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水土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

合集下载

东北地区水土资源承载力区域差异及空间组合

东北地区水土资源承载力区域差异及空间组合

(R C C eue pr n r e ne oh s i beueadot a a oao wt dl drS lG. h tl aa s L C ) a b s a a i oate r c es t n l s n p m l lctno a r n O 3 d T eai e nl e n d sn m t f e t t u a a i l i f e a a e UP n _ ,  ̄ rc y s
te o eal i a o fw tra d l d r su c so ot e s Chn ,te e q a t a v s es e t ae c r e u ep c v l v lae h v r l s u t n o ae t i n n e a o r e fN r a t ia h n t u n t e as s m ns r a r d o trs e t ey t e a t h h i t i i i o u
维普资讯
第2 4卷第 1 期 2O O8年 2 月
农 业
系 统 科
学 与 综
合 研 究
Vo .4, No. 12 1
S S E S : N S A D 0 Y T M II CE N C E
Ⅷ S E s ' ) 矾 A( I I 肌 I E Ⅳ IⅡ刀 l ; CI I R I i
种 “ 错位”现 象在 北部及 东部 山区和松辽平原 西部地 区表现较为 突出,其余地 区二者空 问组合 的一致性 尚好 ,其 中松辽平 原 东部2 .r L ̄ - 平原地 区水资源、耕地 资源承载状况较好 ,东北沿 海大部分地 区水资 源、耕地 资 源承 栽状况较 词 :水资源承 载力 ;耕地 资源承载力 ;区域差异 ;空间组合 ;东北地 区

全球变化对区域水土资源与环境质量的影响

全球变化对区域水土资源与环境质量的影响

全球变化对区域水土资源与环境质量的影响作者:王谊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12期摘要:水土资源是国家水安全以及粮食安全的基础,因此水土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备重要意义。

由于现阶段处于全球化状态,导致水土资源质量以及环境质量发生了不同程度上的变化。

由此可见,全球变化会对水土资源以及环境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全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经济水平提升需要对水土资源进行不断的优化。

因此,我国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明确全球变化对区域水土资源以及环境质量影响后果,设立全球化背景下避免生态环境风险的水土资源模型。

对于全球化对水土资源与环境质量的影响,在水土界面物质能量迁移传输和相互作用、区域水土资源空间网络系统变化特征、气候变化对区域水土资源和环境质量的影响方面进行研究,从而也推動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在本领域的研发能力,为我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战略提供直接支撑。

关键词:全球变化环境质量水土资源一、全球变化对区域水土资源与环境质量影响研究进展水土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国家水资源安全以及粮食安全具备重要发展意义。

随着现阶段全球变化的不断深入,陆地水循环过程、产汇流体征、水土系统物质能量的动态分布以及营养盐和污染物在不断发生变化。

对水土资源的格局以及环境质量造成不同程度上的破坏,直接威胁了全球各国的经济发展,影响生态环境系统的稳定。

所以,世界各国对于全球变化对于水土资源以及环境质量的影响高度重视,并且在不断进行相关对策的研究。

在进行全球化对水土资源与环境质量的研究过程中,所面临的气候科学、水文科学、环境科学以及土地科学具有较高的复杂性。

其中,在研究气候变化对水土资源与环境质量的影响时,对地表间的水分传输以及能量平衡过程的研究不明确,其次对不同尺度水循环、水土能量的耦合过程缺乏研究。

此外,由于全球化的变化,在进行水土资源与环境质量的研究中,对于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两者的影响程度难以定量,这也是现阶段全球国家共同面临的难题。

水土保持施工设计服务方案中的水土保持项目效果评估

水土保持施工设计服务方案中的水土保持项目效果评估

水土保持施工设计服务方案中的水土保持项目效果评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开发和建设项目越来越多,水土保持工作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任务。

为了确保水土保持项目的有效实施和效果评估,施工设计服务方案中的水土保持项目效果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水土保持项目效果评估的意义、评估内容和评估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水土保持项目效果评估的意义水土保持项目效果评估是对项目实施后的效果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估和监测,旨在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其主要意义如下:1. 提高工程质量与效益:通过对项目效果的评估,可以及时查明工程质量的问题并采取合理的措施加以改进,从而提高水土保持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2. 优化资源配置:水土保持项目效果评估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避免浪费资源,提高资源的合理配置效果。

3. 保护生态环境:水土保持项目的实施和效果评估能够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保护水源、土壤和生物多样性。

二、水土保持项目效果评估的内容水土保持项目效果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水土流失情况评估:评估水土保持项目实施后水土流失的减少情况,通过对水土流失量、流速、流程等指标的监测,了解项目对水土保持的效果。

2. 土壤侵蚀程度评估:评估水土保持项目实施后土壤侵蚀的程度,通过对土壤侵蚀指标的监测,了解项目对土壤侵蚀的控制效果。

3. 植被覆盖评估:评估水土保持项目实施后植被覆盖的情况,通过对植被覆盖率、植被生长状况等指标的监测,了解项目对植被保护的效果。

4. 生物多样性评估:评估水土保持项目实施后生物多样性的情况,通过对野生动植物种类、数量等指标的监测,了解项目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效果。

三、水土保持项目效果评估的方法评估水土保持项目效果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估。

以下是常用的评估方法:1. 野外监测法:在项目施工完成后,设置一定数量和布局的监测点,对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植被覆盖、生物多样性等指标进行定期监测,以了解项目的效果。

水资源合理配置基本概念

水资源合理配置基本概念

水资源合理配置基本概念水是人类生命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而合理配置水资源是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关键。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概念。

一、概念解析所谓水资源合理配置,是指将有限的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和不同用途之间进行优化配置,达到最大效益,让水资源能够源源不断地为人类社会服务。

在具体实践中,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水资源的量、质、空间分布、水文地质特征、生态环境需求、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等。

水资源合理配置不仅是一项技术性任务,也涉及政策制定、资金投入和社会参与等多方面问题。

二、目标和原则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目标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系列要求。

具体包括:保障人民生活用水需求,促进农业、工业、能源、生态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防止水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和利用效率的提高。

在实践过程中,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也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可持续发展原则、公平合理原则、节约和优化利用原则、生态环境保护原则、区域协调发展原则、综合管理原则等。

三、实践方式水资源合理配置需要实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统筹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综合利用与废水治理相结合的实践方式。

具体实践过程中,需要从多个层面开展工作:1. 区域性规划:各级政府需要利用区域发展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等,制定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方案,考虑多种因素,优化配置水资源。

2. 适应性管理:需要根据不同水资源环境,选用合适的水资源配置技术,如水库调度、放水调节、井泵注灌、旱涝保收、水土保持等。

3. 公众参与:水资源的生产和使用涉及广大民众的利益,应鼓励公众广泛参与,发挥着重要的监督、协调和推进作用。

4. 资金投入:水资源合理配置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各级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金融扶持等方式,支持水资源配置工作的开展。

四、实践案例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实践案例通常会涉及诸多领域和工业,以下举两个例子。

第九章水资源配置四水资源配置方案

第九章水资源配置四水资源配置方案

第九章水资源配置第一节概述水资源配置是指在流域或特定的区域范围内,遵循高效、公平和可持续的原则,通过各种工程与非工程措施,考虑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资源配置准则,通过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等手段和措施,对多种可利用的水源在区域间和各用水部门间进行的调配。

水资源配置将流域水资源循环系统与人工用水的供、用、耗、排水过程相适应并互相联系为一个整体,通过对区域之间、用水目标之间、用水部门之间进行水量和水环境容量的合理调配,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流域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配置以水资源供需分析为手段,在现状供需分析和对各种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的可能措施进行组合及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种可行的水资源配置方案进行生成、评价和比选,提出推荐方案。

水资源配置以“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为基础,结合“需水预测”、“节约用水”、“供水预测”、“水资源保护”等有关部分进行,其所提出的推荐方案应作为制定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的基础。

水资源配置的主要内容包括基准年供需分析、方案生成、规划水平年供需分析、方案比选和评价、特殊干旱期应急对策制定等。

水资源配置在多次供需反馈并协调平衡的基础上,一般进行二至三次水资源供需分析。

一次供需分析是考虑人口的自然增长、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按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格局和发挥现有供水工程潜力的情况下,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

若一次供需分析有缺口,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供需分析,即考虑强化节水、挖潜配套以及合理提高水价、调整产业结构、合理抑制需求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措施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

若二次供需分析仍有较大缺口,应进一步加大调整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及节水的力度,具有跨流域调水可能的,应考虑实施跨流域调水,并进行三次供需分析。

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112约束条件11211水库水量平衡约束11212水库库容水位约束t时段允许的最小最大蓄水量11215田间水量平衡方程水稻1000667aeticic旱作物wic1000667dricaetict1ic为时段初末的田间储水t时段降雨量有效降雨量mmt时段灌水量mmdrict时段排水量mm为时段初末的根系深度mmdpict时段稻田深层渗漏量mmt时段地下水补给量mm为凋萎系数
Abstract: The w ater resources optim al allocat ion m ode l for optim a l operation of reservo ir and opt im al allocat ion of irrigat ion w ater in field w as established. Th is m odel w as calcu lated by real a lloca tion based accelerating genetic a lgorithm ( RAGA ). T he resu lts show ed that bene fit of irrigat ion district w as prom oted g reat ly w ith th ism ode,l espec ially in the dry ing years and the ca lculating m ethod of RA GA w as reasonable and feasible. K ey w ord s: real allocation based acce lerating genetic a lgorithm; irrigation d istric;t w ater resources
Establishm ent and Application ofW ater R esources Optim al A llocation M odel in Irrigation D istrict

玉门市水资源配置的需求浅析

玉门市水资源配置的需求浅析

玉门市水资源配置的需求浅析摘要:随着工农业的飞速发展,玉门市面临的水资源形势日趋严峻。

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污染严重、水土流失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分析水利发展现状存在的矛盾与问题,提出在充分认识水资源基础上,通过加强管理、兴修水利、节约用水等措施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玉门市;水资源配置;存在问题;对策措施玉门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地处沙漠戈壁包围之中,总面积1.34万km2,其中绿洲面积1 444.50km2,仅占总面积的10.70%。

玉门市境内有疏勒河、石油河、白杨河、小昌马河4条河流。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11.41亿m3,河流具有年内分布不均,年际呈丰、枯变化的径流特征。

可利用地下水年补给量平均为 5.77亿m3,允许开采量为1.89亿m3。

自南向北降水量逐步减少,南部祁连山区年降水量100~200mm,平原区及北山年降水量为50~100mm,玉门镇多年平均降水量仅63.20mm,而年蒸发量为2 989.60mm,为降水量的47.30倍。

1可持续发展与水利发展现状的矛盾1.1水资源总量时空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一是地表水地域分布不均,区域水资源紧张。

石油河(含花海灌区)、白杨河、小昌马河河系年径流量仅占全市总径流量的10.06%,但2000年灌溉面积占全市灌溉面积的43.30%,有2.60万hm2荒地资源缺水无法开垦;二是时间分布不均,一般7-9月河道来水占全年来水50%以上,但4-6月,河道来水大幅度减少,据观测,此间白杨河、石油河来水均值仅占全年来水的34%。

而此时,农作物需水量要占全年河道来水的43%,严重的”卡脖子”旱使许多作物因缺水而减产或绝收。

约0.07万hm2耕地不能保灌,供需矛盾异常尖锐。

1.2城市需水量增加,工农业用水矛盾突出市区供水按2000年人口计算,人均只有330m3,低于全国平均2 700m3和全省1 750m3的水平。

探析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探析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理 论 探 索
探 析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生态环境保 护之 间的关 系
于海洋

林小 敏
( 郑 州大 学 水 利 与环 境学 院 ,河南 郑 州 4 5 0 0 0 1 ) 要 :随 着经 济 社会 的发 展 ,我 国水 资 源 紧缺 问题 越来 越 突 出 ,同时 生态 环境 破 坏也 愈演 愈烈 ,这两 个 问题是 制 约我 国经 济发 展 的 两个重 要 因 素 。本 文立 足 于我 国 当前 的水 资 源形 势 ,从辩 证 的 角度 探析 水资 源 优化 配置 与生 态 环境 保护 之 间 的关 系并得 出结论 ,使 水资 源 优化 配置 与 生态 环境 保 护 的关 系更加 清 晰明 了 。 关键词 :水 资 源优 化 配置 ;生 态环 境 保护 ;水 资 源合 理利 用 ;水 资源 现状
环境 的保 护 。
1 . 水资源优化配置 的I 臣 念曩理解 水资源优化配置泛指通过工程和非工程措施 , 改 变水 资源 的天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空分布 ;开源 与节流并重 ,兼顾 当前利益和长远利 益 ; 利用系统科 学方法 、决策理论 和先进 的计算机技术 ,统一调配水资源 ;注重兴利 与除弊的结合 ,协调好 各地 区及 各用水部 门之间的利益与矛盾 ,尽可 能地提高 区域整体的用水效率 ,以促进水资源 的持续开发与利用和区 域 的可持续发 展 。水 资源优化配 置就是运用 系统工程 理论 ,将 区域 或流域水资源在各子区 ,各用水部门问进行最优化分 配。水资源优化 配置使水资源 的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环境效 益等 目 标值达到最优水
生态环境保护使大部分河流得到保护和治理 ,可供利用的水资源 比以前充沛,有利于水资源优化配置取得更显著 的效果 ,而水资源优 化配置又有利于生态环境 的保护 ,以此进 ^ 良性循环。 结论 水资源 的优化配置能够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反 过来又有利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者 良性循环互 相促进 ,因此水资 源优化配置对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 ,在实际生产与生活中 , 应 大力 提倡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以其为科学依据 ,合理调配水资源 。

高寒区水土资源联合调配的若干关键问题

高寒区水土资源联合调配的若干关键问题

高寒区水土资源联合调配的若干关键问题严登华;卢亚静;秦天玲;史婉丽;翁白莎;宫博亚【摘要】高寒区独特复杂水问题的关键成因是“人地争水”和“人水争地”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亟需创新水土资源联合调配理论与方法.在传统方法基础上,系统梳理了高寒区水土矛盾及其成因,提出水土资源内涵,剖析水土资源的相互作用机理;构建高寒区水土资源联合调配的技术框架,并详细阐述高寒区复合系统生态需水过程评价与整合、基于水的生态服务功能的坡面系统用地评价、基于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的河道系统用地评价、基于低碳发展模式的高寒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面向水安全及生态安全的高寒区水土资源联合调配等关键技术.高寒区水土资源联合调配技术将为山水林田湖生命体维系、生态用地红线确定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7(000)017【总页数】4页(P27-30)【关键词】水土资源;联合调配;高寒区【作者】严登华;卢亚静;秦天玲;史婉丽;翁白莎;宫博亚【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100038,北京;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防灾减灾所,100044,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100038,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100038,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100038,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100038,北京【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3.4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Paudyal等、Jensen和Das等开发了线性回归模型、系统学模型、多种水土资源优化调控模型等多项模拟技术。

与单项研究相比,目前国内外关于水土资源相结合的优化利用研究较少,且缺少系统、完善的水土资源优化调控理论与技术。

在系统分析水土矛盾成因机制的基础上,以“自然—社会”二元驱动下的水循环及其伴生过程为主线,识别高寒区水土资源的相互作用机制,剖析高寒区水土资源调配过程中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以期为高寒区水土资源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江苏省地表水功能区划

江苏省地表水功能区划

江苏省地表水功能区划江苏省,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带,拥有着丰富的水资源。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江苏省的水资源,江苏省政府制定了一套地表水功能区划方案。

一、区划背景江苏省地表水功能区划是在国家及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省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该区划旨在合理规划地表水资源,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用水、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等需求,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区划原则1、科学性原则:根据水文地质、水资源分布、水质状况等因素,科学划分地表水功能区。

2、实用性原则:结合实际需求,考虑不同区域的用水特点和发展需要,制定实用可行的区划方案。

3、可操作性原则:确保区划方案易于实施和管理,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和政府管理能力。

4、保护性原则:以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为前提,确保地表水功能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区划方案根据江苏省地表水的实际情况,将全省划分为三大类地表水功能区:生活用水区、生产用水区和自然生态保护区。

1、生活用水区:该区域主要分布在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区,以满足当地居民生活用水需求为主。

该区域应确保水质优良,满足国家相关标准。

2、生产用水区:该区域主要涉及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等用水需求,包括农田灌溉区、工业用水区等。

该区域应确保水量充足,满足生产需求。

3、自然生态保护区:该区域主要涉及重要的水生态系统,如湿地、河流源头等。

该区域应严格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污染,保障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四、实施措施1、加强监管:加强对地表水功能区的监管力度,严格控制污染源,确保水质达到标准。

2、提高公众意识: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3、强化政策引导: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水资源保护工作,推动绿色发展。

4、建立联动机制: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形成联动机制,确保地表水功能区划的实施效果。

5、定期评估调整:定期对地表水功能区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确保区划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关于水资源空间均衡的研究分析

关于水资源空间均衡的研究分析

关于水资源空间均衡的研究分析一、水资源空间均衡的概念内涵空间均衡的核心就是要坚持以水定需,根据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量,合理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结构和规模,确保经济社会发展不超过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承载能力。

十六字方针中“空间均衡”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人类开发强调必须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增长速度不能超出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二是把握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平衡点推动发展,针对水利工作,要将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作为刚性约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与水资源分布条件相匹配。

本文认为水资源空间均衡内涵可理解为:第一,水资源空间均衡是由水资源空间分布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的空间分布间在时间、空间上相协调相匹配的双重水资源供需平衡;为实现水资源空间均衡,必须将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限制在水资源承载能力范围内,区域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增长速度的需水总量不能超出水资源承载能力,人口、空间均衡,可从供与需两个方面进行双向调节,来实现区域水资源供给格局与社会经济发展格局、生态文明建设格局相适应,进而达到空间均衡的状态。

第二,水资源空间均衡是由低向高不断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为了满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必然能够通过采取一系列调控措施最终实现高水平的水资源空间均衡;均衡水平的高低可以用国土空间上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用水安全的保证程度的差异性等来反映。

第三,在供用水节约高效、需求刚性合理的前提下,把握人口、经济、水资源的平衡点推动发展,达到人口与水资源、经济社会与水资源、生态环境与水资源共同均衡发展的理想状态。

可见,水资源空间均衡研究是一个非常有价值、崭新且具有典型复杂性的广阔研究领域,影响到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国家未来水网建设、生态环境健康持续发展。

二、水资源空间均衡的分析识别研究水资源空间均衡的分析识别旨在提出水资源空间均衡系统的测度指标,识别区域水资源空间均衡系统的影响因素,同时对不同因素时空演变及分布特征、空间均衡测度指标与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量化分析。

三江平原地区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思路探讨

三江平原地区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思路探讨
护 湿地 ,促 进 经 济效 益 、社 会 效 益 和 生 态效 益 的 同步提 高 。
关键词 :水土资源 ;优化配置 ;三江平原 中图分类号 :F 0 .4 3 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 3 2 0 )1 - 6 -3 081 1(0 8 00 6 6 0 0
Di uso n Op i lA lc t n o a d a d Wae eo r e n S nin li s sino t l ai fL n n trR s u c si a ja g Pan c ma o o
2 三江平原地区水土资源的特点
2 1 土地 资 源 特 点 .
湿地逐年 减少 ,水 田逐 年 增加 。20 00年 湿地 面积 l1 h 5 万 m ,湿地 由原 来 占三江 平 原总 面积 的 4 . % , 07
下 降 到 目前 的 1 .5 39 % 。 三 江 平 原 土壤 主要 以草 甸 土 和 沼 泽 土 为 主 ,成 土 过
t o g twa u o w r r m h o c p n o n tt n o pi zn h l c to fln n trr su c s Mo ea- h u h sp t r a dfo t ec n e ta d c n oa i n o tmii gte al ain o d a d wae e o r e . r t f o o a tn in s o l e p i nr a o a l n f ce tu i z t n wae e o re Atte s me t e to h ud b ad o e s n be a d ef in t iai trrs u c . h a i i l o me, s meme s rss c sd — o au e u h a e

关于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项目(一)

关于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项目(一)

关于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项目(一)《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是中国工程院向国务院提供的一个咨询项目,于200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立项后启动。

中国工程院组织了有关学科的35位院士、近300位院外专家和西北6省、自治区的130多位有关领导、专家参加,组成了项目综合组和9个课题组。

一年多来,在各方面的支持下,组织大量人员进行了多层次的现场考察,在反复研讨的基础上,形成了项目综合报告。

一、西北地区的现状和问题(一)自然环境格局。

本项目研究范围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和内蒙古6省、自治区范围内的内陆河流域(包括新疆的国际河流)和黄河流域,报告中统称为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土地总面积345万平方公里,根据自然环境的不同,可划分为三大片:贺兰山以西的内陆干旱区(简称内陆干旱区);贺兰山以东的半干旱草原区(简称半干旱草原区);半干旱和半湿润区的黄河流域(简称黄河流域区)。

(二)社会经济的现状和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有巨大发展,从总体上说,为全面实现小康奠定了初步基础。

当前主要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二是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恶化。

(三)水资源概况。

1.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西北地区水资源量多年平均为1635亿立方米,仅占全国总量的5.84。

2.人均水资源量。

2000年西北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781立方米,为全国当年人均水资源量的80.5。

其中:宁夏黄河流域217立方米,陕西渭河流域326立方米,青海湟水河流域618立方米,甘肃河西走廊的石羊河流域761立方米,均大大低于全区平均水平,成为严重缺水的地区。

3.用水量和耗水量。

2000年全区总用水量817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占89.3。

扣除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的回归水量后,2000年全区净耗水总量547亿立方米,耗水率(耗水量与用水量之比)为62.8。

4.用水效率。

虽然西北地区水资源紧缺,但却存在着人均用水量高、农田灌溉用水定额高、单位GDP用水量高的问题。

十六字”治水思路是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

十六字”治水思路是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

十六字治水方针是“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

水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水安全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大事。

总书记的治水方针,为做好水利工作提供了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

水利的重要性: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水利兴,五谷丰。

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关键是农田水利设施薄弱;改变靠天吃饭局面,根本是兴修水利。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决不能单靠风调雨顺,根本出路在于大兴水利强基础,提高抵御自然风险、旱涝保收的能力。

水利是生态安全的源头保障。

水是生命之源,水秀才能山青。

生态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水的问题,有的是少雨缺水带来的,有的是水土流失造成的,有的是水质污染引发的。

保护和改善生态,治水改水是基础和关键。

保障防洪安全,必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牢牢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底线,全力做好防御超标洪水、水库安全度汛和山洪灾害防御。

我国水旱灾害损失占各类自然灾害损失的70%左右。

据预测,今年汛期我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多发,需要警惕发生超标洪水“黑天鹅”事件的可能性。

我国目前大江大河防御体系能够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洪水,但是如果发生超过现状防御标准的洪水,仍可能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甚至社会稳定。

对此,水利部对全国大江大河、重要支流、有防洪任务的县级以上城市超标洪水防御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求各地编制超标洪水防御预案,并加强监督检查,督促措施落实,确保生命安全底线。

保障供水安全,必须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优化完善供水格局,健全水资源配置体系。

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基本国情水情。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水已成为我国严重短缺的产品,成为制约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水资源区域平衡和跨区域配置任务更加艰巨。

节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举措。

系统耦合效应与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的诠释

系统耦合效应与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的诠释

应 用 于其他 学科 。“ 合 ” 耦 是指 两种 或两 种 以上 系统 要 素 ( 子 系统 ) 间 相互 作 用 、 或 之 相互 演 变 及 其 最后
发展 的结果。系统耦合 ( s mculg与系统相悖 s t pn ) ye o i (yt iodne是一 个 问题 的二 个 方 面 , ss m ds r c) e c a 是互 为 相反的生态过程 , 它们在生态位 、 时间和空间三方面 起作用 , 前者在系统要素之间表现为紧密依存 、 互相 促进 的关 系 , 最终将 强化 系 统 的生 产 和生态 功能 , 后
@ 13 cn。 6 .0 I

维普资讯
46 l
石河 于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 版)
第2 6卷
层、 动物 生产层 和外生 物生产层 的纵 向耦 合 , 者是 后
境效 益 目标 的协调 和统 一 。这 个概念 从 可持 续发展
指子系 统在空 间上 的横向耦 合 。如任继周 等[ 以草 ] 地 绿洲 子系统 为 中心 , 山地 、 将 荒漠 子系统 的生产 系 统 统一规 划 , 照 区域部 署不 同 的生产层 , 按 并使之 有 机结合 , 形成耦 合 系统 。 系统 耦 合按 系 统 表 现形 式
Au .2 O g O8
பைடு நூலகம்
文 章 编 号 :0778 ( 0 }40 1-4 10-33 2 80 -45 0 0
系统 耦 合 效 应 与水 土 资 源 优 化 配 置 的诠 释
郑 重 , - 张凤荣 一
( 石河子大学农学 院,新疆 石河子 820 ;2中国农业大学 资源 与环境学 院 , 1 303 北京 1o9 ) oo4
本 的相 悖 , 三者 之 间互 相 影 响 , 激 相荡 , 而加 但 相 从

水利部关于加强水土保持空间管控的意见

水利部关于加强水土保持空间管控的意见

水利部关于加强水土保持空间管控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水利部•【公布日期】2024.01.05•【文号】水保〔2024〕4号•【施行日期】2024.01.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土保持正文水利部关于加强水土保持空间管控的意见水保〔2024〕4号部机关有关司局,部直属有关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水土保持空间管控是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要求、全面提升水土保持功能的重要举措,是依法严格人为水土流失监管、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的有效手段。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科学划定水土保持重点区域,加强水土保持空间管控,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全面提升水土保持功能为导向,以分类分区精准管控为抓手,依法划定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区域,禁止开垦陡坡地范围等水土保持重点区域,科学实施差别化的预防保护、综合治理和监督管理措施,为推动新阶段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支撑。

(二)基本原则科学划定、衔接协调。

综合考虑水土流失状况、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制定水土保持重点区域划定标准和规则,有序推进水土保持重点区域划定工作,并做好与“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的衔接。

依法管控、严格保护。

落实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要求,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聚焦突出水土流失问题,精准实施水土保持管控措施,坚决制止违法违规行为,不断强化水土流失源头防控。

考虑水土互馈关系的区域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

考虑水土互馈关系的区域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

考虑水土互馈关系的区域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
卢娜;张佳明;苏承国;胡政磊;吴泽宁;严登华
【期刊名称】《水科学进展》
【年(卷),期】2024(35)2
【摘要】针对水土资源空间不匹配、水资源总量不足及土地资源利用程度不高等问题,以二元水循环理论为基础,构建考虑水土互馈关系的区域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模型。

该模型包括产水模块、水土联合配置模块和土地模拟模块,以GDP最大和基于生态绿当量的区域植被覆盖率(EGE-RVC)最高为目标函数,并提出了一种耦合约束法、逐次逼近法和非线性规划的三层嵌套算法进行求解。

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对模型和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洛阳市可利用水量增加了4463万m 3,GDP提高了12.5%,EGE-RVC增加了2.6%,各用地类型缺水率不同程度下降。

研究成果能够为区域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参考。

【总页数】12页(P208-219)
【作者】卢娜;张佳明;苏承国;胡政磊;吴泽宁;严登华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水利与交通学院;黄河实验室(郑州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3.4
【相关文献】
1.遗传算法在水土资源区域优化配置中的应用
2.区域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理论框架体系探讨
3.虚拟资源理论及其在区域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的应用
4.区域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水资源安全保障问题形势及战略对策分析

中国水资源安全保障问题形势及战略对策分析

中国水资源安全保障问题形势及战略对策分析一、问题与形势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与人口、生产力布局以及土地等其他资源要素不匹配,水资源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天然来水与用水需求过程不匹配,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难度大,水资源安全保障相较世界其他国家更具复杂性、长期性、严峻性和紧迫性。

(一)存在问题经过多年建设,我国已初步形成了水资源调配与供水保障基础设施体系,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撑了经济社会长期较快发展,但现状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与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水资源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稀缺的水资源和不利的演变形势我国属于水资源短缺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不足2100m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水资源与经济发展格局很不匹配,北方地区以占全国19%的水资源量,支撑64%的国土面积、60%的耕地和46%的人口。

全国年平均缺水量约500亿m³,可持续的水资源供给与高质量需求不适配,全国70%以上的城市群、90%以上的能源基地、60%以上的粮食主产区位于水资源紧缺地区,其中大部分地区水资源已严重超载或临界超载。

水资源情势演变呈现出不利态势。

依据第三次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初步成果,水资源短缺并且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海河区、黄河区和辽河区等水资源衰减突出。

2001—2016年系列与1956—2000年系列相比,西辽河、乌力吉木仁河、滦河、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滹沱河、滏阳河等流域的河川径流量减少超过30%,水资源紧缺形势进一步加剧。

2.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庞大的人口基数与经济总量对有限的水资源构成巨大压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总体来看,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和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会带来用水需求的刚性增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需要保持农业农村用水持续稳定,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需要退减挤占生态用水提高生态用水标准。

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研究和规划配置

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研究和规划配置

浅析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研究和规划配置摘要:我国水资源南北分布严重不均,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南多北少的水资源分布格局进一步加剧。

特别是我省主要城市,水资源的承载力、水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必须对城市水资源利用进行科学评价,做好水资源的长远规划和配置。

关键词:城市水资源利用研究规划配置中图分类号:tv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b)-0133-011 我省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现状我国整体水资源比较丰富,但人均量较少,从全国来看,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西北内陆加上长江以北地区水资源占有量不到20%,水土资源组合失衡,而且年际变化大。

就我省城市水资源现状来说,人口密集,重工业发达,用水需求集中,人均淡水可利用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2000年全国流域分片和行政分区的水资源利用指标来看,我省水资源虽然比较缺乏,但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并没有做好水资源的节约利用,作为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内陆省份,我省在水资源的节约利用上还有很大的空间(表1)。

城镇用水主要包括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以及城市生态用水,随着我省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用水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所以,必须对城市水资源进行科学评价,分析城市水资源的组成以及具体需水量,分门别类,有效提升城市水资源可利用率,保障城市水资源的安全。

同时,也要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加强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研究。

2 城市水资源利用研究的基本内容加强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研究是合理规划和配置水资源的关键和前提。

城市水资源利用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评价、供需平衡分析以及水安全评价等基本内容。

2.1 城市水资源评价主要包括对特定城市区域各组成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评价。

(1)数量评价。

理论上,只要是城市区域(包括天空、地表、地下),所有能够通过循环和更新的水体都是城市水资源的组成部分,城市水资源总量(w)可以通过公式:w=p(地表水资源量)+q(地下水资源量)+r(土壤水资源量)+s(污水回用及海水淡化量)-d(以上几者间重复量)来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
资 源 科 学
26 卷第 1 期
通过方案评价 ,从众多方案中筛选出可行的方案 ; 最后通过对 COVERAGE 或 SHAPEFILE 文件属性表 的修改将筛选出的方案体现在土地利用 - 土地资源评价图上 ( 图 1) 。
2 资料来源
土地利用现状资料 、 地形资料来源于中国资 1) 源环境数据库 中的 1∶ 100 000土地利用数据库和 1∶ 100 000地形数据库 。1∶ 100 000土地利用数据库 的数据由 2000 年的 TM 卫星遥感影像解译获得 , 遥感影像能够客观地反映地表的覆被状况 , 且具 有现势性强的优点 。土地利用采用三级分类系 [9 ] 统 :一级类 6 个 , 二级类 28 个 , 三级类 8 个 。在 本研究中按一 、 二级地类 , 在 ARCGIS 中分别进行 统计汇总 。 土地适宜性评价资料采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 [10 ] 1∶ 1 000 000土地资源图》 , 应用 CORELDRAW 及 ARCGIS 软件 , 进行数字化处理 , 并进行各适宜性 等级的面积统计汇总 。 水资源总量采用水资源调查数据 ,对于较小 的研究区域 ,由于确切的水资源数量难以获得 , 则 参照 《中国地面气候资料》 中的多年平均降雨量 , 确定出最大可能水资源量 。 农业总产值 、 人口总量 、 粮食总产量 、 复种指 数等指标采用社会经济统计年鉴中的统计数据 。
26 卷第 1 期
姚华荣等 : 区域水土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
101
3. 2 方案筛选决策模型
采用灰色线性规划获得的是在不同投入水平、 不同经济技术条件下的一簇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方 案 ,究竟选择哪个方案 ,还需通过对方案进行筛选决策来实现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可满足这一要求 , 其表达式是 :
Pj = [
摘要 :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 水土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 诸多生态环境问题也不断加 剧 ,水土资源配置合理与否 ,不仅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 , 而且影响着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的进程 。因而 有必要进行水 、 土资源优化配置 ,尤其是水土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的研究探讨 。该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总 结出区域水土资源空间优化配置具体的步骤和方法是 : ① 利用 GIS 技术获取水土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研 究的基础资料 ; ② 在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益最佳的目标下 ,利用灰色线性规划模型对水 土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获得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簇 ; ③ 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方案的筛选决策 ; ④ 利用 GIS 软件将优选方案落实到空间地块上 ,实现水土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 。以首都圈防沙治沙典型 区之一的张北县为例对水土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研究方法作了进一步的说明 。 关键词 : 水土资源 ; 空间优化配置 ; 优化配置模型 中图分类号 :S15712 ;TP3911264ZB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 7588 (2004) 01 - 0099 - 08
的白化值的上限和下限 ) ,
取其间任意值 , 每取一组白化值
对应一组约束方程 ; X = [ x1 x2 , …, x n ] ,为决策变量矩阵 ; B = [ b1 b2 , …, bn ] ,为约束值矩阵 ; C =
[ c1 c2 , …, cn ] ,为目标函数系数矩阵 。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数据中心 , 中国资源环境数据库 , 2001 。 2) 张家口市水利局 ,张家口市水资源公报 ,1998 。
11 12 22 [11 ]
方法来对水土资源
… … …
ij T
1m 2m
( a11) ( a21)
( a12) ( a22)
… … …
ij
( a1 m) ( a2 m)
其中 ,
( A) =
21

n1 n2 nm
=

( an1) ( an2) ( anm)
ij
∈(
ij
,ā ij ) , (
ij
、 ā ij 分别为
1) [6 ]
,最终计算出 P1 、 P2 、 P3 等值 ,其中最大的所对应的方案为筛选决策出的最优方案 。
4 优选方案的空间配置
只有将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数据指标落实到空间上 ,才能对当地的生态建设与水土资源调整提供 可参照的依据 。方案空间配置的内容主要是如何将优选方案中的指标在地图上反映出来 。由于在利 用模型法进行优化配置的时候 ,所有空间数据均来自于 COVERAGE 或 SHAPEFILE 格式的图上 , 所以 优选方案的数据指标与图是匹配的 ,只需按进行优化配置时的原则和指导思想选出需要转型的土地 利用类型 ,按照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 ,改变相应的 COVERAGE 或 SHAPEFILE 图斑的属性 ,使得每一土 地利用类型的面积与优选方案中的相应指标相匹配即可 。
26 卷第 1 期 2004 年 1 月
资 源 科 学 RESOURCES SCIENCE
Vol. 26 ,No. 1 Jan. ,2004
区域水土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
姚华荣
1 ,2
, 吴绍洪 , 曹明明 , 杨勤业
1
3
1
(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 ; 2.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 710049 ; 3.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西安 710069)
[8 ]
1 研究方法
采用 GIS 和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 。土地利用现状图由 TM 影像解译获得 , 土地资源图经扫描 并数字化后获得 。具体可以分为五步 : 利用 GIS 软件 ,在对土地利用现状图和数字化后的土地资源评 价图 ( 必要时考虑以地形数据库为基础的坡度图) 作过配准之后进行叠加 ,生成新的土地利用 - 土地 资源评价图 ; 统计计算新图中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各适宜性等级的面积 ; 以上述结果作为土地适宜性约 束的依据 ,考虑水资源 、 社会经济需求等其他条件 ,利用灰色线性规划模型对水土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
102
资 源 科 学
26 卷第 1 期
( 2) 用地结构和布局不合理 。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 与土地适宜性的比较表明 ,耕地所占比重偏大 ; 草地中 高覆盖度草地所占比重太小 ,而中 、 低覆盖度度草地比 重偏大 。种植业用地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 由于农业可 用水资源紧缺 ,应首先考虑将耕地用于种植需水量相 对较小的粮食作物 , 使得水资源的边际效应得到最充 分的发挥 。 大量耕地分布在宜牧 ( 草 ) 的土地上 , 耕地 4 2 中有 8121 × 10 hm 为一 、 二等宜牧地 , 占耕地总面积 4 2 的 36109 % ; 有 10189 ×10 hm 为三等宜农一等宜牧 地 ,占耕地总面积的 47187 % ; 而一 、 二等宜农地仅有
水土资源是人类生产 、 生活的基本资料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类对水土资 源利用的广度和强度不断增加 ,各部门 、 各行业之间争地争水的矛盾日益尖锐 ,因之而来的生态环境 问题亦日益突出 。在这种情势下 ,如何遏制生态环境问题 ,尽量满足各种用水用地需求就变得十分重 要了 。在以往的相关研究工作中 ,常见的做法是将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分别进行研究 ,将它们结合起来 所做的研究工作较少 ,而水资源作为一个区域土地利用尤其是农业 ( 农 、 林、 牧、 渔) 土地利用的瓶颈因 素 ,决定着一个区域的土地利用方向 ; 进行了大量以模型为基础的量化优化研究 ,但在空间上如何配 [1~7 ] 置的研究较少 。因此有必要将水土资源结合起来 ,并配置到空间的优化利用研究探讨 。 水土资源空间优化配置旨在通过了解水土资源利用变化情况 ,分析水土资源利用现状和存在问 题 ,进而以防沙治沙和发展经济 、 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通过模型方法 ,获得最优的水土资源优 化配置方案 ,并利用 GIS 软件将优选的配置方案落实到图斑上 , 可使区域水土资源得到比较合理 、 有 效的利用 ,是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 。由于水资源的数量和时空分 布决定着一个区域土地利用的类型 ,因而水土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在确定不同用地类型单位面积需水 量 ,并考虑适当的节水率及总量补给的基础上 , 以它们作为约束条件 , 进行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 这样则土地资源在空间得到优化配置的同时水资源也得到优化配置 。
2)
图1 水土资源优化利用研究思路
Fig. 1 Approach of optimum allocation of land and water resources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模型选择
3. 1 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模型
用于农业系统的优化方法较多 ,如线性规划 、 目标规划 、 多目标规划等 ,而农业系统中有很多不确 定性的因素 ,灰色系统理论能够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 ,因而选择灰色线性规划 进行优化配置 。其形式如下 : 目标函数 : F ( x ) = C・ X = max ) B , X ≥0 约束条件 : ( A ) ・ X ≤ (or ≥
i =1
6
n
Xij ・Wi ] [
k=1
6
m
Ykj ・W k ] j = 1 ,2 ,3 , ……
式中 : Pj 为方案 j 优劣度评判指数 , Xij 为相应方案的效益指标 ( 包括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 Yij 为 相应方案的可行性指标 , Wi 、 W k 分别为效益指标和可行性指标的权重 , 其值通过 Delphi 法 ( 专家打 分) 来确定
收稿日期 :2003 - 07 - 07 ; 修订日期 :2003 - 07 - 20 (编 基金项目 : 科技部首都圈 ( 环北京) 防沙治沙应急技术开发与示范项目 “典型区域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高效利用研究” 号 :FS2000 - 007 - 2) 。 作者简介 : 姚华荣 (1969~) ,女 ,陕西临潼人 ,讲师 ,博士生 , 研究方向为区域环境 、 自然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利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