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脸谱欣赏(讲义)

合集下载

京剧脸谱赏析

京剧脸谱赏析

京剧脸谱赏析孙悟空(猴脸),《闹天宫》中人物。

有火眼金晴,能七十二变化。

因偷仙桃、闹天宫,玉皇大帝派天兵神将捉拿,未成。

后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

故事见《西游记》第五回。

孙悟空是神猴,顽皮、机智,故用猴脸。

火眼金睛,眼圈用金色或黄色。

额头上有佛珠。

赵天君(黑色六分脸),《闹天宫》中四大天王之一。

道教神将。

曾与众天兵神将捉拿孙悟空。

因他是财神、火神,故双颊勾金钱纹,眉额勾火纹。

印堂有神目。

温天君(绿色碎花脸),《闹天宫》中四大天王之一。

道教神将,东岳大帝部下,泰山之神灵。

为天火之精,能镇除疫厉,为民除灾。

故额头勾火葫芦。

面部呈蝶形展翅,示为喜神。

刘天君(红色三块瓦脸),《闹天宫》中四大天王之一。

道教神将。

精于五雷掌诀能呼风唤雨。

用红色三块瓦表示其忠勇,额头勾有雷火之形。

马天君(白色花三块瓦脸),《闹天宫》中四大天王之一。

又称“灵官马元帅”、“马王爷”,道教神将。

民间也称他为火之精、火之星、火之阳,还称“马王爷三只眼”,故额头勾画火形、神目。

李天王(红色尖三块瓦神仙脸),《闹天宫》中天神,称托塔天王李靖。

一手持剑,一手托塔,其塔可镇魔降妖。

曾奉玉帝之命,率天兵捉拿孙悟空。

红色示其忠勇。

眉眼间勾云头纹,示为天将。

额头画有戟,为重兵器,“戟”与“吉”谐音,有“吉祥”的双关含义。

巨灵神(黑色花元宝脸),《闹天宫》中李天王的先锋官。

手挥巨斧迎战悟空,败阵而逃。

以相貌凶狠、怪异著称。

故其脸谱黑面獠牙,额头勾绘慈悲、佛相及佛珠。

北斗星君(紫色三块瓦脸),《闹天宫》中天宫星宿。

孙悟空大闹蟠桃会,偷喝玉液琼浆。

玉帝大怒,派李天王、二十八星宿、东西星斗、南北二神等天兵神将禽拿孙悟空。

紫红色三块瓦脸,表示稳重、老练、忠勇。

额头饰有北斗七星之形,表示其身份。

天罡(蓝色神仙脸),《安天会》(即《闹天宫》)中天官星宿。

天罡(gāng),即北斗七星之柄。

其脸谱蓝色表示蓝天。

脑门勾绘慈悲佛相三面。

獠牙示其凶猛。

青龙(蓝色象形脸),《闹天宫》中天宫星宿,是东方武神。

大班美术欣赏《京剧脸谱》课件

大班美术欣赏《京剧脸谱》课件

3
音乐与乐器
京剧的音乐伴奏以皮黄腔为主,配以各种乐器, 如京胡、月琴、大鼓等,营造出独特的音乐氛围 。
THANKS
感谢观看
意义
京剧脸谱是中华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 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脸谱的象征意义
色彩的象征意义
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性格特点 和品质,如红色代表忠诚、黑色 代表刚直、白色代表阴险等。
图案的象征意义
脸谱上的图案和符号都有特定的 象征意义,如云纹代表天空、水 纹代表江河等。
脸谱的色彩与图案
色彩
京剧脸谱的色彩丰富多样,每种颜色都有独特的含义和表现 力。
03
鼓励与建议
对表现优秀的幼儿进行表扬和奖励,激励他们在今后的美术活动中继续
发挥创意和努力。同时,为幼儿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
提高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05
扩展知识
其他戏剧中的化妆艺术
川剧变脸
川剧变脸是川剧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表演项目,演员在舞台上快速 变换脸部妆容,展示不同的情感和角色特征。
《穆桂英挂帅》中的杨文广脸谱
03
以蓝色为主,辅以白色和黑色,展现了杨文广年轻英俊、威武
神勇的特点。
04
互动环节与创作实践
引导幼儿进行创作
激发兴趣
通过展示京剧脸谱图片,引导幼 儿了解脸谱的色彩、图案和象征 意义,激发他们对脸谱创作的兴
趣。
讲解示范
向幼儿介绍脸谱的基本构图、色 彩搭配和绘画技巧,并示范如何 绘制脸谱,让幼儿了解创作的基
色彩搭配
向孩子介绍京剧脸谱的典型色彩 搭配,如红、黑、白、黄等颜色
的象征意义和运用方法。
涂色技巧
指导孩子掌握涂色的顺序和方法, 先从大面积涂色开始,逐渐细化局 部,注意颜色的过渡和细节处理。

2024年大班美术欣赏《京剧脸谱》完整课件

2024年大班美术欣赏《京剧脸谱》完整课件

2024年大班美术欣赏《京剧脸谱》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美术欣赏教材第四章《传统文化的色彩》,详细内容为《京剧脸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京剧脸谱的历史背景、分类及其艺术特点,学会欣赏和绘制简单的京剧脸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京剧脸谱的基本知识,如起源、分类、代表人物等。

2. 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绘制简单的京剧脸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京剧脸谱的分类及艺术特点。

2. 教学重点:学会欣赏京剧脸谱,并能独立绘制简单的京剧脸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京剧脸谱样品、画笔、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调色盘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京剧脸谱图片,引发学生对京剧脸谱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1)介绍京剧脸谱的历史背景、分类及艺术特点。

(2)展示各种类型的京剧脸谱,让学生了解不同脸谱所代表的人物性格。

3. 实践环节:(1)教师示范如何绘制一个简单的京剧脸谱。

(2)学生跟随教师步骤,独立绘制一个简单的京剧脸谱。

4. 随堂练习: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绘制的京剧脸谱,互相交流、学习。

六、板书设计1. 《京剧脸谱》2. 内容:(1)京剧脸谱的历史背景(2)京剧脸谱的分类(3)京剧脸谱的艺术特点(4)绘制简单的京剧脸谱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个自己喜欢的京剧脸谱,并介绍其特点。

2. 答案:根据学生绘制的结果,介绍其选择的京剧脸谱类型、代表人物及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对京剧脸谱的分类和艺术特点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了解其他类型的传统戏曲脸谱,如川剧、越剧等,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京剧脸谱的分类及艺术特点。

2. 实践环节:教师示范绘制京剧脸谱的步骤。

《京剧脸谱》课件(2024)

《京剧脸谱》课件(2024)
击。
不同颜色在京剧脸谱中具有不同 的象征意义,如红色代表忠勇、 黑色代表刚直、白色代表阴险等

京剧演员通过脸谱颜色的变化, 可以表现出人物性格、情感和身
份的不同。
2024/1/29
8
图案多样
京剧脸谱的图案设计丰富多样 ,包括动物、植物、云纹、水 纹等多种元素。
2024/1/29
不同图案在京剧脸谱中具有不 同的象征意义,如龙代表尊贵 、虎代表勇猛、蝙蝠代表福气 等。
2024/1/29
手工制作
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动手 制作京剧脸谱面具,提高 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
观看演出
如有条件,可带孩子观看 一场京剧演出,让孩子亲 身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26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和欣赏京剧脸谱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身边可能出现的京剧脸谱元素,如电视、书籍、 广告等。
随着京剧艺术的不断发展,脸谱的绘 制逐渐复杂化,色彩和图案也更加丰 富多样。
2024/1/29
5
文化内涵
象征性
夸张性
京剧脸谱通过不同的色彩和图案来象征角 色的性格、身份和命运,如红色代表忠诚 、黑色代表刚直、白色代表奸诈等。
为了突出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京 剧脸谱在绘制时往往采用夸张的手法,使 观众能够迅速理解角色。
者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立体的脸谱模型。
表演和展示
03
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京剧表演,让他们戴上自己制作的脸谱,
展示学习成果,增强自信心和表现力。
22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幼儿动手能力
制作简易脸谱
提供绘画材料和纸张,指导幼儿绘制简单的京剧脸谱,锻炼他们的 手部精细动作能力。

五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20课. 京剧脸谱 ▏人美版(北京) 22张PPT

五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20课. 京剧脸谱 ▏人美版(北京) 22张PPT
脸谱既是一种舞台化妆,同时又是一种装 饰性很强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二、脸谱艺术新体验
二.脸谱的特点
京剧脸谱的特点
三.脸谱的谱式
京剧脸谱在应用和发展中,形成了一定 的谱式,约十余种,介绍其中的五种。
① 整脸:在整个面部涂一种主色,不勾花纹,而 是在主色上画出眉、眼、口、鼻的纹理,这种谱式 称之为“整脸”。
—秦 腔
秦腔,又称“乱弹”。中国
西北最古老的戏剧之一,流 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 、青海、宁夏、新疆等地。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 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你对京剧脸谱知道多少呢?
一.认识脸谱
脸谱的起源
脸谱的起源与面具关
系密切,人类早期的战争
面具、傩舞面具、汉代百
戏假面具,都是戏剧脸谱热爱祖国传统艺术ຫໍສະໝຸດ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谢谢 大家
⑤歪脸:色彩、构图不对称,表现人物 形象反常、丑陋的脸谱谱式,称之为“歪 脸”。
活动一:辨认脸谱的谱式。
四.脸谱的色彩和人物的性格
京剧脸谱色彩十分讲究,五颜六色的脸谱决非仅仅为 了好看。不同含义的色彩绘制在不同图案轮廓里,人物就
被性格化了。。
活动二: 尝试完成白描脸谱的着色
注意 ❖1.对照脸谱色彩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2.涂色要准确到位,均匀。 ❖3.色彩要鲜艳,明快。
②三块瓦脸:在整脸的基础上,用黑色把眉、 眼、鼻等在颜色上突出出来,使前额、左右面 颊呈现出三块明显主色,平整的如同三块瓦, 称为“三块瓦脸”。
③十字门脸:从脑门顶至鼻子尖,用黑色 或颜色的立柱纹与眼窝大体呈“十字”形 ,此种谱式称之为“十字门脸”。

大班美术欣赏《京剧脸谱》课件 (3)

大班美术欣赏《京剧脸谱》课件 (3)

代表阴险、狡猾和冷酷 。
代表顽强、暴躁和勇猛 。
图案的象征
01
02
03
04
云纹
代表翻江倒海、腾云驾雾的超 凡能力。
火焰纹
代表火热的激情和熊熊燃烧的 斗志。
水纹
代表柔情似水、温文尔雅的性 格。
花卉纹
代表美丽、高雅和纯洁。
色彩与图案的搭配
红黑相间
代表刚毅、果敢的性格。
绿白相间
代表粗犷、豪放的气质。
蓝黄搭配
自我评价 反思与展望
学生们在自我评价中表示自己很满意自己的作品 ,认为自己发挥出了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同时 也意识到了自己在构图和色彩搭配方面还有待提 高。
学生们表示在今后的创作中会更加注重构图和色 彩搭配方面的训练,提高自己的艺术表现力和审 美能力。同时也会继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 力,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欣赏角度
色彩运用
图案设计
观察脸谱的色彩搭配,理解色彩在表达角 色性格和情绪中的作用,如红色通常代表 忠诚、勇敢,黑色代表刚直、力量。
研究脸谱的图案和纹样,探讨其如何通过 抽象的图形语言展现角色的特征和命运。
文化内涵
艺术表现力
深入挖掘脸谱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理解其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欣赏脸谱的艺术表现力,体会其如何通过 简练的线条和夸张的造型表现出角色的性 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学生作品展示
01
创新性
02
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发挥了自己 的想象力,尝试了一些新的表现 手法和材料,使得作品更加具有 创新性和探索性。
教师点评与建议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整体效果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教师认为整体效果非常好,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了 浓厚的兴趣和热情,作品质量较高。

大班美术欣赏《京剧脸谱》优质课件.

大班美术欣赏《京剧脸谱》优质课件.

大班美术欣赏《京剧脸谱》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大班美术欣赏《京剧脸谱》。

教材来源于《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传统文化的魅力”部分,具体内容为第三章“京剧脸谱的奥秘”。

详细内容包括京剧脸谱的历史、分类、色彩含义以及脸谱图案的设计和绘制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京剧脸谱的历史及分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 使学生掌握京剧脸谱的基本色彩含义,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绘制京剧脸谱的能力,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京剧脸谱的分类、色彩含义及绘制技巧。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的鉴赏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京剧脸谱样品、颜料、画笔、调色板等。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水杯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京剧表演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京剧脸谱的历史、分类、色彩含义以及绘制技巧。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一个典型角色为例,讲解如何绘制京剧脸谱,并示范操作。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按照所学知识,尝试自己动手绘制京剧脸谱。

5. 互动点评(5分钟)学生互相展示作品,进行评价和讨论,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京剧脸谱》2. 板书内容:a. 京剧脸谱的历史b. 京剧脸谱的分类c. 京剧脸谱的色彩含义d. 京剧脸谱绘制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个自己喜欢的京剧脸谱角色。

2. 答案要求:色彩搭配合理,图案清晰,具有创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a. 组织学生参观京剧表演,深入了解京剧艺术。

b. 开展家庭作业:与家长共同绘制京剧脸谱,增进亲子关系,弘扬传统文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4. 随堂练习的组织与指导5. 互动点评的有效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要求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设定(1)难点解析:京剧脸谱的分类、色彩含义及绘制技巧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它们涉及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术技能。

幼儿园大中小班美术活动《京剧脸谱》课件PPT

幼儿园大中小班美术活动《京剧脸谱》课件PPT

张飞
关羽
庞统
姜维
典韦
黄盖
孙权
孙悟空
窦尔墩
程咬金
曹操
对称
京剧脸谱在生活中的运用 脸 谱 的 雕 塑

脸谱的色彩
关羽
荆柯
后羿
红脸:表示忠诚,有血性
脸谱的色彩
窦尔墩
雷震子
吕蒙
蓝脸: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
脸谱的色彩
典韦
宇文成都
土行孙
黄脸:表示智勇兼备
脸谱的色彩
程咬金
牛邈
彭越
绿脸:表示鲁莽
脸谱的色彩
张飞
包公
崇黑虎
黑脸:表示刚正不阿,富有正义感
脸谱的色彩
曹操
赵高
司马懿
白脸:表示奸诈、凶恶或愚蠢
后奕
典韦
荆轲
在整脸的基础上,用黑色把眉、眼、鼻等在颜色上突出来,使前额、 左右面颊呈现出三块明显主色,平整的如同三块瓦。
脸谱的谱式
(3) 十字门脸:
张飞
由“三块瓦”发展而来,特点是将主色缩小为一个色条,从月亮 门一直勾到鼻头以下,主色条与眼窝在构图上形成一个“十”字形。
脸谱的谱式
(4) 碎花脸:
李逵
窦尔墩
程咬金
由“花三块瓦”演变而来,保留正额主色,而在其他部位用辅 色添勾花纹,色彩种类丰富,构图形式多样,线条复杂而细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脸谱的谱式
(5) 歪脸:
窦虎
祝彪
李七
色彩、构图不对称,表现人物形象反常、 丑陋的脸谱谱式。
脸谱的谱式
(6) 象形脸:
孙悟空
青龙
一般应用于神话戏。构图和色彩均从每 个精灵神怪的形象特征出发,无固定谱式。

2024年最新大班美术欣赏《京剧脸谱》课件课件

2024年最新大班美术欣赏《京剧脸谱》课件课件

2024年最新大班美术欣赏《京剧脸谱》课件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京剧脸谱》这一经典艺术形式。

教学内容选自教材第五章“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第三节“京剧脸谱的奥秘”,详细内容包括京剧脸谱的历史起源、分类、颜色含义、图案设计以及其在舞台表演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京剧脸谱的基本知识,包括其历史、分类、颜色和图案等方面的内容。

2. 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京剧脸谱的分类、颜色含义及其在舞台表演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京剧脸谱的基本知识,如何欣赏和绘制京剧脸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京剧表演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京剧脸谱,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京剧脸谱的历史起源、分类及颜色含义。

(2)讲解京剧脸谱的图案设计及其在舞台表演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1)展示不同类型的京剧脸谱,让学生分析其特点。

(2)指导学生绘制京剧脸谱,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欣赏一幅京剧脸谱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评价指定的京剧脸谱作品。

六、板书设计1. 《京剧脸谱》2. 内容:(1)京剧脸谱的历史起源、分类(2)颜色含义及图案设计(3)京剧脸谱在舞台表演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绘制一幅自己喜欢的京剧脸谱,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2. 答案:根据学生绘制的结果,评价其作品并给出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京剧表演,加深他们对京剧脸谱艺术的理解。

(2)鼓励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将京剧脸谱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京剧脸谱的分类、颜色含义及其在舞台表演中的应用。

2.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绘制京剧脸谱,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中国国粹文化系列认识京剧脸谱图案带内容PPT课件演示

中国国粹文化系列认识京剧脸谱图案带内容PPT课件演示

将"咖啡屋"学习模式应用于小学生的 作文教 学中, 落实到 作文教 学的等 各个环 节,充 分激发 了学生 写作的 主动性 和积极 性 将"咖啡屋"学习模式应用于小学生的 作文教 学中, 落实到 作文教 学的等 各个环 节,充 分激发 了学生 写作的 主动性 和积极 性,加 强了学 生间的 了解与 沟通, 培养了 良好的 写作习 惯,提 高了学 生的写 作水平 。
培训人:XXX
将"咖啡屋"学习模式应用于小学生的 作文教 学中, 落实到 作文教 学的等 各个环 节,充 分激发 了学生 写作的 主动性 和积极 性,加 强了学 生间的 了解与 沟通, 培养了 良好的 写作习 惯,提 高了学 生的写 作水平 。
时 间:201X年X月XX日
将"咖啡屋"学习模式应用于小学生的 作文教 学中, 落实到 作文教 学的等 各个环 节,充 分激发 了学生 写作的 主动性 和积极 性,加 强了学 生间的 了解与 沟通, 培养了 良好的 写作习 惯,提 高了学 生的写 作水平 。
统京城舞台。
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 将"咖啡屋"学习模式应用于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中,落实到作文教学的等各个环节,充分激发了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了学生间的了解与沟通,培养了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之长而形成了京剧。其标 志之一:曲调板式完备丰富, 超越了徽、秦、汉三剧中 的任何一种
四喜、春台、和春)四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
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
将"咖啡屋"学习模式应用于小学生的 作文教 学中, 落实到 作文教 学的等 各个环 节,充 分激发 了学生 写作的 主动性 和积极 性,加 强了学 生间的 了解与 沟通, 培养了 良好的 写作习 惯,提 高了学 生的写 作水平 。

大班美术欣赏《京剧脸谱》完整课件(1)

大班美术欣赏《京剧脸谱》完整课件(1)

大班美术欣赏《京剧脸谱》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美术欣赏教材第四章《传统文化之美——京剧》,详细内容为第三节《京剧脸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京剧脸谱的历史、分类、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京剧脸谱的基本知识,认识不同类型的脸谱,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在美术创作中运用对称、对比等表现手法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京剧脸谱的分类、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美术手法创作出富有个性特色的京剧脸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京剧脸谱图片、画笔、颜料、调色板、水桶等。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水桶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播放京剧片段,引导学生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2)学生分享对京剧的认识和感受。

2. 知识讲解(10分钟)(1)教师介绍京剧脸谱的历史、分类、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京剧脸谱的色彩、线条、图案等特点。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一张京剧脸谱,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

(2)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美术手法创作京剧脸谱。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创作一张京剧脸谱。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京剧脸谱》2. 主要内容:(1)京剧脸谱的历史、分类、特点(2)京剧脸谱的文化意义(3)美术手法在京剧脸谱创作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设计一张富有个性特色的京剧脸谱。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京剧脸谱的基本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动手能力。

大班美术欣赏《京剧脸谱》课件

大班美术欣赏《京剧脸谱》课件
不同剧目中,脸谱的样式和色彩会有所不同,以适应剧情和角色的需要 。
例如,《霸王别姬》中的项羽脸谱,采用黑色和金色,以突出其威猛、 刚毅的特点;而《白蛇传》中的白蛇脸谱,则采用白色和粉色,以表现
其柔美、善良的形象。
脸谱的多样性和变化性,使得京剧艺术更加丰富多彩。
经典脸谱赏析
经典脸谱往往具有独特的艺术价 值和历史意义,如《群英会》中 的曹操、《失街亭》中的马谡等
培养审美意识与创造力
01 02 03 04
总结词:审美培养
详细描述:通过欣赏脸谱的色彩、图案和造型,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让他们学会欣赏传统艺术的独特美。
总结词:激发创造力
详细描述: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脸谱的理解,创作属于自己的脸谱作 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THANKS
感谢观看
特的艺术风格。
脸谱的演变过程受到中国传统绘 画、戏剧、民间艺术等多种因素
的影响。
脸谱的象征意义
脸谱通过色彩、图案和造型等元素,表现角色的同的象征意义,如红色代表忠诚、勇敢,黑色代表刚直、 力量,白色代表阴险、狡猾等。
脸谱的象征意义有助于观众快速理解角色的性格特点和行为表现。
确定脸谱色彩
根据角色的性格和特点,选择适合 的颜色搭配,以突出角色的特点。
色彩搭配与绘制技巧
01
02
03
色彩搭配
注意色彩的搭配和对比, 使脸谱更加鲜明和生动。
绘制技巧
掌握绘制脸谱的技巧,如 线条的流畅、色彩的过渡 等,以提高绘制效果。
细节处理
注意细节的处理,如眼睛 、鼻子、嘴巴等部位的刻 画,使脸谱更加逼真和生 动。
03
京剧脸谱的应用与欣赏
脸谱在京剧中的角色
脸谱是京剧中的重要元素,用于表现 角色的性格、身份、年龄等特点,帮 助观众理解剧情。

中国京剧脸谱ppt课件

中国京剧脸谱ppt课件

15
京 剧 脸 谱
脸谱的用色和人物性格关系
红色
刚正不阿、正义感
包拯
黑色
奸诈、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凶恶
关羽
白色
忠诚、有血性
窦尔敦
蓝色
刚直、骁勇、有心计
曹操
16
后奕
张飞
关羽
庞统
姜维
典韦
黄盖
孙权
孙悟空
窦尔墩
程咬金
曹操 17
18
京剧脸谱在生活中的运用
大桥柱子的设计
19
床 上 用 品 的 设 计
20
勺子的设计
21
1
脸谱的应用
净、丑




2
脸谱的谱式
脸谱的构图章法, 京剧脸谱在应用和发 展中形成了大约十来种基本谱式,把基 本谱式作为一种程式,为各类人物的勾法 提供了大致样式,从中可演变出无数个脸 谱来。
3
脸谱的谱式
(1)整脸:
关羽
曹操
在整个面部涂一种主色,不勾花纹,而是在
主色上画出眉、眼、口、鼻的纹理 。
6
脸谱的谱式
(4) 碎花脸:
李逵
窦尔墩
程咬金
由“花三块瓦”演变而来,保留正额主色,而在其他部 位用辅色添勾花纹,色彩种类丰富,构图形式多样,线 条复杂而细碎。
7
脸谱的谱式
(5) 歪脸:
窦虎
祝彪
李七
色彩、构图不对称,表现人物形象反常、丑 陋的脸谱谱式。
8
脸谱的谱式
(6) 象形脸:
孙悟空
青龙
一般应用于神话戏。构图和色彩均从每个精灵神怪 的形象特征出发,无固定谱式。
9

大班美术欣赏京剧脸谱ppt课件

大班美术欣赏京剧脸谱ppt课件

色彩与图案的协调
京剧脸谱的色彩和图案通常非常协调 ,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效果。
图案丰富
脸谱上的图案非常丰富,包括各种动 物、植物、云纹等,这些图案都有其 特定的象征意义。
夸张与变形
夸张的表现手法
京剧脸谱通常使用夸张的表现手 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绪
变化。
变形技巧
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绪 ,京剧脸谱通常会使用变形技巧, 如拉长或缩短某些部分、改变形状 等。
大班美术欣赏京剧脸 谱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京剧脸谱概述 • 京剧脸谱的美术元素 • 京剧脸谱的欣赏方法 • 京剧脸谱的绘画技巧 • 京剧脸谱的文化内涵 • 京剧脸谱在现代艺术中的应用
01
京剧脸谱概述
京剧脸谱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京剧脸谱起源于古代的傩舞面具 ,后逐渐演变为戏曲中的化妆艺 术。
京剧脸谱的绘画技

勾画轮廓
确定脸型
根据人物性格和角色类型,选择 合适的脸型,如圆形、方形、椭
圆形等。
画出五官
按照“三庭五眼”的比例关系, 确定眼睛、鼻子、嘴巴的位置和
大小,并勾勒出轮廓。
勾画脸谱图案
根据角色性格和剧情需要,设计 出相应的脸谱图案,如忠勇、奸
诈、凶狠等。
填色与渲染
选择颜色
01
根据角色性格和脸谱图案,选择合适的颜色进行填色,如红色
夸张与变形的结合
京剧脸谱通过将夸张和变形技巧相 结合,创造出了独特而富有表现力 的艺术形式。
03
京剧脸谱的欣赏方

观察与感受
观察脸谱的色彩
京剧脸谱的色彩丰富多样,不同的色彩代表着不同的人物 性格和命运。通过观察脸谱的色彩,可以感受京剧艺术的 独特魅力。

大班美术欣赏《京剧脸谱》课堂PPT

大班美术欣赏《京剧脸谱》课堂PPT
当代脸谱艺术的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艺术家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如运用现代绘画技法、新材料和新工艺等,使脸谱艺术 更加多元化和现代化。此外,他们还尝试将脸谱元素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如舞蹈、音乐、戏剧等,创造出更 具观赏性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05 动手实践:绘制京剧脸谱
CHAPTER
准备绘制工具和材料
2. 上色技巧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上色,注意 色彩的搭配与过渡。可使用湿画法或 干画法,根据个人喜好选择。
3. 勾画细节
用细笔勾画出脸谱上的纹理和装饰, 如眉毛、胡须、头饰等,使脸谱更加 生动。
4. 背景处理
为背景添加适当的色彩或图案,以突 出脸谱的主体地位。
学生动手实践及作品展示
01
1. 分组实践
得和体会,提高课堂互动性和参与度。
06 课程总结与展望
CHAPTER
本次课程的主要收获
了解了京剧脸谱的起源、发展和基本特点,对京剧脸谱有了初步的认识。
学会了如何欣赏京剧脸谱的色彩、图案和造型美,提高了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了绘制京剧脸谱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增强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
图案的设计与审美价值
额头图
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 对称的“太极图”表示智 慧,“日月图”象征英勇 等。
眼窝图
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如 “蝶翅眼”表示美丽,“ 吊客眼”表示凶狠等。
鼻窝图
多与人物的职业和身份有 关,如“草龙鼻”代表草 莽英雄,“瓦片鼻”代表 文人雅士等。
线条的韵律与动态美
流畅性
京剧脸谱的线条讲究流畅自然,无论 是曲线还是直线,都要求一气呵成, 不拖泥带水。
大班美术欣赏《京剧脸谱》课 堂PPT
目录

中国国粹文化系列认识京剧脸谱图案讲座课件

中国国粹文化系列认识京剧脸谱图案讲座课件

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泛起一片片绿色的 涟漪。 草木是 绿的、 山水是 绿的、 棋格般 划分的 田野更 是绿了 ,绿得 干净, 绿得出 奇。漫 山遍野 都是荡 漾着春 意的绿 ,悄悄 地用这 般蓬勃 的绿染 到了我 的心间 。
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泛起一片片绿色的 涟漪。 草木是 绿的、 山水是 绿的、 棋格般 划分的 田野更 是绿了 ,绿得 干净, 绿得出 奇。漫 山遍野 都是荡 漾着春 意的绿 ,悄悄 地用这 般蓬勃 的绿染 到了我 的心间 。
京剧脸谱以“象征性”和 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泛起一片片绿色的涟漪。草木是绿的、山水是绿的、棋格般划分的田野更是绿了,绿得干净,绿得出奇。漫山遍野都是荡漾着春意的绿,悄悄地用这般蓬勃的绿染到了我的心间。 “夸张性”著称。它通过 运用夸张和变形的图形来 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
脸谱的来源
红色
一般:忠勇侠义,多为正 面角色。 其他:有讽刺意义,表示 假好人。 特例:老人显示年轻红光 犹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京剧的起源
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泛起一片片绿色的 涟漪。 草木是 绿的、 山水是 绿的、 棋格般 划分的 田野更 是绿了 ,绿得 干净, 绿得出 奇。漫 山遍野 都是荡 漾着春 意的绿 ,悄悄 地用这 般蓬勃 的绿染 到了我 的心间 。 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泛起一片片绿色的 涟漪。 草木是 绿的、 山水是 绿的、 棋格般 划分的 田野更 是绿了 ,绿得 干净, 绿得出 奇。漫 山遍野 都是荡 漾着春 意的绿 ,悄悄 地用这 般蓬勃 的绿染 到了我 的心间 。

02
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泛起一片片绿色的 涟漪。 草木是 绿的、 山水是 绿的、 棋格般 划分的 田野更 是绿了 ,绿得 干净, 绿得出 奇。漫 山遍野 都是荡 漾着春 意的绿 ,悄悄 地用这 般蓬勃 的绿染 到了我 的心间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剧脸谱欣赏一.京剧的起源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

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自乾隆五十五年(一七九零)皇帝八十生辰、以安徽人高朗亭(月官)为首的三庆微班进京祝寿,继之又有四喜、春台、和春等班先后进京,号称四大徽班,迄今已历二百寒暑。

今天的京剧,就是源于微班的微调,并融合了湖北的汉调,以及昆腔、梯子等其他剧种,兼包并容,如大海之纳百川,成为一度披推为“国剧”的权威剧种)。

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

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

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

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思想感情。

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男人)、丑(男、女人皆有)四大行当。

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

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形成与传播:京剧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吹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

徽班流动性强,与其他剧种接触频繁,在声腔上互有交流渗透,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也搬演了不少昆腔戏,还吸收了啰啰腔和其他一些杂曲。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以高朗亭(名月官)为首的第一个徽班(三庆班)进入北京,参加乾隆帝八十寿辰庆祝演出。

《扬州画舫录》载:"高朗亭入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二腔,名其班曰三庆。

"刊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的杨懋建《梦华琐簿》也说:"而三庆又在四喜之先,乾隆五十五年庚戌,高宗八旬万寿入都祝匣时,称'三庆徽',是为徽班鼻祖。

"伍子舒在《随园诗话》批注中则更具体指出是"闽浙总督伍纳拉命浙江盐商偕安庆徽人都祝厘"。

随后还有不少徽班陆续进京。

著名的为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班,虽然和春成立于嘉庆八年(1803),迟于三庆十三年,但后世仍并称之为"四大徽班进京"。

乾隆、嘉庆年间,北京文物荟萃,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各剧种艺人麇集。

北京舞台昆腔、京腔、秦腔三足鼎立、相互对峙。

徽班到京,首先致力于"合京秦二腔"。

当时秦腔、京腔基本上同台演出,"京秦不分"(《扬州画舫录》),徽班发扬其博采众长的传统,广泛吸收秦腔(包括部分京腔)的剧目和表演方法,同时继承了众多的昆腔剧目(还排演了昆腔大戏《桃花扇》)及其舞台艺术体制,因而在艺术上得到迅速提高。

徽班本身的艺术特色,是它能够在争衡中取胜的主要原因。

在声腔方面,除了所唱二黄调以新声夺人而外,它"联络五方之音,合为一致"(《日下看花记》);在剧目方面,题材广阔,形式多样;在表演方面,纯朴真切,行当齐全文武兼重,因此适合广大观众的欣赏要求。

在演出安排上,据《梦华琐簿》载,四大徽班"各擅胜场"。

三庆以"轴子"取胜(连日接演新戏),四喜以"曲子"取胜(善唱昆曲),和春以"把子"取胜(善演武戏),春台以"孩子"取胜(以童伶为号召)。

在艺术和经营上备有侧重点,能够发挥专长,取得较快进展。

至道光后期,徽班已在北京占据优势。

《梦华琐簿》说:"今乐部皖人最多,吴人亚之,蜀人绝无知名者矣。

"又说:"戏庄演剧必徽班。

戏园之大者,如广德楼、广和楼、三庆园、庆乐园,亦必以徽班为主。

"徽班成长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它向京剧擅变的过程。

这一嬗变的完成,主要标志为徽汉合流和皮黄交融,形成了以西皮、二黄两种腔调为主的板腔体唱腔音乐体系,使唱念做打表演体系逐步完善。

最早随同徽班进京的汉调演员是米应先(又名米喜子),湖北崇阳人(一说安徽人),生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约于嘉庆年间加入春台徽班进京演唱,演正生,擅红生戏,声望极隆(见《梦华琐簿》及李登齐《常谈丛录》)。

被视为著名汉调演员余三胜的先驱(当时曲艺唱词有"亚赛当年米应先"之句)。

道光年间(1821-1849),汉调演员至京加入徽班演唱的逐渐增多,著名的有王洪贵、李六。

粟海庵居士《燕台鸿爪集》(约作于道光十二年以前)说:"京师尚楚调。

乐工中如王洪贵、李六善为新声称于时。

"楚调即汉调,也就是西皮调。

可见当时北京已流行西皮调,王洪贵、李六"善为新声",又推动了西皮调的革新发展。

在徽、汉演员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实现了西皮与二黄两种腔调的交融。

开始不同的剧目,根据不同的来源,分别唱西皮或二黄;后来,有些戏就兼唱西皮和二黄,甚至在同一唱段中先唱二黄,后转西皮,并能相互协调,浑然一体。

《罗成叫关》(源出徽调《淤泥河》)就是一个例子。

声韵方面,形成"中州韵、湖广音"的格律,字声间杂京音、鄂音,兼用北京、湖北两种四声调值,分别尖团字音,按照"十三辙"押韵。

二黄的伴奏乐器,几经反复,终于在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废笛,而与西皮统一使用胡琴(定弦不同),但唱吹腔时仍按徽班传统用笛伴奏。

道光末年,西皮戏大量涌现,徽班中皮黄并奏习以为常。

据刊于道光二十五年的杨静亭《都门纪略》载,三庆班程长庚、四喜班张二奎、春台班余三胜和李六、和春班王洪贵等常演的剧目,如《文昭关》、《捉放曹》、《定军山》、《击鼓骂曹》、《扫雪打碗》等,与嗣后京剧舞台常见的传统剧目已大体相同,徽班向京剧的擅变到此已基本完成(虽然当时还不称京剧)。

另一种说法,认为谭鑫培成名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京剧才算形成。

理由是到那时皮黄戏从音乐、表演,到唱念的字音、声韵,才具备了严格的规范;而在此以前,即程长庚时代,仍属徽调范畴。

同治六年(1867),京剧传到上海。

新建的满庭芳戏园从天津约来京班,受到观众欢迎。

同年,丹桂茶园通过北京的三庆班,又约来大批著名京剧演员,其中有老生夏奎章(夏月润之父)、熊金桂(熊文通之父),花旦冯三喜(冯子和之父)等。

他们都在上海落户,成为以上海为中心的南派京剧世家。

嗣后,更多的京角陆续南下,知名的有周春奎、孙菊仙、杨月楼、孙春恒、黄月山、李春来、刘永春以及梆子花旦田际云(想九霄)等,从而使上海成为与北京并立的另一个京剧中心。

在这之前,约在咸丰初年,上海已有昆班和徽班演出。

京剧进上海后,也出现了京徽同台、京昆同台以及京梆(梆子)同台的局面。

这对南方京剧特点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徽班杰出演员王鸿寿(三麻子)到沪后,经常参加京班演出,并把一些徽调剧目如《徐策跑城》、《扫松下书》、《雪拥蓝关》等带进了京班,把徽调的主要腔调之一"高拨子"纳入到京剧音乐里,还把徽班的某些红生戏及其表演方法吸收到京剧中。

这对扩大京剧上演剧目和丰富舞台艺术起了一定作用。

此外,梆子艺人田际云在上海的艺术活动,对南派京剧的发展也有所影响。

他的"灯彩戏"《斗牛宫》等,实为后来"机关布景连台本戏"的滥筋。

从光绪五年(1879)起,谭鑫培六次到沪,后来梅兰芳等名演员也经常到沪演出,促进了北派、南派京剧交流,加速了京剧艺术的发展。

京剧在进入上海之前,即咸丰十年(1860)之后,随商旅往来及戏班的流动演出,很快传播到全国各地。

如天津及其周围的河北一带为京剧最早的传播地区之一。

道光末年,余三胜即在天津活动(他和他父亲死后都葬在天津);丑角演员刘赶三先在天津的票房活动,后来才到北京"下海"。

老生演员孙菊仙也曾经是夭津的票友。

山东是徽班进出北京的必经之地,山东帮商人又是北京经济活动的重要力量,因而山东很早就有京剧演出。

曲阜孔府早在乾隆时就有安徽艺人入府演戏。

京剧的较早流布地区还有安徽、湖北和东北三省。

至20世纪初,南至闽、粤,东至浙江,北至黑龙江,西至云南,都有京剧活动。

抗日战争期间,京剧在四川、陕西、贵州、广西等地也有了较大发展。

1919年,梅兰芳率剧团赴日本演出,京剧艺术首次向海外传播;1924年,他再度率剧团到日本演出,1930年,梅又率由二十人组成的剧组到美国访问演出,取得很大成功。

1934年,他应邀去欧洲访问,在苏联演出,受到欧洲戏剧界的重视。

此后,世界各地把京剧看成中国的演剧学派。

二.京剧脸谱“脸谱”是指中国传统戏剧里男演员脸部的彩色化妆。

这种脸部化妆主要用于净(花脸)和丑(小丑)。

它在形式、色彩和类型上有一定的格式。

内行的观众从脸谱上就可以分辨出这个角色是英雄还是坏人,聪明还是愚蠢,受人爱戴还是使人厌恶。

京剧那迷人的脸谱在中国戏剧无数脸部化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京剧脸谱以“象征性”和“夸张性”著称。

它通过运用夸张和变形的图形来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

眼睛,额头和两颊通常被画成蝙蝠,蝴蝶或燕子的翅膀状,再加上夸张的嘴和鼻子,制造出所需的脸部效果。

脸谱的分类:1.脸谱的由来关于京剧脸谱的由来,有许多说法,至今没有定论。

但概括起来,不外以下四种。

①.由面具蜕化而来据《旧唐书》、《宋史》等史书记载,古代打仗有时戴上面具上阵,以增加威严,吓唬敌人。

以后逐渐改变,将面具的形状、色彩直接勾画到脸上,就成了现在的脸谱。

古代有的史书将面具称为“代面”,现在称京剧的大花脸(净角)为“大面”,大约是“代面”的音近而误。

②.由化妆蜕化而来演员装扮某个角色,首先要像那个角色,所以将眉眼口鼻,画成那个角色形状,而一个人的性格,首先也表现在脸部,为了表现一个人的性格,在化妆时进行一些夸张。

这种类似脸谱的化妆方法,逐渐演化成了现在的脸谱。

③.由神怪傩戏退化而来从前有一种驱疫打鬼的傩戏,里面有神佛鬼怪的角色。

这些角色的面貌无法模仿,只能凭空构思。

神佛用金银等色特别标出,妖怪之类,就将他们的形状画在面上。

如豹精就画个豹头,猪怪就画个猪脸等。

这种表现方法推广到其它角色,逐渐形成了现在的脸谱。

④.由盗贼涂面蜕化而来从前的盗贼为了防止被人认出来,常常将自己的脸涂画得面目全非。

恐怖凶暴。

于是在演戏的时候,凡是遇到有凶狠残暴、使人恐怖的角色,也在脸上乱勾乱抹,于是就形成一种脸谱。

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

一般应用于净、丑两个行当,其中各种人物大都有自己特定的谱式和色彩,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

因而,脸谱被誉为角色“心灵的画面”。

脸谱的演变和发展,不是某个人凭空臆造的产物,而是戏曲艺术家们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对生活现象的观察、体验、综合,以及对剧中角色的不断分析、判断,作出评价,才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艺术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