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中常用中药材折干率
中药材折干比例
中药材折干比率八角 3.5-3.8:1百部 5:1百合 3-4:1白花蛇舌草 8:1白芨 4.5:1白芍 3.5:1 白术 3.5:1白芷 3.5-4:1柏子仁 4:1板蓝根 3:1柴胡 2.5:1草乌(川) 4:1苍耳子 2:1苍术 3-3.5:1(半撞皮) 4:1(全撞皮)川黄柏 3.5:1川芎 3.2-3.5:1大黄 4.5:1大芸 6:1丹皮 3.1-3.2:1(早期) 2.7-2.8:1(晚期)丹参 4:1当归 3:1 党参 4:1地龙 8:1杜仲 3.5:1防风 3:1(野生) 3.5:1(家种)柴葛 4.5:1 粉葛 5:1佛手 7:1茯苓 2-3:1覆盆子 4:1附片 3:1甘草 3:岗梅 2:1栝楼 3.5-4:1狗脊 4:1枸杞 5:1骨碎补 7.5:1旱半夏 5:1何首乌3:1 红花4-5:1 黄柏厚皮 2.5:1 薄皮 3:1黄精 4.5:1黄姜 4:1黄连3:1黄芪 2.3:1黄芩 2.5-3.3:1槐米 2.5-3:1厚朴 3:1虎杖 3:1金银花 4-5:1桔梗4:1 6:1(内蒙) 苦参 3.8:1龙胆草4:1落地生根 4.6:1麻黄 3:1麦冬 4:1毛知母 4:1牛大力 2:1牛膝 4:1 2.8-3:1(怀牛膝)女贞子 2.3-3.5:1蒲公英 5:1千斤拔 1.25:1前仁 2:1羌活 4:1壳砂 5.5—6:1芹菜 1:0.08青蒿 5.5:1青翘 4.5:1生地5:1三七 3.5-4:1山药 4.5:1山茱萸 6-7:1射干 3.2:1(二年生) 2.8:1(三年生)石斛(铁皮) 5.5-9:1水参 4:1太子参 3-3.5:1天麻 4-5:1天龙 5:1天麻 5:1(家种)头花蓼 4:1乌蛇 1:0.27-0.28乌药 2.5:1五味子 10-14:1(抢青) 7-9:1(成熟品)五指牛奶 8:1薤白 5:1辛夷花 2.2:1玄参 5:1益智 3.3:1益母草 4:1(初期) 3-3.5:1(中期) 2.5-3:1(晚期)鱼腥草 4:1(野生)玉竹 3.5-4.5:1远志 3:1云木香 3.5:1元胡 3-6:1枳壳 4:1枳实 3.5:1栀子 3.5-4:1猪苓 2:1白术3.5:1 苍术4:1(全撞皮)3.5:1(半撞皮) 川芎3.5:1 防风3.5:1(家种)3:1(野生)黄连3:1 白芷3.5-4:1 丹参4:1 麦冬4:1 旱半夏5:1 川黄柏3.5:1 杜仲3.5:1 大黄4.5:1 白芍3.5:1 生地5:1 枳壳4:1 枳实3.5:1 白芨4.5:1 黄精4.5:1 厚朴3:1 茯苓3:1 板蓝根3:1 虎杖3:1 麻黄3:1 蒲公英5:1 苍耳子2:1 鱼腥草4:1(野生)百部5:1 栀子3.5-4:1 三七3.5-4:1 天麻5:1(家种)川、草乌4:1 云木香3.5:1 牛膝4:1 桔梗4:1 山药4.5:1 前仁2:1 粉葛5:1 柴葛4.5:1八角 3.5-3.8:1 白花蛇舌草8:1 白芨 4.5:1 白茅根白芍 3.5:1 白术 3.5:1 白芷 3.5-4:1 百部5:1 百合3-4:1 柏子仁4:1 板蓝根3:1 苍耳子2:1 苍术3-3.5:1(半撞皮) 苍术4:1(全撞皮) 草乌(川) 4:1 柴胡 2.5-3:1 川草乌 41 川黄柏 3.5:1 川芎 3.2-3.5:1 大黄 4.5:1 大芸6:1 丹参4:1 丹皮 2.7-2.8:1晚期丹皮 3.1-3.2:1早期当归3:1 党参4:1 地龙8:1 杜仲 3.5:1 防风 3.5:1(家种) 防风 3:1(野生) 粉葛5:1 佛手7:1 茯苓2-3:1 附片3:1 覆盆子4:1 甘草3:1 岗梅2:1 高良姜 3.5-4.5:1 狗脊4:1 枸杞5:1 骨碎补7.5:1旱半夏5:1 何首乌3:1 红花4-5:1 厚朴3:1 虎杖3:1 淮山6:1 槐米 2.5-3:1 黄柏薄皮3:1 黄柏厚皮 2.5:1 黄姜4:1 黄精 4.5:1 黄连 3:1 黄芪 2.3:1 黄芩 2.5-3.3:1 金银花 3.5-7:1不等桔梗4:1 桔梗6:1(内蒙) 壳砂 5.5—6:1 苦参 3.8:1 栝楼 3.5-4:1龙胆草4:1 落地生根 4.6:1 麻黄3:1 麦冬4:1 毛知母4:1 牛蒡根5:1 牛大力2:1 牛膝 2.8-3:1(怀牛膝) 牛膝4:1女贞子 2.3-3.5:1 蒲公英5:1 祁木香4:1 千斤拔 1.25:1 前仁2:1 羌活4:1 芹菜12.5:1 青蒿 5.5:1 青翘 4.5:1 三七 3.5-4:1 山药 4.5:1 山茱萸6-7:1 射干二年生3.23:1 射干三年生2.78:1 生地5:1 石斛铁皮5.5-9:1 水参4:1 水蛭吊干7.5-8:1水蛭矾水5.5-6:1 太子参3-3.5:1 天冬4-5:1 天花粉 2.5-3:1 天龙5:1 天麻4-5:1 天南星 3.3:1 头花蓼4:1 乌蛇 3.7:1乌药 2.5:1 五味子10-14:1(抢青) 五味子7-9:1(成熟品) 五指牛奶8:1 薤白5:1 辛夷花 2.2:1 玄参5:1 益母草初期4:1益母草后期2.5—3:1 益母草中期3—3.5:1 益智 3.3:1 鱼腥草4:1(野生)玉竹 3.5-4.5:1 元胡3-6:1 远志3:1 云木香 3.5:1 栀子 3.5-4:1 枳壳4:1 枳实 3.5:1 茱萸吴茱萸6.5:1 猪苓2:1中药材折干比率中药材折干比率参考数据参考如下人参 4-5∶1附片 3:1白及 4.5:1白芍 3-3.5:1河北白术 3.5:1川白芷 3.5-4:1大百部 5:1百合 3-4:1板蓝根 3:1北沙参 3.3:1苍术半撞皮 3-3.5:1苍术全撞皮 4:1草乌 4:1柴胡家 2.5-3:1川牛膝 2.8-4:1川乌 4:1川芎 3-3.5:1大黄 3-4.5:1丹参野生 4:1丹参草把 3:1当归 3:1党参 4:1防风家种 3-3.5:1防风野生 2.2-3:1防己野生 2.5:1防己家种 5:1甘草 2.5-3:1高良姜 3.5-4.5:1藁本 4:1葛根粉丁 5:1葛根柴丁 4.5:1狗脊 4:1山药 4.5-6:1旱半夏 3.3-5:1何首乌 3:1虎杖片 3:1怀牛膝 2.8-3:1怀山药小光条 6:1黄精 4.5:1黄连 3:1黄芪 2.3:1黄芩野统 2.5-3:1黄芩家种1-2年生 2.9-3.2:1黄芩家种3年生 2.5:1桔梗 3-4:1桔梗内蒙 6:1苦参 3.8:1细辛 4-5:1龙胆草 4:1麻黄 3:1川麦冬 4:1羌活西羌 4:1肉苁蓉 6:1三七 3.3-4:1射干 2年生 3.23:1射干 3年生 2.78:1升麻 8-10:1生地 4.5-5:1太子参宣州 3-3.5:1天冬家种 4-5:1天花粉 2.5-3:1天麻家种 4-5:1天麻野生 5:1天南星 3.3:1乌药砍片 2.5:1夏天无 3.5:1薤白 5:1玄参 5:1玉竹东北野生 3.5-4.5:1玉竹东北家种 5:1元胡 3.2-3.3:1远志 3:1祁木香 4:1云木香 3.5:1泽泻川 4:1浙贝母 3:1知母 3-4:1牛蒡根 5:1八角茴香 3.5-3.8:1柏子仁抢青 4:1苍耳子撞刺 2:1车前子 2:1广佛手 7:1覆盆子 3.2-4:1枸杞子 3-4:1栝楼3.5-4:1槐米 2.5-3:1壳砂进口 5.5-6:1牛蒡子 2:1女贞子 2.3-3.5:1青翘水煮 4.5:1青翘生晒 2.8-3.3:1桑椹 5:1栀子2.5-3.5:1山茱萸 6-7:1吴茱萸江西中花 6.5:1北五味子抢青 10-14:1五味子成熟 7-9:1益智仁 3.3:1枳壳 4:1枳实 3.5:1白花蛇舌草 8:1薄荷 4:1蒲公英根 5:1青蒿 5.5:1铁皮石斛 4.4-9:1益母草初期 4:1益母草中期 3-3.5:1益母草后期 2.5-3:1鱼腥草野生 4:1杭菊花盐城无硫 6.5:1红花新疆 4-5:1金银花3.5-7:1玫瑰花 4:1西红花 6:1辛夷花大花 2.2:1杜仲板皮 1.5-2∶1杜仲枝皮 3.5∶1厚朴 3∶1黄柏东北 2.5-3:1黄柏四川 3.5:1黄柏薄皮 3∶1黄柏厚皮 2.5∶1丹皮晚期2.7-2.8∶1丹皮早期 3.1-3.2∶1北虫草 10-12.5∶1茯苓 2-3∶1灵芝 2.2-2.5∶1猪苓2-2.5∶1地龙半开 8:1水蛭吊干 7.5-8:1水蛭矾水 5.5-6:1天龙 5:1土鳖虫雌 2.5:1土鳖虫雄 3.3:1乌梢蛇 3.7:1。
100中常用中药材折干率
1、解表药麻黄本品“其味麻,其色黄”(《本草纲目》),因色黄味麻而得名。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桂枝“桂枝,即桂树之枝”(《本草便读》),“唯以嫩枝破卷成圆者用之”(《本草经集注》),因药用桂树之嫩枝而得名。
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
紫苏紫,以其叶背色紫而名;“苏性舒畅,行气和血,故谓之苏”(《本草纲目》)。
主要根据颜色和功用而得名。
根据其药用部位不同,又有“紫苏叶”、“紫苏梗”和“紫苏子”之名。
解表散寒,理气宽中,解鱼蟹毒。
香薷“薷,本作柔”(《本草纲目》)。
因其气香,其叶柔而得名。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防风“防者,御也,其功疗风最要”(《本草纲目》),“能防御外风,故名。
”(《本草害利》)。
因功用而得名。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白芷芷,初生之根干。
本品药用其根,色白气香,故名。
解表散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细辛“细辛其根极细,其味极辛,故名”(《本草便读》),因其形、味而得名。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羌活“羌,古地名,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辞海》)。
本品“以羌中来者为良,故有羌活⋯⋯诸名” (《本草纲目》),因产地而得名。
发散风寒,胜湿止痛。
辛夷“夷者,荑也。
其苞初生如荑而味辛也”(《本草纲目》)。
本品因形、味而得名。
《本草衍义》云:“以其花未开时,其花苞有毛,光长如笔,故取象曰木笔”,又名“木笔花”。
又因“其花最早,南人呼为迎春”(《本草拾遗》),又名“迎春花”。
发散风寒,宣通鼻窍。
葱白“葱白,即葱之近根处白茎也”(《本草便读》)。
因颜色而得名。
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藁本藁本“根上苗下似禾藁,故名藁本。
本,根也”(《新修本草》)。
因形状和药用部位而得名。
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牛蒡本品药用其果实,在古本草中多以“恶实”为正名。
《本草纲目》云:“其实状恶而多刺钩,故名”。
恶实子即牛蒡子也。
又因其“外壳如栗球,小而多刺,鼠过之则缀惹不可脱,故谓之‘鼠粘子'”(《图经本草》)。
药材的折干率
药材的折干率八角 3.5-3.8:1百部 5:1百合 3-4:1白花蛇舌草 8:1白芨 4.5:1白芍 3.5:1白术 3.5:1白芷 3.5-4:1柏子仁 4:1板蓝根 3:1柴胡 2.5:1草乌(川) 4:1苍耳子 2:1苍术 3-3.5:1(半撞皮) 4:1(全撞皮)川黄柏 3.5:1川芎 3.2-3.5:1大黄 4.5:1大芸 6:1丹皮 3.1-3.2:1(早期) 2.7-2.8:1(晚期) 丹参 4:1当归 3:1党参 4:1地龙 8:1杜仲 3.5:1防风 3:1(野生) 3.5:1(家种)柴葛 4.5:1粉葛 5:1佛手 7:1茯苓 2-3:1覆盆子 4:1附片 3:1甘草 3:1岗梅 2:1栝楼 3.5-4:1狗脊 4:1枸杞 5:1骨碎补 7.5:1旱半夏 5:1何首乌 3:1红花 4-5:1黄柏厚皮 2.5:1 薄皮 3:1 黄精 4.5:1黄姜 4:1黄连 3:1黄芪 2.3:1黄芩 2.5-3.3:1槐米 2.5-3:1厚朴 3:1虎杖 3:1金银花 4-5:1桔梗 4:1 6:1(内蒙) 苦参 3.8:1龙胆草 4:1落地生根 4.6:1麻黄 3:1麦冬 4:1毛知母 4:1牛大力 2:1牛膝 4:1 2.8-3:1(怀牛膝)女贞子 2.3-3.5:1蒲公英 5:1千斤拔 1.25:1前仁 2:1羌活 4:1壳砂 5.5—6:1芹菜 1:0.08青蒿 5.5:1青翘 4.5:1生地 5:1三七 3.5-4:1山药 4.5:1山茱萸 6-7:1射干 3.2:1(二年生) 2.8:1(三年生)石斛(铁皮) 5.5-9:1水参 4:1太子参 3-3.5:1天麻 4-5:1天龙 5:1天麻 5:1(家种)头花蓼 4:1乌蛇 1:0.27-0.28乌药 2.5:1五味子 10-14:1(抢青) 7-9:1(成熟品) 五指牛奶 8:1薤白 5:1辛夷花 2.2:1玄参 5:1益智 3.3:1益母草 4:1(初期) 3-3.5:1(中期) 2.5-3:1(晚期) 鱼腥草 4:1(野生)玉竹 3.5-4.5:1远志 3:1云木香 3.5:1元胡 3-6:1枳壳 4:1枳实 3.5:1栀子 3.5-4:1猪苓 2:1人参 4-5∶1茯苓 2-3∶1灵芝 2.2-2.5∶1猪苓 2-2.5∶1地龙半开 8:1水蛭吊干 7.5-8:1水蛭矾水 5.5-6:1天龙 5:1土鳖虫雌 2.5:1土鳖虫雄 3.3:1乌梢蛇 3.7:1川牛膝 2.8-4:1川乌 4:1川芎 3-3.5:1大黄 3-4.5:1丹参野生 4:1丹参草把 3:1当归 3:1党参 4:1防风家种 3-3.5:1防风野生 2.2-3:1防己野生 2.5:1防己家种 5:1甘草 2.5-3:1高良姜 3.5-4.5:1藁本 4:1葛根粉丁 5:1附片 3:1白及 4.5:1白芍 3-3.5:1河北白术 3.5:1川白芷 3.5-4:1大百部 5:1百合 3-4:1板蓝根 3:1北沙参 3.3:1苍术半撞皮 3-3.5:1苍术全撞皮 4:1草乌 4:1葛根柴丁 4.5:1狗脊 4:1山药 4.5-6:1旱半夏 3.3-5:1何首乌 3:1虎杖片 3:1怀牛膝 2.8-3:1怀山药小光条 6:1黄精 4.5:1黄连 3:1黄芪 2.3:1黄芩野统 2.5-3:1黄芩家种1-2年生 2.9-3.2:1黄芩家种3年生 2.5:1桔梗 3-4:1桔梗内蒙 6:1苦参 3.8:1细辛 4-5:1龙胆草 4:1麻黄 3:1川麦冬 4:1羌活西羌 4:1肉苁蓉 6:1三七 3.3-4:1射干 2年生 3.23:1射干 3年生 2.78:1升麻 8-10:1生地 4.5-5:1太子参宣州 3-3.5:1天冬家种 4-5:1天花粉 2.5-3:1天麻家种 4-5:1天麻野生 5:1天南星 3.3:1乌药砍片 2.5:1夏天无 3.5:1薤白 5:1玄参 5:1玉竹东北野生 3.5-4.5:1玉竹东北家种 5:1元胡 3.2-3.3:1远志 3:1祁木香 4:1云木香 3.5:1泽泻川 4:1浙贝母 3:1知母 3-4:1牛蒡根 5:1八角茴香 3.5-3.8:1柏子仁抢青 4:1苍耳子撞刺 2:1车前子 2:1广佛手 7:1覆盆子 3.2-4:1枸杞子 3-4:1栝楼 3.5-4:1槐米 2.5-3:1壳砂进口 5.5-6:1牛蒡子 2:1女贞子 2.3-3.5:1青翘水煮 4.5:1青翘生晒 2.8-3.3:1桑椹 5:1栀子 2.5-3.5:1山茱萸 6-7:1吴茱萸江西中花 6.5:1北五味子抢青 10-14:1五味子成熟 7-9:1益智仁 3.3:1枳壳 4:1枳实 3.5:1白花蛇舌草 8:1薄荷 4:1蒲公英根 5:1青蒿 5.5:1铁皮石斛 4.4-9:1益母草初期 4:1益母草中期 3-3.5:1益母草后期 2.5-3:1鱼腥草野生 4:1 中药材折干率杭菊花盐城无硫 6.5:1红花新疆 4-5:1金银花 3.5-7:1玫瑰花 4:1西红花 6:1辛夷花大花 2.2:1杜仲板皮 1.5-2∶1杜仲枝皮3.5∶1厚朴3∶1黄柏东北 2.5-3:1黄柏四川 3.5:1黄柏薄皮3∶1黄柏厚皮2.5∶1丹皮晚期 2.7-2.8∶1丹皮早期 3.1-3.2∶1北虫草 10-12.5∶1茯苓 2-3∶1灵芝 2.2-2.5∶1猪苓 2-2.5∶1地龙半开 8:1水蛭吊干 7.5-8:1水蛭矾水 5.5-6:1天龙 5:1土鳖虫雌 2.5:1土鳖虫雄 3.3:1乌梢蛇 3.7:1。
各种药材折干率
各种药材折干率一览八角 3.5-3.8:1 白花蛇舌草8:1 白芨 4.5:1 白茅根白芍 3.5:1 白术 3.5:1 白芷 3.5-4:1 百部5:1 百合3-4:1 柏子仁4:1 板蓝根3:1 苍耳子2:1 苍术3-3.5:1(半撞皮) 苍术4:1(全撞皮) 草乌(川) 4:1 柴胡 2.5-3:1 川草乌4:1 川黄柏 3.5:1 川芎 3.2-3.5:1 大黄 4.5:1 大芸6:1 丹参4:1 丹皮 2.7-2.8:1晚期丹皮 3.1-3.2:1早期当归3:1 党参4:1 地龙8:1 杜仲 3.5:1 防风 3.5:1(家种) 防风3:1(野生) 粉葛5:1 佛手7:1 茯苓2-3:1 附片3:1覆盆子4:1 甘草3:1 岗梅2:1 高良姜 3.5-4.5:1 狗脊4:1枸杞5:1 骨碎补7.5:1 旱半夏5:1 何首乌3:1 红花4-5:1 厚朴3:1 虎杖3:1 淮山6:1 槐米 2.5-3:1 黄柏薄皮3:1 黄柏厚皮 2.5:1 黄姜4:1 黄精 4.5:1 黄连3:1 黄芪 2.3:1 黄芩 2.5-3.3:1 金银花 3.5-7:1不等桔梗4:1 桔梗6:1(内蒙) 壳砂 5.5—6:1 苦参 3.8:1 栝楼 3.5-4:1 龙胆草4:1 落地生根4.6:1 麻黄3:1 麦冬4:1 毛知母4:1 牛蒡根5:1 牛大力2:1 牛膝 2.8-3:1(怀牛膝) 牛膝4:1 女贞子 2.3-3.5:1 蒲公英5:1 祁木香4:1 千斤拔 1.25:1 前仁2:1 羌活4:1 芹菜12.5:1 青蒿 5.5:1 青翘 4.5:1 三七 3.5-4:1 山药 4.5:1 山茱萸6-7:1 射干二年生 3.23:1 射干三年生 2.78:1 生地5:1 石斛铁皮5.5-9:1 水参4:1 水蛭吊干7.5-8:1 水蛭矾水5.5-6:1 子参3-3.5:1 天冬4-5:1 天花粉 2.5-3:1 天龙5:1 天麻4-5:1 天南星 3.3:1 头花蓼4:1 乌蛇 3.7:1 乌药 2.5:1 五味子10-14:1(抢青) 五味子7-9:1(成熟品) 五指牛奶8:1 薤白5:1 辛夷花 2.2:1 玄参5:1 益母草初期4:1 益母草后期 2.5—3:1 益母草中期3—3.5:1 益智 3.3:1 鱼腥草4:1(野生)玉竹 3.5-4.5:1 元胡3-6:1 远志3:1 云木香 3.5:1 栀子 3.5-4:1 枳壳4:1 枳实 3.5:1 茱萸吴茱萸6.5:1 猪苓2:1黄连3:1 白芷3.5-4:1 丹参4:1 麦冬4:1 旱半夏5:1 川黄柏3.5:1 杜仲3.5:1 大黄4.5:1 白芍3.5:1 生地5:1 枳壳4:1 枳实3.5:1 白芨4.5:1 黄精4.5:1 厚朴3:1 茯苓3:1 板蓝根3:1 虎杖3:1 麻黄3:1 蒲公英5:1 苍耳子2:1 鱼腥草4:1(野生)百部5:1 栀子3.5-4:1 三七3.5-4:1 天麻5:1(家种)川、草乌4:1 云木香3.5:1 牛膝4:1 桔梗4:1 山药4.5:1 前仁2:1 粉葛5:1 柴葛4.5:1。
中药材加工损耗参考标准
三棱莲子石菖蒲荆芥穗莱菔子茵陈蝉蜕杜仲干姜厚朴桔梗山药桑白皮知母
≤7
款冬花木贼葫芦巴苍术赤芍川芎穿山甲大黄丹参党参生地黄防风覆盆子甘草槐角黄芩黄芪木香菊花
≤8
自然铜远志玉竹升麻金钱草陈皮蛇床子零陵香莲须茺蔚子夜明砂忍冬藤石斛叶紫草棕板藿香枳壳枸杞子何首乌胡黄连小茴香当归草决明花生叶槐米贯众金银花
≤9
银柴胡密蒙花白花蛇舌草
≤10
艾叶鳖甲白薇五灵脂白前通草鹿茸山楂锁阳海螵蛸薄荷骨碎补大青叶地榆半边莲威灵仙乌梢蛇淫羊藿菟丝子全蝎僵蚕大枣(带核)
≤11
续断
≤12
紫苏叶
≤13
蒺藜石决明牡蛎
≤15
藁本柴胡地龙甘松
≤16
香排草地丁
≤20
云南胆草
≤25
紫苑
≤35
豹骨(去筋肉)
关于霉变、虫蛀问题,76种规格标准等国家有关规定,中药材商品应无虫、无霉变。
中药材加工损耗参考标准(讨论稿)
根据历年工业生产加工挑拣损耗积累的数据(96)津药技质字第41号和(96)津药技质第19号,结合市场流通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中药材合格入库标准。特殊情况以合同约定为准。中国药典如有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规定的品种,以药典为准。
≤1
千年健、枳实、大豆黄卷、钩藤
≤2
三七、草豆蔻、谷芽、青葙子、肉豆蔻、巴戟天皂角莪术桑枝八角茴香益母草黑豆乳香天南星
≤3
儿茶女贞子甜瓜子苏木牛膝川楝子荷叶益智仁鸡血藤穿心莲海桐皮降香汉防己清半夏香薷青蒿白茅根贝母丁香白豆蔻附子青风藤山奈土茯苓旋覆花泽泻紫苏子
≤4
白鲜皮蚕沙猪牙皂生草乌姜黄荜拨楮实子鸡冠花砂仁车前草制白附子猪苓白芍沉香川乌丹皮狗脊桂枝黄柏没药米壳木鳖子秦艽肉苁蓉桑寄生沙苑子乌梅乌药蔓荆子香附
中药材折干比
中药材折干比八角 3.5-3.8:1百部5:1百合3-4:1白花蛇舌草8:1白芨 4.5:1白芍 3.5:1白术 3.5:1白芷 3.5-4:1柏子仁4:1板蓝根3:1柴胡 2.5:1草乌(川) 4:1苍耳子2:1苍术3-3.5:1(半撞皮) 4:1(全撞皮)川黄柏 3.5:1川芎 3.2-3.5:1大黄 4.5:1大芸6:1丹皮 3.1-3.2:1(早期) 2.7-2.8:1(晚期)丹参4:1当归3:1党参4:1地龙8:1杜仲 3.5:1防风3:1(野生) 3.5:1(家种)柴葛 4.5:1粉葛5:1佛手7:1茯苓2-3:1覆盆子4:1附片3:1甘草3:1岗梅2:1栝楼 3.5-4:1狗脊4:1枸杞5:1骨碎补7.5:1旱半夏5:1何首乌3:1红花4-5:1黄柏厚皮 2.5:1薄皮3:1黄精 4.5:1黄姜4:1黄连3:1黄芪 2.3:1黄芩 2.5-3.3:1槐米 2.5-3:1厚朴3:1虎杖3:1金银花4-5:1桔梗4:1 6:1(内蒙)苦参 3.8:1龙胆草4:1落地生根 4.6:1麻黄3:1麦冬4:1毛知母4:1牛大力2:1牛膝4:1 2.8-3:1(怀牛膝)女贞子 2.3-3.5:1蒲公英5:1千斤拔 1.25:1前仁2:1羌活4:1壳砂 5.5—6:1芹菜1:0.08青蒿 5.5:1青翘 4.5:1生地5:1三七 3.5-4:1山药 4.5:1山茱萸6-7:1射干 3.2:1(二年生) 2.8:1(三年生)石斛(铁皮) 5.5-9:1水参4:1太子参3-3.5:1天麻4-5:1天龙5:1天麻5:1(家种)头花蓼4:1乌蛇1:0.27-0.28乌药 2.5:1五味子10-14:1(抢青) 7-9:1(成熟品)五指牛奶8:1薤白5:1辛夷花 2.2:1玄参5:1益智 3.3:1益母草4:1(初期) 3-3.5:1(中期) 2.5-3:1(晚期) 鱼腥草4:1(野生)玉竹 3.5-4.5:1远志3:1云木香 3.5:1元胡3-6:1枳壳4:1枳实 3.5:1栀子 3.5-4:1猪苓2:1。
中国药典薏苡仁回收率范围
中国药典薏苡仁回收率范围中国药典中关于薏苡仁回收率范围的规定在2015年版中可以找到。
根据中国药典的规定,薏苡仁的回收率范围应在92.0~105.0之间。
那么,接下来我们将逐步探讨薏苡仁回收率范围的影响因素、测定方法以及回收率范围的合理性等内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薏苡仁回收率的含义。
回收率是说明药材加工过程中有效成分的损失情况的一个参数。
合理的回收率范围可以反映薏苡仁的质量稳定性,同时也是制药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参考依据。
薏苡仁回收率的范围在92.0~105.0之间,这个范围是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统计得出的。
在制药过程中,当回收率低于92.0时,说明部分有效成分丢失,导致药材质量下降。
而当回收率超过105.0时,可能存在药材中杂质残留,导致回收率超过理论值。
因此,回收率超出规定范围都意味着潜在的药材质量问题。
那么,为什么薏苡仁回收率范围被规定为92.0~105.0呢?这个范围的确定是通过大量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的。
在药学领域,回收率的限定范围被视为合理的范围是基于统计的一种经验性选择。
在药材的制备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各种因素导致回收率的变化,如原料的品质、加工工艺、仪器设备的差异等。
因此,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符合合理范围。
测定薏苡仁的回收率通常采用重金属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该方法包括药材样品的前处理、溶解提取、加标回收等步骤。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准确、灵敏度高,但操作复杂,需要一定的仪器设备。
通过该方法测定薏苡仁的回收率,可以得到出样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从而计算回收率。
除了测定方法外,薏苡仁回收率的范围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例如,生长环境、收获季节、药材保存条件等都会对回收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制药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保证薏苡仁的质量稳定性。
综上所述,中国药典中规定的薏苡仁回收率范围为92.0~105.0之间。
通过合理的测定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我们可以确保薏苡仁的质量稳定性。
同时,在药材制备和使用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各种因素对回收率的影响,以确保薏苡仁的质量和疗效。
药材的折干率
药材的折干率八角 3.5-3.8:1百部 5:1百合 3-4:1白花蛇舌草 8:1白芨 4.5:1白芍 3.5:1白术 3.5:1白芷 3.5-4:1柏子仁 4:1板蓝根 3:1柴胡 2.5:1草乌(川 4:1苍耳子 2:1苍术 3-3.5:1(半撞皮 4:1(全撞皮川黄柏 3.5:1川芎 3.2-3.5:1大黄 4.5:1大芸 6:1丹皮 3.1-3.2:1(早期 2.7-2.8:1(晚期丹参 4:1当归 3:1党参 4:1地龙 8:1杜仲 3.5:1防风 3:1(野生 3.5:1(家种柴葛 4.5:1粉葛 5:1佛手 7:1茯苓 2-3:1覆盆子 4:1附片 3:1甘草 3:1岗梅 2:1栝楼 3.5-4:1狗脊 4:1枸杞 5:1骨碎补 7.5:1旱半夏 5:1何首乌 3:1红花 4-5:1黄柏厚皮 2.5:1 薄皮 3:1黄精 4.5:1黄姜 4:1黄连 3:1黄芪 2.3:1黄芩 2.5-3.3:1槐米 2.5-3:1厚朴 3:1虎杖 3:1金银花 4-5:1桔梗 4:1 6:1(内蒙苦参 3.8:1龙胆草 4:1落地生根 4.6:1麻黄 3:1麦冬 4:1毛知母 4:1牛大力 2:1牛膝 4:1 2.8-3:1(怀牛膝女贞子 2.3-3.5:1蒲公英 5:1千斤拔 1.25:1前仁 2:1羌活 4:1壳砂 5.5—6:1芹菜 1:0.08青蒿 5.5:1青翘 4.5:1生地 5:1三七 3.5-4:1山药 4.5:1山茱萸 6-7:1射干 3.2:1(二年生 2.8:1(三年生石斛(铁皮 5.5-9:1水参 4:1太子参 3-3.5:1天麻 4-5:1天龙 5:1天麻 5:1(家种头花蓼 4:1乌蛇 1:0.27-0.28乌药 2.5:1五味子 10-14:1(抢青 7-9:1(成熟品五指牛奶 8:1薤白 5:1辛夷花 2.2:1玄参 5:1益智 3.3:1益母草 4:1(初期 3-3.5:1(中期 2.5-3:1(晚期鱼腥草 4:1(野生玉竹 3.5-4.5:1远志 3:1云木香 3.5:1元胡 3-6:1枳壳 4:1枳实 3.5:1栀子 3.5-4:1猪苓 2:1。
甘肃中部柴胡适宜采收期研究
甘肃中部柴胡适宜采收期研究作者:王瑞娟王辉晋小军来源:《甘肃农业科技》2018年第01期摘要:以柴胡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在甘肃中部的最佳采收期。
结果表明,柴胡根长、根粗、根干重从 5 — 9月一直以不同的增速在上升,根干重在9月下旬达到最大。
生物量累积高峰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8 — 9月累积速度最快。
10月进入干枯期,植株鲜生物量明显降低,干生物量略有降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累积达到最大。
10月果实成熟之后进入干枯期,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皂苷含量(柴胡皂苷a+d)、单位面积皂苷产量都呈下降趋势。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采收的柴胡产量和皂苷含量相对较高,干根产量2 008.33 kg/hm2。
因此,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柴胡最佳采收期。
关键词:柴胡;产量;品质;经济效益;采收期中图分类号:S567.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463(2018)01-0054-05doi:10.3969/j.issn.1001-1463.2018.01.017Effect of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Nutrient Elements on Photosyntetic Physiological Features and Quality of Longshu 5LUO Aihua, LU liyin, XIE kuizhong, LIU Yongqiang, SUN Xiaohua(Institute of Potato, Gan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Lanzhou Gansu 730070,China)Abstract:With potato cultivar Longshu 5 as material,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nutrient elements on photosynthetic physiological features and quality of Longshu 5 are studi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s periodical difference of leaf photosynthetic parameters and SPAD(relative chlorophyll content) of Longshu 5 potato among five nutrient elements treatments, such as single Nitrogen(N), single phosphorus(P), NP(the contrast), NPK(K as potassium),full nutrients treatment (NPK with other middle and trace nutrient elements).During whole growing stages, Longshu 5 had relative high photosynthetic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and SPAD value under full nutrients treatment. The combination patterns of nutrient elements directly affected the tuber yield of Longshu 5. The average tuber yield of Longshu 5 under N and P treatment is 19 104 kg/hm2 which obvious lower than the contrast, while Longshu 5 have higher tuber yield than the contrast under NPK and full nutrient treatments whose tuber yield was 22 872 kg/hm2 higher than the contrast with 11.18%. Along with supplying more and more nutrient elements, tuber quality of Longshu No.5 improved more in line with dietary nutritional requirements.Key words:Nutrient elements;Potato;Longshu 5;Yield;Quality.柴胡(Bupleurum L.)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根入药[1 ],为我国大宗、常用的重要中药材,素有药中良药之称[2 ]。
中药饮片生产收率表
吴萸炒 姜汁炒 酒炒 切拣 切片 酒炒 去杂质、洗 去杂质、打碎 切片 溧切 麸炒 土炒 炒焦 切薄片 切薄片(1mm) 酒炒 切薄片 切段 蜜炙 切段 切厚片 切片 切片 切片 醋炒 切片 酒炒 切段 且厚片 切片 麸炒 土炒 切片 盐水炒 刷灰 切薄片
120 120 120 112 120.5 125.3 112 103.2 116.6 165.7 167.3 167.3 213 133.3 117.6 123.6 117.3 152.6 152.6 132.1 129.1 130 120 120.8 125.8 121.9 126.9 116 116 119 124 124 115.6 120.6 105 127
切厚片 切片 酒制、蒸熟 切薄片 清炒 厚片 切片 清炒 切薄片 醋炒 法制半夏 姜制半夏 切薄片 切薄片 切片 酒炒 醋炒 鳖血炒 切薄片 四制 切片 甘草水煮 蜜炙 切片 切片 蜜炙 切厚片 切薄片 切中片 切厚片 切厚片 切薄片 切厚片 去心、切段 盐水蒸 切厚片
117 118.5 122 123 128 118 123 128 121.5 126.54.3 123 132.1 132.1 113.3 134 134 124 120 126 115.7 117.4 118 117.3 125 125.8 143
143 地茯苓片 144 金毛狗脊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紫苏梗 骨碎补 石菖蒲 建菖蒲 苗草 百部 百合 百合 威灵仙 仙灵根 金果揽 甘遂 片姜黄 姜黄 草河车 甘松 芦根 白茅根 白茅根 山豆根 白茄根 苎麻根 古草根 麻黄根 糯稻根 猫爪草 排草 紫草 地榆
最贵的中药材一斤60万以上(分享十种农村常见中药材)
最贵的中药材一斤60万以上(分享十种农村常见中药材)正文:大家都知道,我国地大物博,农村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很高,我们随便在野外走一圈都能碰到一些中药材,也许运气好还能遇到比较名贵的药材。
可是在农村,除了一些挖药人或者懂医术的人以外,其他人根本就不认识那些药材,有的人还会把它们当成野草给处理了,有的任其疯长也不去收集起来,真是非常可惜。
今天我就介绍几种农村常见的药材给大家普及一下,说不定以后就能给大家增加一点收益。
(由于平台管理规严格,非专业医生,不能在文章中说明药材的药效,所以我不会在文中介绍药材的具体药效,请见谅) 农村常见的有价值药材有哪些?1鱼腥草鱼腥草,相信很多人都认识吧?这是在南方地区农村非常常见的一种药材,而且它还是一种非常不错的野菜,在我国大西南地区,很多人都喜欢用鱼腥草的根部来做菜吃,非常爽口下饭。
鱼腥草除了可以食用以外,它也是一种常用药材,与其他药材配伍使用,能治疗人体多种疾病,因此很受中医的喜爱。
鱼腥草加工成中药材以后,统货的卖价在6-8块钱左右一斤,精品能卖到9块钱左右一斤。
千年老鼠屎千年老鼠屎,是农村人叫法,它的大名叫天葵子,它能入药的部分是地下块根,广泛分布于我国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这种植物表面看起来相当不起眼,不认识它的人很难把它跟名贵中药材联想在一起,但是它的确是一种药效非常非常不错的药材,能治疗很多疑难杂症,是一味很珍贵的中药材。
目前千年老鼠屎的统货价格为100左右一斤,选货的价格要贵一点,能达到一百多元一斤。
3益母草益母草,相信不需要我多介绍的,很多人都认识这种植物吧?因为在农村,它经常都是成片的出现,农民一般都是把它当成野草处理的,殊不知这是一种非常常用的一味中药材。
益母草虽然其貌不扬,但是它能针对女性的某一类疾病有特效,所以它又被加工成很多种成品药,而且特别受到人们认可。
益母草目前的价格为每斤5-6块钱一斤,这个价格虽然不贵,但是由于它是成片生长的,收集起来很方便,所以也还是很不错的,是很值得农民朋友收集的一味药材。
【建议转载分享】52种常见中药材规格标准(上)!
【建议转载分享】52种常见中药材规格标准(上)!001当归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
1.全归规格标准:一等:干货。
上部主根圆柱形,下部有多条支根,根梢不细于0.2厘米。
表面棕黄色或黄褐色。
断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具油性。
气芳香,味甘微苦。
每公斤40支以内。
无须根、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干货。
上部主根圆柱形,下部有多条支根,根梢不细于0.2厘米。
表面棕黄色或黄褐色。
断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具油性。
气芳香,味甘微苦。
每公斤70支以内。
无须根、杂质、虫蛀、霉变。
三等:干货。
上部主根圆柱形,下部有多条支根,根梢不细于0.2厘米。
表面棕黄色或黄褐色,断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具油性。
气芳香,味甘微苦。
每公斤110支以内。
无须根、杂质、虫蛀、霉变。
四等:干货。
上部主根圆柱形,下部有多条支根,根梢不细于0.2厘米。
表面棕黄色或黄褐色,断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具油性。
气芳香,味甘微苦。
每公斤110支以外。
无须根、杂质、虫蛀、霉变。
五等:(常行归)干货。
凡不符合以上分等的小货,全归占30%,腿渣占70%,具油性。
无须根、杂质、虫蛀、霉变。
2.归头规格标准:一等:干货。
纯主根,呈长圆形或拳状,表面棕黄色或黄褐色。
断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具油性。
气芳香,味甘微苦。
每公斤40支以内。
无油个、枯干、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干货。
纯主根,呈长圆形或拳状。
表面棕黄色或黄褐色。
断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具油性。
气芳香,味甘微苦。
每公斤80支以内。
无油个、枯干、杂质、虫蛀、霉变。
三等:干货。
纯主根,呈长圆形或拳状。
表面棕黄色或黄褐色,断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具油性。
气芳香,味甘微苦。
每公斤120支以内,无油个、枯干、杂质、虫蛀、霉变。
四等:干货。
纯主根,呈长圆形或拳状。
表面棕黄色或黄褐色,断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具油性。
气芳香,味甘微苦。
每公斤160支以内,无油个、枯干、杂质、虫蛀、霉变。
备注:全归一至四等内,包装、运输的自然压断腿不超过16%。
002川芎本品为伞形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
中草药折干率计算
药材折干率八角 3.5-3.8:1白花蛇舌草8:1白芨 4.5:1白茅根白芍 3.5:1白术 3.5:1白芷 3.5-4:1百部5:1百合3-4:1柏子仁4:1板蓝根3:1苍耳子2:1苍术3-3.5:1(半撞皮) 苍术4:1(全撞皮)草乌(川) 4:1柴胡 2.5-3:1川草乌4:1川黄柏 3.5:1川芎 3.2-3.5:1大黄 4.5:1大芸6:1丹参4:1丹皮 2.7-2.8:1晚期丹皮 3.1-3.2:1早期当归3:1党参4:1地龙8:1杜仲 3.5:1防风 3.5:1(家种)防风3:1(野生)粉葛5:1佛手7:1茯苓2-3:1附片3:1覆盆子4:1甘草3:1岗梅2:1高良姜 3.5-4.5:1 狗脊4:1枸杞5:1骨碎补7.5:1旱半夏5:1 何首乌3:1红花4-5:1厚朴3:1虎杖3:1淮山6:1槐米 2.5-3:1黄柏薄皮3:1黄柏厚皮2.5:1黄姜4:1黄精 4.5:1黄连3:1黄芪 2.3:1黄芩 2.5-3.3:1金银花 3.5-7:1不等桔梗4:1桔梗6:1(内蒙)壳砂 5.5—6:1苦参 3.8:1栝楼 3.5-4:1龙胆草4:1落地生根 4.6:1麻黄3:1麦冬4:1毛知母4:1牛蒡根5:1牛大力2:1牛膝 2.8-3:1(怀牛膝) 牛膝4:1女贞子 2.3-3.5:1蒲公英5:1祁木香4:1千斤拔 1.25:1前仁2:1羌活4:1芹菜12.5:1青蒿 5.5:1青翘 4.5:1三七 3.5-4:1山药 4.5:1山茱萸6-7:1射干二年生3.23:1 射干三年生2.78:1 生地5:1石斛铁皮5.5-9:1水参4:1水蛭吊干7.5-8:1水蛭矾水5.5-6:1太子参3-3.5:1天冬4-5:1天花粉 2.5-3:1天龙5:1天麻4-5:1天南星 3.3:1头花蓼4:1乌蛇 3.7:1乌药 2.5:1五味子10-14:1(抢青)五味子7-9:1(成熟品)五指牛奶8:1薤白5:1辛夷花 2.2:1玄参5:1益母草初期4:1益母草后期2.5—3:1益母草中期3—3.5:1益智 3.3:1鱼腥草4:1(野生)玉竹 3.5-4.5:1元胡3-6:1远志3:1云木香 3.5:1栀子 3.5-4:1枳壳4:1枳实 3.5:1茱萸吴茱萸6.5:1猪苓2:1黄连3:1 白芷3.5-4:1 丹参4:1 麦冬4:1 旱半夏5:1 川黄柏3.5:1 杜仲3.5:1 大黄4.5:1 白芍3.5:1 生地5:1 枳壳4:1 枳实3.5:1 白芨4.5:1 黄精4.5:1 厚朴3:1 茯苓3:1 板蓝根3:1 虎杖3:1 麻黄3:1 蒲公英5:1 苍耳子2:1 鱼腥草4:1(野生)百部5:1 栀子3.5-4:1 三七3.5-4:1 天麻5:1(家种)川、草乌4:1 云木香3.5:1 牛膝4:1 桔梗4:1 山药4.5:1 前仁2:1 粉葛5:1 柴葛4.5:1 附片:3:1。
中药饮片生产炮制收率表全培训资料
中药饮片生产炮制收率表全培训资料一、炮制工艺简介炮制是中药饮片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通过一系列的加工步骤,将原材料经过炮制处理后转化为制剂。
炮制工艺包括炒、炙、焙、煮等不同的加工方法,每种不同的炮制工艺都有着不同的收率。
二、炮制收率表下面是常见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及其对应的收率表:1. 人参炮制收率表炮制工艺收率炒制40%炙制50%焙制60%煮制70%2. 陈皮炮制收率表炮制工艺收率炒制30%炙制40%焙制50%煮制60%3. 五味子炮制收率表炮制工艺收率炒制35%炙制45%焙制55%煮制65%4. 黄芪炮制收率表炮制工艺收率炒制25%炙制35%焙制45%煮制55%5. 当归炮制收率表炮制工艺收率炒制30%炙制40%焙制50%煮制60%6. 阿胶炮制收率表炮制工艺收率炒制20%炙制30%焙制40%煮制50%三、炮制工艺的选择不同中药材的炮制工艺选择依赖于其性质和功效需求。
炒、炙、焙、煮等不同的加工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中药材的化学成分,从而改变药性和药效。
一般来说,炒制可以增强药材的稳定性和解表作用,适用于寒凉性的药材,如黄芪;炙制可以温阳理气、温中驱寒,适用于寒湿体质偏寒的药材,如人参;焙制可以增强药材的行气作用,适用于产后气滞、脘腹胀满的药材,如当归;煮制通常用于寒凉性的药材,具有提取药材有效成分的作用,适用于草药茶饮的制备。
选择合适的炮制工艺是确保中药饮片质量的重要保证。
四、炮制收率的影响因素中药饮片的炮制收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原材料的质量、炮制工艺的选择和操作技术等。
1.原材料质量:原材料的品种、产地、采收时间和保存条件等对炮制收率有着重要影响。
同一种中药材,不同产地和采收时间的收率可能会存在差异。
2.炮制工艺选择:不同的炮制工艺对应不同的收率,根据药材的特性和药效需求选择合适的工艺可以提高炮制收率。
3.操作技术:操作技术熟练程度、火候掌握等也会直接影响炮制收率。
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借助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可以准确掌握炮制工艺,提高收率。
党参干燥及加工工艺的研究进展
党参干燥及加工工艺的研究进展作者:耿雪郑贵森强正泽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20年第05期[摘要]党参是中药方剂中常用的补益药,全国范围内有“璐党”“西党”“条党”等几大商品种类。
干燥及加工工艺是保证党参药性与药效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通过考证古今本草文献,整理了党参干燥及加工工艺的发展变化。
党参干燥历史从清代始有记录,发展到现代,主要包括晾干、晒干、烘干等,最新版《中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党参干燥方法为“晒干”。
传统干燥及加工工艺已不能满足产地加工规模化、标准化的需求,急需研究并开发新的、能保证党参药材品质的干燥及加工工艺。
[关键词]党参;干燥;加工工艺;药材品质[中图分类号] R283.3; ;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 [文章编号] 1674-4721(2020)2(b)-0023-04[Abstract] Radix Codonopsis is a commonly used tonic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s. There are several major categories such as "Ludang" "Xidang" and "Tiaodang". Drying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 are very important parts of ensuring the medicinal properties and efficacy of Radix Codonopsis. This article has compil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rying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Radix Codonopsis by certificating the ancient and modern herbal literatures. The drying history of Radix Codonopsis has been recorded since the Qing dynasty, and it has developed into modern time, mainly including airing, sun-drying and stoving. The latest edition of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15 edition) stipulates that the drying method of Radix Codonopsis is "sun-drying". The traditional drying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large-scale and standardized production processing. It is urgent to study and develop new drying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 that can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Radix Codonopsis.[Key words] Radix Codonopsis; Drying; Processing technology; Quality of medicinal materials黨参(Radix; Codonopsis)为桔梗科植物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素花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Nannf. var. modesta (Nannf.)L.T. Shen]或川党参(Codonopsis tangshen Oliv.)的干燥根[1]。
中国药典薏苡仁回收率范围
中国药典薏苡仁回收率范围薏苡仁,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也被广泛用于食品和保健品中。
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及药效,因此备受青睐。
为了保证市场中薏苡仁的质量和安全性,中国药典对其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并对其回收率进行了范围的要求。
薏苡仁的回收率是指经过处理、加工后所获得的薏苡仁产品中,有效成分所占的百分比。
有效成分主要包括薏苡仁含有的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薏苡仁回收率的范围旨在确保消费者购买到的产品质量可靠,且符合药典规定的要求。
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薏苡仁回收率的范围如下:1. 自然状态下的薏苡仁回收率范围:不低于95%。
在薏苡仁采收后,经过清洗、晾干等处理,直接呈现出的薏苡仁产品在干燥状态下的回收率应达到不低于95%。
这意味着在经过简要的处理后,产品中应至少保留原始薏苡仁中95%的有效成分。
2. 经过碱处理的薏苡仁回收率范围:不低于90%。
碱处理是指将薏苡仁浸泡于碱性溶液中,以去除其中的皮膜和杂质。
在此处理过程中,薏苡仁中的有效成分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损失。
因此,经过碱处理后的薏苡仁,应至少保留90%的有效成分。
需要注意的是,薏苡仁回收率的范围适用于不同产品形态,如粉末、颗粒、浸膏等。
这意味着不同形态的薏苡仁产品在回收率上可能会略有差异,但都需要在药典规定的范围内。
薏苡仁回收率的范围对于生产和销售薏苡仁产品的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应保证产品的质量,将薏苡仁回收率控制在药典要求的范围内。
通过建立严格的生产工艺和质量管理体系,企业能够对薏苡仁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最大程度地保留其有效成分。
消费者在购买薏苡仁产品时,应关注其回收率是否符合药典规定的范围。
在市场上选择正规渠道销售的产品,可以更好地保证其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消费者也可以通过了解中国药典对薏苡仁回收率的规定,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总结起来,根据中国药典的规定,薏苡仁回收率的范围是自然状态下不低于95%,经过碱处理不低于9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种常用中药材折干率汇总序
号
药材折干率1八角茴香 3.5-3.8 2白花蛇舌草8
3白芨 4.5 4白芍3-3.5 5白术(河北) 3.5 6白芷 3.5-4 7百部5
8百合3-4 9柏子仁4 10板蓝根3 11薄荷4 12北虫草10-12.5 13北沙参 3.3
14苍耳子(撞
刺)
2
15苍术(半撞
皮)
3-3.5
16苍术(全撞
皮)
4
17草乌(川)4 18柴胡 2.5-3 19车前子2 20川白芷 3.5-4 21川草乌4 22川麦冬4 23川牛膝 2.8-4 24川芎 3.2-3.5 25大黄3-4.5 26大芸6 27丹参4 28丹皮(晚期) 2.7-2.8 29丹皮(早期) 3.1-3.2 30当归3
31党参4 32地龙8 33杜仲(板皮) 1.5-2 34杜仲(枝皮) 3.5 35防风(家种)3-3.5 36防风(野生) 2.2-3 37防己(野生) 2.5 38粉葛5 39佛手7 40茯苓2-3 41附片3 42覆盆子4 43甘草 2.5-3 44岗梅2 45高良姜 3.5-4.5 46藁本4 47葛根(柴丁) 4.5
48狗脊4 49枸杞5 50骨碎补7.5 51广佛手7 52旱半夏 3.3-5
53杭菊花(盐
城无硫)
6.5
54何首乌3 55红花(新疆) 4.0-5.0 56厚朴3 57虎杖3 58怀牛膝 2.8-3
59怀山药(小
光条)
6
60槐米 2.5-3 61黄柏(薄皮)3 62黄柏(厚皮) 2.5 63黄精 4.5
64黄连3 65黄芪 2.3
66黄芩(家种
1-2年生)
3
67黄芩(家种
3年生)
2.5
68黄芩(野统) 2.5-3 69金银花 3.5-7 70桔梗(内蒙)6 71壳砂(进口) 5.5-6 72苦参 3.8 73栝楼 3.5-4 74灵芝 2.2-2.5 75龙胆草4 76麻黄3 77麦冬4 78毛知母4 79玫瑰花4
80牛蒡根5 81牛蒡子2 82牛大力2 83女贞子 2.3-3.5 84蒲公英5 85祁木香4 86羌活(西羌)4 87青蒿 5.5 88青翘(生晒) 2.8-3.3 89青翘(水煮) 4.5 90人参 4.0-5.0 91肉苁蓉6 92三七 3.3-4 93山茱萸6-7
94射干(2年
生)
3.2
95射干(3年
生)
2.8
96升麻8.0-10 97生地 4.5-5 98石斛(铁皮) 5.5-9 99水蛭(吊干)7.5-8 100水蛭(矾水) 5.5-6 101太子参3-3.5 102天冬(家种)4-5 103天花粉 2.5-3 104天龙5 105天麻4-5 106天南星 3.3 107铁皮石斛 4.4-9 108土鳖虫(雌) 2.5 109土鳖虫(雄) 3.3 110乌梢蛇 3.7 111乌药 2.5 112吴茱萸 6.5
113五味子(成
熟品)
7-9
114五味子(抢
青)
10-14
115西红花6 116细辛4-5 117夏天无 3.5 118薤白5 119辛夷花 2.2 120玄参5
121益母草(初
期)
4
122益母草(后
期)
2.5-3
123益母草(中
期)
3-3.5
124益智仁 3.3
125鱼腥草(野
生)
4
126玉竹(东北
家种)
5
127玉竹(东北
野生)
3.5-
4.5
128元胡 3.0-6 129远志3 130云木香 3.5 131泽泻4 132浙贝母3 133知母 3.0-4.0 134栀子 3.5 135枳壳4 136枳实 3.5 137猪苓2-2.5
1、解表药
2、清热药
3、泻下药
祛风湿药
4、化湿药
5、利水渗湿药
6、7温里药
7、理气药
8、消食药
9、驱虫药
10、止血药
12、化痰止咳平喘药
13、开窍药
14、安神药
15、平肝熄风药
16、补虚药
17、收涩药
18、外用药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