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政治演讲中的概念隐喻—以2018年美国国情咨文为例

合集下载

政治演讲中的概念隐喻对比浅析——以中美领导人的演讲为例

政治演讲中的概念隐喻对比浅析——以中美领导人的演讲为例

政治演讲中的概念隐喻对比浅析——以中美领导人的演讲为

赵洁
【期刊名称】《海外英语(下)》
【年(卷),期】2017(000)003
【摘要】传统理论认为隐喻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尤其是莱考夫和约翰逊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的出版,隐喻被视为人类思考和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按照认知语言学的观点"隐喻是源域和目标域这两个概念隐喻之间的一系列概念映射."隐喻的本质就是以一种事物思考和理解另一事物.该文将会对中美政治演讲中的文本进行对比分析以发现其异同.
【总页数】2页(P180-181)
【作者】赵洁
【作者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12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
【相关文献】
1.从批评隐喻分析视角浅析政治演讲中的概念隐喻——以奥巴马校园演讲为例 [J], 胡家英;李海艳
2.政治演讲中的概念隐喻对比浅析——以中美领导人的演讲为例 [J], 赵洁
3.对比分析概念隐喻在中美政治演讲中的运用r——以2014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
及同年美国国情咨文为例 [J], 卢莎
4.政治演讲中的概念隐喻对比浅析——以中美领导人的演讲为例 [J], 赵洁
5.中美领导人演讲中的元话语标记使用对比研究——以2017年APEC演讲为例[J], 郭春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政治话语的批评隐喻分析以特朗普演讲为例

政治话语的批评隐喻分析以特朗普演讲为例

政治话语的批评隐喻分析以特朗普演讲为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通过批评隐喻分析的方法,深入研究政治话语中的隐喻运用,并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演讲为例,具体阐述隐喻在政治语境中的重要作用。

批评隐喻分析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揭示政治话语背后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和权力关系。

通过对特朗普演讲的深入分析,我们不仅可以理解隐喻如何塑造和影响公众的政治观点,还可以揭示隐喻在政治沟通和策略中的运用。

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化我们对政治话语的理解,提升公众对政治隐喻的辨识能力,从而更加理性和客观地看待政治现象。

二、隐喻理论与政治话语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语言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自亚里士多德提出隐喻是一种将一事物的名称用于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以来,隐喻的研究已经走过了漫长的道路。

在语言学、认知科学、心理学、哲学等多个领域,隐喻的研究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隐喻被视为人类思维和认知的基本方式,而非仅仅是语言的装饰或修辞手段。

政治话语作为特定领域的语言实践,常常运用隐喻来表达政治立场、构建政治形象、传达政治理念。

隐喻在政治话语中具有多重功能。

隐喻可以帮助政治家和公众建立共同的理解和认知框架,从而有效地传达政治信息。

隐喻能够赋予抽象的政治概念以生动的形象,使公众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隐喻还可以作为一种策略,用来塑造政治家的形象,或是对某一政治事件或人物进行贬低或美化。

特朗普作为一位极具争议性的政治人物,其演讲风格独特,充满了大量的隐喻表达。

这些隐喻不仅反映了特朗普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也反映了其政治立场和治国理念。

因此,通过对特朗普演讲中的隐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揭示其政治话语的深层含义和意图,为我们理解特朗普的政治行为和影响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三、特朗普演讲中的隐喻分析特朗普的演讲风格独特,充满了各种隐喻。

这些隐喻不仅反映了他的政治立场和理念,也揭示了他如何运用语言来塑造公众的观点和情绪。

政治话语中的隐喻探究

政治话语中的隐喻探究

龙源期刊网 政治话语中的隐喻探究作者:陆碧霄来源:《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2018年第17期语言需要思考,而思维则牵涉到概念判断和逻辑推理。

为了揭示语言的本质,有必要通过一种理解主体认知风格的方法来揭示语言的本质,分析语言现象。

隐喻是一种认知手段,Lakoff&Johnson(1980:1)提出隐喻不仅在语言中,而且在思想和行动中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

普通的概念体系,在本质上是隐喻性的,我们都是从本质上来思考和行动的。

总之,隐喻可以从科学和实践的角度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文学作品和日常谈话中的政治文章等。

也就是说,隐喻无处不在。

政治演讲的目的是表达演讲者的政治情境,更好地说服、激励和引导人们。

对外国的演讲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阶段,更重要的是,这是构建积极的大国形象的好方法,这也是为什么领导人倾向于在政治演讲中使用隐喻的原因。

Rohrer(1995:115)说,1990年海湾战争的爆发极大地强调了隐喻在日常生活和政治中的重要性。

本文从家庭隐喻的角度来进一步理解概念隐喻在政治话语中的运用,思考如何更好地构建一个积极的大国形象。

一、概念隐喻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被认为是从原始域到目标域的映射。

概念隐喻是一种基于地图经验的认知机制,从源域到目标域。

相同的源域可以对应多个目标域,相同的目标域也可以与多个源域相关联。

Lakoff&Johnson (1980:5-20)提出概念隐喻的本质是从另一种角度理解和体验一种事物,也就是说,人们想要通过比较熟悉和具体的概念来理解抽象和不可理解的概念。

例如,在隐喻“生活是一次旅程”中,它将与“旅程”相关的知识映射到“生活”,“旅程”是源域,“生活”是目标域,“是”作为经验基础。

由于概念隐喻的认知功能,其已被多次应用于政治文本中,在说服群众、表达政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Lakoff(2002:198-212)客观理性地分析了美国政治文本中的概念隐喻,以进一步解释两党的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

政治讲话中框架的构建与重构——以文化指示语、隐喻、否定式为例

政治讲话中框架的构建与重构——以文化指示语、隐喻、否定式为例

[ 中图分类号 ]H00 3
[ 文献标志码 ] A
[ 文章编号 ] 04— 70 2 1)5 0 1 — 4 10 11(0 10 — l2 0
框架( a e) r f m s 是一 种特 定 的知识 结构 , 经验 的 图式 化 ,“ 是 是塑 造我们 看 待世 界方 式 的心 理结 构”… 。在交际过程 中, 交际者是把对话语的理解置于相关联 的一个或多个框架中, 从而利用已知的知 识背景和概念结构更加准确地理解话语 和说话者的意图。构建框架(r i ) fm n 为人们理解事物提供了语 a g 境, 重构框架(e a i ) rrmn 则为人们对事物的感知、 f g 解读及反应提供 了新的角度。从这个 角度来说 , 政客是 最擅长利用语境信息构建和重构框架 以引导听众按照特定方式去理解话语的群体。 政治讲话不仅是考虑 自我表达或宣泄的过程 , 而且是一个不断设定、 更新听众框架取 向的社会心理 过程( 像游戏一样) 因此政治讲话 的用词 、 , 结构和预期功能往往都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和规划。在美国, 人 们把一类政府高级官员或幕僚称 为“p ot ” 直译为“ si dc r ( n o 旋转博士” 。顾名思义 , si dc r 就是能 ) “p ot ” n o 够通过语言手段 , 把任何消极的语境都扭转为对 己方有利或者对他方不利 的人。换言之 , 这类人就是善 于利用框架对政治语言进行构建和重构。例如 , 约翰 ・ 肯尼迪就任美 国总统时, 年仅 4 岁 。作为美 国历 3 史上最年轻的总统候选人 , 他曾招致众议 院发言人 萨姆 ・ 雷伯恩对他乳 臭未干的批评 。肯尼迪 对此 回 应: 萨姆 ・ 雷伯恩 已经 7 岁 了, 8 对他来说 , 他眼中的大部分人都年轻。通过转换看待年龄问题 的视角 , 肯 尼迪将对 自己年纪的批判转为对对方年事已高的奚落 , 而维护了 自己的政治利益。 从 由此可见 , 政治人物作为政治讲话 的发起者和主导者 , 其语言的使用和表述将对听众关注 的焦点和 理解起到重要引导作用。如何对政治讲话 中所含的信息进行框架构建和重构是发挥政治讲话效力 的重 要 环节 , 对政 治人 物 能否 实现 预设 的政 治 目标起 到 关 键 作用 。为 了说 明这 一 问题 , 文 从认 知语 言 学 的 本 框架理论 出发 , 以奥巴马国情咨文讲话(00 2 1 年 ) 2 1- 0 1 为例, 主要解析三种政治讲话 中的框架构建及重 构方式 , 即文化指示语 、 隐喻和否定式 , 以期揭示框架构建与重构作为一种工具性手段在政 治讲话中的运 用 和功 能 。

【2018最新】奥巴马国情咨文演讲稿(201X年)-word范文模板 (8页)

【2018最新】奥巴马国情咨文演讲稿(201X年)-word范文模板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方便编辑修改,也可以直接使用==奥巴马国情咨文演讲稿(201X年)国情咨文(The State of the union )是美国政府的施政方针,主要是讲明美国总统每年面临的国内外情况,以及政府即将采取的政治措施。

按照以往惯例,每年年初,美国现任总统都要在国会做年度演讲报告,阐明政府的施政纲领。

因此201X年,当时就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按照惯例在国会上做演讲,现在羽利小编为您提供这篇国情咨文演讲稿,并作中英文对照供大家学习,欢迎阅读。

The 201X 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THE PRESIDENT: Mr. Speaker, Mr. Vice President, members of Congress, fellow citizens:议长先生,副总统先生,国会议员们,美国人民:Fifty-one years ago, John F. Kennedy declared to this chamber that “the Constitution makes us not rivals for power but partners for progress.” (Applause.) “It is my task,” he said, “to report the State of the union -- to improve it is the task of us all.”51年前,约翰-F-肯尼迪在这里宣布“宪法让我们成为进步的伙伴而不是权利的对手,”(掌声)他说,“发表国情咨文是我的任务,但是完善国情却是我们所有人的任务。

”Tonight, thanks to the grit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American people, there is much progress to report. After a decade of grinding war, our brave men and women in uniform are coming home. (Applause.) After years of grueling recession, our businesses have created over six million new jobs. We buy more American cars than we have in five years, and less foreign oil than we have in 20. (Applause.) Our housing market is healing, our stock market is rebounding, and consumers, patients, and homeowners enjoy stronger protections than ever before. (Applause.) 今晚,感谢美国人民的勇气和决心,我有很多内容需要汇报。

美国前总统乔治·沃克·布什政治演讲辞中概念隐喻的认知研究

美国前总统乔治·沃克·布什政治演讲辞中概念隐喻的认知研究

美国前总统乔治·沃克·布什政治演讲辞中概念隐喻的认知研究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人类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概念系统的思维认知方式。

隐喻可用来说明和描绘抽象的事物和观点,它同时是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力的认知工具。

概念隐喻是存在于人们大脑中的一种归纳性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表达方式。

英语政治演讲辞在西方社会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是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

主要是演讲者针对国家的内政外交,结合国家发展现状,表明立场,阐明观点,论述主张,以说服公众接受并支持他的观点并最终与其形成一致立场为目的一种社交方式。

然而政治文本是相当抽象和复杂的,政治家们不得不采用各种方法使得抽象的政治概念更具体,更易于且乐于接受。

在政治演说中,隐喻的运用能使演说的修辞和辩论更有渗透力和说服力,从而有利于政客们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

美国前任总统小布什作为一个相当出色的政客,他的演讲辞在说服公众接受并支持其观点方面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说服力。

本文选取美国前任总统乔治·沃克·布什从2001年到2009年执政期间演讲原稿24篇来构建语料库。

整个语料库由四类构成:高校巡回类演讲;自然灾害类演讲;国际外交类演讲;战争类演讲。

采用Steen“五步隐喻辨认法”来辨别语料库中的概念隐喻,以隐喻认知模式理论为基础,同时结合一些其他的概念隐喻分析方法对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进行解析。

通过分析所得研究结果如下:(1)小布什政治演讲辞中占有重要比重的概念隐喻有:家庭隐喻、旅途隐喻、战争隐喻、人类隐喻、学生隐喻、建筑隐喻和光线隐喻。

其中根据不同的演讲目的和内容,各类隐喻的侧重点和比重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尤其在小布什的连任期间,911事件所引发的对伊战争,使布什的演讲辞中战争类隐喻比重高达70%。

(2)准备演说辞的过程受到演说目的、受众群体、演说主题和角度的制约,因此小布什政治演讲辞中政治理念所体现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隐喻范畴的比例分布也会产生微妙的变化,演讲所达到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

隐喻在政治演讲中的功能简介

隐喻在政治演讲中的功能简介

隐喻在政治演讲中的功能简介【摘要】隐喻在政治演讲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隐喻能够引导听众更好地理解演讲者的政治主张和立场。

隐喻也具有感染力,能够深深触动听众的内心,使他们更容易接受演讲内容。

隐喻还具有激励作用,能够激发听众的情感和行动力,让他们积极参与政治事务。

隐喻还具有亲和力,能够拉近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距离,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

隐喻在政治演讲中还具有说理功能,能够帮助演讲者更加有说服力地表达自己的论点。

隐喻在政治演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可以提升演讲效果,还能够加深听众对演讲内容的理解和认同。

【关键词】隐喻、政治演讲、引导作用、感染力、激励作用、亲和力、说理功能、重要性、多重功能、提升效果。

1. 引言1.1 隐喻的定义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比喻的方式将一个事物或概念用另一个类似的事物或概念来描绘,以达到表达作者思想的目的。

隐喻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运用,能够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在政治演讲中,隐喻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隐喻,演讲者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来引导听众思考,增强演讲的表现力和逻辑性,使演讲更加生动吸引人。

隐喻能够让复杂的政治理念或理论变得通俗易懂,让听众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隐喻还能够激发听众的情感,增强演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使听众更容易接受演讲者的观点。

隐喻在政治演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提升演讲的效果和影响力,使演讲更加生动和有力量。

1.2 政治演讲的重要性政治演讲在当今社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政治领袖传达政策理念、掌握民意、塑造形象的重要途径。

政治演讲是政治宣传的重要手段,可以直接触及民众的心灵,引起他们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通过政治演讲,政治领袖可以向民众传递重要信息,号召民众团结起来共同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努力。

政治演讲还可以增加政治领袖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让他们在政治舞台上更具有说服力和号召力。

政治演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政治领袖与民众直接交流的桥梁,是民众了解政治理念、形成政治认同的重要途径。

特朗普2018国情咨文演讲的批判性语篇分析

特朗普2018国情咨文演讲的批判性语篇分析

2018年第4期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No.42018特朗普2018国情咨文演讲的批判性语篇分析李新,吕滨汐(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2206)摘要:批判性语篇分析以马尔库塞的批判理论和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关注话语背 后的隐含意义,从而揭示话语、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本文选取美国总统特朗普2018年国情咨文 演讲,借助批判性语篇分析方法和系统功能语法中概念元功能、人际元功能和语篇元功能,通过分析演讲 中语言的选择和使用来探究其所传递的意识形态立场。

关键词:批判性语篇分析;意识形态;特朗普;国情咨文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03 (2018) 04-0102-06一、国情咨文和批判性语篇分析国情咨文(the State of the Union A d d ress)是公文的一种,是美国政府的施政纲领,主要阐明美国总统每年面临的国内外情况,以及政府将要采取的政策措施。

按照美国惯例,每年年初,现任总统都要在国会做年度报告,阐述政府的施政方针,被称为“国情咨文”。

经过两百多年的演变,“国情咨文”已经变成“总统驾驭与国会关系的一个基本手段和发挥国家领导作用的有力方式”,特别是电视直播的出现,使“国情咨文”从“空洞的政策演说演变成一项重大的游说宣传”。

[1]而形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批判性语篇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 n a ly sis,简称C D A),结合了批判理论和系统功能语言学,通过对大众语篇(public d iscourse)的分析,关注话语背后的隐含意义,从而揭示语篇的政治意识形态。

本文选取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 ru m p)发表的2018年国情咨文演讲,借助批判性语篇分析方法,通过分析演讲中语言的选择和使用来探究其所传递的意识形态立场。

二、批判性语篇分析理论与系统功能语法批判性语篇分析是一种语篇分析模式,最早由英国语言学家罗杰•福勒(Roger Fo w ler)等人于《语言与控制》一书中提出。

政治文本中概念隐喻使用情况浅析

政治文本中概念隐喻使用情况浅析

政治文本中概念隐喻使用情况浅析作者:钟雪倩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32期摘要:隐喻频繁地运用于政治文本和政治实践中,能够为政治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提供了思路。

本文通过分析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探求政治文本中隐喻的使用以期能更好的解读十九大报告。

关键词:政治文本;隐喻;使用情况当代美国政治科学家Graber精辟地指出了政治与隐喻的密切关系“政治实现本身就是由隐喻组成的,进而以政治修辞来传递信息。

”十九大报告提出五年来我们的国家经历了历史性的变革,中国现处阶段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政治家为了能更好的表达出自己的政治意图,常在话语、演讲、报告中使用隐喻。

本文尝试在概念隐喻理论的框架下,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考察十九大报告高频词以及隐喻的使用情况,通过对概念隐喻的分析以期能更好的解读十九大报告。

一、政治文本隐喻使用的研究现状Miller(1979)是第一位试图论述隐喻在政治领域重要性的研究者,他认为隐喻帮助我们拓宽了认知面,从开放的、可以直接体会到的家庭经验上升到地区或国家经验中。

1980年,Lakoff&Johnson发表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把人们对隐喻研究的视线转到了隐喻的概念思维、认知作用等一些新的领域;Fairclough(1989,1995)认为言语的隐喻框架是基于社会认知的,角度和立场的差异会有导致隐喻差异的可能性,进而隐喻也有承载有意识形态差异的可能性。

Landtsheer(2004)提出在危机出现的时期,政治家觉得有必要使用更多的给人深刻印象和感人的言辞,因此他们会用更多的隐喻。

Charteris(2005)对当代几位美国政治家使用的隐喻进行了研究,证明美国政治家使用隐喻的比率非常高。

Westen(2007)对1950-2000年美国总统竞选语料的考察表明,美国民众基于情感而非理智投票。

Lakoff(2012)认为真正的理性辩论使用框架和隐喻提供的逻辑、通过驾驭受众的情感来达到既定目的。

浅析英语政治演讲中的概念隐喻

浅析英语政治演讲中的概念隐喻

浅析英语政治演讲中的概念隐喻作者:甘露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04期摘要:现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而且是一种认知世界的认知工具。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模式在政治演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用来框架某一个政治事件,还可以用来激发大众情感,引导民众政治倾向的。

本文旨在对英语政治演讲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分析,以期揭示隐喻在政治演讲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隐喻;政治演讲;概念隐喻隐喻一直是专家学者们所关注的一个话题, 其研究历史已长达两千多年。

传统隐喻理论仅仅把隐喻看作是一种修辞手法。

然而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隐喻这一语言现象。

认知语言学家Lakoff 和Johnson在他们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首先提出概念隐喻理论。

该理论把隐喻视为一种思维推理的方式,而不仅仅是语言现象。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人们是通过其他的概念域来认识一个特定的概念域的,而隐喻就是其中的认知工具。

本文中将运用这种概念隐喻理论分析英语政治演讲中的隐喻,旨在通过系统分析,以期揭示隐喻在政治演讲中的重要作用。

1、概念隐喻概念隐喻是人类认知模式的基本类型的体现,也是人类进行思维和认知的重要工具。

Lakoff 和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隐喻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Lakoff & Johnson, 1980:3)隐喻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参与人类的认知过程,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

隐喻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涵盖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宗教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隐喻理论中,人类的认知过程被描述如下:大脑就认知对象形成一个目标域(target domain),并就某个熟知的事物建立起一个来源域(source domain)。

当人们在两者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即“跨域映射”(cross domain mappings)时,就形成了一个隐喻,这一认知过程在进行文艺创作和科学研究时都必不可少。

女性政治演讲语篇中的隐喻研究

女性政治演讲语篇中的隐喻研究

女性政治演讲语篇中的隐喻研究作者:王姝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8年第11期内容摘要: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的手段,更是我们思维过程中一种普遍存在的形式。

政治家们通过一次次的演讲传递自己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主张,煽动听众,从而获得更多人的支持。

本文以希拉里·克林顿为例,通过分析她在总统竞选期间的演讲语篇,试图分析女性政治演讲语篇中隐喻使用的特点。

关键词:女性演讲隐喻一.引言美国58届总统大选,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

总统候选人通过演讲不仅向美国民众宣扬其政治观点,更是为自己赢得了更多的选票。

自Lakoff把隐喻这一概念引入政治范畴,越来越多的学者从隐喻的角度分析政治语篇。

本文选取希拉里58届总统竞选的首次公开演讲和她的败选演讲,通过对两篇文本中的隐喻进行归类和分析,尝试分析女性政治演讲语篇中的隐喻使用特点,并更进一步说明隐喻在政治演讲语篇中的重要价值。

二.希拉里·克林顿演讲语篇中的隐喻分析本文选取的两篇文本,分别是6月13日,希拉里宣布竞选总统后,在纽约罗斯福岛发表的首场重要演讲和11月9日大选失败后的败选演讲。

前一篇称美国应进入一个共同繁荣的新时代,并满怀信心的宣布:“我将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女总统”;后一篇表达了对新当选的总统祝贺的同时,仍然重申了自己希望各民族、各宗教的美国人民共同创造美好未来的希望。

一前一后,展现了她做为一位女性政治家的良好的形象和风度。

通过分析两篇文本,发现隐喻113处,其中包括了三大类,分别是结构隐喻65处,方位隐喻34处和本体隐喻14处。

三种类型的隐喻,为传递演讲者的思想,激发民众的情感,获取更多民众的支持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结构隐喻希拉里十分擅长使用结构隐喻,在她的这两篇演讲稿中,结构隐喻共出现65处,主要涉及战争隐喻,旅程隐喻和建筑隐喻这三大类,分别出现25处,13处和11处,还包括人类隐喻6处,竞赛隐喻5处,植物隐喻3处,以及自然隐喻和戏剧隐喻各1处。

中美政治演讲中概念隐喻之批评性对比分析

中美政治演讲中概念隐喻之批评性对比分析

中美政治演讲中概念隐喻之批评性对比分析作者:陈志鹏邵文轩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7年第12期【摘要】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避免不了政治的影响,政治决定经济走向和大规模行业的发展。

而对于这种现象国家通常会采取一定的政治演讲,来增加国家对某一些现象的指导宣传,同时也兼具鼓舞人心、教育、交流的目的,当然针对本国还具有政治法律、经济趋势、宏观调控等的宣传和普及作用。

但是政治演讲一般的用于比较官方和抽象,一般的民众理解会比较模糊或者困难,因此在目前的政治演讲中,常用隐喻的方式来进行阐述。

本文基于中美整治演讲中的批判隐喻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政治演讲隐喻运用批判语言引言政治演讲中多用隐喻,能够非常浅显的表达出原有的本意,并且更加的生动灵活。

关于批评性的隐喻运用,是能够更加直接的对事物现象进行对比和比喻阐述,让人觉得更加容易理解,贴近现实。

那么政治演讲中的隐喻运用在历代国家领导人中都有发现。

那么本文主要根据中国和美国的历史政治演讲做一个对比分析,将具有批判性的隐喻进行对比分析,这样能够更加有助于政治语篇的翻译研究,并且还能够有效的让学生了解该国的文化。

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

一、概念隐喻理论简介概念隐喻主要是将浅层次定义的事物或者结构,通过类似于这种方式阐述在较难理解的一个定义上。

因此基于概念隐喻基础上对政治语篇的分析有助于人们用熟知的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说明或理解政治,洞察人们在谈论政治、制定政策时是如何思考和演说的。

二、中美政治演讲中概念隐喻对比分析的意义概念隐喻在中美政治演讲中大量存在,而劝谏是其主要功能。

中国领导人政治演讲中所用的概念隐喻主要有:旅途隐喻、建筑隐喻、战争隐喻、家庭隐喻、植物隐喻等,而美国总统政治演讲中的概念隐喻主要有:旅途隐喻、战争隐喻、建筑隐喻、宗教隐喻、植物隐喻等。

两种语料中的概念隐喻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其中相同的概念隐喻有:建筑隐喻、家庭隐喻、植物隐喻、人类隐喻和学习隐喻;源域相同、目标域却相异的概念隐喻有:旅途隐喻、战争隐喻和物理环境隐喻;此外,围棋隐喻和宗教隐喻分别是中方和美方语料所特有的。

中美政治演讲概念隐喻对比研究

中美政治演讲概念隐喻对比研究

中美政治演讲概念隐喻对比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比较中美政治演讲中的概念隐喻,通过对概念解析、隐喻比较、对比分析及应用案例的研究,探讨中美政治演讲中隐喻的运用和效果。

在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和政治背景下,政治演讲隐喻的运用方式和效果可能存在差异。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中美政治演讲中概念隐喻的异同,为进一步探讨两国政治沟通和表达方式提供基础。

通过研究总结和未来展望,可以为中美政治演讲的跨文化交流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中美政治演讲,概念隐喻,对比研究,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概念解析,隐喻比较,对比分析,隐喻应用案例,对比结论,研究总结,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重点探讨中美政治演讲的概念隐喻对比,通过对中美政治演讲的概念解析、隐喻比较、对比分析以及隐喻应用案例的研究,旨在揭示中美政治演讲在表达方式、意义和效果上的差异和共通之处。

通过对比中美政治演讲的概念隐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两国政治制度及文化的差异,促进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1.2 研究意义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能够为加深对中美政治文化的理解、提升政治传播效果以及促进中美政治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通过深入研究中美政治演讲概念隐喻的对比,有望为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和两国政治体系的改革创新贡献力量。

2. 正文2.1 中美政治演讲概念解析中美两国在政治演讲中有着各自独特的概念和特点。

在中国,政治演讲通常着重强调集体主义、国家利益和团结统一。

演讲者常常引用中国古代哲学和历史典故,营造出一种凝重威严的氛围。

中国政治演讲也注重对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和权威进行宣扬,体现出中国传统中对领袖的尊崇。

相比之下,在美国,政治演讲更注重个人主义、民主价值观和自由言论。

演讲者通常会强调个人的经历和理念,借此争取选民的支持和认同。

美国政治演讲还常涉及对政府权力和体制的批评,强调监督和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体现出美国社会中对自由和开放的追求。

中国政府报告与美国国情咨文词串对比研究

中国政府报告与美国国情咨文词串对比研究

中国政府报告与美国国情咨文词串对比研究
邱杰颖
【期刊名称】《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26)003
【摘要】文章根据自建中国政府报告(英文版)和美国国情咨文语料库,用wordsmith4.0提取四词词串,依照BiberD.等人的关于词串结构和功能的分类,对比研究两个语料库中词串的特点。

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政府报告中与国家政策相关的名词词串密集,动词小句较少,而美国国情咨文的语言更趋向口语化,动词小句相对较多,表达更为丰富。

研究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参考。

【总页数】3页(P107-109)
【作者】邱杰颖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59
【相关文献】
1.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和美国《国情咨文》的主题词对比研究 [J], 李响
2.对比分析概念隐喻在中美政治演讲中的运用r——以2014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及同年美国国情咨文为例 [J], 卢莎
3.从肯尼斯·伯克认同的视角看中英政府话语\r——基于2018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和美国国情咨文 [J], 叶洁
4.基于评价理论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语法衔接分析——与美国国情咨文对比 [J],
黄中慈
5.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与美国国情咨文中政治话语的架构对比研究 [J], 宋改荣; 杨阿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隐喻在政治演讲中的功能简介

隐喻在政治演讲中的功能简介

隐喻在政治演讲中的功能简介【摘要】政治演讲在传达政治观点和影响听众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隐喻作为修辞手法之一,在政治演讲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首先介绍了隐喻的定义和特点,然后深入探讨了隐喻在政治演讲中的运用方式。

隐喻不仅能够强化演讲者的观点,还能够提升演讲的说服力,塑造演讲者的形象。

通过隐喻,演讲者可以更具感染力和影响力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立场。

隐喻在政治演讲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隐喻在政治演讲中的运用将更加巧妙多样。

隐喻在政治演讲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对于演讲效果和影响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政治演讲、隐喻、功能、定义、特点、运用、强化观点、提升说服力、塑造形象、重要性、发展趋势、总结1. 引言1.1 政治演讲的重要性政治演讲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政治领袖与民众沟通的桥梁,更是塑造舆论、影响社会意识形态的利器。

政治演讲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引导他们的价值观念,促使他们支持某种政策或立场。

通过政治演讲,政治领袖可以传达自己的理念和政治纲领,赢得选民的支持和信任。

政治演讲还可以对社会舆论进行引导和操控,影响大众对某一事件或议题的看法,进而影响政治决策的方向和结果。

政治演讲不仅是政治领袖施展才华、塑造形象的重要机会,也是民众了解政治、参与政治的重要途径。

政治演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已经成为现代政治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2 隐喻在政治演讲中的作用隐喻在政治演讲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强化观点、提升说服力和塑造形象。

通过隐喻,政治家可以更加生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让观众更加深刻地理解其立场和政策。

隐喻能够增强演讲的说服力,使听众更容易接受政治家的看法,从而更有可能被说服。

隐喻可以帮助政治家在演讲中展示自己的形象和风格,提升其个人魅力和领导力。

隐喻在政治演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政治家的演讲效果和影响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2. 正文2.1 隐喻的定义与特点隐喻是修辞手段之一,是通过暗示或比喻的方式,将一个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个不同的事物或概念联系起来,从而使读者或听众产生联想和共鸣。

美国政治话语中的隐喻研究

美国政治话语中的隐喻研究

美国政治话语中的隐喻研究Lakoff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的问世标志着隐喻研究摆脱了传统的修辞学的束缚,人们开始用一个全新的认知视角来观察隐喻。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隐喻是人类的认知机制和思维方式,它是人们认知抽象概念和复杂事物的主要手段。

政治话语的传播过程是言语传者把自己的政治理念传递给受众并使受众认同和接受的过程。

隐喻的使用能激活受众头脑中已有的认知域,从而更好地理解话语中所要表达的政治内涵。

本文以美国总统布什的国情咨文为语料,通过分析其中的政治隐喻来揭示美国当今政治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并分析美国政治的走向。

一、美国政治话语中隐喻的分析Lakoff在Reddy的“管道隐喻”的基础上把概念隐喻分为三类: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和本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三种形式,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每一种隐喻在美国国情咨文中的应用。

结构隐喻是“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造另一种概念,使两种概念相叠加,将谈论一种概念的某个方面的词语用于谈论另一种概念”(赵艳芳,2001)。

在美国的国情咨文中,结构隐喻比比皆是。

典型的例子是“国家是家庭”,人们在对具体概念“家庭”经验的基础上实现了对较为抽象的概念“国家”的理解。

源域“家庭”中的元素“家长”与目标域中的“政府”相对应;同理,“子女”也被映射到目标域中的“公民”。

源域中的“家长”负有教导儿女、维系家庭正常运转和为子女谋取福利的责任和义务,目标域中的“政府”也具有维护公民利益和规范公民行为的作用。

另外,作为一个家庭,需要处理邻里之间的关系,而作为一个国家也要制定相应的外交政策,调节国与国之间的利益与冲突。

例如:(1)我们必须做好我国经济的管理工作,给我国亿万同胞所依赖的伟大制度注入新的活力。

(2)在过去四年中,我们减轻了所有纳税人的所得税负担,克服了经济衰退,开拓了新的国外市场,起诉了犯罪的企业领导人,将住房拥有率提高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仅在去年一年,美国就增加了23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odern Linguistics 现代语言学, 2018, 6(3), 443-448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8 in Hans. /journal/mlhttps:///10.12677/ml.2018.63050An Interpretation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in Political Speech—Taking the American 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 2018as an ExampleChunguang Wen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ShanghaiReceived: Jul. 16th, 2018; accepted: Jul. 30th, 2018; published: Aug. 6th, 2018AbstractThis paper, based on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proposed by Lakoff and Johnson, adopts a me-thodical combination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so as to study the concep-tual metaphors in the American 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 2018. Study shows that there exist four categories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in this 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 They are war metaphors, family metaphors, journey metaphors and religion metaphors respectively. By studying the use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in the American 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 2018, it helps readers better understand the mapping effect of metaphors as well as its purpose of use in political speech, which will facilitat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ruling idea for a new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Keywords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American 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 2018, Mapping Effect, Purpose of Use, Ruling Idea解读政治演讲中的概念隐喻—以2018年美国国情咨文为例温春光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收稿日期:2018年7月16日;录用日期:2018年7月30日;发布日期:2018年8月6日温春光摘 要本文基于莱考夫(Lakoff)和约翰逊(Johnson)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解读2018年美国国情咨文中的概念隐喻。

研究发现该国情咨文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四种概念隐喻,分别是战争隐喻、家庭隐喻、旅途隐喻以及宗教隐喻。

通过研究2018年美国国情咨文中的概念隐喻种类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政治演讲中隐喻的映射效果以及使用目的,进而了解美国新一届政府的执政理念。

关键词概念隐喻理论,2018年美国国情咨文,映射效果,使用目的,执政理念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licenses/by/4.0/1. 引言美国总统发表的国情咨文(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属于典型的政治演讲。

政治演讲是“人们针对国家内政事务和对外关系,表明立场,阐明观点,宣传主张的一种演讲”(李元授,皱昆山[1])。

语言学家指出,“演讲者为了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该党的良好形象,对其今后在政界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会巧妙地运用一定的语言技巧与策略”(Graber, D [2])。

在国情咨文演讲中,特朗普运用大量的概念隐喻来使抽象难懂的政治术语变得通俗易懂、清晰地阐述了本届政府的执政理念即大力号召国会议员采取新的举措以适应美国的发展方向。

正如历史学家阿瑟·施莱辛格(Arthur Schlesinger, Jr.)在他的《总统的国情咨文》(The State of the Union Messages of the Presidents)一书中写道,这段“针对美国总统的平常的文字,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变成总统驾驭与国会关系的一个基本手段和发挥国家领导作用的有力方式”。

目前国外研究概念隐喻的情况大致如下,Charteris-Black [3]探讨了2005年英国大选中右翼就移民政策合法化问题进行政治沟通时隐喻所起的作用;Burnes [4]对英国和法国报纸中关于2008年巴基斯坦议会选举和2008年奥巴马竞选报道中隐喻的使用进行了比较;Lakoff [5]对布什父子为使两次伊拉克战争合法化而运用的隐喻作了分析,揭示了政治隐喻背后隐藏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

国内有关概念隐喻的研究主要是结合美国一些政治演讲进行解读。

曾洁,杨丽萍[6]基于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对美国国情咨文中隐喻的选择、阐释以及隐喻的语用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汪少华,张薇[7]基于Lakoff 的架构理论阐释了不同的架构和概念隐喻所反映的价值观;蒋艳春,唐红芳[8]基于概念隐喻理论,总结了2015年美国国情咨文中隐喻的使用类别以及隐喻选择的因素;孙炬,房薇薇[9]基于批评隐喻分析理论阐释了2016年美国国情咨文中隐喻的使用状况以及目的等,国内外专家学者都做出了非常大的学术贡献。

但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几乎没有一篇有关研究2018年美国国情咨文中概念隐喻的文章期刊,这不利于学者了解美国新一届政府的执政理念,笔者希望本文能够填补这一空白。

2. 概念隐喻理论从Aristotle 开始,就不断有学者对隐喻进行定义,隐喻在过去一段时间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文学语言形式,一种修辞方法。

沙峰[10]但是自1980年George Lakoff 与Mark Johnson 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温春光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出版,标志着人们对隐喻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我们发现隐喻遍布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不仅在语言中而且在思想和行为中”。

Lakoff指出,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并将其概念化的一个常用的方法。

隐喻是指概念系统中跨领域的映射,即以熟悉的具体经验为基础的始源域(Source Domain)映射到抽象的复杂的目标域(Target Domain)。

始源域由作为人类动态认知结构的意象图式(Image Schema)构成,而实现映射的前提是始源域的意象图式结构与目标域的内部结构相一致。

人类概念系统及其思想和行为本质上是隐喻的。

语言表达思想,语言中的隐喻由隐喻思维来构建。

总而言之,隐喻无处不在,人类的概念系统也是隐喻的。

Lakoff & Johnson (1980)政治演讲家门热衷于在演讲中运用概念隐喻来帮助他们将陌生、难懂的政治术语映射成熟悉、易懂的普通概念,利于听众理解、接受,达到说服听众接受自己的政治观点的目的。

3. 2018年美国国情咨文中的概念隐喻笔者通过仔细阅读、分析发现,2018年美国国情咨文(以下简称SUA)中共使用了四种概念隐喻;它们分别是战争隐喻、家庭隐喻、旅行隐喻和宗教隐喻。

详细情况见下表1。

3.1. 国情咨文中战争概念隐喻(国民安全是战争)1) And we will protect American workers and Americ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through strong enforcement of our trade rules.2) Here tonight is one leader in the effort to defend our country: Homeland Security Investigations Special Agent Celestino Martinez he goes by CJ.特朗普在2018年美国国情咨文中熟练运用战争概念隐喻将陌生、抽象的国民安全和国家利益隐喻为熟悉、具体的战争,简化了语言,加深了听众对美国国家安全的理解。

据表2可知,在战争概念隐喻中,源域是战争,目标域是美国国民安全和国家利益,特朗普是战争的最高指挥官和三军总司令。

特朗普使用战争隐喻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几十年来,美国开放的边界纵容毒品和绑匪进入国家最脆弱的社区,使每年数百万美国青年惨遭毒品的毒害,凸显了特朗普对国民安全的忧虑和美国前任政府的强烈不满和谴责,目的是使美国的社会现状真实地呈现在美国普通民众面前,说服国会议员接受政府的政策提议。

另一方面又举例说明在2016年12月,妮萨16岁生日的前一天,这个女孩被谋杀,六个来自野蛮的MS-13匪帮的歹徒被控对这起谋杀负责,目的是激起美国普通民众对不法分子的憎恨与厌恶,使民众接受本届政府的执政理念。

特朗普作为美国政府首脑,最圣神的使命就是保护国民安全和国家利益。

Table 1. Categories and illustrative sentences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in the 2018 SUA表1.国情咨文中概念隐喻的种类及例句概念隐喻例句战争隐喻Deals and negotiate new ones. And we will protect American workers and American intellectual Here tonight is one leader in the effort to defend our country: Homeland SecurityInvestigations Special Agent Celestino Martinez he goes by CJ.家庭隐喻Together, as one team, one people, and one American family. We all share the same home, the same For decades, open borders have allowed drugs and gangs to pour into our most vulnerable communities.旅行隐喻It is time to begin moving towards a merit-based immigration system, one that admits people who are skilled, who want to work, who will contribute to our society, and who will love and respect our country.Each day since, we have gone forward with a clear vision and a righteous mission to makeAmerica great again for all Americans.宗教隐喻In America, we know that faith and family, not government and bureaucracy, are the center of the American life.I am extending an open hand to work with members of both parties \xA1\xAA Democrats and Republicans \xA1\xAA to protect our citizens of every background, color, religion, and creed.温春光Table 2. Mapping analysis of war metaphors in the 2018 SUA表2. 2018年国情咨文中战争隐喻的映射分析源域目标域战争国民安全,国家利益战士美国全体人民敌人国家安全威胁、国民利益威胁、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斗争方式战争、对抗、防卫、进攻、制裁、冷战指挥官总统特朗普、美国政府指挥所白宫White House、国防部The Defense Department、国土安全局Homeland Security、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战争概念隐喻的使用,一方面将国家安全映射为战争,强调了国民安全和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凸显了特朗普政府的新的执政理念,即更容易号召国会议员通过颁布法律、采取行动来保护美国国家安全与国民利益,从而使总统的政治理念合法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