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无线通信技术概述.pptx
合集下载
《无线通信介绍》课件
![《无线通信介绍》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dd9d49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38.png)
3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物联网将进一步融合进人们的生活,实现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应用。
总结
1 无线通信的优势
无线通信技术具有便捷性、灵活性和大规模覆盖能力,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2 无线通信的挑战
无线信号受限于传输距离和环境影响,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技术水平。
3 未来发展的方向
无线通信将与其他领域的技术相互融合,不断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RFID
RFID(射频识别) 技术通过无线电信号 实现对物品的自动识 别和跟踪,广泛应用 于物流和供应链管理 中。
无线通信的应用
1 移动通信
无线通信技术使移动电话成为可能,并推动 了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2 无线网络
通过无线局域网(WLAN)和无线路由器等 设备,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
3 物联网
结束语
通过本次《无线通信介绍》的PPT课件,相信大家对无线通信的概念、技术 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未来,无线通信将继续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创 造更多可能性。
《无线通信介绍》PPT课 件
欢迎来到《无线通信介绍》的PPT课件。在本次课程中,我们将介绍无线通 信的定义、历史发展以及常用技术和应用。同时,还会探索无线通信的未来 和发展方向。
什么是无线通信
定义
无线通信指通过无线电波或红外线等无线媒介进 行信息的传输和交流。
历史发展
无线通信起源于19世纪末的无线电技术,经过 不断发展和创新,如今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 缺的一部分。
无线通信常用技术
蜂窝网络
蜂窝网络是一种基于 无线通信技术的移动 通信网络,通过将地 理区域划分为多个蜂 窝单元,实现全面覆 盖和高效通信。
宽带通信网技术.pptx
![宽带通信网技术.pptx](https://img.taocdn.com/s3/m/d084e288fd0a79563c1e727f.png)
流媒体技术 (Streaming media)
OTN体系结构 及组网
T-MPLS体系结构 及组网
PBB/PBT体系结构 及组网
5G组网技
2019-11-4
10
4.网络新概念 (6)
软件定义网络SDN 网络功能虚拟化NFV 认知网(cognitive networks)及其体系结构 智慧云网络及其体系结构 大数据及其应用 Centric-x, x=information, data, application,…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或3G CDMA2000 接入及组网
4G LTE(长期演进)
2019-11-4
8
2.宽带网络技术 (10)
宽带高速传输技术(GFP、LAPS等) 高速交换技术 IPv6及其组网技术 光纤信道技术(FC:fiber channel) 网络协议参考模型的对比研究 IPTV及其组网技术 SDH及其组网技术 交换机与路由器的对比研究 宽带移动通信与组网技术 分组网中的时钟恢复方法
电力线传输与接入及组网技术 居民小区中可能的接入及组网技术 家居(家庭)网络(Home Networking)技术 高速以太网GE及组网技术 高速以太网 10/100GE及组网技术 EPON接入及组网技术 GPON接入及组网技术
2019-11-4
7
1.2无线介质(7)
高速WLAN IEEE802.11(a, g)接入及组网技术 高速WLAN IEEE802.16x 接入及组网技术 无线ATM的MAC协议与组网技术 蓝牙技术(bluetooth) 卫星宽带接入及组网技术 3GWCDMA 接入及组网UTRAN (Universal
宽带无线通信技术概述
![宽带无线通信技术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e1d0d84c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29.png)
宽带无线通信技术概述
目 录
• 引言 • 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基础 • 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 • 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宽带无线通信技术是一种利用无线传输方式实现高速数据传输的技术,它具有灵 活性高、无需布线、覆盖范围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宽带接入、物联 网等领域。
宽带无线通信技术是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和应用对于推动信 息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和背景
目的
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原理、特点、应用和 发展趋势,为读者提供关于该领域的全面了解和认识。
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人们对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不 断增加,传统的有线通信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因 此,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普及,网络安 全和隐私保护问题将更加重要,需 要加强相关研究和防护措施。
融合多种通信技术
研究如何将宽带无线通信技术与有 线通信、卫星通信等技术融合,实
现更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宽带无线通信的定义和特点
宽带无线通信定义
高传输速率
宽带无线通信是指利用宽带技术实现的无 线通信,具有传输速率高、传输带宽大、 传输质量稳定等特点。
能够提供比传统无线通信更快的传输速率 ,满足用户对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
大传输带宽
稳定传输质量
具有更宽的传输带宽,可以实现大量数据 的快速传输。
通过采用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和信道编码 技术,提高了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和传输质 量。
用户可在一定区域内自由 移动,保持网络连接不断, 提供更好的移动办公和娱 乐体验。
目 录
• 引言 • 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基础 • 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 • 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宽带无线通信技术是一种利用无线传输方式实现高速数据传输的技术,它具有灵 活性高、无需布线、覆盖范围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宽带接入、物联 网等领域。
宽带无线通信技术是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和应用对于推动信 息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和背景
目的
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原理、特点、应用和 发展趋势,为读者提供关于该领域的全面了解和认识。
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人们对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不 断增加,传统的有线通信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因 此,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普及,网络安 全和隐私保护问题将更加重要,需 要加强相关研究和防护措施。
融合多种通信技术
研究如何将宽带无线通信技术与有 线通信、卫星通信等技术融合,实
现更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宽带无线通信的定义和特点
宽带无线通信定义
高传输速率
宽带无线通信是指利用宽带技术实现的无 线通信,具有传输速率高、传输带宽大、 传输质量稳定等特点。
能够提供比传统无线通信更快的传输速率 ,满足用户对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
大传输带宽
稳定传输质量
具有更宽的传输带宽,可以实现大量数据 的快速传输。
通过采用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和信道编码 技术,提高了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和传输质 量。
用户可在一定区域内自由 移动,保持网络连接不断, 提供更好的移动办公和娱 乐体验。
《宽带无线网络》课件
![《宽带无线网络》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88f3a87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c8.png)
移动办公
通过宽带无线网络,员工可以在 任何地方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实现移动办公。
在线游戏
宽带无线网络提供快速而稳定的 连接,使得用户可以畅快地进行 在线游戏。
宽带无线网络的关键技术
1
5G技术
第五代无线通信技术,提供更快的速度
W i-Fi 6
2
和更稳定的连接。
最新的无线局域网标准,提供更高的速
度和更大的容量。
3
网络虚化
将网络功能从硬件中解耦,提供更灵活 的网络架构和服务。
宽带无线网络的未来发展趋势
物联网的普及
宽带无线网络将支持更多的物联网设备连接,实现更智能的生活和工作。
5G的商用化
随着5G技术的普及,宽带无线网络将迎来更快速度和更广泛的应用。
网络安全的重视
随着宽带无线网络的发展,网络安全将成为重要的关注点,加强网络安全保护。
宽带无线网络提供高速数 据传输,让用户可以快速 访问互联网和下载大文件。
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连接宽 带无线网络,无需使用有 线连接。
3 大范围覆盖
宽带无线网络可以覆盖大 面积地区,满足用户在不 同场景下的上网需求。
宽带无线网络的应用场景
智能家居
利用宽带无线网络,用户可以远 程控制智能家居设备,提高生活 便利性。
宽带无线网络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网络容量问题
随着用户数量和设备的增加,宽带无线网络需要提高网络容量以满足用户需求。
网络稳定性问题
在复杂的无线环境中,宽带无线网络需要解决信号干扰和波动等问题,提高网络稳定性。
隐私保护问题
宽带无线网络需要加强用户数据的隐私保护,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性。
总结和展望
宽带无线网络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将在各个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无线通信技术概述 PPT
![无线通信技术概述 PPT](https://img.taocdn.com/s3/m/449067e3102de2bd960588b1.png)
蓝牙协议的最初版本为IEEE802.15.1,对应于蓝牙1.1实现, 速度为1Mbps,由SIG负责开发,后期又发展了多个版本。
- 21 -
1.3.1 蓝牙技术——特点
蓝牙工作在2.4GHz的 ISM频 段,全球大多数国家ISM频段 的范围是2.4-2.4835GHz。
蓝牙采用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技术,支持异步数据信道、三路 语音信道以及异步数据与同步语 音同时传输的信道。
网络的融合化
包括核心网、接入技术,以及业务的融合 核心网的融合表现为移动与固定网络,通信、计算机与广 电网,以及信息通信网与基于传感器和RFID的物联网融合。
无线通信终端的信息个人化
移动智能终端将是移动智能网与IP技术的进一步融合
无线通信技术的跨行业创新应用
多个学科,如健康、生物、环境、信息之间彼此关联
越洋通信、中距离通信、地 下岩层通信、远距离导航
船用通信、业余无线电通信、 移动通信、中距离导航 远距离短波通信、国际定点 通信 电离层散射、流星余迹通信、 人造电离层通信、对空间飞 行体通信、移动通信 小容量微波中继通信、对流 层散射通信、中容量微波通 信 大容量微波中继通信、数字 通信、卫星通信 卫星通信、对流层散射通信、 微波接力通信、波导通信
- 27 -
1.3.2 WiFi技术——特点
IEEE802.11b的无线电波覆盖半径最 远可达300米,Vivato公司推出的新型 交换机能把目前WiFi无线网络的通信 距离扩大到约6.5公里。 覆盖范围广 传输速度快 IEEE802.11b速度为11Mbps, IEEE802.11a/g为54Mbps, IEEE802.11n为300Mbps。
- 20 -
1.3.1 蓝牙技术——起源
《现代通信技术基础》第8章-宽带网络通信PPT课件
![《现代通信技术基础》第8章-宽带网络通信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f8613cd227916888586d731.png)
返回主目录
.
8.1 宽带网络通信概述
❖ 宽带通信依托综合化、数字化、宽带化、智能化、多样化的 光通信网,向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图像、视频的交互式多 媒体信息服务。宽带的通信质量和能力都远远超越了窄带通 信系统,表现于数据通信能力和图像通信能力等。
返回
.
8.1.1 宽带通信网的发展
1. 数据宽带网络的发展
▪ 8.2.1 接入网概述
▪ 8.2.2 数字用户线(DSL)技术
▪ 8.2.3 光纤接入
▪ 8.2.4 混合光纤/同轴(HFC)接入
▪ 8.2.5 以太网接入
▪ 8.2.6 无线局域网(WLAN)
▪ 8.2.7 宽带无线接入
返回主目录
.
内容简介
❖8.3 宽带核心网技术 ▪ 8.3.1 宽带IP网络组网技术 ▪ 8.3.2 MPLS网络 ▪ 8.3.3 宽带IP城域网 ▪ 8.3.4 IP RAN技术
返回
.
8.2.2 数字用户线技术
❖ 铜线接入技术是利用电话网铜线实现宽带传输的技术,称为 数字用户线技术(DSL),而各种数字用户线技术(xDSL) 则是这些传输技术的组合。
❖ xDSL 采用先进的数字信号自适应均衡技术、回波技术和高 效的编码调制技术,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双绞铜线对的传输 能力。
.
❖ 上行信道:是640 kbit/s ~ 1 Mbit/s的中速传输通道(占据10 ~ 50 kHz的频带),主要用于传送控制信息。
❖ 下行信道:是速率为1.5 ~ 9 Mbit/s的高速数字传输通道(占 据50 kHz以上的频带)。
.
数字用户线技术
2. 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HDSL)
❖ HDSL技术是在两对或多对铜线上实现E1速率(2 Mbit/s)全 双工通信的技术。
.
8.1 宽带网络通信概述
❖ 宽带通信依托综合化、数字化、宽带化、智能化、多样化的 光通信网,向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图像、视频的交互式多 媒体信息服务。宽带的通信质量和能力都远远超越了窄带通 信系统,表现于数据通信能力和图像通信能力等。
返回
.
8.1.1 宽带通信网的发展
1. 数据宽带网络的发展
▪ 8.2.1 接入网概述
▪ 8.2.2 数字用户线(DSL)技术
▪ 8.2.3 光纤接入
▪ 8.2.4 混合光纤/同轴(HFC)接入
▪ 8.2.5 以太网接入
▪ 8.2.6 无线局域网(WLAN)
▪ 8.2.7 宽带无线接入
返回主目录
.
内容简介
❖8.3 宽带核心网技术 ▪ 8.3.1 宽带IP网络组网技术 ▪ 8.3.2 MPLS网络 ▪ 8.3.3 宽带IP城域网 ▪ 8.3.4 IP RAN技术
返回
.
8.2.2 数字用户线技术
❖ 铜线接入技术是利用电话网铜线实现宽带传输的技术,称为 数字用户线技术(DSL),而各种数字用户线技术(xDSL) 则是这些传输技术的组合。
❖ xDSL 采用先进的数字信号自适应均衡技术、回波技术和高 效的编码调制技术,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双绞铜线对的传输 能力。
.
❖ 上行信道:是640 kbit/s ~ 1 Mbit/s的中速传输通道(占据10 ~ 50 kHz的频带),主要用于传送控制信息。
❖ 下行信道:是速率为1.5 ~ 9 Mbit/s的高速数字传输通道(占 据50 kHz以上的频带)。
.
数字用户线技术
2. 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HDSL)
❖ HDSL技术是在两对或多对铜线上实现E1速率(2 Mbit/s)全 双工通信的技术。
无线宽带通信技术_1 概述
![无线宽带通信技术_1 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b28fd6f3f705cc175527096f.png)
37
尤其对新的电信运营商,能够以无线技 术快速低成本地建设自己的接入网,与传统 的电信运营商竞争,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手 段,也是迅速切入市场的有效途径。
38
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工作频率在 3GHz~40GHz,属于微波频段。如LMDS、 MMDS等。 不同频段固定无线接入技术的组网均采 用一种类似蜂窝的服务区结构,将一个需要 提供业务的地区划分为若干服务区,每个服 务区内设基站,基站设备经点到多点无线链 路与服务区内的远端站通信。 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系统一般由三部分组 成:中心站(基站)、远端站、网管系统。
3பைடு நூலகம்
1.1.1 通信技术的总体发展
过去的10多年是通信技术、电信基础设 施建设及电信服务水平飞速发展的黄金十年, 高新技术不断涌现,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服 务模式推陈出新,形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巨 大产业,涌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通信技术。
4
有线通信: 随 着 20 世 纪 90 年 代 中 期 ATM 、 FR 、 DDN网络的大面积建设,电信数据网络市场 彻底告别了X.25时代,开启了一个宽带数据 网络发展与应用的春天。
5
在公众服务领域,无线和移动通信技术 及服务相对有线通信而言可谓是更加轰轰烈 烈,后来居上。 20 世纪 80 年代末的无线寻呼技术及服 务的出现,首次将普通百姓带入了一个移动 通信的时代。
6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以美国的 AMPS 标准和欧洲的 TACS 标准为代表的移动通信 系统,它是模拟体制的移动通信技术。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出现迅速将公众 个人移动通信服务推进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 期。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简称3G)向人们 描绘的是一个空前眼花缭乱的移动通信服务 世界。
9
图1-1 信息网络技术的总体发展历程和趋势
无线通信简介PPT课件
![无线通信简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9a4746d6c175f0e7cd137a3.png)
无线电频率划分表
2020/2/14
可编辑
2.3 电波传播模式
1、水下传播 电波在海水中的吸收衰减随频率升高而增大,
目前仅用于超长波水下通信。
2、地表波传播 又称地波传播。地面吸收衰减随频率升高而增
大。地波传播用于中频(中波)以下频段。
3、对流层视距传播 在低层大气中,利用直射波的传播模式。传播
2020/2/14
可编辑
多径传播
2020/2/14
可编辑
寂静区
解决寂静区问题的办法是低频率、大仰角。
2020/2/14
可编辑
3.4 短波自适应通信
自适应(Adaptive):通信系统具有适应通信 条件变化的能力。
短波通信中可能用到的自适应: 频率自适应
功率自适应 分集自适应 自适应均衡 自适应天线阵列
2020/2/14
可编辑
2.1 简单的无线电通信系统
两个无线电台(对讲机) 信号以无线电波的形式传输 无线电波最重要的参数:
频率 功率
频率需符合国家无线电频谱规划 频率决定了设备(特别是天线)的尺寸
2020/2/14
可编辑
2.2 频率、波长、无线电频段划分
频率(f)就是单位时间(1s)内正弦波变化的次 数,单位Hz
信源编码器
信源
2020/2/14
信道 噪声源 ➢➢频使谱信搬息移带,有 ➢以规模适律拟应性信频,号带以传减 ➢数输少信字要误息信求码加号概密率 ➢➢➢可减基增选少带加件信传冗号输余中无以 的需提冗此高余模可以块靠提性高 有➢可效选性件
解调器
信道译码器 接 收 设
解密器 备
信源译码器
信宿
可编辑
2020/2/14
可编辑
2.3 电波传播模式
1、水下传播 电波在海水中的吸收衰减随频率升高而增大,
目前仅用于超长波水下通信。
2、地表波传播 又称地波传播。地面吸收衰减随频率升高而增
大。地波传播用于中频(中波)以下频段。
3、对流层视距传播 在低层大气中,利用直射波的传播模式。传播
2020/2/14
可编辑
多径传播
2020/2/14
可编辑
寂静区
解决寂静区问题的办法是低频率、大仰角。
2020/2/14
可编辑
3.4 短波自适应通信
自适应(Adaptive):通信系统具有适应通信 条件变化的能力。
短波通信中可能用到的自适应: 频率自适应
功率自适应 分集自适应 自适应均衡 自适应天线阵列
2020/2/14
可编辑
2.1 简单的无线电通信系统
两个无线电台(对讲机) 信号以无线电波的形式传输 无线电波最重要的参数:
频率 功率
频率需符合国家无线电频谱规划 频率决定了设备(特别是天线)的尺寸
2020/2/14
可编辑
2.2 频率、波长、无线电频段划分
频率(f)就是单位时间(1s)内正弦波变化的次 数,单位Hz
信源编码器
信源
2020/2/14
信道 噪声源 ➢➢频使谱信搬息移带,有 ➢以规模适律拟应性信频,号带以传减 ➢数输少信字要误息信求码加号概密率 ➢➢➢可减基增选少带加件信传冗号输余中无以 的需提冗此高余模可以块靠提性高 有➢可效选性件
解调器
信道译码器 接 收 设
解密器 备
信源译码器
信宿
可编辑
无线通信基本技术课件
![无线通信基本技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bdb6d4b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40.png)
技术原理
TDMA将时间划分为多个小段,每个用户使用一 个小段进行通信的多址技术。
特点
TDMA可以提高频谱利用率,但需要精确的同步 和定时控制。
3
应用场景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GSM和IS-136,以及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UMTS。
码分多址接入(CDMA)
技术原理
CDMA使用不同的码序 列对用户进行区分,多 个用户可以在同一频段 上同时进行通信。
无线通信发展
无线通信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 末,从最初的无线电报开始,逐 渐发展到现在的移动通信、卫星 通信、微波通信等领域。
无线通信的种类和特点
无线通信种类
无线通信包括移动通信、卫星通信、 微波通信等,其中移动通信是最为广 泛使用的无线通信方式。
无线通信特点
无线通信具有灵活、便捷、无需线路 等优点,可以实现在不同地点之间的 信息交换,同时也有着易受干扰、稳 定性较差等缺点。
03
无线多址接入技术
频分多址接入(FDMA)
技术原理
FDMA是一种将无线电频 谱划分为多个小段,每个 用户使用一个小段进行通 信的多址技术。
特点
FDMA具有实现简单、稳 定性高的优点,但频谱利 用率较低。
应用场景
早期的移动通信系统,如 第一代和第二代移动通信 系统。
时分多址接入(TDMA)
1 2
应用场景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MIMO和Beamforming 技术。
04
无线通信关键技术
智能天线技术
智能天线技术简介
智能天线是一种基于信号传播方向和相位信息进行信号处 理的技术,能够实现对无线信号的定向接收和发射。
技术原理
智能天线通过在多个维度上接收信号,并利用信号处理算 法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加权合并,以增强所需信号、抑制 干扰信号。
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介绍ppt(48张)
![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介绍ppt(48张)](https://img.taocdn.com/s3/m/988435762cc58bd63086bda5.png)
超宽带的特点
5、定位精度高
➢ 由于脉冲超宽带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因此可以用于各种环境 下的测距和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与信号的频谱宽度直接相关, 频谱越宽,时间分辨率越高。脉冲超宽带发射极短的基带窄脉 冲信号具有很高的定位精度,其带宽通常在数GHz,所以理论 上其定位精度可达厘米量级。研究表明,与GPS全球定位系统 相比,超宽带技术具有更高的定位精度。
➢ 可以应用在:穿墙雷达、安全监视、透地探测 雷达、工业机器人控制、监视和入侵检测、道 路及建筑检测、贮藏罐内容探测等。
(1)
(2)
探地雷达 穿墙成像
墙内成像 监视系统
医疗成像
室内UWB设备辐射掩蔽能好
➢ 超宽带技术可以与现有的其他通信系统共享频谱。超宽带通信 使用的频谱范围从3.1GHz到10.6GHz,频谱宽度高达 7.5GHz,通过发射功率的限制,避免了对其他通信系统的干 扰。从上图 中可以看到,超宽带信号的最高辐射功率为41.3dBm,这仅仅相当于一台个人计算机的辐射。这样在很 低的功率谱密度下共享频谱的方式,在频谱资源非常紧张的今 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也是超宽带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之一.
技术
GPS
Bluetooth IEEE802.11
UWB
定位精度 5-20m
3m
3m
15cm
超宽带的特点
6、保密和安全性能好
➢ 超宽带信号的功率谱密度非常小,淹没在环境 噪声和其他信号中,同时又具有极宽的带宽, 很难被基于频谱搜索的侦测设备检测到。
➢ 同时超宽带系统可以采用多种扩频多址方式, 包括:跳时扩频、跳频扩频、直接序列扩频等, 在接收端必须采用与发射端一致的扩频码才能 正确的解调数据,这使得使非合法用户很难获 取合法用户的传输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 性非常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在公众服务领域,无线和移动通信技术 及服务相对有线通信而言可谓是更加轰轰烈 烈,后来居上。20世纪80年代末的无线寻呼 技术及服务的出现,首次将普通百姓带入了 一个移动通信的时代。
6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以美国的AMPS 标准和欧洲的TACS标准为代表的移动通信 系统,它是模拟体制的移动通信技术。
14
1.1.3 宽带无线通信的概念
➢国际电信联盟报告ITU-R M.2033定义: ✓窄带(narrowband):是指数据传输速 度在100kbit/s以下的通信服务; ✓宽带(wideband):是指数据传输速度 比窄带高,通常可达几百kbit/s; ✓宽带(broadband):是指数据传输速 度在1Mbit/s以上,典型传输速度在 1~100Mbit/s之间。
9
图1-1 信息网络技术的总体发展历程和趋势
10
1.1.2 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背景
➢ 通信市场正在呈现出话音业务移动化,数据 业务宽带化的发展趋势;
➢ 电信网络也正向无线化和宽带化发展; ➢在 以 ITU 和 3GPP/3GPP2 引 领 的 蜂 窝 移 动 通
信从3G到E3G,再走向B3G/4G的演进道路 上,各种无线技术通过相互竞争互相借鉴和 学习,使得宽带无线通信技术不断完善,网 络安全性、实用性不断增强;
16
1.1.4 宽带无线通信的特点
➢大系统容量、高业务速率支持能力,亟待 发展的核心技术领域;
➢世界各国高新技术支柱产业; ➢当前和今后国际学术界及产业界竞争焦点; ➢瓶颈问题突出,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 业务需求旺盛,增长迅猛; ✓ 频谱资源受限,形成瓶颈。
17
➢我国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新一代宽带无线 移动通信网”属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 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确定的16 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
考核:
1.出勤情况+课堂表现:10-20分; 2.作业:10分; 3.闭卷考试:卷面70-80分。
课程学习要求: 掌握宽带无线通信的基本理论与宽带无线通信网络的基础
知识,以及目前宽带无线通信领域的主流标准和新技术。
2
第1章 宽带无线通信技术概述
主要内容: 1.1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 1.2 宽带无线接入概述 1.3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分类 1.4 BWA技术的发展概况 1.5 蜂窝移动通信技术概述 1.6 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11
➢丰富的市场终端支持,整个产业链已逐渐成 熟;
➢政府社会信息化建设需求,加速了宽带无线 通信的发展。
12
截止2012年初,全球手机用户数量达到60 亿,全球有超过1.2亿的互联网用户。
图1-2 移动宽带接入的需求日益提高
13
Data speed
1G
100 M
10 M
1 M 100K
10K
1 K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出现迅速将公众 个人移动通信服务推进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 期。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简称3G)向人们 描绘的是一个空前眼花缭乱的移动通信服务 世界。
7
LTE (Long Term Evolution)技术进一步改 进 和 增 强 现 有 3G 技 术 的 性 能 , 以 应 对 现 有 WiMAX等新兴宽带无线接入(BWA)技术的竞 争。
宽带无线通信技术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3年秋季学期)
课程的基本信息
授课学时:40;学分:2.5。 授课时间:7-16周;考试时间:18周。 教学内容:教材基本内容+补充内容。 教学安排:
1.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基础部分(第1章~第3章):贾敏; 2.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应用部分(第4章~第6章):李卓明; 3.课程总结:2学时。
LTE 采 用 原 计 划 用 于 B3G/4G 的 OFDM 、 MIMO等技术,为3G技术向B3G/4G演进提供了 一个台阶,使3G向4G的演进相对平滑。
8
而与此同时,以IEEE 802.11a/b/g为代 表的WLAN技术,以及以IEEE 802.16为代 表的WiMAX下一代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甚 至还包括以DVB-T、DVB-H为代表的数字电 视地面无线广播技术,如此众多的成熟和即 将成熟的无线通信技术,在不久的将来将共 同组成一个高效、灵活和可靠的无线通信网 络和移动通信网络。
➢正在制定“宽带中国”战略。2012年4月工 信部召开宽带战略全国启动动员会,我国 宽带提速的目标是到2015年末,城市家庭 上网带宽达到20M,农村家庭上网带宽达 到4M。目前宽带中国战略已经上升到国家 层面,具体规划预计在年底正式出台。 18
பைடு நூலகம்
1.2 宽带无线接入概述
1.2.1 接入网的定义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T)关于接入
15
➢FCC(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2010年07月24日为“宽带” 这个词语下了一个定义,FCC认为宽带意 味着下载速率为4Mbps,上行为1Mbps, 可以实现视频等多媒体应用,并同时保持 基础的Web浏览和E-Mail特性。
➢目前的宽带对家庭用户而言是指传输速率 超过1M,可以满足语音、图像等大量信息 传递的需求。
3
1.1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 1.1.1 通信技术的总体发展
过去的10多年是通信技术、电信基础设 施建设及电信服务水平飞速发展的黄金十年, 高新技术不断涌现,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服 务模式推陈出新,形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巨 大产业,涌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通信技术。
4
在有线通信方面,随着20世纪90年代 中期ATM、FR、DDN网络的大面积建设, 电信数据网络市场彻底告别了X.25时代,开 启了一个宽带数据网络发展与应用的春天。
ISDN Voice band
modem
1990 1995
CATV xDSL
VDSL
● LTE (50M/100M)
● W-CDMA/TD-SCDMA HSDPA (14M)
● cdma2000 EV-DO (2.4M)
● W-CDMA TD-SCDMA cdma200
2000
2005
2010
图1-3 固网上的应用在数年后会在移动网上出现
在公众服务领域,无线和移动通信技术 及服务相对有线通信而言可谓是更加轰轰烈 烈,后来居上。20世纪80年代末的无线寻呼 技术及服务的出现,首次将普通百姓带入了 一个移动通信的时代。
6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以美国的AMPS 标准和欧洲的TACS标准为代表的移动通信 系统,它是模拟体制的移动通信技术。
14
1.1.3 宽带无线通信的概念
➢国际电信联盟报告ITU-R M.2033定义: ✓窄带(narrowband):是指数据传输速 度在100kbit/s以下的通信服务; ✓宽带(wideband):是指数据传输速度 比窄带高,通常可达几百kbit/s; ✓宽带(broadband):是指数据传输速 度在1Mbit/s以上,典型传输速度在 1~100Mbit/s之间。
9
图1-1 信息网络技术的总体发展历程和趋势
10
1.1.2 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背景
➢ 通信市场正在呈现出话音业务移动化,数据 业务宽带化的发展趋势;
➢ 电信网络也正向无线化和宽带化发展; ➢在 以 ITU 和 3GPP/3GPP2 引 领 的 蜂 窝 移 动 通
信从3G到E3G,再走向B3G/4G的演进道路 上,各种无线技术通过相互竞争互相借鉴和 学习,使得宽带无线通信技术不断完善,网 络安全性、实用性不断增强;
16
1.1.4 宽带无线通信的特点
➢大系统容量、高业务速率支持能力,亟待 发展的核心技术领域;
➢世界各国高新技术支柱产业; ➢当前和今后国际学术界及产业界竞争焦点; ➢瓶颈问题突出,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 业务需求旺盛,增长迅猛; ✓ 频谱资源受限,形成瓶颈。
17
➢我国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新一代宽带无线 移动通信网”属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 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确定的16 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
考核:
1.出勤情况+课堂表现:10-20分; 2.作业:10分; 3.闭卷考试:卷面70-80分。
课程学习要求: 掌握宽带无线通信的基本理论与宽带无线通信网络的基础
知识,以及目前宽带无线通信领域的主流标准和新技术。
2
第1章 宽带无线通信技术概述
主要内容: 1.1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 1.2 宽带无线接入概述 1.3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分类 1.4 BWA技术的发展概况 1.5 蜂窝移动通信技术概述 1.6 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11
➢丰富的市场终端支持,整个产业链已逐渐成 熟;
➢政府社会信息化建设需求,加速了宽带无线 通信的发展。
12
截止2012年初,全球手机用户数量达到60 亿,全球有超过1.2亿的互联网用户。
图1-2 移动宽带接入的需求日益提高
13
Data speed
1G
100 M
10 M
1 M 100K
10K
1 K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出现迅速将公众 个人移动通信服务推进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 期。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简称3G)向人们 描绘的是一个空前眼花缭乱的移动通信服务 世界。
7
LTE (Long Term Evolution)技术进一步改 进 和 增 强 现 有 3G 技 术 的 性 能 , 以 应 对 现 有 WiMAX等新兴宽带无线接入(BWA)技术的竞 争。
宽带无线通信技术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3年秋季学期)
课程的基本信息
授课学时:40;学分:2.5。 授课时间:7-16周;考试时间:18周。 教学内容:教材基本内容+补充内容。 教学安排:
1.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基础部分(第1章~第3章):贾敏; 2.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应用部分(第4章~第6章):李卓明; 3.课程总结:2学时。
LTE 采 用 原 计 划 用 于 B3G/4G 的 OFDM 、 MIMO等技术,为3G技术向B3G/4G演进提供了 一个台阶,使3G向4G的演进相对平滑。
8
而与此同时,以IEEE 802.11a/b/g为代 表的WLAN技术,以及以IEEE 802.16为代 表的WiMAX下一代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甚 至还包括以DVB-T、DVB-H为代表的数字电 视地面无线广播技术,如此众多的成熟和即 将成熟的无线通信技术,在不久的将来将共 同组成一个高效、灵活和可靠的无线通信网 络和移动通信网络。
➢正在制定“宽带中国”战略。2012年4月工 信部召开宽带战略全国启动动员会,我国 宽带提速的目标是到2015年末,城市家庭 上网带宽达到20M,农村家庭上网带宽达 到4M。目前宽带中国战略已经上升到国家 层面,具体规划预计在年底正式出台。 18
பைடு நூலகம்
1.2 宽带无线接入概述
1.2.1 接入网的定义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T)关于接入
15
➢FCC(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2010年07月24日为“宽带” 这个词语下了一个定义,FCC认为宽带意 味着下载速率为4Mbps,上行为1Mbps, 可以实现视频等多媒体应用,并同时保持 基础的Web浏览和E-Mail特性。
➢目前的宽带对家庭用户而言是指传输速率 超过1M,可以满足语音、图像等大量信息 传递的需求。
3
1.1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 1.1.1 通信技术的总体发展
过去的10多年是通信技术、电信基础设 施建设及电信服务水平飞速发展的黄金十年, 高新技术不断涌现,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服 务模式推陈出新,形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巨 大产业,涌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通信技术。
4
在有线通信方面,随着20世纪90年代 中期ATM、FR、DDN网络的大面积建设, 电信数据网络市场彻底告别了X.25时代,开 启了一个宽带数据网络发展与应用的春天。
ISDN Voice band
modem
1990 1995
CATV xDSL
VDSL
● LTE (50M/100M)
● W-CDMA/TD-SCDMA HSDPA (14M)
● cdma2000 EV-DO (2.4M)
● W-CDMA TD-SCDMA cdma200
2000
2005
2010
图1-3 固网上的应用在数年后会在移动网上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