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练习
大自然的语言试题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项不是大自然的语言?
A. 动物的叫声
B. 植物的生长
C. 人类的语言
D. 季节的变化
答案:C
2. 根据大自然的语言,哪种现象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A. 雪花纷飞
B. 落叶满地
C. 燕子归来
D. 果实累累
答案:C
二、填空题
1. 根据大自然的语言,_________(填入动物名称)的迁徙预示着秋天的到来。
答案:大雁
2. 植物的_________(填入植物部位)在冬季枯萎,是大自然告诉我们冬季的信号。
答案:叶子
三、简答题
1. 描述一下大自然中,动物如何通过行为来传递信息。
答案:动物通过不同的行为来传递信息,如鸟类的鸣叫、狼的嚎叫、
蜜蜂的舞蹈等,这些行为都是它们之间交流的方式。
2. 举例说明大自然中植物如何通过变化来传递季节的信息。
答案:植物通过开花、结果、落叶等变化来传递季节的信息。
春天,
植物开始发芽开花;夏天,植物茂盛生长;秋天,植物开始落叶;冬天,植物进入休眠状态。
四、论述题
1. 请谈谈你对大自然的语言的理解,并说明它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答案:大自然的语言是指自然界通过各种现象和变化传递信息的方式。
这些信息对人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农民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
情况来决定播种和收获的时间;气象学家通过观察云彩和风向来预测
天气变化。
了解大自然的语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
提高生活质量。
人教版2017初二(上册)语文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了解物候知识。
2、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
3、理清文章的说明了顺序,学习生动有条理的说明事物。
4、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
第一课时预习导学1、走进作者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地理学家、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2、相关资料(1)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动物的繁殖等。
(2)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
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和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3、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簌簌() xiāo( )声匿()迹翩然()衰草连天()风雪载()途阻挠()忌讳()悄然无声() yùn ()育4、解释词语销声匿迹:周而复始:草长莺飞:5、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观测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合作探究1、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大自然的语言”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课文是介绍物候知识的,而标题不用“物候”,为什么要用“大自然的语言”这个说法呢?3、文章第一段最后以“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结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16、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第二课时)
三、组织学生阅读第四部分(11段—12段):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引导找出作者的归纳,组织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启发,点评。(用时10分钟)
四、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本文的收获。引导归纳本文的学习要点:
1词语;
2文中的科学知识;
3文章的说明顺序及说明的方法。
点拨本文的语言特点:生动形象(运用拟人、引用等修辞)。(用时5分钟)
点评探究的结果,板书关键词语。(用时10分钟)
二、引导回忆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组织学生再读这几段,找出各自运用的事例,点评发言,引导明确举例子的作用(1举例桃花和刺槐--说明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2举了连翘和榆叶梅、苹果开花两个例子,说明了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课题
16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
导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说明文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பைடு நூலகம்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重点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难点
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教法
引导探究归纳
教具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点评学生作业,检查词语,结合轻巧中题,引导回忆课文前三段介绍的内容,组织学生探究
1第一段的写作顺序
2第二自然段举的哪三个例子,按照什么顺序?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及答案内容预览:《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一、给加粗的字注音销声匿()迹连翘()翩()然农谚()差()异孕()育二、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冬季南北温度乂口&睦卜口0。
2.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xiinzh^O。
3. 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yuyemei ()、西府hdit6门目()、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
三、为下列加粗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将义项的序号填入括号内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
()活页月刊()大地出现了一片春耕的活气。
()A.生动活泼;不死板。
B.生存;有生命。
C.活动;灵活。
2.各种花次第开放。
()改革开放()A.(花)展开。
8.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
3.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这本书是他的劳动果实。
()人.革命斗争或劳动生产得到的胜利品或收获。
B.植物体的一部分。
四、下列各句中说明纬度差异的一项是()A.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B.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C.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D.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应。
五、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B.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
C.本文以平实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学。
D,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六、阅读,然后回答问题(一)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1)(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2) (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
16.大自然的语言(两课时)教案
16.大自然的语言(两课时)教案《16.大自然的语言(两课时) 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2.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那么,这些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去破译大自然的语言,探询大自然的奥秘。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
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
竺可桢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显示课文朗读。
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习字词。
连翘(qi2o)——翘起(qi4)衰草连天(shu1i)——鬓毛衰(cuī)落叶(luò)——丢三落四(l4)——落枕(l4o)观测(gu1n)——玄妙观(gu4n)差异(ch1)——差遣(ch1i)——差错(ch1)——参差(cī)3.根据课后练习题一中的四个问题,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及答案《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1、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纬度wěi 连翘qiǎo 怠惰du 孤寂jìB.藐小miǎo 描摹mó 凝神níng 蜉蝣yóuC.欢畅chàng 恬静tiǎn 栖息qī 呵护kēD.无稽jī 浑然hún 上乘chén 宇宙zhu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衰草连天______ 鬓毛衰______(a.shuāi b.suāi c.cuī d.chuī)②差异______ 差遣______ 差劲_______ 参差_______(a.chā b.chāi c.chà d.cī e.chài)③观测_______ 道观_______(a.guàn b.guān c. guǎn)④落叶_______ 落枕_______ 丢三落四_______(a.luó b.lu c.là d.lào)⑤播种_______ 耕种_______(a.zhng b.zhǒng c.zhōng)?3、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草木荣枯俗语农谚耐人寻味俯首贴耳B.离愁别苦凝神静听不记其数少见多怪C.苍海一粟无忧无虑千呵万护涵养水分D.饱学之士雅俗共赏不胜玫举昂首挺立二、阅读(一)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②冰雪____化,草木____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③再过两个月,燕子____然归来。
④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⑤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⑥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____的落下来。
⑦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____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⑧到处呈现一片衰草____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⑨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____、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 大自然的语言》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课前预习一文体知识事理说明文是以说明事物的本质特点,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揭露出事物进展、转变规律的文章。
这种说明文,要紧阐释所要说的“理”,而要阐释那个“理”,就要安排好释理的顺序,按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以逻辑顺序行文就成了事理说明文的一大特点。
相关资料物候,要紧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转变对节候的反映。
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落叶;动物的蛰眠、苏醒、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移等均与节候有紧密关系。
非生物现象,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属物候现象。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
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和季节转变关系的科学。
二(一)走近竺可桢(1890—1974),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
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和首批气象台站,并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
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地学系,成为那时培育地学英才的摇篮。
以求实精神领导浙江大学工作,培育了多方面的人材。
长期领导中国科学院工作,踊跃提倡并组织和参加中国地学、生物学、天文学、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及自然科学史研究等多方面工作,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二)题目解读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原文题目是《一门丰收的科学——物候学》,而“大自然的语言”是用来比喻非常丰硕的物候现象的。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各类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熟悉它、研究它的重要性。
课文把原先的题目改成“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乐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种文章的特点。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萌.发( )翩.然( ) 孕.育( )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 簌.簌( ) 风雪载.途( ) 周而复始.( ) 草长.莺飞( )谚.语( )候.鸟( ) 2.说明词语:载途: 簌簌:销声匿迹: 周而复始:衰草连天: 草木枯荣:草长莺飞: 年年如是:3.给以下句子的空白处填词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⑴ 于是转入酷热的夏日,这是植物 果实的时期。
《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及答案一、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悬.殊(xián) 农谚.(yàn) 冰雪融.化(rónɡ)B.孕.育(yùn) 翩.然(biān) 销声匿.迹(nì)C.活跃.(yuè) 连翘.(qiáo) 衰.草连天(shuāi)D.纬.度(wěi) 萌.发(ménɡ) 风雪载.途(zǎi)2.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蔌蔌地落下来。
改为。
(2)而山区的气侯、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察。
改为; 改为。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内。
(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 )得多。
A.灵验B.灵活C.灵便D.灵敏(2)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 )是必要的。
A.观察B.观测C.预测D.观望4.把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段连贯的话。
(填序号)①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②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③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④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二、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大自然的语言预习资料
大自然的语言预习资料“学案导学”资料年级科目学生姓名:课题: 16.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一、预习导学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二遍。
读完后请你完成:①给课文标段②利用词语手册和课文注释给重点词标注音。
2、以下加点词语的音和形你会读会写了吗?(第一空注音)(第二空写字)写完后读一遍,并把你觉得掌握还不够地写一遍。
纬度()()萌发()()孕()()育翩()()然....连翘()()冰雪融化()()簌簌落下()()衰草连天()()....草长莺飞()()农谚()()风雪载途()()销声匿()()迹...3、词语积累(读一读,记一记)【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
文中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匿:藏【载途】满路,遍地都是。
载:满【孕育】这里用来比喻酝酿新事物。
【周而复始】固定短语,绕完一圈再从头开始。
一圈又一圈地轮转。
周;环绕一圈。
复始:重新开始。
【次第】一个挨一个地。
【年年如是】年年都像这样。
4、文学常识填空:《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我国卓越的家和家。
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者。
二、概括课文内容1、文章围绕“大自然的语言”这个题目,看看每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找找每段中心句或关键字)那些内容是可以归在一起的?2、结合课文练习一中的四个问题,请你在课文中用符号做好相应的圈划。
第一问:﹏﹏第二问:﹦﹦第三问:○○第四问:——3、收集一句农谚,并说明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识。
例:“清明前,开秧田”是根据节气确定“开秧田”的时间。
“柳毛开花,点豆种瓜”是根据物候现象安排“点豆种瓜”的时间。
你来一句:。
(完整版)大自然的语言课内阅读练习附答案
(完整版)大自然的语言课内阅读练习附答案16 课大自然的语言(13分)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
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随着时节推移的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温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9、第1自然段中杏花、桃花、布谷鸟分别用了“”、“”、“唱歌”三个词,作者这样写在修辞手法和内容上与保持了一致。
(2分)10、根据所供材料,请你给物候学下个定义(所填不超过15字)。
物候学就是:的科学。
(1分)11、文中划~~~~的句子分别采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2分)12、第3自然段的内容是写_(答不超过12个字)。
(1分)13、第一自然段中所选的三个例子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至少说出两个理由,多说一个加一分(2分)14、联系你所观察到的生活实际举一个物候现象的例子(用一、二句话表述),或举出一个含有物候学道理的谚语。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的生存要适应大自然的规律。
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每课一练一、教你一招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举例子: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使说明的对象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分类别:分类别的作用是使说明条理清楚。
打比方:它的主要作用是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列数子:其作用是使说明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作诠解:作诠释;用于解释被说明内容的成因及内在联系。
作比较:作比较用于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下定义:其作用是科学准确地解释说明对象的内涵;使说明更严密。
二、课内当堂训练1.给加点字注音并读准它们。
①差.异②差.遣③差.劲④参差.⑤连翘.⑥翘.起⑦观.测⑧玄妙观.⑨衰.草⑩鬓毛衰.2.根据下面各句话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消失了声音;藏起了形迹()②衰败的野草无边无际与天空相连()③难做的事情居然能做到;值得宝贵()④不情愿又没有办法()3.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回答问题。
(选做题)①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什么道理?②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至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9天。
“前者”和“后者”各指什么?三、课外拓展提升水的语言郭治水是会“说话”的。
听听水的声音;可以判断水的状况。
你不妨试一试:把满满的一瓶子水倒出来;听!水在噗噗作响;它在告诉你:“我出来啦!”用墨水瓶、暖水瓶做这个实验;它们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这个原理很简单;因为水流出来的时候;空气要从瓶口挤过去;那一个个气泡钻出水面时;会因为压力变小而猛一下子膨胀;发出冲击;水就这样“说话”了。
把水壶坐在火炉上;当水壶发出叫声的时候;水还没有开。
等水真正沸腾的时候;叫声不是那样响了。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大自然的语言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
6.生动严谨的说明语言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试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表 达效果。(6分) (1)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 意义。 这句话中的“首先”一词突出了物候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2)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句中使用“唱歌”一词,将布谷鸟拟人化,引用的“阿公阿婆,割麦插 禾”给人声音的刺激,使人浮想联翩,如同听到了声音,感受到夏收夏 种的气氛,给人以美的享受。
空气湿度大时,松果的鳞片就会收缩,这是报告有雨。空气干燥时,松 果的鳞片就会打开,这是预示天气即将由阴雨转为晴朗。大雨到来之前, 气压急剧下降,水面上的压力减小,这时河底的青苔就会浮出水面,因此 农谚云,“河里泛青苔,必有大雨来”。
示例:亲爱的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提供给人类必 需的物质资源。奔腾不息的大海,连绵起伏的高山,一望无垠的草原, 广袤无边的田野,都会引起人们的思考和遐想;四季更替,昼夜变化, 潮起潮落,鸟语虫鸣,都会让人们浮想联翩,古人云:“登山则情满 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下面,就让我们尽情抒发对大自然的感慨 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7.本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标题,有什么好处?(4分)
“大自然的语言”是物候现象形象化的说法,以此为题,显得新颖别致, 引人入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或: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物候 现象比喻为“大自然的语言”,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激发了读者的 阅读兴趣。)
8.你所在的班级要举办一次“走近大自然”的专题研究活动,请你完 成以下题目。(8分)
第四单元 16.大自然的语言
1.注音或写汉字。(5 分)
翩.然( piān )
孕.育( yùn )
农 yàn( 谚 )
16大自然的语言
16大自然的语言-----问题导引备课时间课时累计课时编制教师预习作业:1、了解作者和相关的科学知识。
2、熟读课文,搜集相关的谚语。
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还记得里面是怎样分别描写小草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春天,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冬天草色“暗黄”。
从“绿绿的”知道春天到了;从“暗黄色”知道冬天已经降临。
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候的信息似的。
这是怎样回事呢?今天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给人们解释其中的道理。
二、主持人主持:(一)、检查预习:1、了解作者:竺可桢2、听写字词:萌发次第翩然孕育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二)、听读全文:1、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下面一起讨论下面几个问题:(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2).“大自然的语言”比喻什么?(3).对照注解①,说说看,原文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课文为什么把它改为《大自然的语言》?[学生发表意见后主持人归纳]2、下面再通读全文。
先替各自然段标上序号(一至十二),用5分钟时间快读一遍,并思考第一道练习题中的4个小题,填写段的序号。
(三)理清层次,剖析条理。
1、说明文要把事理说明得清清楚楚,让人读了容易理解,就必须讲究条理性。
请同学们围绕课文的中心——物候现象的介绍,划分段落,简要归纳段落大意。
2、课文中心明确,条理清晰。
请再进一步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三、拓展延伸:学习编写读书摘要。
摘要,实质上就是对信息进行筛选,要把文章的要点或主要的内容摘录在卡片或笔记本上。
摘录的形式,可以是分条的提纲,也可以是浓缩的文字;可以摘引原文的重要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今天我们先练习最简单的读书摘要;从课文中选出一些重要的语句,分条抄录在笔记本上,构成本文的“摘要”。
第一步,先围绕课文第一道练习中的4个小题,从文章中找出答案,在有关的句子下划一条曲线。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 大自然的语言》学案1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七()班小组:姓名:课题:《大自然的语言》总课时:2课时分课时:第1课时课型:合作答疑展示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本文说明对象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2、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说明科学道理的方法。
3、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和生活,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勤于思考的精神。
学习流程学习流程学案导案●知识链接(3分钟)1.题目解读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文章才会恍然大悟。
原来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2.走近作者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
我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他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撰写物候专著,普及物候知识。
《物候学》是竺可桢多年研究物候的结晶。
●自学导学(8分钟):给下列词语注音并释义:萌发():次第():翩然():孕育():纬度():连翘():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交流协作(2020)(小组合作完成)(提示:先找出问题所在课文的段落并填在括号里,并试着归纳出来)(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第段)(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第段)(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第段)(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第段)●展示激励(10分钟)●归纳小结(4分钟)大自然的语言究竟指的是什么?作者围绕“大自然的语言”介绍了哪些知识?●课外拓展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自主学习打基础!交流协作展才华!展示自我显魅力!展示小结最满意!。
初二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
初二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初二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16.大自然的语言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并读准它们。
①差别()②差遣()③差劲()④参差()⑤连翘()⑥翘起()⑦观测()⑧玄妙观()2.按照下面各句话的意思,别离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消失了声音,藏起了形迹()②不甘心又没有办法()③难做的事情竟然能做到,值得宝贵()④衰败的野草一望无际与天空相连()3.填空。
这篇课文把非常丰硕的比作“大自然的语言”。
从具体、生动的提及,层次分明地说明了的、和。
二、阅读(考试链接)(一)立春事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生,各类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酷热的夏日,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季,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处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隆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得当的词语。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_______(A.清醒B.苏醒;C.醒悟;D.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_________(A.次第;B.持续;C.陆续;D.全数)开放。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____(A.纷纷;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
2.解释词语销声匿迹:翩然:次第:3.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A.物候现象B.气候转变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转变4.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何?5.本段主要表达方式是,这样写好在哪里?6.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实际指什么?这样命题好不好?为什么?7、根据语境,续写句子。
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冰雪消融中,咱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从归雁中的行列中,咱们读出了集体的力量;。
河南省开封市第三十三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16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2、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3、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学习方法:1.朗读法。
2.讨论法、点拨法。
3.延伸拓展法。
学时:2节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线字的音。
连翘()翘起()衰草连天()鬓毛衰()玄观()观测()风雪载()途记载()落叶()丢三落四()落枕()差异()差遣()差错()参差()农谚()销声匿迹()翩然()簌簌()万籁俱寂()2、解释下列词语。
次第:周而复始:翩然:销声匿迹:风雪载途:3、作者简介: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
()家、()家、()家。
中国近代()学和()学的奠基者。
4、我们学过许多诗句,都有明显季节特征,你能不能说出描写一年四季中春夏秋冬的一两句诗。
春天——夏天——秋天——冬天——5、课题简介:(1)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2)课文为什么以此为题?第一学时一、朗读课文,梳理结构1、据个人喜好朗读(默读、略读、精读)课文,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划分段落层次。
2、老师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放在开头可以吗?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至3自然段)(一)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下列列问题:1、本段主要描写了:2、本段的说明顺序是(),结构是(),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3、作者在写四季时抓住了各季节哪些特点?(二)阅读第二、三自然段,回答:1、思考这两个自然段的段意。
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2、第2自然段一开始并未直接解释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而是从哪两个方面举例说明物候现象同农业生产的关系的?3、第三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呢?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4、5自然段):1、想想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2、讨论一下:文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四、总结:你本节课有什么收获?五、达标检测:认真阅读第一部分,完成下列思考题。
第16课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想一想
1.看注释 ⑴ 想: 如把文章的标题改为 《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 文章标题用“大自然的语言”有什么好处?
将大自然拟人化,把物侯现象说得 生动而有情趣;切合读者的好奇心和求 知欲望,具有有启发性。
2重新拟一开头,与原文作比较, 说说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 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 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
——郭沫若
二十四节气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 谷雨、 立夏、 小满 、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 大寒
冬 雪 雪 冬 小 大 寒
秋 处 露 秋 寒 霜 降
夏 满 芒 夏 暑 相 连
春 雨 惊 春 清 谷 天
二 十 四 节 气
3、词语评点:
写春: 大地苏醒 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 次第
“苏醒”将大地拟人化,展现一幅春回大
地,生机勃勃的景色。 “融化”写出了冰雪的动态,暗示着春暖花 开的美景,透漏着暖暖的春意。
“萌发”描写小草、树芽生长的情态,显示
出草木的生机和活力。 “次第”写出百花竟相开放、争着报春的 热闹情景。
写夏: 燕子翩然归来 植物“孕育”果实 “翩然”写出了小燕子轻盈飞舞,活泼伶 俐的情态,透露出喜爱之请。 “孕育”将植物写活了,形象的写出了夏 季植物的茂盛、茁壮之态。
练习:
1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 (2)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 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10 天左右。 2、说一说存在于身边的大自然的语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巩固练习一、达标训练1.给加粗字注音。
(1)萌发( ) (2)孕育( ) (3)销声匿迹( )(4)连翘( ) (5)载途( ) (6)草长莺飞( )2.解释词语。
(1)翩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孕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次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载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周而复始:___________________ (6)销声匿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你能再举一些身边具体的事例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能力提高阅读下边的语段,回答问题。
①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②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③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④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⑤这叫逆温层。
⑥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⑦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⑧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禾木抽青和开花的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分别找出这两段文字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什么叫逆温层?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它出现的时间及气候条件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第⑧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段②—⑧句可分为两层,③—⑧句为第二层,为什么详写这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段第②句中的“后者”具体指代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前后两段在说明影响物候来临因素方面出发点不同,前者是_因素,后者是___________因素。
(选择填空:空间、时间)三、开放探究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
北极昆虫的绝技①在北极地区,由于环境严酷,气候恶劣,昆虫的种类要少得多,总共也不过几千种,主要有苍蝇、蚊子、螨、蠓、蜘蛛等。
其中,苍蝇和蚊子的数量最多,占昆虫总数的60%—70%。
②大的动物和鸟类,可以靠身上的长绒毛抵御严寒,但昆虫却永远只能赤身裸体。
那么,它们怎样才能度过北极严酷的冬季呢?实际上,绝大多数昆虫,在一年当中大约有9个月的时间身体都处在冷冻状态,它们生存于土壤、泥巴或沼泽里,和周围物质冻在一起。
我们知道,冰是一种晶体,但是,如果昆虫的身体结晶的话,就有可能扭断它的脉管从而破坏其肌体。
为了防止这一点,北极的昆虫们演化出了一种绝技,就是它们能够自动地将其细胞中的水分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有效地避免结晶。
还有北极的牛蝇,是一种极可怕的寄生昆虫,它将卵下在驯鹿的绒毛里,孵化出来之后即钻进驯鹿体内,顺着血管周游全身,长大之后又回到驯鹿的脊梁骨附近,穴没而居,而且开了一个天窗,以便呼吸新鲜空气,直到长成之后钻出驯鹿体外,进行新的一轮繁衍生殖。
按理说,小驯鹿细嫩鲜美,又无防御能力,是最好的美食佳肴,但牛蝇却从不攻击它们。
因为如果牛蝇在小驯鹿身上产卵繁殖,虽然要容易得多,但却有可能导致驯鹿群的锐减甚至灭种,到那时,牛蝇本身也就难以生存下去了。
小小的牛蝇,竟早在人类数十万年之前就懂得如此深奥的道理,不得不引起人类去深思。
不仅如此,牛蝇在每群驯鹿中下卵的数量,也有一定的限制,它们使受卵驯鹿的头数保持在一定的比例,也尽量避免在一头驯鹿身上下卵过多。
如果在一群驯鹿的身上下卵过多,就有可能导致整个驯鹿群的灭绝。
而如果在同一头驯鹿的身上下卵过多,就有可能导致其死亡,或者由于体弱而被天敌吃掉。
这样,它们的后代也就会随之同归于尽了。
③生活在北极的昆虫,还面临着另外一种特殊的困难。
毕竟北极地广人稀,连动物也很稀少,昆虫怎样才能找到自己进攻的对象呢?据生物学家研究表明,蚊子身上有一种非常先进的红外线探测器,能在相当远的距离,准确无误地遥感到人和动物身上发射出来的红外线,从而顺藤摸瓜,群起而攻之。
而人类所用的红外线探测器,只是最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不仅庞大笨重,而且所显示出的图像还模模糊糊。
若与小小的蚊子相比,人类落后了不知有多少个世纪。
至于那些蛾子和蝴蝶们,是怎样相距遥遥就能谈情说爱,就更使生物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了。
④在北极的陆地上进行野外工作,最可怕的东西是黑蝇。
它们有非常灵敏的嗅觉,老远就能闻到人的气味,便立刻成群结队地飞来,“嗡嗡”叫着,轰炸机似的,使人心惊肉跳。
因为即使你穿再厚的衣服也没有用,它们那钢针一般的嘴,连脚上的老皮也能叮透,然后深深地扎进你的肉里,吸食你的血液。
与此同时,还吐出一种毒液。
被叮咬之处,凸起一个大泡,肿胀疼痛,甚至溃烂,那滋味可不是好受的。
⑤在北极,昆虫的世界就是这样奇妙。
1.(1)生活在北极的大多数昆虫遇到了哪些困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们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②段中“如此深奥的道理”指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点对人类有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什么?请举一个例子说明。
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介绍的北极昆虫的绝技中,我们可以得出一条什么自然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达标训练】1.①méng②yùn③nì④qiáo⑤zài⑥yīng2.①动作轻快的样子。
②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③一个挨一个地。
④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⑤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⑥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
文中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3.物候现象。
略【能力提高】1.各段的第一句。
2.①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比低处高的气层叫逆温层。
②冷空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③一般出现在秋冬之交,尤其是在早晨,天气晴朗,没有风。
3.①举例子②以事实来证明逆温层的存在,从而说明研究“高下的差异”这个因素时,要注意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4.这种特殊情况对于一般人来说不太清楚。
5.1921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7种禾木抽青和开花日期。
6.空间时间【开放探究】1.(1)北极严寒;昆虫找不到自己进攻的对象(或昆虫找不到赖以生存的食物)。
(2)它们自动降低细胞中的水分,避免结晶;用红外线探测器或用敏锐的嗅觉来寻找食物的来源(或寻找进攻的对象)。
2.(1)牛蝇不在小驯鹿身上产卵繁殖,是因为这样做可能导致驯鹿群的锐减甚至灭种,到那时牛蝇本身也难以生存下去。
(2)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必须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
3.举例子举牛蝇的例子说明昆虫如何抵御北极的寒冷;举蚊子的例子说明北极昆虫如何寻找进攻的对象。
4.适者生存(或:只要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就能生存下去。
或:只有适应环境的变化,并练就适应变化的绝技,才能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