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土地经济学第二讲
《土地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土地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Land Economics一、课程基本信息(一)知识目标:掌握土地的基本特性与功能,理解人地关系原理、土地报酬规律及规模经济原理,对地租理论、土地价值与价格理论及其内涵能够正确把握和分析,能独立思考如何协调好土地利用和土地分配中人与地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如何提高土地的综合生产力和综合经济效益,以发挥土地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二)能力目标:具备应用土地市场均衡模型,分析正相关政策或社会经济事件对土地资源配置(或利用)效果的技能;具备评价和确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初步技— 1 —能;具备评价具体行政区域土地利用(或某种类型土地)效益的初步技能;具备利用竞租理论分析具体区域的土地空间布局的基本技能。
(三)素质目标:提高学生土地经济学专业素养和能力,使学生具有从经济学角度来理解和分析土地资源利用和配置相关问题的概念化能力和意识,为后续相关课程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土地财产制度,了解我国现行的土地所有制度和使用制度。
(二)理解中国土地市场体系构成、特征及其运行特征;理解土地利用生态效益评价;理解城市土地规模利用;理解报酬递减规律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地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地价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理解中国土地税制的演变和发展。
(三)掌握土地概念、特点与功能;掌握土地供给与需求概念、影响因素以及供需平衡分析方法;掌握土地市场管理目标、原则和手段;掌握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垄断地租的形成原因与条件,各种地租之间的异同以及图形表示方法;掌握竞租理解及其对土地使用配置的影响;掌握各种区位理论以及城市空间布局理论;掌握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图形和定量分析方法;掌握土地规模利用原理及农用地规模利用的类型、途径及适度土地规模的确定方法;掌握地价内涵、类型、地价与其他价格的关系以及地价管理目标和手段。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导论2学时第一节土地的概念与特点1学时知识点:土地含义及其特点第二节土地的功能与分类1学时知识点:土地功能第三节土地经济学研究对象和范围知识点:土地研究对象,研究范围本章小结重点:土地概念、特点及其功能,土地经济学研究对象难点:土地经济学研究对象— 2 —思考题:1.如何全面把握土地的特性?2.土地具有哪些功能?3.土地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哪些?作业:1. 土地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对土地合理利用有何启示?2. 举例说明土地在国民经济不同部门中发挥的功能和作用。
中国农业大学_852土地资源管理_内部讲义
中国农业大学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2009专业课辅导班内部讲义简介:欢迎大家报考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学院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专业课由土地管理学、土地资源学、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经济学和地籍管理五门课程综合而成。
专业课总分150分中,其中五门课程均会全面的考查,所占分数每年也有所不同。
在复习过程中,大家应该抓住重点,以土地管理学和土地资源学两门为重中之重,同时要掌握一些应试技巧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你真正了解了命题的基本特点,那么它必将为你节约大量的人力与宝贵的时间,在考研的竞争中处于领先的位置。
每年真题的比例来看,有5-8个名词解释,4-8个简答,1-2道论述,但主要考查的仍是基础知识点的理解掌握情况。
中农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的出题老师每年基本上固定,出题风格在几年内基本保持了一致。
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历年试卷,尤其是05年至今的试卷对大家的备考会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
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抓重点,针对性一定要强,比如说历年真题,有些题目复现率很高,绝对是重中之重。
中农852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考试没有规定的考试大纲,只列出了参考书目,2009年相对较好,给出了复习范围,对于范围以外的内容可以不必看。
具体的复习方法、重要的知识点我都会在课程中结合近年的命题规律给大家详细讲解。
相信有大家的努力加上我近年来的一些规律总结,在通信类专业综合的考试中拿下130分以上的高分并不难。
目录第一讲专业信息介绍........................- 1 - 第二讲复习规划指导........................- 2 - 第三讲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综合重难点梳理......- 4 - 第一部分:土地管理学 .........................- 4 - 第二部分:土地经济学 .........................- 5 - 第三部分:土地资源学 ........................- 32 - 第四部分:土地利用规划.......................- 45 -第四讲 2002-2007年历年真题答案解析........- 55 -第一讲专业信息介绍对于各位有志报考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考生来说,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许多情况可能早已有所了解。
土地经济学课件
虽然我国当前的土地问题分别隶属于不同学科,但是通过土地经济学的发 展,也有效地推进了相关学科的发展。例如,将土地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引入土 地规划学,则可以增强土地规划的可行性,同时也可以实现土地规划实施手段 的多元化,这都将更有效地推进土地规划的实施。
土地学科应用的基础性作用
土地经济杠杆对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地租 地价、土地税费、土地产权等制度的完善,不断提高了我国土地利用和土地管 理的效率。因此,土地经济学的应用性研究,将更有利于其他土地学科理论与 方法在土地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 土地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20世纪20 年代。但在此之前,一些西方古典经济学家,就 对土地经济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研究。
• 此后,社会经济运行所带来土地问题的日益复杂 化,以及经济科学理论与方法体系的不断创新, 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土地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体系的 形成与发展。
土地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这两个原则,对于合理确定土地利用规模以及产
业部门之间土地资源的分配关系具有实践性意义。
土地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抽象思维方法 系统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第二讲 土地市场 第二讲 土地市场
• 第一节 土地市场概论 • 第二节 中国土地市场体系 • 第三节 中国土地市场管理
1. 供给的稀缺性 土地是自然赋予的不可再生物,对于不断增加的人口和不断增 长的需求来说,土地资源永远是稀缺的。
2. 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 土地一经投入某项用途之后,欲改变其利用方向,一般来说 是比较困难的。
3. 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任何过度开发不仅是对环境的破坏,在经济上也是不划算的。 在增加土地投入时,必须寻找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投资 的适合度,确定最佳的投资结构,不断改进技术、以便提高 土地利用的经济效果。
《土地经济学》讲义
讲授内容提纲前言第一章导论第二章土地市场第三章土地的供给与需求第四章地租理论及其应用第五章土地价格理论及其应用第六章土地金融第七章土地税收第八章土地利用概论第九章土地集约利用第十章土地规模利用第十一章土地分区利用第十二章土地计划利用第十三章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第十四章土地制度概论第十五章中国现行的土地制度第十六章中国港台及国外现行的土地制度前言一、《土地经济学》课程设置的目的和意义1、目的“土地经济学”是土地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土地开发、利用、管理和经营规律的学科,是对土地一系列经济问题的系统分析和解释的学科,是学习土地专业课程及房地产相关课程的先导性课程。
2、意义①认识土地的基本经济属性,系统了解和掌握土地经济的规律。
②了解和掌握研究土地经济问题的方法。
③了解和认识土地经济学学科发展历程及最新动态。
④应用土地经济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土地经济问题。
如关于土地的有偿使用;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利用等;行政干部土地违法现象的原因分析等。
二、《土地经济学》的内容体系主要有四大部分内容1、关于《土地经济学》对象及其研究简况2、土地市场理论土地的经济运行规律。
3、土地利用理论土地生产力4、土地制度理论土地生产关系三、教学要求及安排1、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自学讨论等2、教学考核采用连续综合评定方法(课堂提问、讨论发言、作业、笔记、课堂纪律等)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第一章导论【内容提要】认识和了解土地利用中的经济问题,首先要对土地的属性进行全面了解,这是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合理利用土地的前提。
本章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及其功能进行全面的讲述,同时,对研究以土地利用中的经济问题为研究内容的土地经济学学科的基本问题加以介绍,为学习土地经济学的理论奠定基础。
【重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难点】认识土地自然和经济属性的意义,土地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一、土地的概述(一)什么是土地?1、对土地概念的不同认识: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说明2、土地的定义:是自然和经济的综合体。
《农 业 经 济 学》讲稿
《农业经济学》讲稿*******学时数:64学时二零零七年八月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1、课程性质部门经济学:专门从事农业经济活动规律的研究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的分配。
因此,稀缺与效率始终是经济学的双重主题。
农业经济学是研究农业生产这一具体国民经济部门如何选择稀缺的生产资源来生产各种商品,并将生产资源在不同的人群中间进行分配的学科。
应用经济学:经济理论在农业部门的具体应用供求均衡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均衡与非均衡理论、增长极理论等在农业部门中的应用。
2、课程地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64学时,全部为理论讲授。
二、学习该课程的必要性(一)“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是贫苦的,因而懂得了穷国的经济学就大体懂得了真正重要的经济学。
世界上大多数穷人靠农业养活自己,因而懂得了农业经济学,也就大体懂得了穷国的经济学。
”---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瑞典斯德哥尔摩“诺贝尔讲演”)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中应特别考虑的问题。
也就是农业发展的滞后、贫穷与工业的高生产率、高收入水平之间的反差,主张将农业经济作为经济体的一部分去研究,并将研究延伸至全世界的发展中国家。
主要著作有《世界粮食》、《不稳定经济中的农业》、《农业生产和福利》、《农业经济组织》、《人力资本投资》、《教育的经济价值》、《改造传统农业》、《经济增长和农业》、《农业刺激的扭曲》、《对人投资——人口质量经济学》、《恢复经济均衡——经济现代化中的人力资本》等。
(二)最近四年四个中央一号文件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土地经济学新版课件第2章
人类利用土地的目标,按土地所提供的 “产品”来划分,可以分为两类。 人类利用土地的目标,按其最终发挥的作用来划分,又可分为经济目标、
生态目标、 社会目标。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编制土地利用规划 改革和完善土地制度 由政府严格控制农地向非农用地的转移 税收手段 土地科技与教育手段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2.2.5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由于土地的多宜性及土地利用的社会性,土地利用会产生多重效益,即经济效益、生 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土地利用的这三种效益是有机统一的,相得益彰。如果土地利用 不 当,也会产生矛盾,顾此失彼。取得三重效益的统一,是我们合理利用土地的最高目 标。 为此,必须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寻找和选择土地利用的正确方向、方式和手段,以 实现土地 利用三重效益的统一。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目录
土地利用的内容和目标 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 土地利用的效益评价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土地济学(第八版)
土地利用的内容和目标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2.1.1 土地利用的内容
就其实质来说,土地利用是人类劳动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这一 活 动表现为人类与土地之间进行的物质、能量以及价值、信息的交流和转换。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土地利用的效益评价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2.3.1 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
静态分析法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动态分析法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2.3.2 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评价
土地经济学课件
❖ 根据课税对象性质的不同,全部税种分 为5大类:流转税、收益税、财产税、资源 税和行为目的税。
土地经济学课件
(3)税基
税基是课税基础的简称,又称计税依 据,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基数,有实物量和 价值量两种计量单位: ❖ 实物量:如土地的亩数、房屋的间数、 车船的辆数及吨位数等; ❖ 价值量:如个人所得税中的个人所得 额, 营业税中的营业额等。
土地经济学课件
(4)税率
❖ 税率是指国家征税的比率,它是 税额同课税对象的比值。
❖ 按税率和税基的关系,可划分 为 定额税率、比例税率和累进税 率。
土地经济学课件
定额税率也称固定税额,它是按课 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直接规定一个 固定的税额,而不规定征收比例。
比例税率是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 其数额大小,统一按一固定的比例征 税。又可分成单一比例税率、差别比 例税率、幅度比例税率纳税人是国家行使课税权所指向的单 位和个人,即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 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 纳税人和负税人不同。纳税人是直接 向国家交纳税款的单位和个人,负税 人是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土地经济学课件
(2)课税对象
❖ 课税对象又称征税对象,是税法规定的 课税目的物,即国家对什么事物征税。
1. 土地取得税——包括土地遗产税、土地赠 与税、土地登记税(契税)等;
2. 土地保有税——包括地价税、房产税、房 地产税和土地增值税等;
3. 土地流转税,针对土地流转的所得而课税, 实质是对土地财产价值的实现而课税。
土地经济学课件
2、土地所得税:是按土地收益额的 高低而课征的一种税。
按具体的计算方法
土地管理基础精讲班第2讲课件讲义
土地管理基础精讲班第2讲课件讲义二、土地的特性(掌握)土地的特性,包括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
土地的自然特性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属性;土地的经济特性则指人们在利用土地的过程中,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表现的特性。
(一)土地的自然特性1、土地面积的有限性。
土地是自然的产物,人类不能创造土地。
广义土地的总面积,在地球形成后,就由地球表面积所决定。
人类虽然能移山填海,扩展陆地;或围湖造田,增加耕地,但这仅仅是土地用途的转换,并没有增加土地面积。
2、土地位置的固定性。
土地的自然特性是地理位置的固定性,即土地位置不能互换,不能搬动。
人们通常可以搬运一切物品,房屋及其它建筑物虽然移动困难,但可拆迁重建。
只有土地固定在地壳上,占有一定的空间位置,无法搬动。
因此,人们把土地看作是不动产的代表。
这一特性决定了土地的有用性和适用性随着土地位置的不同而有着较大的变化,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因地制宜地利用土地;同时,这一特性也决定了土地市场是一种不完全的市场,即不是实物交易意义上的市场,而只是土地产权流动的市场。
3、土地质量的差异性。
不同地域,由于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不仅使土地构成的诸要素(如土壤、气候、水文、地貌、植被、岩石)的自然性状不同,而且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同,从而使土地的结构和功能各异,最终表现在土地质量的差异上。
4、土地永续利用的相对性。
土地是一种非消耗性资源,它不会随着人们的使用而消失,相对于消耗性资源而言,土地资源在利用上具有永续性。
土地利用的永续性具有两层含义:第一,作为自然的产物,它与地球共存亡,具有永不消失性;第二,作为人类的活动场所和生产资料,可以永续利用。
其它的生产资料或物品,在产生过程或使用过程中,会转变成另一种资料、物品,或逐渐陈旧、磨损,失去使用价值而报废。
土地则不然,只要人们在使用或利用过程中注意保护它,是可以年复一年地永远使用下去的。
但是,土地的这种永续利用性是相对的。
只有在利用过程中维持了土地的功能,才能实现永续利用。
土地经济学第七版课件第2章土地资源利用概论
2.3 土地利用的效益评价
2.3.2 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评价
农田的生态效益分析
把气候—作物—土壤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下分三个子系统:一是气候类 的光、温、水、二氧化碳。二是作物类的作物种类及其生态要求和生长特 征。三是土壤类的土层厚薄、土壤结构、肥力状况及防水能力等。农田资 源潜力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作物生产能力。目前一般可按资源开发阶乘模 型来确定其开发利用的潜力与限制。
总额之比。 ➢ (4)投资回收期。它表示需要多少年,平均每年的纯收入(或利润)
总额才能等于土地投资总额,或者用多少年才能收回全部土地投资。
2.3 土地利用的效益评价
2.3.1 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
动态分析法:
因为土地开发或基建性投资不是一次性收回,这些资金要经过若干年的土地 利用逐年收回,这样,为了使投资与收入具有可比性,就需要引进“贴现系数 ”和“复利系数”这两个指标。
2.1 土地利用的内容和目标
2.1.2 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 自然因素 经济因素 行政因素 社会因素
2.1 土地利用的内容和目标
2.1.3 土地利用的目标及其实现手段 土地利用的目标
人类利用土地的目标,从土地所提供的“产品”来划分,可 以分为两类: 1.取得物质产品,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2.取得服务(效用)
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 合理开发利用与科学保护相结合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
2.3 土地利用的效益评价
2.3.1 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
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是指对土地的投入与取得有效产品(或服务)之间的比 较。 在分析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时,要把产品与投入相比较,投入产出率高,则 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就好;如果投入产出率低,则经济效益就差。这就需 要单独计算产出和投入指标。
《土地经济学》PPT课件
业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差距越来越大,造成农民的收入 显著低于非农产业的从业者,农民为了缩小收入差距,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而扩大土地经营规模。
精选ppt
20
第二节 农业土地规模利用
(2)随着工业化的进展,产品的商品率大大提高,农产品 的市场竞 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而大规模经营在市场竞 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农民为了摆脱小规模经营在市场竞 争中的不利地位, 享受购销阶段的规模经济而扩大土 地经营规模。 (3) 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 业, 劳动力工资开始上涨 , 劳动相对于资本变得越来 越昂贵,促使农业实现以资本替代 劳动的机械化,农业 生产中不可分割的生产要素投入量迅速增大,农民为了 充分利用农业机械,获得生产阶段的规模经济而扩大土 地经营规模。
精选ppt
11
第一节 土地规模利用原理
( 二 ) 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不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的规模扩大和产量 增加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得到的经济利益。例 如,整个行业的发展可以使得个别生产经 营单位得 到修理、服务、运输、人才供给、科技情报等方面 的有利条件,从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减少成本支 出。
精选ppt
25
第二节 农业土地规模利用
目前,发达国家使用的是大机械、电气化,运用的 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空间遥感技术,发展的是 “精准”农业。而我们受规模所限,农业机械由大变小, 出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逆适应现象,各种现代技术 应用十分困难,这必将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的竞争能力。 那么今后的农民土地规模应怎样调整?太大,农民太多, 与城市争地打架的事越来越多,太小,农民又富不起来, 农民们到底多大规模最合适?
土地经济学PPT教案
➢ (二)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 模不经济
➢ 1.外部规模经济——指整个行 业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 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得到的经 济利益。
➢ 2.外部规模不经济——指整个 行业或者整个区域的规模扩大 和产量增加而第6页使/共2得2页 个别生产经 营单位成本增加、收益减少。
四、集聚经济:空间意义上的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是指一个企业的规模扩大而获得的效益 ,并不是两个以上的企业集中在一起所获得的效 益。 产生集聚经济的原因: 1.规模扩大中大数规则的作用 2.劳动力供给的互补性和生产的互补性 3.企业间交通、通讯费用的节约 4.消费的多样性 5.公共产品的存在
第7页/共22页
➢ 五、外部性问题“内部化”产生的规模经济
➢
外部性,是指一项经济活动不仅决定着自己
的经济效益,还给活动以外的第三者或者社会带
来影响。
➢
如果这种影响降低了第三者的福利水平,就
是外部不经济;相。外部性,是相对
于一定范围而言的,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形成的
➢ (2)减少过大城市的方法, 就是建设新城市。
➢ (三)城市规模与土地利用
效率
第14页/共22页
(P249页 图 )
第15页/共22页
➢ 二、房地产开发和土地规模 利用
➢ (一)公共设施的不可分性 与土地规模利用
➢ (二)开发过程中的外部性 与土地规模利用
➢ 1.外部经济“内部化”带来的 经济效益
第16页/共22页
➢ 2.外部不经济“内部化”带来
三、城乡统筹下的城市化与土地规模利用
➢ (一)城乡统筹与土地规模利用的必要性 ➢ (二)城乡统筹土地规模利用试验及其主要做法 ➢ (三)城乡统筹土地规模利用试验的评价与展望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经济学课件第一讲
3. 未利用地
31 未利用土地:
311荒草地 312盐碱地 313沼泽地
314沙地
315裸土地
316裸岩石砾地 317其他未利用土地
32 其他土地:
321河流水面 322湖泊水面 323苇地
324滩涂 325冰川及永久积雪
国外将土地利用分为 10个类型:
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土地经济学 是一门研究 人与土地及 土地利用中 人与人的关 系的科学, 是经济科学 的一个独立
分支
土地利用中的生 产力组织和土地 所有、使用与管 理中的生产关系
及其调节
思考题
1、土地的概念和国土的概念 2、土地的功能与分类 3、土地的自然特性与经济特性
土地经济学
导 论 对土地的基本概念及土地经 济学的研究对象的概括性论述
第一单元 土地利用 第二单元 土地制度 第三单元 土地市场
第一章 导 论
一、土地的概念 二、土地的特性 三、土地的功能 四、土地的分类 五、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从横的角度看:
地球的 纯陆地 部分, 不包括 陆地的
水面
11 耕地: 111灌溉水田 112望天田 113 水浇地 114旱地 115菜地
12 园地:121果园 122桑园 123茶园 124橡胶园 125其他园地
13 林地:131有林地 132 灌木林地 133疏林地 134未成林造林地 135迹地 136 苗圃
14 牧草地:141天然草地 142改良草地 143人工草地 15 其他农用地 :151畜禽饲养地 152设施农业用地
土壤
土地
陆地及 其水面
地球表面
从纵的角度看:
土地经济学课件
查处土地权属方面的违法行为
土地经济学课件
土地 利用 管理
是国家按照预定的目标和土地系统运行 的自然、经济规律, 的自然、经济规律,对土地的开发利用 整治和保护所进行的决策、组织、 、整治和保护所进行的决策、组织、指 挥、协调、控制等工作的总称。 协调、控制等工作的总称。
符合客观规律
土地利用 ---土地的开 ---土地的开 发、利用、整治、保护 利用、整治、 管理---采取法律、行政、 管理---采取法律、行政、经 ---采取法律 技术措施, 土地利用进 济、技术措施,对土地利用进 行计划、组织、指挥和调控。 行计划、组织、指挥和调控。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经济学课件 土地开发、整治与保护 土地开发、整治与保护
土地处置权: 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土
地进行处置的权利。它决定土地的归属,是 地进行处置的权利。它决定土地的归属, 土地所有权的核心
土地经济学课件
第二节 土地所有制
一、土地所有制的概念及其产生与发 展 二、土地所有制的法律形式 三、土地所ຫໍສະໝຸດ 权的流转制度土地经济学课件
土地所有制的含义 及其产生与发展 土地所有制的含义 土地所有制的产生与发 展
土地经济学课件
土地所有制的含义
土地的分配问题
表 明
土地所有制度 土地所有制度
基础
产 生 法 律 体 现
分级分类管理 垂直统一管理
土地经济学课件
第五节 土地产权及其权能构成
一、产权的概念 二、产权的起源及其功能 三、土地产权的概念和结 构
土地经济学课件
产权的概念
是财产权利的总称,存在于财产中的 是财产权利的总称, 排他性完全权利 完全权利。 排他性完全权利。 产权不同于所有权 – 产权不是人对物的权利,而是由于 产权不是人对物的权利, 人对物的使用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 的关系。 – 一个完整的产权是由一束权利构成 一个完整的产权是由一束权利 一束权利构成 的。
南农大土地经济学课件南农大《土地经济学》课件第二章 人地关系完整版文档
•人地关系有两层含义: 直接的关系:人---地 间接的关系:人---地---人
土 地 经 济 学>第二章 人地关系与土地需求…
一、人地关系理论的提出
近现代人地关系理论的三层涵义: ➢基本层次:人口与土地关系 ➢中间层次:人口与资源、人口与食物的关系 ➢综合层次: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P D
Pmin
Q
土 地 经 济 学>第二章 人地关系与土地需求…
第三节 土地供给
❖ 一、土地供给的含义 ❖ 二、土地自然供给和土地经济供给 ❖ 三、土地供给曲线
一、土地供给的含义
土 地 经 济 学>第二章 人地关系与土地需求…
土地供给(the supply of land): ----在一定的技术经济环境条件下,对人类有用 的各种土地资源的数量。包括已利用的土地和未 利用的后备储量的总和。
土 地 经 济 学>第二章 人地关系与土地需求…
第一节 人地关Leabharlann 与人口经济理论❖ 一、人地关系理论的提出 ❖ 二、人口问题与人口经济理论
土 地 经 济 学>第二章 人地关系与土地需求…
一、人地关系理论的提出
人地关系(man--nature relationship): ----人地关系的实质是人通过自身的劳动与自 然界进行物质变换的关系。
•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因素:
➢土地的自然供给总量 ➢人们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术水平 ➢社会需求 ➢土地产品的价格 ➢交通运输条件
土 地 经 济 学>第二章 人地关系与土地需求…
二、土地自然供给和土地经济供给
•增加土地经济供给的途径:
➢扩大土地利用面积 ➢提高集约经营水平 ➢建立合理的土地制度 ➢调节消费结构 ➢利用新技术 ➢保护土地资源
农业经济学(第二版)课件第2章
本章要点: 1.掌握农业经济制度的概念和作用; • 2.了解建国以来农业经济制度的演变历程; • 3.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建立的必然性和存 在的长期性; • 4.了解新时期农业经济制度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制度与农业经济制度
一、制度的含义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关制度的理论 2.制度经济学理论有关制度的主要理论观点 二、制度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 1.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2.制度经济学理论的观点
三、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1993- 2004)
1993年7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国家稳定农村以家庭 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1998年8月29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 土地承包期限为30年,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修正案》,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纳入国家根本大法;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 织成员有权依法承包由本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的农村土地。 2007年3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将土地承包权界定为 用益物权,标志着中国农地物权制度正式确立。
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长久不变的基本框架下,探索土 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方式(2005-至今)
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 见》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土地承包关系, 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2008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颁布, 要求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2009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 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要求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2011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 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要求,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 土地利用后果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及其相应产生的政治和社会影响
思考题
1. 什麽是土地利用?它包括哪些内容? 2. 土地利用的目标及基本原则是什麽? 3. 如何评价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
谢谢
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可以向土地提供足够的物质投入 有较充足的劳动力提供足够的人工 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手段
集 约 利 用 需 要 的 条 件
具体措施
土地的利用与改造相结合 土地利用与培养地力相结合 土地利用与保护相结合 土地利用与复垦相结合
三、土地利用的效益评价
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 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评价 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评价
产出物
=
能量
+
损耗的 能量
在计算时,一般用狭义的农业能量产投比进行分析。
也可采用数学方法分析能量投入产出的综合平衡关系
1.能量投入产农出业表能量投入
经济产品能量
产出效果
= 人工投入能量
2.能量消耗系数:
3.投入产出数学模型 (1)总产出能量平衡方程 (i=1,2,3,…,n) 投入产出数学模型
(%)= ——————————————× 100%
增长率
投资总额
投资回收期
投资
投资总额
(年) = ————————————
回收期
平均每年的纯收入(或利润)
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动态分析
贴现系数: 1
(1+r)n
(r为利率 , n为年期)
复利系数: (1+r)n
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动态分析
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投入和收入,可通过贴现系数和复利系数,把他们“拉回”到同一时点进行比较
目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土地粗放经营与过 度利用并存
土地供不应求与土 地浪费兼有
土地利用率和利 用效益还有待提 高
可提供的 物质产品和 服务
土地利用的目标 土地利用最终发挥的作用
经济 目标
生态 目标
环境 目标
实现目标的手段
建立健全完备的土地法规体系 制定土地利用规划 改革土地使用制度 政府直接控制农地向非农用地的转移 土地税收
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
自然因素 地形、地貌、地质等
经济因素 影响土地利用后的经济效益、经济价值的因素。其核心就是土地产出物的价值 及获得这些产出物的投入。
社会因素 习惯等。
除自然、经济因素以外的因素都可归入社会因素,包括政策、法规、传统风俗
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
农业优先,统筹安排用地结构 以集约利用为主与保证适量的耕地面积相结合 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 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相统一 开发利用与合理保护相结合
XXij i j a ij XX'i ' i
a11 a12 ... a1n x1 y1 x1
a21
a22
...
a2n
x2
y2
x2
…
… …
... ... ... ...
an1
an2
...
ann
xn
yn
xn
(2)总投入能量平衡方程
n
a X 投入产出数学模型 ij i
Zj
xi
i1
n
ai1
...
0
农 业是 生能态很量i经难投1济获入效得产益高出评产平价出衡i的表n1。表a明i 2:要想..获. 得高产出,就必须 x高x12投入;掠夺zz12性经营,即xx少12投入或不投入,
...
...
...
...
n
xn
z
n
xn
0
...
i 1
ain
例:两年前投入资本A,两年后获得纯收入为B。比较两笔货币量的大小:
A ·(1+r)2 与 B 比较,或 B ·
与 A比较
1
(1+r)2
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评价
农田的生态效益评价:光合潜力、光温生产潜力、气候潜力、气候—土壤潜力 农业能量投入产出效果分析
自然投入能量 (自然能量)
人工投入能量 + (经济能量)
中国农业土地经济学第二讲
1
土地利用
含义
土地利用是人类通过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是 人类与土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过程 理
解
土地利用首先是个技术问题 土地利用又是一个经济问题 土地利用是一个动态概念
土地利用的内容
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统计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开发 土地保护
土地利用经济效益静态分析
投资产品增长率 平均每年增加产量
投资产品增长率(%) = ————————×100 % 投资总额
投资收入增长率 平均每年增加总收入
投资收入增长率(%) = —————————×100 % 投资总额
土地利用经济效益静态分析
投资收益增长率
投资收益
平均每年增பைடு நூலகம்纯收入(或利润)
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
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是指对土地的投入与取得有效产品(或服务)之间的比较 有效产品是指能为社会所需要的产品(例如,能交换出去、实现其价值的商品) 投入产出率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就好;投入产出率低,则经济效益差
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产出类指标 产品的实物量;总收入;净收入;利润 投入类指标 土地面积;劳动力;资金(开发或基建性投入);成本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土地利用程度 农业:垦殖系数、森林覆盖率、水面利用率 城市:建筑密度、容积率、土地利用系数
2、土地利用结构 3、土地利用效益 用单位面积的土地所提供的产品(价值)、服务来表示,它反映了人类利用土地目标实现的程度
基本农田
关于基本农田保护
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 的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内不得占用的 耕地
基本农田 保护区
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照法定程序划定的区域
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包括:
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粮、棉、油和名、优、特、新农产品生产基地 高产、稳产田和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以及经过治理、改造和正在实施改造计划的中低产田 大中城市蔬菜生产基地 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 国务院规定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其他耕地