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涉县鹿头乡东鹿头村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邯郸市涉县鹿头乡东鹿头村

1 村落概况

东鹿头村地处符山西南麓清漳河流域,鹿溪从村东流过,为一山环水绕的小盆地。著名的江家大院就坐落在村中央,江家于清朝嘉庆年间由更乐迁来,不数十年,由穷而富,由盲而文,由民而仕,雄踞一方,震动了周围三省乡县,致使有“偏城刘,羊角侯,比不上鹿头江家头”之谚。

太行山深处静谧的古老村落东鹿头村,青山绿水之间演绎着历史文明的传承,古朴的民风,经由重重寨门、道道庭院,缓缓向世人展露其藏在深山人未知的淳朴之美,自然之美。

东鹿头村是以清代民居—江家大院为主的保留完整的太行山区古村落,古民居既有个性,又不失共性,形成了灵活多样而又统一的晋东南山区典型的古建筑风格。村内户籍人口1700人,常住人口2582人,村集体收入2.3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6800元,产值较高的产业为农业和林业。

东鹿头村位于太行山西麓南端余脉,为山地地区,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地处县城西北,距离25公里。地势东南北高西低,村庄房屋多位于山间谷地。村庄内许多古建筑保存较为完整,石头院落依坡就势,参差错落,古色古香,构建了古村的基础风貌。

东鹿头村远景

东鹿头村是太行山深处静谧的古老村落,青山绿水之间演绎着历史文明的传承,古朴的民风,经由重重寨门、道道庭院,缓缓向世人展露其藏在深山人未知的淳朴之美,自然之美。

但是村庄内非古建筑已过半,造成周围环境空间和建筑风貌等均与此不协调,历史文化名村特色风貌受到一定影响。

境内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东南北高西低,海拨在709-910米之间,平均海拨810米。

2 历史沿革

按照《涉县志》的记载,东鹿头村建于明初,牛、吴等姓在此居住较早,后山西黎城县龙王庙村牛姓和境内字庄村王姓、横岭村吴姓迁来,该村位于鹿头(西鹿头)之东,故称东鹿头。

东鹿头地处”字庄沟”的中东部,字庄沟是一块低洼地的泛指,包括偏城、鹿头、字庄三大区域,大小共计80多个村落。它位于涉县的西北部,距县城约40余华里。古时,字庄沟属于山西黎城县,抗日战争时期,字庄沟才脱离黎城县独立设县,名曰偏城县,直到1946年,才撤县划归河北涉县。

村中部分建筑仍保留清代时期的建筑特点:砖瓦的使用量明显增加,一般质量较好的民居大部改用砖材作围护材料,以砖石承重或砖木混合结构形式的建筑较多;许多门窗桵格图案巳发展为套叠式,即两种图案相叠加,如十字海棠式;砖、木、石雕应用亦十分广泛,几乎成为富裕人家表现财力的一种标志;其他装饰手段,如塑壁、灰塑、大理石镶嵌、石膏花饰等亦应用较多。

3 选址格局

受地形限制,河道呈平缓的“一”字型,自东向西流过村庄,由于连年干旱,现在的河道已没有水,成为季节性的河道。村庄沿河道两岸呈带状延伸,村庄主路也与河道平行,形成村庄近似梯形的总体格局。

东鹿头村位于涉县西北部深山区,村庄周围环山,山水格局是其显著特色。东鹿头村的建筑随山就势,依地形而建,村庄内鱼骨状的道路结构将整个村庄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村民生活在古老的土木建筑中,延续着几百年来的生活场景和历史风貌。

4 物质文化遗产

4.1传统建筑

东鹿头村是以清代民居为主的保留完整的太行山区古村落,古民居既有个性,又不失共性,形成了灵活多样而又统一的晋东南山区典型的古建筑风格。东鹿头核心保护范围有1片保存较好、集中连片的古民居建筑群组成。建筑受周围环境影响,就地取材,建筑材料一部分是石材;一部分是灰砖,基础部分加石材。建筑屋顶主要采用叠梁式木构架支撑,屋面多使用当地烧的筒瓦,墙体大多为本地自产的青石垒砌,砌筑手法有干砌和浆砌两种。

(1)江家大院

勃兴于清末民初的江家大院,原由50多个院落和东西花园

三部分组成。现存基本上保存原有风貌的院落38座,房屋500

余间,占地面积16650平方米,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东西街

之间为老宅,其余为后建散居四合院。大院门楼分为三种,一种为木结构的中式斗拱门楼;一种为砖券门楼;一种为借鉴欧派柱顶成分的门楼。且所有门楼都有石刻楹联和门楣匾额,其中不乏刘墉、林则徐、成亲王、何绍基等名人大作,这些集观赏、实用、

审美于一方砖石的作品,有着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从不同的侧面构建着江家大院的文化厚度。

(2)戏台

戏台建于民国23年(1934年),坐南朝北,砖木结构,分上下两层,台面以下为石拱券,上层为木构架,歇山顶,雕梁翘角,木刻彩绘,为村中一景。屋顶为砖木结构,墙体为砖石砌成。该戏楼前面排列着四根四角八棱石柱,将前沿木构架凌空撑起,高挺的四根石柱分别阴刻着一副长联。外侧上联为“沧海桑田顷刻间现古今世界”,下联为“父子兄弟全舍内留天地纲常;内侧上联是“因果不虚极恶巨奸转眼终归丧败”,下联是“安排真巧佳人才子到头毕竟团圆”。

(3)烈士陵园

民国35年(1946 年)8月,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一周年时,

偏城县政府在驻地东鹿头村建烈士陵园、烈士阁各一处,烈士阁内立碑四通,上刻偏城县所有抗战阵亡烈士英名,共安葬抗日烈士125名,大多为民国31年(1942年)5月19日至25日在十字岭突围中牺牲之烈士。其中有原大行行署第五专署专员赵进扬,原偏城县妇救会主席朱坚(现二位烈士巳迁至涉县烈士陵园),1978 年鹿头烈士陵园被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4)玉皇庙

玉皇庙建于清代,是单层砖木结构建筑,建筑面积120平方米,屋顶以瓦片筑成,墙体用砖砌成,用涂料装修。建筑保存完好。

(5)关帝庙

关帝庙建于清代,是单层砖木结构建筑,位于江家大院西南,保存状况一般,屋顶用瓦片筑成,墙体为砖土砌成,用镂花雕刻、彩绘装修。

关帝庙与戏楼相对而建,也坐落于结实的石拱券上,庙阔三间,观台三间,卷棚顶。尽管瓦坡嵩草满布,尘埃厚积,飞檐斗拱,裂纹累累,镂花雕刻及附着其上的婆金彩绘斑驳脱落得面目但石基拱券依然坚挺整齐,瓦顶砖墙厚实严密。

(6)观音庙

观音庙建于清代,是单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为200平方米,保存状况完好,屋顶用瓦片筑成,墙体以砖木砌成,用白灰装修。

(7)牛马王爷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