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簇算法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α-local 空间相关性分簇算法
定义了一个空间相关性权值,衡量节点与其邻居节点的平均相关程度
选举的簇首需要满足两个条件:权值大于上界或小于下界;同时保证 邻居节点中没有其他簇首节点 其他节点则根据地理空间距离选择加入最近的簇
PCC,DDCD等
各类算法的比较
名称
LEACH HEED DOC MEGA α-local PCC
分类 路由驱动 路由驱动 编码驱动 编码驱动 融合驱动 融合驱动
算法策略 分布式 分布式 分布式 集中式 分布式 集中式
能量效率 低 中等 中等 高 高 高
网络时延 低 中等 高 中等 低 高
扩展性 低 中等 低 低 高 低
负载均衡 中等 中等 中等 好 差 好
算法 复杂度 低 中等 高 中等 高 中等
分簇算法综述
review of clustering algorithms in wsn
2014年11月27日
分簇算法综述
基本思想
意义
分类 比较
总结
分簇基本思想
什么是分簇
建立和维护数据传输路径 网络拓扑结构控制
Cluster
Sink
基本过程
簇首产生
Cluster head
簇的形成
数据传输
分簇的意义
编码 + 路由
a
Sr
b
Sr
a
Sr
b
Sr
c 2Sr+ຫໍສະໝຸດ Baidue
c
Sr+2Se
缺点
每个源只压缩一次
大部分编码方式需要全局的相关性信息
压缩编码复杂度较高
self-coding
foreign-coding
Data Correlation-Based
基本思想
建立数据模型 -> 选择簇首节点 -> 分簇 -> 代表节点发送数据
[5] Younis O, Fahmy S. HEED: a hybrid, energy-efficient, distributed clustering approach for ad hoc sensor networks[J]. Mobile
comput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2004, 3(4): 366-379. [6] Slepian D, Wolf J K. Noiseless coding of correlated information sources[J]. Information Theory, IEEE Transactions on, 1973, 19(4): 471-480. [7] Von Rickenbach P, Wattenhofer R. Gathering correlated data in sensor networks[C]//Proceedings of the 2004 joint workshop on Foundations of mobile computing. ACM, 2004: 60-66. [8] Zheng J, Wang P, Li C. Distributed data aggregation using Slepian-Wolf coding in cluster-base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J]. Vehicular Technology, IEEE Transactions on, 2010, 59(5): 2564-2574. [9] Ma Y, Guo Y, Tian X, et al. Distributed clustering-based aggregation algorithm for spatial correlated sensor networks[J]. IEEE Sensors Journal, 2011, 11(3): 641-648. [10] F. Yuan, Y. Zhan, and Y. Wang, “Data density correlation degree clustering method for data aggregation in WSN, ” Sensors Journal, IEEE, vol. 14, no. 4, pp. 1089–1098, 2014. [11] C. Carvalho, D. G. Gomes, N. Agoulmine, and J. N. de Souza, “Improving prediction accuracy for WSN data reduction by
总结和展望
以数据为中心的传输和数据融合技术的结合
形成合理的网络拓扑结构,便于管理和控制
有效的感知数据的相关性,获得最佳分簇效果
消除数据冗余和容错性检验兼顾
均衡算法的复杂度和网络时延
参考文献
[1] Liu X. A survey on clustering routing protocols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J]. Sensors, 2012, 12(8): 11113-11153. [2] Rajagopalan R, Varshney P K. Data aggregation techniques in sensor networks: A survey[C]//Comm. Surveys & Tutorials, IEEE. 2006. [3] Luo H, Liu Y, Das S K. Routing correlated data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 survey[J]. Network, IEEE, 2007, 21(6): 40-47. [4] Heinzelman W R, Chandrakasan A, Balakrishnan H. Energy-efficient communication protocol for wireless microsensor networks[C]//System Sciences, 2000. Proceedings of the 33rd Annual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EEE, 2000: 10 pp. vol. 2.
applying multivariate Spatio-temporal correlation”, Sensors, vol. 11, no. 11, pp. 10010-10037.
Thank you!
LEACH
最经典的路由协议
按轮周期性运行
建簇阶段:节点以一定的概 率,随机的选举成为簇首
缺点
完全基于通信 将地理上相近的节点划分到一簇 没有具体的融合策略
数据传输阶段:各个簇成员 节点与簇首节点进行通信, 再转发给sink节点
Distributed Source Coding
利用节点的边信息(side information)进 行编码 结合分簇策略,利用局部信息
解决的问题
有效的消除数据冗余,促进网内数据融合 减少了通信量和通信距离
优势
可扩展性强,低负载,低能耗,避免冲突,负载均衡,鲁棒性强
评测指标
能耗 生命周期
融合率
网络时延
分簇算法的分类
路由驱动
LEACH,HEED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改进算法等
编码驱动
分布式信源编码
融合驱动
考虑数据相关性,分簇并选择代表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