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分析仪器与技术

合集下载

分析化学中的常见实验室仪器和技术

分析化学中的常见实验室仪器和技术

分析化学中的常见实验室仪器和技术分析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成分和性质的科学,它在许多领域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在进行分析化学实验时,实验室仪器和技术的选择和运用则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分析化学中的常见实验室仪器和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色谱仪色谱仪是分析化学中常见的仪器之一,它通过将混合物分离成不同的组分,进而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色谱仪的原理是基于不同组分在固定相或液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实现的。

常见的色谱仪有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

气相色谱仪(Gas Chromatograph,GC)是利用气相作为流动相,通过样品在固定相上的分配与再平衡来实现分离的。

它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药物分析等领域。

液相色谱仪(Liquid Chromatograph,LC)则是利用液相作为流动相,通过样品在固定相上的分配与再平衡来实现分离的。

液相色谱仪在药物分析、生化分析、环境监测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光谱仪光谱仪是一类用于分析物质的光学仪器,包括紫外可见光谱仪、红外光谱仪和质谱仪等。

光谱仪的原理是通过测量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来分析物质的成分和性质。

紫外可见光谱仪(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photometer,UV-Vis)是利用物质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和散射来分析物质的成分和浓度的。

它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红外光谱仪(Infrared Spectrophotometer,IR)则是利用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和散射来分析物质的结构和成分的。

它在有机化学、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质谱仪(Mass Spectrometer,MS)是利用物质在电场和磁场的作用下,通过测量其质量和电荷比来分析物质的成分和结构的。

质谱仪在有机化学、生物医学、环境分析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三、电化学技术电化学技术是利用电化学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的一种技术手段。

它广泛应用于电池、电解、腐蚀等领域。

安捷伦8890型气相色谱仪原理

安捷伦8890型气相色谱仪原理

一、概述安捷伦8890型气相色谱仪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色谱分析仪器,主要用于化学品的分离和分析。

它的原理是基于气相色谱技术,通过样品分子在气相流动载气中的分离和检测,实现对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本文将就安捷伦8890型气相色谱仪的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二、气相色谱技术1. 色谱柱气相色谱仪的核心部件是色谱柱,它是由一种受到保护的不锈钢或玻璃管构成的,内壁被涂覆着非极性或极性涂层。

样品分子通过色谱柱时会受到柱内填充物的影响而发生分离。

2. 色谱载气气相色谱中的载气对样品分离和分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常使用的载气有氮气、氢气、氦气等。

载气的选择会影响到分离效果和分析速度。

3. 检测器检测器是气相色谱的另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它主要用于检测样品分子的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常见的检测器有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热电导检测器(TCD)、质谱检测器等。

三、安捷伦8890型气相色谱仪的原理1. 样品进样样品要经过进样口进入气相色谱仪系统。

在进样过程中,需要将样品转化为气态,通常会采用样品性质不同等离子体或者其他方式将样品挥发成气态。

2. 色谱分离经过样品进样后,样品分子会被色谱柱分离。

在色谱柱的填充物作用下,不同化合物的分子将根据其极性和分子量在色谱柱中发生分离。

3. 检测与定量分离后的样品分子通过色谱柱会进入检测器中进行检测。

检测器会将检测到的样品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传输到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中进行进一步的定量分析。

4. 数据采集与处理经过检测器检测到的信号将被传输到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中。

在该系统中,将进行对样品信号的数据采集和分析,通过对样品信号的处理,得出样品的定性和定量结果。

四、结论安捷伦8890型气相色谱仪以其高效、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等特点,成为了现代化学分析领域的核心仪器之一。

其原理简单清晰,使用灵活便捷,且能适应不同类型化合物的分析,因而在科研、质检和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

希望本文介绍的原理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安捷伦8890型气相色谱仪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安捷伦8860气相色谱仪技术参数

安捷伦8860气相色谱仪技术参数

安捷伦8860气相色谱仪技术参数
安捷伦8860气相色谱仪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1. 柱箱温度范围:室温+150℃~400℃
2. 柱箱温度控制精度:±0.1℃
3. 柱箱温度升温速率:0.1℃/min ~ 40℃/min
4. 检测器类型:FPD(火焰光度检测器)、FID(火焰离子检测器)、TCD(热导检测器)、ECD(电化学检测器)、PID(光离子化检测器)等
5. 检测器灵敏度:FPD:1ppm,FID:1ppm,TCD:1%,ECD:1ppm,PID:1ppm
6. 载气:高纯度氮气或氢气
7. 进样方式:自动进样器、手动进样器、分流/不分流进样器等
8. 数据处理系统:Agilent MassHunter B.07.00软件
9. 分析时间:根据样品种类和仪器配置而定
10. 分析效率:根据样品种类和仪器配置而定
11. 稳定性:在24小时内,漂移应小于0.1%
12. 噪音水平:在24小时内,噪音应小于0.01%
13. 电源:220V/50Hz或110V/60Hz,功率:200W
14. 重量:约100kg
以上是安捷伦8860气相色谱仪的主要技术参数,该仪器具有高精度、高效率、高稳定性等特点,适用于多种样品的气相色谱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方法原理及仪器概述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方法原理及仪器概述

一、概述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仪器,它结合了气相色谱和质谱两种分析技术,能够对复杂样品中的化合物进行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分析。

本文将介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基本原理,仪器组成和工作流程,希望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有所帮助。

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原理1. 气相色谱原理:气相色谱是一种基于化合物在气相载气流动相中分离的技术。

化合物混合物在进样口被蒸发成蒸气,随后通过载气将其引入色谱柱,不同化合物因分配系数的差异而在色谱柱中以不同的速率移动,最终被分离出来。

2. 质谱原理:质谱是一种利用化合物分子的质荷比进行分析的技术,化合物经过电离后,生成一系列离子,这些离子根据不同的质量和电荷来探测。

质谱技术的关键在于将离子进行分离并对其进行检测。

3. 联用原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结合了气相色谱和质谱的优势,通过气相色谱对化合物进行分离和富集,再将分离后的化合物以雄厚的射流进入质谱进行离子化、分离和检测,从而实现对复杂混合物的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分析。

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仪器概述1. 气相色谱部分:主要包括进样口、色谱柱、载气源、检测器等组成部分。

进样口用于气相化合物的进样和蒸发,色谱柱用于分离化合物,载气源提供载气以及维持色谱柱的流动等。

2. 质谱部分:主要包括离子源、质量过滤器、检测器等组成部分。

离子源用于电离化合物产生离子,质量过滤器用于对离子进行分离,检测器用于对离子进行检测和计数。

3. 数据系统:用于控制仪器运行、采集数据和进行数据处理的计算机系统。

四、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工作流程1. 样品进样:将需要分析的样品通过进样口蒸发成气态,进入气相色谱部分进行分离。

2. 气相色谱分离:化合物在色谱柱中根据分配系数进行分离,不同化合物会在不同时间点出现在检测器中。

3. 化合物离子化:分离后的化合物通过离子源被电离成为离子,不同化合物产生的离子有不同的质荷比。

4. 质谱分析:离子经过质量过滤器进行分离,并被检测器进行检测和计数。

仪器分析气相色谱分析

仪器分析气相色谱分析

甲醇淋洗、烘干
酸。一些拖尾,可加 H3PO4 或 KOH 添加剂解决。
碱洗
5-10%NaOH 甲醇液回流, 水、甲醇淋洗、烘干
除 Al2O3 酸性作用点。用于胺类等碱性物质。
硅烷化 釉化
加入 DMCS 或 HMDS 等硅 烷化试剂,使与-SiOH 反应 2%Na2CO3 浸泡担体,过滤 得滤液再水稀 3 倍,用稀滤 液淋洗担体,烘干后再高温 处理
气固色谱:利用不同物质在固体吸附剂上的物理 吸附——脱吸能力不同实现物质的分离。只适于 较低分子量和低沸点气体组分的分离分析。
气液色谱:利用待测物在气体流动相和固定在惰 性固体表面的液体固定相之间的分配原理实现分 离。
第一节 气相色谱仪
102G型气相色谱仪
102型气相色谱仪 常用于学生实验
GC-7890气相色谱仪
350~550oC 活化
永久气体�
不同极性 170oC
除水、通气活化
水+气体氧 +CH4+低级醇


二 气液色谱固定相——载体+固定液 由载体和固定液构成; 载体为固定液提供大的惰性表面,以承担固定
液,使其形成薄而匀的液膜。 1. 载体 也称担体
惰性的,多孔性固体颗粒。 对载体的要求:稳、匀、大。 载体类型:分为硅藻土型和非硅藻土型,后硅藻土型
第3章 气相色谱分析
3.1、气相色谱仪 3.2、气相色谱流动相与固定相 3.3、气相色谱检测器 3.4、 气相色谱分离分析条件 3.5、气相色谱定性方法 3.6、气相色谱定量方法 3.7、 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简介 3.8、气相色谱的应用
气相色谱过程:待测物样品被被蒸发为气体 并注入到色谱分离柱柱顶,以惰性气体 指不与 待测物反应的气体,只起运载蒸汽样品的作用, 也称载气 将待测物样品蒸汽带入柱内分离。 其分离原理是基于待测物在气相和固定相之 间的吸附——脱附 气固色谱 和分配 气液色 谱 来实现的。因此可将气相色谱分为气固色 谱和气液色谱。

实验室中的色谱分析正确操作色谱仪器的注意事项

实验室中的色谱分析正确操作色谱仪器的注意事项

实验室中的色谱分析正确操作色谱仪器的注意事项在实验室中进行色谱分析是一项常见的实验技术,在正确操作色谱仪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事项,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一、样品准备在进行色谱分析前,首先需要准备样品。

样品的准备应遵循以下原则:1. 样品应具备足够的纯度和稳定性,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2. 样品需适当稀释,避免过浓的样品对仪器产生损坏或阻塞。

3. 样品应事先过滤,以去除悬浮物和杂质,保证分析的准确性。

二、仪器设置正确设置色谱仪器对于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在进行色谱分析时,需注意以下事项:1. 检查仪器的各项参数是否合理,如流速范围、柱温控制等。

2. 确保色谱柱的合适型号和长度,不同的分析目的可能需要不同的柱子。

3. 定期校准色谱仪器,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 保持色谱仪器的良好清洁状态,避免样品残留对后续实验产生干扰。

三、进样操作正确的进样操作可以减少样品损失和仪器污染的风险,应注意以下几点:1. 使用适当的进样器进行进样,选择合适的进样方式,如气相色谱的进样方式可以选择依次进行,而液相色谱则可选择直接进样或间接进样。

2. 样品进样前应进行混匀,以确保样品的均匀性。

3. 控制进样量的准确性,避免过量或过少的进样导致结果的失真。

4. 进样前检查和清洁进样针头,以避免交叉污染和样品残留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四、柱温控制柱温的控制对于色谱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有重要影响,应注意以下事项:1. 根据样品性质和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柱温控制方式,如等温或梯度柱温控制。

2. 控制柱温的稳定性,避免温度波动对结果的影响。

3. 注意柱后加热的情况,避免溶剂的挥发和柱子的冷凝。

五、检测器设置检测器的正确设置对于正确分析样品信号和获取准确结果至关重要,应注意以下几点:1. 根据所用色谱柱和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检测器,如紫外检测器、质谱检测器等。

2. 检查检测器的参数设置是否合理,例如波长范围、增益等。

仪器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

仪器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
提高检测灵敏度。
流动相的选择与制备
选择合适的流动相
根据被分析化合物的性质, 选择适当的流动相,如有 机溶剂、缓冲液等。
流动相的配制
按照实验要求,准确称量 流动相组分,混合均匀, 并进行过滤和脱气处理。
流动相的梯度洗脱
对于多组分分离,可以采 用梯度洗脱技术,以提高 分离效果。
仪器的开机与平衡
开机
按照仪器说明书,打开仪器电源, 启动仪器操作系统。
药物制剂质量控制
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用于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 检测制剂中药物的含量、纯度和稳定性等指标。
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污染物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用 于检测环境中的有机污 染物,如农药、多环芳 烃等,为环境污染控制 和治理提供依据。
饮用水质量检测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可 以检测饮用水中的有害 物质,如消毒副产物、 微量有机物等,保障公 众的饮用水安全。
粒径
色谱柱的粒径影响分离效 果和分离时间。粒径越小, 分离效果越好,但分离时 间越长。
长度
色谱柱的长度影响分离效 果和载样量。长度越长, 分离效果越好,但载样量 越小。
检测器
类型
常用的检测器有紫外-可见光检测器、荧 光检测器、电导检测器等,根据被测物质 的性质和检测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测器。
响应速度
线性范围
质。
测定水体、土壤、空气 中的污染物和有害物质。
用于蛋白质、核酸、细 胞等生物大分子的分离
和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高分离效能、高灵敏度、高选择 性、应用范围广。
局限性
需要专业操作人员、仪器昂贵、 样品前处理复杂、耗时长。
02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仪器构成
CHAPTER

色谱分析ppt课件

色谱分析ppt课件
➢ 利用组分在固定液(固定相)中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称 为分配色谱法。
➢ 利用组分在离子交换剂(固定相)上的亲和力大小不同而达到分 离的方法,称为离子交换色谱法。
➢ 利用大小不同的分子在多孔固定相中的选择渗透而达到分离的方 法,称为凝胶色谱法或尺寸排阻色谱法。
最近,又有一种新分离技术,利用不同组分与固定相(固定化分子) 的高专属性亲和力进行分离的技术称为亲和色谱法,常用于蛋白 质的分离。
色谱过程
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
两种组分的理化性质原本存在着微小 的差异,经过反复多次地吸附→解吸→再 吸附→再解吸的过程使微小差异累积起来, 结果使吸附能力弱的组分先流出色谱柱, 吸附能力强的组分后流出色谱柱,从而使 各个组分得到了分离。


1
2
3

色 谱 柱 ( 固 定 相 )
样品组分 1+2+3
➢ 液体为流动相的色谱称液相色谱(LC) 同理液相色谱亦可分为液固色谱(LSC)和液液色谱(LLC)。 ➢ 超临界流体为流动相的色谱为超临界流体色谱(SFC)。
随着色谱工作的发展,通过化学反应将固定液键合到载体表面,这 种化学键合固定相的色谱又称化学键合相色谱(CBPC)。
2.按分离机理分类
➢ 利用组分在吸附剂(固定相)上的吸附能力强弱不同而得以分离 的方法,称为吸附色谱法。
在色谱法中,将填入玻璃管或不锈钢管内静止不动的一相(固体或 液体)称为固定相 ; 自上而下运动的一相(一般是气体或液体)称为流动相 ; 装有固定相的管子(玻璃管或不锈钢管)称为色谱柱 。
• 色谱分离中的两相是指系统具有一个有大比表面积 的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可以是固体或以某种 方式固定了的液体)和一个能携带待分离混合物流 过固定相的所谓流动相(mobile phase)(可以是气 体或液体)。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仪器+组成+分离类型+流动相选择)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仪器+组成+分离类型+流动相选择)
1、流 程
2、主 要 部 件
(1) 高压输液泵
主要部件之一,压力:30MPa以上。 为了获得高柱效而使用粒度很小的固定相( <10μm),液体的流动相高速通过时,将产生 很高的压力,因此高压、高速是高效液相色谱 的特点之一。 应具有压力平稳、脉冲小、 流量稳定可调、耐腐蚀等特性
(2)梯度淋洗装置
3.离子交换色谱分离固定相
结构类别: (1)薄壳型离子交换树脂
薄壳玻璃珠为担体,表 面涂约1%的离子交换树脂; (2)离子交换键合固定相
薄壳键合型;微粒硅胶 键合型(键合离子交换基团)
树脂类别: (1) 阳离子交换树脂(强酸 性、弱酸性) (2) 阴离子交换树脂(强碱 性、弱碱性)
4. 空间排阻分离固定相
liquid-solid adsorption chromatography 固定相:固体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等,较
常使用的是5~10μm的硅胶吸附剂;
流动相:各种不同极性的一元或多元溶剂。 基本原理:利用溶质分子占据固定相表面吸 附活性中心能力的差异;适用于分离相对分子 质量中等的油溶性试样,对具有官能团的化合 物和异构体有较高选择性; 缺点:非线形等温吸附常引起峰的拖尾;
GC:H = A + B / u + C • u (填充柱)
A = 2λ • dp
A ∝ λ • dp
B = 2γ • Dm = 2γ • Dg B ∝ t R ,B ∝ Dg
Dg

T η
或Dg

T M
B = 2γ • Dm
Dm

T η
柱温T ↓低,流动相η ↑大 ⇒B相忽略
在高效液相色谱中, 液体的扩散系数
(4) 高效分离柱

色谱仪及其工作原理

色谱仪及其工作原理

色谱仪及其工作原理
色谱仪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仪器,用于化学物质的分离、检测和定量分析。

其工作原理基于物质在移动相(流动相)和固定相(静止相)之间的差异相互作用,实现化合物的分离。

色谱仪的工作原理如下:
1. 分离过程:样品溶液通过进样口进入色谱柱。

在色谱柱中,分为固定相和移动相。

固定相一般是一种多孔填料(如硅胶或气相色谱中的填充柱)或涂在涂层上的薄膜(如薄层色谱)。

移动相可以是气体、液体或超临界流体,根据不同的色谱类型确定。

2. 行进过程:样品在移动相中运动,由于样品与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差异,不同成分在分离柱内以不同速度移动。

这些差异可以包括极性、大小、亲疏水性等。

3. 检测:在分离过程中,移动相中的溶质会逐渐分离并通过检测器。

检测器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如紫外-可见光谱检测器、荧光检测器、质谱检测器等。

检测到的信号会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

4. 数据分析:色谱分离的结果可以通过峰高、峰面积或保留时间等参数进行定量分析。

常通过与标准样品进行比较进行定量测定。

常见的色谱仪包括气相色谱仪(GC)、液相色谱仪(HPLC)、薄层色谱仪(TLC)等。

它们根据分析需要和样品特性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和检测器,实现样品的分离和分析。

色谱仪在分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药物分析、环境分析、食品安全等。

仪器分析-色谱法

仪器分析-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是在气相色谱和经典液相色谱的基础上,采用高压泵、高效固定相以及高灵敏度检测器等新实验技术建立的一种液相色谱分析法。

特点:高压、高柱效、高灵敏度2.HPLC中分离条件的选择:a.固定相与装柱方法的选择:选粒径小的、分布均匀的球形固定相(dp≤10μm)首选化学键合相,匀浆法装柱b.流动相及其流速的选择: 选粘度小、低流速的流动相c.柱温的选择:选室温25-30℃左右。

太低流动相黏度增加,太高容易产生气泡第一节液-固色谱法1.液-固色谱法是利用各组分在固定相上的吸附能力不同进行分离的,也称液-固吸附色谱。

2.分离原理.:组分分子与流动相分子竞争吸附吸附剂表面活性中心,靠组分分子的分配比不同而分离。

3.吸附剂吸附试样的能力,主要取决于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和理化性质,试样的组成和结构以及流动相的性质等。

1)组分与吸附剂的性质相似时,易被吸附;2)组分分子结构与吸附剂表面活性中心的刚性几何结构相适应时,易于吸附。

吸附色谱是分离几何异构体的有效手段;不同的官能团具有不同的吸附能力,因此,吸附色谱可按族分离化合物4.固定相:常用的液-固色谱固定相是表面多孔和全多孔微粒型硅胶、氧化铝等。

一般采用5~10μm的全多孔型微粒。

这些吸附剂的极性都比较大,对非极性组分的保留能力较弱,与极性化合物的相互作用较强。

5.流动相:在液-固色谱中,选择流动相的基本原则是极性大的试样用极性较强的流动相,极性小的则用低极性流动相。

液-固色谱的流动相必须符合下列要求:1)能溶解样品,但不能与样品发生反应。

2)与固定相不互溶,也不发生不可逆反应。

3)粘度要尽可能小,这样才能有较高的渗透性和柱效。

4)应与所用检测器相匹配。

例如利用紫外检测器时,溶剂要不吸收紫外光。

5)容易精制、纯化、毒性小,不易着火、价格尽量便宜。

第二节化学键合相色谱法1.液液分配色谱法分离原理:根据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中溶解度的不同,在两溶液间进行不同分配而实现分离。

仪器分析气相色谱法

仪器分析气相色谱法

仪器分析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在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中广泛应用。

该技术通过样品在气相色谱柱中的分离和检测,可以对复杂的混合物进行分析和定量。

本文将介绍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仪器分析方法以及应用领域。

一、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层析技术,原理是通过样品在一个固定相(色谱柱内涂层的液体或固体)和一个惰性气体流动的气相之间的分配来进行分离。

在气相色谱仪中,样品通过进样口被注入到气相色谱柱中,柱温控制使得样品能够在柱内发生分离。

分离后的组分通过检测器检测,得到相应的信号图谱。

气相色谱法的分离机理有吸附、分配、离子交换、凝聚相分离等方式。

其中最常用的是吸附分离,即通过固定相对不同组分的吸附性能进行选择性分离。

二、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组成及原理气相色谱仪主要由进样系统、色谱柱、载气系统、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等部分组成。

进样系统用于将样品引入到气相色谱柱中,色谱柱进行分离,载气系统用于将惰性气体送入色谱柱以推动样品的迁移,检测器用于检测组分的信号,数据处理系统则用于对检测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

在气相色谱仪中,进样系统的关键部分是进样口、进样器和进样针。

色谱柱是气相色谱法中的核心装置,决定了样品的分离效果。

检测器根据不同的检测原理可以分为不同种类,如火焰光度检测器(FID)、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氮磷检测器(NPD)等。

三、气相色谱法的应用领域气相色谱法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

在化学领域,气相色谱法可用于研究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分析有机物、无机物等;在生物领域,可以用于检测生物样品中的氨基酸、脂肪酸、激素等;在环境领域,可用于监测空气、水、土壤中的有机物、农药、挥发性物质等。

总之,气相色谱法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具有高分析效率、分辨率高、样品消耗少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通过不断改进仪器设备和方法,气相色谱法将在未来的研究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HPLC原理和操作详解

HPLC原理和操作详解

HPLC原理和操作详解HPLC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是一种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器,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分析和制备化学领域的色谱技术。

它通过溶液的流动将混合物中的分子分离和纯化,然后通过检测器检测和定量各个组分。

下面将详细介绍HPLC的原理和操作。

HPLC的原理是基于色谱技术的理论基础,即溶液与固体(固定相)表面之间会发生物理和化学吸附等相互作用,从而使溶液中的化合物被分离。

HPLC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溶液输送系统、色谱柱、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

HPLC的操作步骤如下:1.样品制备:将待分析的样品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并通过滤器过滤,去除杂质和颗粒物。

2.系统预冲洗:在运行之前,先用纯溶剂进行系统预冲洗,以去除柱子内的杂质。

3.色谱柱选择:根据需要分离的化合物性质选择适当的色谱柱。

常见的色谱柱包括反相柱、离子交换柱和凝胶渗透柱等。

4.流动相选择:根据样品性质选择合适的流动相,可以是单一溶剂或者混合溶剂。

流动相的选择对分离效果有很大影响。

5.色谱条件设定:设置合适的色谱条件,包括流速、柱温、检测器的参数等。

这些参数的选择要根据样品的特性和分析目的进行优化。

6.进样:将经过预处理的样品注入HPLC系统中。

可以选择自动进样或者手动进样的方式。

7.分离:通过调节色谱柱中的移动相流动速度和梯度等参数,使样品中的组分逐渐被分离。

分离的程度取决于色谱柱、流动相和样品的性质。

8.检测:通过检测器对分离出的化合物进行检测和定量。

常见的检测器包括紫外-可见吸收检测器、荧光检测器和质谱检测器等。

9.数据处理:将检测到的信号转换为荧光检测器和质谱检测器等。

HPLC的操作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1.质控: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进行质控,包括对流速、柱温和检测器的参数进行定期检查和校准。

2.柱寿命:色谱柱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失效,需要定期更换。

柱的选择要根据样品的特性和分离目的进行优化。

色谱分析技术

色谱分析技术

电化学法
利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电流、 电位、电导等参数的变化来检测物质 含量。
质谱法
将物质离子化后,根据不同离子质量 进行分离和检测,确定物质的结构和 含量。
色谱图与色谱参数
01
02
03
04
色谱图
记录色谱柱流出组分的浓度随 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峰高与峰面积
用于定量测定色谱图中各组分 的含量。
分辨率
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生物样品的分离与分析
色谱分析技术可用于分离和鉴 定生物样品中的化合物,如氨 基酸、糖类等。
疾病标志物的检测
通过色谱分析技术,可以检测 生物样品中与疾病相关的标志 物,如肿瘤标志物、炎症标志 物等。
药物代谢与药代动力学研 究
色谱分析技术能够研究药物在 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过程,为新 药研发和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大气污染物的监测
色谱分析技术可用于监测大气中的有害气体 和颗粒物。
土壤污染物的监测
色谱分析技术能够检测土壤中的有害物质, 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
水质监测
通过色谱分析技术,可以检测水体中的有害 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
固体废物分析
色谱分析技术可以用于固体废物的成分分析, 评估其处理和处置的可行性。
06 案例分享
案例一:食品中农药残留的色谱分析
目的
结果
检测食品中农药残留,确保食品安全。
成功检测出食品中农药残留的种类和 浓度,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法,通过固相萃取技术对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提取、净化和分 离,再通过电子捕获检测器进行检测。
案例二:环境水中多环芳烃的色谱分析
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药品质量控制

色谱分析仪

色谱分析仪

色谱分析仪色谱分析仪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环境、农业、食品等领域的分析仪器。

它通过分离和检测样品中的化合物,帮助科研人员快速准确地获得样品的成分信息。

本文将介绍色谱分析仪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色谱分析仪的原理基于两个主要过程:色谱分离和检测。

色谱分离是指将复杂的混合物通过色谱柱进行分离,使其中的各种化合物逐个通过柱子,并在固定的时间内达到峰值。

这种分离是基于样品中各组分在不同条件下的亲和力或反亲和力的差异来实现的。

而检测部分则是测量峰值的大小,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常见的检测方式包括紫外光检测器、荧光检测器、质谱仪等。

色谱分析仪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化学领域,它可用于分离、定量和鉴定化合物,帮助研究人员探索新的化学反应、深入了解化合物的性质。

在环境领域,色谱分析仪可以用于检测水、空气和土壤中的污染物,帮助监测环境质量并保护生态环境。

在食品行业,色谱分析仪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保障食品的安全性。

此外,色谱分析仪还可用于药学、制药、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色谱分析仪也在不断发展。

一方面,现代色谱分析仪已经实现了自动化和高通量分析,大大提高了样品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

另一方面,新型的分离介质、检测方法和分析技术也不断涌现。

例如,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气相色谱(GC)已经成为常用的分析手段,并衍生出了多种衍生技术。

质谱联用技术的应用也使分析结果更加准确。

此外,核磁共振色谱和电化学色谱等新技术在某些特定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未来,色谱分析仪将继续向更高效、更精确、更便携的方向发展。

随着微流控技术的发展,微型色谱分析仪已经逐渐崭露头角。

它们具有小体积、快速分离、低耗材等特点,可以在实验室以外的环境中进行在线监测。

此外,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色谱分析仪也将与这些技术相结合,实现更高级的数据分析和样品评价功能。

这将进一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推动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色谱仪的分析原理及应用

色谱仪的分析原理及应用

色谱仪的分析原理及应用一、色谱仪的基本原理色谱仪是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

它基于样品分子在静态相和动态相之间进行分配系数差异的原理,通过分离和检测来确定样品中不同成分的含量和结构。

色谱仪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样品进样:将待分析的样品溶液通过注射器或自动进样器进入色谱柱。

2.分离过程:样品在色谱柱中静置一段时间,根据不同成分与静态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发生分离。

3.洗脱过程:经过分离的样品分子在流动相的作用下,从色谱柱中洗脱出来。

4.检测过程:洗脱的样品分子进入检测器,通过检测器对其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二、色谱仪的应用色谱仪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仪器,其应用十分广泛。

主要应用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分析:色谱仪在环境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色谱仪可以对空气中的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帮助监测环境污染情况。

2.食品安全:色谱仪在食品安全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

通过色谱仪可以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防腐剂等有害物质进行检测,保障食品安全。

3.药物研发:色谱技术在药物研发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色谱仪可以对药物的纯度、含量等进行分析,帮助药物研发人员确定最佳配方和工艺。

4.生命科学:色谱仪在生命科学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色谱仪可以对生物样品中的蛋白质、核酸等进行分析,为生物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5.石油化工:色谱仪在石油化工领域也有重要地位。

例如,通过色谱仪可以对石油产品中的杂质进行分析,确保产品质量。

三、色谱仪的常见技术类型色谱仪按照工作原理和分离机制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色谱仪技术类型:1.气相色谱仪(GC):通过样品的蒸气化,利用气相色谱柱进行分离和检测。

适用于气体和易挥发物的分析。

2.液相色谱仪(LC):利用流动相在色谱柱中进行分离和检测。

适用于固体、液体和高沸点物质的分析。

3.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液相色谱的一种改进型,采用高压泵和狭窄的色谱柱,分离效果更好。

仪器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

仪器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

仪器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一种分离和定量化学物质的分析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

HPLC的原理基于样品在流动相中的分配行为,通过调节流动相成分和流速,实现对样品中化合物的分离和定量。

HPLC的特点之一是分离效率高。

其分析柱内有高效填料,通常是细小颗粒的吸附剂,能够提供大的表面积,有效地增加了分析柱与流动相接触的面积,从而提高了分离能力。

此外,在HPLC中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流动相,调节柱温和压力等条件,进一步优化分析条件,提高分离效果。

其次,HPLC的灵敏度高。

在HPLC中,使用的检测器通常有紫外-可见光谱法、荧光法、质谱法等。

这些检测器可以实现对特定化合物的高选择性检测,而且还能够对不同化合物进行同时检测。

对于低浓度的化合物,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检测器和优化分析条件,提高检测灵敏度,使得即使在样品中含量很低的化合物也能够被准确地检测到。

此外,HPLC在分析速度和样品处理方面也比较快捷。

与传统的柱色谱技术相比,HPLC使用的高压泵可以提高流动相的速度,从而缩短分析时间。

对于样品预处理方面,使用HPLC时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处理,如溶解样品并过滤,就可以直接进入分析阶段。

这使得HPLC具有高通量分析的优势,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分析大量样品。

此外,HPLC还可与其他技术结合应用。

例如,HPLC-质谱联用技术可以实现对样品中化合物的分离和结构的同时鉴定,具有非常高的分析灵敏度和选择性。

HPLC还可以与色谱预处理、液相萃取和样品前处理等技术结合,提高样品的净化效果和检测灵敏度。

综上所述,HPLC是一种高效、灵敏和多功能的分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科学领域。

它的分离效率高,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样品处理简便,可以与其他技术结合使用,提高分析的效果和可靠性。

在今后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HPLC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色谱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色谱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色谱分析仪的工作原理色谱分析仪是一种用于分离和检测化合物的重要仪器,它可以通过分离样品中的化合物,并通过检测器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色谱分析仪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样品进样、分离、检测和数据处理等步骤。

首先,在样品进样的过程中,样品会被注入到色谱柱中。

色谱柱是色谱分析仪中的核心部件,它通常由填料和柱壁组成。

填料可以是固定相或液相,根据不同的分析要求选择不同的填料。

样品在色谱柱中会被分离成不同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样品中的化合物在填料中的分配系数不同,导致了它们在填料中的迁移速度不同而实现的。

接下来是分离的过程,色谱柱中的化合物会在填料的作用下发生分离。

填料的种类和性质会对化合物的分离产生影响,常见的分离方式包括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

气相色谱是利用气体作为载气将样品分离,而液相色谱则是利用液体作为载流体进行分离。

在分离完成后,化合物会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

检测器的选择取决于被分析化合物的性质,常见的检测器包括紫外-可见光谱检测器、荧光检测器、质谱检测器等。

这些检测器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化合物进行检测,并输出相应的信号。

最后是数据处理的过程,检测器输出的信号会被传输到数据处理系统中进行处理。

数据处理系统会对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积分等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输出到计算机或打印机上。

通过数据处理,可以得到化合物的定量或定性分析结果。

总的来说,色谱分析仪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样品进样、分离、检测和数据处理等步骤对化合物进行分析。

不同类型的色谱分析仪在工作原理上会有所差异,但整体的工作流程是相似的。

色谱分析仪在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色谱+仪器分析简介

色谱+仪器分析简介
7)进样,同时采集数据并记录
8)试验后关闭电源,卸下色谱柱。
7、色谱法的系统适用性试验通常要考察哪些因素,这些因素应如何评价或计算,标准如何?
1)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在选定的条件下,用对照品或内标计算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n。若达不到规定的理论塔板数,应改变色谱柱的某些条件,是理论塔板数达到要求。
2)分离度: 定量分析时,为便于准确测量,要求定量峰与其他峰或内标峰之间有较好的分离度。 规定,R应大于1.5
Cm:每毫升流动相中溶解粟粉的质量
保留体积:
VR=tR*Fc
tR:保留时间
Fc:流动相的流速
Van Deemter曲线方程:
H=A+B/u+Cu
H:板高
u:流动相的平均线速度
A:涡流散项
B:分子扩散项
C:传质阻力项
死时间:
tM=L/u
L:柱长
u:流动相的平均线速度
程序升温
Tc=To+rt
Tc:柱温
3)拖尾因子: 为保证测量精度,特别当采用峰高法测量时,应检查待测物峰的拖尾因子(T)是否符合该品种项下的规定,或不同浓度进样的校正因子误差是否符合要求。T应在0.95-1.05
4)重复性: 取各种项下的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5次,其峰面积测量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2.0%
8、简述反相离子对色谱的分离原理,并对影响溶质保留值的各个因素加以讨论?
HPLC仪的基本操作步骤:
1)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2)开启稳压电源后,依次打开输液泵、柱温箱、检测器和色谱处理机电源
3)在输液泵及检测器上设定所需要的流速、检测波长等参数
4)排除管路气泡或冲洗管路
5)按pump键,设定输液泵以低流速泵出流动相

vanquish液相色谱仪技术参数

vanquish液相色谱仪技术参数

vanquish液相色谱仪技术参数vanquish液相色谱仪是由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推出的一款高性能液相色谱分析仪器。

该仪器具有多项先进的技术参数,以下将详细介绍。

1.泵系统:vanquish液相色谱仪配备了两种泵系统。

一种是双双柱泵系统,能够同时连接两条柱子进行分析,并可以实现双泵混合工作,提高分析效率。

另一种是单一柱泵系统,适用于单栏模式下的分析。

2.检测器:vanquish液相色谱仪配备了多种检测器,包括紫外-可见(UV-VIS)检测器、荧光检测器、二极管阵列(DAD)检测器等。

这些检测器能够对不同波长范围内的化合物进行准确的检测和定量分析。

3.流程控制:vanquish液相色谱仪具有高精度的流速控制系统,能够实现从0.001至10 mL/min的流速范围内的准确控制。

此外,该仪器还配备了自动进样器,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自动化样品进样,提高分析效率。

4.温度控制:vanquish液相色谱仪具有优异的温度控制系统,能够在不同的分析条件下实现精确的温度控制。

它能够提供恒温控制和梯度温度控制两种模式,并可根据需要进行自动切换。

5.分析柱:vanquish液相色谱仪支持各种类型的液相色谱柱,如反相柱、离子交换柱和手性柱等。

它能够提供不同直径和不同长度的柱子,以适应不同的分析要求。

6.软件控制:vanquish液相色谱仪配备了易于操作的分析软件,用户可以通过该软件进行仪器的控制和数据处理。

该软件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包括方法设置、数据分析、报告生成等。

7.数据处理:vanquish液相色谱仪的数据处理功能强大,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处理和解释。

它能够生成各种类型的数据图表,并提供数据导出和报告生成的功能,方便用户进行结果的分析和分享。

8.操作界面:vanquish液相色谱仪的操作界面简洁明了,仪器的各个部分都有清晰的指示灯和按钮进行操作。

用户可以通过触摸屏或键盘进行操作,使得仪器的使用更加方便和人性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基线
表明纯流动相流过检测器时所产生的响应,反映了检测器 噪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3.色谱峰
样品中分离出的各组分进入检测器时,色谱流出曲线就会偏 离基线,检测器的输出信号根据流入组分的浓度或质量的变 化显示出的峰,即为色谱峰。
三、色谱分析的常用术语和参数
4.进样峰和空气峰
进样峰是进样时操作条件被干扰出现的,也可在进样时通过连 动装置进行标记,是色谱分离过程中时间的起点。 空气峰是由于空气等物质不被固定相吸收,最先被流动相冲洗 出来到达检测器而形成的峰形。
五、气相色谱仪常用检测器
(一)气相色谱仪检测器分类 1.积分型检测器 积分型检测器的响应信号与分离出组分的总量成正比,色 谱图是一种阶梯状曲线。 一个阶梯表示一种物质从色谱柱中分离出来,阶梯的垂直 高度与该物质的总量成比例。
2.微分型检测器 微分型检测器的响应与已分离组分在载气中的浓度或质量 流速有关,记录仪记录下来的色谱图是常见的峰形曲线。 每一个峰代表一种物质的出现,峰与基线所界定的面积与 样品组分的含量成比例。 微分型检测器分为浓度检测器(第一类)和质量流速检测 器(第二类)。
(二)净化器
用于净化载气,去除其中的水分、有机烃类杂质,碳氢 化合物、二氧化碳和其他惰性气体。
(三)稳压阀和稳流阀
作用为控制载气流量和压强,保证载气的平稳性。
二、进样系统
(一)载气预热器、取样器
载气预热器用于载气加热,以防止气化后的样品遇到冷 的载气后被冷凝,影响样品的分离。 取样器通常使用微升注射器,将液体样品注入色谱柱。 常用5μl和10μl注射器。若为气态样品,则需气密注射 器。
六、气相色谱仪的工作原理
• 气态样品或经气化室气化了的液态样品被载气(流动相 )带入色谱柱(固定相)。在色谱柱中经过多次反复吸 附—脱附—析出的分配过程后,依次离开色谱柱,进入 检测器;检测器把流入的组分定量的转换成电信号,经 放大处理后,送往显示与记录系统,从而得到被测样品 各个组分的色谱图。 • 柱参数的合理选择影响分离效果,柱参数就是有关色谱 操作的所有参数的统称。
3.程序升温控制方式
电子式 机电式
四、程序升温控制系统
4.程序升温操作中须注意的问题
升温方式:根据样品的性质决定。 起始温度:根据样品中沸点最低组分的沸点决定, 起始温度在其附近或稍低一点均可。
升温速度:影响到分离效率和分析时间。
终止温度:取决于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及高沸点组 分的沸点。可以以其中较低的温度为依据来确定终 止温度。
FID)
简称氢焰检测器,是电离检测器的一种,属第二类(质量 流速类)检测器。 由电极、电离室、离子源、极化电源、本底电流补偿环节 以及静电计、记录仪等构成。
五、气相色谱仪常用检测器
3.电子捕获检测器(electron capture detector,ECD )
放射性电子捕获检测器,由一个阴极(内装圆筒状β放射源3H 或63Ni的池体)和一个不锈钢阳极组成,其离子化源为放射性 核素;
5.保留参数
保留时间 、死时间和死体积
6.峰高
色谱峰顶点与基线之间的垂直距离称为峰高(peak height) ,单位为mV。
7.峰宽参数
峰底宽、半峰宽、、标准偏差。
第二节 气相色谱仪
第二节 气相色谱仪
气相色谱仪主要由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 系统、温度控制系统、数据处理、记录系统及电源、电子 线路等构成。
五、气相色谱仪常用检测器
(1)浓度型检测器
浓度型检测器的输出信号与被分离的组分在载气中的浓度 成比例。色谱流出曲线上的每一点都对应于该瞬间组分在 载气中的浓度。
如上图,峰a为某组分的响应曲线。峰面积为A1组分全部质 量为M,系统工作在线性范围之内,即K1为一常数,则检
测器的响应为:
五、气相色谱仪常用检测器
一、溶剂输送系统
(三)流量控制器
• 柱反压 高压的流动相流经色谱柱时,与固定相产生相互作 用,形成与流动相流动方向相反的作用力,即构成 一个与流向相反的压力,称为柱反压,它阻碍流动 相的正常流动。 • 流量控制器的作用是防止过高的色谱柱反压对分离 造成不良影响。
序升温。
四、程序升温控制系统
(一)恒温控制系统
恒温是指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温度始终控制在设定的范 围内。恒温控制系统是一种闭环负反馈自动控制系统 ,由恒温控制电路、恒温箱及测温、补偿等环节构成 。
(二)程序升温控制系统
程序升温就是指色谱柱的温度在分离的过程中按照预 定的程序逐步增加。
常用的程序升温方式有:
时 间 t(min)
浓度型检测器的输出曲线
五、气相色谱仪常用检测器
(二)气相色谱仪常用的检测器
1.热导检测器 (thermal conductivity detector,TCD) 由热导池、测量桥路、热敏元件、稳压电路、信号衰减及 基线调节等部分组成; 具有结构简单,线性、稳定性好,适用范围广等特点,还 可与其他检测器联用。 适用于有机化合物的检测 2.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hydrogen 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
第四章 色谱分析仪器与技术
谢国明
重点提示
1.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2.色谱法的分类和特点是什么? 3.色谱分析的常用术语和参数有哪些? 4.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 5.气相色谱仪常用的检测器有哪些?
6.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是什么?
7.高效液相色谱仪常用的检测器有哪些?
目 录
第一节 色谱法的原理与分类 第二节 气相色谱仪
一、溶剂输送系统
(一)高压输液泵
• 作用:
将洗脱液连续不断地送入分离柱以完成色谱分离过程, 其性能对分离和检测均有很明显的影响。 • 分类: 恒压泵,常用的有直接气动泵和气动放大泵等; 恒流泵,最常用的高压泵是机械往复式柱塞泵。
一、溶剂输送系统
(二)梯度洗脱及洗脱方式
• 等度洗脱(isocratic elution) 在样品的分离过程中从始至终采用相同的流动相和相同 的流量来完成样品分离。 • 梯度洗脱(gradient elution) 在色谱的分离过程中,把两种或更多的不同极性互溶的 洗脱液随时间按某种变化的比例混合,使流入色谱柱的 洗脱液组成作连续的改变,目的是让样品的每一个组分 都在最佳分配系数的条件下分离出来,以获得较好的峰 形。
三、气相色谱柱与温度控制
(二)温度控制
温度控制要求为:
①点温度的稳定性; ②温度场的均匀性; ③恒温范围可以调节; ④绝热性能好,从启动到稳定点的时间要短; ⑤要有足够的可用恒温空间,供装色谱柱之用。 温度控制器主要有:
开关式、比例调节器式、三作用调节器式。
四、程序升温控制系统
气相色谱仪的温度控制方式: 恒温:适用于样品中各组分的沸点分布范围较窄时,用 恒温操作,可以得到较好分离结果。 程序升温:当样品中各组分的沸点相差较明显时(一般在 沸点分布范围大于80℃~100℃时) ,此时最好使用程
六、气相色谱仪的工作原理
• 气相色谱仪的参数选择 1.色谱柱和填料
所有新色谱柱使用前必须经老化处理以除去填料中的污 染物和减轻对检测器的污染。
2.色谱柱长
选择柱长的依据是分离度和分离速度。
3.载气流速
以兼顾灵敏度和分辨率为出发点。
六、气相色谱仪的工作原理
• 气相色谱仪的参数选择
4.进样器和检测器的温度 温度比恒温箱最高温度高出25~50℃,防止样品组分 冷凝。 5.恒温操作 温度一般要求比样品最高沸点低40℃左右。 原则是温度每上升1℃,保留时间缩短5%。温度每上 升30℃,分配系数下降一半,分析速度加快一倍。
6.程序操作 ,常用线性升温。
第三节 高效液相色谱仪
第三节 高效液相色谱仪
高压泵 储液槽
脱气装置
梯度装置
流量控制器
温控装置
进样装置
记录仪
数据处理器
检测器
分离柱
废液
高效液相色谱仪主要由溶剂输送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色谱柱) 、温度控制系统、检测系统和数据处理与显示系统等构成。
一、溶剂输送系统
第三节 高效液相色谱仪
第四节 色谱仪的数据处理系统 第五节 色谱仪在临床实验室的应用
第一节 色谱法的原理与分类
一、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 色谱分离中的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
• 色谱法利用待分离的样品组分在两相中分配的差异而实现分离。 • 色谱分离的两要素是互不相溶的两相以及样品各组分在两相中 分配的差异。
• 这是决定色谱最终分离结果好坏的基础。
一、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色谱 柱( 固定 相)
1 2 3
样品1
2 1 2 3 3 3
样品2 样品3
响 应 R

进样 峰


1
2 3
色谱分离原理示意图
时间(t )
二、色谱法的分类与特点
(一)色谱法的分类
– 按流动相和固定相物理状态分类 – 按所利用的物理化学原理分类 – 按操作形式分类 – 按色谱动力学过程分类
载 气 源 减 压 阀 净 化 器 稳 压 阀 稳 流 阀 气 化 室 色 谱 柱 检 测 器 放 大 器 记 录 仪
温度控制系统
气相色谱仪方框图
一、气路系统
(一)载气源和减压阀
载气一般选用氦气、氮气、氢气或氩气。气体贮存在高 压罐中。 减压阀的作用是把气体的压强从10MPa~15MPa的高压 降低至0.2MPa~0.4MPa的工作压强。
柱管形状:U型管、盘形管和螺线管,以U型管最常用。 柱子的尺寸应对容量(样品量)和分析速度最佳化。为获得最大 效率,可用内径较小、长度较长的毛细管柱。 当分析的样品量较大且分离不困难时,可用内径较大、长度较短 的填充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