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夏津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芦花荡》(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2《芦花荡》(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2《芦花荡》(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1、说明当时芦花荡一带处于日寇占领、严密的封锁中。
2、这句话的意思是,面对凶暴的敌人,白洋淀的人民威武不屈,努力长高的苇子正好为淀里的抗日军民提供掩护,苇子俨然成了抗日利器。“狠狠”一词形象的表达了抗日军民对日寇的仇恨。
3、敌人企图用这种卑劣手段困死荡中的军民。
4、肖像描写。刻画了一个精明强干、敏锐、机智、特别有精神的、英勇果敢的老交通员的形象。
6、课文中有一段话精彩地描写了老头子因没有圆满的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请找出这段话并细细体味,然后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
7、“老头子”执行任务从不带枪, 为大 女 孩复仇仍不带枪,你认为他这是不是鲁莽?请结合文段内容说明你的理由。
8、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 ,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你还能想起其他文艺作 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体味这些景物描写的句子。
教师示例:讲解第一处景物描写的句子——文中第一自然段。
体味:“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气氛。“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写出了淀水的晶莹清澈和白洋淀自然环境的优美。可是,在这美丽的周围,敌人的炮楼林立,封锁 和监视着这片革命根据地。白天,这里一片死寂,连水鸟也“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只有到了深夜,才能 听到它们“飞动和唱歌的声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爱和憎。“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把白洋淀人民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的生存姿态烘托了出来。
芦花荡
时 间
2015年 9月3 日 第 2 周 第 2 课时
课 题
芦花荡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
2.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性 格特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芦花荡》教案(新人教版)(2)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芦花荡》教案(新人教版)(2)

2.芦花荡导入:同学们,在那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讲应该是养老的年龄,可是他却能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芦苇塘中部队的物质供应,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他能够手无寸铁,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

的确是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小说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去感悟这个传奇故事吧。

(讲话稿)【知识与考查目标】学习的重点:1.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他过于自信自尊;他有着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

(教学重点)2.富于特色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这篇小说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都很有特色。

人物形象鲜明,很有点传奇色彩,如文章开头部分先写环境的险恶,再写老头子的业绩,文章结尾部分先把老头子的决心写成难以置信的“大话”,再写他出奇制胜的英雄行为。

倔强的个性,奇趣的情节,富有传奇的情趣。

(教学难点)整体感知:一、课文相关材料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孙犁,河北安平县人。

其作品大部分是小说和散文,不少篇章都具有抒情诗的艺术魅力,最能代表这种风格的是作者的名篇《芦花荡》。

《芦花荡》写于1945年。

发表后,在文学艺术界影响很大;有许多作家都努力探索其写作技巧,并在艺术实践中体现其风格,不久便形成了一个文学流派。

这个流派被评论界称为“荷花淀派”。

其代表作家有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等。

“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

我国杰出的语言大师、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的领导人之一茅盾在评介孙犁时说过:孙犁有他自己的一贯的风格,“他的散文富有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绝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重点探究与思维方法】一、内容剖析:1.人物: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头/一对可爱而勇敢的姐妹/一群愚蠢的鬼子兵感悟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强烈的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过于自信自尊。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芦花荡》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芦花荡》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芦花荡
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哪些?
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人物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赏读并体会其作用。

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
溜转了一圆圈,又回去了。

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

鬼子们像是玩
格特点?
桦甸六中教案
以学
赏读小说中的景物描写,领悟这种描写的好处
1.课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要求学生从
2.课文中
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
3.仔细揣摩文中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地完成任务而懊
丧、内疚、自责的心理,感受人物的真实、可爱。

.教师
引导学生分析写景的作用。

检测成绩优异。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芦花荡(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芦花荡(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芦花荡(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第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步骤(第2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提问:文中的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封锁线,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

他不带一枝枪,甚至也不穿一件像样的衣服,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

他无疑是位英雄,而他的英雄性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2.组织学生讨论。

3.抽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归纳总结。

(板书1) 4.提问:课文中有哪些描写能表现出老头子的这些英雄性格呢?请分别找出一两处。

5.抽学生回答,并作评价。

1.思考教师所提问题。

2.讨论交流。

3.汇报讨论结果,在教师点拨下探寻出准确答案。

4.阅读课文,找出相应内容。

5.发言,在教师指导下校正自己的答案。

二、人物性格难点研究(约________分钟)板书设计1.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高涨的爱国抗日热情爱憎分明的强列感情过于自信和自尊的品质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2.疑难字词:退却编算挂花飒飒丢人现眼张皇失措练习设计1.分析下列景物描写的语句,掌握其写法及在文中所起作用。

(1)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2)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3)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4)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5)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

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6)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

(7)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8)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展。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芦花荡》(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芦花荡》(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课芦花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2.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教学重难点学习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肖像、动作、心理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的设计,起到课程上的承上启下,是学生尽快进入课堂。

】上节课我们从小说的三要素着手,理清了文章思路,复述了故事情节,着重分析了小说的主要人物——老英雄,(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对老英雄这个人物形象的把握)这节课我们先分析文中的景物描写,再归纳文章的主旨,最后感悟下文章的诗意美。

课堂实录一、解读小说的人物——老头子【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全方位了解老头子的形象。

】1.引导学生赏析小说中人物的立体美。

从课文中画出描写老头子的语段,并说明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明确:(1)外貌描写:“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

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枝竹篙。

”(2)肖像描写:“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3)语言描写:“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我没脸见人。

”“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

愿意看,明天来看吧!”……(4)心理描写:“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5)动作描写:集中表现在那一场英雄行为中,他捉弄鬼子,诱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地敲打鬼子的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

小结:这些片断从多方面展示了“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他有爱国抗日的热情,有老当益壮的气概;他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他爱乡土、同胞,他恨敌人;他过于自信自尊,他有勇气,有胆略,只身制服敌人。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芦花荡》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芦花荡》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2《芦花荡》教案(两课时)孙犁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抓住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描写的写法并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2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领会文章讴歌抗日军民的战斗精神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特征进行描写体会富有特色的景物描写[课前准备]1、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抗日战争的资料。

2、上网查找有关作家孙犁的人物介绍和代表作品。

作者介绍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河北安平县人。

1913年4月6日出生。

1936年暑假后,孙犁到河北安新县的小学教书,对白洋淀一带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

抗战爆发后,他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进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和学习,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形成“荷花淀派”。

《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

《芦花荡》是一短篇小说。

三、小组合作整体感知复述课文发生——发展——高潮——②在交代了老头子的身份和业绩后,课文写出了本故事的发生:老头子载两个女孩回芦花荡。

③在经过敌人封锁线的时候,大女孩负伤,老头子的自尊受到挫伤④为给女孩报仇,老头子智斗鬼子。

课文记叙了哪些事情?① 一次惊心动魄的护送(夜送两个小女孩进芦花荡);②一场酣畅淋漓的复仇(老头子痛砸十几个鬼子脑袋)。

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一份深沉的爱国热情。

第二课时三、品读研讨分小组,学生找出课文中老头子的语言,体会人物性格。

1、小说的主角是谁?老头子。

2、请用“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说话,探究人物性格。

答案参考① 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外貌:“撑船的是一个……除非在白洋淀上。

”语言:“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心情:“悠闲”“编算”② 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对女孩:喜爱;对鬼子:满怀仇恨。

③ 表现在他智勇双全的行为上。

勇:不带一枝枪;智:设下计谋。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芦花荡》精品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芦花荡》精品教案新人教版

2.芦花荡目标定向:知识与能力1.准确认读文中的词语,明了词语含义。

2.体会本文雅致隽永的环境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感知文中景随情移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1.学生预习,自主研讨,教师点拨,辅导完成课堂练习。

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比较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其认识到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是不可征服的。

2.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主人公自尊、自信、勇敢的美好品质。

重点难点重点:1.景物描写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2.带领学生体会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形成的别具特色的景物描写。

3.整体感知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难点:1.景随情移,情景相生的描写手法。

2.人物性格的探讨研究。

教学突破:这篇小说中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渲染了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体味这个老头子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学会概括性复述课文情节;注意揣摩景物描写。

一、提供资料,入境生趣1.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安平县人。

1913年4月6日出生。

1937年冬投身革命,主要从事革命文化工作。

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反映白洋淀人民英勇艰苦的对敌斗争生活的,赞颂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主要作品有:《荷花淀》、《芦花淀》、《嘱咐》等,后来都收在《白洋淀往事》,这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

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历史风俗画面,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形象,在读者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这些作品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称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被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2.写作背景:白洋淀位于冀中平原,共有一百四十余个淀组成,占地面积达四十多万亩,淀中水道纵横,共的三千余道。

孙犁长期在白洋淀生活,收集了一批抗日故事,这位老英雄的故事即是其中之一。

孙犁以白洋淀为背景,创作了一系列的优美故事,如《荷花淀》等。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芦花荡》》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芦花荡》》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芦花荡》【教材分析】《芦花荡》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鲁教版)七年级下册,是第一单元的第3篇课文。

体裁是小说,为著名的“白洋淀”派作家孙犁的代表作品之一。

叙述的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英雄故事”,一个智勇双全的“老头子”在护送两个女孩子进白洋淀的过程中,由于大意,导致其中一个女孩子受伤,于是设计痛打鬼子,讨还了血债。

通过此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孙犁小说那散文化的结构和诗化的语言,并能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传奇色彩;学会复述课文情节;细心揣摩景物描写的妙处,提高自己的描写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学习探究,分组合作研讨,教师引导点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教学重、难点】1、通过体味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揣摩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教学方法】1.默读法,跳读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让学生运用多种读书法读出文章大意,在讨论中,把握文意,理解人物形象。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较好的把握课堂所给予的空间,充分的展示自己的能力。

2.拓展法。

在文章意味深长之处,引导学生努力的去联想想像,感受人物丰富的心理活动,从而把握人物的性格,解析人物身上所具备的优秀品质。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语,搜集整理有关孙犁的经历及其创作情况。

2.教师准备:小黑板,白洋淀图片或多媒体【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一)导语同学们,请翻开课本前面的彩色插图《白洋淀》,白洋淀共由一百四十余个淀组成,占地面积四十多万亩,水道纵横,芦苇万顷,风光旖旎。

面对浩淼的淀水和一望无际的苇田,我们可曾想到这里曾是抗战的大舞台,上演了无数个英雄的故事,让我们在芦花丛中,寻找英雄的足迹。

板书课题。

(二)作者介绍学生交流搜集的材料,集中组织好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芦花荡》(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芦花荡》(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芦花荡学科语文教学内容芦花荡年级执教者自主学习目标一、理解环境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二、体会孙犁小说诗情画意的语言美。

三、能有层次地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生动地刻画人物。

合作学习目标一、体会孙犁小说诗情画意的语言美。

二、能有层次地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生动地刻画人物。

合作重点二、体会孙犁小说诗情画意的语言美。

合作难点能有层次地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生动地刻画人物合作关键能有层次地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生动地刻画人物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创情引题一、复习导入上一节课,我们着重学习了小说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认识了老英雄“老头子”。

这节课,我们再来看看小说中环境描写与刻画人物有什么关系。

二、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悠闲(yōu)寒噤(jìn)疟子(yào)仄歪(zè)阴惨(c?n)2.选词填空。

①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A(A、钻B、窜),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学生自检②人们的眼再B(A、锐利B、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

展标导学1. 这篇小说在刻画老英雄形象时除运用外貌、语言描写外,还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勾画出相应的语句。

2. 2.找出文中描写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心理的文字,体味这段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3. 3.第二天二菱目睹老英雄痛击鬼子的情景,请想像并写出此时二菱的心理活动。

教学内容1 自主合作1 这篇小说在刻画老英雄形象时除运用外貌、语言描写外,还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勾画出相应的语句。

2.找出文中描写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心理的文字,体味这段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3.第二天二菱目睹老英雄痛击鬼子的情景,请想像并写出此时二菱的心理活动。

快速浏览互动交流3.第二天二菱目睹老英雄痛击鬼子的情景,请想像并写出此时二菱的心理活动。

引导学生体味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领悟这种描写的高妙之处。

从课文中摘抄你喜欢的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展开想象,感受美景。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芦花荡》教案 新人教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芦花荡》教案 新人教

第2课芦花荡教学目标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展开想像,体验人物心理。

3、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提高描写的能力。

4、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复述故事,把握课文内容。

探究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

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生:预习课文生字词,查阅作者孙犁的有关资料,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上白洋淀的地理环境。

教学内容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

他不带一枝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

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子负了伤。

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但他发誓要为女孩子复仇,第二天,他单身智斗敌人,一个个地收拾了他们,为女孩子报了仇。

这篇小说很有点传奇色彩,人物形象鲜明,环境描写也很有特色,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教学设计一、导入(可让学生讲抗日战争时的故事,或教师讲“平原游击队”“地道战”的故事)历史上,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你知道吗?黄帝曾在河北一带活动,三国时的张飞和宋太祖赵匡胤都是河北涿州人。

近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更有一些群众英雄,智斗敌人,从容不迫。

今天我们学习孙犁的小说《芦花荡》,讲的就是一个老英雄智斗敌人的故事。

1、整体感知。

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投影字词(学生齐读)。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边听边思考。

复述故事情节,说说老头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参与。

预期目的:把握课文内容,抓住老头子的思想核心“过于自信和自尊”2、想像体验。

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揣摩体会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地完成任务而产生的心理。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芦花荡》(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芦花荡》(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芦花荡》(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
人教版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教材分析:
《芦花荡》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是“荷花淀派”创始人孙犁的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小说。

《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

文中“老头子”的形象因其个性鲜明而丰满,在充满神奇色彩的芦花荡的映衬下,尤为奇特。

这篇小说很有点传奇色彩,人物形象鲜明,环境描写也很有特色,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3、中招考点:
记叙文是河南中招的必考内容。

近5年写人叙事类散文共考过3次,抒情类散文考过1次,小说考过1次。

4、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已不是第一次接触小说,已有了初步的基础,但不够深入。

仍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对小说的三要素、小说人物的性格特征的把握,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

二、学习目标:
1、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2、品读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揣摩其作用。

3、探究小说的写法特色及作者意在表达的主题。

三、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一:学生能概括出“老头子”的性格特征,并结合文中具体的语句说出自己的理解。

针对目标二:学生能找出几处环境描写,并能揣摩出其在刻画人物、表达主旨上的作用。

针对目标三: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篇小说在写法上的特色,并能概括出作者创作这篇小说意在表现怎样的主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 2《芦花荡》(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

八年级语文上册 2《芦花荡》(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

第2课《芦花荡》(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教材分析:
《芦花荡》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是“荷花淀派”创始人孙犁的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小说。

《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

文中“老头子”的形象因其个性鲜明而丰满,在充满神奇色彩的芦花荡的映衬下,尤为奇特。

这篇小说很有点传奇色彩,人物形象鲜明,环境描写也很有特色,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3、中招考点:
记叙文是某某中招的必考内容。

近5年写人叙事类散文共考过3次,抒情类散文考过1次,小说考过1次。

4、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已不是第一次接触小说,已有了初步的基础,但不够深入。

仍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对小说的三要素、小说人物的性格特征的把握,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

二、学习目标:
1、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2、品读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揣摩其作用。

3、探究小说的写法特色及作者意在表达的主题。

三、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一:学生能概括出“老头子”的性格特征,并结合文中具体的语句说出自己的理解。

针对目标二:学生能找出几处环境描写,并能揣摩出其在刻画人物、表达主旨上的作用。

针对目标三: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篇小说在写法上的特色,并能概括出作者创作这篇小说意在表现怎样的主题。

四、教学过程:。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第2课《芦花荡》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第2课《芦花荡》教案新人教版

第2课芦花荡一、【教学目标】1.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掌握解读叙事性作品的方法、思路。

2.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3.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二、【重点难点】1。

通过体味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揣摩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一定听到过许多英雄的故事吧,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位抗日英雄“老头子”的故事。

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弄十几个鬼子于股掌之间,置他们于死地,可谓智勇双全,让我们走进《芦花荡》去见识见识这位神奇的老人.(板书文题) <二>整体把握,初探文章,1。

学生自读课文,掌握重点生字词,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示:一个干瘦的、眼睛特别明亮的老者撑着一只小船,无数次地穿过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他不带一支枪,甚至也不穿一件像样的衣服(除了那条蓝色的破旧短裤),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驰骋,从未发生一次意外。

靠了他,稻米和肥鱼的香味,才和歌声一起从苇塘里飘出来;靠了他,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才得以维系。

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下接着复述故事情节的后半部分,即最精彩的部分.以“但有一次,却发生了意外……"开头,续说下文。

2.美丽的芦花荡里生活着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将自己对人物和故事的感受说出来.(1)本文写了三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老头子“老头子"的身份是-—交通员次要人物是——大菱和二菱她们的身份是—-奔赴抗日前线的青年归纳人物: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头一对可爱而勇敢的姐妹一群愚蠢的鬼子兵(2)本文具体写了两件事:①头一天夜里,老头子送大菱和二菱进苇塘失利;②第二天中午,老头子凭着水上的功夫杀敌复仇。

归纳事件:一次惊心动魄的护送一场酣畅淋漓的复仇归纳情感:一份深沉的爱国情一份屈辱的亡国痛3.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几句话进行概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芦花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提高描写的能力。

3.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及文章对抗日军民的讴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故事情节,感知老英雄的性格,感悟其性格中的真善美。

2.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格中“过于”二字内涵。

探究景物描写的作用。

学法指导:
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故事情节,在复述中再现文章内容,感受其传奇色彩。

在熟悉内容的前提下,对文章进行美点追寻,赏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景物描写,感受作品的美。

教具准备:多媒体
一、问题导入。

1.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你还能想到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3.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位无名的老头子来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人物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法?请说说你的看法。

二、训练达标。

1.给加点字注音。

疟.()子寒噤.()仄.歪()
泅.()着飒.飒()张皇失措.()
2.《芦花荡》的作者是现代作家。

《芦花荡》的姊妹篇是。

3.第一段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4.怎样理解“在淀里,像一片苇叶,直奔着东南去了。

”?
5.“苇子还是那么狠狠的往天上钻”应该怎样理解?
6.文章第3、4段关于老头子的肖像描写有什么作用?
7.孙犁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摘抄一遍,细心揣摩,对这种描写的高明之处有所领悟,可以提高自
己的描写能力。

例如:①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
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
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②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
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③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④黄色的光仍然向四下里探照,一下照在水面上,一下又照到远处的森林里去了。

⑤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

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⑥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
去了。

⑦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⑧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三、拓展延伸:
课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如“月明风清的夜晚……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弯
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等,找出并抄下来,仔细体味,再仿写几句,写写你家乡的景
物。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