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补液治疗
外科术后补液
术后补液应按三部分计算1、生理需要量:完全禁饮食情况下一般按2ML/ (Kg.h)计算,其中以等渗电解质液(生理盐水或平衡盐液)补充,其余以葡萄糖液补充。
2、当日丢失量:各引流管及敷料的丢失量,此部分应根据丢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一般以平衡盐液补充。
3、累积损失量: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判断术前、术中的累积损失量,酌情分数日补足。
就本病例而言,如果每天补液超过3-4L则提示严重的蛋白质丢失,应补白蛋白。
临床补液分析对于标准50kg病人,除外其他所有因素,一般禁食情况下,每天生理需要水量为2500 —3000ml,下面我讲补液的量和质:一。
量:lo根据体重调整2o根据体温,大于37摄氏度,每升高一度,多补3 —5ml/kg。
3o特别的丢失:胃肠减压;腹泻;肠瘦;胆汁引流;各种引流管;呼吸机支持(经呼吸道蒸发增多)二。
质:lo糖,一般指葡萄糖,250-300g (5%葡萄糖注射液规格100ml: 5g,250ml: 12.5g, 500ml: 25g10%葡萄糖注射液规格100ml: 10g, 250ml: 25g, 500ml: 50g)2o盐,一般指氯化钠,4-5g (0.9%氯化钠注射液:取0.9克氯化钠,溶解在少量蒸镭水中,稀释到100毫升。
0.9%氯化钠注射液规格100ml: 0.9g, 250ml: 2.25g, 500ml: 4.5g) 3。
钾,一般指氯化钾,3- 4g (10%氯化钾溶液,规格:10ml: lgo 一般10%氯化钾注射液10・15ml加入萄糖注射液500ml)4.一般禁食时间3天内,不用补蛋白质、脂肪。
大于3天,每天应补蛋白质,脂肪。
三。
还要注意:lo根据病人的合并其他内科疾病,重要的如糖尿病,心功能不全,肾病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等,来调整补液的量和质,当然自己拿不准的时候,还是叫内科专科会诊。
2o根据病人的实际病情,对液体的需要,容量不足。
如低血压,尿量少,等低容量的情况。
外科补液汇总
外科补液汇总外科补液一. 补液目的补液疗法是为已存在水电及酸碱平衡紊乱的患者提供维持生理需要的水和电解质,补充已丢失的液体和继续丢失的液体,且在不影响机体水及电解质平衡的前提下导入各种治疗所需的药物。
二. 补液的适应症1. 各种原因所导致的缺水2.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3. 各种原因导致的饮食不足进食过少,饮水不足,电解质平衡失调4.各种原因的中毒食物中毒,药物中毒,农药中毒---排泄毒素,增强集体的解毒和抗毒能力5. 休克6. 需要静脉给药:如治疗感染使用的抗生素、扩血管药,升压药物及激素7. 各种大中型手术围手术期8. 胃肠道疾患导致消化吸收障碍肿瘤短肠综合症等水的代谢正常人主要从饮食中摄入水分,在物质代谢过程中也能获得一定量的水,成人每天约饮水1000-1500ml ,食物中所含水分约700ml ,体内物质氧化代谢后产生的内生水200-400ml ,总共每天的摄入水量为2000-2500ml 。
机体的排水途径:1. 肾正常人每天随尿液排出的溶质约有600mmol ,肾功能正常时尿液浓缩后可含溶质1200mmol/L,要排出600mmol 的溶质就至少需要排尿500ml/d.但是长时间尿液的浓缩对肾脏是不利的,因此每天的尿量以维持在1000ml-1500ml 为宜。
2. 皮肤每天从皮肤蒸发的水分约500ml 。
但是体温每升高1℃将丢失的水分约为100ml ,汗液中所含有所含有Na 和Cl 都比较低,因此在大量出汗后可能会引起高渗性缺水。
3. 肺:呼出气中带走的水分每天约400ml 。
但是对于气管切开的病人,每日自呼吸蒸发比正常约多1000ml 。
4. 肠道:虽然每天有多达8000ml 的消化液进入消化道,但是在正常情况下,其中98%以上的消化液在下消化道左右被重新吸收,从粪便中排除的水分仅占100ml 左右。
因此正常成年人而言,水的入量和出量基本相等2500ml 左右。
在制定病人补液计划时,随即带来了三个问题:补什么液体?补多少量?怎样补法?(一)补什么液体根据病因及临床表现,结合化验来来判断体液失调的性质和程度;如为高渗性脱水,要先补5%葡萄糖液或0.45%氯化钠溶液,尿量增多后再补适量等渗盐水;低渗性脱水应补等渗性盐水,严重者补高渗盐水;等渗性脱水应补给平衡液盐糖各半。
外科补液疗法基本原则
外科补液疗法基本原则外科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但手术过程中患者常常需要接受补液治疗来维持体液平衡。
外科补液疗法是一项关键的支持性治疗,旨在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基本代谢功能和器官功能。
本文将探讨外科补液疗法的基本原则,以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1. 个体化治疗方案外科患者的补液治疗应该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评估和制定。
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手术类型和风险等级等因素来确定补液方案。
通过了解患者的基础疾病、药物使用、过敏史和液体平衡等数据,医生能够更好地制定补液治疗方案。
2. 目标导向治疗在外科补液疗法中,医生需要设定明确的治疗目标。
这些目标可能包括维持循环稳定、保持电解质平衡、预防术后感染等。
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医生能够更好地衡量患者的治疗反应,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满足个体化的需求。
3. 优化液体选择液体类型的选择对于外科补液疗法至关重要。
常见的液体选择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
晶体液主要包括生理盐水和林格液,具有补充体液量、调节电解质平衡和维持血容量的作用。
胶体液则具有较高的胶体渗透压,能够帮助维持循环血容量。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液体类型。
4. 准确计算液体需要量在进行外科补液疗法时,医生需要准确计算患者的液体需要量。
这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例如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患者的体重和代谢状况等。
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体重法、全血法和输血率法等。
准确计算液体需要量有助于避免过度补液或液体不足的情况。
5. 监测和评估治疗效果在进行外科补液疗法时,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液生化指标和尿液输出情况等。
这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医生还应密切关注可能的并发症,如感染、呼吸窘迫和循环不稳定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6. 预防并发症外科补液疗法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并发症,如超负荷补液、液体不平衡和电解质紊乱等。
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并定期评估治疗效果。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与补液(一)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与补液(一)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与补液外科手术后,由于术中引起的创伤和应激等原因,常常会出现体液失调的情况。
体液失调分为电解质失衡、血容量不足、酸碱平衡紊乱等,如果不及时予以补液则会影响恢复和预后。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一、电解质失衡手术后由于术中输液不当或者电解质丢失过多,常会出现电解质失衡的情况。
如低钾血症、低钠血症、高钙血症等。
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恢复,甚至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临床上通常可以通过血液电解质检查来确定病情,然后针对性地进行补液治疗。
二、血容量不足手术创伤引起的体液丧失,可能会导致血容量不足,从而引起肾加压素、醛固酮、肾素等内分泌反应的释放,进一步加重机体应激反应。
所以,及时补液是维持血容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临床上可根据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血压等指标来确定患者的血容量情况。
如果判断为血容量不足,则可进行补液治疗。
三、酸碱平衡紊乱酸碱平衡紊乱是指血液酸碱值(pH)或碳酸氢根离子(HCO3-)失常,从而导致酸碱平衡失调。
酸碱平衡紊乱可能由呼吸和代谢因素引起。
术后患者由于机体应激和手术创伤导致呼吸、循环、消化等器官功能受到影响,患者容易出现酸碱平衡失调。
但是,不同的紊乱类型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
所以,对于酸碱失衡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
四、补液治疗以上三种情况都需要进行补液治疗。
补液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体征和生命指标来确定。
目前在临床上普遍采用的补液方式包括口服补液、静脉补液和胃肠外营养补液。
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可以选择合适的补液途径和补液剂量。
总之,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医生需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液治疗。
只有这样才能使患者的体液恢复正常,从而提高手术后恢复的成功率。
外科补液原则及方法
外科补液原则及方法外科补液是指在外科手术中,为了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和循环稳定,通过输注液体来补充失去的体液。
外科补液的原则和方法非常重要,下面将详细介绍外科补液的原则及方法。
一、外科补液的原则:1. 预防导致失液:外科手术本身会导致大量的液体丢失,因此在手术前应尽量预防大量的失液。
例如,术前禁食禁饮,以减少胃液和肠液的分泌;术前静脉补液,增加血液容量,预防手术过程中的失血。
2. 输注适宜的液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液体进行输注。
常见的液体有晶体液、胶体液和血制品。
晶体液主要补充细胞外液,如生理盐水和林格液;胶体液可以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如白蛋白溶液和葡萄糖溶液;血制品主要应用于大量失血后的输血。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不同的液体进行输注,以维持体液平衡和血流动力学稳定。
3. 个体化补液:不同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失血和液体丢失情况是不一样的,因此补液方案应个体化。
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合理计算患者的液体需求量,并据此制订补液方案。
4. 监测补液效果:手术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以及患者的神经状态和皮肤黏膜的湿润度等指标,判断补液的效果。
如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情况,可能需要调整补液方案。
5. 避免输注过量液体:补液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监测结果,控制输注液体的量。
输注过量液体会导致液体负荷过重,增加心脏负担,可能引起水中毒和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二、外科补液的方法:1. 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是外科手术时最常用的补液方法。
通过静脉通路,将液体输注到患者的体内。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可以选择持续输注、间断输注或者推注的方式。
输液前需检查输液器和静脉通路的畅通性,并掌握好输液速度,避免输液过快或过慢。
2. 动脉血液灌流: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大手术、危重患者等,可以采用动脉血液灌流的方法进行补液。
该方法通过动脉通路,将液体输注到患者的体内,以维持血流稳定。
神经外科补液原则
神经外科补液原则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补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正确的补液原则可以帮助维持患者的血容量和电解质平衡,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下面是神经外科补液的几个原则:
1. 个体化补液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补液方案。
考虑到患者的年龄、体重、基础病情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液体种类和剂量。
2. 注意维持循环稳定:神经外科手术可能导致大量出血或液体丧失,因此需要注重维持患者的循环稳定。
根据患者的循环状态,及时调整液体的输注量和速度。
3. 电解质平衡:神经外科手术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电解质失衡,特别是钠、钾等重要电解质的浓度。
在补液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水平,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4. 预防感染:神经外科手术是一种创伤性较大的手术,患者对
感染的抵抗力较差。
在补液过程中,要注意使用无菌技术,避免感
染的发生。
5. 注意过敏反应:神经外科手术中使用的某些药物或液体可能
会引发过敏反应。
在选择液体和药物时,要充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并避免使用可能引发过敏反应的物质。
综上所述,神经外科补液的原则主要包括个体化、循环稳定、
电解质平衡、预防感染和注意过敏反应。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患
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调整补液方案,确保手术的成功进行。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与补液
反常性尿酸 2Na+ +
03
3K+
⑷酸碱平衡紊乱 低钾血症导致碱中毒,反常性酸性尿。
Na+ Na+ 远曲肾小管细胞 Na+-K+交换少了,Na+-H+交换多了, H+入尿液多了,出现反常性酸性尿。
㈡高钾血症: 血清K + >5.5mmol/L
病因: 细胞内K +释出(溶血,酸中毒,缺氧); K +排出减少(主要原因); 静脉补K +过多。
高血钾症状主要是神经肌肉症状,如口周及四肢末梢发麻,肌肉酸痛、苍白和肢体湿冷等一系列类似缺血现象。
01
神经及神经肌肉联接处的兴奋性抑制,可发生心内传导阻滞,出现心跳变慢及心律不整,引起循环机能衰竭,甚至引起纤维性颤动,最后,心脏停跳于舒张期。
第一节 概述
体液的组成成分是水和溶解在水中的电解质及有机物质。
人体体液含量在女性占体重的50%,男性占60%,婴儿70%,新生儿80%,胎儿85%。
壹
贰
一、体液的组成和分布
细胞外液包括组织间液(占15%)及血浆(占5%)。
01
功能性细胞外液:能迅速地和血管内液体或细胞内液体进行交换并取得平衡,在维持机体的水、电解质平衡上起很大作用的组织间液。
体内丧失水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①刺激视丘下部口渴中枢→口渴→机体主动增加饮水。②抗利尿激素↑→远曲小管的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再吸收↑→尿量↓→水分被保留在体内→升高的的细胞外液渗透压降至正常。
血容量↓→血压↓→刺激肾小球旁细胞分泌肾
素;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促进远曲小管对
的Na+再吸收和K+、H+的排泄→钠再吸收↑→
外科补液知识点总结
外科补液知识点总结引言外科手术是一项复杂的过程,需要细致的操作和严谨的护理。
作为外科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正确地进行补液对于手术患者的综合治疗和病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外科补液的定义、目的、分类、配方、途径、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能够为临床外科护理人员提供参考。
一、外科补液的定义外科补液是指在外科手术中,在术中或术后给予患者一定量的药物溶液,以维持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平衡,保持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转。
外科补液一般包括输液、输血等方式,以达到患者的血容量、循环状态、代谢平衡和脏器功能的恢复等目的。
二、外科补液的目的1. 维持血容量和血压稳定:外科手术会导致大量出血和组织液流失,补液可以有效地维持患者的血容量和血压稳定,减少术中术后的休克发生。
2.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手术过程中液体和电解质的大量丢失会造成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补液可以迅速恢复患者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保持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转。
3. 促进组织修复和代谢:适当的外科补液可以促进患者组织的修复和新陈代谢,有助于加速患者的康复过程。
三、外科补液的分类根据外科手术的不同需要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外科补液可以分为晶体液、胶体液、氧化性溶液等几种不同类型。
1. 晶体液:晶体液又称为等渗液,主要由葡萄糖盐水、氯化钠溶液、林格液等组成,适用于术中的液体和电解质损失,能够有效地维持血容量和血压稳定。
2. 胶体液:胶体液主要由血浆代用品、白蛋白溶液等组成,适用于大量出血、休克等情况,能够有效地增加患者的血浆胶体渗透压,维持血容量和血压稳定。
3. 氧化性溶液:氧化性溶液主要由含氧性分子和电解质组成,如漱口消毒液、抗菌药溶液等,适用于手术创面的清洁和局部感染等情况,能够有效地促进伤口愈合和预防感染。
四、外科补液的配方外科补液的配方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手术需要进行调整和选择的,主要包括液体的种类、浓度、渗透压、pH值等方面。
1. 液体的种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手术需要选择晶体液、胶体液和氧化性溶液等不同类型的液体。
外科术后补液实战攻略
外科术后补液实战攻略一、外科术后补液的基本原则1.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补液方案。
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类型、术前健康状况、术中和术后出血量等因素,以确定合适的补液量和补液种类。
2.安全原则:确保补液方案的安全性,选择安全的补液液体,并严格控制补液速度,避免出现过快或过慢的补液情况。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纠正补液相关的不良反应。
3.持续性原则:术后补液应采取持续的方式进行,以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根据患者的需要,可采取静脉输液、胃肠道给予液体等方式进行补液。
二、外科术后补液的方式1.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是外科术后最常用的补液方式。
根据补液的需要和患者的情况,可选择不同的输液液体,如晶体液、胶体液、输血液等。
静脉输液速度应根据患者的生理状态和补液目标来确定,一般情况下,成年人的输液速度应控制在80~120滴/分钟。
2.胃肠道给予液体:对于能够正常进食的患者,可通过口服或胃管给予液体。
选择含有适当电解质的口服补液盐,以补充患者术后的水分和电解质损失。
此外,尽量避免给予高渗盐水,以免刺激胃肠道。
3.其他途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还可选择其他途径进行补液,如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等。
但在外科术后补液中较为少见。
三、外科术后补液的注意事项1.监测补液效果: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皮肤弹性等指标,评估补液效果。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补液方案,确保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2.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在补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如过快或过慢的补液速度导致的血容量过负荷或低血容量等。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3.注意补充电解质:根据患者的电解质指标,合理补充电解质。
在补液过程中,一定要确保补液液体中包含适量的电解质,以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4.防止感染:在进行外科术后补液时,要采取严格的无菌操作,保持补液管路和部位的清洁。
避免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如避免多次穿刺或插管,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根静脉输液管等。
外科补液疗法基本原则
液体疗法基本原则“一、二、三、四”
一个计划一个24小时计划
二个步骤补充累积损失量,维持补液。
三个确定定量,定性,定速度和步骤。
四句话先快后慢,先盐后糖,
见尿补钾,随时调整。
三定原则“一”定补液量
轻30-50m l/k g
累积损失量脱水程度中50-100m l/k g
重100-120m l/k g
继续损失量丢多少
补多少腹泻病10-40m l/k g/d 生理需要量基础代谢60-80m l/k g/d a y
三定原则“二”定液体性质
等渗:2:3:1溶液(1/2张)累积损失量脱水性质低渗:4:3:2溶液(2/3张)
高渗:2:6:1溶液(1/3张)
继续损失量丢什么
补什么腹泻1/3-1/2张
生理需要量生理需要1/4-1/5张溶液
三定原则“三”定补液速度和步骤
一步:补充累积损失量8-12小时内,
8-10m l/k g/h
轻中度脱水分二步
二步:维持补液(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
12-16小时内,5m l/k g/h
(脱水程度)
一步:扩容阶段2:1等张含钠液或1.4%
碳酸钠液20m l/k g(总量<300m l),30-60
分钟
重度脱水分三步内滴完
二步:补充累积损失量应减去扩容量,余同上
三步:维持补液同上
电解质的补充1、钠2、钾3、钙
纠正酸碱平衡紊乱
补充碱剂纠正酸中毒
1、按公式计算
2、按提高5m m o l/L C O2C P计算。
外科补液方案
外科补液方案1. 概述外科手术是一种创伤性较大的医疗行为,需要在手术过程中充分补充患者所丧失的液体以维持体内正常的生理功能。
外科补液方案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类型,合理制定补液方案,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患者恢复迅速。
本文将介绍外科补液方案的相关内容,包括补液的目的、补液的分类、补液的原则以及常用的补液途径和药物。
2. 补液的目的外科手术过程中液体的丧失主要包括失血和蒸发损失。
补液的目的是通过补充丧失的液体,维持血容量、循环稳定和组织氧供。
外科补液的目的主要包括:•维持血容量:有效补液可以维持正常的血容量,保证组织和器官获得足够的灌注。
•保持循环稳定:正常的血容量可以维持血压和心输出量的稳定,保证足够的组织灌注。
•维持组织氧供:补液可以维持血液的氧运输功能,确保组织和器官获得足够的氧供。
3. 补液的分类根据补液的成分和作用机制,外科补液可以分为晶体液和胶体液两大类。
3.1 晶体液晶体液是指无分子量限制的液体,可以迅速扩充血容量。
根据渗透浓度的不同,晶体液又可以分为等渗液、高渗液和低渗液。
•等渗液:等渗液的渗透浓度与血浆相似,如生理盐水和林格液。
等渗液主要起到维持血容量和血压的稳定作用。
•高渗液:高渗液的渗透浓度大于血浆,如3%氯化钠溶液。
高渗液主要用于补充体液丧失和改善微循环。
•低渗液:低渗液的渗透浓度小于血浆,如5%葡萄糖溶液。
低渗液主要用于治疗失水和改善组织灌注。
3.2 胶体液胶体液是指分子量较大的液体,可以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提高血容量和维持循环稳定。
常用的胶体液包括人血白蛋白、羟乙基淀粉和明胶等。
胶体液具有较长的停留时间和较好的扩容效果,但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和血管渗漏等副作用,应慎重使用。
4. 补液的原则外科补液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但通常需遵循以下原则:•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和手术类型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补液方案。
•观察指标原则:根据患者的生理指标,如血压、尿量和血液生化指标等,调整补液方案,确保有效补液。
外科补液原则专家讲座
外科补液原则专家讲座
第1页
(一)水代谢
人体内体液经过四种路径排出体外。
• 1、肾排尿:普通每日尿量约1000—1500mL。每日尿 量最少为500mL,因人体每日代谢产生固体废物35— 40g,每15 mL尿能排出1g固体废物。
• 2、皮肤蒸发和出汗:每日从皮肤蒸发水份约500mL。 这种蒸发水份是比较恒定,并不因为体内缺水而降低。 如有出汗,则从皮肤丢失水份更多,如有发烧,体温 每升高1℃,从皮肤丢失水份将增加100mL。
• 代谢性酸中毒临床表现:①呼吸加深加紧,呼出气体 带有烂苹果味;②精神萎靡,头晕,嗜睡;③心跳加 紧,血压偏低;④化验检验:pH小于7.35,HCO3-下降, 尿呈酸性。
• 代谢性酸中毒治疗:①处理原发病,消除引发酸中毒 原因;②轻度代谢性酸中毒能够经过补液而自行缓解; ③重度代谢性酸中毒需用碱性溶液纠正,临床惯用是 5%碳酸氢钠,给药剂量计算公式为:5%碳酸氢钠(mL) =(24-血测得HCO3-值)×体重(kg)×0.7,普通先 给计算量1/2,防止补酸过分。
• 4、量入为出:病人在就诊前失水量是依 据病人脱水表现来预计,不很准确。就 诊后失水量应该准确测量并统计下来。 以后继续失水量就应该按统计失水量损 失多少,补充多少。
外科补液原则专家讲座
第23页
(三)安全补液监护指标
外科补液原则专家讲座
第24页
• 1、中心静脉压(CVP):正常为5—10cm水柱。CVP和血 压同时降低,表示血容量不足,应加紧补液;CVP增高, 血压降低表示心功效不全,应减慢补液并给强心药; CVP正常,血压降低,表示血容量不足或心功效不全, 应做补液试验。(10min内静脉注入生理盐水250mL, 若血压升高,CVP不变,为血容量不足;若血压不变, 而CVP升高,为心功效不全。)
外科补液的原则
外科补液的原则外科手术是一种创伤性较强的治疗方法,这就要求手术病人在术后及时进行补液以恢复体内平衡。
外科补液有其特殊的原则,下面就分三部分详细说明。
一、生理盐水的使用原则生理盐水是一种渗透压与人体血浆相似的补液,常常被用来补充病人术后失血引起的血容量不足。
但是,不建议术后大量使用生理盐水,原因有二:1.生理盐水内部具备的电解质数量不够,有时候甚至不能满足人体负荷;2.生理盐水对于病人的酸碱平衡调节没有太大的作用,大量使用会导致身体酸中毒。
所以建议,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如持续性低血压,心脏功能不足等,才使用生理盐水维持血容量。
二、补液量的选择原则病人到手术室时,一定要计算其分配液体的总量。
液体分为两类:静脉输注液(一级液)和第二液。
第一液的目的是维持血容量;第二液的目的是补偿血中缺少的氢离子。
第二液的使用可以帮助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从而恢复人体的正常代谢。
在计算补液量时,要根据病人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等因素进行有效的个性化调整。
此外,如果病人的尿量正常、血红蛋白和血液细胞比较稳定,那么说明体内的液体保持得比较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口服、鼓励饮水等方法来维持病人的体液平衡。
三、适当控制补液速度的原则在术后恢复期,病人需要通过口服、饮水等情况来使身体恢复正常,还要通过缓慢输注液体等方法来辅助身体的恢复。
为了让身体能够快速而有效的吸收液体,合理控制输液速度至关重要。
星林医院的外科专家朱医生指出:一般来说,不宜以过高的速度进行输液,因为输液速度过快会导致体内钠过多,从而引起血容量的过度扩张。
此外,过快的输液速度还容易导致肺水肿。
总之,外科补液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和操作。
在采取措施之前,切勿盲目跟随别人的方案,对于输液的类型、数量、速度等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探讨和决策。
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病人的健康安全。
外科补液原则及补液量计算
外科补液原则及补液量计算外科手术是一种创伤性操作,会导致机体内失血、组织损伤和生理功能失调,因此术后需要正确补液来维持机体的稳态。
外科补液的原则包括根据失液的类型和程度进行合理补液、准确评估机体的容量状态、选用适当的补液类型和剂量、密切监测补液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适时调整。
本文将介绍外科补液的原则和补液量计算方法。
补液原则:1.恢复循环血容量:通过补充体液来增加有效循环血容量,维持组织器官的灌注,以保证正常的生理功能。
2.恢复身体内的电解质平衡:术后机体内的电解质可能失衡,需要补充适量的电解质溶液来纠正。
3.补充个体损失的液体:包括手术失血、腹水引流、胸腔引流等。
4.补充由手术创伤引起的血浆漏出和渗漏:手术创伤可能导致组织间隙和血管内液体渗漏,应及时进行补液以保持细胞内外液体平衡。
5.维持酸碱平衡:手术后机体内酸碱平衡可能失调,需要补充适量的碱性或酸性药物来纠正。
补液量计算:1.根据临床判断:*临床观察病人的病情,根据体温、脉搏、血压、皮肤弹性、尿量等指标来估计病人失液的程度和类型。
*根据手术类型和术中出血量,来估计手术过程中的失液量。
2.根据公式计算:* Holliday-Segar公式:基础液体需求=100ml/kg/24小时。
用于估计维持基础代谢的正常补液需求。
*4-2-1法则:第一天补液量-60%体液丢失量,第二天-40%,第三天-20%。
* 伯恩斯坦公式:估算缺乏体液量 = 体重(kg) * 预计缺液/千克。
补液类型:1.晶体液:主要包括等渗盐水、林格液、葡萄糖盐水等。
适用于轻度失液和维持血容量。
2.胶体液:主要包括血浆代用品、白蛋白等。
适用于大量失血或血浆蛋白低下的情况。
3.离子液:主要包括盐酸钠、氯化钠、乳酸钠等。
适用于体液丢失和电解质失衡。
补液监测:术后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尿量和血液电解质水平。
根据病人的情况,来调整补液方案和补液剂量。
同时,注意观察病人是否有液体过多的表现,如水肿、呼吸急促、心脏负担增加等。
外科补液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外科补液的原则与注意事项外科补液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治疗手段,用于维持患者的生理平衡、改善循环功能和保障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下面将介绍外科补液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一、外科补液的原则1.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体重、年龄、性别、生理状态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补液方案。
2.分类型原则:根据所需要补充的物质的类型,分为水分补充、电解质补充和营养补充,然后分别进行合理的补液。
3.估计损失原则:通过临床观察和合理估计,预估外科手术过程中可能丢失的液体量,然后补充相应的补液。
4.补液平衡原则:在补液的过程中,要做到输入和输出的平衡,以确保补液达到预期的效果,并减少不必要的液体积聚。
5.逐渐补液原则:外科手术补液应该分步骤进行,并根据患者对液体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
6.监测指标原则:通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尿量、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评估患者的液体情况,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二、外科补液的注意事项1.深入了解患者病情和手术情况:在进行外科补液前,医生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情况,确定补液的目标和补液的种类。
2.合理选择补液种类:外科补液包括晶体液、胶体液和电解质液等,医生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补液种类和用量。
3.注意补液速度:外科补液的速度需要逐渐增加,通常从30-50ml/h开始,观察患者的情况后再进行调整。
4.注意体液平衡:补液过程中应重视患者的体液平衡,避免出现过度补液或过速补液导致的心脏负荷过重和肺水肿等并发症。
5.注意补充电解质:在补液的同时,要注意补充患者所需要的电解质,避免出现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6.尽量避免渗透性利尿:补液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肾功能,避免不必要的渗透性利尿和肾脏负荷过重。
7.避免其他并发症:外科补液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血管扩张引起的低血压、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等并发症。
8.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尿量:外科补液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并且要注意监测患者的尿量。
外科补液
外科补液外科病人的补液分为六个部分:补液的总量、电解质、能量、治疗药物(抗生素、止血药等)、酸碱平衡及渗透压、其它方面(手术后的病人常规补维生素,贫血的病人要补充血细胞)一、补液的总量补液的总量由三个部分组成:生理需要量+累计丢失量+额外丢失量1、慢性病人生理需要量为2000ml,如果病人当天经各种管道的额外丢失量为2800ml,那么第二天的的补液量为2000+1400ml,第二天病人继续丢失2800ml,那么第三天的补液量为3400+1400+500~1000ml,添加的500~1000ml是为了避免病人通过不断的累计而造成的长期液体不足。
值得留意的是肾功能衰竭和心脏功能衰竭的病人需要量出为入。
2、手术病人生理需要量为2000ml,如果当天病人手术历经了2h,相当于病人干了两个小时的重体力,平均每小时非显性丢失液体量为500ml,所以病人的补液量为2000+1000+失血量ml,但是这其中要出去麻醉师在手术当中补给的液体量,避免重复补液。
二、电解质临床重要的电解质补充包括了Na+、k+、ca+、cl-、hco3-。
1、Na+每天人的需要量为4—9g,取中间值7.5g需要的0.9﹪ns液体750ml,安了胃管的病人、呕吐腹泻的病人,经各种引流管道大量丢失液体的病人补充Na+需要0.9﹪ns液体可以达1000ml(9g)。
2、K+每天人的需要量为4~5g。
常规病人补充4g,安了胃管的病人、呕吐腹泻的病人,经各种引流管道大量丢失液体的病人(特别是胆道手术以后安了T管的病人)可以补5g。
浓度<40mmo l/l、速度<20mmo l/h、总量<100~200mmo l/d、补k+时的尿量>40m l/h 、允许连续补3~5d。
临床上10ml的10%kcl一支为1g加在500ml液体中40g++输入,通常使用4支分在四组液体中补给。
3、Ca+输入的临床意义包括纠正低钙、对抗高钾、抗过敏(稳定细胞膜)。
正常的血钙为2.25~2.75mmo l/l。
大外科补液的五大原则
大外科补液的五大原则大外科手术过程中,补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的目的是保持患者的体液平衡,维持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大外科补液的五大原则。
第一、量化补液。
在大外科手术中,补液量的多少必须要合理把握。
过少会引起低血容量、组织器官缺氧;过多则容易导致血液稀释、血管外渗和水肿等。
因而,应根据病情、体重和年龄等因素量化补液。
第二、选择合适的补液种类。
大外科手术补液种类很多,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术后需求选用。
例如,术中严重失血者,可以使用胶体补液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促进血管内流体回归。
对于肝肾功能不佳的患者,则应选用高钾低钠补液以避免钾累积。
第三、注意维持电解质平衡。
大外科手术术后容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如钠、钾、钙、镁等。
电解质偏差不仅影响器官功能,还可致命。
因此,应根据术后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和适量纠正。
第四、遵循渐进原则。
大外科手术术后应渐进补液,以免对器官造成冲击和负担。
在术后3-4小时内,要限制摄入量,以避免出现渗透性脑病等并发症。
第五、巧妙应用补液技术。
大外科手术补液的技术多种多样,如普通输液、肝素化生理盐水冲洗、血液灌流、血液滤过等。
合理地应用这些技术,可以加速补液的速度,同时还可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大外科手术补液的五大原则是量化补液、选择合适的补液种类、注意维持电解质平衡、遵循渐进原则和巧妙应用补液技术。
只有正确遵循这些原则,才能更好地保障术后患者的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外科补液问题分析对于标准50kg 病人,除外其他所有因素,禁食情况下每天生理需要量为2500-3000ml ,下面我讲补液的量和质:一。
量:1。
根据体重调整2。
根据体温,>37c,每升高一度,多补3-5ml/kg 。
3。
特别的丢失:胃肠减压;腹泻;肠瘘;胆汁引流;各种引流管;呼吸机支持(经呼吸道蒸发增多)二。
质:1。
糖,一般指葡萄糖,250-300g2。
盐,一般指氯化钠,4-5g3。
钾,一般指氯化钾,3-4g4。
一般禁食3 天内不用补蛋白质,脂肪。
大于三天,每天补蛋白质,脂肪。
三。
还要注意:1。
根据病人的合并其他内科疾病,重要的如糖尿病,心功能不全,肾病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等,来调整补液的量和质,当然自己拿不准的时候,还是叫内科专科会诊。
2。
根据病人的实际病情,对液体的需要,容量不足。
如低血压,尿量少,等低容量的情况。
注意改善循环。
3。
根据化验结果:白蛋白,钠,钾,钙等,缺多少补多少,补到化验复查基本正常。
4.禁食大于3 天,每天补20%脂肪乳250ml5。
糖尿病,血糖高,补液时一定要记得加RI 。
根据不同情况:a:老年人,即使没有糖尿病,也要加RI,按5:1 给,因为手术是一个应激,会有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
b 糖尿病病人,根据具体血糖情况。
RI4:1 可完全抵消糖,再升高,如3:1 可降糖。
当然自己拿不准的时候,还是叫内分泌会诊。
对标准50kg 病人,除外其他所有因素禁食情况下的补液,具体给一个简单的方案为例:10%GS1500ml,5%GNS1500ml,10%Kcl 30ml (你算一下和我前面讲的是否吻合)。
补液(1)制定补液计划。
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化验检查结果来制定补液计划补液计划应包括三个内容:①估计病人入院前可能丢失水的累积量(第一个24 小时只补l/2 量)②估计病人昨日丢失的液体量,如:呕吐、腹泻、胃肠碱压、肠瘘等丧失的液体量;热散失的液体量<体温每升高1 度.每千克体重应补3~5m/液体)。
气管切开呼气散失的液体量:大汗丢失的液体量等。
③每日正常生理需要液体量,200Oml 计算补什幺?补液的具体内容?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①晶体液( 电解质) 常用:葡萄糖盐水、等渗盐水溶、平衡盐液等;②胶体液常用:血、血浆、右旋糖酐等③补热量常用l0 %葡萄糖盐水;④碱性液体常用5 %碳酸氢钠或11 2 %乳酸钠,用以纠正酸中毒。
怎么补?具体补液方法:①补液程序:先扩容,后调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扩容时,先用晶体后用肢体② 补液速度:先快后慢。
通常每分钟6O 滴.相当于每小时250m1 注意:心、脑、肾功能障碍者补液应慢,补钾时速度直壁;抢救休克时速度应快.应用甘露醇脱水时速度要快.(2)安全补液的监护指标①中心静脉压(CVP) :正常为5~lOcm 水柱CVP 和血压同时降低,表示血容量不足,应加陕补液;CVp 增高,血压降低表示心功能不生,应减慢补液并结强心药;CVP 正常,血压降低,表示血容量不足或心功能不全.应做补液试验10 分钟内静脉注入生理盐水250m1,若血压升高,CVP 不变.为血容量不足;若血压不变,而CVP 升高为心功能不全②颈静脉充盈程度:平卧时两静脉充盈不明显,表示血容量不足;若充盈明显甚呈怒张状态,表示心功能不全或补随过多③脉搏:补液后脉搏逐渐恢复正常.表示补液适当:若变快,变弱,预示病情加重或发生心功能不全④尿量:尿量正常(每小时50ml 以上)表示补液适当⑤其他:观察脱水状态有无缓解,有无肺水肿发生,有无心功能不全表现等术后补液术后补液应按三部分计算1、生理需要量:完全禁饮食情况下一般按2ML/ (KG.h )计算,其中1/5 以等渗电解质液(生理盐水或平衡盐液)补充,其余以葡萄糖液补充。
2、当日丢失量:各引流管及敷料的丢失量,此部分应根据丢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一般以平衡盐液补充。
3、累积损失量: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判断术前、术中的累积损失量,酌情分数日补足。
等渗性缺水(急性缺水)病因:病程比较短,肠瘘、呕吐、肠梗阻、烧伤、腹膜内、后感染症状:恶心、厌食、乏力、少尿,不口渴体征:舌干、肤干、眼凹。
体液丧失达体重5%(细胞外液25% )脉速、肢冷、血压低。
体液丧失达体重6-7 %(细胞外液30-35% )休克伴酸中毒辅检:血液浓缩表现。
RBC 计数、Hb 、Hct 、尿比重升高,血Na 、Cl 正常。
治疗:1、消除病因。
2、补充细胞外液:平衡盐溶液/等渗盐水3 、见尿补钾。
补液方法:(1 )体液丧失达体重5%,休克症状明显者,3000ml 含钠液(60kg 体重)ivgtt st (快)。
(2 )休克症状不明显者,1500-2000 ml 含钠液(60kg 体重)ivgtt st 。
此外,还需加2000 水及4.5g 钠(日需要量)。
以上补液必须是含钠液。
低渗性缺水(慢性缺水)病因:病程比较长。
呕吐、胃肠减压、肠梗阻,创面渗液,排钠利尿剂,等渗性缺水补水过多。
症状:血Na < 135mmol/L :乏力、头晕、手足麻木血Na < 130mmol/L :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站立性晕倒血Na < 120mmol/L :神志不清、肌痉挛性抽痛、木僵、昏迷体征:血Na < 135mmol/L :血Na < 130mmol/L :脉速、血压低、浅静脉萎陷血Na < 130mmol/L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辅检:尿比重< 1.010 ,尿中无钠和氯。
血Na<135mmol/L 。
RBC 计数、Hb 、Hct 、血尿素氮高。
治疗:1、消除病因。
2、补充细胞外液:含盐溶液或高渗盐水。
3、见尿补钾。
补液方法:(1 )重度缺钠出现休克:先晶后胶以扩容(先晶后胶,先快后慢,晶3 胶1,胶不过3),再输高渗盐水补钠(分次补充,半日调整。
5%氯化钠200-300ml ,ivgtt st ,速度:< 100-150ml/h 。
高渗性缺水(原发性缺水)病因:食管癌致吞咽困难,危重病人给水不足,肠内高渗营养液。
大量出汗、糖尿病未控制、大面积烧伤暴露疗法。
症状:轻度(体重2-4 %):口渴外无他症状。
中度(体重4-6 %)极度口渴,乏力、尿少重度(>体重6 %)除上述症状外,狂躁、幻觉、谵妄、昏迷体征:轻度(体重2-4 %)无中度(体重4-6 %)唇干、肤干、眼窝凹、烦躁重度(>体重6%)同上辅检:尿比重高。
血Na >150mmol/L 。
RBC 计数、Hb 、Hct 轻度增高治疗:1、消除病因。
2、补充葡萄糖或低渗0.45 %氯化钠。
3、见尿补钾。
补液方法:根据临床表现估计丧失水量占体重的百分比,每丧失体重1%补液400-500ml 。
补5%GS 或0.45 %氯化钠。
4、监测:HR 、BP 、CVP 、尿量、血电解质、血气分析。
根据临床表现、指标随时调整。
水中毒(稀释性低钠血症)病因:肾功能不全、静脉输液过多、抗利尿激素过多综合症。
病程:急性水中毒发病急骤。
症状:急性水中毒:头痛、嗜睡、躁动、精神紊乱、定向力失常、昏迷慢性水中毒:软弱无力、恶心、呕吐、嗜睡体征:急性水中毒:慢性水中毒:体重增加,皮肤苍白湿润辅检:RBC 计数、Hb 、Hct 、血浆蛋白、渗透压降低。
渗透压治疗:1 、消除病因。
2、禁水、利尿。
3、预防为主。
20%甘露醇200ml ,25 %山梨醇200ml ,ivgtt st(20 分内完)。
或速尿。
低钾血症补钾原则:控制速度、控制浓度、分次补钾(要完成体内的缺钾,常需3-5 天)、见尿补钾(40ml/h )。
病因:长期进食不足、排钾利尿剂、肾小管酸中毒、急性肾衰多尿期、Ald 过多、长期补液或静脉营养液中无钾、大量输葡萄糖和胰岛素、代碱、呼碱、呕吐、肠瘘、持续胃肠减压。
症状:最早表现为肌无力(四肢-躯干-呼吸肌)。
肠麻痹(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肠蠕动消失)。
心脏传导阻滞、节律异常。
体征:软瘫、腱反射减弱、辅助检查:心电图。
代碱、反常性酸性尿。
高钾血症病因:补钾过多、输库存血、保钾利尿剂、肾衰竭、Ald 不足、溶血、组织损伤、酸中毒症状:无特异性。
神志模糊、肢体软弱、感觉异常、微循环衰竭(皮肤苍白、发冷、青紫、血压低)。
心脏停搏。
治疗:(1 )5%碳酸氢钠60-100ml ,iv st,再改ivgtt 。
(2)25%GS100-200ml +RI(5:1),ivgtt 每3h 重复1 次。
(3)10 %葡萄糖酸钙100ml+11.2 %乳酸钠50ml+25 %GS 400ml+RI20U ivgtt ,24h 滴完。
(4)10%葡萄糖酸钙20ml iv st ,对抗钾的心脏毒性。
(5)透析低钙血症病因:急性重症胰腺炎、坏死性筋膜炎、肾衰竭、消化道瘘、甲状旁腺功能减低。
症状:神经肌肉兴奋:激动、口周、指麻、抽搐、肌痛。
体征:Chvostek 征阳性、腱反射亢进治疗:1、消除并应。
2、纠正可能的碱中毒。
3、10 %葡萄糖酸钙20ml iv st ,5%氯化钙10ml iv st 。
高钙血症病因: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转移性骨癌症状:早期:厌食、疲乏、恶心、呕吐、体重下降。
血钙浓度进一步增高时,头、背、四肢痛,口渴、多尿治疗:大量饮水低镁血症:临床表现类似低钙血症。
神经肌肉兴奋。
25 %硫酸镁。
高镁血10 %葡萄糖酸钙20ml iv st 。
或5%概念与数字1、平衡盐溶液:电解质含量和血浆相仿。
用以治疗等渗性脱水比较理想。
1.86 %乳酸钠:复方氯化钠=1:2。
或1.25 %碳酸氢钠:复方氯化钠=1:2。
2、低渗性缺水补钠为何要分次补充:一次补完造成血容量过多,对心功能不利。
公式仅仅作为补钠安全量的估计。
17mmol Na +≈ 1g 钠盐。
先补预计值1/2+4.5g 日需要量+2000ml 水,剩余的1/2 下次补完(8-12 小时根据临床表现、血压心率、实验室指标调整)。
3、钾:98%在细胞内,2%在细胞外( 60 mmol KCl )。
细胞外含量少,却很重要。
1gKCl ≈ 13.4mmol K +。
每天补3-6gKCl (40-80 mmol KCl )。
补KCl ,其中的Cl 可增加肾的保钾能力。
酸碱平衡代谢性酸中毒病因:腹泻、胆瘘、肠瘘、胰瘘症状:轻度可无症状。
重度:疲乏、眩晕、嗜睡、感觉迟钝或烦躁。
缺水、休克体征:呼吸深快、心率快、血压低、酮味、面颊潮红、腱反射减弱。
治疗:1、消除病因常可纠正,不宜早期补碱。
2、HCO3-< 10mmol/L ,立即输液补碱。
5%碳酸氢钠100ml 含钠和HCO 3 -各60 mmol 。
2-4 小时后复查血气分析和电解质。
但为高渗性,过快易产生高钠血症。
3 、注意补钾、补钙。
治则:边治疗边监测,逐步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