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城市化得变迁 97-2003 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阳师范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安阳的城市变迁
作者孙雨
系(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专业地理科学(城镇管理)
年级 09 级
学号 091306039
指导教师蒋冰华
日期2013年 4月10日
安阳的城市变迁
孙雨
(安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河南安阳 455000)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放开了对人口流动的控制,大量农民工流向了城市,第二、三产业不断发展,城市的范围扩展,这些都加快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
同时,安阳这座古老的城市也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展现着他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活力。
我国城市化的变迁给中国的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带来了一些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本文就以安阳的城市化变迁着手,利用图表分析等方法,分析讨论其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影响。
希望借此论文对家乡安阳尽自己的一份力。
关键词:城市化;人口变迁;可持续发展;产业变迁
1.城市化的定义
城市化也有的学者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数量、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城市化定义包括五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乡村不断地转化为城市并最终为城市所同化;第二个层次是乡村本身内部的城市化;第三个层次是城市自身的发展,即所谓的“城市的城市化”;第四个层次是作为各个学科领域研究对象的城市化,比如:人口城市化、地域城市化、景观城市化、工业化城市化和生活方式城市化等;第五个层次是最抽象意义的城市化,即作为城市化整体运动的城市化。
1.1城市化所包含的内容
城市化的内容包括:经济城市化、空间城市化、人口城市化。
城市化的过程就是这个三个方面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过程。
城市化并不仅仅是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也不仅仅是城市数量的增加,他还包括人们的道德意识、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等各方面向城市的逐渐转变。
2.安阳概况
2.1地理位置
安阳位于河南省的最北部,地处山西、河北、河南三省的交汇点。
西倚巍峨险峻的太行山,东联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
现辖一市、五县、四区、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旗渠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安阳中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九个省级产业集聚区。
东经113°37′至114°58′、北纬35°12′至36°22′之间,地处晋、冀、豫三省交汇处,西依太行山脉与山西接壤,北隔漳河与河北省邯郸市相望,东与濮阳市毗邻,南与鹤壁、新乡连接。
西部为山区,东部为平原。
2.2安阳历史
河南省安阳市(Anyang)是闻名世界的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所在地、汉字之都、甲骨文之乡、《周易》的诞生地、上古颛顼安阳风景(20张)帝喾二帝陵墓所在地、魏王曹操墓所在地、隋唐著名的瓦岗寨起义地、精忠报国民族英雄岳
飞故里、红旗渠精神发源地。
安阳同时也是中原城市群、中原经济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约前14世纪,商王盘庚自奄(今山东曲阜)迁都于殷(今安阳市区小屯村),安阳遂为殷商国都。
殷商王朝,在此历8代、12王。
前11世纪,周武王姬发率诸侯之师,与商纣王战于牧野(今鹤壁淇县西南),纣王兵败自焚,殷亡。
周灭殷后,分畿内地为邶、鄘、卫3国,安阳隶属卫。
魏文侯七年(前440年),建都于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三台村以东一带),以西门豹为邺令,安阳为都畿之地。
春秋时,先属卫,后属晋,称东阳。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行郡县制,始置安阳县,隶属邯郸郡。
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先后建都于邺,北周大象二年(580年),杨坚辅政,相州总管尉迟迥不服,发兵讨杨坚兵败自杀,杨坚下令焚毁邺城,并徙相州、魏郡、邺县治所及邺民于邺南40里之安阳城,安阳城遂为相州、魏郡、邺县治所。
隋大业元年(605年),废相州,存魏郡,治安阳,领11县。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复改魏郡为相州,领8县。
宋初,相州隶属河北西路,并置彰德军节度。
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彰德升为府,领5县。
明、清亦称彰德府,领6县1州(磁州)。
民初,沿清制。
1932年10月,国民政府在省下设区,安阳为河南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领11县,直到1949年5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为止。
1949年8月1日,成立平原省,安阳为省辖市。
1952年11月30日,撤销平原省,安阳市划为河南省,仍为省辖市。
截至2011年6月1日,安阳市辖4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全市共有43个街道、46个镇、46个乡。
其中林州市和滑县现在被定为扩权县。
3安阳的历史变迁
3.1古安阳
3.1.1殷墟
作为商代晚期的国都,殷墟依托洹河,地理位置优越,形成了以宫殿宗庙区为中心的环形、分层、放射状分布的总体规划形式,体现出了一个高度繁荣都城的宏大气派。
濒河而建的殷墟宫殿建筑以土木为主要建筑材料,形制多样,对中国古代的宫殿宗庙建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以宗族为单位的民居,成片分布,并铺设了陶制排水管道,其聚族而居、聚族而葬的形式,一直延续至今。
通过发掘表明,殷都已经有了明显的分区,各区具有各不相同的功能。
由于洹河从城市中心穿过,自然地把都城分为河南、河北两大部分。
洹河南岸的小屯村东北地为宫殿宗庙区。
北边和东边都有洹水环绕,不仅取水方便,而且可起防护作用。
这里地势较高,是理想的建都场地。
宫室宗庙区又可分为三部分,北部可能是王室的居住地。
中部南北约长200米,有大小基址21处,布局比北部整齐,推测应是处理政务的地区,也是王室的核心部分。
南部规模小,有大小基址17处,以北端方形基址为全组的中心。
它的前部以两个南北长,东西狭的条状基址对峙左右。
期间有一座横列的基址,可能是门址。
其他较小基址对称排列于两侧方形基址之上。
由此可见,都城的宫室是陆续建成的,并且用单体建筑,沿着子午线大体一致的纵轴线,有主有从地组合为较大的建筑群。
在殷墟考古中,发现了一条呈南北走向,宽约9米,长约280米的商代道路。
据推测,当时道路车辆已经可以双向行驶,这表明,3000多年前的商朝人已经有了明确的道路功能规划意识。
3.1.2邺城
春秋齐桓公时期,在今安阳城北筑邺城。
战国初年邺地属魏。
西汉置魏郡,郡治在邺城。
东汉末年曹操夺取邺城,将之营造为事实上的政治中心。
其后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皆定都于此。
直至北朝末年,邺地不仅是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是当时全国最富庶繁华的地区,邺城也成为最著名的大都会。
安阳邺城邺城的规划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上有重要意义。
它继续了战国时期以宫城为中心的规划思想,功能分区明确、结构严谨,主要道路正对城门,干道丁字形相交于宫门前,把中国古代一般建筑群的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手法扩大应用于整个城市。
在城市空间布局上,它前承秦汉后启隋唐,开创了城市中轴对称布局之先河。
曹魏营建邺都时,前承秦汉,既吸取了秦咸阳、汉长安城市空间布局杂乱无章、穿插无序的教训,又借鉴了东汉末年国都洛邑的做法。
城池为严格的长方形,中部以一条主要干道作为城市的中轴线,连接东西两座城门,将城区分为南、北两部分。
轴线以北地势较高,为内城,主要建筑宫殿、官署和苑囿,宫殿巍峨,庄严对称;轴线以南为外城,是居民、商业、手工业区。
轴线关系清晰,城市空间结构合理。
邺城把中国古代一般建筑群的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手法扩大应用到整个城市,是一个功能分区明确、结构严谨的城市,这种布局形式对此后的都城规划,如隋唐长安城、日本的平城京(今奈良西)、明清北京城都有很大的影响。
在城市路网架构上,它首创干道与皇宫丁字交会新格局。
道路,作为城市的骨架,它不但是城市的交通命脉,也决定着城市的架构特色。
在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古代城市的路网架构,采取棋盘式布局,运用纵横交错“井”字形结构,严谨方正。
曹魏邺都的道路架构,以皇宫王室为中心展开。
城市南北主干道面对皇室宫殿,在皇宫门前与城市东西干道形成了丁字交会,既凸现了皇室宫殿在城市中居高临下、俯视全城的显赫位置,又彰显了皇权至高无上、尊统于一的等级观念,也方便了交通的疏导和人流的畅通。
同时,在道路等级上,按其所承担的功能,可分解为主干道、干道、次干道、支道等多种类型,可称得上是我国封建统治阶级的正统道德伦理观念和道路功能相融合的经典杰作,这种道路架构一直影响到以后各朝各代都城的路网建设。
三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造就了古色古香的安阳,从安阳的发展历史上来看,他的城市构架从殷商时代就已经形成,城市出现了明显的分区,商业区与生活区分区明显。
这为以后的城市发展做了铺垫。
4.安阳老城
4.1古城
安阳古城历史悠久,完整的古城格局、典型的传统民居和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使古城安阳独具特色,成为中国古代中小城市的典型代表。
安阳古城始建于后魏天兴元年(公元398年),增筑于宋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周围19里;明洪武初年(公元1368年)改筑,周围9里113步,原有城墙高2.5丈,厚2丈,外砖内土,筑有4个城门。
门上各建楼,又有角楼4座,底楼40座,警辅62座。
古城原型制规整,城方墙坚,地势呈龟背型,城墙外有护城河,城墙内有马道。
城内街道布局具有中国典型的古城风貌,以南北大街为中轴线。
九府十八巷,七十二胡同纵横交错,庙、塔、楼、阁布置相宜,南北大街上钟、鼓楼跨街而立,两白塔对称分列古城南北,城隍庙雄震中央,城东高阁寺拥台高踞,城西文峰塔伞罩高悬,民宅庭院深深,九门相照,整个古城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古朴典雅,构成了安阳古城特有的天际轮廓线,以中国古代府城典范载入城市规划可教书。
安阳古城后于明化十三年(1477年)、康熙十六年(1677年)、雍正七年(1729年),几次重修或修补,清代安阳古城格局如图所示: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元月,又辟小西门以便利交通、繁荣市场、建设新安阳,故名新安门,这样安阳古城共有5门。
4.2老城
1949年5月6日安阳解放时,于今辉府胡同和小东门两处炸开城墙,形成通道。
解放后,城墙逐渐被拆除,直至1960年代初,只剩下东南、西南两个城角。
至1900年代初,古城风貌尚未大变。
1993年经市文化局组织古城调查时,完整和比较完整的四合院尚有461处,道路系统也仍保留旧有格局。
4.3美丽安阳梦——“安阳都市区建设实施方案”
4.3.1安阳都市区概念
安阳都市区是以主城区为核心,以发达的交通体系为依托,以城市组团和卫星城为基本单元,以“做强中心,优化组团,提升卫星城,培育中心镇,建设新社区”为发展路径,以科学规划和一体化政策为指导,促进各功能区间相互联系与协作,构筑功能布局合理、空间利用高效、产业特色突出、社会和谐友好、人民富裕文明、辐射带动能力强劲的现代化都市区。
建设安阳都市区,是切实落实《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建设中原经济区区域中心强市的需要,是顺应现代城市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现实需要。
建设安阳都市区有利于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实现主城区与周边区域优势互补、互惠合作,形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经济区域,促进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
规划到2020年,全市总人口达到640万人,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6%。
主城区人口规模达到190万左右,建成区面积达到210平方公里左右。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安阳人民不再仅仅局限于这样一个生活圈子,城市急切的需要扩建,市委市政府做了“安阳都市区建设实施方案”,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4.3.2总体框架
“三区三城、四组团、两卫星城、18个中心镇、800个新型农村社区”。
“三区三城”:中心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安阳新西区、安东新城、安汤新城、洹北新城。
“四组团”:水冶组团、汤阴组团、内黄组团、柏庄组团。
“两卫星城”:林州市、滑县县城。
4.3.3六大推进举措
做强做大主城区,强化主城区增长极作用;优化四大城市组团,加快与主城区融城发展;积极推进两大卫星城建设,提升其区域综合服务能力;加快培育中心镇,引导农村人口、产业就近转移;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构建新型工业化基地。
4.3.4六大支撑体系
构建综合交通支撑体系、构建绿色生态支撑体系、构建基础设施和能源支撑体系、构建文化旅游支撑体系、构建公共服务支撑体系、构建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体系。
4.3.5安阳都市区空间布局
(一)空间范围
安阳都市区包括安阳县、汤阴县、内黄县、滑县、林州市五县(市),文峰区、北关区、殷都区、龙安区四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安阳新区。
规划总面积7413平方公里。
(二)总体空间结构
以“1+4+2”(主城区+四组团+两卫星城)组团式发展框架为主线,在此基础上将主城区分为三区三城(中心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安阳新西区、安东新城、安汤新城、洹北新城),并向下延伸到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构建“三区三城、四组团、两卫星城、18中心镇、800新型农村社区”的总体框架,形成以主城区为核心、城市组团和卫星城为骨干、中心镇为依托、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础的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具有鲜明安阳特色的网络化新型城镇体系。
1、主城区
主城区由龙安区、文峰区、北关区、殷都区和安阳新区组成,西起龙泉镇,东至白璧镇,北起北关区北边界,南至宝莲寺镇,总面积603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建成区面积规划为370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252万人,由南水北调运河、北关区北边界、白璧镇东边界、羑河围合而成。
主城区是安阳都市区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经济中心。
主城区从空间上分为“三区三城”:
(1)中心区
中心区位于主城区中部,西起京广铁路,东至京港澳高速公路,北起洹河,南至文昌大道,规划建成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60万人。
中心区是主城区的核心功能区,涵盖传统商业中心区、政治文化功能区、中央商务功能区和历史文化名城(安阳古城)核心区。
(2)高新技术开发区
高新技术开发区位于主城区中南部,西起京广铁路,东至光明路以西,北起文昌大道,南到林南高速,规划建成区面积3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25万人。
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以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等现代产业为依托,以高教、科研为支撑,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南部新城区。
(3)安阳新西区
安阳新西区位于主城区西部,京广铁路以西,规划总面积301平方公里。
该片区是以钢铁、化工为主导产业的西部现代工业区,围绕铁路西站建设的物流园区,以北部殷墟大遗址公园和南部自然山水为依托的旅游休闲度假区。
规划建成区面积119平方公里,人口50万人。
(4)安汤新城
安汤新城位于主城区南部,北起南林高速公路,南至汤阴县北外环,西起京广铁路,东至京港澳高速公路,规划建成区面积5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42万人。
定位为以金融商贸、体育文化、旅游休闲、科技研发为主的宜居新城、生态新城。
(5)安东新城
安东新城位于主城区东部,京港澳高速公路以东,规划总面积131平方公里。
依托新东产业集聚区和高铁客运站,规划形成以精密铸造、电子信息、物流为主,产城融合的现代示范新城。
规划建成区面积8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50万人。
(6)洹北新城
洹北新城位于主城区北部,西起京广铁路,东至京港澳高速公路,南起洹河,北起至市区北边界,规划建成区面积39平方公里,人口25万人。
规划形成以洹河为纽带的历史风光休闲游览区和以先进装备制造、高端纺织为主要产业的北部新城。
2、城市组团
在距主城区周围30公里范围内,依托水冶镇、汤阴县城、内黄县城、柏庄镇形成空间相对独立、服务功能完善,与主城区分工合理、优势互补、联系密切的四个城市组团。
水冶组团总面积约118平方公里,规划建成区面积40平方公里,人口30万人;汤阴组团总面积约120平方公里,规划建成区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48万人;内黄组团总面积约108平方公里,规划建成区面积40平方公里,人口35万人;柏庄组团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规划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人口20万人。
3、卫星城
依托滑县县城、林州市区形成功能配套完善的两个卫星城,逐步发展成为中等城市。
滑县卫星城,总面积约300平方公里,规划建成区面积60平方公里,人口50万人;林州卫星城,总面积约390平方公里,规划建成区面积60平方公里,人口50万人。
4、中心镇
将具有一定产业基础、人口规模、区域性综合服务功能的小城镇设为中心镇,发展成为生产生活服务中心,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主要包括滑县白道口镇等18个中心镇。
5、新型农村社区
将全市3260多个行政村规划整合为800个左右的新型农村社区。
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总图——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图
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用地现状图
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区空间管制图
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图
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图5.城市化带来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放开了原有对人口流动的控制,大量农民工流向了城市,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
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城市化是人类进步必然要经过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结构变革中的一个重要线索,经过了城市化,标志着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只有经过城市化的洗礼之后,人类才能迈向更为辉煌的时代。
我们从安阳近几年的城市化水平指标来分析,其指标的公式是:PU=U÷P×100%;式中:U——城市人口;P——总人口。
就安阳的近几年的人口变化情况来看:
年底总人口
单位:万人
全市市区文峰区北关区殷都区龙安区总人口
2002年525.42 76.93 16.83 19.92 639.10
2003年528.66 100.42 34.15 23.33 686.56
2004年531.09 101.26 34.43 23.48 690.26
2005年533.80 101.98 34.70 23.70 694.18
2006年536.64 102.50 34.89 23.82 697.85
2007年539.44 103.04 35.08 23.94 701.50
非农业人口
单位:万人
全市市区文峰区北关区殷都区龙安区非农总人口
2002年97.91 57.08 15.45 19.80 172.24
2003年111.58 65.21 21.73 19.73 218.25
2004年113.12 66.32 22.24 19.91 221.59
2005年115.62 67.13 22.57 20.14 225.46
2006年117.51 67.41 22.69 20.15 227.76
2007年118.89 68.13 23.16 20.37 230.55
由此可计算出2002年PU=172.24÷639.1×100%=27.05%,2003年PU=218.25÷686.56×100%=31.89%,2004年PU=221.59÷690.26×100%=32.10%,2005年PU= 225.46÷694.18×100%=32.48%,2006年PU=227.76÷697.85×100%=32.64%,2007年PU=230.55÷701.50×100%=32.87%
PU指标从2002年至今在不断地增长。
安阳的城市化水平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然而,仅仅看到城市化所带来的丰硕成果而赞叹不已、振臂高呼是远远不够的,城市化过程并不一定是一曲美妙的乐章,像很多进步一样,城市化过程中也夹杂着许多不和谐之音。
正确认识城市化所带来的影响,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认真的予以解决,对我国有着重要的意义。
城市化的三种基本形式有:集中型城市化、分散型城市化、旧地型城市化。
在我国不同时期的不同地区,各种形式的城市化发挥着它们各自的作用。
安阳属于集中型城市化。
通过我们对城市化含义的了解,结合安阳的实际情况,我们就可以认识到其在城市化过程中所带来的一些影响。
(一)集中型城市化
集中型城市化就是农村人口和非农经济活动不断向城市集中。
在这种城市化的过程中,暴露出原有的很多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因素,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
1.旧的户籍制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国所实行的户籍制度在特定时期确实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是,随着经济、政治制度的发展,以及城市化的扩展,这一制度已经成了制约我国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的一个方面[3]。
几十年前,划出的“农村人”
和“城里人”的这个鸿沟已经成了我国农村经济、城镇经济发展的障碍。
众所周知,提高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引导农民进城、促进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
大量人口滞留农村的局面如不尽快扭转,不仅直接制约农民收入的提高、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农村经济的全面繁荣;还将长期抑制农村消费需求的增长,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所以,我国应尽快逐步改变现有的落后的户籍制度,为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
2 .进城外来工的应享受的“国民待遇”难以实现
城市建设创造了大量的建筑业、工业等就业岗位;进城的外来工也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据北京市2003年统计资料显示,进城外来农民工对北京市2003年GDP的贡献率在10%左右。
同时,农民通过进城务工就业学到了各项非农就业技能,感受到了城市文化,领略到了市场竞争,提高了综合素质。
同样,进城务工也是农民提高收入的重要途径。
但是,在实际中农民进城打工却受到很多不合理的限制,而且他们的工资、福利、医疗等都得不到保障。
同样另外一个问题外来工子女入学难的也成为诸多媒体所关注的另一个热点问题。
外来工子女入学问题是关系到社会、国家发展进步的一个长远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外来工的生活、工作,也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很多消极的影响。
如2004年初开始报道的泉州工人严重短缺的情况,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及城市信用产生了很大的不良影响。
《中国青年报》曾经报道,“招工春荒”现象在福建省泉州市2004年再次出现。
原因何在?泉州市有关官员认为:一是有些小企业拖欠工人工资;二是劳动环境差;三是工资待遇低。
创造好的“打工环境”,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政府责无旁贷。
无论是从关怀弱势群体、以人为本的要求出发,还是从经济发展的目标出发,政府都应该拿出切实的行动来。
尤其是在当前打工者尚没有完全组织起来与强势力量进行博弈时,政府的作用更显得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