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药典菌种传代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及菌种使用说明书

合集下载

2015版中国药典(新)

2015版中国药典(新)

凡例
原辅料
制剂中使用的辅料和生产中所用的原材料,其质量控制
应符合“生物制品生产用原材料及辅料质量控制规程”及 本版药典(二部和三部)的相关规定;
生产用培养基不得含有可能引起人体不良反应的物质,
生产过程使用的过滤介质,应为无石棉的介质
凡例
• 精确度可根据数值的有效数位来确定,如称取 “2g” ,
氧化的有机物,按规定制备各自的标准溶液,在总有机碳 测定仪上分别测定相应的响应值,以考察所采用技术的氧 化能力和仪器的系统适用性。
• 采用每升含总有机碳低于0.10mg,电导率低
1.0us/cm(25℃)的高纯水作为空白对照。
• 纯化水和注射用水总有机碳(TOC)限度为不得过0.5mg/L
,即≤500ppb。
中国药典2015版培训
2018年7月
中国药品标准体系
◇省级地方药品标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材药品标准 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药品注册标准 国产药品YB、进口药品J
◇药品国家标准 中国药典、局(部)版标准
药典的定义
•药 典
系国家对所编纂制定的药品标准的统一 集成并对其中共性要求给予统一的规定。
• 室温(25℃),纯化水电导率限度为5.1 μS/cm,注射用
水电导率限度为1.3 μS/cm。
检测方法通则
总有机碳(TOC)测定法
• 检査制药用水中有机碳总量,用以间接控制水中的有机物
含量。制药用水中的有机物质一般来自水源、供水系统( 包括净化、贮存和输送系统)以及水系统中菌膜的生长。
• 通常采用蔗糖作为易氧化的有机物、1,4-对苯醌作为难
灭菌物品而言,绝对无菌既无法保证也无法用试验来证实。
• 一批物品的无菌特性只能相对的通过物品中活微生物的概

2010中国药典二部附录XI_J

2010中国药典二部附录XI_J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I J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微生物限度检査法系检查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料、辅料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方法。

检查项目包括细菌数、霉菌数、酵母菌数及控制菌检查。

微生物限度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 000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

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

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验证。

供试品检查时,如果使用了表面活性剂、中和剂或灭活剂,应证明其有效性及对微生物无毒性。

除另有规定外,本检査法中细菌及控制菌培养温度为30〜35°C;霉菌、酵母菌培养温度为23〜28°C,检验结果以lg、lml、10g、10ml或10cm2为单位报告,特殊品种可以最小包装单位报告。

检验量检验量即一次试验所用的供试品量(g、ml或cm2)。

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供试品的检验量为10g或10ml;膜剂为100cm2»贵重药品、微量包装药品的检验量可以酌减。

要求检查沙门菌的供试品,其检验量应增加20g或20ml(其中10g或10ml用于阳性对照试验)。

检验时,应从2个以上最小包装单位中抽取供试品,膜剂还不得少于4片。

一般应随机抽取不少于检验用量(两个以上最小包装单位)的3倍量供试品。

供试液的制备根据供试品的理化特性与生物学特性,采取适宜的方法制备供试液。

供试液制备若需加温时,应均匀加热,且温度不应超过45℃。

供试液从制备至加人检验用培养基,不得超过1小时。

除另有规定外,常用的供试液制备方法如下。

1. 液体供试品取供试品10ml,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混匀,作为1:10的供试液。

油剂可加人适量的无菌聚山梨酯80使供试品分散均匀。

水溶性液体制剂也可用混合的供试品原液作为供试液。

2. 固体、半固体或黏稠性供试品取供试品10g ,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用匀浆仪或其他适宜的方法,混匀,作为1:10的供试液。

菌种传代操作规程

菌种传代操作规程

菌种传代操作规程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G M P管理文件一、目的:为使菌种传代操作规范化、制度化,故建立此规程二、适用范围:菌种传代须按本规程执行。

三、责任者:微生物限度检查化验员,质量检测中心主任。

四、正文:1、培养基的制备按微生物限度检查用稀释剂、培养基配制操作规程及斜面配制操作规程配制好相应培养基。

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沙门菌、用胰酪大豆胨琼脂斜面培养基,白色念珠球菌、黑曲霉用沙氏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基,制备好的培养基预培养48小时后,确认无菌落生长方可使用。

2.菌种传代菌种传代前应准备好适于该菌种生长的培养基和培养设备,所有操作均应在符合生物安全保护的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点燃酒精灯,在火焰上部操作,将原有的菌种斜面(简称菌种管)与待接种的新鲜斜面培养基(简称接种管)持在左手拇指、食指及中指之间,菌种管在前,接种管在后,使试管内斜面向上,两支试管口平齐,应斜持试管呈45°角,以免管底凝集水浸湿培养基表面。

用右手在火焰旁转动两支试管胶塞,以便接种时易于拨取。

再用右手持接种环的柄端,垂直或稍斜地把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

将接种环烧红约30s,随后将接种棒金属部分在火焰上烧灼,以彻底灭菌。

用右手的小指和手掌之间以及无名指与小指之间,在火焰旁分别拔除两支试管的胶塞,持住。

在将试管口在火焰上通过以杀灭管口的细菌,但勿烧的过热,将烧灼的接种基上,如有溶印则表明接种环未冷却,待冷后,再从斜面上挑取少许菌苔。

取出时接种环不能通过火焰,应在火焰旁迅速插入接种管,在斜面上由下而上划“Z”字型曲线,当接种完毕,立即将管口通过火焰灭菌,右手到火焰旁塞上胶塞,不要将管口离开火焰旁去迎接右手的胶塞。

最后将接种环烧灼灭菌放置备用。

3.培养将以上接种好的各菌管放入相应温度的培养箱内,白色念珠菌放入23-28℃培养箱内培养24-48h,黑曲霉放入23-28℃培养箱内培养5-7天,其它菌种放入30-35℃培养箱内培养18-24小时。

微生物检验之2015药典与2010药典区别

微生物检验之2015药典与2010药典区别




28
三. 设备要求
微生物实验室应配备与检验能力和工作量相适应的仪器设备,其类 型、测量范围和准确度等级应满足检验所采用标准的要求。

设备的安装和布局:便于操作,易于维护、清洁和校准,并保持清
洁和良好的工作状态。

标识:每台仪器、设备应有唯一标识。 合格证书:仪器设备应有合格证书。 SOP:仪器设备完成相应的检定、校准、验证、确定其性能,并形





(删除2010药典“无菌检查法”对人员要求 “无菌检查人员必须具 备微生物专业知识,并经过无菌技术的培训” )
15
二. 环境要求

应具有进行微生物检测所需的适宜、充分的设施条件, 实验环境应保证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工作区域与办公区域应分开。
微生物实验室应专用,并与其他领域 分开尤其是生产

对环境洁净度的确认,只做原则性规定,不涉及具体标准。( 9205)

对在无菌检查法和微生物计数法等微生物检验中涉及的生物安全实验
室的环境要求,不在强制性附录中规定,在9203中予以规定(病原微 生物的分离鉴定应在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

GMP规范:“无菌检测室是否符合要求,并与生产的产品和生产能
力相适应”。

国食药监械[2011]54号:“关于实施《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试行)》及其配套文件有关问题的通知 ”中:“四、医疗器械生 产企业的无菌检测实验室原则上应设3间万级下的局部百级洁净室, 用作无菌室、阳性对照室和微生物限度室。无菌检测实验室原则上 应当和洁净生产区分开设臵,有独立的区域、单独的空调送风系统 和专用的人流物流通道及实验准备区等”。

2010版中国药典培训回答(第4部分:菌种传代与特定菌检测)

2010版中国药典培训回答(第4部分:菌种传代与特定菌检测)

2010版中国药典培训回答(第4部分:菌种传代与特定菌检测)2010版中国药典培训回答(第4部分:菌种传代与特定菌检测)广东省药检所对《中国药典》2010版微生物专题培训班的有关问题解答答案。

1.以第五代菌做阳性对照,实验过程中的接种按药典应该也算传代,那是否算是第六代菌呢?答:依然算第五代(接种的菌株算第5代,培养后算第6代)答:其实验结果是算哪一代菌的?答:见上题2.药典规定只能传代五次,此次实验结果是否有效?答:有效3.现在有无对照菌种可以购买?联络电话?答:省药检所业务科销售药典规定的标准菌株,为第二代甘油冻存管,电话:020-********4.菌种发放单应包括什么信息?答:根据自己工作的需要,大致包括:菌种名称,编号,来源,接收日期,接收人等。

5.如何检查黑曲霉孢子悬浮液孢子含量为50~100个/ml。

铜绿假单胞菌单菌如果用甘油冷冻管,也是低温,是否也会影响它的活性?应如何保存?答:可用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或改良马丁琼脂来确定黑曲霉孢子悬浮液。

铜绿假单胞菌应使用最终甘油浓度为20%的甘油冻存管保存,保存在-30℃或更低温度,则可保持其活性。

若是斜面或营养肉汤,建议室温保存。

6.工作菌株,25℃下可连续使用一周,这里的工作菌株是指原液还是制备好的菌悬液。

为何工作菌株不低温存放,而是25℃?答:首先要说明,所有的操作应按药典要求来操作,这里的工作菌株指原液,工作菌株建议在2-8℃保存,但要注意的是,铜绿假单胞菌的工作菌液不能低温保存,低温会损伤其活性。

由于笔误,写成了25℃,请更正为2-8℃。

7.简单方便的厌氧培养方案?答:硫乙醇酸盐培养基;固体培养基的话可考虑使用一次性厌氧袋。

8.甘油冻存管一定要-30℃吗?0℃以下不可以吗?答:详见《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版341页。

我们的甘油冻存管保存在-30℃。

8.三糖铁斜面穿刺会断层,这是为什么?答:产气菌产气使培养基断层,或培养基本身质量问题。

菌种的复苏传代及保存标准程序

菌种的复苏传代及保存标准程序

菌种的复苏传代及保存标准程序目的:建立菌种的复苏、传代及保存标准程序。

范围:适用于检定用菌种的复苏、传代及保存的操作。

职责:质管部生物测定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内容:菌种的复苏与传代操作均应在生物检定室阳性对照间或专用超净工作台内进行。

操作中使用过的滴管、吸管及菌种管等均需放入消毒液中浸泡,试验结束后经121℃30分钟高温灭菌处理。

1.菌种的复苏1.1冻干菌种的复苏检定用标准菌种,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为冷冻干燥菌种(0代)。

使用前需将其复苏。

1.1.1准备:①用具:灭菌1ml滴管、灭菌双碟、灭菌镊子、砂轮、酒精灯、接种环。

②培养基:根据菌种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液体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或改良马丁培养基)、营养琼脂(或改良马丁琼脂)斜面数支。

③消毒液:75%酒精、碘酒、0.1%新洁尔灭或84消毒液等。

1.1.2操作:1.1.2.1将准备妥的冷冻菌种管、灭菌滴管、灭菌双碟及镊子、培养基移入工作台。

1.1.2.2用砂轮将冻干菌种管颈部挫出刻痕,再75%酒精棉擦净菌种管外壁,放在灭菌双碟内待干。

1.1.2.3点燃酒精灯,将菌种安瓿的封口一端在火焰上灼烧红热,用灭菌滴管吸取液体培养基少许,滴在灼热的菌种安瓿封口一端,使其骤冷而炸裂。

1.1.2.4取灭菌镊子,在火焰旁,将炸裂的管口打开后,把菌种安瓿放入灭菌双碟内。

1.1.2.5另取一支灭菌滴管,在火焰旁吸取适用液体培养基少许,加至菌种管底部,将冻干菌搅动促使溶解,随即吸出管内菌液,接种至液体培养基内。

用接种环取菌液划线接种于琼脂斜面培养基上。

1.1.2.6将已接种的液体培养基及琼脂斜面培养基置规定温度下(一般细菌在30~35℃,真菌在23~28℃)培养24h。

1.1.2.7 取出培养物(第1代),仔细观察菌苔形态、有无杂菌,必要时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若呈典型菌落即可应用。

如发现菌型不典型,可进行平板分离单菌落。

1.2 为保证工作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超过5代,并减少购买冻干菌种的次数,可在对冻干菌种复苏的同时制备部分菌悬液(第1代)冷冻保存,并将此冻存菌液复苏后的第2代培养物冻存保藏。

菌种传代操作规程(1)

菌种传代操作规程(1)

GMP 【2 】治理文件一、目标:为使菌种传代操作规范化.轨制化,故树立此规程二、实用规模:菌种传代须按本规程履行.三、义务者:微生物限度检讨化验员,质量检测中间主任.四、正文:1.造就基的制备按微生物限度检讨用稀释剂.造就基配制操作规程及斜面配制操作规程配制好响应造就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沙门菌.用胰酪大豆胨琼脂斜面造就基,白色念珠球菌.黑曲霉用沙氏葡萄糖琼脂斜面造就基,制备好的造就基预造就48小时后,确认无菌落发展方可应用.2.菌种传代2.1菌种传代前应预备好适于该菌种发展的造就基和造就装备,所有操作均应在相符生物安全破坏的生物安全柜内进行.2.2点燃酒精灯,在火焰上部操作,将原有的菌种斜面(简称菌种管)与待接种的新颖斜面造就基(简称接种管)持在左手拇指.食指及中指之间,菌种管在前,接种管在后,使试管内斜面向上,两支试管口平齐,应斜持试管呈45°角,以免管底凝聚水浸湿造就基表面.用右手在火焰旁迁移转变两支试管胶塞,以便接种时易于拨取.再用右手持接种环的柄端,垂直或稍斜地把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将接种环烧红约30s,随后将接种棒金属部分在火焰上烧灼,以彻底灭菌.用右手的小指和手掌之间以及无名指与小指之间,在火焰旁分离拔除两支试管的胶塞,持住.在将试管口在火焰上经由过程以杀灭管口的细菌,但勿烧的过热,将烧灼的接种环插入菌种管内,先接触无菌苔发展的造就基上,若有溶印则表明接种环未冷却,待冷后,再从斜面上挑取少许菌苔.掏出时接种环不能经由过程分焰,应在火焰旁敏捷插入接种管,在斜面上由下而上划“Z”字型曲线,当接种完毕,立刻将管口经由过程分焰灭菌,右手到火焰旁塞上胶塞,不要将管口分开仗焰旁去迎接右手的胶塞.最后将接种环烧灼灭菌放置备用.3.造就将以上接种好的各菌管放入响应温度的造就箱内,白色念珠菌放入23-28℃造就箱内造就24-48h,黑曲霉放入23-28℃造就箱内造就5-7天,其它菌种放入30-35℃造就箱内造就18-24小时.4.保存除铜绿假单胞菌需室温保存外,将其它传代造就后的菌种应放入4-6℃的冰箱冷藏保存.根据:《中国药典》2015版及中国药品磨练标准操作规范。

菌种传代.

菌种传代.

1. 目的建立菌种的传代、保藏及菌液制备的操作规程。

2. 范围适用于质检中心菌种的传代、保藏及菌液制备。

3. 责任人实验室检定菌保管员、检验中心主任。

4. 内容4.1 标准菌种的概念及其管理4.1.1标准菌种是指由国家授权机构制备的具有稳定的生物学特性并用妥善方法保藏的菌种。

我国的标准菌种统一由中国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CCCCM)管理,涉及药品微生物检验的菌种由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MCC)提供。

4.2 菌种代号的意义4.2.1国内药品微生物检验所用的菌种代号是:CMCC(F)或 CMCC(B)CMCC ——中国医学菌种保藏中心;B ——代表细菌, F ——代表真菌。

4.2.2 菌种的名称▪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生孢梭菌[CMCC(B)64941]▪大肠埃希菌[CMCC(B)44102]▪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黑曲霉[CMCC(F)98003]4.3 标准菌种的保藏形式我国提供的标准菌种通常是以冻干粉的形式包装于熔封的厚玻璃容器中。

在这种容器中,微生物通常与赋形剂共存,由于缺乏生长必须的环境条件,一般呈休眠状态。

4.4 培养基的选择细菌一般用营养琼脂培养基,特别指出的是生孢梭菌用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加琼脂制成的培养基进行传代,真菌一般用改良马丁培养基。

4.5 菌种的传代4.5.1 菌种的复苏4.5.1.1把冻干菌种管、灭菌1ml 滴管、双碟、镊子、营养肉汤培养基、营养琼脂斜面数支,移入接种室或净化工作台。

4.5.1.2先用砂轮将冻干菌种安瓶颈部挫出刻痕,再将冻干菌种管外壁用碘酒擦洗消毒、稍干,用75% 乙醇棉擦净,放在灭菌双碟内,待干。

点燃酒精灯,将菌种管的封口一端在火焰上,烧灼红热,用灭菌滴管吸取营养肉汤培养基,滴在灼热的菌种管封口一端,使骤冷而炸裂。

4.5.1.3取灭菌镊子,在火焰旁,将炸裂的管口打开,放入灭菌双碟内,另取1支灭菌滴管,在火焰旁吸取营养肉汤少许,加至菌种管底部,将冻干菌搅动促使溶解,随即吸出管内菌液,分别接种至营养琼脂斜面及普通肉汤内,并将滴管及菌种管投入消毒液内,将已接种的营养肉汤及营养琼脂斜面置35~37℃培养22~24 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版药典菌种传代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及菌种使用
说明书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及菌种使用说明书”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
依据: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及菌种使用说明书
1.标准菌的来源
标准菌株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菌种保藏中心(China Medical culture collection ,CMCC)提供的冷冻干燥菌种(0代)或由上级药检部门已接种好的菌种斜面(3代)。

黑曲霉的0代菌种为保存于含15%甘油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中的孢子悬液冷存管。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的冷冻干燥菌种的标签
1
CMCC(B)代表细菌(bacteria),CMCC(F)代表真菌(fungi)每种菌具有固定的代号。

2.标准菌的验收
从菌种保藏中心购买的原始菌种管是玻璃安瓿装的冻干菌,接收同时应检查是否有随菌种附有的相关资料。

接收菌种时应检查安瓿的数量和名称,和每一支安瓿的完整性。

在相应的菌种接收记录上记上所有的关于菌种的信息,如名称、数量和接收日期等。

在菌种安瓿及菌种管上粘贴标签,内容包括:菌种名称、菌种代号、代次、接收日期、接收人、贮存条件、有效期至。

新购入的0代原始菌种储存于,20?,有效期为三年。

从上级药检部门购买的已接种好的菌种斜面(3代)应检查菌种管是否完好。

储存于2, 8 ?,有效期为3个月。

3. 标准菌的复苏、复壮及标准储备菌株的制备
3.1物品及试剂:接种针、酒精灯、移液管、75%酒精及75%酒精棉球
3.2培养基
2
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用于黑曲霉复苏、复壮.
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用于生孢梭菌复苏、复壮.
营养肉汤培养基: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短小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复苏、复壮。

改良马丁培养基:用于白色念珠菌复苏、复壮.
3.3操作步骤:
a.打开洁净工作台。

b.在安瓿的外表面用75%的酒精擦拭并让其自然风干。

c.用一小砂轮在安瓿的上部划一条线,用手轻轻将安瓿掰开(开启安瓿时必须小心,因为安瓿遇热时可能会破裂)。

d.以无菌方法用一无菌吸管从已准备好的上述液体培养基中移取0.5,0.8 ml 到安瓿中。

e.轻轻地旋转安瓿以使冻干菌
3
种和液体培养基充分混合并完全溶解。

f.用无菌吸管将安瓿内菌液全部转接到相应的液体培养基。

g.根据安瓿上所标明的不同菌种类型而将其培养于相应的温度(细菌培养温度30,35?,培养18,24小时;真菌培养温度23,28?,培养3,5天。

观察是否浑浊,浑浊说明菌种复苏生长;若不浑浊,细菌应延长培养时间至7天,真菌应延长培养时间至14天,若仍未浑浊,灭菌处理。

h.黑曲霉的菌悬液先室温待菌悬液融化后用无菌吸管吸取管内液体1,2滴滴在改良马丁琼
脂斜面上,用吸管涂布均匀,置23,28?培养5,7天,斜面正面为黑褐色厚绒状,色泽均一,不应有杂色,斜面侧面无色,接近菌层培养基略带黄色。

确认后用含有0.05%(ml/ml)的吐温-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洗脱到无菌试管中。

i.取经复苏后的上述细菌菌液8-10ml至液体培养基中按g项操作对菌种进行复壮。

以无菌技术向复壮后的菌种中加入100ml20%的无菌甘油混匀,1-2ml/管分装于冻存管。

每个菌
4
种制备10支,按顺序进行编号,最后一支做为质控管进行质量控制,即进行相应的确认。

其余作为储备管。

黑曲霉的h项下洗脱液按h项下方法进行复壮,制成复壮后的孢子悬液20ml。

以无菌技术向复壮后的菌种中加入20ml 、30%的无菌甘油混匀,1-2ml/管封存于冻存管。

制备10支,按顺序进行编号,最后一支做为质控管进行质量控制,即进行相应的确认。

其余作为储备管。

将上述制备好的冻存管逐支粘贴标签。

内容包括:菌种名称、菌种代号、编号、代次、制备日期、制备人、贮存条件、有效期至等。

j(储备菌种管制备成功,储存于,20?,有效期为三年。

3.4菌种确认
用无菌接种环从质控管中取细菌培养物接种到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或相应的宜于该细菌生长的鉴别平板上,划线分离出单个菌落。

然后在30,35?下培养2,3天;同样的方法取真菌到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平板,并在23,28?下培养7天;培养后,观察其菌落形态,应符合该菌种形态特征。

3.5污染处理
5
假如在该平板上发现有其他菌落生长,则说明或操作有污染或菌种不纯。

将此被污染了的培养物灭菌处理。

可寻找原因重新分离挑选纯菌落转接斜面菌种作为第四代。

并重新制备储备菌种管
3.6菌种的传代与保藏
将菌种接种至一新鲜培养基上,每萌发一次即称为一代,因此,当原始菌种复溶并转至新培养基内生长,即认为已传代一次,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的菌种为第0代,冷冻干燥的原始菌种开启后转种后为第1代,直到第3代为工作菌种。

菌种的传代次数(自原始菌种冻干粉起)不得超过5代。

菌种的传代保藏过程
3.3项下标准菌的复苏为传第一代,复壮为第二代。

传第三代时取1支冻存管自然解冻,将其转接斜面菌种作为工作用菌种。

此时,工作用菌种为第3代。

工作用菌种,分为两类:一类用于定期传代(W3),一类用于实验用(S3)。

定期传代用菌的传代其操作步骤如下(斜面接种法):
6
(1)从冰箱冷藏室中取出菌种斜面后,应在室温放置约30分钟。

(2)将装有新鲜配制的培养基菌种保藏管管壁上注明菌名及接种日期,和传代菌种一并移入洁净工作台,打开紫外灯照射一小时。

(3)关闭紫外灯。

点燃酒精灯,左手握住菌种斜面,将管口靠近火焰上方,右手拿接种棒后端,将接种环烧红约30秒,随后将接种棒金属部分在火焰上烧灼,往返通过三次。

(4)右手用无名指、小指及掌部夹住管塞,左手将管口在火焰上旋转烧灼,右手再轻轻拔开管塞,将接种环伸入管内先在近壁的琼脂斜面上靠一下,稍冷后再至菌苔上,刮取少量菌
苔,随即取出接种棒并将菌种管口移至火焰上方。

(5)塞上管塞,左手将菌种管放下,取营养琼脂斜面(或改良马丁琼脂斜面)一支,照上述操作打开管塞,将接种环伸入管内至琼脂斜面的底部向上划一条直线,然后从底部向
7
上作连续曲线划线,一直划到斜面顶端,使细菌接种在斜面的表面上。

(6)取出接种环,在火焰上方将培养基管盖上塞子,然后将接种过细菌的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灼灭菌。

(7)将已接种好的细菌管置30,35?细菌培养箱培养22 ,24h,真菌管置23,28?真菌培养箱最多培养7天。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