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流派方法论
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

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是指在经济学研究中所采用的理论和方法,它主要包括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两大分支。
实证经济学致力于对经济现象进行客观观察、描述和解释,通过对现实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以验证或推翻经济理论。
规范经济学则侧重于对经济政策的评价和制定,旨在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效的建议。
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主要包括理论建模、数据收集和分析。
在理论建模过程中,经济学家通过构建逻辑严密的数学模型,描述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
这些模型通常基于假设和推理,并运用数学工具进行分析。
数据收集是实证经济学的重要环节,经济学家通过收集各类数据,如经济统计数据和调查数据,以验证或修正经济理论。
数据分析是实证经济学的核心内容,经济学家运用统计学和经济计量学的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出结论。
规范经济学的方法论主要包括经济政策评价和决策制定。
经济学家通过分析经济政策的目标和影响,对政策进行评价。
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学家需要考虑政策的效率、公平和可行性等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决策制定是规范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任务,经济学家通过分析不同政策方案的利弊,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支持。
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对经济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强调了经验和实证分析的重要性,使经济学从抽象的理论中解放出来,更加关注实际问题。
其次,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注重数据和分析的科学性,提高了经济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此外,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还促进了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合作,如统计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
然而,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也存在一些争议。
一方面,一些人认为西方经济学过于注重数学模型和理论推理,忽视了经济现实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另一方面,一些人认为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偏向于市场经济和自由主义观点,忽视了其他经济制度和价值观的存在。
总结来说,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是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的总称,它通过理论建模、数据收集和分析,以及经济政策评价和决策制定等方法,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工具和方法。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学方法论与实证研究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学方法论与实证研究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中,经济学方法论与实证研究一直处于核心地位。
经济学方法论指的是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问题时所采用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则是指通过对现实世界现象的观察和数据收集来验证和分析经济理论的有效性。
本文将就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学方法论与实证研究进行探讨。
一、经济学方法论的起源经济学方法论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其中,经济学方法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的启蒙时代。
由于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西方经济学家开始将经济学与科学方法相结合,倡导通过实证研究来探索经济规律。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经济学家为经济学方法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亚当·斯密是西方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国富论》被认为是经济学的里程碑之作。
斯密认为,经济学应该像自然科学一样,运用观察和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经济现象。
他的方法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经济学家的研究取向。
而在十九世纪,李嘉图开创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先河。
他提出了一种新的经济学研究方法,即“演绎法”。
这种方法主张从抽象的理论模型出发,通过逻辑的推理来解释经济现象。
演绎法与斯密的归纳法形成鲜明对比,成为了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重要分支。
二、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经济学方法论在之后的发展中逐渐多样化,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流派和学派。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有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等。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以马歇尔为代表,强调运用数学和逻辑推理的方法来分析经济问题。
该流派在经济学研究中广泛使用了供求模型、边际分析等工具和方法,为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相对精确的分析框架。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则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出发,倡导通过对总需求的分析来解释经济波动和失业等问题。
凯恩斯主义者主张经济学应该关注现实的经济情况,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相比,它更加强调对历史数据和实际经验的研究和分析。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注重个体主义和市场自由,批评了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之间的集体主义倾向。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流派和方法论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流派和方法论关于《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流派和方法论》,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方主流经济学方法论,是指西方经济学界在研究经济理论和经济问题时所采取的各种方法的理论。
它们以一定的经济学说为指导,彼此之间往往互相交叉并补充。
学习、掌握经济学方法论,能相对准确地深刻认识客观经济世界,能系统全面把握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过程。
对指导经济实践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方法论的内涵及层次划分1.方法论的内涵方法论是对方法的理论探讨。
方法论通常分为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学科方法论等。
经济学方法论就是对经济学方法的理论探讨,乃至反思所形成的一门学说。
必然具有哲学性质。
经济学方法论也被称为经济学认识论、经济哲学。
经济学方法论主要关注经济理论的来源与形成方式、经济理论的结构与发展方式、经济活动的基本认识方法、经济理论结构的组织和安排方法。
它一般包括研究的范围,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方法。
经济学方法论对进一步认识客观经济规律、指导经济实际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方法论的层次划分经济学方法论从层次上划分为哲学基础、一般方法及其具体方法。
经济学方法论的哲学理念是科学哲学,它指明了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的方向。
一般方法提供了方法论的逻辑体系,例如:抽象的和历史描述的、归纳与演绎、证实与证伪、实证与规范、个体与总体、定性与定量、均衡与非均衡。
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基本理论前提西方经济学认为,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配置和充分利用他们有限的资源来满足人们需要的科学。
1.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需要的无限性与资源的稀缺性。
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人在生存发展中,会提出无限多样性的需要,或者说存在着无限多样性的欲望。
人的需要也就是人的欲望。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就是从需要或欲望开始的。
2.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前提经济人假定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前提。
所谓假定即是指某种理论适用的条件。
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学方法论的讨论

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学方法论的讨论经济学方法论是经济学的基石,旨在指导经济学家研究和解释经济现象的途径和方法。
这个领域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
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学方法论的讨论包括了多个观点和流派,从传统的古典经济学到现代的新古典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不同的学派对于经济学方法的选择有着不同的见解。
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方法论多源自古典经济学,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经济学家奠定了古典经济学的基础。
他们主张运用演绎法,通过建立抽象的经济模型来进行经济分析。
根据他们的理论,经济学家可以通过推导逻辑和数学分析来解释经济现象。
他们相信,经济活动是理性主体在有限资源下做出最优决策的结果,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因此,古典经济学强调运用数学和逻辑分析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然而,随着经济学的发展和社会变革,传统的古典经济学方法论逐渐受到挑战。
在20世纪初,马歇尔和维尔弗雷多·裘利奥等经济学家的贡献,开创了新古典经济学的时代。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运用归纳法,通过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和实证研究来验证经济理论,提倡实证主义。
他们主张使用数学统计和经济计量等工具来进行经济分析,推崇模型的经验验证和应用能力。
然而,新古典经济学方法论也不是没有问题。
行为经济学的兴起,对传统的经济学方法提出了质疑。
行为经济学认为,人们的决策并不总是理性的,经济主体在面对不确定和信息不对称时会产生行为偏差和认知失误。
行为经济学强调运用实验和观察等方法,通过研究人们的实际行为来揭示经济行为背后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他们认为,经济学家应该考虑到人的有限理性和情感因素,评估决策对个体福利的影响。
除了行为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也对经济学方法论提出了挑战。
制度经济学关注经济制度和规则对经济行为的影响,认为经济行为不仅仅由个体决策因素决定,还受到社会制度和机构安排的制约。
他们主张从宏观层面研究经济问题,运用制度分析和演绎法来理解经济行为和制度变迁。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学思维与方法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学思维与方法论西方经济学作为现代经济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贡献了许多对经济现象的深入洞察和分析。
本文将探讨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学思维和方法论,并对其特点和应用进行探讨。
一、理性人假设在西方经济学中,理性人假设是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
理性人假设指的是假设个体在做出经济决策时会根据其利益最大化来选择行动,即个体会以理性的方式评估利益和成本,并选择对其利益最有利的行动。
这一假设为经济学家提供了分析个体决策的基础,也为研究市场和经济机制提供了框架。
二、供需分析供需分析是西方经济学中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供需分析通过对供给和需求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市场价格的决定因素和变动情况。
供给方面,考虑生产者的成本、技术和利润等因素;需求方面,考虑消费者的收入、偏好和替代品价格等因素。
通过对供给和需求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可以预测市场价格的变动趋势和数量的变化。
三、边际分析边际分析是西方经济学中的重要工具之一。
边际分析指的是对额外单位的决策变量进行评估,并将其对总体效果的影响进行反映。
例如,在价格决策中,企业会通过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比较来确定生产的规模和定价策略。
边际分析为经济学家提供了一种研究决策的有力工具,也帮助我们理解个体和市场行为的复杂性。
四、效用理论效用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
效用理论通过研究个体的偏好和效用函数,分析消费者在有限的资源下做出的选择。
通过对效用函数的定量分析,可以解释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消费决策。
效用理论为经济学家提供了研究消费者行为和市场需求的理论基础,也为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五、均衡分析均衡分析是西方经济学中的核心分析方法之一。
均衡分析通过研究市场供求关系的平衡状态,分析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因素和变动情况。
在均衡状态下,供给与需求相等,市场处于一种稳定状态。
通过均衡分析可以预测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变动情况,帮助经济学家和决策者了解市场行为和调整经济政策。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学方法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学方法论经济学方法论探讨了研究经济现象和解决经济问题的方法和原则。
西方经济学历史悠久,秉持着不同的经济学方法论,本文将介绍几种主要的方法论,包括决策理论、宏观经济学方法、微观经济学方法以及实证与规范方法。
一、决策理论决策理论是经济学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试图研究人们在面对有限资源与无限需求时如何做出决策。
决策理论采用边际分析的方法,即将决策问题分解成多个小步骤,并评估每一步的影响与成本。
决策理论的关键概念包括效用函数、边际效用、风险偏好等。
经济学家通过研究决策行为和决策过程,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决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宏观经济学方法宏观经济学方法着眼于国民经济总体规模和发展趋势,研究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宏观现象。
其核心是宏观经济模型,通过建立数学或统计模型来描述宏观经济运行的规律。
宏观经济学方法运用大量的实证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经济指标确定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
同时,宏观经济学还包括动态优化模型,通过最优化方法来研究经济主体的最优决策。
三、微观经济学方法微观经济学方法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和市场交互作用。
它关注供求关系、价格决定和资源配置等微观经济现象。
微观经济学方法采用边际分析,通过个体经济主体的最优化选择来解释市场经济定价机制。
其中的重要工具包括需求曲线、供给曲线、边际成本等。
四、实证与规范方法实证方法是通过观察和测量数据来验证经济理论的有效性。
经济学家根据实证数据,运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等方法,可以对经济理论提出实证检验和经验论断。
规范方法是基于价值判断和道德准则,旨在为经济政策和经济伦理提供指导。
经济学家通过规范方法来评估经济现象的公平性、正义性和合理性。
总结: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学方法论涵盖了决策理论、宏观经济学方法、微观经济学方法以及实证与规范方法。
这些方法论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工具,帮助经济学家和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经济问题。
通过研究决策行为、国民经济规模和趋势、个体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以及实证检验和规范评价,经济学家能够为经济政策的制定和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学方法论与研究方法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学方法论与研究方法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以研究资源配置与利益分配为核心内容,拥有独特的经济学方法论和研究方法。
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学家们积极探索,逐渐形成了一套科学可行的方法论体系,并且不断创新和完善研究方法。
本文将对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学方法论与研究方法进行全面剖析。
一、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学方法论经济学方法论是指进行经济研究时所依据的基本原则、假设和思维模式。
在西方经济学中,主要有两大经济学方法论流派,即实证主义方法和规范主义方法。
1. 实证主义方法实证主义方法,又称为实证经济学方法,强调对经济现象的实证观察和定量分析。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观察现有的经济现象、整理数据、构建模型,从而分析经济规律和预测经济趋势。
实证主义方法重视现实世界的经验数据,并以经济计量学为主要工具进行研究。
2. 规范主义方法规范主义方法,又称为规范经济学方法,强调对经济现象的伦理、道德和公平性进行评价,旨在为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规范主义方法认为经济研究不仅应该研究经济事实,还应该对经济行为的规范性进行思考和评价。
规范主义方法主要运用伦理学和政治学的理论框架进行经济问题的研究。
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在西方经济学的研究中,经济学家们使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来解答经济学问题。
下面将介绍其中一些常见的研究方法。
1. 数量经济学方法数量经济学方法是指利用数学和统计学的工具,对经济学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数量经济学方法能够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信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预测和推断,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重复性。
这一方法在经济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经济政策评估、市场预测和货币政策制定等方面。
2. 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指通过对真实经济活动进行观察和实证分析,来推断经济现象的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注重对经济现象的客观描述和解释,通常使用的工具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和实验研究等。
实证研究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获取真实的经济数据和现象,但也存在受到个体主观因素影响和样本选择偏差等问题。
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

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导言:西方经济学是指以欧美国家为主要代表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其方法论是指在研究经济现象和问题时所采用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
本文将从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角度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
一、假设理性行为原则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之一是假设人们在经济决策中具有理性行为。
理性行为原则认为个体在面对选择时,会根据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来做出决策。
这种假设可以用来解释人们在市场交易中的行为,以及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然而,理性行为假设也存在局限性,因为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到情感、习惯、社会因素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二、供求理论和市场机制供求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的基础之一,它认为市场上的价格和数量是由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决定的。
西方经济学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认为自由市场能够有效地分配资源和调节经济活动。
市场机制通过价格信号和利润动机,使各个经济主体在市场中进行交换和协作,从而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
然而,市场机制也存在失灵的可能,例如市场垄断、外部性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市场无法实现最优的资源配置。
三、边际分析和效用最大化边际分析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工具之一,它研究个体在面对选择时,对额外单位的收益或成本的变化作出的反应。
边际分析认为个体在追求效用最大化时,会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原则进行决策。
这意味着个体会在边际效用下降的情况下停止增加某项活动,以达到效用最大化的目标。
效用最大化的思想在微观经济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消费者选择、生产要素配置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四、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强调运用数学和统计等工具来分析经济问题,以此提高经济理论的严谨性和预测的准确性。
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它们可以帮助经济学家建立和检验经济模型,从而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经济政策评估、市场预测、金融风险分析等方面。
五、制度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近年来涌现的两个新兴分支。
西方经济学流派

D 甲状旁腺素分泌太多 为尽快明确霍乱诊断,首 2020 年《乡村医生》备考试题含答案 (3)本资料含单选题 80 题,每小题有五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 1.甲状腺机能低下是由于 ( )A 甲状腺素分泌太少B 甲状腺素分泌太多C 甲状旁腺素分泌太少 E 肾上腺素分泌太多【答案】 A 2.下列关于卵巢的叙述,错误的是A 、 有生殖和内分泌功能B 、 成人妇女的卵巢约 4cm x 3cm x 1cm 大小C 、 外侧是骨盆漏斗韧带D 、 内侧是卵巢固有韧带E 、 卵巢表面有腹膜【答案】 E3.女性, 42岁,因无痛性腹泻 8 次伴呕吐胃内容物,于 8 月 25日急诊入院,先应做的检查是A 、血常规加大便常规B 、呕吐物培养C 、 血培养D 、 粪便直接悬滴镜检和制动试验E 、血清学检查【答案】 D4.以下不属于签约服务重点内容的是 :( )A. 预约大医院专家会诊B. 全家人健康管理C. 家庭成员急救训练D. 家庭养生保健E. 旅游咨询【答案】 A 5.补充体液累积损失量时,下列错误的是A 、 等渗性脱水用1/2张含钠液B 、 高渗性脱水用1/2张含钠液C 、 低渗性脱水用 2/3张含钠液D 、 高渗性脱水用1/3张含钠液E 、 首先补含钠液【答案】 B 6.老年人消化系统的变化表现为 ( )A 胃酸分泌增多B 胃蛋白酶原增多C 钙的吸收增多D 木糖的吸收增多E 血液检测球 /白比值增高【答案】 E7.对于子痫的描述恰当的是A 、 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最严重阶段B 、 与是否定期做产前检查关系不大C 、 于分娩期发生者占绝大多数D 、 先为全身肌强烈抽动,随后全身肌强直E 、 每次抽搐约持续 5分钟【答案】 A 8.以下疾病可引起关节痛的是A 、 风湿病B 、 感染性疾病如化脓性关节炎D 血液中双糖的含量3 天内抽搐4 次,醒 C 、 代谢性疾病如痛风D 、 系统性红斑狼疮E 、 以上都是【答案】 E9.血糖是指( ) A 血液中糖类的含量B 血液中果糖的含量C 血液中多糖的含量 E 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答案】 R10.小儿 8个月,突然抽搐,持续 2 分钟,发作时意识不清,自行缓解,不伴发热, 后活泼如常,血钙为 1.73mmol/L ,血糖 4.0mmol/L ,考虑诊断为A 、低血糖B 、 化脑C 、 婴儿痉挛症D 、 维生素D 缺乏性手足搐搦症E 、 低镁血症【答案】 D11.下列检查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肯定诊断意义的是A 、胃酸检测B 、 钡餐造影C 、 腹部CTD 、腹部 B 超检查E 、胃镜活检【答案】 E12.诊断浅昏迷最有价值的体征是A 、巴宾斯基征阳性B 、腱反应消失C 、对痛觉刺激尚有反应D 、 瞳孔对光反应消失E 、 克氏征阳性【答案】 C13.关于电接触烧伤的临床表现以下哪项不正确 : () A. 轻者有恶心、心悸、头晕或短暂的意识障碍B. 电流通过人体有“入口”和“出口” ,形成裂口或洞穴C. 损伤常深达肌肉、肌腱、骨周,损伤范围常外大内小D. 深部组织可夹心坏死,没有明显的坏死层面【答案】 C14.医学需要转型,其方向不包括: ( )A. 多学科合作B. 关注病人心理•社会方面的问题C. 医学应该从强调治愈转向强调照顾 .强调预防D. 不重视健康教育•健康促进E. 卫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需纳入人文精神的轨道【答案】 D15.破伤风杆菌产生的毒素入血,引起痉挛的症状称为() A 菌血症 B 败血症 C 脓毒血症 D 毒血症 E 病毒血症【答案】 D16.麻疹前驱期最具诊断价值的表现是A 、皮肤红色斑丘疹B 、上呼吸道卡他症状C、麻疹黏膜斑17.少尿是指: ( A.24 小时内尿量小于 B.24 小时内尿量少于 C.24 小时平均尿量为 【答案】 A)400ml ,或每小时尿量少于 17ml100ml ,或12小时内完全无尿者1500ml 18. 肝硬化失代偿期诊断主要依据是A 、乏力,食欲不振B 、 消瘦C 、 腹胀、腹泻D 、少量腹水E 、肝掌【答案】 D 19 .后头痛的推拿治疗应选用以下哪组穴A. 印堂、太阳、风池、肩井B. 印堂、鱼腰、百会、通天、合谷、涌泉C. 风府、大椎、天柱D. 太阳、头维、下关、角孙、翳风、阳陵泉E. 风池、太阳、头维【答案】 C20.癔症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是A 、行为治疗B 、 镇静药物C 、 抗精神病药物D 、 暗示治疗E 、 抗抑郁药物治疗【答案】 D 21 . 新生儿生后 24 小时出现黄疸,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 、生理性黄疸B 、 新生儿溶血病及宫内感染C 、 新生儿败血症D 、球形红细胞增多症E 、新生儿肝炎【答案】 B22.食管疾病引起呕血,最常见的是 ()A. 食管癌B. 食管炎C. 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D. 食管贲门损伤E. 食管憩室炎【答案】 C 23. 关于革兰染色阳性细菌脓毒症的临床特点,不包括A 、可有或无寒战,发热呈稽留热或驰张热B 、 常有皮疹、腹泻、呕吐C 、 易并发心肌炎D 、 感染性休克发生早,血压下降快E 、 可发现转移性脓肿【答案】 D24.70 岁女性无诱因出现无痛肉眼血尿,下列疾病可能性最大的是A 、 急性肾小球肾炎B 、 急性肾盂肾炎E 、 鼻炎【答案】 CD 、泌尿系结石E、IgA 肾病【答案】C25.高渗性脱水的原因,应排除下列哪一类()A. 断绝水源B•严重腹泻C.高热患者D.尿崩症患者E.高温作业,出汗过多【答案】D26.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特点不包括A、青年男性多发B 、关节囊、肌腱或韧带附着点炎症C、腰骶部隐痛,休息不缓解,活动后症状改善D、可有主动脉炎、虹膜炎等表现E、以突发第一跖趾关节剧痛为主要特征【答案】E27.经络系统中,具有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是:()A.十二经脉B.十五络脉C.十二经别D.十二经筋E.十二皮部【答案】D28.温阳化湿是治疗哪一证型黄疸的主要治法()A.阳黄B .阳黄湿盛于热C.阳黄热盛于湿D.阴黄E.急黄【答案】D29.下列关于狂犬病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由狂犬病毒所致B、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C、急性人畜共患传染病D 、一定有恐水症状E 、病死率几乎100%【答案】D30.肝硬化失代偿期突出的临床表现是A、食管、胃底静脉曲张B 、全血细胞减少C、腹腔内出现漏出液D、皮肤色泽变黑E、消瘦、贫血、营养不良【答案】C31.下列关于运动系统组成的说法哪项正确?()A 由骨组成B 骨骼肌组成C 由骨连结组成D 由骨、骨连结、骨骼肌组成E 由骨、骨连结、平滑肌组成【答案】D 32.下列不属于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生活干预内容的是A、合理膳食B、不需控制肥胖C、戒烟限酒D、心理平衡E、规律起居【答案】B3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不良反应主要是A、头晕B 、咳嗽C 、恶心呕吐D、心悸E、下肢水肿【答案】B34.为防止害虫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需采用的方法是A、采用毒力强的药物B 、复配和交互轮换使用药剂的方法C、采用肠毒型的药物D、采用接触型的药物E、采用阻断蟑害通路的方法【答案】B35.药物与胎儿血浆蛋白的结合率()A.大于母体B.等于母体C.低于母体D.无法确定E .以上全都不是【答案】C36.脑血管病后肢体瘫痪的性质属于A、周围性瘫B、下运动神经元性瘫C、上运动神经元性瘫D、完全性瘫E、不完全性瘫【答案】C37.下列关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描述正确的是A、多数患者无急性肾炎病史B、多数由急性肾炎发展而来C、多数是致病菌侵犯肾小球所致D、多数因治疗不当或贻误治疗引起E、多数由链球菌感染而发病【答案】A38.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主要表现为A、水肿消退B、蛋白尿消失C、血粘度恢复D、血尿消失E、血浆白蛋白恢复正常【答案】B39.经产妇,5年前剖宫产1 次。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方法探讨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方法探讨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经济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其方法论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方法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常见的包括集体主义、个体主义、实证主义、规范主义等等。
本文将围绕这些经济方法展开探讨,以期了解西方经济学中的方法论遵循和选择的背后逻辑。
一、集体主义方法集体主义方法强调个体行为的社会性和集体利益的最大化。
这一方法认为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是不可分割的,个体的行为需要以整体的利益为导向。
在西方经济学中,一些学者采用集体主义方法来分析社会福利、公共产品的供给与分配、社会公正等问题。
集体主义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考虑到社会整体利益及公共产品的供给,但也存在着可能忽视个体自由和个体权益的问题。
因此,在实践中需要权衡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之间的关系,确保经济决策的公平性和效益性。
二、个体主义方法与集体主义方法相对应的是个体主义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强调个体的自主性和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在西方经济学中,很多学者在研究市场经济、竞争、契约等问题时采用了个体主义方法。
个体主义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考虑到个体的选择和行为,突出了经济活动中的个体自由和自主性。
但个体主义方法也可能忽视了市场失灵以及社会公平的问题,因此需要与其他方法相结合,形成综合而全面的分析。
三、实证主义方法实证主义方法强调对经济现象的客观描述和量化分析。
这一方法主张通过观察和实证研究来获取经济规律和模式,从而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性。
实证主义方法在西方经济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强调可量化和可观察的证据,为经济学家提供了研究的基础和方法。
然而,实证主义方法也存在着可能忽视非可观测因素的问题,以及模型的简化和假设的限制等。
四、规范主义方法与实证主义方法相对应的是规范主义方法,它不仅关注经济现象的客观描述,还强调对经济政策的评价和指导。
规范主义方法主张经济学应该不仅仅是一门描述现象和规律的学科,更是一门能够为决策者提供政策建议和解决方案的学科。
西方经济学流派方法论

• 整理:
• 生产性企业:货币的需求理论与对生产资料的需求理论是一致的,对某种 生产资料的需求取决于该生产资料的成本、可替代资料的成本、该生产 资料所能产生的产品价值,即企业对于货币的需求就取决于持有货币的 成本、作为货币替代物的资源的价格、每一美元货币所能产生的产品价 值
西方经济学的六次革命
• 1.第一次革命--古典经济学 • 1776年斯密《国富论》标志着第一次革命的到来 • 全书的思想基础是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财富,并用经济自由
主义去贯通经济学理论,力行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创 立了比较完整的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 • 2.第二次革命--边际革命 • 19世纪70年代,瓦尔拉斯、杰文斯、门格尔提出了主观效用价值 论和边际分析方法,认为商品的价值不是由劳动创造的,而是取 决于主观评价,从而对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和生产费用价值 论提出了质疑
• 3.在经济分析中所广泛采用的政治算术的方法,也就是从个别到 一般的归纳方法,即通过对大量的感性材料和经验事实的数量考 察和比较,从许许多多的个别事实中得出一些一般结论。
• 例:一个专门开采白银的人在一定时间内采掘了20盎司的白银, 另一个专门生产谷物的人在同一时间内生产了20蒲式耳的谷物。 配第认为,在这种条件下,当白银与谷物相比较时,两者的价值 一定相等
•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而且认识到货币在充当价值尺度时, 它本身的价值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货币本身价值的变动, 商品的价格(用货币去表现的商品价值)也会随之变动
• 货币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能与其他商品进行交换
方法论特点
• 1.他第一次系统地讨论了经济学的方法论问题,并由这一方法出 发,试图探讨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经济现象的本质, 由此把经济学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
西方经济学流派

西方经济学流派第一章一.凯恩斯革命的含义否定了以英国剑桥学派为主要代表的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可以自动维持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和谐均衡状况的理论主X和信条,提出了一整套新颖的有效需求理论,并主X通过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积极干预的办法来消除大规模失业,摆脱经济萧条。
背景:1.20世纪20-30年代英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经济大萧条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失灵2.1917年俄国发生了社会主义革命,经过了最初几年艰苦奋斗之后,该国的秩序和经济建设迅好转,影响扩大。
3.要求以财政手段干预经济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思潮二.新古典经济学基本原理1.萨耶定律集中体现了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思想2.市场具有自动调节经济的功能3.利息率是货币市场的调节手段4.工资是调节劳动力市场的有效机制5.货币对于实际经济活动完全不起作用6.政府对社会经济活动不要加以干预费雪交易方程式:(利率越低,货币流通速度越小)新古典经济学认为货币是中性的三.一个小结现代货币主义学派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个稳定函数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一个与利率有关的变量新古典学派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个常数理性预期学派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1四.凯恩斯革命的主要内容理论上:反对萨耶定律,强调总需求对决定国民收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方法上:复活了宏观总量分析方法,抛弃了新古典派的二分法政策上:主X国家通过经济政策,主要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更偏重财政)财政:支出:政府投资非竞争性领域收入:税收、发行证券第二章一.新古典综合派1.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2.代表人物:萨缪尔森、汉森、劳伦斯克莱因3.特征:既在宏观方面接受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也在微观方面接受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4.结合:把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主X的“收入效应”和传统微观经济学的“替代效应”结合把凯恩斯强调的短期分析和古典学派强调的长期分析结合把凯恩斯的政府干预机制和传统市场的自行调节机制结合把凯恩斯的“财政政策”和传统经济学的“货币政策”结合二.混合经济1.含义:是国家干预的,以私人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2.特点:以市场经济为主,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干预经济生活三.菲利普斯曲线1.含义: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化曲线2.政府干预经济:通货膨胀率高,社会繁荣,财政和货币政策收缩通货膨胀率低,社会萧条,财政和货币政策积极3.菲利普斯曲线四.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原因1.微观经济部门供给的异常变动造成了经济“停滞膨胀”2.以微观的财政支出结构来解释3.以微观的市场结构特征来解释五.相机抉择是指政府在进行需求管理时,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前究竟该采取哪种政策措施理论依据:菲利普斯曲线六.如何解决滞涨现象(新古典综合派的政策主X)1.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松紧结合”2.视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微观化3.采用收入政策和人力政策七.需求管理的主要目标: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相机抉择--逆经济风向行事--经济过热时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经济萧条时实行扩X的财政政策第三章一.新剑桥学派(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1.产生:1950年以后2.代表人物: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3.理论渊源: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卡莱茨基的经济理论斯拉法的理论4.特点:主X将凯恩斯的短期、比较静态分析扩展为长期、动态分析反对新古典综合拍回复传统的均衡分析法强调收入分配问题的重要性批判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的边际生产力理论强调货币因素是造成资本主义经济混乱与不稳定的因素更注重经济分析中的规X分析方法的运用二.方法论和理论前提的特点1.坚决主X抛弃均衡概念,树立历史的时间观念2.强调社会制度和阶级分析的方法三.价值论、分配轮斯拉法的分析说明了剩余(国民收入)的生产和商品价值(或生产价格)的形成是由物质生产条件决定的,是一个客观的过程;而剩余的分配则是与社会制度因素和生产关系有关的过程,涉及阶级之间的利益关系四.斯拉法理论体系的特点产量决定于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关系,而不是决定于市场供求之间的相互作用,但是价格却不决定于生产技术,而是决定于雇主与工会之间的谈判所议定的工资和利润之间的消长五.经济增长理论( )Y为国民收入,W为工资总额(劳动者收入),P为利润总额(财产收入),S为储蓄总额,Sw为工资总额中储蓄所占比例(劳动者的储蓄倾向),Sp为利润总额中储蓄所占比例(财产所有者的储蓄倾向),I为投资总量`六.新剑桥学派对停滞膨胀的解释卡尔多把经济部门分为三类1.初级部门:为工业提供必要的基本供应品,如食品、燃料2.第二级部门:加工业部门:它提供投资品或消费品3.第三级部门:提供辅助服务部门(如运输或销售、或各种专门技术)、欣赏性服务部门卡尔多认为停滞(通货膨胀)的原因是:生产部门之间的比例失调第五章新凯恩斯主义学派: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斯蒂格利一.新凯恩斯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继承(一致点):1.劳动市场上经常存在着过剩劳动供给2.经济中存在着明显的周期性波动3.经济政策在绝大多数年份中是重要的发展(差别):新凯恩斯主义在分析中引入了原凯恩斯主义所忽视的厂商利润最大化和家庭效用最大化的假定,吸收了理性预期学派所强调的理性预期假设,试图给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奠定微观基础二.黏性理论名义价格粘性论、实际价格粘性论、名义工资粘性、实际工资粘性三.名义价格粘性论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商品价格之所以会有粘性,是因为有些因素阻碍了价格的调整和变动,这些因素来源于经济人的近乎理性的行为、市场的不完全性和信息的不对称。
西方经济学流派重点复习

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供给学派一、含义:供给学派又称弹性学派、供应学派、供给面经济学等,是20世纪70年代主要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
供给学派和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同属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大家庭。
二、产生背景:➢70年代西方经济出现生产呆滞、失业严重,同时物价持续上涨的“滞胀”局面.➢它的基础理论只是为了反对凯恩斯的刺激社会需求的政策而提出复活萨伊定律,“供给能创造自己的需求”,以增加供给、提高生产率来促进经济增长的主张.➢滞涨阶段,美国共经历4次经济危机,1970.11,1975。
5,1980.7,1982.11。
三、主要特征:➢强调供给而不是需求;➢强调重视萨伊定律,相信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机制;➢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反对凯恩斯刺激总需求的政策;减少税收刺激生产是供应学派全部理论的精髓。
四、代表人物:➢激进的供给学派(认为高税率是根源)✓罗伯特·蒙代尔✓阿瑟·拉弗-—拉弗曲线✓保罗·罗伯茨——相对价格理论➢温和的供给学派(认为财政赤字是根源)✓马丁·费尔德斯坦五、思想渊源:➢继承古典的宏观经济分析➢重农学派:重视生产六、主要内容:➢拉弗曲线:供应学派认为,供给不足的根源在于经济中缺乏利益刺激,而利益刺激减弱又归因于政府实行了高税收的政策。
因此,政府的高税收政策是万恶之源。
✓拉弗等人认为,减税可以直接产生两方面的效应:(1)减税等于增加了企业和个人的税后收入,边际收益增加后,企业生产者可以增加投资,扩大生产的积极性,私人投资者和工人可以提高多工作、生产、储蓄、投资的积极性,从而起到扩大产量的效应;(2)减税在刺激供给增加、生产规模扩大的同时,扩大了税收面,从而能够使政府在较低的税率下征收到较广的税收,使税收总收入增大并超过高税率下的税收收入。
➢相对价格理论:✓在拉弗曲线分析的基础上,供应学派的另一个重要人物罗伯茨提出了他的“相对价格”理论。
✓从税率(主要是边际税率)、税收弹性对相对价格的影响,进而说明高税率对人们的消费、储蓄和投资及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最终对美国经济所产生的危害.✓他认为,边际税率越高,则劳动越多、收入越多的人就越吃亏.这是对勤奋工作者的惩罚,对储蓄和投资者的“敲诈勒索”。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学原理与方法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学原理与方法论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拥有着严密的理论框架和独特的方法论。
在西方经济学中,经济学原理起到了核心的作用,而方法论则是分析和研究经济现象的基础。
本文将详细探讨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学原理和方法论,并分析其对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经济学原理1.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西方经济学中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之一。
根据供求关系,市场上的价格和数量是由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所决定的。
当市场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上涨;反之,价格下降。
供求关系描述了市场中买卖双方的决策行为和市场价格的形成过程。
2.边际效应边际效应是指经济决策对最后一单位(或边际单位)资源的使用效果。
在西方经济学中,边际效应理论被广泛运用于解释个体和企业在资源配置方面的行为。
边际效应理论认为,一种资源的边际效益递减,即在资源投入一定的单位后,其所带来的效益会逐渐减少。
3.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由于选择某种经济活动而放弃的其他可行选择所带来的成本。
西方经济学认为,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每一次资源的选择都是一种机会成本。
通过比较各种选择的机会成本,个体和企业可以做出最优化的决策。
4.效用理论效用理论是描述人们对商品或服务满意程度的经济学原理。
根据西方经济学的效用理论,人们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会根据其带来的效用和自身的需求程度做出决策。
效用理论对解释消费者行为和市场需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经济学方法论1.规范与实证西方经济学在方法论上注重规范与实证相结合。
规范经济学关注推导出的原则和理论,以指导经济政策决策。
实证经济学则通过观察、实证和定量分析,从实际数据中得出结论。
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使得经济学研究更加客观和可靠。
2.数理经济学数理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运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建模和分析。
通过数理经济学的方法,经济学家可以更准确地分析经济问题,推导出更具有预测性和解释性的结论。
3.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西方经济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数据,对经济现象进行实证检验。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学方法论研究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经济学方法论作为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探讨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以及其在现实经济问题中的应用。
本文将从历史回顾、主流方法和新兴方法三个方面探讨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学方法论研究。
一、历史回顾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亚里士多德、托马斯·阿奎那以及其他经济学思想家对经济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然而,西方现代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主要起源于十八世纪的启蒙时代。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他提出了经济学研究应该依靠观察和实证研究的方法。
随后,马歇尔、罗宾逊等经济学家对经济学方法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发展。
二、主流方法在西方经济学中,主流的方法包括了实证主义、数理经济学和组织经济学等。
实证主义强调对经验和观察数据的重视,试图通过收集、整合和分析大量的经济数据来解释经济现象。
数理经济学则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来建立经济模型和分析经济关系。
组织经济学关注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产业组织,研究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和策略。
三、新兴方法除了传统的主流方法,西方经济学中还出现了一些新兴的方法。
行为经济学是其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关注人们在经济决策中的行为特征和心理机制。
进化经济学则将生物进化理论应用到经济学领域,研究经济制度和市场在演化过程中的性质和特征。
实验经济学通过实验方法来研究经济现象,为经济理论提供实证验证。
结语综上所述,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包括历史回顾、主流方法和新兴方法。
经济学家们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完善和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为解决现实经济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也将继续深入并产生新的突破,为经济学科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个主要流派。
这些流派代表了不同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对于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个主要的西方经济学流派,并探讨它们的特点和观点。
一、古典经济学流派古典经济学流派是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代表人物为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
古典经济学发端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在古典经济学中,强调市场机制和自由放任原则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斯密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概念,即市场会自动调节供求关系。
李嘉图则主张劳动价值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对于国际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
古典经济学流派的主要特点是理性、自利和市场优化。
二、新古典经济学流派新古典经济学流派是20世纪经济学的重要发展之一,代表人物有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威廉·斯坦利·杰文斯等。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个体行为的理性和效用最大化。
他们将经济分为不同的市场,通过供求关系和价格来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佳化。
新古典经济学流派引入了边际分析和均衡理论,为后续经济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凯恩斯主义流派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出现的经济学流派,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领导。
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他们认为市场机制并不总是能够有效调节经济波动,政府需要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增长。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理念是总需求决定总产出,通过政府支出刺激经济增长。
四、新古典合成流派新古典合成流派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出现的经济学流派。
这一流派试图综合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观点和新古典经济学的供给侧观点,以更好地解释经济现象和制定政策。
新古典合成流派强调市场在短期中可能存在失灵,但在长期中会自动恢复平衡。
他们认为政府政策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有限的,供给侧改革和市场自由仍然是实现长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五、新制度经济学流派新制度经济学流派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出现的经济学流派,由戈登·图洛克和奥利弗·威廉姆森等人提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批判了马歇尔的厂商理论以及完全竞争模式,重新检验古典经济 学价值理论与收入分配理论。它与琼罗宾逊的"资本积累论一起推
动了新剑桥学派即新李嘉图学派的形成,在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
3)商品的价值量、劳动生产率、劳动分工之间的关系 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同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变化,劳 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减少;劳动生产率下降,单位商品价 值增加。----一定时间内劳动量所产生的价值一定 价值量的确定上区别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一定时间的复杂劳动, 可以折算为若干倍的简单劳动
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方法论
西方经济学的六次革命
• 1.第一次革命--古典经济学 • 1776年斯密《国富论》标志着第一次革命的到来 • 全书的思想基础是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财富,并用经济自由
主义去贯通经济学理论,力行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创 立了比较完整的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 • 2.第二次革命--边际革命 • 19世纪70年代,瓦尔拉斯、杰文斯、门格尔提出了主观效用价值 论和边际分析方法,认为商品的价值不是由劳动创造的,而是取 决于主观评价,从而对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和生产费用价值 论提出了质疑
学派,以奥地利学派的门格尔为代表;一个是以数学为分析工具 的数理学派,以杰文斯和瓦尔拉斯
• 3.第三次革命--凯恩斯革命
• 20世纪30年代 凯恩斯 《通论》
• 凯恩斯与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决裂,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对传统 的新古典经济学体系进行了颠覆性的变革,使经济学的视野从以 自由放任为基础的微观经济学均衡价格分析中开拓出来,创立了 以有效需求理论为基础的国家干预的宏观经济学思想。
• 货币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能与其他商品进行交换
方法论特点
• 1.他第一次系统地讨论了经济学的方法论问题,并由这一方法出发,试图探讨社会 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经济现象的本质,由此把经济学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
• 凯恩斯反对代表新古典经济学传统理论观念的萨伊定律,强调总 需求对决定国民收入水平至关重要的作用
• 4.第四次革命--货币主义 • 在古典经济学中,学者认为供给创造需求,总供给恒等于总需求,
所以资本主义是均衡的,在这种均衡的经济中,货币是中性的, 货币对于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般的物价水平上。凯恩斯否定 了供给创造需求,认为是需求创造供给,资本主义经济不会自行 达到均衡,货币对经济的运行具有实质上的影响,经济体系更不 会总是在充分就业的产量水平上运行。所以凯恩斯主张政府采用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于经济进行干预。
• 创建了效用价值论,发现了边际效用递减原理。这些概念和原理 成为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同时也是宏观经济学进行总量分析的前 提和基础。
• 此时,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在数量的资源的约束内如何找 到满足或实现消费者和生产者收益最大化的均衡点的问题
• 经济学文献开始出现了数学公式、联系方程等 • 后来的边际学派分为两派:一个是以心理学为分析基础的心理学
• 弗里德曼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不稳定,主要是因为货币因素 的扰动造成的,货币是支配资本主义经济中产量(就业和物价变动
• 的唯一重要因素)因此,经济学的主要问题是货币问题
• 弗里德曼认为: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经济只能起 负面作用,只有回到古典经济学去,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与 适当的货币政策才能稳定经济,让市场自动调节机制充分发挥作 用,实现充分就业
•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人们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都具有最大化自己 利益的行为和理性预期,提出了理性预期假设以及自然率假说(政 府行为的可预测性)
古典经济学---威廉配第
1.价值论--《赋税论》 1)商品价值来源于劳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自然价格:价值,即与商品价值相一致的价格,生产商品与实际需要的劳 动数量一样的商品价格------供等于求时的商品价格---分析其他问题的基础 政治价格:指按生产商品时“超过实际需要的劳动数量而实际耗费的劳动 数量和多余开支所需要的费用来计算的商品价格----供大于求时由市场决定 的商品价格。 2)价值的决定,各种商品价值权衡比较的基础问题。商品价值=由生产商 品所需要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各种商品价值权衡的基础就是劳动时间
被称之为第五次革命
• 第六次革命---理性预期 • 20世纪70年代后,出现的滞涨现象 • 理性预期学派批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
凯恩斯主义所宣扬的经济总量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固定关系是不存 在的(如菲利浦曲线);二是夸大了政府干预的作用;三是忽视 了理性预期的作用,这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最重要缺陷
4)评定价值的两种自然单位和工资决定价值 两种自然单位:土地和劳动 所有物品都是由这两种单位来进行价 值评定
工人的工资来决定商品的价值,也就是用劳动力的价值来决定商品 的价值。
• 分配论---工资、地租、利息和土地的价格 • 工资依据:工资的自然基础就是工人为了“生存、劳动和传种接
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工资等于维持工人最低限度生活 资料价值 价值量的决定取决于自然的条件 • 地租:是收获景(土地总产品)减去种子(代表全部生产资料)和劳动 者的生活资料以后的剩余产品,即农业总产品价值扣除了生产费 用后的余额 地租(M)=收获量(p)-种子(c)-工资(v) • 利息和土地的价格:利息是“货币的租金”,是货币所有者在出 借货币给别人期间,由于自己不能随便使用货币而向借入者索取 的补偿
土地价格看作是预先获得的一定年数的地租。例:一块土地的价格 等于21年地租的总和
• 货币论:
• 货币价值的实体就是劳动。货币(金银)和其他商品一样都是劳动 的产物----二者有价值的基础就是都含有劳动
货币是一切商品的等价物
•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而且认识到货币在充当价值尺度时, 它本身的价值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货币本身价值的变动, 商品的价格(用货币去表现的商品价值)也会随之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