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
地理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有什么口诀
地理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有什么口诀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得南北半球夏冬两季昼夜长短不一。
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
春分和秋分为长短分界点。
1昼夜长短怎幺变化1、春分指向夏至
北半球
昼长夜短。
并且昼在加长夜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昼范围在扩大。
南半球
昼短夜长。
并且夜在加长昼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夜最长昼最短。
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
2、夏至指向秋分
北半球
昼长夜短。
并且昼在缩短夜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昼范围在缩小。
南半球
昼短夜长。
并且夜在缩短昼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夜最长昼最短。
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
3、秋分指向冬至
北半球
昼短夜长。
并且昼在缩短夜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夜最长昼最短。
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
昼夜长短分布规律口诀
昼夜长短分布规律口诀
昼夜长短分布规律口诀是人类观察天文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
农业生产、夜间工作和文化生活的重要依据。
这个规律决定了一天24
小时内昼夜的长短。
春分秋分日,白昼夜平分;
夏至阳极长,冬至阴极深。
昼长夜短夏,昼短夜长冬。
以上是这个规律的口诀,简单易懂,一目了然。
春分和秋分分别是一
年的昼夜平分点,也就是昼夜各12小时。
在这两个时间点,地球的两
极距离太阳最远,整个地球都能均匀地接受到阳光,所以昼夜长短相等。
而在夏至和冬至这两个时间点,地球上北半球的昼长夜短分别最
大和最小。
夏至时,北极圈内24小时不曾黑夜,而在南极洲则是全天
黑暗;冬至时,南极圈内24小时不曾白昼,而在北极洲则是全天白天。
此外,春秋分日算起,昼长夜短呈现逐渐增加和逐渐减少的趋势,而
夏至和冬至则呈现出高峰和低谷的现象。
昼夜长短分布规律的了解,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时间,还能帮
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规律,适应自然环境,保护生态平衡。
昼夜长短(最终版)
昼夜长短一、昼夜长短变化的基本规律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的昼就变长,夜就变短。
具体可参照下表理解掌握昼夜长短的分布及时空变化规律。
二、考点解读考点l 昼长与夜长的关系、南北半球同一纬度的地方昼夜长短情况昼长与夜长之和为24 小时。
南北半球同一纬度地方的昼长之和为 24 小时,夜长之和为 24 小时.且南半球的昼长等于北半球的夜长。
如6月22日这一天, 40°N 地方的昼长等于 40°S 地方的夜长:例题l :有一位乘客坐火车西行,当火车行驶在湖边(右图) , 他看到地平线上红形彤的太阳时,他手表上显示的时间是8时20分。
则南非南端的昼长大约为( )A . 10 时B . I6时40分C . 7 时20分D . 14 时夏半年(北半球)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赤道 北回归线南回归线 ①②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③④春秋分冬半年(北半球)直 射点 光 照 图夏至日春秋分冬至日昼夜长短 纬度分布昼夜长短 变化规律 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相反北半球:太阳直射点处于①段时,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太阳直射点处于②段时,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相反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相反北半球:太阳直射点处于③段时,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太阳直射点处于④段时,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相反全球各纬度昼夜平分;日出地方时6点、 日落地方时18点、昼长12小时考点2 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移动对昼夜长短的影响变化规律(北半球为例)①.夏半年(3.21-9.23)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全是极昼②.冬半年(9.23-3.21)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全是极夜③.春秋分:各地昼夜等长例题2:下图为某地1-6 月昼夜长短变化示意图。
昼夜长短变化口诀
昼夜长短变化口诀
昼夜的长短,视晨昏圈分割纬线的情况而定。
一般情形下,纬线被晨昏圈分割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昼弧;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夜弧。
昼弧和夜弧的弧长,决定该地的昼长和夜长:弧长15°,折合时间1小时各地的昼夜长短,因晨昏圈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变化。
1、春分指向夏至
北半球:昼长夜短
春分昼夜长短相等,昼长持续增加,至夏至昼最长夜最短。
春分北极开始出现极昼,至夏至极昼范围扩大至整个北极圈。
南半球:昼短夜长
春分昼夜长短相等,昼长持续缩短,至夏至昼最短夜最长。
春分南极极开始出现极夜,至夏至极夜范围扩大至整个南极圈。
2、夏至指向秋分
北半球:昼长夜短
昼长持续缩短,至秋分昼夜长短相等。
夏至北极极昼范围开始缩小,至秋分完全消失。
南半球:昼短夜长
昼长持续增加,至秋分昼夜长短相等。
夏至南极极昼范围开始缩小,至秋分完全消失。
3、秋分指向冬至
北半球:昼短夜长
昼长持续缩短,至冬至昼最短夜最长。
秋分北极开始出现极夜,至冬至极夜范围扩大至整个北极圈。
南半球:昼长夜短
昼长持续增加,至冬至昼最长夜最短。
秋分南极开始出现极昼,至冬至极昼范围扩大至整个南极圈。
4、冬至指向春分
北半球:昼短夜长
昼长持续增加,至春分昼夜长短相等。
冬至北极极夜范围开始缩小,至春分完全消失。
南半球:昼长夜短
昼长持续减小,至春分昼夜长短相等。
冬至南极极昼范围开始缩小,至秋分完全消失。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
C.20小时
D.18小时
思路1
完成四地6月22日至9月23日日出时间图。
思路2
课堂巩固练习
上海春季高考
每逢周五,《新民晚报》刊登日出日落 时间表。下表为今年11月30日刊登的12月2日部分城市日出 日落时间表。
城市 北京 日出时间 7:18 日落时间 16:50 城市 上海 日出时间 6:36 日落时间 16:51
秋分 昼夜等长
1.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点在北 北昼长,点在南南昼长 点向北 北昼渐长, 点向南南昼渐长
点越高 昼夜差 越大 极昼极夜范围 越大
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1)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即昼长夜 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直至出现极 昼。另一半球情况相反。 (2)直射点移向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增长。 (3)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赤道永远昼夜平 分。
昼长夜长日出日落任知其一可求其三
3、 对 称 规 律
对称规律1: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 北半球的昼长等 两地, 于南半球的夜长
对称规律2 夏至日的昼长 等于冬至日的夜长
夏至日的昼长+冬至日的昼长 =24小时
对称规律3 太阳直射同一纬线时的两个日 期, 其昼夜长短和日出日落时间相同
4、昼夜长短变化幅度
C
)
高考真题探究
思考
已知:某地一年中的昼长变化幅度 为8小时,求该地一年中的最 大昼长和最小昼长?
解题思路1 X+Y= X-Y=
解题思路2 二分日昼长为12小时 夏至日的昼长一定比二分日长 ? 冬至日的昼长一定比二分日短 ?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下图是某日同一经线日出时刻(地方时)随纬度变化图。图内三条曲线, 其中一条是正确的。请阅读正确曲线,回答10~11题。 10.若图5表示6月22日状况,则南纬40°~50° 地区的夜长约为
昼夜长短变化
四、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1.四季产生的原因、划分及不同 纬度地区的季节变化 (1)原因:一年中,地球上各地昼夜 长短和太阳高度随时间的变化,导致到 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的多少不同。 (2)划分:一般3、4、5月为春季, 夏、秋、冬依次类推。
(3)不同纬度地区的季节变化 ①赤道两侧的低纬度地区:全年皆夏, 季节更替不明显。 ②极地附近的高纬度地区:全年皆冬, 季节更替不明显。 ③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最明显。
A
夜弧度数=30° ×1 ×2= 60° 昼弧度数= 30° ×5 ×2 =300 ° 故
A点的夜长为
60° ÷15 °=4(小时)
昼长为 300 ° ÷15 °=20(小时) 日出时间为12 – 20/2 = 2 (时)
日落时间为12 + 20/2 = 22(时)
A点的昼长、夜长、日出时间和日落时间各是多少呢?
昼夜长短的变化
2、计算昼夜长短 (3)有关昼长的计算
日出 昼长 12时 日落
①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
②昼长= (12-日出时刻)×2 昼长= (日落时刻-12)×2 ③赤道上永远6时日出,18时日落。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各地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
昼长的计算:
日出时间=12-昼长/2
日落时间=12+昼长/2 算一算: (1)假设今天昼长为13小时,那今天几点日 出,几点日落呢? 5:30日出,18:30日落 (2)假设今天日落时刻为19:30,请问今天的 昼长是几小时? 15小时
12小时 、
(3)C点日出时间是 6时 , D点日出时间是: 8时 (地方时)。
思考:直射点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纬 度有什么关系?
2×23°26′
∠2
∠4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判断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判断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判断全文如下:利用“对称法则”突破昼夜长短规律的技巧(1)同一天中,南北半球同一纬度的两点昼夜长短相反,如?40N?昼长为13个小时,则40S夜长为13个小时。
(2)一年中,某地二至日前后相同的时间,昼夜长短相同,即日出日落时刻相同,如某地7月22日前后日出时间为5时,则5月22日前后日出时间也为5时。
(3)一年中,某地二分日前后相同的时间,昼夜长短相反,如春分日后一个月(4月21日左右)和前一个月(2月21日左右)昼夜长短大致相反。
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关系(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极昼、极夜地区除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
(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极昼、极夜地区除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
(3)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全球昼夜平分。
(4)出现极昼的地方:北半球太阳从正北升起,正北落下;南半球太阳从正南升起,正南落下。
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求极昼极夜规律问题的原理与判断方法:进行极地考察或作穿过极地的航行,都需要事先知道极圈内某一纬度上一年中有多少天极昼、多少天极夜,以及极昼极夜开始于什么时间、结束于什么时间。
解决这类问题可以借助于《活动星图》教具,这是《活动星图》的又一种新用途。
稍有天球常识的人都知道,(l)大阳赤纬是每天变化的,它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完全一致,即说,“太阳赤纬是多少度,直射点的纬度就是多少度”。
赤纬为“+”,直射点在北半球,赤纬为“-”,直射点在南半球。
(2)直射点与切点(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切点)总是处在同一经线圈上而且总是相差90个纬度,即说,“直射点的纬度是多少度,离开极点多少度的范国内就有极昼极夜现象”,其中,直射点所在半球极点周围出现极昼,另一半球出现极夜。
上述两点是用《活动星图》教具求极昼极夜开始、结束、持续日期的理论基础。
一般较正规的《活动星图》背面都印有《使用方法》,而且无不介绍如何用《活动星图》求一年中某一天太阳赤纬的方法,反过来,若知道了太阳赤纬,当然也可以用《活动星图》来查这一天是几月几日。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及计算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纬度、季节)--抓住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关系理解2、衍生规律:(1)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的纬度变化规律:由赤道向极圈增大(2)日出日落时间的早晚及范围规律: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昼长夜短,日出地方时早于6:00,日落地方时晚于18:00;--夏半年昼短夜长,日出地方时晚于6:00,日落地方时早于18:00;--冬半年晨线上各地均在日出,日出时间为0:00—12:00;昏线上各地均在日落,日落时间为12:00—24:00;昼夜长短变化及计算(高考题组)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2011·江苏地理卷3~4题)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
据此回答1~2题。
1.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①②2.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渐扩大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2010·四川文综卷10~11题)下图是某日同一经线日出时刻(地方时)随纬度变化图。
图内三条曲线,其中一条是正确的。
请阅读正确曲线,回答3~4题。
3.若该图表示6月22日状况,则南纬40度-50度地区的夜长约为A.15小时~16小时20分B.17小时~19小时20分C.19小时20分~21小时20分D.22小时40分~23小时20分4.若该图表示南半球的状况,当北京时间12点时,下列四图与之相符的是(2009·福建文综卷10、12题)读下图,完成5~6题。
5.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A.0°-20°N B.0°-20°SC.20°N -23°26′N D.20°S -23°26′S6.若O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交点,则E点的时间可能为A.5月23日8时 B.6月22日18时C.11月23日6时 D.12月22日18时(2008·全国文综Ⅰ卷8~10题)下图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邻水二中xx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一)纬度变化1.春分日(3月21日)或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2.一年(除春秋分日)中任何一天,昼长由刚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向刚好出现极夜的地方减少,即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例如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设直射点位于北纬α上),晨昏线与经线斜交,北纬(90°-α)到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南纬(90°-α)到南极点内出现极夜现象,赤道上昼夜平分。
在这一天,自北纬(90°-α)至南纬(90°-α),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3.从南北半球来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各地都是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长越长,极点周围有极昼现象,另一个半球的情况正好相反。
例如,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此半年内,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为夏半年;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为冬半年。
此半年内,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越往南,南半球反之。
4.昼长差规律:随纬度的增加,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来越大,即昼长年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极昼极夜除外)。
在赤道上,昼夜终年等长,昼长年较差为0,到南北极圈上发展到了极端,最长昼达24小时,最短昼仅为0,昼长年较差达24小时。
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极昼极夜的日数,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多,到了极地达到最大值。
但是,不论在哪个纬度,当地的全年平均昼长和平均夜长都是相等的,都是12小时。
故与赤道地区或春秋分12小时昼长比较:同一时期纬度愈高昼长差愈大;同一地点两至日昼长差最大。
(二)季节变化1.赤道总是被晨昏线平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全年昼夜平分。
2.自极点至极圈,出现极昼(夜)现象的时间由大约半年减少至1日。
3.北半球各地,夏至日(6月22日)昼最长;冬至日(12月22日)昼最短。
自夏至日至冬至日半年内,昼渐短;自冬至日至次年夏至日半年内,昼渐长。
xx各地反之。
昼夜长短
地球运动-昼夜长短及其变化(常考知识点)一,日出日落时间(地方时)与昼夜长短正午应用:1. 根据日出、日落时间求昼夜长短某地昼长=(12时-日出时间)2;某地夜长=(24时-日落时间)2;日出时间:晨线与纬线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特例: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日落时间:昏线与纬线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特例: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2. 计算日出、日落时间。
日出时间=12时-昼长/2;日落时间=12时+昼长/2。
3,判断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昼夜长短状: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昼夜等长昼夜长短的变化;昼渐长,夜渐短或昼渐短,夜渐长地方时6点日出:昼夜等长。
6时前日出:昼长夜短。
6时后日出:昼短夜长。
连续2天,第2天日出提前(或日落推后):昼渐长。
第2天日出推后(或日落提前):昼渐短注:(1)若日出日落时间给的不是地方时,而是北京时间(或区时),则可判断当地的经度。
例1,某地于北京时间6点日出,20点日落,该地的经度是:A,105°E B.135°E C. 120°E D.90°E(2)特殊地的日出日落时间:极夜后的首次日出,地方时为12点。
(如例5题的第1小题)极昼后的首次日落,地方时为24点。
北半球某地看到太阳从正北(南半球某地看到太阳从正南)方向日出,地方时是0点。
日落,地方时是24点4. 光照图上昼夜长短的计算(1)根据该点所在纬线圈昼弧和夜弧所跨的经度来推算(V=15°/小时);昼弧+夜弧=360°;昼长=昼弧/V,夜长=夜弧/V;昼长+夜长=24小时。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的交点的地方时。
注:侧视图中,表示半天的情况。
俯视图中,表示一天的情况。
如下图第1页图1侧视图(站在赤道上) 图2俯视图图3侧视图(站在赤道与北极之间) 图4圆柱投影图 光照图中判断昼夜长短,有一重要信息:两条经线的间隔度数。
不同纬度昼夜长短年变化幅度规律
不同纬度昼夜长短年变化幅度规律
不同纬度昼夜长短年变化幅度规律如下:
1.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年变化幅度为0。
2.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夏至到秋分,秋分到冬至,北半球昼逐渐变短,夜逐渐变长。
3.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4.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5.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详解
④地方时的不
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D
A、直射点在④处时,北半球昼长夜短
B、直射点从①处移到②处时,南半球的昼长逐渐变长
C、直射点位于③时,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
D、直射点从②处移到④处期间我国各地白昼逐渐变短
下图示意甲、乙、丙、丁四地昼长的极值,据图完成3~4题。
3.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距极点
最近的是( C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4.图中纵坐标上A的数值为( B )
A.4 B.5 C.6 D.7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的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
白昼时间
甲地 5小时30分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该点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所在经线时间为日出时间; 与昏线交点所在经线时间为日落时间。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夜长时数=24-昼长 例1:某地某天3点日出,则日落时间为21点 ,昼长为 18 小时。 例2:某地某天昼长为14小时,则意未着以正午 12 为界,上下午 各 7小时,即该地该天是 5点 日出, 19点日落。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 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 北地区出现极夜。
(三)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1、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纬度 越高 ,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四周出现极昼现象。
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 现极昼现象。
2、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小于夜长;纬度越 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四周有极夜现象。 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 极夜现象。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判断和计算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判断和计算考点详解昼夜长短的变化和计算考点包括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昼夜长短变化的判断方法、昼夜长短的计算、昼夜长短的应用等,昼夜长短的变化和计算详情如下:知识清单1.昼夜长短反映日照时间的长短。
2.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特别提醒](1)太阳直射某地,该地不一定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各地夏至日这一天昼最长,南半球各地冬至日这一天昼最长。
(2)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昼夜相差越大,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越大。
(3)同一纬线上各地同一天的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地方时也相同);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除二至日),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二至日对称。
一、昼夜长短变化规律1.季节变化规律春、秋分日全球各地均昼夜等长,且距春分(秋分)日越近的日期,昼夜长短差值越小。
2.纬度分布规律①对称规律: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例如23°26′N的昼长等于23°26′S的夜长。
②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另一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③变幅规律: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④极昼、极夜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
⑤昼夜长短状况规律: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高纬白昼时间越长。
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无关。
3.知识讲解读下图,回忆下列问题。
(1)图1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纬线),此时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半球相反;赤道昼夜平分。
(2)图2太阳直射赤道(纬线),此时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全球昼夜平分。
(3)图3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纬线),此时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半球相反;赤道昼夜平分。
昼夜长短怎么变化高一地理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得南北半球夏冬两季昼夜长短不一。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春分和秋分为长短分界点。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昼夜长短怎么变化高一地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昼夜长短怎么变化
1、春分指向夏至
北半球
昼长夜短。并且昼在加长夜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昼范围在扩大。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北半球夏季为什么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分析一:
1、由于地球在其运动中始终保持这66.5°的倾斜角绕太阳公转,而且还北极点始终正对着北极星附近,于是造成了太阳直射点只在南北纬23.5°之间来回移动。——你可以用一个球体的东西演示琢磨,就很容易明白了。
2、夏之日(6月22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23.5°N)上,北极圈(66.5°N)以北的地区这一天24小时都被太阳照射,形成极昼。而南回归线(23.5°S)上,南极圈(66.5°S)以南的地区这一天24小时都见不着太阳照射,形成极夜。
南半球
昼长夜短。并且夜在加长昼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昼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
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
按季节变化
夏天(北半球)昼长பைடு நூலகம்短;
冬季(北半球)昼短夜长;
春秋两季(全球)昼夜平分。
按纬度讲:(以北半球为例)
夏半年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冬半年各纬度昼长小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南半球
昼短夜长。并且夜在加长昼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夜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
2、夏至指向秋分
北半球
昼长夜短。并且昼在缩短夜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昼范围在缩小。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昼夜的长短,视晨昏圈分割纬线的情况⽽定。
⼀般情形下,纬线被晨昏圈分割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昼弧;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夜弧。
昼弧和夜弧的弧长,决定该地的昼长和夜长:弧长15°,折合时间1⼩时各地的昼夜长短,因晨昏圈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发⽣变化。
扩展资料
昼夜长短的具体变化规律
1、春分指向夏⾄
北半球:昼长夜短
春分昼夜长短相等,昼长持续增加,⾄夏⾄昼最长夜最短。
春分北极开始出现极昼,⾄夏⾄极昼范围扩⼤⾄整个北极圈。
南半球:昼短夜长
春分昼夜长短相等,昼长持续缩短,⾄夏⾄昼最短夜最长。
春分南极极开始出现极夜,⾄夏⾄极夜范围扩⼤⾄整个南极圈。
2、夏⾄指向秋分
北半球:昼长夜短
昼长持续缩短,⾄秋分昼夜长短相等。
夏⾄北极极昼范围开始缩⼩,⾄秋分完全消失。
南半球:昼短夜长
昼长持续增加,⾄秋分昼夜长短相等。
夏⾄南极极昼范围开始缩⼩,⾄秋分完全消失。
3、秋分指向冬⾄
北半球:昼短夜长
昼长持续缩短,⾄冬⾄昼最短夜最长。
秋分北极开始出现极夜,⾄冬⾄极夜范围扩⼤⾄整个北极圈。
南半球:昼长夜短
昼长持续增加,⾄冬⾄昼最长夜最短。
秋分南极开始出现极昼,⾄冬⾄极昼范围扩⼤⾄整个南极圈。
4、冬⾄指向春分
北半球:昼短夜长
昼长持续增加,⾄春分昼夜长短相等。
冬⾄北极极夜范围开始缩⼩,⾄春分完全消失。
南半球:昼长夜短
昼长持续减⼩,⾄春分昼夜长短相等。
冬⾄南极极昼范围开始缩⼩,⾄秋分完全消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
邻水二中邓明红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一)纬度变化
1.春分日(3月21日)或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2.一年(除春秋分日)中任何一天,昼长由刚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向刚好出现极夜的地方减少,即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例如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设直射点位于北纬α上),晨昏线与经线斜交,北纬(90°-α)到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南纬(90°-α)到南极点内出现极夜现象,赤道上昼夜平分。
在这一天,自北纬(90°-α)至南纬(90°-α),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3.从南北半球来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各地都是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长越长,极点周围有极昼现象,另一个半球的情况正好相反。
例如,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此半年内,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为夏半年;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为冬半年。
此半年内,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越往南,南半球反之。
4.昼长差规律:随纬度的增加,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来越大,即昼长年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极昼极夜除外)。
在赤道上,昼夜终年等长,昼长年较差为0,到南北极圈上发展到了极端,最长昼达24小时,最短昼仅为0,昼长年较差达24小时。
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极昼极夜的日数,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多,到了极地达到最大值。
但是,不论在哪个纬度,当地的全年平均昼长和平均夜长都是相等的,都是12小时。
故与赤道地区或春秋分12小时昼长比较:同一时期纬度愈高昼长差愈大;同一地点两至日昼长差最大。
(二)季节变化
1.赤道总是被晨昏线平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全年昼夜平分。
2.自极点至极圈,出现极昼(夜)现象的时间由大约半年减少至1日。
3.北半球各地,夏至日(6月22日)昼最长;冬至日(12月22日)昼最短。
自夏至日至冬至日半年内,昼渐短;自冬至日至次年夏至日半年内,昼渐长。
南半球各地反之。
4.全球各地,春秋分昼夜平分。
北半球各地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半年内,昼长夜短;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半年内,昼短夜长。
南半球各地反之。
二、昼夜长短的判断技巧
1.利用太阳直射点来判断昼夜长短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昼渐长。
2.利用日出日落时间来判断昼夜长短
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或昼长=2|12-日出时间|。
理论上来讲,某地的日落时间(地方时)与日出时间(地方时)之差即为该地昼长。
某地的正午时间(地方时12点)为白昼的中间时刻,上午(晨至正午)与下午(正午至昏)的时间相等,均为昼长的一半,则可在只知某地日出时间(晨)或日落时间(昏)的情况下,便可求得该地昼长和夜长。
3.特殊地区在特殊日期的昼长
夏至日,10°N地区昼长为12小时34分,20°N地区昼长为13小时13分,40°N地区夜长为09小时09分,40°N地区昼长为14小时51分,50°N地区夜长为7小时51分,65°N地区夜长为2小时51分。
冬至日,15°N地区夜长为12小时53分,55°N地区昼长为06小时53分,60°N地区夜长为18小时30分。
【典型例题】1.地球上某日甲地(110°E,40°N)昼长比乙地(115°E,30°N)长56分钟,则甲地比乙地
①日出早8分钟②日出早56分钟③日落晚20分钟④日落晚48分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不同经线不同纬度要考虑两地地方时的早晚。
设乙地的昼长为t分钟,则甲地为(t+56)分钟。
通过计算,可以得出表中的结论。
(北京时间是120°E
三、纬向行程中昼夜更替周期的计算
纬向(东西向)运动的物体上见到的昼夜更替周期T的计算公式T=360°/(15°±θ):θ为纬向运动的物体的运动角速度,单位为度/小时。
当纬向运动的物体向东运动时,公式中取加号;向西运动时,公式中取减号。
1.当纬向运动的物体向东运动时,即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为15°度/小时,物体运动的角速度为θ度/小时,那么最终物体围绕地轴运动速度为(15°+θ)度/小时,因而物体围绕地轴运动速度加快,因此物体上见到的昼夜更替周期短于一个太阳日。
2. 当纬向运动的物体向西运动时,即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1)若0<θ<15°时,那么最终物体围绕地轴运动速度为(15°-θ)度/小时,因而物体围绕地轴运动速度减慢,因此物体上见到的昼夜更替周期长于一个太阳日。
(2)若θ=15°时,那么最终物体围绕地轴运动速度为(15°-θ)=0°度/小时。
物体保持初始状态不变,即物体与太阳相对静止。
太阳位于观测者的某一方向静止不同,无昼夜交替现象,无昼夜更替周期。
(3)若30°>θ>15°时,那么最终物体围绕地轴运动速度为(θ-15°)度/小时,因而物体围绕地轴运动速度减慢,因此物体上见到的昼夜更替周期长于一个太阳日长,只不过T值为负,理论上观测者看到太阳西升东落。
【典型例题】2.一飞机沿赤道以555km/小时的速度向西飞行,乘客感觉到的昼夜长短
A.昼长约12小时,夜长约12小时
B.昼长约9小时,夜长约15小时
C.昼长约18小时,夜长约18小时
D.昼长约18小时,夜长约6小时
解析:赤道上经度相差1°的弧长为111km,那么,以地面为参照物的该飞机绕地飞行的角速度Φ地=(555÷111)°/h=5°/h;地球自转的角速度15°/h。
由于飞机的飞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用昼夜更替周期T的计算公式T=
360°/(15°-θ);在飞机上一个昼夜更替周期=360°/(15°-5°)=36h。
在
赤道上昼夜等长,所以乘客感觉到的昼长=夜长=36÷2=18小时。
答案:C
【典型例题】3.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上的自然法则,但在某些特条件下,在较高纬度地区上空飞行的飞机上,飞行员却能够看见太阳从西边升起的奇妙现象。
这需要具备的特定条件是
A.清晨,飞机向西飞,飞行速度越快B.清晨,飞机向东飞,飞行速度较快C.傍晚,飞机向西飞,飞行速度越快D.傍晚,飞机向东飞,飞行速度越快解析:纬向运动的飞机向西运动,其运动角速度θ°/h,若30°>θ>15°时(飞行速度运行的角速度比地球自传的角速度15°/h快,说明飞机飞行速度快),飞行员才能够看见太阳西升东落。
太阳从西边升起,说明太阳位于西方,此时应是傍晚。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