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道中庸篇_高尚而又高妙的陶渊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尚而又高妙的陶渊明极高明而道中庸使陶渊明的一生既高尚而又高妙。

有人说,不只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在写桃花源,事实上,他的许多诗文都在写桃花源生活。而当我们读了陶渊明的全部诗文后,我们更发现,陶渊明的许多诗文也都在说不,并且是心平气和、从容自在地以极优雅的、极艺术的方式说不。如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归园田居》)、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等等,充分体现的是高尚而又高妙的行事与行文风格。让我们在这里主要以他的千古奇文《五柳先生传》为例来说明这种高尚而又高妙的人生境界: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酣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①《五柳先生传》行文仿照正史纪传体的形式,但又超越了一般性的、比较靠实的生平事迹的常规叙述法,而重在表现较为空灵的传主的胸襟情趣,这是陶渊明的首创。文中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蕴含着一个极有意义的中国古代安贫乐道的典故:黔娄及其妻与鲁子的故事。黔娄,曾是春秋时鲁国贤者,一生①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中华书局,1979年,175页。

不求仕进,安贫乐道以终。汉代《列女传·黔娄妻》载,黔娄死后,鲁子往吊,当问及黔娄的谥时,回答谥康(安宁、安乐),当鲁子觉得一生穷愁潦倒的黔娄何来安宁、安乐时,其妻对鲁子发表了一番不愧为黔娄之妻的觉悟极高的真正高论:彼先生者,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忻忻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其谥为“康”,不亦宜乎?①的确,人生还能有比达到这几种精神状态更康乐、安宁的吗?

据《列女传·黔娄妻》载,鲁子往吊黔娄时,上堂。发现黔娄先生之尸停在窗下,枕墼席稿,縕袍不表,头枕土坯,身下铺着草席,没有穿罩衣。最狼狈的是复以布被,首足不尽敛,复头则足见,复足则头见。看到这种景象,于是鲁子给黔娄的妻子出了一个绝对的馊主意:邪引其被,则敛矣。鲁子的意思是,既然被子短得遮头不遮脚,那就干脆把被子邪(斜)着盖。而黔娄之妻正色道:邪而有余,不如正而不足也。先生以不邪之故,能至于此。②黔娄的一生就这样证明了儒家《论语·里仁》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的人生观。陶渊明《扇上画赞》曾指出形逐物迁,心无常准是三五道邈,淳风日尽后人们的普遍存在状态。而能如仁者黔娄安贫者,则正是乐道者心有常准的表现。

《五柳先生传》中提及的无怀氏、葛天氏,都是传说中上古淳朴之世的帝王。无怀氏之民类似老子小国寡民那样甘其食,乐其俗,……老死不相往来。而葛天氏之治则是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陶渊明在这里借无怀氏、葛天氏表达自己高浑纯朴的天民之意趣!

钱钟书先生指出:陶潜《五柳先生传》。按“不”字为一篇眼目。③意思是这个不字是理解《五

柳先生传》的锁钥关键。钱先生还极深刻地点出了这个不字被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反复使用的高妙旨趣所在:若无得而称,而其意,则有为而发;老子所谓当其无,有有之用,王夫之所谓言“无”者,激于言“有”者而破除之也。如不知何许人,亦不详其姓氏,岂作自传而并不晓己之姓名籍贯哉?正激于世之卖声名、夸门地者而破除之尔。

①应该指出的是,《五柳先生传》中不字的使用有显性的不与隐性的不两种方式。如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等等是显性的“不”。而闲静少言、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环堵萧然、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及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等等则属于隐性的“不”。字面上虽无不字,但实际上表达了不的意趣。

如闲静少言是对那些不能闲静少言而好夸夸其谈者的批判。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这是对那些著文只是为了沽名钓誉而非抒发真实情怀以自娱、且斤斤计较人生得失者的批判。当代诗人流沙河曾说偶有文章娱小我,独无兴趣见大人。其意趣正类此。

袁行霈先生在其《陶渊明集笺注·五柳先生传》析义中也认为:

文中关键乃在不慕荣利、不求甚解、曾不吝情去留、忘怀得失等语。全是不求身外之物,唯以自然自足自适为是,最能见渊明之人生态度。文曰: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又可见渊明之创作态度,著文乃自娱,非为娱人,亦非祈誉。为人为文如此,非常人所及也。

②所以陶渊明此文不言而喻其真。以不字贯通始终,大量使用否定词,意在表示自己对世间的一切无所措意,无所拘执,只是洒脱自由、任情率真地生活,以示狷者有所不为。酒之不能常得,宅之不蔽风日,正由于为乐道而不慕荣利而致家贫,此亦其《咏贫①钱钟书:《管锥编》,士》中岂忘袭轻裘,苟得非所钦之不屑不洁所致也。后世皆以此文为陶渊明自传,且后人仿效之作虽甚多,却于那种高浑超妙总无一似:林西仲曰:昭明作陶公传,以此传叙入,则此传乃陶公实录也。看来此老胸中,浩浩落落,总无一点粘着。即好读书亦不知有章句,嗜饮酒亦不知有主客。无论富贵贫贱,非得孔颜乐处,岂易语此乎?赞末无怀葛天二句,即夷齐神农虞夏之思,暗寓不仕宋意。然以当身,即是上古人物,无采薇忽没之叹,更觉高浑也。后人效作甚多,总无一似。①我们一直所习惯并擅长的批判方式,都是表现为剑拔弩张、声色俱厉、面红耳赤乃至咄咄逼人式的。然而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却高妙地为我们展示了一种极抒情、极优雅同时又极艺术地对世俗社会中那些专好卖声名、夸门地者们的批判。全篇以不字为眼目,从容平和而又幽默地在行文中以退却的姿态、以否定的用词这种典型的富有道家以退为进精神的方式,一方面表现自己的处事为人那种为乐道而安贫的超然趣味,另一方面又能够极微妙地、不温不火、从容淡定地针砭时弊。令人深深折服其中那几多悠然、几多平和的中国君子优雅的高尚而又高妙的素养。这种优雅的素养,其高妙的表现将是在生活中进退裕如,无论独善、兼济均可优游其间,两不相碍。清代毛庆蕃评选《古文学余》对陶渊明此文的评语是:

萧然静逸,不愧天民,惟其不患得不患失,不怨天不尤人也。能如是,然后退可独善其身,达可兼善天下。②《五柳先生传》天怀旷逸,一片神行之文!做人与作文趣味皆臻纯正之境,那种充实而有光辉的中和之美于此至极矣!

清代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