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c语言循环教学设计一等奖

c语言循环教学设计一等奖

c语言循环教学设计一等奖C语言循环教学设计一等奖近年来,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使得编程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而在编程中,循环结构是最为常见和重要的一种结构。

本文将以C语言循环教学设计为主题,介绍一种获得一等奖的教学方案。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C语言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

循环结构是一种重复执行特定语句块的控制结构,可以根据条件的满足与否来反复执行一段代码。

在C语言中,常用的循环结构有for循环、while循环和do-while循环。

这些循环结构可以帮助我们简化重复性工作的编写,提高程序效率。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种以C语言循环结构为核心的教学设计方案,该方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循环的概念和应用。

首先,我们将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入循环的概念,然后逐步深入,引导学生掌握不同循环结构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和练习等。

通过讲解,我们将详细介绍循环结构的语法和使用方法。

通过演示,我们将展示一些常见的循环应用场景,帮助学生理解循环的实际意义和作用。

通过练习,我们将提供一系列的编程题目,让学生亲自动手编写循环程序,从而加深对循环的理解和掌握。

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小游戏,让学生通过编写循环程序来完成任务。

例如,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猜数字的游戏,要求学生使用循环结构来实现猜数字的过程,直到猜中为止。

这样的小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编程能力,还可以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除了基本的循环结构,我们还可以介绍一些高级的循环应用技巧,如循环嵌套、循环控制语句等。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程序的效率和可读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培养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编程挑战。

C语言循环教学设计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意义的任务。

通过合理设计教学方案,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循环的概念和应用,提高他们的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循环结构

高中信息技术循环结构

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Python语言中while、for语句的语法规范,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编写正确代码,实现循环结构。

2、绘制流程图,将流程图转换成代码。

3、积极探索利用循环语句,设计程序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1、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Python语言的基本知识和程序设计顺序结构和分支结构,能够运用流程图描述算法。

积累了应用计算机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这节课使学生能够在原来知识基本上去深化学习循环语句。

三、教学重点:
1、while、for循环语句格式及其应用。

2、range()函数格式及其功能。

四、教学难点:
1、利用循环语句解决简单程序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1、小组讨论,师生互动。

六、教学资源:
1、电脑,python语言环境
七、教学过程:。

2022年《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2022年《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1.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理解简单的框图的功能。

2.能运用循环结构设计程序框图解决简单问题。

3.通过摹仿,操作,探索,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画出简单的循环结构框图。

难点:循环结构中循环条件和循环体的确定。

关键点:跟踪变量变化,理解程序的执行过程。

教法:探索启示式。

学法:探索发现式。

引例:写出求的值的一个算法,并用框图表示你的算法。

此例由学生动手完成,投影展示学生的做法,师生共同点评。

鼓励学生一题多解——求创。

设计引例的目的是复习顺序结构,提出递推求和的方法,导入新课。

此环节旨在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使学生保持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

1.循序渐进,理解知识循环结构的概念。

根据指定条件决定是否重复执行一条或者多条指令的控制结构称为循环结构。

教师学生一起共同完成引例的框图表示,并由此引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循环结构的概念。

这样讲解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同时使学生体味了问题的抽象过程和算法的构建过程。

还体现了我们研究问题常用的“由特殊到普通”的思维方式。

2.类比探索,掌握知识1、夯实基础:人口预测。

现有人口总数是,人口的年增长率是,预测第年人口总数将是多少?用程序框图描述你的算法。

这是课本上的引例。

2、巩固提高:3、沟通发展仿照本节课例题,同桌俩人一人编题一人解答。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沟通发展,有助于及时查漏补缺,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①理解循环结构的逻辑。

②明确条件结构与循环结构的区别,联系。

③数学思想方法:算法思想,类比方法①课本 P19 习题 1-1 A 4,5②课外拓展:写出一个求满足的最小正整数的算法并画出相应的程序框图。

书面作业第一个层次要求所有学生完成,第二个层次,只要求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

体现了差异发展教学。

“for 循环结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算法与程序设计》 (选修)教材第二章第三节《程序的基本结构》的第二课时内容。

第13课循环结构(一)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信息科技浙教版

第13课循环结构(一)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信息科技浙教版

《循环结构(一)》教学设计一、学习内容分析《循环结构(一)》是浙将教育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第13课,是第三单元《系统中的计算》的第5课。

计算是将数据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外一种形态的处理过程,计算是控制过程的核心。

控制系统可以通过手工、基本控制电路以及计算机等多种方法实现系统的控制。

计算机正越来越多运用到过程控制中,实现更加灵活、高效和可扩展的控制。

本单元前几次课介绍系统中的计算,计算的常见类型;系统实现计算的方式,计算机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查表计算,运用查表计算解决问题;生活中的条件计算,空调系统中的条件计算。

本课主要介绍循环结构,用流程图表示循环结构。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五年级的学生。

五年级的学生敢于合作,善于表达,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三、四年级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线上学习与生活、生活中的数字化、数据编码等内容,但是学生对于系统的概念还不是很了解。

前两个单元了解了生活中的系统和控制系统的三个环节,并体验了控制系统。

本单元前几次课介绍系统中的计算,计算的常见类型;系统实现计算的方式,计算机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查表计算,运用查表计算解决问题;生活中的条件计算,空调系统中的条件,计算为本节课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循环结构,用流程图表示循环结构。

教学难点:用流程图表示循环结构。

五、课前准备学习环境:计算机教室学习资源:PPT课件六、设计思路本着以“学”为中心的理念,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辅以作品评价法、归纳总结法,这些教学方法都将围绕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逐级展开。

七、学习过程循环结构用流程图表示循环结构。

《循环结构》教学设计全面版

《循环结构》教学设计全面版

《循环结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循环结构概念;把握循环结构的三要素:循环的初始状态、循环体、循环的终止条件;能识别和理解循环结构的框图以及功能;能运用循环结构设计程序框图以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由实例对循环结构的探究与应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抽象能力;参与运用算法思想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形成算法分析,算法设计,算法表示,程序编写到算法实现的程序化算法思想;培养学生严密精确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循环结构的一般意义及应用方法;培养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及具体,抽象,具体的螺旋上升式的认识事物的能力并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通过实例,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意识,积极思考,分析类比,归纳提升,并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感受和体会算法思想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意义,提高算法素养;经历体验发现、创造和运用的历程与乐趣,形成在继承中提高、发展,在思辩中观察、分析并认识客观事物的思维品质;体会数学中的算法与计算机技术建立联系的有效性和优势体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式化的表达能力,构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程序化的思想意识,为学生的未来和个性发展及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2.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点(1)重点循环结构的概念、功能、要素、框图及应用(2)难点描述和应用循环结构时,三要素的准确把握和正确表达(3)关键点跟踪变量变化,理解程序的执行过程3.教学手段与方法(1)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2)教法探究启发式教学法(3)学法探索发现式学习法4.教学过程导入阶段(1)温故知新,探究发现课前演练:问题1:给定三角形的三条边长,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填充完成程序框图:【复习引入】复习已学得顺序和分支结构,同时在判断给出的三条边是否构成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承上启下,同时注意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哪些是重复进行的部分,为新知作好铺垫。

循环结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循环结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循环结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摘要:一、引言二、循环结构教学设计概述1.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3.教学方法4.教学过程三、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评估2.学生反馈分析3.教学改进措施四、总结与展望正文:【引言】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循环结构作为计算机编程中的重要基础,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实践能力,本文将对循环结构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以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循环结构教学设计概述】1.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循环结构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编写高效、合理的循环结构程序的能力。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循环结构的类型、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重点讲解for 循环、while循环和do-while循环的语法、执行过程及注意事项。

3.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分组合作学习法,结合实际编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循环结构的原理和应用。

4.教学过程(1)讲解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类型;(2)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循环结构的执行过程;(3)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动手编写循环结构程序;(4)分组合作,互相点评和修改程序,提高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5)总结反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作品和课后反馈,总体来说,本次教学达到了预期效果。

学生能够掌握循环结构的原理和应用,并在实际编程中运用所学知识。

2.学生反馈分析大部分学生表示,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他们对循环结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反映,对于循环结构的语法和执行过程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3.教学改进措施针对学生反馈的问题,今后的教学中将加强循环结构语法的讲解,并通过更多实践案例加深学生对循环结构的理解。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编程习惯,提高编程效率。

【总结与展望】本次循环结构教学设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需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进行改进。

全国青岛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1单元第5课《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全国青岛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1单元第5课《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循环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 清晰、准确地讲解循环结构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 突出循环结构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循环结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 while循环语法:
```python
while 条件表达式:
语句1
语句2
...
```
- for循环语法:
```python
for 变量 in 序列:
语句1
语句2
...
```
- do-while循环语法:
```python
do:
语句1
语句2
...
while 条件表达式;
```
3. 循环结构的应用
1. 循环结构的类型
- while循环:当条件成立时,执行循环体中的语句。适用于循环次数不确定的情况。
- for循环:按照指定的次数执行循环体中的语句。适用于循环次数已知的情况。
- do-while循环:先执行一次循环体中的语句,然后判断条件是否成立。适用于至少要执行一次循环体的情况。
2. 循环结构的语法
- 提高程序的效率
- 在图形绘制、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应用
4. 循环结构的嵌套
- 循环结构的嵌套使用
- 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如二维数组遍历等
5. 循环控制语句
- break语句
- continue语句
6. 循环结构在实际编程中的应用
- 排序算法
- 查找算法
- 图形绘制

循环结构 教案

循环结构 教案

循环结构教案教案:循环结构一、教学目标:1. 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能够使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3. 能够编写简单的循环结构程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循环结构的作用和优势。

2. 能够运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归纳法:通过归纳循环结构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分析能力。

2. 演示法:通过具体的实例演示循环结构的使用方法和效果。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知识:通过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提出对循环结构的疑问。

2. 讲解循环结构的概念和作用:通过幻灯片和板书的形式,简明扼要地介绍循环结构的特点和作用。

3. 分析循环结构的应用场景:通过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循环结构解决这些问题。

4. 演示循环结构的使用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演示如何编写循环结构程序,并将结果输出。

5. 练习循环结构的应用: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循环结构编写程序,并运行验证。

6. 总结和归纳: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循环结构的特点和作用,并解答疑惑。

7. 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循环结构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五、教学资源:1. 教学幻灯片。

2. 板书。

3. 计算机。

4. 相关的编程工具和参考资料。

六、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评价: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参与状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学生自评: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收获。

3. 小组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和交流,提出改进建议。

七、教学手段:1. 讲义:提供给学生参考和复习。

八、板书设计:循环结构- 概念:在程序中重复执行某段代码的结构。

- 作用:节省代码量,提高程序的灵活性和效率。

九、教学反思与改进: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讲解循环结构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具体的演示和实践,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思考和互动。

但是,有些学生在实践环节中遇到了困难,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C语言循环结构教学设计方案

C语言循环结构教学设计方案

C语言循环结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1.理解循环结构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掌握C语言中的循环语句、循环控制语句的用法;3.能够运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循环语句的基本语法和使用方法;2.循环控制语句的作用和使用场景;3.循环结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循环中的控制语句如何使用和理解;2.如何运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材:C语言教材;2.课件:PPT课件;3.实例代码:包括基本的循环语句和循环控制语句的示例代码。

教学活动:一、导入新知识(10分钟)通过问题引入,例如:“请问如何计算1到100的和?”引导学生思考,引出需要使用循环结构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讲解循环语句(30分钟)1. 讲解循环语句的概念和基本语法,包括for、while和do-while三种循环语句的用法和区别。

2.通过示例代码演示不同类型循环语句的使用方法,分析每一步的执行流程和结果。

三、练习循环语句(30分钟)1.布置习题,要求学生编写代码实现以下功能:- 使用for循环打印1到100的数字;- 使用while循环计算1到100的和;- 使用do-while循环判断一个数是否为素数。

2.课堂讨论,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代码,并对代码进行分析和讨论。

四、讲解循环控制语句(30分钟)1. 讲解break和continue两种常用的循环控制语句的作用和用法,以及它们与循环结构的配合使用。

2. 通过示例代码演示break和continue的使用方法,分析每一步的执行流程和结果。

五、练习循环控制语句(30分钟)1.布置习题,要求学生编写代码实现以下功能:-使用循环打印1到10的数字,当数字为5时跳过;-使用循环计算1到100的和,但当和超过100时停止计算。

2.课堂讨论,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代码,并对代码进行分析和讨论。

六、综合应用(3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并讲解循环结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如计算阶乘、斐波那契数列等问题。

4.4运用循环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一)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4.4运用循环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一)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4.调试循环程序:在编写循环程序时,学生可能会遇到难以调试的问题,需要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关注以下方面:
1.降低循环结构的理解难度:通过生动案例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感知循环结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使其更容易理解循环的概念。
2.注重循环条件设置的引导:在教学中,强调循环条件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如何正确设置循环条件,避免逻辑错误。
4.能够阅读并理解简单的循环程序,分析循环的执行过程,预测程序执行结果。
5.培养学生在编程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循环结构提高代码的复用性和效率。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方法和过程来达成学习目标:
1.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炼出需要使用循环结构求解的问题特征。
接着,我会简要介绍循环结构在程序设计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在自动化和重复任务处理中的关键作用。通过这一导入,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的,为接下来的新知识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先从理论出发,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循环结构的概念,包括循环的必要性、循环的三要素(循环变量、循环条件和循环体)。我会通过PPT展示循环结构的流程图,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循环的执行过程。
3.学会运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如数据处理、图形绘制等。
4.培养学生分析循环程序执行过程和调试程序的能力。
针对以上重难点,以下是相应的教学设想:
(二)教学设想
1.情境导入: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如“自动售票机循环售票”等,让学生感知循环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采用直观的方式,如流程图、动画等,讲解循环结构的概念和作用,降低理解难度。

浙教版信息五下循环结构教案

浙教版信息五下循环结构教案

浙教版信息五下循环结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循环结构的基本结构和用法。

3. 能够运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循环结构的基本结构和用法。

3. 循环结构的实际应用案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循环结构的基本结构和用法。

难点:如何运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 投影仪及PPT课件。

2. 教学软件:编程软件(如Python)。

3. 教学视频和案例分析。

五、教学方法:
1. 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程序结构,介绍本课主题。

2. 教学策略:讲解、示范、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操练习。

3. 学生活动:编写简单的循环结构程序,案例分析讨论。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问导入本课主题,介绍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讲授新课:通过PPT演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结构和用法,并给出案例分析。

3. 巩固练习:学生在编程软件上编写简单的循环结构程序,教师巡回指导。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课重点和难点,强调循环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七、评价与反馈:
1. 设计评价策略:小组展示编写程序,进行互评和自评。

2. 为学生提供反馈:点评学生作品,指出优缺点,提供改进建议。

3. 作业布置:课后要求学生编写一个实际应用的循环结构程序,以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二年级下学期信息科技《循环结构 迭代法》教学设计

高中二年级下学期信息科技《循环结构 迭代法》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高二
学期
全学期
课题
5.1.1 循环结构&迭代法
教科书
书 名:选择性必修1 数据与数据结构 教材
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循环结构和迭代法的实现框架。
2. 过程与方法:了解使用迭代法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过程。
3.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激发学生的编程兴趣。
B)建立关系式
C)过程控制
四、实战演练
3、任务:兔子繁殖问题。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教学内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教学重点:
1.循环结构的基本框架
2.迭代法的基本框架
教学难点:
1. 迭代法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由计算机的特点和一个重复性的求和问题引入需求。
二、循环结构:介绍循环结构的基本框架与流程图
三、迭代法
1. 介绍迭代法的基本概念
2. 形式化介绍迭代法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A)确定迭代变量

《第13课循环结构(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信息技术浙教版23五年级下册

《第13课循环结构(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信息技术浙教版23五年级下册

《循环结构(一)》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循环语句的书写规则,并能够通过简单的编程实例,初步应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认识到循环结构在编程中的重要性,并培养其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循环结构的含义及循环语句的书写,通过实例操作让学生感受循环结构在程序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循环结构的规律,并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编程任务。

三、教学准备教学前需准备好信息技术教室、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际操作。

同时,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编程软件以及必要的教材资料,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循环结构的知识点。

此外,还需提前预习教材内容,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本教学设计将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实际操作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力求达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在课程开始之初,教师首先会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环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会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个简单的动画或小游戏,例如一个猜数字的小游戏,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规律。

通过观察和体验,学生会发现这个小游戏在执行过程中有重复的环节,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循环结构。

2. 概念讲解在概念讲解环节,教师将详细解释循环结构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图示,让学生对循环结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同时,教师会强调循环结构在编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理地运用循环结构来提高编程效率。

3. 实例演示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循环结构,教师会进行实例演示。

首先,教师会展示一个简单的循环结构代码示例,让学生观察其执行过程和结果。

然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参与进来,共同编写一个稍复杂的循环结构程序,例如打印1到100之间的所有偶数。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循环结构的运用。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第二章2.3.3循环结构for语句(第十三课时)教学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第二章2.3.3循环结构for语句(第十三课时)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利用生活实例,如自动售货机重复售卖、计算器连续计算等,引导学生思考:在编程中,如何实现这种重复执行的操作?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条件语句,那么在编程中,除了条件语句,还有没有其他方式可以实现重复执行某些操作呢?
2.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循环结构在实际编程中的应用。
2.难点:循环条件的设定、循环变量的选择以及循环结构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引导学生理解循环结构在实际编程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策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计算器重复计算、排序算法等,让学生体会循环结构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for语句的使用。
-演示for语句编写程序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循环结构的编程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1. for语句的基本格式是什么?
2.如何设置合理的循环条件和循环变量?
3.循环结构在实际编程中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2.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循环结构for语句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
-设计不同难度的编程题目,让学生运用for语句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策略:
-逐步增加题目难度,使学生从简单到复杂掌握for语句的使用。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修改编程错误。
-鼓励学生分享解题思路,提高编程能力。
(五)总结归纳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循环结构for语句”为主题,结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编程兴趣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达到教学目标。

c语言循环结构课程设计

c语言循环结构课程设计

c语言循环结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for、while、do-while循环的使用方法。

2. 学生能运用循环结构进行程序设计,实现特定功能的算法。

3. 学生了解循环控制语句(如break、continue)的作用,并能合理运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循环结构编写简单的C语言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通过循环结构的编程实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掌握循环结构调试方法,能对程序进行基本的错误检查和修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编程过程中,培养耐心、细心和专注的品质。

2.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解决问题,提升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

3. 学生在循环结构的编程实践中,体验编程的乐趣,增强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循环结构知识的基础上,提高编程技能,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和团队合作意识。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以C语言循环结构为核心,结合教材以下章节:1. 循环结构概述:介绍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循环的分类和作用。

- 章节内容:循环语句的组成、循环的执行过程。

2. for循环:讲解for循环的语法和使用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其应用。

- 章节内容:for循环的初始化、条件表达式、循环体、步进表达式。

3. while循环:介绍while循环的语法和应用,对比for循环的异同。

- 章节内容:while循环的条件表达式、循环体。

4. do-while循环:讲解do-while循环的特点,演示其使用场景。

- 章节内容:do-while循环的循环体、条件表达式。

5. 循环控制语句:介绍break、continue等循环控制语句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 章节内容:break语句、continue语句。

6. 循环结构的应用: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循环结构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

浙教版(2023)五下第13课循环结构(一)教案4(表格式)

浙教版(2023)五下第13课循环结构(一)教案4(表格式)
3.展示一个简单的循环计算例子,如:1+2+3+4+5,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个计算是如何重复的。
1.听讲,思考问题。
2.观察例子,思考循环的结构。
通过提问和实例展示,引导学生思考循环结构的概念和作用,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讲授新课
1.介绍循环结构的概念和作用。
循环结构是一种在程序中重复执行某个代码块的控制结构,通过重复执行,可以减少代码的冗余,提高程序的效率和可读性。循环结构的作用是实现程序的重复执行,以处理大量数据或进行重复任务。
表示程序的执行顺序,当条件满足时,箭头指向循环框,表示重复执行代码块;当条件不满足时,箭头指向结束符号,表示程序结束。
3.举例说明循环结构的应用。
循环结构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编程中,可以使用循环结构来遍历数组、列表等数据结构,对每个元素进行操作;也可以使用循环结构来重欠执行某个操作,直到满足某个条件为止。在日常生活中,循环结构的应用也很常见,比如在计算利息时,需要将利息累加到本金中,这就可以使用循环结构来实现。
循环结构(一)教学设计
课题
循环结构(一)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五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是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第三单元《系统中的计算》的第十三课《循环结构(一)》。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并能够掌握用流程图来表示循环结构的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程序中的循环结构,提高其编程能力和计算思维。
3.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和比较循环结构的流程图,理解循环结构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和优势,提高程序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了解循环结构。
难点
掌握用流程图表示循环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3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泉州七中吴加明
一、教材分析
本课所用教材是《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第二章2.3.3 循环结构。

共安排4课时,本节是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介绍循环结构的思想和特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For循环语句及其应用,考虑到课本中有关给“希望工程”捐款的例子相关简单,所以不作为课堂范例,而是留给学生课后自主探究。

为了让本节课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样,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师生互动性更强,教学效果更加显著,本课对教材进行了大胆地创新使用,对其进行大量充实和补充。

首先以图片欣赏和问题思考引入课题,在举例说明部分进行一个“折纸游戏”的活动,然后是包括“找找茬”、“算次数”、“读程序”等内容的自主探究学习,最后是课堂小结及自我评价反馈。

二、学情分析
本教材与数学的算法有很大的相关性,鉴于高考的需要,学生求知欲比较强。

但是程序循环是一种全新的理念,部分学生对代码的接受度有困难,所以本案例在设计时强调要语言通俗化、内容生活化、实例游戏化。

学生已经掌握VB程序的编程环境与运行方法,了解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的程序执行流程,具备一定的算法基础和具有一定的比较、归纳能力。

为本节课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和操作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掌握循环的概念,理解循环结构的内涵;
(2)初步了解FOR循环语句的格式及执行过程。

2、过程与方法
从生活中的动脑筋智慧练习入手,分析与提炼算法,从中得到循环的理念,再通过类比,逐步深化对循环思想和执行过程的理解。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探研的热情,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2)通过小组讨论与探究活动,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四、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FOR……NEXT循环语法,理解它的执行过程;
2、难点:生活实例、数学实例等提炼成算法后与循环实际结合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
采用示例引导、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半成品加工等教法。

讲清概念;
注重实例分析,重点突出新知识点,重视新知识的精讲多练。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5分钟)】
1、欣赏图片:《重复之美》
学生活动:观看图片画册。

教师活动:通过刚才观看图片我们不难发现:重复、循环是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它有时可以表达一种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2、思考、讨论并回答:生活中的循环现象:
学生活动:回答:马路上的红绿灯、绕着操场长跑、一年四季、一周七天、一天24小时、血液循环、大气循环……
教师活动:今天,我们的学习主题是——循环结构
(二)【讲解新知(5分钟)】
教师活动:在VB中有两种循环语句,即:For循环语句和Do循环语句,本节主要介绍For循环语句:
For语句书写格式:
For 循环变量=初值 To 终值 Step 步长值
循环体
Next 循环变量
通过流程图介绍其执行过程:
For-Next循环的执行过程是:
①循环变量取初值;
②循环变量与终值比较,没有超过终值转③,否则循环结束,接着执行循环语句的后继语句;
③执行一次循环体;
④循环变量增加一个步长增量;
⑤重复步骤②~④。

(三)【举例说明(10分钟)】折纸活动
师生活动:和学生一起进行折纸游戏活动,让学生观察分析折纸现象并提出问题:如果给你一张足够大的纸(纸的厚度为0.5mm),将之反复对折10次后,厚度是多少?
教师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提问:折纸过程是否构成构环结构,循环体是什么,循环结束条件是什么?
用计算机解决问题就是让计算机来模拟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让我们来模拟折纸的过程。

分析:假设 s变量用来存放纸张厚度,且初始值为0.5 ,i变量用来存放对折的次数,且初始值为0。

即:
s=0.5 : i=0
循环体: s=s*2
循环结束的条件:i>10
教师活动:演示程序,验证同学们的猜想。

教师活动:问题延伸:思考、讨论并回答:对折多少次以后,厚度会超过珠峰高度(8848米)?(答案是:25。


学生活动:修改程序进行验证。

教师活动:计算机实现了我们大脑没有办法直接计算的工作。

人类的智慧真的是无限的。

请大家阅读“扩展资料”中的《国际象棋和和米拉的故事》,这也是一个与循环结构有关的有趣故事。

(四)【自主探究(19分钟)】
教师活动:下面开始进入自主探究学习,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1、找错误:
阅读下列“打印1~5这5个数”的程序段,指出其中的错误: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将结果写在学习任务单中。

教师活动: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与全体学生一直指出全部的错误。

2、算次数:
打开学习包中的“环境标语”这个工程,并运行成功。

按如下要求,改变循环变量的初值,终值,步长值,看看有什么变化?
操作要求:
修改一:初值,终值不变,将步长值改为2,观察输出结果的变化。

回答:总共输出几条“关爱地球,保护环境”即循环了几次()
修改二:初值改为7,终值不变,步长值不变,观察输出结果的变化。

回答:总共输出几条“关爱地球,保护环境”即循环了几次()
修改三:初值不变,终值改为3,步长值不变,观察输出结果的变化。

回答:总共输出几条“关爱地球,保护环境”即循环了几次()
思考并回答:在For循环语句中,循环次数由什么决定?并且思考与循环次数存在着什么关系?
Int((终值-初值)/步长)+1
3、读程序:阅读(调试)如下程序段,完成以下问题
s=0
For i =0 To 10 Step 2
s=s+i
Next i
Print s
问题1、该程序的功能是:
问题2、程序运行后,s的值为:
问题3、程序运行后,i的值为:
问题4、循环次数为:
问题5、退出循环的条件是什么:
(五)【课堂小结(3分钟)】
FOR循环语句的注意事项:
1、For-Next语句成对出现,循环变量名保持一致;
2、循环变量是数值型变量,一般是整型;
3、循环体语句可以是单个语句,也可以是多个语句;
4、步长值可正可负,步长为正,初值<终值,循环变量的值>终值时停止循环;步长为负,初值>终值,循环变量的值<终值时停止循环;
5、当步长值为1时,Step及步长值可以省略;
6、初值、终值和步长值既可以是常量,也可以是变量和表达式。

(六)【评价反馈(3分钟)】
教师活动:接下来请大家在“学习网站”上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自我评价。

打开网站上的“自我评价”,认真填写好表格内容后提交。

学生活动:填写评价表并提交。

(七)【课后作业】
假设你从今年开始,1月份为“希望工程”存入1元钱,2月份存入2元钱,3月份存入3元钱……依次类推,请问:两年时间你将为“希望工程”存入多少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