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测温规范及记录
混凝土结构实体混凝土测温记录

混凝土结构实体混凝土测温记录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质量至关重要。
而混凝土在浇筑后的养护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对其强度发展和耐久性有着显著的影响。
为了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质量,进行混凝土结构实体混凝土测温记录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温度变化,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从而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因此,通过测温记录,可以及时了解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分布和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温度,防止裂缝的产生。
混凝土测温通常包括混凝土浇筑前的温度测量、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温度测量以及混凝土养护期间的温度测量。
在浇筑前,需要测量原材料(如水泥、骨料、水等)的温度,以计算出混凝土的出机温度。
在浇筑过程中,要对入模温度进行测量,确保其符合规范要求。
而在养护期间,则需要对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温度进行持续监测。
进行混凝土测温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测温设备和方法。
常用的测温设备有热电偶测温仪、热敏电阻测温仪等。
热电偶测温仪具有测量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但安装较为复杂;热敏电阻测温仪则操作简便,但精度相对较低。
在实际工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温设备。
在测温点的布置上,应根据混凝土结构的形状、尺寸和厚度等因素进行合理安排。
一般来说,在混凝土结构的厚度方向上,应布置多个测温点,以了解温度沿厚度方向的分布情况。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还需要在平面上均匀布置测温点,以全面掌握混凝土的温度变化。
测温的时间间隔也需要根据混凝土的温度变化情况来确定。
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初期,由于水化热释放较快,温度变化较大,测温的时间间隔应较短,一般为 1-2 小时。
随着混凝土温度的逐渐稳定,测温的时间间隔可以适当延长,如 4-8 小时。
在测温过程中,要认真记录每次测量的温度数据,并及时对数据进行分析。
如果发现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或内外温差过大,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降温或保温。
降温措施通常包括在混凝土表面浇水、覆盖湿麻袋等;保温措施则包括覆盖保温材料(如塑料薄膜、草帘等)。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测温记录实例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测温记录实例日期:2024年6月1日结构类型:大体积混凝土桥梁结构位置:XX省XX市XX桥测温点位置:桥梁混凝土A单元段测温设备: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测温时间间隔:每小时测量一次测温记录表:测量时间测点1 测点2 测点3 测点4 0:00 18.5°C19.2°C20.0°C20.5°C1:00 19.1°C19.5°C20.2°C20.8°C2:00 19.8°C20.5°C21.0°C21.4°C3:00 20.3°C21.0°C21.5°C21.9°C4:00 20.6°C21.3°C21.8°C22.2°C5:00 21.0°C21.6°C22.0°C22.5°C6:00 21.3°C22.0°C22.5°C22.8°C7:00 21.5°C22.3°C22.8°C23.1°C8:00 21.8°C22.6°C23.0°C23.4°C数据分析与结论:1.温度变化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温度逐渐上升,呈现出良好的温度发展趋势。
2.测点之间的温度差异:在测量时间内,每个测点之间的温度差异较小,说明混凝土内温度分布较为均匀。
3.温度升高速率:通过温度变化曲线观察,可以看出下午4点至晚上8点之间,温度升高速率最快,这是因为日照和太阳辐射导致的混凝土受热最为迅速。
4.温度稳定性:从早上8点开始,温度变化趋势逐渐趋于平缓,表明混凝土达到了较为稳定的温度状态。
5.温度监测对养护质量的验证:根据混凝土养护规定,混凝土的养护期通常为28天。
混凝土结构实体混凝土测温记录

混凝土结构实体混凝土测温记录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的性能和质量,对混凝土结构实体进行温度测量并记录是一项关键的工作。
混凝土在浇筑和硬化过程中会产生水化热,如果温度控制不当,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强度降低等问题,从而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因此,准确的测温记录对于评估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混凝土测温通常采用电子测温仪或热电偶等设备。
在测温前,需要根据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和施工方案,确定测温点的布置位置和数量。
测温点应分布在混凝土结构的关键部位,如厚大构件的中心、表面、角部等,以全面反映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变化情况。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立即开始进行测温。
测温的时间间隔应根据混凝土的温度变化情况和施工要求确定。
一般来说,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前 3 天,测温间隔时间较短,通常为 2 小时左右;随着混凝土温度的逐渐稳定,测温间隔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测温时,将测温设备插入测温点,待读数稳定后记录温度值。
同时,还应记录测温的时间、测温点的位置以及当时的环境温度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分析混凝土的温度变化规律和评估混凝土的质量非常重要。
在测温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混凝土的温度变化情况。
如果发现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或温度变化过快,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降温或调整养护方案。
常见的降温措施包括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保温材料、浇水降温、埋设冷却水管等。
通过合理的降温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温度,避免温度裂缝的产生。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说明混凝土测温记录的重要性。
某高层建筑的基础底板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厚度为 25 米。
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进行了测温记录。
在混凝土浇筑后的第一天,测温点的最高温度达到了 75℃,超过了设计允许的最高温度 70℃。
通过分析测温记录,发现是由于混凝土浇筑时的气温较高,且水泥用量较大,导致水化热产生的热量较多。
为了降低混凝土的温度,施工人员立即采取了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双层麻袋并浇水降温的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规范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规范大体积混凝土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应用广泛,如大型基础、大坝、桥墩等。
由于其体积大、水泥水化热释放集中,内部温度升高较快,如果不加以有效控制,容易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因此,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测温并遵循相应的规范是十分重要的。
一、测温的目的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的主要目的是及时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变化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温控措施,防止混凝土出现有害裂缝。
具体来说,通过测温可以:1、了解混凝土在浇筑后的温升峰值和出现时间,为调整养护措施提供依据。
2、监测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控制温差在允许范围内,避免因温差过大导致裂缝产生。
3、评估混凝土的冷却速率,确保混凝土在降温过程中的稳定性。
二、测温设备及要求1、测温设备的选择常用的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设备有热电偶测温仪、热敏电阻测温仪等。
热电偶测温仪具有测量范围广、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热敏电阻测温仪则具有稳定性好、价格相对较低的特点。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温设备。
2、测温设备的精度测温设备的精度应满足规范要求,一般来说,温度测量误差不应超过±05℃。
3、测温点的布置(1)测温点的数量应根据混凝土的体积、形状、厚度等因素确定。
一般来说,平面尺寸较大的混凝土,在平面上测温点应不少于 5 个;厚度较大的混凝土,在厚度方向上测温点应不少于 3 个。
(2)测温点应布置在混凝土结构的代表性部位,如混凝土的中心、边缘、角部等。
对于基础混凝土,测温点应布置在底部、中部和表面附近。
(3)测温点的布置应考虑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和流向,确保能够全面反映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变化情况。
三、测温时间及频率1、测温开始时间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立即开始测温。
2、测温持续时间测温持续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厚度、强度等级、环境温度等因素确定。
一般来说,对于厚度小于 2m 的混凝土,测温持续时间不少于 7 天;对于厚度大于 2m 的混凝土,测温持续时间不少于 14 天。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记录文本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记录文本大体积混凝土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应用广泛,由于其体积大、水泥水化热释放集中,容易产生温度裂缝,从而影响混凝土的结构安全和耐久性。
因此,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测温并做好记录是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一、工程概况本次施工的大体积混凝土为_____项目的基础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_____,混凝土浇筑量约为_____立方米。
基础底板的尺寸为长_____米、宽_____米、厚_____米。
二、测温目的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的主要目的是掌握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温度裂缝,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通过测温,可以了解混凝土在浇筑后的升温速率、峰值温度、降温速率等参数,为施工养护提供科学依据。
三、测温设备及布置1、测温设备本次测温采用电子测温仪,型号为_____。
该测温仪具有精度高、操作简便、数据存储量大等优点。
2、测温点布置根据基础底板的形状和尺寸,共布置了_____个测温点。
测温点在平面上呈梅花形布置,在竖向沿混凝土厚度方向布置,每个测温点分别在混凝土表面以下 50mm、混凝土中部和混凝土底部以上 50mm 处设置测温探头。
四、测温时间及频率1、测温时间从混凝土浇筑完成开始测温,直至混凝土内部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小于 25℃时结束。
2、测温频率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前 3 天,每 2 小时测温一次;第 4 天至第 7 天,每 4 小时测温一次;第 8 天至第 14 天,每 8 小时测温一次;之后每天测温一次,直至测温结束。
五、测温数据记录以下是本次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的部分数据记录示例:|测温时间|测温点编号|混凝土表面温度(℃)|混凝土中部温度(℃)|混凝土底部温度(℃)||||||||_____年_____月_____日_____时|1|_____|_____|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_____时|2|_____|_____|_____|||||||六、测温数据分析1、升温阶段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前 3 天,混凝土处于升温阶段。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记录标准表格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记录标准表格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是一个关键环节。
由于其体积大、水化热高,容易产生温度裂缝,从而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结构的安全性。
为了有效地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测温记录是非常必要的。
而一个规范、准确的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记录标准表格则是保证测温工作顺利进行和数据可靠的重要工具。
一、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记录表格的基本要素1、工程名称与部位清晰地注明混凝土施工所在的具体工程名称和部位,以便于准确追溯和定位。
2、施工日期记录混凝土浇筑的具体日期,这对于分析温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3、混凝土强度等级明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因为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其水化热和性能可能有所差异。
4、测温点布置图应附上测温点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图,标明每个测温点的编号和位置,方便查找和对比。
5、测温时间记录每次测温的具体时间,包括年、月、日、时、分。
6、混凝土内部温度这是测温的核心数据之一,反映了混凝土内部的实际温度情况。
7、混凝土表面温度了解混凝土表面与内部的温差,有助于判断是否会产生裂缝。
8、大气温度作为参考值,用于对比分析混凝土温度变化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9、温差计算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混凝土表面与大气之间的温差,是判断是否需要采取温控措施的重要依据。
二、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记录的频率测温的频率应根据混凝土的浇筑体量、环境温度以及混凝土的温升速度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来说,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前 3 天,每 2 4 小时测温一次;第 4 7 天,每 4 8 小时测温一次;7 天以后,每天测温 12 次,直至混凝土内部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小于 25℃为止。
三、测温设备及精度要求1、测温设备常用的测温设备有热电偶、热敏电阻等。
这些设备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并且能够适应施工现场的复杂环境。
2、精度要求测温设备的精度应不低于 05℃,以确保所测温度数据的可靠性。
四、测温点的设置原则1、代表性测温点应选择在混凝土结构中具有代表性的部位,如厚度较大、几何形状复杂、配筋密集等区域。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测温记录实例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
记录表
一、测温结果应在以下范围中才使砼不易产生裂缝:
1.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50° C;
2.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 C;
3.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 C/d;
4.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 C。
二、根据混凝土浇注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系统设备作以下配置,一台建筑电子测温仪(JDC-2)。
三、入模测温,每台班不少于2次。
配备专职测温人员,按两班考虑,对测温人员要进行培训和技术交底。
测温人员要认真负责,按时按孔测温,前3天每2小时测温1次,每昼夜不得少于4次,不得遗漏或弄虚作假。
测温记录要填写清楚、整洁,换班时要进行交底。
四、测温时发现温度异常,应与时通知技术部门和项目技术负责人,以便与时采取相应措施。
五、测温组共分三组,每组三个测点,三个测点分别为底:距底部100〜150MM;中:在浇筑厚度的中部;表:在距浇筑表面100〜150MM部位。
具体位置见下面测点平面布置图片。
J t H।a M i i I i i MI i i i i i i i t P i i i i i i i E r ii
温
工负责王宏斌技术负责>袁海军测温员:周文清计量编号 JDC-2)
国奇、/主而I、/曰口国L测温仪名称建筑电子测温仪
施工负责王宏斌技术负责人:周文清测温员:周文清计量编号 JDC-2)
仪
工负责庄宏斌技术负责人:周文清测温员:周文与计量编号 JDC-2)。
砼养护温度检查记录

砼养护温度检查记录砼养护是指在混凝土浇筑后采取措施,以保持混凝土在其预定强度和性能达到预期值之前的一定时间内达到适应环境和固结的过程。
其中温度监测是砼养护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下面是一份砼养护温度检查记录的示例,共计1200字以上。
项目名称:XXX建筑工程项目位置:XXX地区日期:XXXX年XX月XX日序号日期/时间测点温度(℃)湿度(%)标准要求(℃)结果1 X X日07:00 20 80 不低于10 符合2 X X日09:00 22 70 不低于10 符合3 X X日11:00 24 65 不低于10 符合4 X X日13:00 26 60 不低于10 符合5 X X日15:00 28 55 不低于10 符合6 X X日17:00 30 50 不低于10 符合7 X X日19:00 28 55 不低于10 符合8 X X日21:00 26 60 不低于10 符合9 X X日23:00 24 65 不低于10 符合10 XX日次日01:00 22 70 不低于10 符合11 XX日次日03:00 20 80 不低于10 符合说明:1.温度测点布置在浇筑的混凝土表面、内部和附近的环境中。
每个测点应当与混凝土表面保持密切接触。
2.测点温度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湿度使用湿度计进行测量。
3.标准要求是根据具体工程而定,本例中规定不低于10℃。
4.结果栏中的“符合”表示测点温度满足标准要求。
5.测点数量和测点位置应根据具体工程要求进行确定,记录中列出的测点仅为示例。
温度检查记录示例分析:本例中展示了砼养护温度检查的记录表。
记录表中包含了序号、日期/时间、测点温度、湿度、标准要求和结果几个主要栏目。
在实际工程中,养护温度的标准要求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的,应根据材料、结构的要求和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设置。
本例中标准要求规定了不低于10℃,以保证混凝土的正常养护过程,并达到预期的强度和性能。
在实际测量过程中,需要在混凝土表面、内部以及附近的环境中设置测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照国标或者地方资料软件表格要求,
当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或冬季施工时必须进行测温。
温度控制指标及测温频率:
温度监控指标如下:
内外温差:小于25℃;
降温速度:小于1~2.0℃/d;
揭开保温层时的温差:小于15℃。
监测周期与频率如下:
混凝土浇筑初凝前:每0.5h 测一次;
混凝土浇筑结束后12h:每2h 测一次;
混凝土浇筑结束后24h:每4h 测一次;
混凝土浇筑结束后72h:每8h 测一次;
混凝土浇筑结束后15d:每24h 测一次;
当内外温差小于15℃时,停止测温。
如果同条件的混凝土测温不到600c°是很正常的,在60天送检就可以了
同条件养护试块不必作混凝土测温,在现场上如果对大体积混凝土作测温也不是用同条件试块的。
进入养护室的就不是同条件养护了。
所以,同条件养护试块只记录混凝土构件附近的气象温度,而不记录混凝土试块本身的温度。
PART 1:
混凝土搅拌测温记录(C2—6—12)
冬季混凝土施工时,应进行搅拌测温(包括现场搅拌、商品混凝土)并记录。
混凝土冬施搅拌测温记录包括大气温度、原材料温度、出罐温度、人模温度等。
测温的具体要求应有书面技术交底,执行人必须按照规定操作。
原始记录签字完毕后交资料员归档。
“现场搅拌或商品混凝土”字样填人“备注”栏。
表格中各温度值需标注正负号。
13.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表C2—6—13)
(1)混凝土的冬期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JGJl04)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规定。
(2)测温起止时间指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低于5~C时起,至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高于5~C冬施结束;掺加防冻剂的混凝土未达到抗冻临界强度(4MPa)之前每隔2h测量一次,达到抗冻临界强度(4MPa)且温度变化正常,测温间隔时间可由2h调整为6h。
(3)混凝土冬施养护测温应先绘制测温点布置图(标明具体部位名称),包括测温点的部位、深度等。
测温记录应包括大气温度、各测温孔的实测温度、同一时间测得的各测温孔的平均温度和间隔时间等。
此外还应进行成熟度计算(本次、累计)。
表格中各温度值需标注正负号。
(4)关于测温的项目、测温次数和测温孔设置按要求执行现行有关标准规定。
14.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对人模时大气温度、各测温孔温度、内外温差和裂缝进行检查和记录。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测温应附测温点布置图,包括测温点的布置部位、深度等。
表格中各温度值需标注正负号。
PART2:
5、冬期施工混凝土的测温工作
5.1 混凝土冬期施工测温
5.1.1 在离建筑物10m以外,距地面高度1.5m,通风条件较好的地方安装规格不小
于300*300*400的白色百叶箱。
5.1.2 测温孔位置的选择,选择在温度变化大、容易散失热量的部位、易于遭受冻
结的部位,西北部或前阴的地方应多设置,测温孔的口不迎风设置,且临时封闭。
5.1.3 结构测孔的设置
(1)梁(包括简支撑与连接梁):梁上测温孔应垂直于梁的轴线,孔深为梁高的
1/3至1/2处。
(2)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每根构造柱下端设一个测温孔。
(3)底板:底板测温孔布置按纵横方向不大于5m间距布置,每间房间面积不大
于20m2对可设一个测温孔,测温孔垂直于板面,孔深为板厚的1/3至1/2。
(4)现浇混凝土墙板:墙厚为20cm及20cm以内时,单面设置测温孔,孔深为墙
厚的1/2;当墙厚大于20cm时,双面设置测温孔,孔深为墙厚的1/3,并不小于10cm 测温孔与板面成30度倾斜角。
大面积墙面测温孔按纵横方向均不大于5m的间距布置;每块墙面的面积小于20m2时,每面可设一个测温孔。
5.1.4 砼(商砼)拌合物测温:对于已搅拌好的砼,要经常检查砼出罐和入模温度
(每班不少于4次)要求砼或砂浆出罐温度不低于10℃,入模温度不低于5℃。
5.1.5 新浇砼结构和构件的测温:
预埋测温管:砼浇筑完在未覆盖前,要预埋测温管,具体预埋的位置和数量,要事先
绘出测温点布置图,每个测温点要做好编号。
测温次数控制:砼浇筑完及时测一次温度做为第一次测温,以后每2小时测一次,连
测三天,三天后改为每4小时测一次(早8:00、晚8:00、夜2:00)至砼温度0℃为终结。
5.1.6 混凝土搅拌、养护测温记录
冬季混凝土施工时,应进行搅拌和养护测记录;
混凝土冬施搅拌测温记录应包括大气温度、原材料温度、出罐温度、入模温度等;
混凝土冬施养护测温应先绘画制测温点布置图,包括测温点的部位、深度等。
测温记
录应包括大气温度、各测温孔雀实测温度、同一时间测得的各测温孔的平均温度和间
隔时间等。
5.1.7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对入模时大气温度、各测温孔温度、内外温差和裂缝进行检查和
记录。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测温应附测温点布图,包括测温点的布置、深度等。
5.1.8 测温要求
(1)在测时,按测孔编号顺序进行,温度计插入测温孔后,堵塞住孔口,留置在
孔内3-5分钟后进行读数;
(2)混凝土出罐、浇注及入模温度每一工作班不应少于4次;
(3)当采用蓄热法养护时,其间每6小时测量一次;
(4)掺用防冻剂混凝土,在强度未达到4.0Mpa以前,每2小时测1次,以后每6小时测一次;
(5)冬期施工有室外大气测
记录表;
(6)采用成熟度法预估混凝土强度。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