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科学《简单电路》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学《简单电路》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学《简单电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知道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的。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电路的连接方式,掌握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和连接方式。

难点:让学生理解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独立工作,互不影响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实验器材:电源、导线、开关、灯泡、电流表等。

2. 学生准备:记录本、彩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电路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电路的组成。

2. 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路的连接方式,记录实验现象。

3.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讲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4. 应用:学生通过实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电路的基本知识,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是否能正确连接电路。

2. 记录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现象,判断他们对电路的理解程度。

3. 课后收集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估他们对电路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课堂练习:1. 请用彩笔在记录本上画出一个串联电路的图示。

2. 请用彩笔在记录本上画出一个并联电路的图示。

3. 请用文字描述一下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八、家庭作业:1. 请家长协助,让学生在家里尝试搭建一个简单的电路,并拍照留念。

2.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电路的小作文,内容包括电路的组成、连接方式以及他们的实验体会。

九、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电力公司,让学生实地了解电力的产生、传输和分配过程。

2. 邀请电力工程师来校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电路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十、教学计划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对后续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教学教案分享

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教学教案分享

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教学教案分享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科学实验,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水杯、砂纸、蜡烛、锡纸、饮管、钢珠等。

2. 实验材料:水、蜡烛、纸、钢珠等。

3. 教学环境:教室或实验室。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段引人入胜的视频或故事,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2. 实验一:火苗的传递目的:观察火焰的传递方式,了解空气对火焰的影响。

过程:(1)教师展示用火柴点燃蜡烛,然后用蜡烛去点燃另一支蜡烛。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何火焰会传递,提醒学生火焰需要氧气才能燃烧。

(3)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实验,每组准备两支蜡烛,相隔一段较远的距离,观察火焰的传递情况。

(4)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和总结,结合课堂讨论得出结论。

3. 实验二:纸的吸水性目的:观察不同材料的吸水性能。

过程:(1)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一张纸和一杯水,告诉他们任务是用纸吸干杯子里的水。

(2)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各自纸的吸水性能。

(3)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和总结,结合课堂讨论得出结论。

4. 实验三:复原钢珠目的:观察钢珠滚动的轨迹,了解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过程:(1)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一张纸、一支饮管和一颗钢珠。

(2)学生在纸上画一条弧形,将纸的一端卷起来,使钢珠可以顺着饮管的轨迹滚下。

(3)学生进行实验,观察钢珠滚动的轨迹。

(4)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和总结,结合课堂讨论得出结论。

四、课堂小结教师帮助学生总结今天的实验内容,并强调实验的重要性。

五、课后延伸鼓励学生在家继续进行科学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六、教学反思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记录和总结,了解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以上是一节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教学教案的分享,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和积极探索的精神,为他们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doc 第一章:我们身边的科学1.1 水的奇妙之旅学习水的性质和特点实验:水的溶解实验1.2 空气的力量学习空气的组成和作用实验:空气的压缩实验1.3 土壤的奥秘学习土壤的组成和作用实验:土壤的过滤实验第二章:动植物的世界2.1 植物的生长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实验:植物的生长观察实验2.2 动物的特性学习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征实验:动物的应激性实验第三章:物质的特性与变化3.1 物质的分类学习物质的分类和特性实验:物质的分类实验3.2 物质的变化学习物质的变化和原因实验:物质的变化实验第四章:生活中的科技4.1 科技与生活学习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验:科技产品体验4.2 简单的机械学习简单机械的原理和作用实验:简单的机械实验第五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5.1 我们的地球学习地球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实验:地球环境观察实验5.2 环保行动学习环保知识和行动实验:环保行动实践第六章:我们的身体6.1 探索人体学习人体基本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实验:制作人体模型6.2 营养与健康学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实验:食物的消化实验6.3 运动与骨骼学习骨骼和肌肉的作用实验:骨骼和肌肉模型实验第七章:天气与气候7.1 天气的变化学习天气现象及其变化原因实验:制作天气图表7.2 气候的影响学习气候对生活的影响实验:气候模拟实验第八章:光的传播与现象8.1 光的传播学习光的传播方式和原理实验:光的传播实验8.2 光学现象学习光学现象及其原因实验:光学现象观察实验第九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9.1 声音的产生学习声音的产生和特性实验:声音的产生实验9.2 声音的传播学习声音的传播和接收实验:声音的传播实验第十章:科学探索方法10.1 观察与实验学习科学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实验:观察与实验实践10.2 假设与验证学习科学假设和验证的过程实验:假设与验证实验第十一章:地球与宇宙11.1 地球的了解学习地球的结构和地表特征实验:地球模型制作11.2 宇宙的奥秘学习宇宙的基本知识,如恒星、行星等实验:制作太阳系模型第十二章:电与磁12.1 电的基础学习电流的形成和简单电路实验:制作简易电路12.2 磁性的探究学习磁铁的性质和磁场的概念实验:磁铁性质实验第十三章:化学现象13.1 化学变化学习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实验:酸碱中和实验13.2 物质的合成与分解学习简单的化学反应及其原理实验:简易化学反应实验第十四章:科学设计与创新14.1 设计思维学习科学设计的基本思维和方法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工具14.2 创新实践学习如何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创新实践实验:创新实验实践第十五章:科学素养与伦理15.1 科学素养学习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方法实验:科学素养活动15.2 科学伦理学习科学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实验:科学伦理讨论活动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涵盖了四年级下册的科学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科学概念,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复原实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复原实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复原实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复原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2. 研究复原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原理。

3. 提高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复原实验器材和材料。

2. 复原实验步骤的图片或视频。

3. 学生实验记录册和铅笔。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复原实验的过程,并引导学生发现实验中的问题。

2. 与学生讨论复原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步骤二:讲解(10分钟)1. 通过示意图或实物演示,讲解复原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原理。

2. 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操作。

步骤三:实验操作(2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实验器材和材料。

2. 指导学生按照步骤逐步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3. 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动手实验的能力。

步骤四:总结(10分钟)1. 让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复原实验能够还原物体。

3.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学生对复原实验的理解。

四、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变量探究,探讨不同条件下复原实验的效果。

2.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扩展对复原实验的应用领域和意义。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和参与度,评价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2. 检查学生实验记录册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过程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器材和材料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 监督学生的实验操作,防止出现意外情况。

3.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保持课堂秩序。

4. 强调实验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不鼓励作弊行为。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复原实验的教学设计,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复原实验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课后可以进行讨论和总结,加深学生对复原实验的理解和应用。

四年级科学实验探究活动教案

四年级科学实验探究活动教案

四年级科学实验探究活动教案
一、课题名称:《水的表面张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观察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学会简单的实验操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细致的实验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实验观察与总结。

难点:实验操作,观察现象,总结规律。

解决策略: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并总结规律。

四、教学准备:
教学资源:教材、实验器材(水、肥皂水、洗洁精、酒精、吸管、烧杯等)。

教具和设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播放水的表面张力现象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2. 实验操作(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水的表
面张力现象。

3. 学生互动环节(10分钟):各小组分享实验结果,交流讨论,总结规律。

4. 课堂管理(5分钟):保持课堂纪律,指导学生操作实验器材。

5. 时间分配:导入新课5分钟,实验操作15分钟,学生互动环节10分钟,课堂管理5分钟。

六、板书设计:
1. 水的表面张力
2. 实验现象
3. 实验结论
4. 规律总结
七、课后反思:
评估标准: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结果、总结规律的能力。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整实验方案,提高实验效果。

四年级下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科学实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实验仪器教学内容:介绍实验室中常见的实验仪器,如试管、烧杯、量筒等,以及它们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2. 第二课时:简单的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学习简单的化学实验操作,如溶解、混合、加热等,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练。

3. 第三课时:观察植物的生长教学内容: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养分等。

4. 第四课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内容:通过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原理。

5. 第五课时:浮力实验教学内容:通过实验了解浮力的原理,探究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或现象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演示:讲解实验原理,并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

3.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安全、准确。

4. 结果与讨论:学生展示实验结果,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规范性。

2. 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

3. 学生课堂参与度、团队合作精神。

4. 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程度、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实验仪器:试管、烧杯、量筒、植物、实验材料等。

2. 教学工具:PPT、实验指导书、黑板等。

3. 教学资源:网络资源、图书资源、实验视频等。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听觉体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3. 注重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用实验学科学——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

用实验学科学——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

标题:用实验学科学——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作为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只有通过实验,学生才能更深入地了解科学原理,更加具体地感受科学的魅力。

本文将针对小学四年级的科学课程,设计一个以实验为主的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一、教学目的1、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

2、学习物质的测量方法,掌握常见的计量工具和其使用方法。

3、学习物质的变化过程,掌握常见的化学反应过程。

4、通过实验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包括四个模块:物质的性质、测量物质、溶解和燃烧,每个模块包括一个或多个实验。

实验1:固体和液体的区别材料:白糖,清水,盘子,塑料勺步骤:①将一勺白糖放在盘子上,观察白糖的样子。

②取清水一盖子倒入盘子里,用塑料勺轻轻搅拌。

③观察水和白糖的变化。

实验2:颜色的分离材料:纸巾,黑色水彩笔,清水,透明玻璃步骤:①将一些黑色水彩笔沾在纸巾上,并将纸巾放入玻璃杯中。

②加入清水,观察颜色的变化和分离。

实验3:长度的测量材料:尺子,书本步骤:①将尺子放在书本的一条边上,将另一条边的长度用尺子测量。

②再将尺子放在书本的另一条边上,将另一条边的长度用尺子测量。

实验4:质量的测量材料:电子秤,苹果步骤:①将苹果放到电子秤上,记录下苹果的质量。

②再将苹果取下,将它切成两半,再将其中一半放到电子秤上,记录下苹果的质量。

3、溶解实验5:溶解食盐材料:食盐,清水,玻璃杯步骤:①取一定量的食盐,放到玻璃杯中。

②加入清水,搅拌均匀,观察食盐的变化。

③用滴管取一些食盐水滴在透明玻璃上,放在太阳光下观察。

实验6:溶解葡萄糖材料:葡萄糖,清水,玻璃杯步骤:①取一定量的葡萄糖,放到玻璃杯中。

②加入清水,搅拌均匀,观察葡萄糖的变化。

③用滴管取一些葡萄糖水滴在透明玻璃上,放在太阳光下观察。

4、燃烧实验7:燃烧蜡烛材料:蜡烛,打火机,透明玻璃,盐酸步骤:①点燃蜡烛,放在玻璃杯内,观察。

四年级下学科学全册教案:用实验探究科学真相

四年级下学科学全册教案:用实验探究科学真相

一、教学概述1. 教材版本:四年级下学科学全册2. 课题:用实验探究科学真相3. 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探究的方式与方法,强调实验的重要性;(2)了解科学知识的真实性和科学本质的客观性,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3)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热情。

4. 教学内容:(1)了解科学探究的方式与方法;(2)重视科学实验的重要性;(3)了解科学知识的真实性和科学本质的客观性;(4)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重视科学实验的重要性;2. 了解科学知识的真实性和科学本质的客观性。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2.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其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方法探究引导法、实验演示法、小组讨论法、自主学习法等。

五、教学过程1. 热身引入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科学常识和科学实验经验,提高学生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2. 知识讲解通过展示实验器材和图表,向学生介绍科学实验的概念和流程,重点阐述实验设计与实验条件的关系,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实验的作用和重要性。

3. 实验探究针对某个科学问题,安排学生们开展实验探究活动。

教师通过引导,帮助学生们探究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和得出结论。

4. 思考总结通过集体讨论和个人总结的方式,让学生们对本次实验探究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

同时,引导学生们探讨学习实验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其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程所学内容,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和科学知识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鼓励学生们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

六、教学评价1. 通过对学生们实验探究过程中的观察和教学实录的整理,对其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进行评价。

2. 通过分组讨论和课堂小结,对学生们的口头表达和实验总结能力进行评价。

3. 通过分析学生们的实验报告,对其书写和总结能力进行评价。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科学实验项目,让学生们更加感兴趣。

四年级科学下册《运动的快慢》教案

四年级科学下册《运动的快慢》教案

四年级科学下册《运动的快慢》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运动和静止的概念2.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3.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4. 应用:设计一个简单的交通工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实验操作技能。

2. 教学难点:物体运动速度的测量,交通工具的设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物体运动的特点。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 新课:讲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介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记录数据。

4. 讨论: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如何设计一个简单的交通工具。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

6.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运动和静止概念的理解,以及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

2. 对于学生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需在课后进行针对性辅导。

3. 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实际生活,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如实地观察不同物体的运动快慢。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探讨生活中的运动现象。

四年级科学下册《骨骼》教案

四年级科学下册《骨骼》教案

四年级科学下册《骨骼》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体骨骼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人体骨骼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骨骼与人体运动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骨骼模型3.实验材料:鸡蛋、尺子、气球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人体有多少块骨头吗?这些骨头有什么作用呢?(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骨骼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教师提问:骨骼有哪些基本结构?它们分别有什么功能?(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骨骼的基本结构:骨骼由骨膜、骨质、骨髓三部分组成。

2.教师讲解骨骼的功能:骨骼支撑身体,保护内部器官,储存钙和磷,参与血液等。

(四)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案例:一个骨折的病人,他的骨骼发生了什么变化?2.学生分析:骨折导致骨骼断裂,影响了骨骼的功能。

(五)实验探究1.实验一:鸡蛋实验a.学生分组,每组一个鸡蛋。

b.学生用尺子敲击鸡蛋,观察鸡蛋壳的硬度。

c.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鸡蛋壳为什么这么硬?d.学生得出结论:鸡蛋壳中含有钙质,所以硬度较大。

2.实验二:气球实验a.学生分组,每组一个气球。

b.学生将气球吹满气,观察气球的形状。

c.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气球为什么能保持形状?d.学生得出结论:气球内的气体压力与气球表面的张力相互平衡,使气球保持形状。

(六)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七)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2.观察身边的骨骼,了解它们的形状和功能。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骨骼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实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同时,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重难点补充:(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骨骼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教案开展简单实验探索科学原理

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教案开展简单实验探索科学原理

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教案开展简单实验探索科学原理一、实验目的通过开展简单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科学原理,培养其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材料1. 透明玻璃杯-2个2. 水3. 金属针4. 铁磁石5. 纸巾三、实验步骤1. 实验一:浮力实验a) 将一个玻璃杯装满水,用纸巾擦干杯的外壁,并放在桌面上。

b) 另取一个玻璃杯,将其倒扣放在装满水的杯子上。

c) 缓慢、小心地将玻璃杯从水中抽出,观察现象。

2. 实验二:磁性实验a) 将金属针靠近铁磁石,观察是否会吸附。

b) 将金属针与铁磁石保持一段距离,观察是否会相互吸引。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 实验一结果:在实验一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倒扣的玻璃杯并没有从装满水的杯子中掉下来,保持了悬浮的状态。

这是因为水的浮力使得倒扣的玻璃杯受到向上的力,使其能够停留在水中。

2. 实验一分析:这个实验通过观察浮力的表现,让学生了解到物体在液体中会受到浮力的影响。

在这个实验中,水的浮力可以抵消杯自身的重力,所以杯子能够悬浮在水中。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理解浮力的原理。

3. 实验二结果:在实验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金属针会被铁磁石吸附并保持在一起,两者之间具有相互吸引的力。

4. 实验二分析:这个实验通过观察磁性的表现,让学生了解到铁磁石具有磁性,可以吸附擦过的金属物体。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认识到物体间的磁性相互作用。

五、实验总结通过以上实验,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观察,发现了浮力和磁性的现象。

同时,他们也通过实验的结果分析来理解了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这些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其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六、延伸实验1. 可以继续探索浮力现象,例如将其他物体(如橡皮、塑料球等)放入装满水的杯子中,观察其受到的浮力大小。

2. 可以进一步研究磁性的特性,例如使用不同大小的铁磁石来观察其对金属针的吸附程度。

通过开展这些延伸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浮力和磁性的原理,并进一步培养其科学实验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年级科学下册《运动的快慢》教案

四年级科学下册《运动的快慢》教案

四年级科学下册《运动的快慢》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科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理解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运动快慢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1. 教具:钟表、尺子、小车、轨道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包括小车、尺子、计时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赛车比赛、跑步比赛等,引导学生关注运动快慢的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3. 探究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明确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5.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等。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与反馈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共同发现优点和不足,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探究,如调查生活中不同物体的运动快慢,拍摄视频或图片,进行交流分享。

2. 开展科学小竞赛,如制作小车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精选12篇)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精选12篇)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

它们能够帮助植物满足自身的需要。

2、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1、解剖油菜花并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的特征;2、观察一株油菜上花的变化过程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各种各样的'花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特征。

【教学难点】花到形成果实的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演示:油菜花变化过程的图片,课件。

分组:开花的油菜植株,镊子、放大镜、胶带、剪刀,白纸、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引入单元概述: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非常有趣的《新的生命》单元。

本单元共有7课,我们要一起来研究植物和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

请一位同学朗读单元导语:“春天……”出示开花的油菜植株。

这是什么植物?同学们平时认真地观察过花吗?让我们一起进入花的世界吧!板书课题:油菜花开了二、探究过程1、观察一棵油菜。

(1)请同学们说说油菜长得怎么样?区分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2)油菜和凤仙花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这样的植物叫绿色开花植物﹙板书﹚,它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

(3)请同学再说出几种绿色开花植物。

2、观察一朵油菜花。

(1)观察:从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

用放大镜观察一朵油菜花。

在小组里描述所观察到的这朵油菜花。

注意萼、瓣、蕊的读音。

(2)解剖:学习使用镊子解剖一朵油菜花。

示范:镊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顺序;解剖的油菜花。

将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用胶带贴在观察记录表上。

四年级下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实验器材教学内容:介绍实验室常见器材,如显微镜、试管、烧杯等,让学生熟悉并了解其用途。

2. 第二课时:观察植物细胞教学内容: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 第三课时:制作简易净水器教学内容:通过制作简易净水器,了解过滤原理,探究如何净化水。

4. 第四课时:研究光的传播教学内容: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

5. 第五课时:探究声音的产生教学内容:通过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探究影响声音的因素。

三、教学方法:采用分组实验、讨论、观察、实践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习科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器材:显微镜、洋葱、水、过滤材料等。

2. 教学课件:相关实验的图片、视频等。

3. 分组实验材料:每组一份实验器材和实验指导书。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第六课时:探究磁铁的性质教学内容:通过实验了解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探究磁铁的性质。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磁铁的形状和结构。

2. 让学生用磁铁吸引铁钉,观察吸引的范围和强度。

3. 讨论磁铁的南北极,并用指南针验证。

4. 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探究磁铁的排斥现象。

七、第七课时:制作太阳能小车教学内容:通过制作太阳能小车,了解太阳能的利用和简单的机械原理。

教学过程:1. 介绍太阳能的利用和太阳能小车的原理。

2. 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太阳能小车,并安装太阳能电池板。

3. 让学生观察太阳能小车的运动,探讨影响小车运动速度的因素。

2024年四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实验教案

2024年四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实验教案

2024年四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和安全规范。

2.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观察、记录、分析的科学方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实验一:探究光的传播2.实验二:水的沸腾3.实验三:磁铁的性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分析数据2.教学难点:实验现象的解释、实验数据的分析四、教学过程(一)实验一:探究光的传播1.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规律。

2.实验材料:激光笔、透明塑料板、白纸、直尺、三角板。

3.实验步骤:(1)将透明塑料板放在白纸上,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条直线。

(2)打开激光笔,将光线照射在透明塑料板上。

(3)观察光线在透明塑料板上的传播情况,并记录下来。

(4)改变激光笔的角度,观察光线传播的变化。

4.实验现象:光线在透明塑料板上沿直线传播,当改变激光笔角度时,光线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5.实验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介质发生变化时,光线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二)实验二:水的沸腾1.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水的沸腾过程及温度变化。

2.实验材料:烧杯、水、温度计、酒精灯、火柴。

3.实验步骤:(1)将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放入温度计。

(2)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观察温度的变化。

(3)记录水开始沸腾的时间及温度。

(4)继续加热,观察水沸腾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4.实验现象:水开始沸腾时,温度逐渐升高,达到100℃时开始沸腾,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5.实验分析: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需要继续加热以维持沸腾。

(三)实验三:磁铁的性质1.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磁铁的性质。

2.实验材料:磁铁、铁钉、大头针、小磁铁。

3.实验步骤:(1)将磁铁放在铁钉上,观察铁钉是否被吸引。

(2)将磁铁放在大头针上,观察大头针是否被吸引。

(3)将两个小磁铁相互靠近,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4)将磁铁的一端靠近铁钉,观察铁钉被吸引的情况。

四年级下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性质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探究。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态度。

(3)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实验基本操作1. 实验步骤:认识实验仪器,学习实验基本操作方法。

2. 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实验仪器。

第二章:观察物质的变化1. 实验步骤:观察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2. 实验内容:学习使用观察工具,分析物质变化的原因。

第三章:探究物质的性质1. 实验步骤: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溶解性、酸碱性等性质。

2. 实验内容:学习利用实验方法验证物质性质,总结规律。

第四章:物质的分类与鉴别1. 实验步骤:学习物质的分类方法,鉴别不同物质。

2. 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第五章:实验设计与创新1. 实验步骤: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2. 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巩固实验技能。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利用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运用实验录像、实物演示等辅助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注重实验过程的指导,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与评价。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2. 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及问题解决能力。

4. 学生对实验原理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实验仪器和药品:根据不同实验需求准备相应的仪器和药品。

2. 实验教材和教案:为学生提供实验指导和参考资料。

沉浮实验教案设计——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

沉浮实验教案设计——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

沉浮实验教案设计——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沉浮的概念,并能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2.能够根据物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判断物体能否沉浮于水中。

3.能够通过实践探究方法,进行简单的测量、比较和实验探究。

二、教学重难点1.初步理解物体的沉浮原理。

2.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加深对物体的沉浮性质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内容1.引入新课通过观察物体在液体中沉浮的现象,引入本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初步认识物体的沉浮原理。

2.理论教学讲解物体的沉浮原理,通过简单的图示让学生初步理解密度的概念。

引导学生想想,为什么相同体积、不同密度的物体在水中的表现不同,让学生自主提出相关解释,再进行讲解。

3.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性质,加深对科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主要步骤如下:①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几个大小、形状不同的物体、水槽、量杯等。

②安排实验步骤:先观察物体在水中的表现,让学生依次放入各个物体,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同时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同样的物体在水中的表现有差异,比如铁球和木球,铁球沉在水里,而木球浮在上面。

③总结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明白密度是影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的主要因素。

4.归纳反思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实验结果,梳理物体的沉浮规律和与物体沉浮有关的因素,进一步巩固知识。

5.课后作业布置相应的作业题目,让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知识进行加深记忆,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四、教学方法1.采用课堂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研究物体在水中沉浮的过程,实践探究物体的沉浮规律。

2.采用数学化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密度和水的密度的比较,了解物体极易沉没在水中的原因,并初步理解密度的概念。

3.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提出相关解释,并通过分组讨论和展示等方式分享研究成果,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手段1.电子白板技术:通过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导入新知识点,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光的传播路线作出假设性解释;会做光的直线传播的探究实验;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2、喜欢大胆想象;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了解光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人类对光速的探究历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城市的夜景录像、光沿直线传播的课件资料。

分组实验材料:蜡烛、火柴、激光灯、纸筒、吸管,大果冻(透明)、带孔纸板(每组三个)、手电筒。

教学过程一、播放多媒体录像资料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感受丰富多彩的光的世界师: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城市正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而且越变越美丽。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城市夜景的录像,请大家欣赏。

(播放城市夜景录像)师:看了这段夜景,你有什么感受?生:美极了。

师:什么美?生:城市的夜景很美,水也很美。

生:灯光很美,很好看。

生:夜晚的建筑物很漂亮。

师:最美的是什么?生:灯光。

师:是啊,我也觉得我们城市的灯光很美,正因为有了这么多五彩斑斓的灯光,才把我们城市的夜景打扮得如此绚丽多彩。

那如果没有灯光会怎样?生:世界将一片黑暗,什么也看不到。

师:是啊,光与我们的生活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光,研究光,好吗?(板书课题)(教师在新课伊始就用美丽的夜景录像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使孩子们对光充满了神奇的向往,对光的探究更充满了深深地渴望,这是促进探究所需的无尽动力。

)二、认识光源师:光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想一想,哪些物体会发光呢?生:太阳能发光。

生:月亮也能发光。

师:月亮会发光吗?谁有不同意见?生:月亮不会发光,它看起来那么亮,是因为它反射太阳的光。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看课外书知道的。

师:你的知识很丰富。

看课外书是获得知识的好方法。

生:老师,我知道星星会发光。

生:蜡烛发光。

生:不对,应该说是燃烧的蜡烛会发光。

师:你描述得非常准确,很棒!生:镜子也会发光。

师:是吗?在漆黑的夜里,镜子在发光?那你能看见镜子吗?生:(笑了)看不到。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电路出故障了》教科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电路出故障了》教科版
-解决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类型的电路故障场景,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逐步提高排查方法的运用能力。
(2)安全用电知识的深入理解。
-难点解析:学生可能对安全用电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不够深入。
-解决方法: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情景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安全用电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3)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2.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短路和断路的概念容易混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明确地讲解这两个概念,并加强对比,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3.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环节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对实验注意事项掌握不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对实验操作的讲解和示范,确保学生们能够安全、正确地进行实验。
6.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于安全用电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对安全用电知识的讲解,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7.最后,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和引导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五、教学反思
在《电路出故障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电路故障的概念和排查方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大家积极参与,课堂氛围十分活跃。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反思:
1.关于教学内容的安排,我觉得将理论介绍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路故障的概念。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电路故障排查方法的重要性。
4.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解决电路故障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结合生活实例,讨论安全用电的常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4”号。)
3、每天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并做好记录。
4、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及时补充两个玻璃杯中的水,使中间的一粒种子始终有一半浸注意事项
在水中,一半露出水面。
实验结论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适宜的温度、水和空气。
课题3向上长还是向下长
实验L1的能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植物的向地性
实验器材玉米或各种菜豆种子、纸巾、塑料袋、铁架台
原因,
2、把圆珠笔里的弹簧取出来后,再试,圆珠笔里的笔
芯还能很方便地伸缩吗,
3、反复拉、压弹簧,观察弹簧有什么现象发生,你的实验步骤
手有什么感觉,
4、反复拉、压生活中类似弹簧的物体(如橡皮筋、气
球、钢尺、皮球、篮球、拉力器等),会有什么现象发
生,并将各自的做法和观察到的现象记录表中。
3、过一段时间〜观察实验现象:瓶子里的水有没有减
少。
4、分析水到哪里去了,,可能到植物的茎里去了,
5、剪取植物的枝条切开茎(横切和纵切),并仔细观察。
6、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植物靠根吸收水分〜靠
茎运输水分。
注意事项使用小刀时注意安全。
实验结论结论:植物靠根吸收水分〜靠茎运输水分。
课题7各种各样的学习用品
封上袋口后悬挂起来。(见P9笫三幅图)
3、坚持观察,一直等到长出根为止。做好观察记录。
4、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1)在第1步中注意纸巾的湿度要适当,不要太湿注意事项也不要太干。
(2)在第3步的操作中,袋口不要土得太紧。实验结论种子发芽后根向 生长。
课题4根朝哪边长
1、知道植物为适应环境具有向水生长的特性;
1、提出问题:植物的种子发芽后,根会向哪个方向生长,
2、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
(1)把纸巾连续对折三次,打湿纸巾,把玉米种子按小
头分别朝上、下、左、右方向均匀地摆放上面。(见P9
笫一幅图)
(2)从纸巾的一端开始卷,把种子卷在里面。(见P9笫实验步骤
二幅图)
(3)保持纸筒的朝向,放入一个塑料袋中,封上袋中,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案
课题1认识土壤
1、知道土壤主要是由空气、水、粘土、砂、腐殖质等
成分构成;
实验LI的
2、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完成研究土壤成分的实

1、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玻璃棒、放大镜、2、铁实验器材
铲、石棉网
观察土壤和烧土壤
1、用手捏土壤,有什么发现,
2、取一块土壤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仔细观察发生的
二、种子发芽所需条件对比实验
1、在一块玻璃上绑有三粒种子,种子尖端向上的放在盛水的
玻璃杯里,上面一粒种子完全暴露在空气里,标明“1”号;实验步骤中间一
粒种子一半浸在水里,一半露在空气里。标明“2”号;
下面一粒种子完全浸入水中,标明“3”号。(见P6)把这个装
置放在常温状态下。
2、再增加一个如上所述的装置放在冰箱中。(中间一粒种子标
开一个直径约2厘米的孔。罩盒子时〜注意让1号盒子实验步骤
的孔朝左〜2号盒子的孔朝右。,见P13,
3、观察幼苗的生长〜将幼苗的生长情况记在表中。
4、整理、分析实验记录〜得出结论:
注意事项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实验结论 茎向生长。
课题6植物怎样喝水
知道植物靠根“喝水”,然后利用茎运输水分,并能设实验日的
1、种子都有胚根、胚芽。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实验目的2、能运用工 具观察种子的胚根和胚芽。能和同学合作
设计并做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
1、浸泡过的蚕豆、菜豆、花生、向曰葵等种子、实验器材
2、银子、放大镜、解剖刀、白纸
一、观察常见的种子
将一粒蚕豆种子浸泡两三天,用镶子小心剥去外皮,用放大
镜观察两片子叶分开的蚕豆种子。
2、能根据自己的猜测,大胆设计对比实验,通过实验实验LI的
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观察能力,以及分析和解释实
验结果的能力
刚发芽的菜豆、锯末、浅盒、盛水容器、棉线等实验器材
1、提出问题: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它的根会主动 寻找水源 吗,
2、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
(1)在两个浅盒里分别铺上一层锯末,洒上水,使锯末湿润。
课题3茎往哪边长
自行设讣科学合理的实验,根据记录的事实归纳分析出实验LI的
茎的向光性
实验器材硬纸盒、剪刀、花盒、豆苗
1、观察〜提出问题:一棵大树一般向南的枝条总比向
北的枝条长得茂盛〜这可能是什么原因,
2、做岀假设〜并设计实验。
选择生长比较快的植物的两株幼苗〜如豆苗〜分别用
不透光的盒子把它们罩起来〜在每个盒子一边的侧上方
现象。
3、用玻璃棒搅拌,直到杯中的水和土壤快速旋转起来。实验步骤 旋转停止后,仔细观察杯中的土壤发生了什么变化。
4、再取一块土壤样品,放在一块铁片上,先扒开看一
看,有什么发现,再用酒精灯烧一烧,有什么现象产
生,
5、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注意事项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
实验结论土壤的成分有:・
课题2种子发芽
能用多种方法观察学习用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实验LI的
题,并能对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归纳分类。实验器材各种学习用品一套
1、观察各种学习用品,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可以用看一看、摸一摸、挤一挤、按一按、捏一捏、
用一用、试一试等方法)
2、将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集中,并将相同或者相似的
问题归纳在一起。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
实验结论结论:.
课题8圆珠笔芯为什么能伸缩
1、能举例说出与弹簧有类似特点的特体,会做物体弹实验LI的性实验,并能 感受到弹力的存在。
2、能根据实验现象说出什么是弹力和弹性。
1、能伸缩的圆珠笔、弹簧
实验器材2、气球、篮球、足球、塑料尺或钢尺、橡皮筋、海绵、
橡皮泥、细铁丝、木棍等
1、让学生按压儿次笔芯能伸缩的圆珠笔,猜想是什么
计实验证明根能吸水,茎能运输水分
1、一株新采集的根部完好的、茎较粗的植物(葱或凤实验器材
仙花、秋海棠等)2、小量筒3、红水、食用油、小刀
植物喝水实验(P15,
1、提出问题:土壤中的水是怎样“跑”到植物身体里
各个地方去的呢,
2、做出假设〜并设计实验。
将植物的根浸入盛有红色水的瓶子里,往瓶子里倒
一层食用油后,在瓶壁上做水位标记,然后将瓶子放到实验步骤阳光下。
(2)把刚发芽的儿粒菜豆分别入在盒中相同的位置,用少量锯
末盖住。
(3)在其中一个盒的一侧放一个盛水的容器,把三四股棉线的实验步骤
一端浸在水里,另一端埋在锯末里,将水引向锯末里。
(4)过四五天后,扒开覆盖在菜豆上的锯末,观察两个盒中菜
豆根的生长情况.
4、讨论,得出结论。
注意事项
实验结论 菜豆的根朝方向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