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做法详图汇总道路、屋顶绿化、节点、雨水利用等
海绵城市技术做法实例(一)20190420
![海绵城市技术做法实例(一)20190420](https://img.taocdn.com/s3/m/5e048034a26925c52dc5bf01.png)
“海绵城市”技术做法实例(一)
一、自由式透水人行道
将人行道置于绿化带内,面层浇筑透水混凝土。
二、辅助车道雨水直排模式优化
取消辅助车道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先进入下沉式绿化带充分下渗后,多余的雨水由设置于绿化带内的溢流井排入雨水系统。
三、绿化带设计优化
外侧绿化带整体采取下沉式设计,结合微地形设置植草沟、生态水塘等。
四、路面隔离带设置下沉绿化带
多种方法,如利用锯齿状路缘石、雨水收集井、道路纵坡、小型拦水坝构建“渗滞蓄净排”微系统。
五、公园式雨水收集模块
当遇到需要保护或种植的树木时,优化断面布置,考虑让路于树。
因地制宜建设雨水公园、旱溪、生态水塘、PP蓄水模块、溢流井、植草沟等,应用多项“海绵城市”技术措施加以解决。
24种海绵城市设计措施全图解
![24种海绵城市设计措施全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acbd627df90f76c661371af3.png)
24种海绵城市设计措施全图解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一、城市住宅区海绵策略随着城市居住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城市自然地表被居住区域的不透水硬质材料替代,雨水自然下渗、净化和收集面临很大挑战。
住宅区的景观用地应考虑结合海绵城市设计方法,在有限的绿化面积里,采用下渗、滞留、净化的策略,缓解城市居住区洪涝灾害。
1、传统住宅区——宅间雨水花园传统住宅区中的绿地可以改造成下沉式宅间雨水花园,用来收集周边硬质铺装的雨水。
2、传统住宅区——停车场雨水花园传统住宅区中的停车场可以改造成透水植草砖生物滞留带,用来收集周围雨水。
3、传统住宅区——活动场地传统住宅区中的树池可以改造成滞留式生态树池,用来收集开放场地中的雨水。
4、传统住宅区——宅间道路传统住宅区中的宅间道路和绿化带可以改造成透水路面和生物滞留池,用来收集道路上的雨水,避免路面雨水沉积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5、传统住宅区——车行道传统住宅区中的车行道考虑机动车荷载,一般不建议使用透水路面,而是利用道路两侧绿化带收集、消纳路面雨水径流。
6、新型住宅区——地库顶板小区园路7、新型住宅区——地库顶板小区广场高层住宅区中的硬质广场可以结合透水铺装、排水明沟及生物滞留设施,设计成一个集收集、净化、储存雨水于一体的良性循环系统。
8、新型住宅区——地库顶板小区绿地二、绿色屋顶海绵策略雨洪来临时,建筑屋顶产生的径流是导致城市内涝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将城市的建筑屋顶改造为绿色屋顶能有效缓解城市雨水径流压力。
一方面,通过海绵城市结构来收集、储存雨水,并利用雨水进行浇灌,可以节省各种能耗;另一方面,绿色屋顶将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提升城市的整体绿化率。
[施工图][合集]海绵城市景观设计施工图图集(3套)
![[施工图][合集]海绵城市景观设计施工图图集(3套)](https://img.taocdn.com/s3/m/a50bcdce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66.png)
[施工图][合集]海绵城市景观设计施工图图集(3套)•图纸深度:施工图•项目位置:辽宁,山东,四川•图纸格式:天正7,CAD2000,PDF•图纸张数:230张•景观设施:座凳·座椅,驳岸·挡土墙,树池·花坛·花钵,水景设计,景观照明,铺装设计•地形地貌:平地内容简介[合集]海绵城市景观设计施工图图集(3套)共230张图纸。
某生态公园项目(方案+施工图)方案目录:项目分析、概念定位及构思、典型案例分析、景观总平面图、鸟瞰图、方案分析、详细节点设计、种植设计、铺装设计、灯光设计、指标测算等,共80张图纸。
施工图目录:总平面布置图、浅草沟(暗涵)平面布置图、雨水浅草沟及埋管平面结构图、过路涵管及出水口断面图、水循环系统细部结构及管线纵断面图、500立方圆形蓄水池池壁及支柱配筋图、检查井和钢筋盖板结构图、爬梯钢筋结构图、钢管排水管布置图、砼管雨水排水管布置图、八字式雨水出口结构图、雨水收集系统工艺流程图等,共32张图纸。
某建筑小区海绵城市项目目录:设计说明、景观平面定位及索引图、竖向设计图、下凹绿地及进水口详图、雨水花园、植草沟、平沿石及挡墙详图、排水沟详图、绿化平面图、苗木表、水景节点详图、铺装及坐凳大样图、混凝土排水沟大样图、雨水花园大样图、高位花坛大样图等,共105张图纸。
某公馆海绵城市项目目录:绿化喷灌补给水平面图、海绵改造总平图、海绵城市总图及指标、改造方案、系统方案图、下凹式绿地及透水铺装平面图等,共13张图纸。
公园鸟瞰图公园鸟瞰图公园效果图公园效果图公园竖向设计公园总平面图公园总平面布置图公园雨水收集系统工艺流程图公园爬梯钢筋结构图某建筑小区景观设计平面图某建筑小区定位及设施布点平面图某建筑小区进水口及跌水挡墙详图某建筑小区景观定位平面图某建筑小区排水沟详图某建筑小区铺装大样图某建筑小区下凹绿地及进水口详图某建筑小区详图某建筑小区详图某建筑小区雨水花园、植草沟、平沿石及挡墙详图某公馆铺装平面图某公馆碎石渗透图某公馆总平面图总缩略图。
24种海绵城市设计措施全图解
![24种海绵城市设计措施全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365ab3c7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0.png)
24种海绵城市设计措施全图解标签:景观实景景观设计海绵城市一、城市住宅区海绵策略随着城市居住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城市自然地表被居住区域的不透水硬质材料替代,雨水自然下渗、净化和收集面临很大挑战。
住宅区的景观用地应考虑结合海绵城市设计方法,在有限的绿化面积里,采用下渗、滞留、净化的策略,缓解城市居住区洪涝灾害。
1、传统住宅区——宅间雨水花园传统住宅区中的绿地可以改造成下沉式宅间雨水花园,用来收集周边硬质铺装的雨水。
2、传统住宅区——停车场雨水花园传统住宅区中的停车场可以改造成透水植草砖生物滞留带,用来收集周围雨水。
3、传统住宅区——活动场地传统住宅区中的树池可以改造成滞留式生态树池,用来收集开放场地中的雨水。
4、传统住宅区——宅间道路传统住宅区中的宅间道路和绿化带可以改造成透水路面和生物滞留池,用来收集道路上的雨水,避免路面雨水沉积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5、传统住宅区——车行道传统住宅区中的车行道考虑机动车荷载,一般不建议使用透水路面,而是利用道路两侧绿化带收集、消纳路面雨水径流。
6、新型住宅区——地库顶板小区园路7、新型住宅区——地库顶板小区广场高层住宅区中的硬质广场可以结合透水铺装、排水明沟及生物滞留设施,设计成一个集收集、净化、储存雨水于一体的良性循环系统。
8、新型住宅区——地库顶板小区绿地二、绿色屋顶海绵策略雨洪来临时,建筑屋顶产生的径流是导致城市内涝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将城市的建筑屋顶改造为绿色屋顶能有效缓解城市雨水径流压力。
一方面,通过海绵城市结构来收集、储存雨水,并利用雨水进行浇灌,可以节省各种能耗;另一方面,绿色屋顶将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提升城市的整体绿化率。
绿色屋顶策略中,表面种植绿色植被,用以吸收雨洪期间多余的雨水径流,通过植物根系净化过滤,将雨水收集到雨水桶进行存储回用;绿色屋顶底层有轻质土层、防根系穿透层、排水层以及防水层等多层结构保护,同时能保护建筑表层,多样植物搭配的绿色植被层可以吸收建筑热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海绵城市系统构建途径、建设内容及策略图
![海绵城市系统构建途径、建设内容及策略图](https://img.taocdn.com/s3/m/1ccea96ff46527d3240ce038.png)
——
详细规划 指标 控制 布局 控制 实施 要求
政策:实施 办法、导则、 奖励办法等
其他
建筑与小区 设计 设计 原则 设计任务书 设计 道路 工程 预算 绿地与广场 水系 其他 运行维护 排水/园林/道路/交通/建筑等多 专业协调与衔接
建设实施
技术 要求
指标 落实
设施 布局
设施 设计
审查监督
渗透铺装 下沉式绿地 生物滞留措施 源头控制 植被浅沟 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绿色屋顶 植被浅沟 源头控制
生态景观 景观功能提升 生态系统修复
海 绵 城 市 建 设 的 目 标 及 策 略
XXX河、XXX水域 XXXX
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绿色屋顶 下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绿地 生物滞留措施
源头控制
植被浅沟 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绿色屋顶
新 区 海 绵 城 市 建 设 内 容
源头控制
绿色屋顶
目标 排水防涝 径流总量控制率80% 内涝重现期30年 雨水管渠2-5年 防洪重现期50年 复
实施途径
技术措施 断接 初雨弃流 雨水花园 高位花坛 植草沟 微型雨水塘/湿地 雨水罐/蓄水池 新建雨水管 截流井/截流管 大型雨水塘 大型雨水湿地 雨水调蓄池 生态浮岛 生态驳岸 土壤渗率循环净化 水系修复 水资源调配 河道疏浚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责任主体 规划 排水 道路 城市人民政府 园林 交通 项目业主 其他
专项(专 业)规划 规划 理念 纳入 总体规划 实施 目标 实施 策略
城市水系规划 绿地系统规划 排水防涝规划 道路交通规划 用地/竖向/绿地/道路/ 排水/水系等系统协调
海 绵 城 市 低 影 响 开 发 雨 水 系 统 构 建 途 径 示 意 图
“海绵城市”规范要点与做法图解
![“海绵城市”规范要点与做法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0a6a66ad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fc.png)
“海绵城市”规范要点与做法图解什么是海绵城市?所谓海绵城市,就是充分发挥原始地形地貌对降雨的积存作用,充分发挥自然下垫面和生态本底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充分发挥植被、土壤、湿地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对雨水具有吸收和释放功能,能够弹性地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
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加强规划建设管控,通过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采取屋顶绿化、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等措施,使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公园和绿地、水系等具备对雨水的吸纳、蓄滞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
目前全国已有130多个城市制定了海绵城市建设方案。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有关部署,确定的目标核心是通过海绵城市建设,使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围绕这一目标确定的时间表是到2020年,20%的城市建成区达到这个要求。
如果一个城市建成区有100平方公里的话,至少有20平方公里在2020年要达到这个要求;到2030年,80%的城市建成区要达到这个要求。
“海绵城市”规范要点:海绵城市规范要点1.透水铺装透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和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嵌草砖、园林铺装中的鹅卵石、碎石铺装等也属于渗透铺装。
(1)透水铺装对道路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潜在风险较大时,可采用半透水。
(2)土地透水能力有限时,应在透水铺装的透水基层内设置排水管或排水板。
(3)当透水铺装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上时,顶板覆土厚度不应小于600 mm,并应设置排水层。
2.下沉式绿地下沉深度指下沉式绿地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的平均深度,下沉深度小于100 mm的下沉式绿地面积不参与计算(受当地土壤渗透性能等条件制约,下沉深度有限的渗透设施除外),对于湿塘、雨水湿地等水面设施系指调蓄深度透水铺装率=透水铺装面积/硬化地面总面积;绿色屋顶率=绿色屋顶面积/建筑屋顶总面积。
(1)下沉式绿地的下凹深度应根据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渗透性能确定,一般为100-200 mm。
海绵城市设计经典图解
![海绵城市设计经典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6b7d6972cf84b9d528ea7a9a.png)
04
城市道路海绵策略
1、综述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城市 不透水面积急剧增加。城市道路作为城市主要不透水下垫 面之一,占建设用地的比例超过了30%。与此同时,传统管 道排水方式导致道路排涝压力大、路面污染严重等突出问 题,难以满足现代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需求。城市道路 运用海绵城市设计策略,在收集利用道路雨水径流、污染 排放等方面可产生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美学效益。
传统住宅区中的绿地可以改造成下沉式宅间雨水花园,用来收集周边硬质铺装的雨水。
3、传统住宅区——停车场雨水花园
传统住宅区中的停车场可以改造成透水植草砖生物滞留带,用来收集周围雨水。
停车场周边环境改统住宅区——活动场地
传统住宅区中的树池可以改造成滞留式生态树池,用来收集开放场地中的雨水。
海绵城市设计经典图解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01
前言
内容提要
01、前言 02、城市住宅区海绵策略 03、绿色屋顶海绵策略 04、城市道路海绵策略 05、城市公园绿地海绵策略 06、大面积硬质场地海绵策略
前言
02
城市住宅区海绵策略
1、综述
随着城市居住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城市自然地表被居住区域的不透水硬质材料替代,雨水自 然下渗、净化和收集面临很大挑战。住宅区的景观用地应考虑结合海绵城市设计方法,在有限的 绿化面积里,采用下渗、滞留、净化的策略,缓解城市居住区洪涝灾害。
2、传统住宅区——宅间雨水花园
3、密集型绿色屋顶
密集型绿色屋顶荷载承受能力较高,能够种植覆土较高的乔木、灌木,打造景观体验丰富的 屋顶花园。
4、低荷载坡屋顶
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方案(图文并茂)
![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方案(图文并茂)](https://img.taocdn.com/s3/m/cb9ab36d3169a4517623a309.png)
生态滞留塘 非下凹绿地
径流方向
中心雨水花园 社区绿地 雨水分区
单元雨水调蓄箱
蓄水池 下凹绿地 城市河道 植被草沟
城市河道
城市道路
城市绿地
城市广场
建筑屋顶
+ 自然驳岸
植被草沟
+ 生态滞留塘
溢流
+ 蓄水池
溢流
+ 单元雨水调蓄箱加组 团中心雨水花园
溢流
屋顶绿化
绿色屋顶面积/建筑屋顶总面积
绿色屋顶率20%—50%
透水铺装率
透水铺装人行道、停车场、广场面 积/人行道、广场、停车场总面积
透水铺装率≥50% 公共区域≥ 70%
下垫面径流系数
一定汇水面积内径流量与降雨量的比值
城市建筑密集区0.60~0.85 城市建筑较密集区0.45~0.6 城市建筑稀疏区0.20~0.45
南水北调工程——为城市“解渴”
但中国城市真的缺水吗?
城市内涝等由积水而引起的灾害已成为困扰城市的严重问题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治水方式?
自然的智慧
水的大生态循环
万物相生 和谐共处
的自然理水方式
古人的智慧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老子指出,“天”与“人”皆同源于“道”,因而是统一的。他 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既然人和天都产 生于自然生成这个同一过程,因此,人的一切行为活动包括治水 也应该将遵循自然规律,并以之其作为行为准则。
⚫LID能将雨水大部分留在原地以回补地下水, 变雨水成为资源。
1.1 海绵城市概念 1.2 海绵城市五个原则 1.3 海绵城市两大途径 1.4 海绵城市四种角色 1.5 海绵城市四大指标 1.6 海绵城市八大技术
图文解说——海绵城市
![图文解说——海绵城市](https://img.taocdn.com/s3/m/cc3b25da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be.png)
图文解说——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一、海绵城市的概念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通过屋顶绿化、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等措施,让城市像“海绵”一样,能够吸收和释放雨水,弹性地适应环境变化,应对自然灾害,做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同时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1.海绵城市的“前因”-传统的开发模式带来的问题“雨季一来,城市看海”。
我国99%的城市目前都是快排模式,雨水落在硬化地面上只能从管道中集中快排,强降雨一来,修再多管道也不够用。
许多城市几十年前的地面径流系数是0.3,现在是0.7,也就是说现在一下雨70%的水要在地面流淌,许多严重缺水的城市就这么让70%的雨水白白流失了。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大量工程建设做地面硬化使得形成了“铁壳城市”,导致雨水无法渗透到地下。
钢筋水泥过多地替代能够涵养水源的林地、草地、池塘,裸露的土地成为稀缺的资源,自然水循环系统就被切断了,导致城市无法“自由呼吸”,产生“热岛效应”。
2.海绵城市的“后果”-LID让城市返璞归真、道法自然,建设自然、生态、绿色的基础设施。
针对传统城市开发模式的遗留问题,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着手,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的管控,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工程技术措施,控制城市雨水径流,实现低影响城市开发建设(LID),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对原有自然水文特征和水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将城市建设成“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体”。
二、海绵城市详细解读把雨水的渗透、滞留、集蓄、净化、循环使用和排水密切结合,统筹考虑内涝防治、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和水生态修复等多个目标。
海绵城市建设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介绍
![海绵城市建设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43ede33ecfc789eb162dc807.png)
序号
图集名称
图集编号
单价
(元)
备注
1
城市道路-透水人行道铺设
10MR204
18.00
2
雨水综合利用
10SS705
65.00
3
种植屋面建筑构造
14J206
58.00
4
雨水斗选用与安装
09S302
24.00
5
雨水口
05S518
25.00
6
单层、双层井盖及踏步
S501-1~2
39.003)S515
42.10
8
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
04S516
15.00
9
埋地塑料排水管道施工
04S520
19.00
10
混凝土模块式排水检查井
12S522
59.00
11
埋地矩形雨水管道及其附属构筑物(混凝土模块砌体)
09SMS202-1
90.00
12
埋地矩形雨水管道及其附属构筑物(砖、石砌体)
10SMS202-2
52.00
13
小型潜水排污泵选用及安装
08S305
26.00
14
圆形钢筋混凝土蓄水池
04S803
60.00
15
矩形钢筋混凝土蓄水池
05S804
112.00
704.10
(完整版)海绵城市设计专项方案
![(完整版)海绵城市设计专项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d96fc965ce05087732131b.png)
排水性能 维护方式 施工注意事项
1,碎石易扎破过滤层,土壤进入排水层堵塞排水通道;
土壤含水量饱和之后,雨水下渗至异型片上,分区有组织
2,雨水散渗至地下室周边,周边土壤饱和后水无法排容易形 进入虹吸排水槽,在观察管的透气作用下快速汇集至虹吸
成倒灌,积水滞留在地下室顶板及侧墙四周时,增加结构荷载,
出水口排出,降低静水压的同时
中 -5%
地
低 -10%
2 雨水管网设计暴雨重现期(年 ) 峰值径流系数
3
-----区位
3 0.65
二环内
0.75
二环外
0.65
透水铺装率 4
------
40
面源污染削减率 5
所在汇水区
50
Ⅱ类、Ⅲ类湖泊汇 70% 水区
Ⅳ类湖泊汇水区 60%
其他汇水区 50%
下沉式绿地率
新建建设项目为强制性 25%
4377.53
蓄水设施
总容积(m3)
1126.54
专门设施 核算
用地竖向 控制
排水设施 地下建筑
内部场平 地面建筑
地下蓄水设施蓄水容积(m3) 雨水桶蓄水容积(m3)
下沉绿化可蓄水容积(m3) 雨水管网设计重现期(年)
污水管网收集率(%) 户外出入口挡水设施高度(m
)
高于相临城市道路的高度(m )
室内外正负零高差(m)
海绵设施布置图
龙湖杨泗港地块海绵设计方案
下垫面分类布局图
龙湖杨泗港地块海绵设计方案
场地竖向及径流路径设计图
龙湖杨泗港地块海绵设计方案
指标 项目用地总面积(m2)
41201.69
下垫面解 析
屋顶 路面
铺装
海绵城市整体解决方案
![海绵城市整体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501a5a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2c.png)
海绵城市整体解决方案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形态的城市规划,旨在减轻城市洪涝灾害、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性。
本文将介绍海绵城市的整体解决方案。
一、基础设施建设1. 绿色屋顶在城市各个建筑物的屋顶都安装绿色屋顶,这样可以提高城市的绿化面积,增加城市植被覆盖率,减少雨水径流,改善生态环境。
2. 蓄水池建设大型蓄水池,收集城市内的雨水和河水,进行蓄水,减缓雨水和河水的流速,减少城市内的洪涝灾害。
3. 道路改造在城市内的道路上设置排水坑和排水管,收集雨水和污水,进行处理后再排放。
另外,可以建立人行道和自行车道,鼓励居民步行和骑车出行,减少汽车碳排放。
4. 绿色河道通过改造城市内的河流,让其融入城市生态系统中。
可以在河道两侧设置湿地、芦苇荡等湿地环境,增加城市植被覆盖率,并且可以吸收雨水和污水,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二、雨水管理1. 雨水收集和利用通过收集城市内的雨水和河水,进行蓄水和处理后再利用。
可以将处理后的雨水用于冲厕、浇灌公园绿化和农田灌溉等用途。
这样既可以减少城市内的径流,还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2. 雨水渗透和减缓在城市内的公园、广场、人行道等地方铺设透水的路面材料,使雨水可以渗入到地下,增加地下水的蓄水量。
另外,可以设置植被覆盖面积大的区域,如绿地、湿地等,让雨水慢慢渗透到地下,减缓雨水流速,达到减轻城市洪涝灾害的作用。
三、生态建设1. 城市绿化在城市内各个地方进行绿化,增加城市植被面积。
可以种植乔木、灌木、草坪等多种植物,增加城市景观美观度的同时,还可以减轻城市环境压力。
2. 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城市内的动植物多样性,增加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可以在城市内设置鸟巢、栖息箱等设施,为城市内的鸟类提供安全的栖息环境。
3. 垃圾分类处理鼓励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减少城市环保压力。
可以建立垃圾分类站点,并对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
四、公众参与1. 教育宣传加强公众对海绵城市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24种海绵城市设计措施全图解
![24种海绵城市设计措施全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8e704004a76e58fafab003a7.png)
24种海绵城市设计措施全图解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一、城市住宅区海绵策略随着城市居住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城市自然地表被居住区域的不透水硬质材料替代,雨水自然下渗、净化和收集面临很大挑战。
住宅区的景观用地应考虑结合海绵城市设计方法,在有限的绿化面积里,采用下渗、滞留、净化的策略,缓解城市居住区洪涝灾害。
1、传统住宅区——宅间雨水花园传统住宅区中的绿地可以改造成下沉式宅间雨水花园,用来收集周边硬质铺装的雨水。
2、传统住宅区——停车场雨水花园传统住宅区中的停车场可以改造成透水植草砖生物滞留带,用来收集周围雨水。
3、传统住宅区——活动场地传统住宅区中的树池可以改造成滞留式生态树池,用来收集开放场地中的雨水。
4、传统住宅区——宅间道路传统住宅区中的宅间道路和绿化带可以改造成透水路面和生物滞留池,用来收集道路上的雨水,避免路面雨水沉积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5、传统住宅区——车行道传统住宅区中的车行道考虑机动车荷载,一般不建议使用透水路面,而是利用道路两侧绿化带收集、消纳路面雨水径流。
高层住宅区中的硬质广场可以结合透水铺装、排水明沟及生物滞留设施,设计成一个集收集、净化、储存雨水于一体的良性循环系统。
二、绿色屋顶海绵策略雨洪来临时,建筑屋顶产生的径流是导致城市内涝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将城市的建筑屋顶改造为绿色屋顶能有效缓解城市雨水径流压力。
一方面,通过海绵城市结构来收集、储存雨水,并利用雨水进行浇灌,可以节省各种能耗;另一方面,绿色屋顶将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提升城市的整体绿化率。
绿色屋顶策略中,表面种植绿色植被,用以吸收雨洪期间多余的雨水径流,通过植物根系净化过滤,将雨水收集到雨水桶进行存储回用;绿色屋顶底层有轻质土层、防根系穿透层、排水层以及防水层等多层结构保护,同时能保护建筑表层,多样植物搭配的绿色植被层可以吸收建筑热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做法,让雨季不再来“看海”!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做法,让雨季不再来“看海”!](https://img.taocdn.com/s3/m/680452d8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da.png)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做法,让雨季不再来“看海”!2017-04-25 一代宗工一代宗工编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第一部分:城市快速路海绵城市工程技术做法快速路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内的市政道路,从设计到施工始终以示范区严格要求,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的原则,从渗、滞、蓄、净、用、排各个环节综合考虑、统筹研究,确保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打造精品“海绵道路”工程,真正起到样板示范作用。
一人行道外侧镶边石抬高由于部分道路人行道外侧绿化带高于人行道,因此把人行道外侧镶边石抬高,使外侧绿化带雨水滞留在绿化带内,从而达到减缓降水进入排水系统的速度。
镶边石抬高——滞、蓄使外侧绿化带雨水滞留在绿化带内,从而达到减缓降水进入排水系统的速度。
二透水人行道铺装透水人行道结构包括面层、找平层、基层和垫层。
面层选用6cm 厚透水砖;找平层采用3cm厚中粗砂;找平层与基层中间设置一道透水土工布,防止找平层的粗砂随雨水进入基层,堵塞基层;基层选用15cm厚透水混凝土、15cm厚级配碎石。
透水人行道面砖和基层均为透水结构,雨水透过路面结构最终渗入土基。
主要收集人行道雨水-----渗、蓄三下沉式绿化带(机非隔离带、树池带、中央绿化带)(一)下沉式机非隔离带把以往设置在快车道边的雨水口挪进机非隔离带中,改为溢流口。
在路缘石上开孔,让雨水进入机非隔离带。
加大路缘石开孔处道路横坡,增加雨水收集能力。
雨水进入机非隔离带后,通过在两个溢流口之间设置的挡水墙拦蓄雨水,超过拦蓄深度的雨水通过溢流口排入市政排水设施。
主要收集快车道雨水——渗、滞、蓄、净、用、排(二)下沉式树池带改变以往单个树坑的方式,把4-5个树坑连成一个树池带,以增大蓄水能力。
基本做法与下沉式机非隔离带类似,将溢流口设置在慢车道边,把树池带末端溢流口位置的路缘石降低,超过拦蓄深度的雨水通过降低的路缘石排入市政排水设施。
主要收集慢车道及人行道雨水——渗、滞、蓄、净、用、排在树池带上游的路缘石上开孔并且局部加大慢车道的横坡以加强收水效果,使雨水通过路缘石进入树池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