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简析
概念隐喻论略
— 132 —
品 ;我们用《文汇报》来代替文汇报记者 ,是对《文汇报》的重视 “,《文汇报》未到会”和“记者张三未到会”意 思就不同 。
一旦这个基本隐喻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扎根后当人们想描述和时间有关的事物和概念时也很自然地运用那些以往用来描绘金钱的词汇来增强表达效果由此产生上述隐喻表达
第201036卷年第5
月 3期
上海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anghai U 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s)
Ma Vo l .
y. 13
, 2006 No .
3
概念隐喻论略
翟 少 军
(上海电视大学 浦东新区分校 , 上海 200201)
摘要 : 隐喻是用一个事物理解另一个事物的思维方式 。隐喻是通过认知主体的思维在两个认知域或概念 之间建立认知联系 。隐喻解释涉及理论很多 ,通过 Lakoff“概念隐喻”理论 ,结合汉语实例对隐喻认知功能进行 一个侧面的分析 ,可以使我们对隐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 关键词 : 概念隐喻 ;认知 ;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 : H03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726522 (2006) 0320131206
人类逻辑思维深化和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运用隐喻手段 。人们的认知总是由近而远 ,由浅到 深 ,由具体到抽象 ,由已知到未知 ,而这个过程总是伴随着隐喻 ,进而达到认识和解释事物的目的 。[3] 人类 通过进化而获得一些基本范畴 ,例如上下 、内外等 ,然后通过隐喻应用基本范畴于抽象概念而获得其它范 畴 ,人们总是“从一定的角度通过隐喻或所了解的形象去理解事物 。”人类这种隐喻思维过程的结果 ,形成 了许多系统化 、带根本性质的隐喻 ,这些隐喻反过来又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言语行为 。人们经常自觉或不 自觉地运用某些隐喻来表达思想 ,进行言语交际活动 ,但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思维方式中存在的这些“隐喻 概念”。
试论英语词汇中的概念隐喻
试论英语词汇中的概念隐喻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亚里士多德就在《论修辞》一书中提到了“隐喻”一词,但隐喻作为修辞的一种,还仅仅是为了服务于说辞演讲。
到了20世纪初期,新修辞学的最重要理论家之一Richards提出隐喻就是从一种事物(本体)的思想中抽象出来一种特征,然后把这一特征(喻义)附加到另一事物(喻体)的身上。
隐喻并非像亚里士多德所说是“天才的标志”,它是无所不在的。
在本体论上,隐喻的地位被大大地提高,人们已经从一种语言修辞现象上升到认识和思维的一种内在的,本质性的结构层面上来重新认识隐喻。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隐喻不再仅仅被看做具有文学意义上的审美功能,它所特有的科学认知功能也逐渐被揭示出来。
一、隐喻的认知功能隐喻的认知理论认为,人的思维的基本特征就是隐喻的,所有的语言都具有隐喻性。
传统隐喻理论正在受到现代隐喻研究的挑战:隐喻是“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是“从一个认知域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的过程和结果。
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
它植根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对我们的行为活动和思维方式有着潜在的影响,这就形成了概念隐喻。
Lakoff的概念隐喻指出,人类的思想认识和概念系统是联系在一起的,都源自身体的经验,概念系统的核心直接根植于感知,身体的活动存在于物体和社会经验之中。
也就是说,无形的、难以理解的、复杂的抽象概念的概念化是植根于我们对有形的、为人熟知的、简单的具体概念的把握,它来自于我们对人和实践所产生的基本经验。
然而,在语言运用中,大量语言学方面的隐喻研究还是集中在人们所熟悉的宏观的句法或短语层面,对于概念隐喻在微观的构词层面上的影响,还少有研究。
事实上,隐喻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抽象的概念,还可以在词汇习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单字层面上的隐喻构词在二语语言学习中,词汇一直是学习者最为关注的,然而词汇学的研究却一直备受冷落。
事实上,词汇错误不仅是外语语言学习者最易犯的错误,还是母语交流中最易产生误解的地方。
隐喻名词解释语言学
隐喻名词解释语言学
隐喻是指通过对比及类比来表达一个概念或是某种思想的修辞方式,与人们日
常使用的直白言语有所不同。
隐喻在语言学领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究竟含义,促进思考与交流。
隐喻的表达方式较为冷门和高深,相信很多人在日常交流中并不常用。
不过,
隐喻在英语中的出现也是颇为普遍的,其中有不少熟知于日常的习语,譬如“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barking up the wrong tree”,“cool as a cucumber”等等。
这些习
语与表达方式虽然常用,但是让我们了解隐喻的性质却需要更加深入的探讨。
首先,隐喻是一种通过对比和类比来创造形象深入人心的词语的技巧,而非一
种语言现象。
这种修辞技巧使得人们在听、说和写的时候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容易吸引听众,达到更好的交流效果。
其次,隐喻具有双重意义。
作为一种深入人心的词语,隐喻可以为一个词语和
概念融入另一个概念和词语。
双重意义还意味着,听众可以对一个隐喻式表达的概念进行的理解比表面意思深入得多,因为它是在人的经验、常识和情感基础上建立的。
最后,隐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具有不同的含义。
由于词语和概念之间的差异,很多隐喻在不同语言之间的意义是不一样的,这一点也需要我们在交流中十分注意。
总之,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技巧,在语言交流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人们需要
通过丰富学习来拓展自己对隐喻的认识,以提高自己的交流能力,具备更好的交流技巧。
概念隐喻的映射原理
概念隐喻的映射原理概念隐喻的映射原理是一种认知机制,用于理解和表达抽象概念。
它基于人类的身体经验,将一个概念(被称为源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被称为目标概念),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表达难以捉摸的抽象概念。
这一原理是由语言学家乔治·拉卡夫(George Lakoff)和教授马克·约翰逊(Mark Johnson)在他们的合著作品《隐喻的哲学》中首次提出。
概念隐喻的映射原理的基本假设是,我们在理解和描述抽象概念时,依赖于对具体物体和行为的了解。
我们通过将抽象概念映射到我们对物体和行为的经验的知识中,来理解和表达这些抽象概念。
例如,我们常常用以空间位置为基础的隐喻来理解时间。
我们说“过去是在我们的后面”,“未来是在我们的前面”。
在这个例子中,时间被映射到了空间位置,使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描述时间。
概念隐喻的映射原理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实现:1. 结构映射:概念隐喻依赖于我们对物体和场景的知识,通过一种结构映射的方式将源概念映射到目标概念上。
这种映射可以是直接的、个别的,也可以是隐含的、多维度的。
例如,我们将“理论”这个抽象概念映射到“建筑”的结构上,即将“理论的印象分布广泛且巩固”映射到“建筑物的承重结构均匀且稳固”。
通过这样的映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的稳定性。
2. 联系映射:概念隐喻还依赖于我们对对象与对象之间联系的知识。
通过将源概念与目标概念之间的联系映射到我们对对象关系的经验上,来理解和表达难以捉摸的概念。
例如,我们将“友谊”这一抽象概念映射到“建立起的桥梁”这一具体对象上。
通过这个映射,我们可以理解和表达友谊的“连接”和“稳固”。
概念隐喻的映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表达一系列抽象概念,包括时间、情感、关系等。
它不仅在语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还在我们的思维和认知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通过将抽象概念与我们对具体物体和行为的经验联系起来,我们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表达这些抽象概念,从而加深我们对世界的理解。
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一、概述隐喻,作为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不仅在日常交流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在各种文学作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隐喻的本质在于通过一种事物或概念来理解和表达另一种事物或概念,这种理解和表达的方式通常是非字面的,需要读者或听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理解。
在语言学和认知科学领域,隐喻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概念隐喻理论尤其引人注目。
概念隐喻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认知工具,通过隐喻,人们可以系统地、连贯地理解和构建世界。
本文旨在探讨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我们将对概念隐喻理论进行简要介绍,明确其定义和范围。
我们将重点分析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包括隐喻的层次结构、隐喻之间的关联以及隐喻如何构建我们的认知体系。
接着,我们将探讨概念隐喻的连贯性,包括隐喻的内部逻辑、隐喻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以及隐喻如何帮助我们进行跨领域的思考。
我们将总结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对我们的语言理解和认知活动的重要影响,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隐喻在语言和思维中的重要性隐喻在语言和思维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深层次的认知和理解世界的方式。
通过隐喻,我们能够将抽象、复杂的概念和体验转化为更为直观、生动的形象,从而实现对这些概念和体验的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隐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和研究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系统性意味着隐喻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隐喻体系。
连贯性则是指隐喻在构建我们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框架时.,始终保持一致性和逻辑性,使得我们的思维和语言更加有条理和连贯。
在日常生活中,隐喻无处不在,它们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还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通过隐喻,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抽象概念,更加生动地描述复杂体验,从而更加深入地认识自己和世界。
隐喻在语言和思维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们是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从概念隐喻视角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从概念隐喻视角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高中英语教学的关键内容之一。
概念隐喻是英语阅读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对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概念隐喻视角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理解隐喻的概念是进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前提。
隐喻是一种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将两个事物联系在一起的修辞格,它的存在使得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和想象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向学生解释隐喻的概念,并举一些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通过理解隐喻的概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英语阅读材料中的隐喻表达,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和理解隐喻的能力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学生要能够识别出隐喻表达,并理解其中的比喻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带有隐喻的例句,让学生进行分析和理解,帮助他们培养发现和理解隐喻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活动和练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发现和理解隐喻,并进行相应的解释和解读。
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估和检查有助于检验学生掌握概念隐喻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情况。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测或问答作业,测试学生对概念隐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课堂讨论和写作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概念隐喻的掌握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教学调整和指导。
概念隐喻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理解隐喻的概念、培养学生发现和理解隐喻的能力、组织学生进行概念隐喻相关的阅读活动以及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估和检查,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高中英语教师应当充分重视概念隐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隐喻和文化:第三章(概念隐喻理论)
隐喻和文化:第三章(概念隐喻理论)第三章概念隐喻理论我们为什么要把概念隐喻理论单独摘出来讨论呢?这是因为,这种理论最方便应用。
不论用什么观点和理论来谈论隐喻,最终都要借助概念来讨论它们。
并且,概念隐喻理论与现代认知科学研究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概念隐喻理论已经是认知研究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以及组成部分。
最重要的是,概念隐喻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基本隐喻”方面。
基本隐喻具有元认知性。
一旦深入到基本隐喻层面,大量的新颖隐喻就能得到最彻底的揭示,会令人耳目一新。
虽然,也有不少人指出概念隐喻理论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它的解释力和实用性是有目共睹的。
在实际的隐喻理解和分析中,概念隐喻理论是不可或缺的。
因此,本章主要对概念隐喻理论做一下简要的介绍。
第一节概念隐喻及其基理论发展一、认知隐喻研究的发展过程在西方,人们长期以来并没有关注隐喻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只是认为隐喻属于类比。
到了二十世纪下半叶,人们逐渐关注隐喻和现实之间的关系。
美国人类学家沃尔夫指出:隐喻是“真实的”。
美国思想家派帕(1948)认为所有伟大的科学与哲学思想无不源于根隐喻,并在此基础上类推地构想和认识世界。
当代解构主义哲学进一步挖掘了哲学的隐喻本性,认为“思维或曰主体实为隐喻中的隐喻、中心的隐喻”。
当代隐喻的认知研究在西方经历了大致三个发展阶段:1)以古德曼(Nelson Goodman)为代表的康德主义“创造现实”(world-making)论;2)皮亚杰的“建构论”(constructivism);3)莱考夫—约翰逊的“经验论,也即概念隐喻论。
“创造现实论”和“经验论”分别主导了前两个阶段的研究进程。
二十世纪60到70年代,研究者致力于认证和辩护隐喻的认知价值,同时也探讨了若干可能的隐喻认知模式。
古德曼在《艺术的语言》中宣称“ 隐喻可以视为一种改变观察世界万物的模式”。
波普尔(Karl Popper)指出人类根据某些“内在先天的预期”隐喻地映射现实,并通过试误筛选(trial-and-error elimination)获取外界知识。
概念隐喻-课件
这段文字中, John Wheeler教授就给出了一个隐喻:把黑洞比作看不见 的男孩子,把可见星比作女孩子,他们不断旋转是天体的运行方式。
概念隐喻 Conceptual Metaphor
To understand one thing in terms of another. 通过一个概念域来理解另一个概念域的方式。 概念域:人的连贯的经验集合。
LOVE IS A JOURNEY.
A IS B
目标域(target domain)
始源域(source domain)
参考书目:
[1] 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85/1994.
[ 2 ] 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 M] .
而是具有认知价值的语言结构。
逻辑学、认知心理学、哲学、人类学
1 9 8 0 年 Lakoff 和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概念隐喻正式提出 崭新的认知科学领域
人们首先认识的是能够感知的,直观的,具 体的事物,然后通过联想,把已知事物与一些新 认识的,具体或抽象的事物相联系,进而找到它 们的相关点,这样就产生了两个认知域之间的映 射,由此而产生了新义。
二. 复杂的简单化
《尤利西斯》中的概念隐喻研究
《尤利西斯》中的概念隐喻研究摘要:隐喻存在于语言之中,是一种语言现象和认知现象,更是我们生活和经验的一种映射模式,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1980年Lakoff 和Johnson在他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提出了具有突破性的概念隐喻理论。
他们将隐喻的本质定义为一种认知过程。
从此,隐喻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此论文以乔伊斯的名著—《尤利西斯》为例,以认知语言学为基础分析概念隐喻。
通过本文的分析,笔者希望能从概念隐喻的视角为读者提供更好的对于小说的理解。
关键词:概念隐喻,认知语言学,尤利西斯认知语言学派的隐喻学主要把隐喻看做一种认知方式,隐喻思维的本质是在概念系统中跨域概念的映射过程(Lakoff 1990). Lakoff 和Johnson 认为概念隐喻是始源域的概念系统到目标域的概念系统的映射,即“以约定俗成的方式将内在结构相对清晰的始源域映射到结构欠清晰的目标域之上”,是人们以一熟悉概念去认识,理解,表现另一陌生概念的过程。
映射是隐喻思维的一种方式,它以抽象的意向图式即认知结构为心理基础,实现不同生活经验之间的相互融合,使源概念域中比较熟悉,比较具体,易于理解的图式映射到了一个不太熟悉的,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目的域,在两个概念域之间创立关联,从而达到认知的目的。
通常情况下认知语言学派将概念隐喻分为三类: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
一.《尤利西斯》中结构隐喻的体现1.1 动物的隐喻乔伊斯在《写作提纲》中明白无误地告诉了我们,马是爱尔兰历史的象征。
在《尤利西斯》中,具有象征意义的马频频出现。
如“白鬃的海马,磨着牙齿,被明亮的风套上笼头,马南南的骏马们”。
小说中的马是任人奴役的,是不幸的,象征着爱尔兰任人宰杀,任人蹂躏的历史,比如:“母马那光滑的臀部被鞭子抽打着,倚着那富有弹性的轮胎,沿着巴切勒便道缓缓前进。
博伊兰摊开四肢焐暖着座席,心里急不可耐,热切而大胆。
”小说中的马又有行动迟缓,被屈服,筋疲力尽的特征,象征着爱尔兰积重难返,发展缓慢的历史。
从概念隐喻视角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从概念隐喻视角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隐喻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隐喻是使得文学作品充满意象和意义的
力量源泉。
在高中英语阅读中,学生对于隐喻的理解和应用将会对于其阅读能力的提高和
英语语言学习的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这里,我们从概念隐喻的视角谈高中英语阅
读教学。
隐喻最初出现在希腊文学中,指的是一种修辞技巧,将一个概念用另一个概念来描述。
在现代的用法中,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而且指的是文学作品中比喻更为广泛的意象。
文学作品中的隐喻通常由作家构思而成,通过语言将概念转化为新的形式,达到表达思想
和情感的目的。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要学会准确理解和应用隐喻。
首先,学生需要对隐喻的
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明白隐喻是如何将一个概念转化为另一个概念的,同时还
需要理解使用隐喻的目的。
其次,学生需要能够在阅读中准确判断出文学作品中的隐喻,
并且能够理解隐喻的含义和作用,这样就能更好地领悟作者的意图和思想,从而更好地理
解整个文学作品。
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爱好来选择合适的文学作品。
同时,应该
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隐喻,培养学生的隐喻理解和应用能力,对于有难度的隐喻,
要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解读,让学生逐步掌握隐喻的表达和应用方式。
通过概念隐喻的视角,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隐喻,从而提高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学习水平。
浅析文学中的隐喻
浅析文学中的隐喻一、引言在文学作品中,隐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段将具体的事物、形象或概念与另一种不同的事物、形象或概念相联系,以达到表达和传递多重意义的目的。
隐喻是文学作品中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之一,它能够使作品更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本文将从隐喻的定义、分类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浅析,以探讨文学中隐喻的作用和美学价值。
二、隐喻的定义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指的是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段将不同的事物、形象或概念相联结,以达到表达和传递多重意义的目的。
隐喻的实质是通过语言上的替代和转换,将一个语义域中的概念用另一个语义域中的概念来表达,使得原意和隐喻之间产生联系和互动。
三、隐喻的分类根据表达方式和作用效果的不同,隐喻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
1. 比喻比喻是隐喻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它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以传达某种意义。
比喻的基本结构是“A是B”,其中A为被比喻的对象,B为比喻的对象。
比喻能够通过对事物的特征和属性进行类比,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作品中所传达的意义。
例如,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用“黛玉是林黛玉,深院雪隐遗香”的比喻手法,将黛玉与林黛玉相联系,表达了黛玉内心深深的痛苦和孤独。
2. 拟人拟人是一种将非生物事物赋予人的性质和行为的隐喻形式。
通过拟人化的手法,使得非生物事物展现出人类情感和行为,增加了作品的情感表达力和艺术感染力。
例如,诗人李白在《月下独酌》中写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里,李白将月亮和自己的影子拟人化,将他们看作是自己的伴侣,表达了诗人对月光的喜爱和对孤独的抒发。
3. 夸张夸张是通过对事物的程度进行放大或缩小,以表达强烈的感情或强调某种特征的一种隐喻形式。
夸张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并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反思。
例如,在《西游记》中,作者吴承恩通过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形容他“毫毛变千里,雷霆万钧”。
这种夸张的形象描写使得孙悟空的形象更加鲜明和有力。
隐喻名词解释语言学概论
隐喻名词解释语言学概论
隐喻是一种比喻的形式,它在语言的运用中非常常见。
它是指通过比较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事物,来表达一种新的含义。
隐喻有时也称作“暗示法”,因为它可以通过暗示的方式去表达某个意思。
隐喻是一种非字面性的语言。
在隐喻中,说话者通过比较两个事物来表达他们之间的相似点,而不是直接说出来。
这种相似点通常是比较基于某些共同的特征或属性。
隐喻有时候也被用来描述一种不可见的事物。
例如,一个人可以用“心灵的窗户”来隐喻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在这个例子中,窗户本身与心灵完全不相关,但是通过隐喻的运用,听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说话者想表达的具体意思。
隐喻在语言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因为它有助于我们理解语言习惯和语言运用的方式。
通过研究隐喻的使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从概念隐喻的系统性看鲁迅的《药》-精品文档
从概念隐喻的系统性看鲁迅的《药》一、概念隐喻系统性(一)概念隐喻的概念Lakoff和Johnson(1980:3)认为:隐喻渗透于日常生活,不但渗透在语言里,也渗透在思维和活动中。
我们借以思维和行动的普通概念系统在本质上基本上是隐喻的。
这样的隐喻被Lakoff和Johnson等称为概念隐喻(metaphor is pervasive in everyday life,not just in languagebut in thought and action.Our ordinary conceptual system,in terms of which we both think and act,is fundamentallymetaphorical in nature)。
并将概念隐喻分为结构性隐喻(Strucmral Metaphors),方位性隐喻(Orientationalmetaphors)及本体性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s)。
其中结构性隐喻指的是“隐喻中始源概念域的结构可系统地转移到目标概念域中去,使得后者可按照前这段结构来系统的加以理解。
王寅(2006:406)认为:隐喻是“认知主体通过推理将一个概念域映射(map,project)到另一概念域。
”所以我们对本体概念域的认知可以基于对喻体概念域的理解来完成。
如我们经常说的“time is money”,我们可以在对money的来理解对我们来加强我们队比较抽象的概念time的理解,从而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一些使用了隐喻的句子,如在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2Time-consciousAmericans中有这样的句子:“We budget it,save it,wasteit,stealit,kill it,cutit,accountforit:we also charge forit.”如果不套入“time is a kind of material”这样的一个概念隐喻的话,我们理解起来就会比较困难。
概念隐喻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概念隐喻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概念隐喻是指在人们思维活动中,通过对两个不同概念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从而深化彼此的理解。
概念隐喻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有着广泛应用,本文将从概念隐喻的作用、应用方法、实践案例等方面探讨其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一、概念隐喻的作用1. 丰富语言表达概念隐喻的一大作用是可以帮助学生在写作中丰富语言表达。
通过概念隐喻,学生可以将一个抽象概念转化为一个具体形象,并将其与另一个概念相比较,从而使语言表达更加形象、生动。
2. 增强语言阅读和理解能力概念隐喻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阅读能力,通过比较不同概念之间的相似之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提高阅读水平。
3. 培养创造性思维概念隐喻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学生需要将抽象概念与具体事物进行联系,从而构建出比喻意义,这一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
1. 找出文章中的概念隐喻在高中英语写作的教学中,可以通过阅读文章,让学生自己找出文章中的概念隐喻,并解释其含义。
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文章的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训练自己的语言思维能力。
2. 给定概念进行比较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概念,给学生提供比较场景,让学生根据比较场景找出两个概念的相似点,并进行隐喻比较。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隐喻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三、应用实践案例例如,在进行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比较两个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似点,从而进行概念隐喻。
比如,对于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比较,学生可以通过比较两个文化的独特性和共性,从而得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和各自的价值。
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总之,概念隐喻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语言表达,增强语言阅读和理解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概念隐喻的定义及分类
概念隐喻的定义及分类
1. 概念隐喻啊,简单来说就是用一个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个事物!就好比说“时间就是金钱”,这就是把时间隐喻成了金钱呀!在这里,时间这个抽象的概念通过和具体的金钱联系起来,一下子就好理解多啦,对吧?
2. 概念隐喻还可以分成好几种类型呢!比如结构性隐喻,就像“人生是一场旅行”,把人生和旅行联系起来,多形象!在这场“人生旅行”中,我们不都是在不断前进、经历各种风景吗?
3. 还有方位性隐喻呢!“她情绪高昂”不就是把情绪和高这个方位联系起来了吗?当我们说一个人情绪高昂时,仿佛能看到那人积极向上的状态呢,是不是很神奇呀?
4. 本体性隐喻也很有意思!“他的心像石头一样硬”,把心这样难以具体描述的东西用石头来比喻,马上就让我们对这个人的性格有了直观感受呢!
5. 另外还有一种很特别的,叫容器隐喻哦!像“他充满了热情”,把人当成了可以盛放热情的容器,太有趣啦!你好好想想,生活中是不是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呀?
6. 哎呀呀,这些概念隐喻的分类是不是让你大开眼界呀!它们真的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理解世界和表达情感的新大门呀!总之概念隐喻真的超级重要,我们可离不开它呢!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概念隐喻无处不在,丰富了我们的思维和语言,实在是太有意思啦!。
心理语言学角度中的隐喻分析
心理语言学角度中的隐喻分析一、隐喻分析的概念1.隐喻的概念。
隐喻实际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言现象,通常表达在人们会借用事物来描绘、认知未知事物的一种手段,是一种非常具有普遍性思维的认知手段。
传统的隐喻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也认为是比喻的一种,它还有一个名字即暗喻。
但是一般研究的隐喻理论多事基于当代隐喻理论的认知隐喻。
认知隐喻认为隐喻包括三个部分,即源域、目的域、映射,其中由源域向目的域的映射就构成了隐喻。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认识到的事物包括经历和知识,而目的域那么是我们想要借用别的事物来描绘的、不熟悉的事物或概念,也就是寻找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进而构成逻辑上的隐喻。
2.名词性隐喻。
名词性隐喻即名词所构成的隐喻,名词不像动词或者形容词,有选择成分,但是名词有其特殊的自足性。
可以引起更加丰富的联想关系,这也就让人更容易超越词汇的选择限制和组合规那么,应用的更加广泛。
每一个词都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可以被指向一个新的语义场或者有背景文化关联的关联域。
以人生如戏为例,人生是上文提到的目的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戏那么是源域,也就是一个详细概念。
在一台戏中各种各样的故事情节和不同情绪那么是人们对一台戏的认知理解,因此将对一台戏的认知应用于对人生的理解,表示人的一生也是会像一场戏一样有着跌宕起伏的情节。
这就是从源域到目的域的映射,进而到达对认知域进展认知的目的。
4.形容词性隐喻。
形容词一般充当修饰名词或者充当谓语的句子成分,与动词特征非常相似。
形容词的选择性表达在它所修饰的名词具有选择性,因此通常会与同质的名词相搭配,但是隐喻的语言通常会违犯和偏离这种选择限制的组合方式,以此来表达事物间隐含的内在联络。
二、心理语言与隐喻分析1.心理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主要是在行为主义的研究方向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向两个领域内开展研究的,主要研究的是语言活动中心理过程的一门学科。
涉及到多方面,如人类个体是如何正确掌握并运用语言的,以及是如何选词进展正常的交流的。
概念隐喻简析
- 198 -校园英语 /语言文化概念隐喻简析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滕兆娜【摘要】隐喻在传统意义上被看作是一种修辞方式。
但是,认知语言学家眼中的隐喻是认知世界的强有力的认知工具。
本文将陈述概念隐喻的基本研究和应用。
文中第一部分从不同角度论述隐喻的定义以及起源。
第二部分是隐喻的分类以及在翻译和认知领域中的应用。
第三部分分析隐喻是一种思考方式,第四部分总结。
【关键词】隐喻 分类 应用一、隐喻的定义隐喻该单词“metaphor ”源于希腊单词“meta ”和“pherein ”.“meta ”的意思为“穿过,通过”,“pherein ”的意思为“改变”。
从该词来看隐喻的功能是将某事物从一地点改变到另一地点。
从句法学的观点,隐喻由三部分因素组成:喻题(tenor)、喻体(vehicle)、喻底(ground)。
在一个比喻中并不是所有成分都要呈现,也就是说有个别因素缺失。
隐喻存在着众多的定义,如下:1.隐喻:使用一个单词或短语来描述某事物,使之区别与字面意义。
——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第四版2.隐喻:将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与其有相似特征的事物,而没有用“像”,“好像”一类的比喻词。
——朗文当代高阶词典3.隐喻即为转换实体词,将抽象概念具体化;用其他的描述方式表述概念。
——彼得•纽马克4.隐喻:用一个事物理解另一个事物的修辞方式。
用该词所附有的意义去描述其他事物。
二、隐喻的分类1.彼得•纽马克的分类。
彼得•纽马克在《翻译教程》里将隐喻分为四类:“化石级;现存级;新创级和原创。
化石级,其名称本就是一种隐喻。
从字面上理解为已经成为化石,实际指过时的比喻的应用。
在某种意义上,和死去的隐喻差不多。
举一例,下倾盆大雨,用 “rain cats and dogs ”(字面意义为下猫狗)来比喻。
在现代社会,如果还采用这样比喻的人就如同生活在祖父之前的年代。
现存级隐喻即为现被收录在各种词典,被广泛运用在日常生活之中的比喻。
新创级,至少目前商未被收入词典,同时又让人接受,并感到新意扑面;原创,这种比喻并非随处可见,唾手可得。
概念隐喻ppt课件
幅画的隐喻却是具有更大的威力。它和绘画一样,能刺激
视觉想象,激起感情反应,而它对注意力和感情的导向作
用则比绘画更为显著。”
——E容提要:
• 概念隐喻的简单介绍 • 概念隐喻的三种分类 • 概念隐喻在写作中的应用 • 参考书目
精品课件
3
“用另一物体的名称来指称这一物体。” — —亚里士多德
“在一场舞会上,男孩子都身着黑色晚礼服,女孩子都穿着白裙,他们 相拥旋转。如果灯光转暗,那么你能看到的只有女孩子。女孩子就像那 颗可见星,而男孩子就像那个黑洞。尽管看不见男孩子,但女孩子在不 断旋转,这就有力地证明一定有什么人在相拥着她旋转。”
这段文字中, John Wheeler教授就给出了一个隐喻:把黑洞比作看不 见的男孩子,把可见星比作女孩子,他们不断旋转是天体的运行方式。
这些空间隐喻赋予了“情绪”和“健康”这两个抽 象概念一个原本不存在的纵向方位。
精品课件
9
实体隐喻
帮助我们将抽象的事件、活动、情感、观念等看作 有形的实体和物质。
例如:“Theories are buildings. Ideas are food.” “就算流干泪,伤到底,心成灰,也无所谓。”
“Buildings”, “food”和“灰”这三个有形的实体分 别将“theories”, “ideas”和“心”这些抽象概念具 体化了。
• 结构隐喻 (Structural Metaphors )
精品课件
8
空间隐喻
以空间为始发域,通过将空间结构投射到非空间概 念上,赋予该非空间概念一个空间位置。
例如: happy is up, sad is down health is up, sickness is down “今天好high啊!”“最近情绪很dow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隐喻简析
作者:滕兆娜
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5年第08期
【摘要】隐喻在传统意义上被看作是一种修辞方式。
但是,认知语言学家眼中的隐喻是认知世界的强有力的认知工具。
本文将陈述概念隐喻的基本研究和应用。
文中第一部分从不同角度论述隐喻的定义以及起源。
第二部分是隐喻的分类以及在翻译和认知领域中的应用。
第三部分分析隐喻是一种思考方式,第四部分总结。
【关键词】隐喻分类应用
一、隐喻的定义
隐喻该单词“metaphor”源于希腊单词“meta”和“pherein”.“meta”的意思为“穿过,通过”,“pherein”的意思为“改变”。
从该词来看隐喻的功能是将某事物从一地点改变到另一地点。
从句法学的观点,隐喻由三部分因素组成:喻题(tenor)、喻体(vehicle)、喻底(ground)。
在一个比喻中并不是所有成分都要呈现,也就是说有个别因素缺失。
隐喻存在着众多的定义,如下:
1.隐喻:使用一个单词或短语来描述某事物,使之区别与字面意义。
——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第四版
2.隐喻:将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与其有相似特征的事物,而没有用“像”,“好像”一类的比喻词。
——朗文当代高阶词典
3.隐喻即为转换实体词,将抽象概念具体化;用其他的描述方式表述概念。
——彼得·纽马克
4.隐喻:用一个事物理解另一个事物的修辞方式。
用该词所附有的意义去描述其他事物。
二、隐喻的分类
1.彼得·纽马克的分类。
彼得·纽马克在《翻译教程》里将隐喻分为四类:“化石级;现存级;新创级和原创。
化石级,其名称本就是一种隐喻。
从字面上理解为已经成为化石,实际指过时的比喻的应用。
在某种意义上,和死去的隐喻差不多。
举一例,下倾盆大雨,用“rain cats and dogs”(字面意义为下猫狗)来比喻。
在现代社会,如果还采用这样比喻的人就如同生活在祖父之前的年代。
现存级隐喻即为现被收录在各种词典,被广泛运用在日常生活之中的比喻。
新创级,至少目前商未被收入词典,同时又让人接受,并感到新意扑面;原创,这种比喻并非随处可见,唾手可得。
它是灵感思维的产物。
这种比喻在词典上无踪影可觅,而且连参照物可能也没有。
2.乔治·莱考夫《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提到,隐喻根据不同的概念分类。
关于隐喻的认知在此仅提三类:结构隐喻,实体隐喻,方位隐喻。
结构隐喻是指用一个概念来说明或构成另一种概念。
此外,组成结构隐喻需要两个因素或两种条件。
隐喻中的本体和喻体一定是不同的概念。
实体隐喻要求两个不相似的概念之间需有某些共通之处,这种共通之处使喻体能够阐明和理解本体的概念。
方位隐喻,是把某种空间关系或性状投射到非空间的关系和性状之中,从而把握非空间事物或概念的性质的方法。
3.死隐喻和活隐喻。
从修辞效果上来说,隐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真隐喻,或者称为活隐喻;另一类为陈腐隐喻,或者死隐喻。
众所周知,隐喻的基本功能是将某事物的一个具体特质转为更具体更形象更有深度的形象。
有一些隐喻,随着时代的发展,他的使用频率在慢慢减少,直至降低为零使用率,其隐喻的意义已经固定下来,不再与其他隐喻互动,失去创新能力。
这就是我们所指的的死隐喻。
从另一方面来说,活隐喻指的是具有独创性的,在整个语言的使用中未被固定下来,非常形象、鲜活、生动的隐喻。
活隐喻更有研究价值。
然而,该方式的分类也是存在很大的弊端,该分类非常模糊,而且很难界定死隐喻和活隐喻的明确的界限。
三、隐喻的应用
1.隐喻的翻译。
在翻译界,翻译标准一直有着激烈的争议,有奈达的形式对应功能对等理论,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等理论。
所以翻译隐喻,更不可能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翻译标准。
隐喻反映出了语言的美,同时翻译出说话者的教育、经历、修养以及对世界的态度。
所以,在翻译隐喻时,保持说话者的语言特色以及语言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隐喻的翻译,要保持高度灵活的翻译技巧,在保证语言精确的前提下,准确转达源语言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2.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
隐喻有丰富的意义,它不仅仅是连接两个不同的概念,更是连接多方面类别或认知概念。
就像每一栋建筑物都有地基,还有墙体、门窗、楼顶,它们都很坚固,能够提供坚固安全的保护。
然而,他们可能在建造过程中粗制滥造,就会造成墙体分裂,整栋倒塌。
隐喻就如同建筑物,有基本的构成因素,同时又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整体。
比起科学界、哲学界,政界这一领域是我们应用隐喻表达较多的领域。
事实上,政治演讲是我们公认的应用古典修辞的场合,隐喻就是里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威尔逊,收集了众多此类的例子,他声称到:我们可能不会被这些隐喻的单个例子所影响,但是,如果他们被重复的次数足够多,我们就会接收其中的信息。
从20世纪90年代早期,政治领域比科学和心理学更多的应用了隐喻表达法。
事实上,政治讲演是公认的经典修辞之一,其中,隐喻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隐喻是语言繁盛的表现,是超出寻常语言更为精彩的表达。
从典型意义上来讲,隐喻又不仅仅是语言的特征,更是思想和行为的体现。
隐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影响着人类思维,展现人类智慧。
隐喻的概念构成了我们所追求的事物,我们所接触的世界,以及我们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Eugene A.Nida & Charles R.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Translation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2]Peter Newmark.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