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道中庸篇_高尚而又高妙的陶渊明

合集下载

陶渊明的诗句5篇

陶渊明的诗句5篇

陶渊明的诗句陶渊明的诗句5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诗句吧,不同的诗句,其语言艺术所表现的语言风格、特点、技巧各不相同。

那么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陶渊明的诗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陶渊明的诗句11、门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酬刘柴桑》2、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归园田居·其二》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杂诗》4、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移居二首》5、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和郭主簿》6、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

——《和郭主簿》7、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责子》8、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

——《形影神》9、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归园田居·其一》10、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拟挽歌辞》陶渊明的诗句21、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2、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饮酒·其五》4、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

5、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6、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7、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8、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

9、人称颜回是仁者,又说荣公有道心。

10、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11、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1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3、人死之后无所知,称心生前当自任。

14、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5、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6、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

——《饮酒·其十三》17、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18、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19、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20、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陶渊明的诗句31、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2、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

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

陶渊明比较著名的诗词

陶渊明比较著名的诗词

陶渊明比较著名的诗词陶渊明比较著名的诗词(精选10首)陶渊明是东晋大诗人,也是中国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

宋代的苏东坡评价陶渊明诗说:“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意思是陶渊明诗歌的风格平实而又繁华,瘦弱却又丰腴。

可以说准确地概括了陶诗的风格。

下面是陶渊明比较著名的十首诗词(精选10首),欢迎阅读!【一】魏晋陶渊明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二】杂诗(十二首之第二首)(陶渊明)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三】杂诗(十二首之第一首)(陶渊明)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四】咏荆轲(陶渊明)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髮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澹澹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後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殁,千载有馀情。

【五】拟挽歌辞其三(陶渊明)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六】饮酒其九(陶渊明)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褛褴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陶渊明·极高明篇_作为“经书”的陶渊明诗文

陶渊明·极高明篇_作为“经书”的陶渊明诗文

一、陶诗为知“道”之言将陶渊明的诗看作是“经书”,这是清代诗评家方东树的“高见”,在评述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一时他指出:(“衰荣无定在”)言不必撄情无常无定之衰荣,惟知其古今皆若此,故但饮酒可也。

以衰为主,以荣陪说,其理乃显。

起笔势峥嵘飞动,后四句明明正说。

……昔人云:读杜诗,当作一部小经书读。

余谓陶诗亦然。

但何必云小也。

①陶渊明之诗天机自运,其言平易而昭明,诚君子之诗也。

其诗乃一知“道”、闻“道”之人精神达到人生“大清明”境界之所言,故其诗中有大量“经”典般得“道”之语!整理这些得道之经典语言,当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陶渊明,为陶渊明诗文的意义与价值进行更准确的定位,亦将为我们进德修业、超越现实生活、升华精神境界提供一份极具可操作性的思想资源。

陶诗之智慧于教化人心、提升精神之价值直可与儒家经典《论语》比肩。

陶诗都是“蚌病成珠”,都来自陶渊明对艰难人生的至高至深体悟的结晶。

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的观察思考是陶渊明诗文的主要特色,许多诗都可以看作是一位哲学家以诗的形式写成的哲学论著。

他于中国古代各思想大家诸如老子、庄子及孔子都有相当的接受,但他又从未重复或囿于这些大家既成的思想;即使他所身处的魏晋玄学时期,他也是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刘大杰先生对陶渊明的人生观、艺术观及哲学思想有极透彻的认识:“陶渊明是魏晋思想的净化者,他的哲学文艺以及他的人生观,都是浪漫的自然主义的最高表现。

在他的思想里,有儒道佛三家的精华而去其恶劣的习气。

他有律己严正肯负责任的儒家精神,而不为那种虚伪的礼法与破碎的经文所陷;他爱慕老庄那种清静逍遥的境界,而不与那些颓废荒唐的清谈名士同流;他有佛家的空观与慈爱,而不沾染一点下流的迷信色彩。

因此我们在他的作品里,时时发现各家思想的精义,而又不为某家所独占。

在这种地方,就正显出他思想背景的丰富和他的作品的伟大。

腐儒因此附会忠爱,佛道因此附会其修养,这都是一些近视眼,没有看到陶渊明的思想的全体……陶渊明之所以为陶渊明,就在他独有的性格、时代的环境、以及各家思想的精华,混合调和而形成那种特殊的典型。

陶渊明诗词最佳十首

陶渊明诗词最佳十首

陶渊明诗词最佳十首陶渊明诗词最佳十首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词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

在众多作品中,我认为以下十首诗词最能展现陶渊明的才华和情感,它们承载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真实地描绘了诗人内心世界的美与哀。

一、《归园田居》身无归根的陶渊明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思念。

他写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通过形象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宁静和秩序的美。

二、《饮酒》这首诗描绘了陶渊明与友人饮酒的情景,以及陶渊明得到的心灵慰藉。

他以朴实的语言描绘了酒的甘醇和友情的真诚,以及在繁杂的尘世中寻求灵魂栖息的渴望。

三、《桃花源记》这篇文章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丛林幻想之作。

陶渊明以幻想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乡,其中农民和渔夫生活安乐,没有疾病和战争的困扰。

这篇作品体现了陶渊明对社会乱象的无奈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四、《过零丁洋》这首诗通过描述一次海上航行的经历,展现了陶渊明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他在狂风暴雨中的求生斗争中,对世俗名利和人世间的痛苦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通过歌颂大自然的力量,表达了对生命的坚持和追求。

五、《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描绘了陶渊明早出发的情景,以及他对家乡的眷恋。

他以平淡的文字写出了盛夏的早晨和白帝城的景色,透过景色的变换,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

六、《归去来兮辞》这首辞道出了陶渊明厌世的心境,他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变换,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陶渊明将自己的心灵寄托于大自然,通过形象的对比,传递了对世界的独特感悟。

七、《归去来兮辞二》这篇诗缅怀了当时已经逝去的友人,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生死离别的思考。

陶渊明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鸟儿的飞翔,传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哀叹。

八、《饮酒二十首》这组诗以酒为主题,写出了陶渊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间万物的感悟。

他的诗句朴实而质朴,以诗酒情混合,表达了挚友欢聚的快乐,以及对生活乐事的珍视。

陶渊明精选全文

陶渊明精选全文
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十分复杂的政治 环境之中。他的曾祖父陶侃曾任晋朝的大司马; 祖父做过太守,父亲大概官职更低一些而且在陶 渊明幼年就去世了。在重视门阀的社会里,陶家 的地位无法与王、谢等士族相比,但又不同于寒 门。陶侃出身寒微,被讥为“小人”,又被视为 有篡位野心之人。可以想见,他的后人在政治上 的处境是相当尴尬的。
今天所流行较广的本子: 逯钦立的《陶渊明集》,中华书局。 袁行霈的《陶渊明集笺注》,中华书局。
二、陶渊明的思想
1、综合儒、道,参之以玄学
儒家影响:陶渊明熟谙儒家学说,诗文中引用儒
家经典很多,仅《论语》就有37处。他有儒家的入 世精神,也像儒家那样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但不拘 守儒家经典的章句,显得通脱而不拘泥。他说:“好 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五 柳先生传》)这与汉儒的态度很不相同。他赞扬孔子, 但又有点将孔子道家化的倾向。
——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p78
三、总结
陶渊明的思想可以这样概括:通过泯去后天 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 我”。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朽,但没有力量去 改变它,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他看到了社 会的危机,但找不到正确的途径去挽救它,只好 求救于人性的复归。这在他自己也许能部分地达 到,特别是在他所创造的诗境里,但作为医治社 会的药方却是无效的。

三陶



引言
东晋建立后一百年间,诗坛几乎被玄言诗占 据着。从建安、正始、太康以来诗歌艺术正常 发展的脉络中断了,玄言成分的过度膨胀,使 诗歌偏离了艺术,变成老庄思想的枯燥注疏。
自中朝贵玄,江左称盛。因谈余气,流成文 体。是以世极迍邅,而辞意夷泰,诗必柱下之 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

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天地境界”——试论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之思想价值

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天地境界”——试论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之思想价值

恰要求 在现实生 活中统 一这 种剥’ 立。“ 极高 明而道中府” 中 , 问的“ 字 , 而” 正是这统一的表示。
然则 , 历 史 上 看 , 家 思 想 由 于 自身 的 “ 道 德 主义 ” 从 儒 泛
时代而永恒 的, 诗虽“ 其 言在耳 目之 内” 却“ 寄八荒之表 ” , 情 。 在古今 ( 尤其古代 ) 诸多对陶渊 明其 人其诗 的评价 中 , 最
维普资讯
第 1 卷第 4 20 ) 1 期(06
寸 青高奸孑 臣 才
V I 1 o420 ) o. N .(06 1
极 高 明而道 中庸 天 境 界 ’ 的“ 地 ’
试论 陶渊明《 卯岁始春怀古 田舍 二首》 癸 之思想价值
高 原
( 兰州城市 学 院 , 甘肃 兰州 70 7 ) 3 0 0
当代学者李剑锋在《 元前 陶渊明接受史》 中指 出 : 末理 宋
学 家 包 恢 认 为 “ 泽 一 派 , 自天 稷 ” 体 现 了 他 心 目 中最 高 彭 来 , 的审 美 理 想 — — “ 洋 淡 泊 ” 美 。 “ 洋 ” 指 诗 歌 的 境 界 汪 之 汪 是 阔大 无 涯 , 主 要 因 为 它 同 乎造 化 , “ 这 是 自大 化 混 浩 中 沙 汰 陶 熔 出来 ” , “ 道 本 体 之宏 ” 通 化 一 。 这 与 理 学 家 陆 九 的 与 大 融
府 ” 难 以做 到 “ 高 明 ” 则 极 。但 儒 家 所 要 求 的 理 想 生 活 , 恰 却
活实践 以及平淡 无华 的诗风是 如何 现实而 又完美 地结 合在
一起 , 了一个 清 晰的认 识与把握 。陶渊 明超然尘 外 , 有 独树
一 帜 , 人非 六 朝 之 人 , 诗 亦 非 六 朝 之 诗 ; 是 因 超 越 他 的 盖 故 他

宋书陶潜传原文及翻译

宋书陶潜传原文及翻译

宋书陶潜传原文及翻译(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宋书陶潜传原文及翻译亲友频相劝,疑我与时乖。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诗人,就一般意义来讲,通常是指写诗的人,但从文学概念上讲,则应是在诗歌(诗词)创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写诗的人和诗作家。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欢迎大家参考!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文学家,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

朱熹曾经说过:“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居要职。

这边一面清淡,那边一面招权纳货。

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

实际上,陶渊明及其行为的意义在于,在他那里,隐居不是一种手段,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他喜欢这种生活方式。

虽然后世人都把陶渊明看作隐士,钟嵘称他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但他自己却没有把自己当作隐士,他只是在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而已。

陶渊明所处的魏晋时代“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在精神上却是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时代”。

魏晋人苦于政治的动荡与黑暗,却不得而发,转而向外发现了自然,他们钟情于自然,寄情于山水,不为浮华荣辱所束缚,不为尘世俗务所羁绊,追求形、神的放旷与自然。

自然与自由相关,陶渊明及魏晋人士对自然的渴望,实际上象征了他们对形体自由和精神自由的双重渴望。

前期,陶渊明受儒家“大济苍生”思想的影响,胸怀“猛志逸四海”的大志积极投身于尘嚣,追求着功业,以求获得成功后的自由;陶渊明所处的是一个“杀夺而滥赏”的社会,“统治集团中人得失急骤,生死无常,心情表象紧张与颓废”。

因此,怀抱着一颗济世救民之心而兴冲冲入世的陶渊明在实践其人生抱负与政治理想的过程中就不免要四处碰壁,矛盾和烦恼亦接踵而来。

现实与理想的冲突,让壮志凌云的陶渊明感到心力不殆,无可适从。

一心想施展抱负济世救民的陶渊明试图调和这一矛盾,期许着能有自己一酬壮志的一席之地,开始了他漫漫而痛苦的人生探索。

入世为官,期盼有为的他却苦于政治的黑暗、吏治的腐败,而难以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无法实践自己的.人生抱负。

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译文、注释、赏析

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译文、注释、赏析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陶渊明〔魏晋〕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

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

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己缅。

鸟哢欢新节,泠风送馀善。

寒竹被荒蹊,地为罕人远;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复返。

即理愧通识,所保讵乃浅。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译文:往日听说南亩田,未曾躬耕甚遗憾。

我常贫困似颜回,春耕岂能袖手观?早晨备好我车马,上路我情已驰远。

新春时节鸟欢鸣,和风不尽送亲善。

荒芜小路覆寒草,人迹罕至地偏远。

所以古时植杖翁,悠然躬耕不思迁。

此理愧对通达者,所保名节岂太浅?先师孔子留遗训:“君子忧道不忧贫”。

仰慕高论难企及,转思立志长耕耘。

农忙时节心欢喜,笑颜劝勉农耕人。

远风习习来平野,秀苗茁壮日日新。

一年收成未估量,劳作已使我开心。

耕种之余有歇息,没有行人来问津。

日落之时相伴归,取酒慰劳左右邻。

掩闭柴门自吟诗,姑且躬耕做农民。

注释:这首诗写一年之始的春耕,展现了田野景象的清新宜人,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

通过田园躬耕,诗人初步体验到了古代“植杖翁’:隐而不仕的乐趣,并表示像颜回那样既贫穷而又不事耕稼的行为则不可效法。

在昔:过去,往日。

与下句“当年”义同。

南亩:指农田。

未践:没去亲自耕种过。

屡空:食用常缺,指贫穷。

既有人:指颜回。

《论语·先进》:“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

”诗人用以自比像颜回一样贫穷。

春兴:指春天开始耕种。

兴:始,作。

夙(速)晨:早晨。

夙:早。

装吾驾:整理备好我的车马。

这里指准备农耕的车马和用具。

启涂:启程,出发。

涂通“途”。

缅:遥远的样子。

哢:鸟叫。

伶(零)风:小风,和风。

陆德明释文:“冷风,泠泠小风也。

”余善:不尽的和美之感。

善:美好。

被荒蹊:覆盖着荒芜的小路。

地为罕人远:所至之地因为人迹罕至而显得偏远。

植杖翁:指孔子及弟子遇见的一位隐耕老人。

陶渊明·极高明篇_试论“中国第一诗”

陶渊明·极高明篇_试论“中国第一诗”

哲学家张世英先生这样来表述“天人合一”与“审美意识”的关系:“审美意识是人与世界的交融,用中国哲学的术语来说,就是‘天人合一’……人心与天地万物‘一气流通’,融为一体,不可‘间隔’,这个不可间隔的‘一体’是唯一真实的。

”①“天人合一”在审美上的表现就是情景合一,也就是“人情”与“物景”达到“不可间隔性”的“一体”。

而这一点,南朝诗人谢灵运的山水诗还没有做到。

所谓“人情”与“物景”达到“不可间隔性”的“一体”的“天人合一”境界,在陶渊明的《饮酒二十首》(其五)这首最杰出的诗——“中国第一我们将其定位为诗”中有最典型的表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②这首诗在某种意义上应该是“中国第一诗”,其一是因为这是一首由已臻至冯友兰先生所界定的“天地境界”的诗人陶渊明所写的“超乎技”而“进于道底诗”。

其闲远自得之意,直若超然宇宙之外。

此诗的高妙更在于诗人以只可感觉、不可思议的“南山”、“飞鸟”,暗示表征显现了不可感觉亦不可思议的宇宙自然生命的“浑然大全”。

其兴会独绝之处在于:境在寰中,神游象外。

也即是说,它所表现的“情境”全在人情俗境中,但却又超拔超逸于人情俗境。

我们甚至可以说中国哲学思想的精髓浓缩在此诗中,中国诗歌艺术的极境也体现在此诗中。

纵览中国诗歌的历史,无论是李白、杜甫及苏东坡等这些站在巅峰的诗人的诗集中,还是其他一些人的诗作中,我们都找不到这样一首完美高妙地体现中国文化“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天人合一”精神的具有“纯诗”品质的杰作。

世界的微妙就在于万物存在样态的微妙,在我们的“可感觉”与“可思议”、“不可感觉”与“不可思议”中展示着无限魅力。

由此也可以知道,那些“止于技”的诗,只不过以可感觉的表征显现了世界中可感觉、可思议者。

这是一种以有限的方式所表达的“有限性存在”,而“进乎道”的诗则志在达于整全的“大道”:“有只可感觉,不可思议者;有不可感觉,只可思议者;有不可感觉,亦不可思议者。

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800字(精选10篇)

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800字(精选10篇)

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800字(精选10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800字(精选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800字篇1在许多现代人眼中,隐士只属于古代。

他们与山为友,与水为伴,品一盏淡茶,酌一壶薄酒,诵读诗书,舞文弄墨,好不逍遥自在!但是,他们看破红尘之后消极遁世,不用自己的浩然正气横扫不平,不以自己的雄才大略普济苍生,而是逃避社会现实,独自享乐。

所以,在日益发展的当今世界,“隐士”便毫无立足之地。

既肯定又否定,这是许多人一贯抱有的态度。

东篱采菊悠然见南上的陶渊明是隐士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少年怀有大志,希望建功立业,但现实一次又一次让他跌入谷底。

最后,因不事权贵,他选择了退隐归耕的道路。

正是由于这条道路,陶渊明的田园诗渐渐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一些老师仍然很理性的评价他,重复着“陶渊明在文学方面很有造诣,但是他消极遁世……”之类的语言,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学生。

学生们呢,大多也走在这种思想早已铺好的大道上。

在我们班,有个同学说他想当陶渊明,随即,这个消息不胫而走,成了大多数老师和学生的笑柄。

这些人都只用了一只眼睛看陶渊明,而且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消极遁世”。

我则不然。

陶渊明找到了适合自己心灵的栖息地——田园,然后用毕生精力去修筑这个心灵的堡垒。

他只是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用安妮宝贝的话说就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是一种境界。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陶渊明依然能够安然自若;依然好读书,不求甚解;依然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依然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草盛豆苗稀”不要紧,“夕露沾我衣”也不要紧,荷锄归来带回的不是疲惫,而是乐趣。

再来一壶酒,来个一醉方休!诗兴又顿起,于是挥毫泼墨,脍炙人口的诗篇和着豪兴跃然纸上。

《陶渊明传》文言文翻译

《陶渊明传》文言文翻译

陶渊明,字元亮,晋代浔阳柴桑人也。

少好学,博涉群书,尤善《易》、《庄》、《老》三经。

年二十有一,举孝廉,补郎中。

性嗜酒,每醉,辄烂醉如泥,人或讥之,渊明笑而不答。

后因母丧,去官归里。

居家守丧,哀毁骨立。

服阕,本州举茂才,除参军。

然渊明素抱高洁,不欲与世俗为伍,遂托病辞官。

居家躬耕,与邻里相得甚欢。

时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渊明独爱丘山之静。

尝游庐山,见林泉之美,心悦之,遂隐居不仕。

耕读之余,饮酒赋诗,以自娱悦。

其诗多抒写田园生活,寄托高洁之情,时人称为“田园诗人”。

渊明性好自然,不事矫饰。

衣粗食淡,不求名利。

与朋友相聚,谈笑风生,然不与俗人为伍。

尝有客至,设酒相待,渊明独坐一榻,饮酒赋诗,旁若无人。

客问:“先生何为?”渊明答曰:“吾所好者,自然之道也。

吾与天地同其忧乐,何求名利哉?”宋高祖刘裕闻其名,欲征用之,渊明坚辞不受。

高祖叹曰:“何物陶渊明,乃能如此不群?”后因母病,还乡侍疾。

病愈,欲再隐居,然时局已变,天下渐趋安定。

渊明虽心向往之,然亦知隐居非易事,遂决意出仕。

元嘉四年,渊明除为彭泽令。

在任期间,政事清简,百姓安之。

然渊明性本高洁,不耐官场俗务,不久便辞官归里。

归乡后,复归田园,饮酒赋诗,以自娱悦。

元嘉九年,渊明病逝,享年六十三岁。

其生前所著诗、文、赋、论,后世称为“陶诗”。

陶渊明一生,以高洁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堪称一代文豪。

译文:陶渊明,字元亮,是晋代浔阳柴桑人。

他年轻时喜欢学习,广泛涉猎各种书籍,尤其擅长《易经》、《庄子》、《老子》这三部经典。

二十岁时,他被举荐为孝廉,补任郎中。

他喜欢喝酒,每次喝醉,都会烂醉如泥,有人嘲笑他,陶渊明只是笑而不答。

后来因为母亲去世,他辞去官职回到家乡。

在家守丧期间,他悲伤过度,身体消瘦。

守丧期满后,本州推举他为茂才,任命他为参军。

然而陶渊明素来保持高洁的品格,不愿意与世俗之人同流合污,于是以生病为由辞去了官职。

他回家后亲自耕种,与邻里相处融洽。

当时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陶渊明却独爱山林的宁静。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陶渊明文学成就及人物评价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陶渊明文学成就及人物评价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陶渊明文学成就及人物评价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陶渊明文学成就诗文作品陶渊明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卷之一诗四言:《停云(并序)》《时运(并序)》《荣木(并序)》《赠长沙公(并序)》《酬丁柴桑》《答庞参军(并序)》《劝农》《命子》《归鸟》卷之二诗五言:《形影神(并序)》《九日闲居(并序)》《归园田居五首》《游斜川》《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乞食》《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答庞参军(并序)》《五月旦作和戴主簿》《连雨独饮》《移居二首》《和刘柴桑》、《酬刘柴桑》《和郭主簿二首》《于王抚军座送客》《与殷晋安别(并序)》《赠羊长史(并序)》《岁暮和张常侍》《和胡西曹示顾贼曹》《悲从弟仲德》卷之三诗五:《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还旧居》《戊申岁六月中遇火》《己酉岁九月九日》《庚戌岁九月中西田获早稻》《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饮酒二十首(并序)》《止酒》《述酒》《责子》《有会而作》《腊日》卷之四诗五言:《拟古九首》《杂诗十二首》《咏贫士七首》《咏二疏》《咏三良》《咏荆轲》《读〈山海经〉十三首》《拟挽歌辞三首》卷之五赋辞:《感士不遇赋(并序)》《闲情赋》《归去来兮辞》卷之六记传赞述:《桃花源记(并诗)》《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五柳先生传》《扇上画赞》《读史述九章(并序)》卷之七疏祭文:《与子俨等疏》《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作品类型饮酒诗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

他的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

咏怀诗陶渊明的咏怀诗以《杂诗》十二首,《读山海经》十三首为代表。

陶渊明·极高明篇_在疾风中挺立的“自我实现者”陶渊明

陶渊明·极高明篇_在疾风中挺立的“自我实现者”陶渊明

“自我实现”论是西方人本主义哲学家马斯洛的学说,在西方很流行。

在其思想的奠基之作《动机与人格》中,马斯洛把人们的人生需要和对人生的理解,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叶嘉莹先生认为“在中国诗歌史上,只有陶渊明是真正达到了‘自我实现’境界的一个诗人”①。

这种说法与冯友兰先生所认为的陶渊明是“天地境界”的诗人(详见本书相关章节)的定位都十分准确地把握了陶渊明的意义与价值,值得深入探讨。

所谓“自我实现”,马斯洛解释说:“它可以归入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成(Self-fulfillment)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它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

这种倾向可以说成是一个人越来越成为独特的哪个人,成为他所能够成为的一切。

”②在《动机与人格》中,马斯洛认为,当一个人在他“自我实现”之前的所有需要都得到满足后,又会有新的不满足和不安迅速产生,除非这个人正在独特地干着他所适合干的事情。

比如,一位作曲家必须作曲,一位画家必须绘画,一位诗人必须写诗,否则他始终都无法安静。

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忠实于他自己的本性。

这一需要就是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的需要。

并且,马斯洛强调,“在这一层次上,个人间的差异是最大的。

”③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中说“饥冻虽切,违己交病”,所谓“违己交病”正是当一个人不能忠实于他自己的本性,不能成为他必须成为的什么时的那种痛苦。

陶渊明其人其诗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认知对象,其人格与诗格非凡的超越性往往远在世俗人们的目力与心力的观察与感受范围之外,因而对其判断就容易流于表面而失真。

陶渊明并非消极的隐逸者,而是生活真正意义上的强者。

正如《老子》所说“进道若退”,真正循道而行却仿佛是在倒退。

他的存在提醒我们,精神生活的自由与独立、在精神上实现并完成一个“独特的自己”究竟有多么重要。

俄国思想家赫尔岑在其《彼岸书》中说:“人如果不要图救世,而只救自己——不求解放人类,但求解放自己,那倒反会大大有助于世界之得救和人类的‘解放’。

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名人对陶渊明的评价

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名人对陶渊明的评价

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名人对陶渊明的评价陶渊明是一个隐者,是一个田园诗人。

他不愿与当政的人同流合污,不慕名利,不为五斗米折腰,退隐归耕。

陶渊明是个外表恬淡静穆,而内心热情济世无神论者。

陶渊明是一个清高耿直、洒脱、恬淡、质朴、直率、淳厚的人,同时他给人一种善良的形象,性格寡默任放,明彻达观,志向远大。

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陶渊明是一个隐者,是一个田园诗人。

他不愿与当政的人同流合污,不慕名利,不为五斗米折腰,退隐归耕。

2、陶渊明是个外表恬淡静穆,而内心热情济世无神论者。

3、陶渊明是一个清高耿直、洒脱、恬淡、质朴、直率、淳厚的人,同时他给人一种善良的形象,性格寡默任放,明彻达观,志向远大。

名人对陶渊明的评价鲁迅先生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梁启超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

林语堂说,"陶渊明是整个中国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他的生活方式和风格是简朴的,令人敬畏,使那些聪明与谙于世故的人自惭形秽“。

这是名人对他的评价,陶渊明是大隐士,而我在陶渊明的归隐中看到了诗化的归隐,归隐如诗般有意境和耐人寻味。

千百年来在整个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仕隐情结一直是很多古代文人难解并深为之扰的一一个情结。

作为他们中的一员,陶渊明自不例外,且体现在他身上的这种独特、鲜明又执着的什隐观是后代文人所不能及的。

陶渊明介绍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简介及作品

陶渊明简介及作品

陶渊明简介及作品陶渊明简介及作品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一作宜丰人。

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陶渊明简介及作品,一起来看看吧。

简介/陶渊明[东晋诗人]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或云渊明字元亮。

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

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

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

他生于东晋后期和晋宋交替之际,家势已渐渐衰落。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

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

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但再无出仕之念,最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三岁。

人物生平/陶渊明[东晋诗人]1、早年生活渊明曾祖或为陶侃(尚存争议,但二者的亲缘关系是肯定的)。

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

祖父做过太守(祖父名字有二说,或名岱或名茂),父亲是个“寄迹风云,寘兹愠喜”的人,具体事迹已不可考。

有一庶妹,小渊明三岁,后嫁给程姓人家,故陶诗文提及她时称程氏妹。

就其父尚有一妾看来,渊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坏。

八岁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

十二岁庶母辞世,渊明后来作文章回忆这段往事时写道:“慈妣早世,时尚孺婴。

我年二六,尔才九龄”(《祭程氏妹文》)。

二十岁时家境尤其贫困,有诗可证:“弱年逢家乏”(《有会而作》)。

陶渊明·道中庸篇_绝望变成升华痛苦化为美丽——试论陶渊明人生的幸福结局

陶渊明·道中庸篇_绝望变成升华痛苦化为美丽——试论陶渊明人生的幸福结局

——作家刘燕敏在《羡慕梭罗》一文中提到2002年美国的梭罗博物馆在互联网上搞了一个测试,题目为你认为亨利·梭罗的一生很糟糕吗?其结果是:共有467432人参加了测试,其中92.3%的人点击了否;5.6%的人点击了是;2.1%的人点击了不清楚。

刘燕敏写道:这一结果出来之后,非常出乎主办者的预料。

大家都知道,梭罗毕业于哈佛大学,他没有像他的大部分同学那样,去经商发财或走向政界成为明星,而是选择了瓦尔登湖。

他在那儿搭起了小木屋,开荒种地,写作看书,过着原始而简朴的生活。

他在世44年,没有女人爱他,没有出版商赏识他。

生前在许多事情上很少取得成功。

他写作、静訛思,直到得肺病在康科德死去。

譹这么一个生前在许多事情上很少取得成功的人,为什么在被调查的467432人中竟有92.3%的人认为他的生活并不糟糕,甚至还羡慕他?为了搞清楚其中的原因,梭罗博物馆在网上首先访问了一位商人。

商人答:“我从小就喜欢印象派大师高更的绘画,我的愿望就是做一位画家,可是为了挣钱,我却成了一位画商,现在我天天都有一种走错路的感觉。

梭罗不一样,他喜爱大自然,他就义无反顾地走向了大自然,他应该是幸福的。

”接着他们又访问了一位作家,作家说:“我天生喜欢写作,现在我做了作家,我非常满意;梭罗也是这样,我想他的生活不会太糟糕。

”后来他们又访问了其他一些人,比如银行的经理、饭店的厨师以及牧师、学生和政府的职员等。

其中的一位是这样给博物馆留言的:“别说梭罗的生活,就是凡高的生活,也比我现在的生活值得羡慕,因为他们都活在自己该活的领域,都做着自己天性中该做的事,他们是自己真正的主宰,而我却在为了过上某种更訛富裕的生活,在烦躁和不情愿中日复一日地忙碌。

”譹陶渊明事实上和梭罗的情况很相似。

一生在很少的事情上取得过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仔细去观察他的精神境界、感受他的生活状态,却恰恰给我们带来一种超世俗的相反印象,那就是经过种种艰难困苦的生活以后,他却达到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人生幸福的结局。

有关陶渊明作文300字8篇

有关陶渊明作文300字8篇

陶渊明作文300字有关陶渊明作文300字8篇陶渊明作文300字篇1我心中的陶渊明是清高的,驕傲的。

陶淵明多次辭官,厭倦勾心鬥角的官場,而嚮往幽遠靜謐的田園生活。

陶渊明早年没有做官,二十九岁时,因为亲人衰老、家道贫困的缘故,他出仕做祭酒,由于不能忍受官场的腐败和黑暗,没过几天便辞职不干了。

州里又召他做主薄,他也是“辞不就”,在柴桑过起了自给自足的隐居生活。

七年之后,陶渊明又出任桓玄镇军的参军。

母亲去世后,他辞官奔丧,守制两年。

後來,陶淵明又做了彭澤縣令。

陶渊明当上彭泽县令没多长时间,有一天,浔阳郡郡守派一个督邮到县里视察,县吏告诉他:“您应当穿好衣服,束好衣带前去拜见。

”陶渊明听后,叹了口气说:“我岂能为了五斗米,就向那些乡里小儿卑躬屈膝?”当天便辞了彭泽县令这个职务,回归故乡。

陶渊明只当了八十五天的彭泽县令,从此就没有再做官,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隐居生活。

陶淵明是生活的进取者,他不追求名利,不向往金山银山,始終坚持一颗欢乐的心,坚持一种进取的态度,让自我处于一种主观完美的境界。

我佩服陶淵明的毅然決然,他不被名利所誘惑,雖然他在事業上沒有取得成功,卻在後世留下良好的口碑。

陶渊明作文300字篇2他,逃离官场,远离世俗,隐逸山间,嗜酒如命。

他,就是陶渊明。

年幼时期,你家道中落,早年丧父,与母亲妹妹在外祖父家生活。

虽然日子过得清贫,但却受到外祖父的熏陶,泛舟学海,攀登书山。

少年时期,你有着“猛志溢四海”的大志。

满腔热血外出寻官,然而却屡屡受挫。

做官三十年,只有无尽的烦闷和牢骚。

于是你大笔一挥,写下《归去来兮辞》,甩出一句“不为五斗米折腰”便隐居田园,与世隔绝。

归隐后,你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

虽困顿,却快乐。

虽嗜酒如命,但才华横溢。

于是今天的我们读到了《饮酒》二十首。

老年时期,你重病在身,但你对此也毫不在意,依然每日喝酒不断,倒也真是随性洒脱。

时至今日,每当看到《归去来兮辞》时,我仿佛听到了一生悠远的吟唱从天边传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作文300字篇3在语文课上,语文老师用了落寞两个字评价他辞官归隐后的心情,我有不同的理解。

陶渊明文言文原稿及翻译

陶渊明文言文原稿及翻译

《陶渊明传》是关于陶渊明生平事迹的传记,由其族孙萧统所著。

以下是《陶渊明传》原文及翻译:原文:陶渊明,字元亮。

或云潜,字渊明。

浔阳柴桑人也。

曾祖侃,晋大司马。

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

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州召主簿,不就。

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

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

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

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

每往,必酣饮致醉。

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

译文:陶渊明,字元亮。

有人称他为潜,字渊明。

他是浔阳柴桑人。

他的曾祖父陶侃,曾任晋朝大司马。

陶渊明年轻时就有着高远的志趣,博学多才,擅长写文章,聪明过人,不随波逐流,坚持自己的本性。

他曾写《五柳先生传》来自况,当时的人认为这是他的真实写照。

由于家境贫寒,父母年迈,他开始担任州祭酒。

但他无法忍受官职的束缚,不久便辞官回家。

州官召他担任主簿,他也没有接受。

他亲自耕种,自给自足,因此身体虚弱。

江州刺史檀道济前来探望他,他躺在床上,瘦弱饥饿已有好几天了。

檀道济对他说:“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如今你生于文明之世,为何如此自苦?”陶渊明回答说:“我陶潜怎么敢奢望成为贤者?我的志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尚而又高妙的陶渊明极高明而道中庸使陶渊明的一生既高尚而又高妙。

有人说,不只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在写桃花源,事实上,他的许多诗文都在写桃花源生活。

而当我们读了陶渊明的全部诗文后,我们更发现,陶渊明的许多诗文也都在说不,并且是心平气和、从容自在地以极优雅的、极艺术的方式说不。

如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归园田居》)、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

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等等,充分体现的是高尚而又高妙的行事与行文风格。

让我们在这里主要以他的千古奇文《五柳先生传》为例来说明这种高尚而又高妙的人生境界: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酣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①《五柳先生传》行文仿照正史纪传体的形式,但又超越了一般性的、比较靠实的生平事迹的常规叙述法,而重在表现较为空灵的传主的胸襟情趣,这是陶渊明的首创。

文中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蕴含着一个极有意义的中国古代安贫乐道的典故:黔娄及其妻与鲁子的故事。

黔娄,曾是春秋时鲁国贤者,一生①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中华书局,1979年,175页。

不求仕进,安贫乐道以终。

汉代《列女传·黔娄妻》载,黔娄死后,鲁子往吊,当问及黔娄的谥时,回答谥康(安宁、安乐),当鲁子觉得一生穷愁潦倒的黔娄何来安宁、安乐时,其妻对鲁子发表了一番不愧为黔娄之妻的觉悟极高的真正高论:彼先生者,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忻忻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其谥为“康”,不亦宜乎?①的确,人生还能有比达到这几种精神状态更康乐、安宁的吗?据《列女传·黔娄妻》载,鲁子往吊黔娄时,上堂。

发现黔娄先生之尸停在窗下,枕墼席稿,縕袍不表,头枕土坯,身下铺着草席,没有穿罩衣。

最狼狈的是复以布被,首足不尽敛,复头则足见,复足则头见。

看到这种景象,于是鲁子给黔娄的妻子出了一个绝对的馊主意:邪引其被,则敛矣。

鲁子的意思是,既然被子短得遮头不遮脚,那就干脆把被子邪(斜)着盖。

而黔娄之妻正色道:邪而有余,不如正而不足也。

先生以不邪之故,能至于此。

②黔娄的一生就这样证明了儒家《论语·里仁》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的人生观。

陶渊明《扇上画赞》曾指出形逐物迁,心无常准是三五道邈,淳风日尽后人们的普遍存在状态。

而能如仁者黔娄安贫者,则正是乐道者心有常准的表现。

《五柳先生传》中提及的无怀氏、葛天氏,都是传说中上古淳朴之世的帝王。

无怀氏之民类似老子小国寡民那样甘其食,乐其俗,……老死不相往来。

而葛天氏之治则是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

陶渊明在这里借无怀氏、葛天氏表达自己高浑纯朴的天民之意趣!钱钟书先生指出:陶潜《五柳先生传》。

按“不”字为一篇眼目。

③意思是这个不字是理解《五柳先生传》的锁钥关键。

钱先生还极深刻地点出了这个不字被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反复使用的高妙旨趣所在:若无得而称,而其意,则有为而发;老子所谓当其无,有有之用,王夫之所谓言“无”者,激于言“有”者而破除之也。

如不知何许人,亦不详其姓氏,岂作自传而并不晓己之姓名籍贯哉?正激于世之卖声名、夸门地者而破除之尔。

①应该指出的是,《五柳先生传》中不字的使用有显性的不与隐性的不两种方式。

如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等等是显性的“不”。

而闲静少言、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环堵萧然、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及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等等则属于隐性的“不”。

字面上虽无不字,但实际上表达了不的意趣。

如闲静少言是对那些不能闲静少言而好夸夸其谈者的批判。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这是对那些著文只是为了沽名钓誉而非抒发真实情怀以自娱、且斤斤计较人生得失者的批判。

当代诗人流沙河曾说偶有文章娱小我,独无兴趣见大人。

其意趣正类此。

袁行霈先生在其《陶渊明集笺注·五柳先生传》析义中也认为:文中关键乃在不慕荣利、不求甚解、曾不吝情去留、忘怀得失等语。

全是不求身外之物,唯以自然自足自适为是,最能见渊明之人生态度。

文曰: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又可见渊明之创作态度,著文乃自娱,非为娱人,亦非祈誉。

为人为文如此,非常人所及也。

②所以陶渊明此文不言而喻其真。

以不字贯通始终,大量使用否定词,意在表示自己对世间的一切无所措意,无所拘执,只是洒脱自由、任情率真地生活,以示狷者有所不为。

酒之不能常得,宅之不蔽风日,正由于为乐道而不慕荣利而致家贫,此亦其《咏贫①钱钟书:《管锥编》,士》中岂忘袭轻裘,苟得非所钦之不屑不洁所致也。

后世皆以此文为陶渊明自传,且后人仿效之作虽甚多,却于那种高浑超妙总无一似:林西仲曰:昭明作陶公传,以此传叙入,则此传乃陶公实录也。

看来此老胸中,浩浩落落,总无一点粘着。

即好读书亦不知有章句,嗜饮酒亦不知有主客。

无论富贵贫贱,非得孔颜乐处,岂易语此乎?赞末无怀葛天二句,即夷齐神农虞夏之思,暗寓不仕宋意。

然以当身,即是上古人物,无采薇忽没之叹,更觉高浑也。

后人效作甚多,总无一似。

①我们一直所习惯并擅长的批判方式,都是表现为剑拔弩张、声色俱厉、面红耳赤乃至咄咄逼人式的。

然而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却高妙地为我们展示了一种极抒情、极优雅同时又极艺术地对世俗社会中那些专好卖声名、夸门地者们的批判。

全篇以不字为眼目,从容平和而又幽默地在行文中以退却的姿态、以否定的用词这种典型的富有道家以退为进精神的方式,一方面表现自己的处事为人那种为乐道而安贫的超然趣味,另一方面又能够极微妙地、不温不火、从容淡定地针砭时弊。

令人深深折服其中那几多悠然、几多平和的中国君子优雅的高尚而又高妙的素养。

这种优雅的素养,其高妙的表现将是在生活中进退裕如,无论独善、兼济均可优游其间,两不相碍。

清代毛庆蕃评选《古文学余》对陶渊明此文的评语是:萧然静逸,不愧天民,惟其不患得不患失,不怨天不尤人也。

能如是,然后退可独善其身,达可兼善天下。

②《五柳先生传》天怀旷逸,一片神行之文!做人与作文趣味皆臻纯正之境,那种充实而有光辉的中和之美于此至极矣!清代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如太空之中,不着一点,如星宿之海,万源涌出。

③这是着眼于最高境界对艺术家的最高要求。

当代作家林斤澜曾说:鲁迅先生论“白描”,说出12个字:“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岂止“白描”,是为文之道,其实也是为人的格言吧。

①陶渊明的诗文恰恰最擅胜于这种白描的第一等真诗,因其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

对于陶渊明人生的中庸品格,朱光潜指出:伟大的人生和伟大的艺术都要同时并有严肃与豁达之胜。

晋代清流大半只知道豁达而不知道严肃,宋朝理学又大半只知道严肃而不知道豁达。

陶渊明和杜子美庶几乎算得恰到好处。

②恰到好处的人生是中庸的人生,也就是最自然的人生。

于人生该严肃时严肃,该豁达时豁达,两不相害,两不相妨,岂不是最自然的状态?当然更是高妙的人生!《五柳先生传》中好读书,不求甚解一句也典型地体现了陶渊明的高妙人生姿态。

这也是在温雅悠然地说不,是对那些如汉儒之末流者们读书专好穿凿附会的过度解释习气的批判。

对于好读书,不求甚解,记得当代作家王蒙先生曾指出其有三个潇洒义涵:安于不知,囫囵吞枣,得意忘言。

这就是不求甚解的高妙洒脱处。

但我们一定要指出的是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的陶渊明并非一生读书全都是好读书,不求甚解的。

从其作品及个人文化素质的修养境界来看,他实际上是先经过了一个对古代圣贤的经典之作进行认真地潜心涵泳、仔细玩味的阶段。

这在其诗文中运用大量出自儒道经典的典故时那种纯熟、到位的化境可以看出。

实际上,渊明思维缜密,对于经史诗文之意义及训诂通达而精到。

③而身值魏晋风度时代,生性又潇洒超然的陶渊明却并未使自己死于古人的句下,他并未泥执于此。

当他吮吸了经典的汁浆后,他自可很自然地安于不知、囫囵吞枣乃至得意忘言了。

读书不求甚解,所谓有甚者,以穿凿附会失其本旨之谓。

杜甫《漫成》诗曰读书难字过,这不也是一种洒然的读书之乐?有时不知为不知,正乃智耳。

曾记得清代有位老者,一生阅书多矣,读文章却只读其中的虚字之乎者也矣焉哉于篇末,谓之读气也。

因为文章中实字其体骨也,虚字其性情也。

实字代表着文章的体格,而虚字所传达的是文章作者的性情气韵。

由此看来,好读书,不求甚解之读书法,正可类于九方皋之相马,略其玄黄而取其隽逸。

这正是魏晋风度的任心观书,不为章句之学那种务存大纲,不拘细目的超级潇洒。

陶诗有言:真想初在襟,谁为形迹拘。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陶渊明超然于世俗形迹之外,外在的一切行止皆呈现宽舒裕如的气象,读书当然亦绝不会效仿汉儒死于句下。

对于好读书,不求甚解,我们可以有许多言说,后世有一些达道之士也在践履着这种高妙,比如当代诗人姚振函先生就为我们提供了大学者俞平伯先生的相关故事:关于俞平伯先生三十年代在清华大学给学生讲唐宋诗词,我知道的有两种说法。

其一是说,他在课堂上选出一些诗词,自己摇头晃脑而朗诵之,有时闭了眼睛,仿佛完全沉浸于诗词的境界中,遗世而独立。

然后他蓦地睁大了眼睛,连声说:好!好!好!就是好!学生正在等他解释好在何处,他却已朗诵起第二首诗词来了。

第二种说法虽然简略,却更令人惊讶。

俞平伯先生在给学生吟诵诗词之后,也是连声说好!好!好!但学生问他訛怎么个好法时,他居然说:不知道!譹也只有如俞平伯先生这样的大家才敢如此坦然地说不知道。

姚先生将这种不知道与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联系了起来:由此我想到陶渊明那句广为人知的话:好读书,不求甚解。

对这句话,人们都理解为这是陶渊明的谦虚、潇洒、超然甚或放浪。

窃以为这句话是说的读文学作品,特别是读诗的方法。

可以说,不求甚解这四个字把读文学作品的要诀说到家①姚振函:《平静之美》,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道中庸篇·高尚而又高妙的陶渊明了,这是真正知道文学为何物的人才能道出的四字真言,这是文学造诣登峰造极的人才敢于说出的看似顽劣不恭实则真诚朴素至极的阅读体验。

说到此,我们不得不服膺《古文观止》选注者的内行和高明,他在这四个字下注曰:是为善訛于读书者。

譹也只有三十年代的清华大学那样的真大学才可容忍俞平伯这种不求甚解。

姚先生将不求甚解上升为读文学作品的要诀的高度,确是行家只眼,亦是善读书者!不求甚解一词在陶渊明那里完全有着一种洒脱的人生意趣,而不求甚解一词在今天基本上是一个贬义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