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论文
小学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研究
小学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研究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论文小学生正处于持续发展的阶段,由于年龄限制,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思维处于懵懂时期。
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指导学生正确成长的使命。
本文整理了小学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研究的论文,旨在提供参考。
摘要:德育是教育的基石,也是教师教学的重点。
教师与学生的大部分接触时间都在课堂中,而课堂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场所。
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自觉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教学;德育渗透一、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培养良好思想品德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某,对外部世界认识有限。
教师应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将德育融入教學之中,间接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努力培养其良好的思想品德。
教师应引导学生注重每一个细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培养良好的微机某作习惯。
例如:在教授「认识计算机」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鼠标的使用时,可以适时灌输保护鼠标的思想意识。
教师提醒学生,鼠标是易碎物品,应该视其为伙伴,妥善保管,避免摔打,让其发挥最大作用。
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会小心爱护鼠标,不会出于好奇而拆解,而是认真学习其各个部分的功能,并在今后的某作中合理使用。
通过自我约束,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某作习惯,提升了道德素质。
二、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培养竞争协作精神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具备竞争协作能力的人才。
教师可以通过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布置复杂的任务,鼓励学生相互协作,并通过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例如:在教授「制作电子小报」时,教师布置制作幻灯片的任务,要求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主题为「地球——我们的家园」。
最后,教师将对小组作品进行评比,表现优异的小组会获得奖励。
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积极参与制作。
他们分工合作,集思广益,不断完善自己的幻灯片,体验到合作和竞争的价值,培养了竞争协作精神。
三、开展角某扮演活动,提升学生德育素质课程改革后,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不再局限于知识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德育教育。
教师德育论文(6篇)
教师德育论文(6篇)小学德育论文篇一1.课前找准德育渗透点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某种思想感情的宣泄,这就是语文科目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有利条件,因此,要在授课前找准每一篇课文的德育渗透点,才能使渗透教育顺利进行。
教师要充分运用语文学科的有利条件,对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进行充分挖掘,将切入点找准,从而加强德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与思想品德学科的教育是不相同的,我们要做到有的放矢,寓教于情,寓教于理。
只有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找准德育渗透点,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案,才能在课堂中有目的的进行德育渗透。
以《爱如茉莉》为例,这篇文章讲述的爸爸去医院照顾生病的妈妈的故事,是对父母之间虽平淡无奇,但洁白纯洁,犹如茉莉一般的爱情的赞美。
教师在教授这篇课文时,应重点捉住一句叮咛、一个抚摸等这些细微的词语。
以此作为渗透点,让学生明白细微动作之间的爱的表现,使其联想到身边父母、朋友对自己的关爱,感受被爱,从而懂的去爱。
这样的爱与电视剧中那些低俗、泛滥的爱是不同的,让学生在课文中获得感悟,可使其情感得到升华。
2.在审题、时代背景介绍中渗透每一篇文章都会有一个题目,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课题就是文章内容的概括,在教授课文前,先引导学生审题,从题目入手,初步了解课文,对课文形成大概的轮廓。
在对课文背景进行介绍时,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教授《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时候,教师可先向学生讲解《史记》在我国历史学上的重要地位,因为《史记》本身就是一部具有史学性和文学性的文章。
然后,让学生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司马迁的写作背景,教师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
对司马迁忍辱负重的行为进行分析,即使受到了酷刑,他也不顾个人荣辱,毅然献身于事业,这正是民族精神中,个人讲究内修的最高境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地引导学生向祖国历史中的伟大人物学习,热爱祖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帮助其形成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同时激起其爱国主义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
如何将德育渗透在教学中论文
如何将德育渗透在教学中论文如何将德育渗透在教学中论文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所以,教育更注重了知识人才的培养,而忽略了德才兼备型人才的需要。
实质上,人才的质量影响了社会的发展,人才的素质和修养更关系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加体现出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结构、行为模式、价值观、生命观和人际关系的变化。
学生的思想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义务教育的普及使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独生子女比例较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独立生活能力,合作相处能力变差。
同时,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因此降低,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德育的发展,学生有了做人的思想素质,才能具备成才的知识素质。
通过在教学中的发现,现在的学生多少都存在着品德上的缺陷:有些学生学习很好,但是自私、冷酷、狭隘;有些学生虽然不惹事生非,但在生活上懒惰,性格上自闭。
绝大部分学生则是无礼貌、厌学、散漫,甚至目无法纪。
这些学生既有本身素养的问题,也有心理原因。
所以,教育学生不仅仅是为了传授专业知识,更要注重学生品德素质的培养。
教书和育人是相辅相成,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不能把教书和育人分开来谈。
教学中忽视学生的德育培养想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是很难实现的。
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只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更需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强烈的责任感和多方面的协调合作能力,这不是几句话、几堂课能够训练出来的。
“德育”要从各方面做起。
一、教师要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言传身教是教师对学生最直接的教育方法,教师是学生效仿的对象,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得到学生的认可,你所传授的知识才会被学生接受,这就需要教师平时的一言一行都要规范自己:如迟到,早退,仪表,言谈举止等,虽是小问题,却深深的影响学生行为,体现一个人的素质。
二、在教学中实施品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再讲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时候,告诉学生在初中这个人生发展的十字路口,每个学生都应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为以后长大成才而努力学习,另外,通过对函数特征的总结,如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抛物线,有的是曲线,启发学生: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正如函数图象一样:有时平坦,有时崎岖,有时高潮迭起,有时低潮绵延。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二)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质与正直的人格要求,使学生在德育教育的培养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集体主义观、公平正义观,建立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成为遵守纪律、乐于助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的新时代的小学生。良好的品德教育不是在短时间就可以培养的,他需要长时间的思想品德教育与正面形象的榜样熏陶,更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有计划、系统的进行引导、传输与教育。小学教师要牢牢记住小学德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并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使德育教育与教材紧密结合,抓住课堂上的一切有利因素,随时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使小学生在课堂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成为一个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小学生。
再者,我认为激励和表扬对学生的触动是很大的,因此我常常用榜样的作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当同学表现好,老师发奖券或奖品鼓励时,要求全班都表扬Good! Very good!得奖同学应回答:Thank you,teacher.对于受表扬的同学来说,是种鼓励,下次会争取更好,培养了学习兴趣,调动了积极性。对于其他同学来说,这就是个榜样,通过表扬学习榜样,勉励自己要向好同学一样,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鼓励和表扬这种形式,进行了德育渗透。尤其是对于那些基础差、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来说,老师鼓励性的言语,对他的正面评价,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树立自信心的因素。
课堂德育教育的渗透【德育论文】
一、精心准备课堂内容,选择合适素材用于教学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书也是这样,往往一堂课的内容老师要花一天的时间来准备,备课充分了,课堂上才有内容可讲,才有针对性。
我在教计算机专业的《图形图像处理》课时,每次课前除了准备教材需要的素材外,我还准备一些配色精美、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创造美,在教《动画制作》课时,选择一些环境保护、尊老爱幼、公益广告等动画片作为练习素材,让学生在做练习时也能接触这些“正能量”的东西,潜移默化地把“正能量”思想渗透到教学中。
二、教学时以身立教,做言传身教的师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国传统的教师职业精神,为人师表,以德为首,要想让学生成为品德高尚之人,自己也必须成为学生的榜样,在教学中教师要以人的自身为根本,通过尊重人、理解人进而教育人、塑造人,做言传身教的师表。
笔者认为“言传”就是要“善言”,即讲求“传”的方式方法,讲求说话的方式,不要以师道尊严、高高在上的态度去说教,而是把学生当成平等的人来对待。
“身教”就是做到言行一致、品行如一、身言合一,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
比如,课堂上有位同学打断了老师讲课,为了弄清问题所在,老师可以问学生这些问题“:为什么会打断老师上课?”“什么情况下打断老师上课是对的,什么情况下是不对的?”让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学会聆听和尊重。
一次上课时,我把手机带到课堂上,因有些事情没有处理完,利用课堂间隙刚拿手机出来看,被路过的学生看到了,在外面叫了一声“老师上课也玩手机”,这句话给我当头一棒,让我意识到老师的言行就是学生的镜子,如果老师上课使用手机,以后还怎么管理学生,所以从此以后我就再不携带手机上课,在课堂上也要求学生不能玩手机,有的学生管不住自己,我就要求学生关机并把手机放在讲台上,控制上课时不使用手机。
课上组织学生共同完成学校网站建设项目和制作宣传栏项目,让他们在掌握知识、提升技能的同时又学会了与人合作,从而培养学生团体意识、合作精神。
教师德育论文最新8篇
教师德育论文最新8篇教师德育论文篇一一、做孩子道德成长的同路人首先,教师要树立新的德育观和学生观,教师不再是一个道德先知者、道德完美者,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两者只是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共同学习、共同发展。
相比较而言,学生是最具生命力的一代,他们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强,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有比成人更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这是我们不能漠视的。
因此,教师应树立与孩子一同道德成长的观念,不仅要以身作则,更要在学习和实践中反思,在教学相长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孩子一起感受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体验道德感情、发展道德行为,成为孩子道德成长道路上的同路人。
二、做德育课程的开发者教师是课程的最直接的实施者,是教学内容的决定者,教师最了解学生的兴趣、能力与家庭背景。
新课标指出:“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
”教材不是不可更改的静态文本,它不是师生课程活动的指挥棒,其本身就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空间,教师要由教材的忠实宣讲者转变为教材使用的决策者,确立起自己作为新课程教材的创造者和实施者的主体意识,摆正教材作为工具的地位,能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下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科书进行修正、开发和创造。
同时,发现和利用好身边的教育资源,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学校和教师关注的事情。
把课堂扩展到了无限丰富的大自然、生活中,以至整个人类社会,让学生不仅学会书本上的知识,也学会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我们的地球从这个层面来讲,课程内容已经赋予了不同的意义,教师已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课程内容的创造者。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就是要充分地尊重与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能力,让课程最大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生活、满足学生的真实心理需要。
所以,教师要走出传统被动的课程忠实执行者的误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潜在的创造能力。
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正处于抽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的阶段。
对数学当中的抽象概念的学习与认识的理解程度还不够,所以要加强理解能力的锻炼与提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增强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对于拓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设定中,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即是德育目标的设定。
这说明,德育教育已经随着课改的新理念在各科教学中体现出德教育教育目标和内容。
我们不能把这个目标只作为一种目标的设定,而忽视了实际的教学效果。
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德育教育内容和德育目标的实现。
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呢?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在数学课堂上渗透爱国教育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数学在发展的过程中有着灿烂的发展史,蕴藏着丰富的内涵。
在数学教学中,许多生动有趣的例题都有着丰富的资料与素材。
小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要向学生展示我国博大精深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圆周率”“分数除法法则”,要使学生知道我国的“圆周率”的发明者祖冲之,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祖率”的值,并且要比西方国家早一千年之久。
还要使同学生知道“陈景润”“华罗庚”等在数学领惑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在数学课堂上渗透这些人在数学领惑做出的杰出贡献并树立起榜样,发挥榜样的作用,使学生们通过数学的学习,认识我国的五千年文化,认识到数学领域领先于世界的创造与发明,使同学们升华起爱国主义热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起从小立志报效祖国的宏伟大志,从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树立起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热忱。
中学语文教研组德育渗透(3篇)
第1篇一、引言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承载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传承优秀文化、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使命。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从中学语文教研组的角度,探讨如何将德育融入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德育渗透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德育渗透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优秀作品的熏陶,让学生感受人性的美好,激发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2.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德育渗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他们成为具有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3. 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德育渗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德育融入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提升道德素养。
三、中学语文教研组德育渗透的策略1. 制定德育渗透方案中学语文教研组应根据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制定德育渗透方案。
方案应明确德育渗透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确保德育渗透工作的有序进行。
2. 优化教学内容(1)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教师应深入挖掘,将德育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
(2)拓展课外阅读:鼓励学生阅读优秀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道德的力量,提升道德素养。
3. 创设德育情境(1)课堂情境: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德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情境中感受道德的魅力。
(2)课外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道德。
4.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1)提高教师德育意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认识到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2)开展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德育培训,提升教师的德育教学能力。
5. 家校合作(1)加强家校沟通: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成长。
学校德育中渗透意识论文
学校德育中渗透意识论文学校德育中渗透意识论文摘要:学校德育是一个长期、连续和渐进的系统工程,由此决定了德育的渗透特性。
要全面提高德育渗透的整体水平及效率,必须切实解决好德育中的渗透意识问题,建立科学的受众、比照、渐进、反复和差别化渗透意识。
关键词:德育;渗透意识德育作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特色的集中表现,对培养具有一定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的人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高等院校的学生一般年龄都在20岁左右,身心变化处在无忌与隐秘并存、成熟与幼稚交替、自信与盲从混杂的阶段。
面对学校德育,他们绝不会因一朝天降甘露,即刻茁壮成长,而无不经历着一个接受知识、生活比照、行为选择、内心反省到行为养成的过程,时间跨度漫长,变化迁移细微,影响因素众多、认知过程曲折,决定了德育过程与方式的“渗透”特性,从而要求德育工作者树立“渗透”意识,学会“渗透”方式,把握“渗透”过程的要求,为此首先要解决好科学“渗透”的意识问题。
受众意识受众意识就是要明确德育渗透一切要围绕和服务于学生“接受”的需要,并以学生“接受”的程度作为评价德育渗透成效标准的意识。
从某种意义上讲,德育就是专门研究让学生接受什么,如何接受并最终使学生接受的工作,接受是学生的本质特征,德育渗透的过程也是学生接受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接受知识、接受品德、接受他人、接受自己,既是其学习生涯的基本内容,也是德育渗透的目的。
德育要摒弃任何脱离学生“接受”需要的德育理论和实践,认真研究和满足学生的“接受”需求,力求让学生在德育渗透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接受自己,为此,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接受”和“接受”的过程。
“接受”是学生用身心感受和吸纳外在的知识、技能、品德及信息的过程。
从量的方面来说,“接受”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较少到知之甚多的过程;从质的方面说,“接受”是由浅到深、由被动接受到主动体验的过程。
从启蒙教育开始,教师就犹如置身于一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丰富而又神奇的自然和人文知识犹如甘露渗透进贫瘠的土壤,6年、9年、12年甚至更长的日子里,点点滴滴的渗透,使无知顽童变成莘莘学子,多少个教师、多少节课、多少次批阅、多少次谈话,重复并强化着不计其数的“接受”,于是,学生的文化素质、思想品德、身心素质在“接受”中一天天形成,世界观和人生观也初见端倪。
“立德树人”理念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论文.docx
“立德树人”理念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摘要:小学是学生思想启蒙的愚础阶段,体育是小学学科体系的重要一环,而隹有则在素质教育理念中扮演着更要角色。
课棍的改革在不断进行着.小学的体育教育体系也在不断更新融合。
体育课程不仅有利于城炼学生的身体木质,增强学生的体魄,也在启发后学生的思想和讨事物的了解,对学生日后的身体健康和正确世界观的形成也很史要。
因此,小学老师在进行体育相关课程的教学时,既要帮助孩子们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相关的技能,也要将德育理念融合在日常的教学中。
鉴于这种情况,本文围绕将“立德树人”理念将选在小学体育课程中的优势以及激合的策喀进行阐述。
美触河:立险树人小学体育渗透国家在近年来不断对学校的课程体系进行着修改和完善,一开始的单一的学生成绩就是王道的想法早已不史存在,取而代之的就是综合里人才才是当今社会的各个行业所希望拥有的。
这就要求学校和老郎不仅仅把关注点放在学生的成绩上,而是更加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全面型学生。
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在实施基础素质教育理念的同时培养综合核心能力更强的学生的政策.因此,基于这种情况,如何把“立镌树人”的德育理念更好的落实到小学体育课程中就成为现在的研究重点。
一、当前体肓渗透的现状当前,小学的体育课程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究其原因还是学校、老师和家长给到体育的馅育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在大多时候都是把体育课当成一般的运动放松课,让学生玩玩乐乐,老师也没有对体白课有自己一些独到的想法,家长也觉得孩了上这•天课实在是太辛苦了,好不容易碰到个体育课就是要我来玩耍的,而在这种想法的不断发展下就使得不明情况的多数家长也觉得体育课可有可无,在无形中就对体育课有一种偏见和不重视,这种情势长时间发展卜.去就会对小学体育谡程中的福育濠透起到•定的阻碍作用,学生可能碰到体育课就会请假或者自己溜出去玩,久而久之,德育理念想要在小学的体育课程中慢慢的渗透进去根本就是效果甚微。
浅谈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五篇
浅谈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五篇第一篇:浅谈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浅谈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东升求实学校数学组郭正伦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提倡素质教育,更要求把素质教育落实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历来的数学教学大纲,以及长期形成的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内容,大致有三个方面:通过数学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数学内容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通过数学演练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当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主要内容是:面向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可见,在素质教育中,德育教育处于首要地位,不论哪一学科的教学,除完成其本身的知识传授外,还有一个共同的重要任务就是德育教育任务。
如何寓德育教育于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是每一位教师着手研究的问题。
现就我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中,谈谈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一、首先把爱生意识在教育教学中转化为实际行动。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
现在有的学生被称为“双差生”,就是学习成绩差,思想表现差。
有不少学生数学成绩是很差的。
由此,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第一、寻找根源,对症下药。
为了能对症下药我逐个进行家访,结合家访,先做好家长的工作,逐个找学生个别谈心,让他们讲出自己的想法。
作到对他们细微的个性差别也有深刻的了解。
掌握他们的心理活动动态、个人爱好等,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培养信心。
培养信心首先从信任开始,信任是最好的导师。
许多差生的根源,就是缺少信任。
他们往常所遭遇到的,除了批评、责备之外,还是责备、批评。
因此,教学中要多鼓励、少批评。
其次,要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十几岁的孩子,都是可爱的,即便是真正的双差生,他们身上也有可爱的一面。
作为教师,就应该加以正确的引导,逐渐培养学生学好的信心。
第三、坚定信念,教育好一个学生,从来都不会一蹴而就,一劳永逸。
急躁、浮躁、急功近利,是教育的大忌。
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既然立志终身从教,就要有教育好每一位学生的坚定信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的渗透论文3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的渗透论文3篇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本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的渗透论文,欢迎阅读!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的渗透论文篇一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这是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和探讨的。
要增强教师的德育意识,充分挖掘德育材料,注意德育工作的全面性。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教育德育对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
而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及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
努力为人民服务,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
学校德育不只是班主任和文科教师的任务,必须各科协作。
学科德育是素质教学的重要一环。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学教材中显性和隐性的德育因素,施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
数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它独特的风格,承担着德育的任务。
(1)数学是客观物质世界的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的客观规律的反应。
(2)数学本身具有结论确定的特点,数学教学可以说是培养学生理性的教学。
(3)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继承基础知识的同时,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
(4)数学课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之一,数学教育是一种文化基础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进行德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应从四方面入手。
(1)要更新育人观念,发挥教师人格魅力正确的育人观念,是科学地开展德育工作的理论武器,是数学的教学中德育渗透过程的前提条件。
小学语文渗透德育论文
小学语文渗透德育之我感语文学科由于具有其深厚、鲜明的人文特征与深厚的感召力而具备了塑造人精神的这一独特功能。
“文道统一”,讲的就是学文与悟道应同步进行。
教育不仅是为了文化的传承,更是人格心灵的唤醒。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审美力和学生爱美的情趣。
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因此,加强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语文教学渗透德育,应该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
一、通过阅读教学进行德育渗透。
多年的教学使我感到,阅读教学是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场所。
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和情感的熏陶。
如《购买上帝的男孩》这篇课文,它借“小男孩为了救他的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活的叔叔,拿着一美元沿着商店一家一家地询‘您这儿有上帝卖吗?’直到快天黑了在第29家商店的老板了解了情况后卖给了他一瓶‘上帝之吻’牌饮料,并告诉小男孩你的叔叔喝了就会好的。
其后这位老人花天文数字的重金请来了一个世界顶尖级的医疗小队,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治好了小男孩叔叔的伤。
老人不需回报,卖掉了商店离开了这里,临走留给了那位叔叔一封信,信中写道:‘年轻人,你有邦迪这个侄儿,实在是太幸运了。
为了救你他到处购买上帝……感谢上帝,是他挽救了你的生命。
但你一定要永远记住,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学生一开始说买到了上帝,上帝就是那瓶饮料,可学生自己又觉得不满意,因此,只有通过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才能使学生有所领悟,真正明白“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这句话的含义。
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了课文预定的情景。
入境,进而入情,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与作者同喜同悲,同爱同憎,与文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从而受到震撼心灵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论文]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小学生课堂教学德育教育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由此可见,育人的教育工作是多么的重要。
同时,在新课程改革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已不再仅仅是某门课的任务,它应该渗透在各学科的教育环节中。
语文学科中思想教育的内容广泛,包括思想政治方面,道德品质方面、科学思想方面……因此,我们如果能有的放矢地应用课堂教学来进行德育渗透,其教育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教学中,笔者一直在努力地探索着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并实践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中。
德育教育的方法一般可以采用如典型示范法(介绍我校优秀毕业生成才的先进事迹)、情感陶冶法(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在师生间建立轻松、愉悦的情感空间)、唠叨磨叽法(天天讲、时时讲、有机会就讲)、影视音像法(如中央电视台的法律大讲堂、校园广播电视教育),社会实践法(到企业参观、实习,参加校内劳动)、大型活动法等。
除此之外,还有以采取国旗下的演讲、主题报告会、讲座等形式的德育教育。
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
即让小学生从小养成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
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特区、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为特区和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
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
教师是受教育者最直接的榜样。
可以说学校德育工作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的示范作用,所以作为教育者,良好的道德品质尤为重要。
人常说:言传不如身教。
教师的品质、仪表、言谈举止及学识都对受教育者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这些因素都将使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大增,对受教育者有一种无形的感召力。
德育渗透的综合实践论文(2篇)
第1篇摘要: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的关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渗透的综合实践成为提高德育实效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德育渗透的综合实践的意义、实施策略和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提高德育实效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德育;综合实践;实施策略;存在问题一、引言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的关键。
在我国,德育渗透到各个学科、各个环节已经成为共识。
然而,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往往停留在课堂上,缺乏实践性和实效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渗透的综合实践成为提高德育实效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德育渗透的综合实践的意义、实施策略和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德育渗透的综合实践的意义1. 提高德育实效德育渗透的综合实践将德育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践中,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内化道德观念,提高德育实效。
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德育渗透的综合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德育渗透的综合实践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4. 丰富德育内容和方法德育渗透的综合实践拓展了德育教育的空间,丰富了德育内容和方法,提高了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德育渗透的综合实践实施策略1. 构建德育课程体系学校应将德育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将德育内容融入各学科教学中,实现德育教育的全面覆盖。
2. 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学校应组织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道德观念。
3. 创设德育环境学校应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规范学生行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德育氛围。
4. 建立德育评价机制学校应建立德育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德育表现进行全面评价,激发学生的德育积极性。
5.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学校应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教师的业务水平,确保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范文七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范文七篇范文一: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语文教学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之一。
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情操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而语文课堂上的交流和互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道德观念。
首先,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操和价值观。
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道德观念,如《红楼梦》中的守纪律、爱国情怀,《西游记》中的友情和善良,《水浒传》中的忠诚和正义等。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解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些作品中所体现的情感和价值观,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其次,语文课堂上的交流和互动也能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道德观念。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等活动,促使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通过这些交流和互动,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教师也可以在交流和互动中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善良。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情操和价值观;通过课堂上的交流和互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道德观念。
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使他们成为品德高尚的时代新人。
范文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语文教学是德育的重要途径,通过语文教学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德育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德育渗透的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授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经典文学作品蕴含着深刻的人类情感和道德观念,如《红楼梦》中的诗情画意,《西游记》中的正义和善良,《水浒传》中的豪情壮志等。
教师可以在讲解作品的同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并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
其次,语文课堂上的讨论和互动也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论文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论文一、引言德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综合素质。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策略与方法。
二、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理论基础1. 人文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倡导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2. 情感教育理念:认为情感是德育的基石,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 素质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德育渗透应与这些方面相结合。
三、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策略1. 课内教学策略(1)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教师应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将道德品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
(2)创设情境教学: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德育内容,提升道德素养。
(3)实施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德育渗透更具针对性。
2. 课外活动策略(1)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通过举办德育主题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团队协作精神。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德育渗透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
四、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方法1. 榜样法:以优秀教师、优秀学生为榜样,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道德品质和优良作风。
2. 情境法:创设具有教育意义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道德情感,培养道德行为。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开展德育话题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4. 实践法:开展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道德行为,培养道德习惯。
五、结语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是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结合理论和实践,不断探索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和方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六、德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1. 课堂教学实践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诗人的生平事迹和作品背景,引导学生学习古人的高尚品质和爱国情怀。
学校德育中的渗透意识分析论文
学校德育中的渗透意识分析论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深入,学校的教育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除了传授知识外,学校的德育也逐渐成为了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作为学校德育中的核心内容,渗透意识在助力“德”教育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本文中,将会分析学校德育中渗透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升渗透意识的影响力。
一、渗透意识在学校德育中的重要性渗透意识是指在实施德育工作过程中,将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生活实践、校园文化中不断感悟德育内容。
换句话说,渗透意识能够让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够感受到德育对人格素质和道德风范的影响。
1.促进学生自我实现渗透意识的重要性体现在它能够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
在加强渗透意识的过程中,学校通过各种形式的德育教育,旨在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培养学生优秀的人格,让学生有更广阔的自我实现和发展空间。
2.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另外,渗透意识的重要性还在于它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
在学校中,渗透意识能够将道德教育贯穿于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通过不断的德育教育,学生的道德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普及,他们的道德行为也得到了改善和提高。
3.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再者,渗透意识对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公民意识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感。
加强渗透意识,在学生中推广和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可以让学生具备更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促进社会和谐。
二、如何提升渗透意识的影响力在学校的德育教育中,渗透意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么,如何提高渗透意识的影响力呢?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学校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必须有正确的教育观念,认识到德育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
只有深入理解并且认真贯彻落实,才能够把德育教育的核心思想渗透到学校的其他方面中。
2. 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其次,要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
初中教师德育论文范文(共3篇)
初中教师德育论文范文(共3篇)摘要:教学“传道授业解惑也”,其实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即“授业解惑”;二是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即“传道”。
所以语文课堂上,既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知识,又要在授课中对学生渗透德育。
侧重举例论证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方法在初中教学中进行“传道”方法很多。
经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教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呢?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有针对性在初中阶段,语文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通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的文章,陶冶学生的情操。
如:朱自清的散文《春》和《绿》,老舍先生的散文《济南的冬天》等。
2.可以通过充满爱国主义的文章和诗篇,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做》,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等。
3.还可以通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雄事迹的文章,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好习惯。
如:《老山界》《金色的鱼钩》《草地晚餐》等。
二、利用课外阅读教学实施德育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调动学生积极参加内容丰富而新颖、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读书活动,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性格,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崇高的道德品质。
当然,课外读物五花八门,学生一定要有选择地去读,教师也一定要掌握学生各个方面的特点,给出有价值的书目供学生参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并且及时加以指导,使他们真正地热爱阅读,主动阅读。
三、名言警句的积累和理解学校工作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
“德育为首”要求学校开设的全部课程都有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任务。
本文主要探论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蕴含着许多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
古代化学史上,我们的祖先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
如造纸术、火药的发明和运用分别比欧洲早10个世纪和5-6个世纪,造纸术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的化学工艺,也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两者的发明和运用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六篇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六篇学校德育教育论文范文1一、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必需遵循的原则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奇异多姿的世界,由于有了人类而更加丰富绚丽,其中最奇妙的莫过于人的精神世界。
精神世界的奇妙又是由于每个人不同的共性而形成的,假如理论上仅仅把德育教育视为“政治思想”的同义语或“道德教育”的简称,那么在德育实践上就会失之偏颇。
应依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同学身心特点,学问水平和品德形成的进展规律,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详细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横向贯穿,纵向连接,分层递进,螺旋上升。
它有肯定的原则性:方向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原则、联系实际,有的放矢的原则、“有意”“有序”“有机”“有情”“有效”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
二、学校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途径和方法1.正确的教学思想、老师观。
老师要有人格魅力,要有丰富的感情,为人师表,成为楷模。
只有老师有美妙的情操,高尚的品行,才能在文章中找到切入点,联系点。
联系同学进行有效的情感熏陶,品德教育,老师则影响思想、心理与情感的施教者。
语文老师假如不具有正确的语文教育思想和正确的老师观,语文教学不会取得胜利。
而应当以科学教育理论为指导,继承和发挥传统教学中科学的有用成分,突破陈腐落后的教育思想束缚,从实际动身。
制造性地进行语文教学,同时,树立为国家培育人才的远大理想和雄心壮志,真正把同学作为学习的仆人。
语文老师应在深化理解,钻研教材时对教材体现出的思想与内涵保持激情,用高度的热忱,深厚的才识与超群的教学艺术细心地设计教学过程,查找育德、育智的最佳结合点,启动同学的学习动力,实现他们思想与情感的升华、进化。
使课堂教学的智能训练,品德教育,美感陶冶与行为修养诸多作用融为一体。
2.正确的新同学观。
今日,时代的进展,社会的进步,已经迫使老师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看待同学。
现代社会更注意是人本身――人的潜能,人的进展,人的共性和人的价值,这就要求老师必需转变传统的同学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摘要:课堂教学是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
作为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准确把握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时机,积极发挥自身影响作用。
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德育教育主体地位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道德规范形成的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等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德育过程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它是以一定的思想品德为目标,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
没有活动就没有德育,活动使主客体发生联系。
在学校,活动是了解学生、发现学生、培养学生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感染的过程,活动是德育的生命。
一、教学活动就是德育活动
1.教学活动中的德育功能
在教学活动中,师生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功能。
首先,教学活动中师生交往是最严密的、目的性计划性最强的交往。
课堂教学是神圣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它是一个整体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是师生生命活动的一部分。
其次,它所使用的教材具有很强的教育性,这使得教学本身充满了教育性,真正领会并贯彻每一门学科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就会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
然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品质。
同时,通过教学过程的严格训练,培养学生刻苦精神和坚强的意志。
学科知识的规律性、严谨性,学习的氛围,都是隐性的教育因素。
尤其重要的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人格魅力,道德情操,言行仪表、渊博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都将给学生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以致影响学生的一生。
2.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教学活动包含三个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内容和方法。
传统的教学观念是将学生看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教师是“主角”,学生是“观众”。
它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程式化,缺乏生机与乐趣,使教学本身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因素,它忽视了育人的目标。
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生命活动的一部分,课堂教学应全面体现培养目标——完善其人格。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行正确引导、帮助,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乐学、好学、会学的过程中体验情感价值。
同时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课堂教学应定位在育人高度
1.从育人高度看课堂教学的德育过程
如果把课堂教学活动定位在育人的高度,看作是德育过程,我们就会自觉地将学生看作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
一个人只有作为主体,独立自主地支配自己的意识和活动,才可能是有个性的人。
弘
扬人的主体性,就是要发扬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特性、创造性。
在《素质教育与人的发展》一文中谈道:“促进人作为人而不是作为工具的发展,促进受教育者独立人格意识与生存能力的逐步形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性要求。
无论是‘建设者’还是‘接班人’,他们首先都是人,不是知识的容器,也不是被动的任由教师去捏塑的泥巴。
只有抓住学习者作为人的全面主动发展,才算是抓到了实施素质教育的精髓所在。
”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按既定目标去培养人,那就要求教育者要设法激活学生的内部动机,使他们感到自己的不足而自觉地去求足。
教育人的艺术就是使教育者的意图由受教育者自己提出并转化为自己的要求,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受教育者自我教育。
2.站在育人高度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就必须具备如下的学生观:学生是资源主体,是未开发的富矿,是有着巨大发展潜能和个别差异的活生生的人。
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中没有潜能的学生是不存在的,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先天禀赋,它是学生的资源基础,这个基础决定其可以被开发成才。
学生之间又是有差异的,这个差异表现在接受教育的不一致性。
社会对人才要求是多样的,教师就要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只要条件具备,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学生是有发展权利的和需要理解尊重的人,他们有自己的生命力,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有自尊心,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是学生生命力的表现。
如何使学生处于主体能动状态是使他们生命火花迸发出来的基础,而学校的问题常常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学校要为学生这个资源主体创造适合其开发生长的条件。
学生的主要经历是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就是这个资源主体开发的中心活动,提高学生主体素质是围绕教学活动开展的。
魏书生先生可以说是成功地开发了学生资源主体的光辉典范。
他从教育对象,从人的整体性出发,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把德育过程与智育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书和育人融为一体。
他站在培养未来高素质人才的高度,把教育学、心理学、信息论、控制论引进课堂,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加强各科教育之间的横向联系,贯穿在“知情行恒”统一的过程中,形成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我管理等一整套新的教学方法,使语文教学进入一个新天地。
他以尊重、理解、关心、帮助人为己任,他的言行影响着每一个学生。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德育的理念贯穿到教学活动中,树立了以建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教师都应该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思想品德、文明素养、心理健康、创新意识、法制意识、行为规范等方面因势利导进行德育渗透。
不能忽视德育工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智育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周振宇.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中国民族
教育.
[2]杨叔子.学应有专德育为先文化整体育人[j].中国高教研究.
[3]翁艳钦.教法与学生主体的关系[j].教育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