C.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与受力面积有关6.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有人提醒注意:(1)弹簧测力计的构造,(2)量程和分度值,(3)指针是否指零,(4)指针与外壳间有没有摩擦力。

这几条中,影响测量结果准确性的是()A.(1)(2)(3)B.(2)(3)(4)C.(1)(3)(4)D.(1)(2)(4)7.下列各力中,不属于弹力的是()A.手对弹簧的拉力B.人对跳板的压力C.手对弓的拉力D.磁铁对小铁的吸引力8.如果没有重力,下列现象中不会发生的是()A.河水不会流动B.物体没有质量C.人一条就会离开地面D.茶杯中的水倒不进嘴里9.如图所示,研究重力大小与质量关系的某实验小组,将各个成员的实验结果绘制在一个G-m图像中,其中正确的是()A.曲线AB.曲线BC.曲线CD.曲线D10.忽略空气阻力,抛出后的小球在空中运动轨迹如图所示,抛出后的小球由于()A.不受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B.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C.受到重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D.受到推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参考答案:1.运动方向;运动状态;形状2.2、4、5、7、103.人4.所测量的力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了5. C6. B7. D8. B9. B10.C第八章运动和力一、填空题1.作为经典力学的先驱,伽利略在实验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推理的方法,正确地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1.1功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1.1功

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1.1 功一、教学内容1. 功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功的定义,掌握功的计算公式,理解功的正负意义。

2. 功的计算:引导学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物理问题的计算。

3. 功的单位:介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让学生熟悉焦耳(J)这一单位。

4. 功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单位,能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公式的运用,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单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讲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与功有关的现象,如提水、推车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功的关系。

2. 讲解功的概念: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功的定义,掌握功的计算公式,理解功的正负意义。

3. 功的计算练习:让学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介绍功的单位:讲解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让学生熟悉焦耳(J)这一单位。

5. 功的应用实例: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功的概念2. 功的计算公式3. 功的单位:焦耳(J)4. 功的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小明提着一桶水,重量为20N,移动了5m,求小明做的功。

(2)小华推一辆小车,小车重量为100N,移动了10m,求小华做的功。

答案:(1)小明做的功为100J。

(2)小华做的功为1000J。

2. 题目:下面哪个实例中,人对物体做了功?A. 人提着一桶水站在原地不动B. 人推一辆小车,小车没动C. 人提着一桶水,移动了5mD. 人推一辆小车,小车移动了10m答案:CD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生活现象、讲解、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单位,了解了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016版教师教学用书物理八年级(下册)补充练习

2016版教师教学用书物理八年级(下册)补充练习

第七章力第1节力1.下列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A.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列车B.在桌子上静止的茶杯C.正在减速的汽车D.在空中匀速下落的雨滴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会发生力的作用B.发生力的作用时,两个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C.单独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D.没有施力物体,物体也能受到力的作用3.小明从船上跳到岸上,使小明上岸的力的施力物体是()A.船B.水C.小明D.岸4.在以“力”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正方和反方提出了许多观点,小明把他们的观点归纳整理如下表。

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有(只填序号)。

正方1.两个物体相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3.两个物体不接触,一定没有力的作用5.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7.力的产生总涉及两个物反方2.两个物体接触,但不一定有力的作用观4.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能有力的作用6.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8.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第2节弹力1.课堂上同学们根据一些具体事例,讨论了“哪些物体有弹性,哪些物体有塑性的问题”。

你认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泥人张”可以将黏土捏成各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黏土不能自行恢复原状,说明黏土具有塑性B.拉长橡皮筋,松手后橡皮筋能自行恢复原状,说明橡皮筋具有弹性C.双手抓住单杠,可以看到单杠略有弯曲,撤去力后单杠又恢复原来的形状,表明单杠具有弹性D.缝衣服的棉线一拉就断,无法自行恢复原状,说明棉线没有弹性2.下列各力中,不属于弹力的是()A.手对弹簧的拉力B.人对跳板的压力C.手对弓的拉力D.磁铁对小铁球的吸引力3.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有人提醒注意:(1)弹簧测力计的构造,(2)量程和分度值,(3)指针是否指零,(4)指针与外壳间有没有摩擦。

这几条中,影响测量结果准确性的是()A.(1)(2)(3)B.(2)(3)(4)C.(1)(3)(4)D.(1)(2)(4)第3节重力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60页【新版精品】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60页【新版精品】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目录第七章力第一节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学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推动物体等等)(二)讲授新课1.力的作用效果学生探究活动:实验器材:橡皮筋、弹簧、乒乓球。

体会对这些器材施加力时,这些器材有什么变化?结合课本里的插图,让学生讨论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补充一些常见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50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即力的三要素)学生探究活动:(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弹簧,观察弹簧是否不同(2)用不同方向的力弹击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是否不同(3)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钢尺,每次手的位置离桌面的距离都不同,观察钢尺的形状改变是否不同引导学生从实验总结得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都会影响到力的作用效果3.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线段的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练习:画出木块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活动:(1)拉开弹簧时,是否感觉到弹簧也在拉自己的手?(2)乒乓球打在桌面上,有没有被弹起?(3)观察书本43页图12.4-4,能得到什么启示?(4)游泳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施加力的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师教学用书》补充练习第七章 力一、填空题1.新华社2011年6月4日电:中国选手李娜获得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冠军,成为亚洲第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网球选手。

在他将网球击出时,网球的发生改变,主要体现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如图所示,网球拍将网球击扁,使网球的 发生改变。

2.在以“力”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正方和反方提出了许多观点,小明把他们的观点归纳整理如下表。

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有 。

(只填序号)正方 反方观点1.两个物体相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3.两个物体不接触,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5.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7.力的产生总涉及两个物体 9.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两个物体接触,但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4.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能有力的作用6.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8.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10.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 如图,人站在跳板上,使跳板弯曲的施力物体是 。

4.通过观察发现,弹簧测力计的主要构件是弹簧。

如果某次错误的使用,使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再也无法恢复到零刻线,你估计具体错误可能是 。

二、选择题5.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而推课桌的上部,课桌则可能翻倒,这说明里的作用效果( )A.与力的大小有关B.与力的方向有关C.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与受力面积有关6.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有人提醒注意:(1)弹簧测力计的构造,(2)量程和分度值,(3)指针是否指零,(4)指针与外壳间有没有摩擦力。

这几条中,影响测量结果准确性的是( )A.(1)(2)(3)B.(2)(3)(4)C.(1)(3)(4)D.(1)(2)(4)7.下列各力中,不属于弹力的是( )A.手对弹簧的拉力B.人对跳板的压力C.手对弓的拉力D.磁铁对小铁的吸引力8.如果没有重力,下列现象中不会发生的是( )A.河水不会流动B.物体没有质量C.人一条就会离开地面D.茶杯中的水倒不进嘴里9.如图所示,研究重力大小与质量关系的某实验小组,将各个成员的实验结果绘制在一个G-m图像中,其中正确的是()A.曲线AB.曲线BC.曲线CD.曲线D10.忽略空气阻力,抛出后的小球在空中运动轨迹如图所示,抛出后的小球由于()A.不受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B.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C.受到重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D.受到推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参考答案:1.运动方向;运动状态;形状2.2、4、5、7、103.人4.所测量的力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了5. C6. B7. D8. B9. B10.C第八章运动和力一、填空题1.作为经典力学的先驱,伽利略在实验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推理的方法,正确地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惯性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请分别列举一个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实例(要求列举教科书以外的实例)。

利用惯性:;防止惯性:。

二、选择题3.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B. 运动物体的惯性比静止时的大C.不受力的物体没的惯性D. 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4.在下列事例中,受平衡力作用的物体是()A.正在圆轨道上运动的过山车B.减速进站的火车C.腾空而起正在加速上升的火箭D.在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5.一个杯子放在水平桌面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A.桌子受到的重力和杯子对桌面的压力B.桌子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C.杯子受到的重力和杯子对桌面的压力D.杯子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6.以下事例中,属于有害摩擦的是()A.走路时鞋底与路面间的摩擦B.机械运转时轴承与滚珠间的摩擦C.拿东西时手与物品间的摩擦D.写字时粉笔与黑板间的摩擦三、作图题7.如图所示,重为5N的球悬挂在天花板下静止。

请画出该球受力的示意图。

8.请写出一种避免汽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出现打滑现象的具体做法(教科书中的实例除外),并说明理由。

9.如图所示,同一水平桌面上放有长方体木块和铁块各一块。

木块和铁块中哪个的下表面更粗糙?请你只利用一个量程满足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写出实验的步骤和实验分析结果.参考答案:1.改变2.(答案不唯一)如:利用惯性的例子:跳远前要助跑;车快到站时熄火靠惯性前进;拍衣服上的灰尘等等;防止惯性的例子有:驾驶员必须系上安全带;汽车限速行驶等等3.D4.D5.D6.B7.如右图所示。

8. 如:及时清雪;换防滑轮胎;安装防滑链;在车上放重物(注意不能超载);在路面上撒炉渣;在路面上撒盐加速雪的熔化。

理由: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或增大压力,以增大车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力。

9. 实验步骤:(1)将铁块放在木块上面,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2)将木块放在铁块上面,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铁块,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

若F1>F2,说明木块下表面粗糙;若F1<F2,说明铁块下表面更粗糙。

第九章压强一、填空题1. 质量为45kg的某同学站在水平地面上,两脚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300m2,则他对地面的压强p1= pa。

若他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强为p2,则有p1p2(填“>”、“<”或“=”)。

(g=10N/kg)2.如图所示是某栋房子供水的水路示意图,放水时水龙头与水塔构成了一个。

若将水龙头(型号相同)单独打开并将开关旋至最大,则(填“甲”或“乙”)水龙头出水速度大。

3.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甲、乙两圆柱形容器中的液面相平,A、B、C三点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 A、P B和P C(ρ酒精=0.8×103 kg/m3)。

(1) P A、P B和P C的大小关系是;(2)要使水在C点的压强P C变小,可以采取的做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4.在科学晚会上,小亮用一根胶管表演了一个有趣的节目。

如图所示,他一只手握住管的中部,保持下半部分不动,另一只手抓住上半部,使其在空中快速转动,这时下管口附近的碎纸屑被吸进管中,并“天女散花”般地从上管口飞了出来。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二、选择题:5.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A.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B.书包背带做得较宽C.斧刃做得很锋利D.在铁轨下面铺枕木6.打开水坝的闸门时,液体压强使坝底的水奔流而出,那么决定坝底水的压强大小的是()A、坝的宽度B、水的体积C、水的深度D、坝的高度7. 某同学用嘴对一小空瓶吸一口气,空瓶就能“挂”在嘴唇上,原因是()A、唾液把瓶子粘住了B、瓶内气压减小了C、瓶外气压增大了D、瓶子质量减小了8. 如图所示能够说明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是()A.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B.用漏斗向下吹气乒乓球不下落C.高压锅容易把食物煮熟D.玻璃厂用吸盘搬运玻璃三、实验探究题9.一箱用长方体纸箱包装的牛奶放在水平桌面上,要求测出这箱牛奶对桌面的压强,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选择生活中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请写出所需测量工具的名称。

(2)写出每种测量工具直接测出的物理量名称。

(3)用(2)中测出的物理量,计算出这箱牛奶对桌面的压强。

(可以用文字叙述)10.洋洋同学家的卫生间下水道堵塞了,他爸爸利用吸盘(如图)很快就将下水道疏通了。

这使他突然联想到所学过的大气压知识,于是,洋洋和瑞瑞同学合作,利用吸盘设计了一个估测当地大气压强的实验方案。

[方案设计](1)用刻度尺测出吸盘的直径D;(2)将吸盘四周蘸上水,挤出里面的空气,压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

(3)用力竖直往上拉吸盘柄,直到吸盘脱离地面.根据经验估计拉脱吸盘所需的拉力大小。

(4)计算出当地大气压强。

[评估交流](1)洋洋同学说:我们的实验原理是,操作过程规范,较方便地估测出了大气压强。

(2)瑞瑞同学说:在操作中,我发现存在、等问题。

尽管我的操作规范,但估测的结果误差较大。

洋洋认真思考后,同意了瑞瑞的意见。

然后,他们继续一起探讨如何改进方案,尽量减少测量误差。

(3)根据洋洋和瑞瑞同学的实验记录及自我评估情况,请你回答:洋洋和瑞瑞测出的大气压强p= (用字母表示);实验时洋洋同学将吸盘四周蘸上水,这样做的目的是。

(4)要准确测量,应该利用进行测量。

四、计算题11.在滑雪场,同样体重的步行者腿脚深陷雪中,而滑雪者却如履平地,为什么?12.某中学操场积雪深度达14cm,求雪对操场的压强。

(ρ雪=0.2×103kg/m3,g=10N/kg)雪后降温、路面结冰对交通安全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请根据所学物理知识,提出两条雪天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可行措施(只提措施,不做解释)。

参考答案:1.1.5×104<2.连通器甲3.(1)P A<P B<P C (2)倒出适量的水4.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5.C6.C7.B8.B9.(1)台秤、刻度尺。

(2)用台秤测出整箱牛奶质量,用刻度尺测出纸箱与桌面接触面的长和宽。

(3)通过牛奶质量计算出重力,可以得知桌面所受的压力,利用接触面的长和宽计算出受力面积,根据P=F/S 计算出压强。

10.(1)SF P = (2)吸盘中的气体挤不干净(不是真空)、估计的拉脱所需力的大小偏差大 (3)4F/πD 2 防止外面的气体进入吸盘(4)气压计(托里拆利实验)11.根据p=F/S ,在压力相等的情况下,滑雪者受力面积大,对雪的压强小。

12.解:雪对地面的压强:Pa m kg N m kg gh SShg S Vg S mg S G S F P 28014.0/10/102.033=⨯⨯⨯=======ρρρ在雪面上撒盐、沙子、炉灰,车轮安装防滑链、及时铲雪等。

第十章 浮力一、填空题1. 弹簧测力计挂着重为3N 的物体,物体浸没并静止在水中,如图所示。

(1)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 。

物体A所受浮力是 N 。

(2)如果测力计不拉着物体,物体在水中会(选填“下沉”、“上浮”或“悬浮”)。

判断的依据是 。

二、实验探究题2.同学们在探究如何比较两种液体密度大小的实验中,提出如下两种方案:(1)用家中常用的木筷下端缠绕适量的细铜丝,漂浮在两种液体的液面上,如图甲所示,通过比较木筷浸在两种液体中的深度,即可比较两种液体的密度。

(2)将一长方体木块漂浮在两种液体的液面上,如图乙所示,通过比较木块浸在两种液体中的深度,即可比较两种液体的密度。

请你对同学们提出的两种方案进行对比评价。

三、计算题3. 为增加国防知识,某班同学到东海舰队参观某型号潜水艇。

潜水艇的艇壳是用高强度的特种钢板制造,最大下潜深度可达350m ,潜水艇的总体积为1.5×103m 3。

艇内两侧有水舱,潜水艇截面如图所示。

通过向水艇中充水或从水舱向外排水来改变潜水艇的自重,从而使其下沉或上浮。

(海水密度为1.03×103kg/m 3)(1) 水舱未充海水时,潜水艇总重为9.27×106N ,此时漂浮在海面的潜水艇排开海水的体积是多少?(2) 为使潜水艇完全潜入海水中,至少要向水舱中充入多少吨海水?(3) 潜水艇的艇壳用高强度的特种钢板制造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1.(1)1.2 ;1.8 (2)下沉;重力大于浮力2. 第一种实验方案好,因为这种方案取材的横截面积小,当两种液体密度相差不是很大的时候,筷子浸入深度的变化仍然比较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