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肠动物门Coelenerala腔肠动物是真正后生动物开PPT课件
合集下载
动物学2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la-PPT课件

腔肠动物形态各异,但其个体构造不外乎两 类;即水螅型与水母型。两者基本结构一致,都有 腔肠动物的基本特征,但由于生活方式的影响,也 有不同之处。
4
水螅型与水母型的形态比较
水螅型
水母型
体形及生活方 圆桶形,固着生活,多 盘状,浮游生活,不成群
式
群体行无性出芽生殖 体,行有性生殖
中胶层 口部 神经 骨骼 水管
内层:比外层厚,主要是皮肌细胞,还有腺细胞、 间细胞、感觉细胞。皮肌细胞的肌原纤维环状排列, 收缩可使身体和触手变细。有的皮肌细胞先端有鞭 毛,能促成水流,有的能变形捕捉食物,行细胞内 消化。腺细胞分泌消化液进行细胞外消化。
中胶层:主要由水、无机盐、蛋白质组成,能使8
能使基盘抵抗强大机械拉力和增强触手韧性,同时 对身体有支持作用。 3.生理特点 •运动: 为翻筋斗,尺量的方法,同时基部细胞分 泌气体由水底浮到水面。 •摄食和消化:利用刺细胞和触手捕食,由口吞入 消化腔,由腺细胞分泌消化液进行细胞外消化。经 消化后形成的食物颗粒,由皮肌细胞吞入,进行细 胞内消化,消化后的营养可储存在内胚层细胞或扩 散到其它细胞,不能消化的食物经口排出(无肛 门),细胞内的代谢废物由内胚层细胞排入腔中。 •呼吸和排泄:由各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完成。 •生殖方式:无性生殖为出芽生殖,在适宜的温度 和充足的食物条件下,很普遍,同时出现多个芽9
薄,大多无细胞 向上, 有垂唇
不发达 有些具石灰质骨骼 无
厚,有少数细胞和纤维
向下, 无垂唇
较复杂
无
有
5
7.生殖和世代交替
无性生殖:为出芽生殖。若芽体长成后不脱落,则
形成群体。
有性生殖:为配子生殖,在发育过程中,它们的水
螅型可以用无性生殖(即出芽)的方式产生水母型;
4
水螅型与水母型的形态比较
水螅型
水母型
体形及生活方 圆桶形,固着生活,多 盘状,浮游生活,不成群
式
群体行无性出芽生殖 体,行有性生殖
中胶层 口部 神经 骨骼 水管
内层:比外层厚,主要是皮肌细胞,还有腺细胞、 间细胞、感觉细胞。皮肌细胞的肌原纤维环状排列, 收缩可使身体和触手变细。有的皮肌细胞先端有鞭 毛,能促成水流,有的能变形捕捉食物,行细胞内 消化。腺细胞分泌消化液进行细胞外消化。
中胶层:主要由水、无机盐、蛋白质组成,能使8
能使基盘抵抗强大机械拉力和增强触手韧性,同时 对身体有支持作用。 3.生理特点 •运动: 为翻筋斗,尺量的方法,同时基部细胞分 泌气体由水底浮到水面。 •摄食和消化:利用刺细胞和触手捕食,由口吞入 消化腔,由腺细胞分泌消化液进行细胞外消化。经 消化后形成的食物颗粒,由皮肌细胞吞入,进行细 胞内消化,消化后的营养可储存在内胚层细胞或扩 散到其它细胞,不能消化的食物经口排出(无肛 门),细胞内的代谢废物由内胚层细胞排入腔中。 •呼吸和排泄:由各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完成。 •生殖方式:无性生殖为出芽生殖,在适宜的温度 和充足的食物条件下,很普遍,同时出现多个芽9
薄,大多无细胞 向上, 有垂唇
不发达 有些具石灰质骨骼 无
厚,有少数细胞和纤维
向下, 无垂唇
较复杂
无
有
5
7.生殖和世代交替
无性生殖:为出芽生殖。若芽体长成后不脱落,则
形成群体。
有性生殖:为配子生殖,在发育过程中,它们的水
螅型可以用无性生殖(即出芽)的方式产生水母型;
4腔肠动物门PPT课件

种或两种以上形态 与机能完全不同的 个体的现象。
第27页/共110页
(二)钵水母纲 scyphozoa 真水母纲
第28页/共110页
1. 代表动物
① 海月水母 Aurelia aurita lamarck
第29页/共110页
海 月 水 母 消 化 循 环 腔
第30页/共110页
第31页/共110页
水螅
僧帽水母
海笔
海蜇
海月水母
菊花海葵
第1页/共110页
脑珊瑚骨骼
全部水生;出现了固定的辐射对称 或两辐射对称体制;两个胚层;开始出 现组织分化和简单的器官。腔肠动物是 真后生动物,是其他高等多细胞动物的 一个起点。
第2页/共110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内容提要:
一、 腔肠动物门的特征 二、 腔肠动物门的分类
第3页/共110页
第24页/共110页
水螅水母: 水螅纲中的水母,与钵水母纲水母的区别
有以下几点: ① 体型小:需借助于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 ② 生殖细胞来源于外胚层间细胞; ③ 具有缘膜:缘膜即上伞和下伞相接处外胚 层向里长出的一层薄膜。 ④ 感觉器官为平衡囊。
第25页/共110页
第26页/共110页
多态现象 群体内出现两
成的片状结构; ④ 生殖细胞来源于内胚层间细胞; ⑤ 群体种类具骨骼:为腺细胞向中胶层分泌
形成的骨针或骨片。
第38页/共110页
3. 主要种类 ① 八放珊瑚亚纲
群体生活、触手和隔膜各8个; ② 六放珊瑚亚纲:
单体(海葵目)或群体(石珊瑚 目)生活、触手和隔膜为6的倍数;
第39页/共110页
第五章 三胚层无体腔动物 ………扁形动物门
第27页/共110页
(二)钵水母纲 scyphozoa 真水母纲
第28页/共110页
1. 代表动物
① 海月水母 Aurelia aurita lamarck
第29页/共110页
海 月 水 母 消 化 循 环 腔
第30页/共110页
第31页/共110页
水螅
僧帽水母
海笔
海蜇
海月水母
菊花海葵
第1页/共110页
脑珊瑚骨骼
全部水生;出现了固定的辐射对称 或两辐射对称体制;两个胚层;开始出 现组织分化和简单的器官。腔肠动物是 真后生动物,是其他高等多细胞动物的 一个起点。
第2页/共110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内容提要:
一、 腔肠动物门的特征 二、 腔肠动物门的分类
第3页/共110页
第24页/共110页
水螅水母: 水螅纲中的水母,与钵水母纲水母的区别
有以下几点: ① 体型小:需借助于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 ② 生殖细胞来源于外胚层间细胞; ③ 具有缘膜:缘膜即上伞和下伞相接处外胚 层向里长出的一层薄膜。 ④ 感觉器官为平衡囊。
第25页/共110页
第26页/共110页
多态现象 群体内出现两
成的片状结构; ④ 生殖细胞来源于内胚层间细胞; ⑤ 群体种类具骨骼:为腺细胞向中胶层分泌
形成的骨针或骨片。
第38页/共110页
3. 主要种类 ① 八放珊瑚亚纲
群体生活、触手和隔膜各8个; ② 六放珊瑚亚纲:
单体(海葵目)或群体(石珊瑚 目)生活、触手和隔膜为6的倍数;
第39页/共110页
第五章 三胚层无体腔动物 ………扁形动物门
腔肠动物ppt课件

这个体系对外界的各种刺激(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或食物的)都能产生有效 的反应。并借此进行捕食、避敌和调节整体的活动。除神经网外,有的种类如水螅纲的 水母型和钵水母纲在其伞缘还形成了神经环。但本门动物没有神经中枢,神经传导的方 向不固定,传导的速度很慢,比人慢千倍以上。这都说明腔肠动物神经系统的原始性。
水螅没有呼吸和排泄器官,气体交换和代谢废物的排出由细胞表面直接进行。
16
Reproduction and life history
腔肠动物的生殖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方式。 无性生殖与海绵动物相似,为出芽生殖,即母体的部分体壁向外突出形成 芽体。芽体生成后,脱离母体而成为新个体,有的芽体长大后,不脱离母体而 成复杂的群体。有的种类如海葵的无性生殖连有基盘碎裂(即基盘在移动时留 下的小块,在固着物上再生成小海葵)或以身体纵裂的方式产生新个体。
9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水螅
水螅基本结构: 1.胃层:内皮肌细胞,顶端多具鞭毛(1-5根),鞭毛摆动能激动水 流,同时皮肌细胞伸出伪足吞食食物,基部肌原纤维呈环状排列,收缩 时使身体和触手变细:可见兼有收缩和营养功能,腺细胞能分泌酶进入 中央腔消化食物。
2.水螅体管状,由外胚层、中胶层和内胚层组成。中胶层 由皮层、胃层共同分泌的物质构成,主要以胶原蛋白的形式存在皮肌细 胞突起也伸入中胶层,中胶层作为弹性“骨骼”,起支持作用。
13Leabharlann Typical or special species
水螅纲(hydrozoa):常见种类有水螅(Hydra)、筒螅 (Tubularia)、薮枝虫(Obelia)、桃花水母 (Craspedacusta)、钩手水母(Gonionemus)、僧帽水母 (Physalia)等。
水螅没有呼吸和排泄器官,气体交换和代谢废物的排出由细胞表面直接进行。
16
Reproduction and life history
腔肠动物的生殖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方式。 无性生殖与海绵动物相似,为出芽生殖,即母体的部分体壁向外突出形成 芽体。芽体生成后,脱离母体而成为新个体,有的芽体长大后,不脱离母体而 成复杂的群体。有的种类如海葵的无性生殖连有基盘碎裂(即基盘在移动时留 下的小块,在固着物上再生成小海葵)或以身体纵裂的方式产生新个体。
9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水螅
水螅基本结构: 1.胃层:内皮肌细胞,顶端多具鞭毛(1-5根),鞭毛摆动能激动水 流,同时皮肌细胞伸出伪足吞食食物,基部肌原纤维呈环状排列,收缩 时使身体和触手变细:可见兼有收缩和营养功能,腺细胞能分泌酶进入 中央腔消化食物。
2.水螅体管状,由外胚层、中胶层和内胚层组成。中胶层 由皮层、胃层共同分泌的物质构成,主要以胶原蛋白的形式存在皮肌细 胞突起也伸入中胶层,中胶层作为弹性“骨骼”,起支持作用。
13Leabharlann Typical or special species
水螅纲(hydrozoa):常见种类有水螅(Hydra)、筒螅 (Tubularia)、薮枝虫(Obelia)、桃花水母 (Craspedacusta)、钩手水母(Gonionemus)、僧帽水母 (Physalia)等。
腔肠动物门PPT课件

→ 钙、角质骨骼(骨针、骨片);
26
浮浪幼虫
海产种类; 实(空)心、原肠胚, 体表纤毛——游泳; ★ 注意:浮浪幼虫的意义? 联系:多细胞动物起源,
吞噬虫(实球虫)学说
27
第二节 腔肠动物门代表动物
——水螅(Hydra sp.) Hydra,G. hydro水→ hydra; 爱奥尼亚语,hydre, 水蛇
9
1. 消化功能 ● 细胞内消化:为主——原始性; ● 细胞外消化:为辅——进化; ● 有口,无肛门
肛门兼摄食、排遗的功能; 2. 循环功能:消化循环腔
半消化、消化后的物质 → 身体各部分; 特别在群体中:营养个员 → 生殖个员;
10
组织分化
● 多孔动物:细胞水平 仅有细胞分化、无明确的组织;
● 腔肠动物:组织水平 细胞分化 → 明确的组织, 但分化程度低,见下;
神经组织 P90,图5-2;P91,图5-3 ● 多孔动物
无神经组织, 仅有分散的芒状细胞
——最原始的神经细胞; ● 腔肠动物:网状神经系统
无中枢; 弥散性传导——弥散型神经系统; 传导速度慢;
14
皮肌细胞(肌肉的结构)——原始 性
依据:上皮、肌肉成分发达程度 划分为三种类型 P90,图5-1 1. 上皮、肌肉成分发达程度相当 2. 上皮发达、肌肉成分不发达 3. 上皮不发达、肌肉成分发达——肌细胞
腔肠动物门 Cnidaria (Coelenterata)
Cni-刺 Coel(L. coelum天、天空、腔)
1
第一节 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 比较多孔动物、腔肠动物进化上的地位 ● 多孔动物:侧生动物,进化上的侧支; ● 腔肠动物
真正的后生动物; 其他后生动物
26
浮浪幼虫
海产种类; 实(空)心、原肠胚, 体表纤毛——游泳; ★ 注意:浮浪幼虫的意义? 联系:多细胞动物起源,
吞噬虫(实球虫)学说
27
第二节 腔肠动物门代表动物
——水螅(Hydra sp.) Hydra,G. hydro水→ hydra; 爱奥尼亚语,hydre, 水蛇
9
1. 消化功能 ● 细胞内消化:为主——原始性; ● 细胞外消化:为辅——进化; ● 有口,无肛门
肛门兼摄食、排遗的功能; 2. 循环功能:消化循环腔
半消化、消化后的物质 → 身体各部分; 特别在群体中:营养个员 → 生殖个员;
10
组织分化
● 多孔动物:细胞水平 仅有细胞分化、无明确的组织;
● 腔肠动物:组织水平 细胞分化 → 明确的组织, 但分化程度低,见下;
神经组织 P90,图5-2;P91,图5-3 ● 多孔动物
无神经组织, 仅有分散的芒状细胞
——最原始的神经细胞; ● 腔肠动物:网状神经系统
无中枢; 弥散性传导——弥散型神经系统; 传导速度慢;
14
皮肌细胞(肌肉的结构)——原始 性
依据:上皮、肌肉成分发达程度 划分为三种类型 P90,图5-1 1. 上皮、肌肉成分发达程度相当 2. 上皮发达、肌肉成分不发达 3. 上皮不发达、肌肉成分发达——肌细胞
腔肠动物门 Cnidaria (Coelenterata)
Cni-刺 Coel(L. coelum天、天空、腔)
1
第一节 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 比较多孔动物、腔肠动物进化上的地位 ● 多孔动物:侧生动物,进化上的侧支; ● 腔肠动物
真正的后生动物; 其他后生动物
教学课件:第六节-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

水母的繁殖方式
水母通过有性繁殖产生浮浪幼虫, 在海洋中漂流后固着在基底上发
育成为新的水母个体。
栉水母类
栉水母的形态特征
栉水母身体呈长条形或椭圆形, 具有8条触手,触手上排列着许多
纤毛,用以捕食和游泳。栉水母 体内含有大量水分和胶质。
栉水母的运动方式
栉水母通过收缩其触手和纤毛的协 调运动,在水中进行波浪式游泳。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可持续利用与生态旅游
可持续利用
合理利用腔肠动物门的资源,如珊瑚礁旅游、水族馆 展示等,同时确保不对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生态旅游
发展以腔肠动物门为主的生态旅游,提高公众对生态 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促进生态保护与旅游业的可持 续发展。
06
腔肠动物门 (coelenterata)的应用价
值
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演化机制
腔肠动物门的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演化机制 主要包括基因突变、基因流、自然选择和生 殖方式等。这些机制共同作用,促进了物种 的适应和分化,形成了腔肠动物门的多样性 和复杂性。
05
腔肠动物门 (coelenterata)的保护与
可持续利用
濒危物种与栖息地保护
濒危物种
识别和评估腔肠动物门中的濒危物种,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制定物种保护计划 等。
重要组成部分。
化石记录
化石记录显示,腔肠动物门的早期成员是一些简单的辐射对称的刺胞动物,如水螅和珊 瑚。随着进化,它们逐渐发展出更复杂的组织器官和体型结构,并分化出不同的类群。
系统发育关系与生物地理学
系统发育关系
腔肠动物门的系统发育关系主要基于形 态学、胚胎发育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 证据。根据这些证据,腔肠动物门被分 为两个纲:刺胞纲和栉水母纲。刺胞纲 又可进一步分为水螅纲和珊瑚纲。
腔肠动物门ppt课件

30
31
2. 生活史
15
16
(二)水螅纲的主要特征 P. 62
(三)水螅纲的几种代表
17
二、钵水母纲(Scyphozoa) (一)代表动物——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 Lamarck)
1. 形态结构 营漂浮生活,白色透明,形似明月。 口面、反口面 触手、感觉器(触手囊)、眼点、缘瓣、感觉窝。 消化系统:口、胃腔、辐管、环管、生殖腺、胃丝
细胞内消化
13
3. 呼吸与排泄
通过体表进行。
4. 生殖
无性生殖:出芽生殖
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精卵结合 受精 卵裂 囊胚 原肠胚 卵囊 小水螅
出芽生殖:由母体长出芽体,芽体经过发育长出与 母体相同的器官,然后从母体上脱落成为新个体的生 殖方式。
5. 再生 再生:生物体恢复其丧失部分的能力称为再生。 高等动物的再生是体内激素起作用。
理由:浮浪幼虫与群体鞭毛虫相像。
二、各纲的关系 1. 水螅纲最原始
理由:水螅纲的水螅型和水母型结构最简单,生 殖腺来源于外胚层。
2. 钵水母纲和珊瑚纲起源于水螅纲。
理由:后两纲生活史中一般都有水螅型。
26
第六章自习及预习内容
第一节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两侧对称及三胚层出现的生物学意义;(2)各系统的进化特点。
5
到目前为止,世界 上的桃花水母已发 现11种,除英国的 索氏桃花水母和日 本的伊势桃花水母 (1922年)两种外, 其余9种均产在我国: 中华桃花水母 乐山桃花水母 杭州桃花水母 信阳桃花水母 四川桃花水母 秭归桃花水母 楚雄桃花水母 短手桃花水母 宜昌桃花水母
6
本章重点
1. 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31
2. 生活史
15
16
(二)水螅纲的主要特征 P. 62
(三)水螅纲的几种代表
17
二、钵水母纲(Scyphozoa) (一)代表动物——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 Lamarck)
1. 形态结构 营漂浮生活,白色透明,形似明月。 口面、反口面 触手、感觉器(触手囊)、眼点、缘瓣、感觉窝。 消化系统:口、胃腔、辐管、环管、生殖腺、胃丝
细胞内消化
13
3. 呼吸与排泄
通过体表进行。
4. 生殖
无性生殖:出芽生殖
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精卵结合 受精 卵裂 囊胚 原肠胚 卵囊 小水螅
出芽生殖:由母体长出芽体,芽体经过发育长出与 母体相同的器官,然后从母体上脱落成为新个体的生 殖方式。
5. 再生 再生:生物体恢复其丧失部分的能力称为再生。 高等动物的再生是体内激素起作用。
理由:浮浪幼虫与群体鞭毛虫相像。
二、各纲的关系 1. 水螅纲最原始
理由:水螅纲的水螅型和水母型结构最简单,生 殖腺来源于外胚层。
2. 钵水母纲和珊瑚纲起源于水螅纲。
理由:后两纲生活史中一般都有水螅型。
26
第六章自习及预习内容
第一节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两侧对称及三胚层出现的生物学意义;(2)各系统的进化特点。
5
到目前为止,世界 上的桃花水母已发 现11种,除英国的 索氏桃花水母和日 本的伊势桃花水母 (1922年)两种外, 其余9种均产在我国: 中华桃花水母 乐山桃花水母 杭州桃花水母 信阳桃花水母 四川桃花水母 秭归桃花水母 楚雄桃花水母 短手桃花水母 宜昌桃花水母
6
本章重点
1. 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生物第二章腔肠动物门课件

生殖器官
生殖器官通常位于身体的底部或触手之间,包括卵巢、精 巢、输卵管和受精囊等器官。这些器官负责产生卵子和精 子,并将它们输送到受精囊中进行受精。
繁殖周期
腔肠动物门动物的繁殖周期因种类而异,但通常与环境条 件、食物来源和季节等因素有关。一些种类的繁殖周期较 长,而另一些种类的繁殖周期则较短。
04
威胁。
分布范围缩小
部分腔肠动物门物种的分布范围受 到限制,种群数量减少,甚至濒临 灭绝。
生态平衡影响
腔肠动物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不 可替代,其数量的减少会对整个生 态系统产生影响。
保护措施
立法保护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禁止非法捕捞和贸易,为腔 肠动物门提供法律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
划定特定区域,对腔肠动物门进行就地保护,保 护其栖息地。
生物资源利用
腔肠动物门中的一些生物,如珊瑚和海绵,可以作为食品、药物和工业原料,为吸引力的生态旅游资源,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
06
腔肠动物门的保护与可持续发 展
腔肠动物门的生存现状
面临威胁
腔肠动物门生物多样性丰富,但 由于环境污染、过度捕捞和生境 破坏等原因,许多物种面临生存
排泄方式
腔肠动物门动物的排泄方式是通过肾网将废物和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这些废物和多余的 水分通常以尿液的形式排出。
调节机制
腔肠动物门动物的排泄系统还具有调节水分、盐分和酸碱平衡等生理功能,以适应不同的 环境条件。
生殖系统
生殖方式
腔肠动物门动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和无性两种方式。无 性生殖通常是通过分裂或出芽等方式进行,而有性生殖则 涉及到精子和卵子的结合。
消化酶
腔肠动物门动物的消化酶主要来源于其体内的腺细胞和杯状细胞。这些 酶能够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生殖器官通常位于身体的底部或触手之间,包括卵巢、精 巢、输卵管和受精囊等器官。这些器官负责产生卵子和精 子,并将它们输送到受精囊中进行受精。
繁殖周期
腔肠动物门动物的繁殖周期因种类而异,但通常与环境条 件、食物来源和季节等因素有关。一些种类的繁殖周期较 长,而另一些种类的繁殖周期则较短。
04
威胁。
分布范围缩小
部分腔肠动物门物种的分布范围受 到限制,种群数量减少,甚至濒临 灭绝。
生态平衡影响
腔肠动物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不 可替代,其数量的减少会对整个生 态系统产生影响。
保护措施
立法保护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禁止非法捕捞和贸易,为腔 肠动物门提供法律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
划定特定区域,对腔肠动物门进行就地保护,保 护其栖息地。
生物资源利用
腔肠动物门中的一些生物,如珊瑚和海绵,可以作为食品、药物和工业原料,为吸引力的生态旅游资源,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
06
腔肠动物门的保护与可持续发 展
腔肠动物门的生存现状
面临威胁
腔肠动物门生物多样性丰富,但 由于环境污染、过度捕捞和生境 破坏等原因,许多物种面临生存
排泄方式
腔肠动物门动物的排泄方式是通过肾网将废物和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这些废物和多余的 水分通常以尿液的形式排出。
调节机制
腔肠动物门动物的排泄系统还具有调节水分、盐分和酸碱平衡等生理功能,以适应不同的 环境条件。
生殖系统
生殖方式
腔肠动物门动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和无性两种方式。无 性生殖通常是通过分裂或出芽等方式进行,而有性生殖则 涉及到精子和卵子的结合。
消化酶
腔肠动物门动物的消化酶主要来源于其体内的腺细胞和杯状细胞。这些 酶能够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动物生物学腔肠动物PPT课件

水螅纲最原始。其余二纲起源于水螅纲,并沿不同的
道路发展。钵水母纲水母型复杂化,走向漂浮生活的道路;
珊瑚纲则是水螅型的幼体继续发展而水母型退化并消失的结
果。
第25页/共27页
作业
• 1.列表比较腔肠动物门三个纲的特征。 • 2.名词解释:刺细胞
第26页/共27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7页/共27页
第5页/共27页
2. 简单的组织分化
组成腔肠动物内外胚层的细胞已出现了简单的组织 分化,即皮肌细胞既是上皮细胞,又是原始的肌肉细胞, 可以看作 “皮肌组织”。但由于上皮组织和肌肉组织尚未 分开,这种组织形式还处于原始状态。
3. 刺细胞
为腔肠动物所特有。是一种防御和捕食器官。主要 分布于外胚层,细胞内有1个刺丝囊。受到刺激时,刺丝向 外翻出,注射毒液或缠绕捕获物。
在腔肠动物的生活史中,其个体形态有两种基本类型: 1. 水螅型:圆筒状,固着生活,口向上,中胶层薄; 2. 水母型:伞形,浮游生活,口向下,中胶层厚。
水螅型个体以出芽或横裂的无性生殖产生水母型个体,水 母型个体又以有性生殖的方式产生水螅型个体,无性生殖和有性生 殖交替进行,这种现象叫世代交替。
第11页/共27页
2.4 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
第1页/共27页
重点和难点
•
重点:水螅体壁的各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
难点:海产腔肠动物发育的世代交替现象。
第2页/共27页
2.4.1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1)辐射对称。 (2)二胚层、原始消化循环腔。 (3)组织分化。 (4)网状神经系统。 (5)具刺细胞。 (6)海水或淡水中固着或漂浮生活。 (7)多数雌雄异体。
腔肠动物门ppt课件

经济价值
部分腔肠动物门的物种具 有经济价值,如水母和珊 瑚可用于观赏或制作工艺 品。
科学价值
腔肠动物门的物种具有很 高的科学价值,是研究生 物学、生态学和进化论的 重要对象。
02 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形态特征
对称性
腔肠动物门生物多为辐射对称或 两侧对称,这种对称方式有利于 它们感知周围环境并作出反应。
海葵类
01 02 03 04
海葵类是腔肠动物门中构造较为简单的一类,它们通常固着在岩石或 其他坚硬表面上,身体呈圆柱状或圆锥状。
海葵通过触手上的刺细胞来捕获食物,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和小鱼。
海葵的繁殖方式包括无性和有性繁殖,无性繁殖是通过分裂产生新个 体,有性繁殖则是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产生受精卵。
海葵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是海洋食物链中的 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腔肠动物采用多种方式 捕食,包括刺杀、吸附
和捕网等。
繁殖
腔肠动物的繁殖方式多 样,包括无性繁殖、有 性繁殖和两者兼有的混
合繁殖。
适应性
腔肠动物具有很强的适 应性,能够在各种不同 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03 腔肠动物门的代表生物
水母类
水母类是腔肠动物门中数量最多、分 布最广的类群,它们具有透明或半透 明的身体,形状多样,有的呈伞状, 有的呈球状或钟状。
水母的繁殖方式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 繁殖,无性繁殖是通过分裂或出芽产 生新个体,有性繁殖则是通过精子和 卵细胞结合产生受精卵。
水母通过触手上的刺细胞释放刺丝来 捕获食物,主要捕食浮游动物和小鱼。
水母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 地位,它们是海洋食物链中的重要环 节,同时也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 组成部分。
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la腔肠动物是真正后生动物开课件

科学研究
通过科学研究了解腔肠动 物的生态习性、繁殖规律 等,为保护和利用提供科 学依据。
有益利用
合理利用腔肠动物资源, 如开发药物、食品等,实 现可持续利用。
05
腔肠动物的研究前景
Hale Waihona Puke 腔肠动物的进化历程腔肠动物起源于约5.7-5亿年前的寒武 纪,是较早出现的多细胞动物之一。
腔肠动物的进化历程与其生存环境密 切相关,随着地球环境的变化,腔肠 动物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也不断发生变 化。
观赏价值
部分腔肠动物具有美丽的外观,可 作为观赏动物。
人类对腔肠动物的影响
01
02
03
污染与破坏
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和破 坏对腔肠动物的生存环境 造成威胁。
过度捕捞
部分腔肠动物被过度捕捞 ,导致种群数量减少。
疾病传播
人类活动可能将疾病传播 给腔肠动物,影响其健康 。
保护与利用
保护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法 规监管等措施,保护腔肠 动物的生存环境。
消化系统
01
消化系统
腔肠动物的消化系统主要包括口和胃。食物通过口进入胃,在胃中消化
,然后进入肠道进行吸收。
02 03
消化方式
腔肠动物主要通过细胞内消化和细胞外消化两种方式进行消化。细胞内 消化是指食物被细胞摄入并在细胞内消化,而细胞外消化则是指食物在 细胞外被消化酶分解。
消化酶
腔肠动物体内含有多种消化酶,如蛋白酶、脂肪酶和碳水化合物酶等, 用于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排泄系统
排泄器官
腔肠动物的排泄器官主要包括肾 和肾管。肾是主要的排泄器官, 负责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水 分,而肾管则负责将这些废物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胚层细胞中,以触手上最多,但海月水母、橙海葵 等内胚层上也有分布。每一个刺细胞有一胞核,位 于细胞一侧,其中有囊状的刺丝囊,囊中有毒液及 盘绕的刺丝,刺细胞外侧常有一刺针,能接受刺 激,受刺激时刺丝连同毒液能立即射出,使对手麻 醉或死亡。刺细胞的形状见水螅节图示。 6。水螅型和水母型
腔肠动物形态各异,但其个体构造不外乎两 类;即水螅型与水母型。两者基本结构一致,都有 腔肠动物的基本特征,但由于生活方式的影响,也 有不同之处。
腔肠动物是最早具有神经系统分布的动物,其 神经系统为原始的神经网,是由两极或多极神经元 以及感觉细胞基部的纤维互相连接而成。水螅只有 一个神经网,大多种类具有两个神经网,分别位于 内外胚层的基部。
神经网的特点是:无神经中枢(又称扩散神经 系统)、神经传导无定向性、传导速度慢,具有原 始性。
5。刺细胞 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之一。分布在外
体,长成后,基部脱落,独立生活;有性生殖为配 子生殖的方式。
•具强大的再生能力。
三.腔肠动物门的分纲 腔肠动物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少数生活在
淡水里,现存约11000余种,分属3个纲。 1.水螅纲(Hydrozoa)
群体或单体生活;多数种类生活史史中有水螅 型和水母型两个世代;水螅型无口道,水母型具缘 膜;生殖腺由外胚层产生;刺细胞存在于外胚层。 常见种类有水螅(Hydra)、筒螅(Tubularia)、 枝螅 (Obelia)、 等。 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钩手水母(Gonionemus) 2.钵水母纲(Scyphozoa)
海绵动物主要是有细胞的分化,而腔肠动物不仅 有细胞分化,如皮肌细胞、腺细胞、间细胞、刺细 胞、感觉细胞、神经细胞等,而且有原始的组织分 化。
组织分化的特点——上皮组织和肌肉组织的原始 性。具有独特的皮肌细胞,既指上皮细胞内含有肌 原纤维,既是上皮细胞又是原始的肌肉细胞,上皮 和肌肉没有完全分开,这说明其原始性。皮肌细胞 是组成腔肠动物外胚层和内胚层的主要细胞。 4。原始的神经系统——神经网
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la) 腔肠动物是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这类动物在 进化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所有其它后生动物都是 经过这个阶段发展起来的。 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水 螅、水母、海葵、珊瑚等。 一.主要特征 1.体制形式——辐射对称或双辐射对称(珊瑚纲) 动物对称形式的发展常与生态条件和生活方式 紧密相关,辐射对称是一种原始的对称形式,与腔 肠动物在水中固着或漂浮生活有关。是对这种生活 方式的一种适应。这种对称形式的身体只有上下之 分,没有前后左右之分,它们在辐射方向内重复着 类似的结构。 2。两胚层及原始消化腔
水螅型与水母型的形态比较
水螅型
水母型
体形及生活方 圆桶形,固着生活,多 盘状,浮游生活,不成群
式
群体行无性出芽生殖 体,行有性生殖
中胶层 口部 神经 骨骼 水管
薄,大多无细胞 向上, 有垂唇
不发达 有些具石灰质骨骼 无
厚,有少数细胞和纤维 向下, 无垂唇 较复杂 无 有
7.生殖和世代交替
无性生殖:为出芽生殖。若芽体长成后不脱落,则
形成群体。
有性生殖:为配子生殖,在发育过程中,它们的水
螅型可以用无性生殖(即出芽)的方式产生水母型;
这种现象叫世代交替。
例如 薮枝螅。
无性生殖
水螅型
水母型
有性生殖.
二.腔肠动物门的代表动物——水螅 1.习性:单独固着生活于清洁而富有水草的淡水池 塘和溪流的水草或落叶上,以水蚤及蠕虫等小动物 为食。 2.形态结构:(见P.71图3-25)细管状,长约0.5cm, 可见口、垂唇、触手(5-10个)、刺细胞、基盘、 芽体等。在秋季还可见体上的精巢和卵巢。
全部生活在海水中,为大型的水母类。水母型 发达(不具缘膜),无水螅型或水螅型不发达。口 道短;不具骨骼,生殖腺由内胚层产生,内外胚层 均有刺细胞。常见种类如海月水母(Aurelia)、海蛰(Rhopilema)等
内层:比外层厚,主要是皮肌细胞,还有腺细胞、 间细胞、感觉细胞。皮肌细胞的肌原纤维环状排列, 收缩可使身体和触手变细。有的皮肌细胞先端有鞭 毛,能促成水流,有的能变形捕捉食物,行细胞内 消化。腺细胞分泌消化液进行细胞外消化。
中胶层:主要由水、无机盐、蛋白质组成,能使
能使基盘抵抗强大机械拉力和增强触手韧性,同时 对身体有支持作用。 3.生理特点 •运动: 为翻筋斗,尺量的方法,同时基部细胞分 泌气体由水底浮到水面。 •摄食和消化:利用刺细胞和触手捕食,由口吞入 消化腔,由腺细胞分泌消化液进行细胞外消化。经 消化后形成的食物颗粒,由皮肌细胞吞入,进行细 胞内消化,消化后的营养可储存在内胚层细胞或扩 散到其它细胞,不能消化的食物经口排出(无肛 门),细胞内的代谢废物由内胚层细胞排入腔中。 •呼吸和排泄:由各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完成。 •生殖方式:无性生殖为出芽生殖,在适宜的温度 和充足的食物条件下,很普遍,同时出现多个芽
具体的体壁结构为: 外层:细胞排列整齐,薄。包括皮肌细胞、刺细 胞、感觉细胞、神经细胞、间细胞、腺细胞。皮肌 细胞数目最多,其基部的肌原纤维沿长轴排列,收 缩时使水螅身体触手变短。感觉细胞分散在皮肌细 胞之间,特别在口触手和基盘上较多,体积很小, 端部有感觉毛,基部与神经纤维连接。神经细胞位
于外胚层的基部,接近中胶层,神经细胞突起彼此 连接成网状。刺细胞在触手上最多。间细胞为小型 未分化的细胞,三、五成群聚集在其它细胞基部或 于皮肌细胞之间隙,可分化为刺细胞、生殖细胞等。 腺细胞以基盘和口周围最多,分泌黏液,使水螅附 于物体或在其上滑行也可分泌气体,由黏液裹成气 泡使水螅由水底上升至水面。
体壁通常由两层排列整齐的细胞构成,即相当 于胚胎发育原肠胚时的外胚层和内胚层。与海面动 物不同,腔肠动物是真正两胚层多细胞动物。外层 的功能主要为保护、运动和感觉;内层主要为消 化;内外层之间有两胚层细胞所分泌的中胶层。
腔肠动物体内的腔与海绵动物的中央腔不同, 其具有消化作用,可行细胞外及细胞内消化,消化 后的残渣由口排出,无肛门。消化腔能将营养物质 输送到身体各部分,故又称为消化循环腔。 3。组织的分化
腔肠动物形态各异,但其个体构造不外乎两 类;即水螅型与水母型。两者基本结构一致,都有 腔肠动物的基本特征,但由于生活方式的影响,也 有不同之处。
腔肠动物是最早具有神经系统分布的动物,其 神经系统为原始的神经网,是由两极或多极神经元 以及感觉细胞基部的纤维互相连接而成。水螅只有 一个神经网,大多种类具有两个神经网,分别位于 内外胚层的基部。
神经网的特点是:无神经中枢(又称扩散神经 系统)、神经传导无定向性、传导速度慢,具有原 始性。
5。刺细胞 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之一。分布在外
体,长成后,基部脱落,独立生活;有性生殖为配 子生殖的方式。
•具强大的再生能力。
三.腔肠动物门的分纲 腔肠动物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少数生活在
淡水里,现存约11000余种,分属3个纲。 1.水螅纲(Hydrozoa)
群体或单体生活;多数种类生活史史中有水螅 型和水母型两个世代;水螅型无口道,水母型具缘 膜;生殖腺由外胚层产生;刺细胞存在于外胚层。 常见种类有水螅(Hydra)、筒螅(Tubularia)、 枝螅 (Obelia)、 等。 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钩手水母(Gonionemus) 2.钵水母纲(Scyphozoa)
海绵动物主要是有细胞的分化,而腔肠动物不仅 有细胞分化,如皮肌细胞、腺细胞、间细胞、刺细 胞、感觉细胞、神经细胞等,而且有原始的组织分 化。
组织分化的特点——上皮组织和肌肉组织的原始 性。具有独特的皮肌细胞,既指上皮细胞内含有肌 原纤维,既是上皮细胞又是原始的肌肉细胞,上皮 和肌肉没有完全分开,这说明其原始性。皮肌细胞 是组成腔肠动物外胚层和内胚层的主要细胞。 4。原始的神经系统——神经网
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la) 腔肠动物是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这类动物在 进化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所有其它后生动物都是 经过这个阶段发展起来的。 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水 螅、水母、海葵、珊瑚等。 一.主要特征 1.体制形式——辐射对称或双辐射对称(珊瑚纲) 动物对称形式的发展常与生态条件和生活方式 紧密相关,辐射对称是一种原始的对称形式,与腔 肠动物在水中固着或漂浮生活有关。是对这种生活 方式的一种适应。这种对称形式的身体只有上下之 分,没有前后左右之分,它们在辐射方向内重复着 类似的结构。 2。两胚层及原始消化腔
水螅型与水母型的形态比较
水螅型
水母型
体形及生活方 圆桶形,固着生活,多 盘状,浮游生活,不成群
式
群体行无性出芽生殖 体,行有性生殖
中胶层 口部 神经 骨骼 水管
薄,大多无细胞 向上, 有垂唇
不发达 有些具石灰质骨骼 无
厚,有少数细胞和纤维 向下, 无垂唇 较复杂 无 有
7.生殖和世代交替
无性生殖:为出芽生殖。若芽体长成后不脱落,则
形成群体。
有性生殖:为配子生殖,在发育过程中,它们的水
螅型可以用无性生殖(即出芽)的方式产生水母型;
这种现象叫世代交替。
例如 薮枝螅。
无性生殖
水螅型
水母型
有性生殖.
二.腔肠动物门的代表动物——水螅 1.习性:单独固着生活于清洁而富有水草的淡水池 塘和溪流的水草或落叶上,以水蚤及蠕虫等小动物 为食。 2.形态结构:(见P.71图3-25)细管状,长约0.5cm, 可见口、垂唇、触手(5-10个)、刺细胞、基盘、 芽体等。在秋季还可见体上的精巢和卵巢。
全部生活在海水中,为大型的水母类。水母型 发达(不具缘膜),无水螅型或水螅型不发达。口 道短;不具骨骼,生殖腺由内胚层产生,内外胚层 均有刺细胞。常见种类如海月水母(Aurelia)、海蛰(Rhopilema)等
内层:比外层厚,主要是皮肌细胞,还有腺细胞、 间细胞、感觉细胞。皮肌细胞的肌原纤维环状排列, 收缩可使身体和触手变细。有的皮肌细胞先端有鞭 毛,能促成水流,有的能变形捕捉食物,行细胞内 消化。腺细胞分泌消化液进行细胞外消化。
中胶层:主要由水、无机盐、蛋白质组成,能使
能使基盘抵抗强大机械拉力和增强触手韧性,同时 对身体有支持作用。 3.生理特点 •运动: 为翻筋斗,尺量的方法,同时基部细胞分 泌气体由水底浮到水面。 •摄食和消化:利用刺细胞和触手捕食,由口吞入 消化腔,由腺细胞分泌消化液进行细胞外消化。经 消化后形成的食物颗粒,由皮肌细胞吞入,进行细 胞内消化,消化后的营养可储存在内胚层细胞或扩 散到其它细胞,不能消化的食物经口排出(无肛 门),细胞内的代谢废物由内胚层细胞排入腔中。 •呼吸和排泄:由各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完成。 •生殖方式:无性生殖为出芽生殖,在适宜的温度 和充足的食物条件下,很普遍,同时出现多个芽
具体的体壁结构为: 外层:细胞排列整齐,薄。包括皮肌细胞、刺细 胞、感觉细胞、神经细胞、间细胞、腺细胞。皮肌 细胞数目最多,其基部的肌原纤维沿长轴排列,收 缩时使水螅身体触手变短。感觉细胞分散在皮肌细 胞之间,特别在口触手和基盘上较多,体积很小, 端部有感觉毛,基部与神经纤维连接。神经细胞位
于外胚层的基部,接近中胶层,神经细胞突起彼此 连接成网状。刺细胞在触手上最多。间细胞为小型 未分化的细胞,三、五成群聚集在其它细胞基部或 于皮肌细胞之间隙,可分化为刺细胞、生殖细胞等。 腺细胞以基盘和口周围最多,分泌黏液,使水螅附 于物体或在其上滑行也可分泌气体,由黏液裹成气 泡使水螅由水底上升至水面。
体壁通常由两层排列整齐的细胞构成,即相当 于胚胎发育原肠胚时的外胚层和内胚层。与海面动 物不同,腔肠动物是真正两胚层多细胞动物。外层 的功能主要为保护、运动和感觉;内层主要为消 化;内外层之间有两胚层细胞所分泌的中胶层。
腔肠动物体内的腔与海绵动物的中央腔不同, 其具有消化作用,可行细胞外及细胞内消化,消化 后的残渣由口排出,无肛门。消化腔能将营养物质 输送到身体各部分,故又称为消化循环腔。 3。组织的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