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产业发展规划
国土资源部关于支持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措施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关于支持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土资源部(已撤销)•【公布日期】•【文号】国土资发[2011]169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正文国土资源部关于支持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措施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169号)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1〕21号),提高国土资源的保障和服务能力,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内蒙古实际,我部研究制定了有关措施,现通知如下。
一、实施差别化的供地政策(一)加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
支持内蒙古以新一轮土地调查成果为基础,加快地方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用地,促进区域、城乡、产业用地结构优化,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试点,创新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制度。
(二)加大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倾斜力度。
根据内蒙古土地资源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适当加大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特别是未利用地计划指标倾斜,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和特色优势产业等重大项目用地需要,保障城乡建设必要用地。
适当增加城乡建设用地挂钩周转指标,鼓励开展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在促进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同时,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县(旗)域经济发展。
(三)保障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用地。
支持内蒙古加快交通、能源、水利、农牧业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保障国发〔2011〕21号文确定的铁路、高速公路、支线机场、水利工程、输电通道、重点口岸等建设项目用地,对需报国务院批准用地的交通、能源、水利、国防军事等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属于急需开工建设的控制工期的单体工程,可向国土资源部申请办理先行用地,半年内正式报批用地。
支持内蒙古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加快把内蒙古建设成为国家战略资源支撑基地。
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促进条例

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促进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3.07.31•【字号】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号•【施行日期】2023.09.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正文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七号)2023年7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促进条例》,现予公布,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
2023年7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促进条例(2023年7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促进工作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应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牢牢把握党中央对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遵循统筹谋划、制度引领、优势培育、内外联动、协同发展的原则,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第四条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应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东三省的联通,拓展欧洲、东北亚、中西亚等国外市场,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服务和促进国家向北开放。
第五条自治区建立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工作协调机制,设立工作协调机构,负责统筹部署、指导推动、督促落实等各项工作,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
《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重点推进项目汇总表

790000
第 4 页
序号
项目名称 哈尔滨国家级广告产业 园建设项目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龙 江传媒产业园建设项目 哈尔滨市印联投资发展 股份有限公司印刷出版 园区建设项目 黑龙江新华印刷集团有 限公司新媒体基地项目 社会事业
建设 性质 续建
建设 地点 哈尔滨市
建设起 止年限 2012-2015
总投资 (万元)
29
环球海洋公园 金龙山国际旅游度假区 项目 黑龙江贝尔加诺温泉度 假小镇 哈尔滨旅游集散中心
新建
哈尔滨市
2014-2016
800000
30
新建
哈尔滨市
2012-2015
340000 建设金龙山、吊水壶、胡凯山、松峰山和金水河等五大景区
市旅游委
31
新建
哈尔滨市
2013-2017
100000 建设温泉度假、旅游休闲综合体,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 建设旅游集散、咨询、服务、住宿、餐饮为一体的旅游综合服务平 台,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
哈尔滨市政府
市商务局
34
续建
哈尔滨市
2012-2015
177000
哈尔滨市政府
市商务局
35
续建
哈尔滨市
2012-2015
77802
哈尔滨市政府
市商务局
36
续建
哈尔滨市
2008-2014
50000
哈尔滨市政府
市商务局
37
续建
双城市
2011-2016
813341
哈尔滨市政府
市商务局
(三)科技文化信息项目
125000 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 87000 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 20000 建设金上京遗址公园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的实施意见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3.17•【字号】内政发〔2017〕35号•【施行日期】2017.03.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正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的实施意见内政发〔2017〕35号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72号)精神,坚持联动周边、双向开放、多边合作,以沿边开放带动全方位开放,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努力打造国家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带,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全面实现稳边安边兴边(一)支持边民稳边安边兴边。
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和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程。
通过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相关扶贫资源支持,加快实施“五个一批”脱贫工程,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帮扶人口较少民族攻坚脱贫。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边境居民生活补助管理办法》(内财预规〔2016〕10号),对符合条件的边民每年每户补助1000元,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鼓励边境地区群众搬迁到具有边境线的嘎查村居住。
在沿边重点地区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满20年以上且无不良记录的人员,退休时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给予表彰。
加强沿边重点地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北疆基层党建长廊建设”、“口岸党建”等活动,加强边境旗县党校建设,实现基层组织阵地全覆盖。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沿边各族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
积极支持边民创业就业,降低创业创新门槛,对于边民自主创业实行“零成本”注册,符合条件的边民可按规定申请1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
建立自治区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与沿边重点地区双向人才交流机制,加大选派自治区级优秀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到沿边重点地区挂职任职工作力度。
建设对蒙开放的黄金桥头堡和自治区沿边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

建设对蒙开放的黄金桥头堡和自治区沿边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作者:孟宪东来源:《实践·思想理论版》2013年第08期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提出“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向北开放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带”的定位之一,把口岸发展和沿边地区开发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二连浩特市的开放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在深刻学习理解自治区决策部署的基础上,本着立足口岸实际、融入全区大局的原则,对过去的发展思路进行了完善和提升,将二连浩特市的发展定位确定为:建成国家对蒙开放的黄金桥头堡,建成自治区沿边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建成西部地区特色鲜明的一流口岸城市。
以这三个发展定位为纲,初步提出“535”的工作推进路径:“5” 是指围绕建成国家对蒙开放的黄金桥头堡这一发展定位,着力打造“五个开放载体”,即着力打造沿边开发开放的试验平台;着力打造辐射蒙古国及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连通环渤海经济圈、呼包银榆经济带的商贸重镇;着力打造外接蒙俄,内联华北腹地和环渤海众多出海口的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着力打造服务全国全区向北开放,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门户;着力打造中蒙官方和民间友好交往的便捷桥梁。
“3” 是指围绕建成自治区沿边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这一发展定位,加快构建“三个产业基地”,即加快构建区域性国际贸易物流基地;加快构建进出口加工基地;加快构建边境特色文化旅游基地。
“5” 是指围绕建成西部地区特色鲜明的一流口岸城市这一发展定位,突出抓好“五个二连”建设,即建设边疆安宁、社会和谐稳定的平安二连;建设生产要素聚集、非公经济活跃的创业二连;建设生活环境优美、特色文化氛围浓郁的宜居二连;建设社会风气良好、市民精神风貌昂扬向上的文明二连;建设服务体系完善、生活富足殷实的幸福二连。
今后,二连浩特市的工作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去布局和谋划:一、加快建设国家对蒙开放的黄金桥头堡二连浩特口岸的综合服务功能相对完善,对国内外的辐射带动能力较强,完全有条件在对蒙开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对自治区十二届政协三次会议第0186号提案的答复

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对自治区十二届政协三次会议第0186号提案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公布日期】2020.09.22•【字号】内商口岸函〔2020〕459号•【施行日期】2020.09.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对自治区十二届政协三次会议第0186号提案的答复民进内蒙古区委:您提出的《关于内蒙古扩大开放的提案》(第0186号)收悉。
现答复如下:一、积极推动自治区沿边经济发展,打造沿边经济带(一)推动边境小额贸易发展。
2019年内蒙古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实现306.2亿元,占全区进出口总额27.9%,2020年1-7月内蒙古实现边境小额贸易128.2亿元。
(二)推动边民互市贸易发展。
我区满洲里、二连浩特、额尔古纳、额布都格边民互市贸易区已正式封关运营,目前正在申建的互市贸易区有阿尔山、阿日哈沙特和珠恩嘎达布其口岸中蒙互市贸易区。
(三)创新边境贸易发展。
自治区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边境贸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组织召开了全区促进边境贸易创新发展工作会议并成立了工作专班,拨付边贸资金支持互贸区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试点和边贸市场建设。
二连浩特获批边民互市贸易区进口商品落地加工业务,工作方案已报商务部。
支持满洲里和二连浩特开展边境小额贸易出口增值税无票免税试点,推动建设两个市场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提升边境贸易综合竞争力。
二、加强口岸建设,推动口岸高质量发展(一)积极推进口岸建设。
2016年1月31日乌力吉公路口岸已获国务院正式批复,目前正在建设中,争取年内建成境内联检设施。
策克、甘其毛都铁路口岸已于2020年5月上报国家口岸办以推动列入国家口岸发展十四五规划。
(二)完善和拓展口岸功能。
策克、满都拉口岸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场通过验收,鄂尔多斯航空口岸获批进境水果、食用水生动物和冰鲜水产品指定监管场地,呼和浩特航空口岸冰鲜水产品指定监管场地基本建设完成。
《2024年内蒙古边境地区演变研究》范文

《内蒙古边境地区演变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作为中国的一个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与俄罗斯和蒙古国接壤,其边境地区在历史和地理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内蒙古边境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旨在探讨内蒙古边境地区的演变历程,分析其演变的原因和影响,以期为该地区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二、内蒙古边境地区的演变历程(一)历史时期在历史时期,内蒙古边境地区经历了多次战争和政治变革。
例如,清朝时期,蒙古地区被纳入中国版图,与内地的联系逐渐加强。
此外,近代以来,由于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内蒙古边境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逐渐凸显。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演变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边境地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边境开放、西部大开发等,为该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内蒙古边境地区的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三、演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一)政策因素国家政策对内蒙古边境地区的演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例如,西部大开发、边境开放等政策为该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此外,国家对内蒙古地区的扶持政策也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二)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推动内蒙古边境地区演变的重要动力。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该地区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以能源、农业、畜牧业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同时,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该地区的物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三)文化因素文化因素对内蒙古边境地区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地区是多元文化的交汇地,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遗产。
随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该地区的文化特色逐渐凸显,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四、演变的影响及未来发展(一)对当地社会的影响内蒙古边境地区的演变对当地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其次,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最后,边境地区的开放促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当地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下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015年26期总第801期在全球经济版图重新洗牌的大背景下,亚太区域在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作用逐渐显现。
中国作为最大新兴经济体,是区域贸易自由化的坚实推动力量,已经并将继续为亚太区域互联互通、区域增长转型发挥重要作用。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经济发展策略,为我国古丝绸之路重新赋予了新的时代含义,同时也为泛亚与亚欧区域的共同合作注入一种新的活力,为世界繁荣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作为国家向北开放的大门,转型中的内蒙古被列入“一带一路”战略十八个省份之中。
一、“一带一路”战略概述1.“一带一路”战略的含义所谓“一带一路”(theBeltandRoad,B&R),就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Road)。
“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的运输大通道。
“一带一路”涵盖范围包括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2.“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意义从对外开放的角度看,加强“一带一路”建设,能够促进沿线区域的合作发展,进一步巩固、扩大我国与中亚、东南亚以及更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互利合作,有利于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同时对营造和平相处的国际环境,促进各国间的人文交流亦有重要作用。
从经济转型升级角度看,“一带一路”是解决我国东部地区产能过剩,调整产业结构的好方法。
《2024年内蒙古边境口岸经济发展研究》范文

《内蒙古边境口岸经济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位于中国的北部,是一个横跨沙漠与草原的壮丽地域。
它具有独特的地理和资源优势,尤其是在其边境地区,许多口岸对国内和国际交流具有重大影响。
这些边境口岸的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因此,本文将重点对内蒙古边境口岸的经济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二、内蒙古边境口岸概述内蒙古的边境口岸主要分布在满洲里、二连浩特、策克等城市,这些口岸主要与俄罗斯、蒙古等国家进行经济交流。
这些口岸不仅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还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内蒙古边境口岸的经济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三、内蒙古边境口岸经济发展的特点1. 多元化经济结构:内蒙古边境口岸经济发展以多元化的经济结构为特点,不仅包括传统的农业、畜牧业等产业,还积极发展了能源、制造业、物流业等新兴产业。
2. 开放型经济:内蒙古边境口岸的经济发展以开放型经济为特征,积极吸引外资,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推动经济发展。
3. 区域协调发展:内蒙古政府注重区域协调发展,通过加大对边境口岸地区的投资力度,推动其经济发展,同时,也积极推动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
四、内蒙古边境口岸经济发展的挑战与机遇挑战:1. 经济发展不平衡:尽管内蒙古边境口岸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2. 环境保护压力: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对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机遇:1. 国家政策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为内蒙古边境口岸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2. 地理位置优势:内蒙古边境口岸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有利于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
五、推动内蒙古边境口岸经济发展的策略建议1.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内蒙古边境口岸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其经济发展。
2. 优化产业结构: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元化经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十四五”时期内蒙古承接产业转移的可行性分析

“十四五”时期内蒙古承接产业转移的可行性分析作者:陈红蝶来源:《北方经济》2021年第04期摘要:“十四五”时期是内蒙古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承接产业转移作为调整地区产业结构的重要实现方式,已经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健康发展的着力点。
通过SWOT分析工具对内蒙古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态势进行分析,内蒙古承接产业转移在自然资源、区位、土地和环境承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同时也在承接的产业层次、承接企业创新水平、政策协调性和营商环境上具有劣势,还面临生态环境保护、产业承接竞争加剧和东部地区企业迁出阻力大等威胁。
据此,本文力求为内蒙古承接产业转移提供策略选择,以促进内蒙古自治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承接产业转移策略选择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的实施,产业转移已成为我国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内蒙古经济发展在西北地区处于中游,经济规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自治区整体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属于承接我国产业转移的省份之一。
因此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内蒙古如何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实现自身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地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内蒙古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分析(一)区位优势地理位置的优越是实现产业承接的重要基础。
首先,内蒙古南邻京津冀经济圈,地缘相接,经济文化交流密切,为今后协同发展提供了条件。
内蒙古可以积极参与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通过转移京津冀地区产业,缓解北京在环境等方面的压力。
其次,内蒙古东依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
蒙东地区与东三省合作建立了众多火电站,为蒙东地区承接东三省产业转移提供了保障。
此外内蒙古还是西部大开发和丝绸之路的经济带。
截至2020年底,内蒙古地区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更加健全,交通运输科技化水平也显著提高。
(二)土地优势内蒙古地广人稀,工业用地面积广,企业建设用地同城镇建设用地冲突较小,很多工业园区的土地生产力具有提升潜力。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总体介绍

内蒙古⾃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总体介绍内蒙古⾃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总体介绍⼀、“⼗⼀五”经济社会发展简要回顾全区上下深⼊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开发,振兴东北等⽼⼯业基地和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有利时机,有效应对国际⾦融危机冲击,努⼒促进经济社会⼜好⼜快发展。
综合经济实⼒⼤幅提升。
全区经济总量⾸次突破万亿元,地区⽣产总值2 0 1 0年达到11655亿元,“⼗⼀五”年均增长17,6%. 地⽅财政总收⼊达到1.738.1亿元,年均增长29. 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972.1亿元,年均增长27. 2%,累计完成近3 万亿元,是“⼗五”时期的4.3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37.3亿元,年均增长19.7%。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进展。
三次产业结构⽐例由2005年15.1:45.4:39.5演进为2010年的9.5:54.6:35.9,总体上完成了由农牧业主导型向⼯业主导型的历史性转变。
依托资源优势,重点发展能源、冶⾦、化⼯、农畜产品加⼯,装备制造、⾼新技术六⼤优势特⾊产业,推动实施⼯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三⼤战略,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增强。
区域发展呈现新特点,东部盟市发展加速,呼包鄂地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化⽔平进⼀步提⾼,城镇化率达到55%。
基础设施和⽣态建设得到加强。
综合运输体系初步形成,公路总⾥程达到15.7万公⾥,铁路营业总⾥程达到10789公⾥,机场增加到12个。
⽣态总体恶化趋势趋缓,重点治理区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提前完成200to的规划⽬标,草原植被盖度继续提⾼。
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单位地区⽣产总值能源消耗如期完成国家下达的控制⽬标,主要污染物减排总量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标任务。
⼈民⽣活⽔平显著提⾼。
城镇居民⼈均可⽀配收⼊2 01 0年达到17698元,年均增长11.2%;农牧民⼈均纯收⼊达到5 5 3 0元,年均增长1 1.2%。
新时代沿边地区高水平开放的思路与建议

新时代沿边地区高水平开放的思路与建议作者:***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3年第12期我国陆地与14个国家接壤,边境线长约2.2万公里,沿边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甘肃①、新疆、西藏、云南、广西等9个省(自治区)、137个陆地边境县(市、旗),其中80个为民族自治县,边境地区总面积约19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五分之一。
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标志,我国开启了沿海、内陆、沿边“三位一体”的开放格局,形成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沿边地区迎来了加速开放发展的新机遇,对于维护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和扩大开放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我国沿边地区对外开放现状我国高度重视沿边地区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启动第一轮沿边开放,十八大以来更是全面开启了新一轮沿边开发开放的大幕,沿边地区开放程度和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一)沿边开发开放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近年来,为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步伐,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政策,颁布实施了《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沿边地区开放开发规划(2012—2020)》等总体规划和实施意见,出台了《边民互市贸易管理办法》《关于印发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工作方案》等跨境贸易便利化推进政策,紧密围绕促进开发开放的目标,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创新监管方式,简化优化通关流程,降低通关成本,提高通关效率,构建公平、透明、稳定的对外开放营商环境,提升西部和沿边地区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推动沿边地区经济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这些顶层设计和具体实施方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沿边开放体系,为沿边地区对外开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促进了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
(二)各类沿边开放合作平台不断丰富我国沿边地区各类开放平台不断丰富,开放层次不断提升,构建了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沿边国家级口岸、边境城市、边境经济合作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等为重点的沿边开放平台体系。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2年自治区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2年自治区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7.12•【字号】内政办发〔2022〕47号•【施行日期】2022.07.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2年自治区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有关委、办、厅、局,各有关事业单位: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并于2023年1月底前报告工作情况。
2022年7月12日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为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精神,合理配置生产要素,统筹资源开发与保护,优化产业布局,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以巩固提升“两个基地”为抓手,推进优势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建设1.实施新能源绿色替代行动,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2000万千瓦。
(牵头单位:自治区能源局)2.完成煤电节能降碳改造项目12个,灵活性改造项目6个,实现煤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降低2克标煤/千瓦时。
(牵头单位:自治区能源局)3.支持钢铝融合铝基新材料技术研发和示范。
(牵头单位:自治区科技厅)4.重点推进胜利煤田煤层气开发、牙克石一五九煤层气开发项目建设。
(牵头单位:自治区能源局)5.实施乌海华恒、乌海三维可降解材料等项目。
(牵头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6.积极争取国家尽快批复大唐40亿立方米煤制气二期、汇能16亿立方米煤制气二期、华星40亿立方米煤制气、宝丰400万吨煤制烯烃、国能集团包头煤制烯烃升级示范项目、盛虹180万吨煤制烯烃、荣信80万吨甲醇制烯烃等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11.07•【字号】内政发[2013]112号•【施行日期】2013.11.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内政发〔2013〕112号)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内容。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但长期粗放式增长带来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资源型产业比重大,服务业比重低,产业布局分散、结构单一的问题十分明显,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严重不足,区域经济发展还很不均衡。
当前,我区经济已进入转型期,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对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打造经济升级版,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围绕“清洁、新型、绿色”理念,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着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坚持有保有压、有扶有控,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调优第一产业,调强第二产业,调大第三产业,构建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三次产业协调互动,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要做到“七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市场导向。
要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和自我调节的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动力。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作用,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内蒙古满洲里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

内蒙古满洲里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摘要)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厚厚的方案纸上,我拿起笔,思绪如潮水般涌动,10年的方案写作经验在这一刻汇聚成文字。
一、项目背景满洲里,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是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资源条件。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沿边开发开放,满洲里作为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二、总体目标立足满洲里现有的产业基础和优势,以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为核心,打造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重要平台。
三、空间布局1.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形成“一心、两轴、三区、多点”的空间结构。
2.“一心”:即满洲里市中心,作为试验区的发展核心。
3.“两轴”:即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发展轴,串联各功能区块。
4.“三区”:即产业发展区、生态保护区、生活服务区。
5.“多点”:即分布在试验区内的特色小镇、产业园区等。
四、产业布局1.着力发展现代物流、跨境电商、进出口加工、旅游服务等产业。
2.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3.加强与俄罗斯、蒙古等国家的合作,共同打造跨境产业链。
五、基础设施建设1.完善交通网络,提升试验区与周边地区的互联互通。
2.加强能源、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试验区发展需求。
3.推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六、政策支持1.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企业投资。
2.加强与国家和自治区的沟通协调,争取政策支持。
3.建立健全试验区管理机构,提高管理效率。
七、生态环境保护1.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法律法规,确保试验区生态环境安全。
2.加强生态建设,提高试验区生态环境质量。
3.强化环境保护监管,确保试验区可持续发展。
八、人才引进与培养1.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
2.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3.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试验区劳动力素质。
九、项目实施与推进1.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明确责任主体和时间节点。
内蒙古呼包鄂经济圈及沿黄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讨论稿

内蒙古呼包鄂经济圈及沿黄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讨论稿)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0年4月28日目录第五节农畜产品加工业....................................第五节区域信息一体化.....................................前言呼包鄂经济圈及沿黄经济带(以下简称西部经济区)包括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巴彦淖尔、乌海市和阿拉善盟,共50个旗县市区。
2009年规划区年末总人口万人,占全自治区的 %;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占全自治区的%;地区生产总值7540亿元,占全自治区 %。
该区域区位优越,资源丰富,产业和城市基础较好,人口相对密集,在国家和自治区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该区域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期,编制该区域重点产业发展规划,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合理产业分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有利于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互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有利于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呼包鄂经济圈及沿黄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编制本规划,用于指导这一区域重点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本规划期为2010—2015年,重大问题展望到2020年。
第一章发展基础第一节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自治区西部地区充分发挥资源、区位、交通等优势,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施资源转换战略,加快“三化”进程,经济综合实力快速提升。
——经济快速发展。
2001年至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2009年达到7540亿元,占全区 %;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 %,2009年达到956亿元,占全区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美元。
——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实施意见-内政办发[2013]61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实施意见-内政办发[2013]61号](https://img.taocdn.com/s3/m/851a1269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85.png)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实施意见正文:----------------------------------------------------------------------------------------------------------------------------------------------------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实施意见(内政办发〔2013〕61号2013年7月2日)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2〕49号)精神,进一步促进我区外贸稳定增长,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做好出口退税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有关出口退税的政策和规定,按照“应退尽退”的原则,及时、准确、足额为出口企业办理出口退税。
相关部门要支持加快退税进度,严格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不额外增加企业负担。
要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出口货物税收函调的回函工作,回函内容明确无歧义。
继续加强出口退(免)税计划管理,对各地区出口退税基数实行动态调整和管理。
对大型出口企业和“双百亿工程”出口企业实行联系制度,建立快速服务通道,简化工作流程,加快出口退税审批速度。
推广使用出口退税网上预审、远程申报系统,为出口企业提供出口退税业务提醒服务。
逐步推行税库银联网,提高审批退库效率。
二、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和覆盖面继续执行积极的承保政策,加大政策推广和承保力度,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市场渗透率和覆盖面。
发展对小微企业的信用保险,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积极支持出口企业通过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进行融资。
三、加大对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国家政策性银行对外贸发展的支持作用,支持融资性担保机构扩大对中小企业进出口融资担保业务,鼓励商业银行扩大对小微企业的贸易融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1)第一节发展基础 (1)第二节问题和挑战 (3)第三节发展机遇 (4)第二章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目标 (5)第一节指导思想 (5)第二节基本原则 (6)第三节发展目标 (7)第三章优化产业发展布局 (8)第一节优化区域发展布局 (8)第二节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12)第三节完善产业发展平台 (34)第四章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37)第一节口岸基础设施 (38)第二节沿边城镇基础设施 (39)第三节交通基础设施 (42)第四节电力基础设施 (48)第五节信息基础设施 (50)第五章推进重大工程 (51)第一节通关便利化工程 (51)第二节龙头企业培育工程 (52)第三节技术创新工程 (52)第四节人才支撑工程 (53)第六章规划实施保障 (53)第一节组织保障 (53)第二节体制机制保障 (54)第三节政策保障 (55)加快内蒙古沿边开发开放,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我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入推进兴边富民、维护边疆繁荣稳定的重要途径。
为深入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的发展定位,全面提升内蒙古沿边地区外向型产业发展水平,特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所指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是指以沿边口岸和沿边城镇为核心的边境旗(市)组成的经济区域,适当兼顾自治区经济腹地对外开放口岸和与边境旗市产业联系紧密的开发区。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第一节发展基础内蒙古沿边地区作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区域,围绕沿边开发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与俄蒙经贸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以对外贸易、口岸物流、进出口资源加工等为特色的产业体系。
边境贸易不断扩大。
2012年全区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12.57亿美元,其中对俄蒙两国经贸总额达到59.84亿美元,占全区贸易总额的53.2%,其中进口煤炭2297.8万吨,是全区进出口商品类别中进口值最大的商品,货值17.54亿美元,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15.6%。
口岸综合能力不断增强。
2012年,全区口岸过货量达到6729.22万吨,占全国同类口岸货运量的40%以上。
其中,对俄口岸进出境货物2836.94万吨,对蒙口岸进出境货物3472.48万吨。
口岸物流园区建设初具规模,二连浩特铁路国际物流园区、利众国际物流园区、甘其毛都亨通物流园区、策克口岸物流集聚区等一批口岸物流园区加快建设。
满洲里、二连浩特口岸物流已辐射到俄蒙方毗邻地区及纵深腹地。
进出口加工业发展势头良好。
依托进口资源优势,推动进口资源加工业产业化、链条化发展,初步形成了煤炭加工、木材加工、有色金属加工等进口资源加工产业体系。
围绕机电产品、建材、机械设备及服装、蔬菜、水果等出口商品,积极承接国内产业转移,出口产品加工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现代服务业发展初具规模。
特别是商贸、旅游等产业亮点频现。
满洲里商贸规模化效应逐步显现,互市贸易区出口商品6.8万吨,实现贸易额60多亿元。
满洲里、二连浩特已成为中俄蒙区域性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2012年俄蒙入境旅游人数已达137万人次。
产业集聚区建设具备一定基础。
19个边境旗市已满洲里边境经济合作区、二连浩特市边境经济合作区等3个国家级开发区和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园区等9个自治区级开发区,积聚能力不断增强,入驻了一批外向型骨干企业。
主要产业发展指标指标单位2005年2012年边境旗市地区生产总值亿元339 1580.7 边境旗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区比重% 8.7 9.9 对俄蒙贸易额亿美元 2.7 59.8 其中:进口亿美元19.6 46.5 出口亿美元 1.6 13.3 口岸过货量万吨2701 6729 其中:煤炭进口万吨253.9 2211.3 木材进口万立方米1090.8 928.8机电出口亿美元 3.3 5.3农畜产品出口亿美元 2.9 4 对俄蒙中方协议投资额亿元14.65 俄蒙入境旅游人数万人次93 137第二节问题和挑战一是沿边地区经济基础薄弱,19个边境旗市经济总量占全区的比重不到10%。
二是缺少大企业、大项目带动,产业规模小。
三是产业布局不合理,口岸发展定位不明确,没有产业的合理分工。
四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对外合作以贸易为主,进出口加工能力低,没有很好解决进口资源落地加工的问题。
五是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足,口岸通关能力不足,城镇支撑能力差,联接通道不畅,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六是外向型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活,形式单一。
七是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存在一定矛盾,特别是水资源制约更加明显。
八是中俄、中蒙开放进程不同步,经济贸易合作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
九是外向型企业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高级专业人才和优秀管理人才匮乏。
第三节发展机遇一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外向型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
国际合作正在由双边合作向多边合作乃至自由贸易区延伸,产业的国际转移、生产要素的跨境流动已成为世界经济主流。
东北亚区域产业分工与依赖日益加深,一体化进程加快,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和加大远东地区开发力度,蒙古国实施矿业兴国战略,为内蒙古沿边开发开放带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二是经济互补性创造了旺盛的市场需求。
我国与俄蒙在资源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等方面具有较强互补性,俄罗斯、蒙古经济保持较快发展,有利于沿边地区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进进出口加工业和商贸物流业等外向型特色产业发展。
三是国内外产业转移加快带来了有利的发展契机。
特别是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带来的资本技术外溢效应逐步显现,为沿边地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四是政策环境不断改善优化了产业发展环境。
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战略的展开,国家已经并将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利于沿边地区加快产业发展步伐。
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贯彻落实,有利于沿边地区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发展特色产业。
第二章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依托重点口岸和合作园区,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创新发展机制,优化产业布局,做大主导产业,构建延伸升级、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把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进出口资源加工基地、国际物流基地和跨境文化旅游基地。
第二节基本原则——开放带动。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强与俄、蒙在资源合作开发利用、相互投资和贸易往来等多领域合作,为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举,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构筑沿边产业新优势。
——有序发展。
坚持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统一,开发与保护并重,把握好产业发展的节奏和强度,避免无序竞争,过度开发。
——错位发展。
依托现有资源和产业基础,发挥各区域、各口岸比较优势,合理确定主导产业,优化产业布局,避免产业趋同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集聚拉动。
加强规划引导,强化政策扶持,建立产业发展推进机制,继续加强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企业及要素向园区有序转移、集聚,积极打造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产业集群,实现产业集中集聚发展。
——创新驱动。
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加快引进先进适用技术,以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促进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围绕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各项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模式,增强发展活力。
——绿色发展。
强化资源节约意识,努力降低水资源、能源、土地资源和原材料消耗,控制资源浪费,减少污染,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实现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并进。
第三节发展目标到2017年,以对外贸易、进出口加工和文化旅游等为重点的沿边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2013—2017年,沿边19个旗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超过自治区平均水平。
建成5个百亿元园区。
城镇化率达到65%以上。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全区平均水平。
对俄罗斯和蒙古国贸易额力争达到100亿美元,对俄蒙中方协议投资额力争达到20亿美元,口岸进出境货运量突破1亿吨。
沿边地区旅游达到160万人次左右。
到2020年,各类开发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经济总量实现新突破,特色产业竞争力显著提高。
2018—2020年,沿边19个旗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区的比重提高到15%。
建成8个百亿元园区。
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以上。
对俄罗斯和蒙古国贸易额达到150亿美元,对俄蒙投资力争达到22亿美元,口岸进出境货运量达到1.5亿吨。
沿边地区旅游达到180万人次左右。
进口资源加工转化率达到50%。
第三章优化产业发展布局以外向型经济为引领,依托沿边重点城镇,充分发挥我区地缘优势,着眼国内外、区内外市场,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协调互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发挥国家向北开放桥头堡作用,构建全方位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优化区域发展布局按照国家和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综合考虑各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区位特点、资源组合条件、产业基础,加强资源整合与开放共享,加强区域之间内部分工协作,防止区域间产业同质、恶性竞争,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差异化发展的沿边区域发展格局。
发挥区域中心城镇的带动引领作用,满洲里、二连浩特适度扩大规模,建设一流口岸城市。
按照城市标准,选择有条件的县城建成中小城市。
依托资源和加工制造业优势,建设一批工贸型小城镇;依托交通优势,建设一批商贸流通型小城镇;依托口岸和旅游资源优势,建设一批旅游边贸型小城镇,形成对内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不断提升地区综合实力。
依托正在规划和建设完善的七条国际大通道为纵轴与二条区内铁路为横轴相互贯通的铁路交通网络,辅以G10、G55等通岸高速和111、305等国道公路,形成以沿边口岸城镇、中心城市及产业集群为支撑,背靠资源产地,面向国内外市场,城镇点状分布、功能定位合理,城乡协调发展,对外开放开发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西部对蒙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区。
依托策克口岸、甘其毛都和满都拉等口岸和川井镇、海流图镇等城镇,主动接受呼包鄂沿黄沿线地区的经济带动和辐射,面向蒙古国南戈壁省、东戈壁省等蒙古国西部地区,扩大对外贸易,建立煤炭、有色金属等能源资源类进口加工区,重点发展口岸物流、煤炭加工转化、金属矿产采选加工、农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
加强阿拉善经济开发区、策克-赛汉陶来进出口矿产品加工工业园、敖伦布拉格工业园区、乌拉特后旗工业园区、甘其毛都工业园区、满都拉巴润工业园区和甘其毛都中蒙边境综合保税区建设。
——中东部对蒙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区。
以二连浩特为龙头,依托珠恩嘎达布其口岸、阿尔山口岸、阿日哈沙特口岸和额布都格口岸,接受通辽、赤峰、锡林郭勒等中心城市带动辐射,面向蒙古国东三省,发展口岸物流、进口有色金属冶炼加工、跨境旅游及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