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概论模板
第一章 交通规划概论(10.26)
![第一章 交通规划概论(10.26)](https://img.taocdn.com/s3/m/9144240752ea551810a68766.png)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专注是生活中所有成功的关键!
联系方式
电 话:13584051701 Email: zbxiao@
Q Q : 15464041
学习本课程的建议与要求
¶ 既来之,则安之 ¶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 三人行,必有我师 ¶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表象-本质) ¶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三、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的范围及期限
•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 20 - 50 年
• 城市综合交通网络规划
• 5 - 20 年
• 城市近期交通治理规划
• 1-5年
• 规划的影响范围:
• 交通系统规划的影响范 围分为:
• 直接规划区为规划网络的 所在行政区划
• 间接影响区为与规划区相 邻区域及与规划区有交通 往来的区域。
建国后,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的发展历程—成长
• 58年“大跃进”后,一大批国家级科学家华罗庚等人,深入基层 ,广泛传播和普及知识
• 许多应用数学技术在交通领域得到了推广,如单纯行法(运输 组织与调度)、0.618法(非线性规划)、资源分配问题等
• 结合城市建设,开展了典型城市的交通规划—包头
包括居民出行调查、 交通需求预测、公交 线网规划、货运规划 及道路网络调整等
上世纪30年代 上海市道路网规划
建国后,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的发展历程
开端 成长 发展 提高
建国后,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的发展历程—开端
• 50年代初,留学回国人员从国外带回来城市交通方面的资料,部分 院校开设了道路交通课程
• “一五”期间,苏联专家带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开展城市规划和 城市公交规划的经验,主要涉及了居民出行、道路网规划、公交规 划等内容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基本原理ppt课件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基本原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529f7a8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2d.png)
2.3运输网络布局和形成原理
一、运输布局理论
1 产业布局理论 工业布局理论: 龙哈德:首开以数学的方法研究工业区位的先河,其“运输
吨公里”最小地点的区位决定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韦伯:区位因子有两类: 一般因子:包括, 运输区位法则:运输吨公里最少地点; 劳动区位法则:区位从运费最小地点移向劳动费最小地点
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 运输布局尽量避免倒运; 运输革命的关键是降低运费,尤其是港站费用。 (2)E.塔费的运输发展四阶段论
2.3运输网络布局和形成原理
(3)我国运网布局的基本理论 面广 网络 分层次 现代运输工具 适应需求 运网的推拉作用
2.3 运输网络布局和形成原理
二、运输网络形成原理
2.1 交通运输系统发展过程与基本规律
(3)运输强度系数法 所谓运输强度系数,是指运输周转量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
值,即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所产生的吨公里(或人公里)数。运输 强度系数与国家自然地理条件、资源分布、人口分布、工业布 局、国民经济构成、原材料加工水平、工业专门化程度等等因素 有密切的关系。同其它国家相比,我国运输经济密集程度很高, 约为美国的2倍,日本、韩国等的8倍。这是由于我国腹地辽阔、 资源分布与工业布局不均等因素所致的。
的前提是劳动费用的节约额大于运费增加额; 聚(集)(分)散法则:区位从运费最小点移向集聚地或
分散地的的前提是由于集散获得的利益大于运费的增加额。 其它的:行为学派、市场学派
2.3运输网络布局和形成原理
2 运输布局理论 (1)胡佛,其运费结构理论:单位距离(吨公里)的运价与
运距的增长不按比例增长,而是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 其意义在于: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_第1章_绪论ppt课件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_第1章_绪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83bbdbcc1755270622085f.png)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14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p9表格
可编辑课件PPT
9
公路分级
等级
高速
一级
二级
设计年限(年)
20
15
15
设计速度(km/h) 80,100,120 60,80,100
80,60
AADT(pcu/d) 25000~100000 15000~55000 5000~15000
出入口控制
完全控制
部分控制 部分或不控制
注:AADT 为标准车的年平均日的双向交通量,标准车一律用小客车。
1. 汽车专用公路。 ➢ 高速公路。年平均昼夜交通量25000 pcu。 ➢ 一级公路。年平均昼夜交通量10000-25000 pcu。 ➢ 二级公路。年平均昼夜交通量4500-7000 辆标准普通汽车。 ➢ 一般公路。 ➢ 二级公路。年平均昼夜交通量2000-5000 辆标准普通汽车。 ➢ 三级公路。年平均昼夜交通量2000 辆标准普通汽车以下。 ➢ 四级公路。年平均昼夜交通量200 辆标准普通汽车以下。
第一章 绪论
道路运输的特点和道路的功能 道路的分类
可编辑课件PPT
1
第一节 道路运输的特点和道路功能
一、道路运输的特点
1. 交通运输体系的组成 ➢ 铁路 ➢ 道路 ➢ 航空 ➢ 水路 ➢ 管道
可编辑课件PPT
2
第一节 道路运输的特点和道路功能
二、道路运输的特点
2. 各种运输方式特性的比较
➢ 可达性、方便性
三、道路的功能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课件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ffc3a30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7f.png)
评价方法
定量分析
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对道路交通系统的性能指标进行 量化和比较。
定性分析
通过专家评审、公众参与和调查问卷等方式,对道路交通系统的 优缺点进行主观评价。
综合评价
将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全面评估道路交通系统的整体性能和 综合效益。
优化策略
01
02
03
04
完善道路网络布局
优化道路网络结构,提高道路 网络的连通性和覆盖面。
需求分析
收集和分析与交通需求相关的 数据,包括土地利用、人口分 布、就业岗位等。
目标设定
根据需求分析和现状评估,设 定明确的规划目标,如降低拥 堵程度、提高出行效率等。
实施与管理
将规划方案付诸实施,并建立 相应的交通管理系统,对交通 运行进行监控和调整。
规划工具和技术
GIS技术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空间 数据管理和分析,支持需求分析和现 状评估。
功能
道路交通系统的功能是实现人和货 物的安全、高效、便捷的移动,促 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 提高。
道路交通系统的重要性
促进经济发展
道路交通系统是现代社会经济发 展的重要支撑,它能够提供快速 、安全、便捷的物流和出行服务 ,促进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合
作。
提高生活质量
道路交通系统的发展能够改善人 们的出行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缩短出行时间,增加出行安全性
05
道路交通网络设计
设计理念
系统性
01
道路交通网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设计时应全面考虑各种因素
,如交通流量、道路等级、交通管理、公共交通等。
可持续性
02
设计应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确保交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ppt课件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cc1c05d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30.png)
1)、车辆停车与发车方式
前进式停、后退式发;
后退式停、前进式发;
前进式停、前进式发;
2)、车辆停放方式
平行式、垂直式、斜置式(30度、45度、60度)
3)、停车指标
露天停车场
25~30平方米/小车位
室内车库
30~35平方米/小车位
路边停车带
16~20平方米/小车位
自行车
1.5~2.0平方米/辆
混合交通 400
辆/小时.车道
多车道通行能力折减系数
中央车道 1.00、第二条 0.80~0.89、
第三条 0.65~0.78
自行车道
800~1000 辆/条.小时
人行道
1800~2可1编0辑0课件人PP次T /米.小时
13
2、道路宽度的确定
a .车道宽度:车道数×每条车道宽度(3.0~4.0米)
路缘高度:10~20厘米
可编辑课件PPT
15
3、道路横断面形式的选择与组合
a . 形式
一块板:混合式
两块板:分向式
三块板:分车式
四块板:分车分向式
b . 选择依据
道路性质
交通特征
用地条件
管线综合
远近结合
可编辑课件PPT
16
三、道路平面设计
1、道路平曲线(园曲线+缓和曲线)
园曲线最小半径:保证车辆在弯道上行驶时不横向滑移、不
倾覆;
包括: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半径
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最小半径
设超高的推荐半径
设超高的极限最小半径
机动车的受力情况
平直路段基本受力:牵引动力、阻力(空气阻力、地面摩阻力)、
( 重力、地面支撑力)等。
弯道路段:基本受力+离心力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概论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efa8383c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7b.png)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概论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是指对城市、区域或国家道路交通系统的发展进行全面规划、定位和设计的过程。
它涉及道路网的布局、道路等级的划分、交通设施的配置、交通管理和交通流量调控等多方面内容,旨在优化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和便捷性,满足人们出行需求,同时也要兼顾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首先,交通需求是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的核心。
规划者需要了解人们的出行习惯、交通需求以及交通模式的改变趋势,以此为基础,预测未来的交通需求。
这样可以确保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其次,土地利用和人口分布也会影响道路交通系统的规划。
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土地资源有限,规划者需要合理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同时要考虑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的变化。
通过合理规划道路网,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减少交通拥堵。
另外,经济发展也是道路交通系统规划要考虑的因素之一、交通对经济的影响非常大,规划者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区域发展需求,规划合理的交通网络,促进经济的发展。
同时,环境保护也是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必须重视的要素。
道路交通对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
规划者需要合理配置交通设施,减少车辆尾气排放,降低道路交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道路交通系统规划中,交通管理和交通流量调控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规划者需要考虑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监控设施等的合理配置,以及交通流量调控手段的选用,以确保交通系统的安全和畅通。
总而言之,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工程项目,需要考虑诸多因素。
只有在综合分析和科学设计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一个高效、安全、便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交通系统,为人们出行提供更好的服务。
交通工程概论课程设计
![交通工程概论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180c4ea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68.png)
交通工程概论课程设计一、题目设计一个城市街区道路,考虑以下因素:车辆流量、行人流量、路面材料、道路宽度、路灯照明和交通信号控制等。
并分析道路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
二、设计思路为了设计一个合理的城市街区道路,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以下是设计思路:1. 车辆流量首先需要了解该街区道路所处的位置和周边道路的情况,考虑到车流量的大小和车流的走向,从而确定道路的宽度和车道数量。
同时也需要考虑到道路的红绿灯、停车位等设施。
2. 行人流量街区内行人流量较大,因此需要特别考虑行人的安全和交通效率。
可以在路口设置人行横道、地下通道,同时道路边缘设置绿化带和人行道,保证行人和车辆分开行驶。
3. 路面材料路面材料需要选择耐久性好、不易损坏、防滑、减震效果好的材料,以确保道路使用寿命较长、不容易出现路面损坏。
同时,路面的颜色也需与周边环境协调。
4. 道路宽度根据车辆和行人的流量和宽度,确定道路的宽度,防止车辆拥堵和行人的拥挤。
同时,设置车道和人行道,确定车道和人行道的位置。
5. 路灯照明在夜间为了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需要设置合适数量、亮度和灯杆高度的路灯。
同时,可以根据周围环境特色,选择有特色的路灯进行装饰,以达到照明和美化环境的效果。
6. 交通信号控制在繁忙的路口和人流显著的地区需要设置交通信号控制器,控制车辆和行人的交通流量,以保证路口交通秩序。
同时,交通信号控制器也需要根据车辆和行人的流量确定时间安排。
三、道路分析经过以上思路设计和分析,我们设计出符合城市街区道路标准的道路。
根据道路的设计,需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
1. 安全性在设计街区道路时,安全性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通过交通信号控制器的设置,能够实现道路交通的有序运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同时,人行道和绿化带的设置,保证行人和车辆分开行驶,减少行人和车辆的碰撞风险。
路灯的设置,增强了道路的照明效果,增加了道路的安全性。
2. 舒适性道路舒适性是指道路能够满足行人、车辆的通行需求,同时能够满足人们的感性需求。
交通管理与控制第1章交通管理概论解析
![交通管理与控制第1章交通管理概论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0ed1545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38.png)
2. 制定城市交通管理发展目标和策略
3.建立交通管理长效发展机制
26
1.3 城市交通管理规划
二、交通管理规划内容
4.近期交通系统管理改善方案制定
➢ (1)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组织。 ➢ (2)道路交叉口交通优化设计。 ➢ (3)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系统管理与设计。 ➢ (4)城市停车场规划与管理。
14
1.1 交通管理的演变与发展
4、城市交通管理的特点
管理的有限性和影响的扩展性 机非混合交通 机动车快速发展 出行方式、出行结构和出行分布不断变化 中心与接口治理相结合 常规治理和利用ITS相结合 多层次化的趋向
15
1.1 交通管理的演变与发展 5、研究的发展趋势
纵观国内外本学科的发展,未来有三个明确的趋势: A 纯理论研究将逐渐向应用研究转换; B 整合研究的方法; C 适应于高新技术的管理模式的研究。
11
1.1 交通管理的演变与发展
(3) 客运交通结构日趋合理
1
公共交通得到优先发展。通 过行政和经济手段限制了个 体交通的发展。公共交通的 速达性、舒适性得到了提 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和 水平得到了改善和提高。个 体交通客流逐渐被转移至公 共交通。城市交通紧张状况 得到逐步缓解或解决。
2
公交路线网络得以优化, 公交车的发车密度得以提 高,乘客换乘更方便,乘 客候车时间减少。公共汽 车专用路、专用道的开 辟,在路口采用信号灯控 制,实现公共交通优先通 过等措施,提高了车速。
29
结束!
9
1.1 交通管理的演变与发展 3、城市交通发展的趋势
⑴ 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加
单位:辆/每千户
1300
美国 700
500
美国 加拿大、澳大利亚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7af42120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82.png)
1、城市内部货物流通中心 2、地区性货物流通中心
二、货运道路规划
第六节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一、出入口道路规划
(一)城市性质的影响
1、矿业城市 2、风景旅游性城市和历史名城 3、山区城市 4、交通港口城市
(二)铁路、水系及地理条件的影响 (三)与城市发展和总体布局的配合
(二)公共交通线路网和线路规划的原则 (三)公共交通线路网的布局优化 三、公共交通车站和场站设施规则
第四节 城市自行车交通与步行交通规划
一、自行车交通规划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
二、步行交通规划 (一)概述 (二)步行交通规划主要指标
1、步行速度与占地面积标准 2、步行通道宽度与通行能力
第四节 城市远期交通供需分析预测
一、城市远期客货需求总量预测 (一)城市客运需求总量预测 1、总体预测法 2、仿真法 3、类比法 (二)城市货流总量的预测方法 1、产值推算法 2、类比法
二、远期城市客运交通方式结构宏观预测
(一)我国大中城市现阶段客运交通结构比 较分析
(二)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与政策 (三)居民出行需求行为心理特征 (四)城市用地布局特征及规划意图 (五)城市规模和性质 (六)交通设施建设水平和线路布局 (七)城市自然条件 (八)其它影响因素
交通走廊分析;
5、惊醒方案论证和比较,分析各土地利用方案下的交通含 义、社会影响、经济可行性等;
6、提出推荐方案和政策建议; 7、方案实施和滚动修正。
第三节 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分析预 测
一、背景形势分析 1、区位条件 2、城市历史发展演化 3、城市规划建设历史沿革 4、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及目标 5、城市总体规划及城镇体系规划
(最新)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规划讲义课件
![(最新)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规划讲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55a2d6848d7c1c708a14548.png)
公交 5.87 9.51 14.90 14.80 14.72
其他 3.54 3.00 10.5 15.50 17.78
24
车人混杂、快慢混行 道路分工不明确,存在大量行人与车辆混杂,自行 车和机动车混行的情况,相互干扰大。
25
交通管理水平不高 管控手段落后; 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的现代化设施少 ;
31
4. 加强交通政策的引导 1)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
规划、设计、管理的优先
2)扶持发展大城市轨道交通的政策;
有条件加快建设;考虑今后的可能及早规划
3)私人交通工具的调控与引导;
自行车稳定在短距离内;小汽车采用交通手段和经济 手段调控使用。
32
6.3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6.3.1 我国城市交通问题及对策 6.3.2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2
2004
道路标准低
北美、西欧 (发达国家) 特大城市人均用地 道路面积率 836.5m2 17.05% 我国 倍数
61.55 m2 6.95%
13.6倍 2.5倍
人均道路用地面积
道路网密度
21.4 m2/人
16.21 km/km2
21
机动车大幅度增加
19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道路面积持续以 10%~13% 的速度增长,但机动车的增长速度更快,车辆对城市 道路的拥有面积以每年10%~15%的速度下降。
万 160 辆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机动车保有总量 私人汽车
1991
1992
交通运输学(第二版) 第1章 交通运输概论
![交通运输学(第二版) 第1章 交通运输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dc1f39120066f5335b812100.png)
三、交通与 运输的关系
交通与运输反映的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或者说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这同一过程就是运载工具在交通线网上的流动;
两个方面指的是:交通关心的是运载工具的流动情况(流量的大小拥挤的 程度),运输关心的是流动中运载工具上的运载情况(载人与物的有无与多少, 将其输送了多远的距离)。
在有载时,交通的过程同时也就是运输的过程。因此,可以说,运输以交 通为前提,没有交通就不存在运输;没有运输的交通,也就失去了交通存在的 必要。交通仅仅是一种手段,而运输才是最终的目的。交通与运输既相互区别, 又密切相关,统一在一个整体之中。
第二节 交通运输发展史
一 世界交通运输发展简史
小节
二 我国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新格局
三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现状及规划
一、世界交通 运输发展简史
自有人类以来,即有运输。因为运输乃是人类获取食物、衣服、居室材料、 器具以及武器的手段。故交通运输发展的历史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密切相关。
早期的人类,在进人文明时期之前,以其本身作为运输的工具,即以肩扛、 背驮或以头项作为运输方式。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方知驯养牛、马骆 驼、狗、象等动物可以驮运或拉曳重物以减轻人类本身的负担,并提高运输的 数量。其后人们进而发明了马鞍、牛轭等器具,因之能充分利用动物的力量以 增进运输的效能,使运输的发展进人文明时代。随后轮轴的发明、车辆的出现 更是揭开了现代陆路运输发展的序幕。
1854年、1897年,第一个复合往复式蒸汽机及蒸汽涡轮机先后均由英国 人首次成功地应用于轮船航行。
进入20世纪后,蒸汽涡轮机取代了蒸汽机,先应用于客轮,然后又用于货 轮。
一、世界交通 运输发展简史
2.铁路运输
高速铁路发 展的初级阶 段(20世纪 60年代至20 世纪80年代 末期)
交通系统概述教案模板及范文
![交通系统概述教案模板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97598bc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ac.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交通系统现状和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交通系统规划与管理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1. 交通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程。
2. 交通系统规划与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1. 交通系统规划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2. 交通系统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交通系统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1)交通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程(2)交通系统规划与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交通系统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影响3. 案例分析选取一个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交通系统规划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并讨论解决方案。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就交通系统规划与管理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交通系统规划与管理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交通系统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分析交通系统现状和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对交通系统规划与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程度。
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交通系统现状和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交通系统规划与管理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1. 交通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程。
2. 交通系统规划与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1. 交通系统规划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2. 交通系统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交通系统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交通系统?它有哪些特点?2. 讲解新课(1)交通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程教师讲解交通系统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
接着,介绍交通系统的分类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交通系统的发展脉络。
城市道路交通体系规划ppt课件
![城市道路交通体系规划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2cdfe6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a8.png)
– 利于环境,美化城市
• 与主导风向的关系 废气扩散、抵御寒风
• 过境交通的布置
减少噪音和尾气污染、加置音障
• 将自然、人文景色引入城市 对景、借景——专题讲
– 结合现状,节约用地
• 山区与平原城市的路网不同
– 山区城市路网应符合地形,不要追求宽大平直
– 要靠虑地质、水文情况
– 尽量利用原有设施,避免拆迁量过大
.
• 2、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 一条车道的宽度
快速路:3.75米,一般道路:3.5米,路缘:0.5米
– 自行车道宽度
1.0--1.1米/条 一般4条以上可以设独立车道
– 人行道的宽度 – 分车带(绿化隔离带) – 道路横断面综合设计
• 道路横断面类型 一块板、二块板、三块板、四块板 • 红线宽度的确定 性质、流量、形式
– 道路选线利用景观环境
北海大桥改造
– 利用道路营造景观
城市入口处、道路节点
– 道路空间尺度
道路宽度与建筑高度的关系
.
一般,三块板型式主要解决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相互干扰的矛盾。适 用于机动车交通量大,车速要求高,非机动车多,道路红线较宽(不小 于36~40米)的主要交通干道。山区、丘陵地区的城市道路,一般路副 窄纵坡大,非机动车数量很少,则不宜采用三块板。
两块板型式用以解决机动车对向行驶的矛盾。适用于机动车辆多,夜间 交通量大,车速要求高,非机动车类型较单纯,且数量不多的联系远郊 区之间交通的入城干道。城市道路横向高差较大或为迁就现状,也可采 用两块板型式。当交通量的双向不均匀系数较大时,由于这种断面车辆 行驶灵活性差,车道利用率不高,宽度不够时,往往因超车造成事故。 通常,在我国非机动车比例相对高于机动车的具体条件下,对交通量大 市区交通干道上,就不宜采用两块板型式。为此,有的城市对原建成的 两块板断面型式,多陆续拆改为一块板. 或三块板断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目的与要求 1.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
规划
—— 通常是指人们为指导未来奋斗的目标和方
向而制定的长远的或中、近期的行动计划,并在实
施的过程中滚动调整。
主要目的
使道路交通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社会经 济的发展; 使各种交通方式能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 自的优势; 使道路交通设施布局能产生最佳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使人和货物的出行能方便、迅速、舒适、经济。
3.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要求
坚决贯彻党和国家确定的战略方针和目标,充分体现国民
系统工程建设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
二、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任务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同过深入的调查、必要的勘测和科学的定量分析, 在剖析、评价现有交通运输系统状况及综合运输状况, 揭示其内在矛盾的基础上,根据客货流分布特点、发展 态势及交通量、运输量的生成变化特征,从而:
提出规划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的总目标和大布局;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发展规划来自3.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由于我国的行业划分及交通工程专业的特点(我
国交通工程专业重点是学习以道路为依托的交通工程
技术),通常把与道路(公路与城市道路)有关的各
项规划集中介绍,称之为道路交通规划。 因此,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包括了城市交通系统规 划的全部内容及公路交通系统规划。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 ——是指五大交通运输方式基础设施及城市交 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的发展规划。
2.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目的
重要意义(性质)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是交通运输系统建设与管理科学化
的重要环节; 是国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制定交通运输系统中长期规划、编制五年建设计划、 选择建设项目的主要依据; 是确保交通运输系统建设合理布局,有序协调发展, 防止建设决策、建设布局随意性、盲目性的重要手段。
交通规划
主 讲 艾 力·斯木吐拉 2015 . 03
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交通规划是交通工程的重要分支,在交通工程专业教学
培养计划中是主干课程,涉及社会、自然、经济、人文、政治、土
地利用等许多方面,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主要目的:
掌握交通规划的数据采集、交通需求预测、交通网络分析、交通
规划方案设计及交通规划方案评价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初步具有一定的交通规划方案设计、优化及决策的能力与素质;
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方针;
使交通运输系统发展布局服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总战略、 总目标,服从于生产力分布的大格局;
正确处理地区间、各种运输方式间交通网络的衔接; 坚持实事求是,讲究科学,讲究经济效益; 既要有长远战略思想,又要从实际出发作好安排;
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制度,严格执行交通运输
划分不同路线的性质、功能及技术等级; 拟定主要路线的走向和主要控制点; 列出分期实施的建设序列; 提出确保实现规划目标的政策与措施。
§1-2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分类与层次划分
一、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分类
根据交通运输系统规划涉及的范围,可将交通运
输系统规划分为两大类型:区域运输系统规划与城市 交通系统规划。
第一章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概述
§1-1 §1-2 §1-3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目的与任务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分类与层次划分 国内外交通规划发展概况
§1-4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的总体设计
§1-1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目的与任务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的生产部门,它把
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
公路网规划
教材和参考书
教材: 王炜等. 交通规划 .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2005年12月 参考书: [1] 邵春福 .交通规划原理.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2] 陆化普等 .交通规划模型与方法.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 肖秋生、徐慰慈 .城市交通规划. 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4] 毛保华等 .交通规划模型及其应用. 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5] 王炜 .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 人民交通出版社,1992 [6] 杨兆升 .交通规划方法. 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7] 黄海军 .网络平衡理论与模型. 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 [8] 日本土木计画学会 .交通Network分析. 日本土木学会,1999 [9] M.G.H.Bell , Y.Iida .Transportation Network Analysis. WILEY,1997 [10] 裴玉龙 .交通工程专业英语.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三、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的层次划分
1. 城市交通系统规划的层次划分
城市快速道路系统规划 城市环路规划 城市道路网络系统规划
城市交通系统规划
城市主干道路网规划 自行车道路网络规划 城市停车场系统规划 城市常规公交系统规划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城市交通系统综合规划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 城市出租车交通规划 城市交通需求管理规划
城市交通管理规划
城市交通系统管理规划 城市交通运行组织规划
城市物流规划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规划
2. 公路交通系统规划的层次划分
高速公路网络系统规划(省域以上) 公路主骨架网络规划(地市域以上)
培养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交通规划设计思想;
具有应用规范、图册及交通规划软件的能力; 对交通规划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主要内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概论 道路交通调查与数据分析 道路交通需求预测与分析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第五章
第六章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城市交通管理规划
第七章
1. 区域运输系统规划
公路运输系统规划 铁路运输系统规划 主要包括:
航空运输系统规划
水路运输系统规划 管道运输系统规划
2. 城市交通系统规划
对中小城市
一般指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重点是道路交通 系统规划)
对特大城市、大城市
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管理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