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开题报告0001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邯郸市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重点课题

《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河北峰峰春光中学徐祥军

由我们课题组申报的《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课题,经邯郸市教育科学规划办批准,被立项为邯郸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现由我代表课题组作开题报告,提出课题的研究方案,正式开展研究工作。在此,请各位专家和领导进行评议和指导,也请课题组成员加以审议。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课程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适应时代发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更是增强国力、积蓄未来国际竞争实力的战略措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样把课程的一部分权利放给学校和教师。校本课程开发则成了课程改革的热点之一。“校本课程”这个概念,我们的认为,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诚然,当今的社会为学校教育提供了广阔的教育天地,无穷无尽的鲜活资源,尤其是本土本乡的特色产业和风俗文化更是具有无可替代的个性化的宝贵资源。因此,如何合理的有效地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教育服务,便成了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校地处举世闻名的磁州窑故乡——峰峰。峰峰西倚太行,东望平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和革命文物星罗棋布。峰峰有全国、省、市级文物23 处,是我省的文物大区之一。仅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就有三处六个分布点(南、北响堂、玉皇阁、磁州窑富田、沿店、五厂渣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1 处,第二个王看苇子灯也已入选国家级,也即将成为又一处国家级的非遗。仅这些国字号的文化资源在我区就有这么多,而且有些在国内和国外影响很大,如众所周知的磁州窑文化,历史上就享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 的美誉。千年窑火,生生不息,孕育出古老灿烂的中国磁州窑文化;她不仅在国际上有影响,而且它还是双料的“国保”,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这在全国也不多见。其中大师刘立忠,2006 年入围“中国民间文化杰

出传承人”项目第一批候选名单。2007 年, 他的磁州窑烧制技艺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同时,响堂山

石窑集中国石窟雕刻艺术之大全,享誉中外。

除此之外,矿区的文化资源在文化构成上十分全面,既有代表皇室贵族阶层主流文化的响堂,也有代表社会最底层大众的民间艺术磁州窑。再有,矿区的文化传承脉络清晰,从原始社会一直可以写到现当代。所以,矿区的文化资源就像新发现的煤层一样,储备量大,具有深厚的底蕴,需要多层次地挖掘与开发。这几年,区政协在挖掘峰峰地方文化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峰峰文史资料》、《峰峰民间文学》连续出版多部,是最好的成果。2008 年的政协会上,专门下发了《关注峰峰文化软实力》的文件,将峰峰文化的发展纳入了一个新的高度。

我们还在互联网上,通过百度搜索“峰峰文化” ,找到相关网页约5980 篇,中国旅游文化网、鼓山文化网等网站和本区文史资料等文献资料里对一些乡土文化都有介绍,尤其是2005 年本区举办了首届磁州窑文化节,2006 年建成了磁州窑博物馆,同时还有《磁州窑史话》《峰峰民间文学》等一些书籍都对磁州窑文化进行了专题介绍,这些都对宣传和弘扬本区乡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是本区至今还没有一部完整的适合中小学生阅读学习的《峰峰乡土文化读本》。同时,根据课题组的调查,作为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大部分中学生,对自己的家乡了解少之又少,大部分同学知道有磁州窑、南北响堂石窟,但对磁州窑的科学构造、制作技艺、历史影响等知之甚少,对磁州窑文化了解也不够全面、深刻;对于南北响堂石窟也仅限于知道有这个景点,不知道石窟的建造年代,更不要说了解石窟文化了。如果说,对于磁州窑和响堂山石窟,由于近几年来的宣传,还了解一些的话,那么其他一些家乡文化,比如苇子灯、大社面塑等,同学们简直是闻所未闻。

针对上述问题,为了大力弘扬和继承本区乡土文化,让后代了解家乡的历史,了解家乡的文化,激发起本区中小学生从小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热情,加快本区校本课程开发力度,我们课题组决定以古老多彩的“峰峰乡土文化”为课程资源,形式多样地开发“峰峰乡土文化”校本课程,以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决定把峰峰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作为一项重点课题进行研究,拟通过本课题研究实现把学校文化建设与峰峰乡土文化相融合,学科教学与峰乡土文化相整合,探索一条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新路子,使得峰峰的乡土文化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二)课题的研究意义本课程的开发是对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补充,是一个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我们把实施过程看作为一种学习生活方式,以“峰峰乡土文化”为主题,螺旋式地向纵深发展,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的,强调的是新的教学观和新的学习方式,尝试去营造和展示一种与学习生活本身一致的综合课程形态。为此,具有下列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1.促进树立新的课程资源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意识。通过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更好地选择开发与利用乡土文化课程资源,使教师形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

2.促进校本课程开发特别注重选择与利用乡土文化资源的价值取向。在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中,既要突出新课程改革理念,又要体现家乡乡土文化特色,使二者珠联璧合,使校本课程开发具有浓厚的“乡土味” ,“家乡

气” ,使教师树立起乡土文化和生活中处处有课程资源的观念,以便创造性运用家乡乡土文化课程资源进行教学的新课程观,从而不断使课堂教学充满新意,让课堂教学生机盎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